一、步行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闫会敏[1](2021)在《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联合穴位按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质量与总体幸福感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1.首先,通过文献回顾、预试验、半结构式访谈制定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方案;其次,通过文献回顾形成穴位按摩初步干预方案,采用Delphi法对初步方案进行修订并最终形成穴位按摩干预方案。2.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选取2019年2~11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3例。A组进行2型糖尿病常规诊疗及疾病知识健康指导,B组在其基础上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患者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并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与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GWB)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的变化。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方案的制定通过文献回顾初步选出三种HIIT干预方案;进一步预试验发现,三种方案干预后患者的随机血糖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炼出患者对HIIT的主观体验及需求共3个主题7个亚主题,最终形成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方案。文献回顾初步制定穴位按摩干预方案,共筛选出高频穴位11个;进一步对穴位的选择、按摩手法及频率进行Delphi专家函询,两轮专家函询结果显示,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1和0.83,最终选取了12个穴位,形成穴位按摩干预方案。2.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1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的比较干预前三组患者2h PG、FPG、Hb Alc、TC、TG、HDL-C、LDL-C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三组患者2h PG、FPG、Hb Alc、TC、TG、LDL-C较自身干预前均降低(P<0.01),B组与C组患者2h PG、TC、TG、LDL-C低于A组(P<0.01),C组患者2h PG低于B组(P<0.05)。B组与C组患者单次干预前后随机血糖无显着性差异(P>0.05)。2.2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得分的比较干预前三组患者DSQL总得分及生理机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四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与C组患者量表总得分及心理/精神维度得分较干预前(P<0.01)及A组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三组患者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的比较干预前三组患者GWB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与C组患者GWB得分较干预前(P<0.01)及A组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预试验、半结构式访谈、Delphi法最终确定了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方案,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与科学性。2.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总体幸福感,并且在降低2h PG方面,联合干预效果优于单独高强度间歇训练。
周玉彬[2](2021)在《不同时段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久坐年青成人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体重久坐健康年青成人早餐前和晚餐前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后连续24h间质葡萄糖水平以及运动后餐后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从而探讨HIIT对久坐健康年青成人糖脂代谢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运动时段差异,以及其是否受体重因素的影响,为制定有效运动干预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交叉对照实验,共招募26名久坐健康受试者,其中正常体重久坐年青成人13名(年龄:23.0±4.0 years,BMI:20.7±1.6kg/m2),超重肥胖久坐年青成人13名(年龄:21.7±2.5years,BMI:26.8(3.9)kg/m2)。在实验前3天,受试者佩戴加速度计并通过饮食及身体活动记录表记录饮食及身体活动。在实验中,所有受试者随机完成三种实验方案:1)早餐前运动(MEx);2)晚餐前运动(EEx);3)不运动(CON)。MEx和EEx实验中运动形式均为跑台HIIT,运动时间为24min,由10次1min高强度跑(100%VO2max)与1min间歇跑(50%VO2max)的交替组合,以及运动开始前和结束时各2分钟的热身和整理运动(强度均为50%VO2max)构成。实验过程中分别监测MEx的早餐后、EEx的晚餐后及CON的早餐和晚餐后即刻、餐后30min、60min、120min时的血糖(Glu)、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的水平,以及MEx和EEx运动后24h、CON的全天24h连续间质葡萄糖水平。三次实验间洗脱期至少5-7天,女性受试者的实验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内完成。研究结果:1.总体来看,早餐前进行HIIT,可显着降低运动后24h连续间质葡萄糖水平(t AUC降低了5%,p=0.036;i AUC降低了20%,p=0.028)及血糖变异性(CONGA-1降低了6%,p=0.031),这种改善与运动能量消耗有关,但不能显着影响餐后2h内血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也不能显着影响餐后2h内FFA和TG的水平(p>0.05)。晚餐前HIIT对24h间质葡萄糖水平、血糖变异性、餐后2h血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餐后2h内FFA水平显着升高(t AUC升高了25%,p=0.022;i AUC升高了151%,p=0.013),且这种改变与运动能量消耗无关(p=0.028)。2.对于正常体重人群,早餐前进行HIIT可以改善运动后24h连续间质葡萄糖水平(t AUC降低了8%,p=0.030;i AUC降低15%,p=0.030)及血糖变异性(CONGA-1降低8%,p=0.042),并且可以增加餐后2h内FFA的水平(t AUC升高了44%,p=0.047;i ACU升高33%,p=0.001),这种改善与运动能量消耗有关。晚餐前HIIT对24h连续间质葡萄糖、血糖变异性以及餐后2h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无显着影响(p>0.05),但可以降低餐后2h内TG水平(t AUC降低了5%,p=0.048;i AUC降低85%,P=0.029),这种改善与运动能量消耗有关。3.对于超重肥胖人群,早餐前HIIT可以显着降低运动后24h连续间质葡萄糖水平(t AUC降低了3%,p=0.007;i AUC降低18%,p=0.007)及血糖变异性(MAGE降低0.5%,p=0.02;CONGA-1降低3%,p=0.009),且这种改善独立于运动能量消耗,但对餐后2h内血清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及FFA、TG无显着影响(p>0.05)。晚餐前HIIT对运动后24h连续间质葡萄糖水平、血糖变异性、餐后2h内血清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性、FFA、TG均无显着影响(p>0.05)。研究结论:1.久坐年青成人早餐前进行HIIT可以降低其运动后24h连续间质葡萄糖水平以及血糖变异性,而晚餐前运动对血糖没有显着影响,且该影响与运动能耗无关,而与体重有关。2.久坐年青成人无论早餐前还是晚餐前进行HIIT对其运动后所对应的早餐后或晚餐后血糖水平均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其餐后血脂水平具有显着影响,且该影响与运动能耗有关,但存在体重差异。仅正常体重久坐年青成人表现出早餐前进行HIIT运动后早餐后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着升高,晚餐前进行HIIT运动后晚餐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显着降低。由此可见,HIIT对年青成人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存在不同运动时段差异,并且该影响存在体重特异性。无论肥胖与否,早餐前进行HIIT均可改善糖代谢,增加脂肪利用,但不能降低餐后TG水平;而晚餐前HIIT不能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但能降低正常体重年青成人餐后TG水平。因此,对于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的人群,应根据自身体重状况以及不同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行HIIT的时间段。
肖参参[3](2021)在《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根据近年来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始终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现阶段已达11.2%,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而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以及下肢功能的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会逐渐发生改变,常伴随着足底压力异常分布、身体的稳定性下降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以健身气功·大舞作为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共经过4轮不同方式的评估和筛选,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志愿者30人,并随机分成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对实验组成员进行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练习频率为每天一次,每次70分钟,共练习14周。通过对比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健身气功·大舞对实验组受试者步态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经过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后,实验组受试者相对于实验前,多项指标具有显着性或非常显着性差异,具体结果如下:(1)步态指标:(1)支撑期各阶段比例:左脚初始着地期(P1)、支撑后期(P4)、右脚支撑后期(P4)占比显着性增加(P<0.05),左、右脚中点支撑期(P3)占比出现非常显着性下降(P<0.01)。(2)步态的空间参数:步长出现显着性增加(P<0.05),步速出现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步宽、右侧足轴角出现显着性下降(P<0.05)。(2)平衡指标:(1)睁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Y轴平均摆幅均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2)闭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倾斜角度出现非常显着性减小(P<0.01),椭圆面积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3)足底各区域指标:(1)接触面积:左脚T1、右脚HM的接触面积下降显着(P<0.05),左脚M2-M3、HL增加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HM、右脚M2-M3、M4-M5、HL增加显着(P<0.05)。(2)峰值压力:左脚M2-M3、右脚M2-M3、M4-M5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AL、HL、右脚HM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显着(P<0.05)。结论:(1)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指标具有积极影响,支撑期的各个阶段所占比例趋于合理化,步长、步速增加、步宽、足轴角减小。(2)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可以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衡能力,睁眼和闭眼期间站立时的身体稳定性显着增加。(3)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峰值压力的改善具有良好效果,使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压力更趋于合理化分布,降低峰值压力。
游月[4](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T2DM-MCI)患者不同认知领域认知功能与不同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强度、类型的关联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与体力活动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体力活动问卷评估调查,并收集其血液生化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受试者姓名、性别、民族、身高、体重、婚姻状况、子女个数、糖尿病病程、疾病史、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内容包括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RAVL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igit Symbol Conversion Test,DSCT)、连线测验B部分(Trail Making Test-B,TMT-B)、Stroop色词测验;体力活动问卷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Long,IPAQ-Long)进行调查得到PA强度(包括PA分级以及PA总分,PA分级参考IPAQ推荐标准分为高PA、中低PA两个水平等级)、类型;血液资料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描述受试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疾病史、药物使用、临床生化资料、PA水平、认知功能的情况;采用Kendall’s tau-b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PA强度、类型与T2DM-MCI患者不同认知领域认知功能的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不同PA分级(高PA、中低PA)的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曲线拟合及分层回归对PA强度、类型与T2DM-MCI患者认知领域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协变量探究相关因素对受试者PA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的可能影响。结果1.T2DM-MCI患者高、中低PA组的组间差异比较:在一般资料中,性别、BMI、腰臀比、学历、受教育年限在两组组间比较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PA组中,女性偏多,在中低PA组中,男性偏多;中低PA组的BMI略微高于高PA组;高PA组中专/高中学历的受试者占比最大,而中低PA组里初中学历受试者占比最大;高PA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中低PA组;高PA组受试者久坐时间低于中低PA组。而其他资料,包括临床生化资料、疾病史、生活习惯资料、药物使用情况均无组间差异。2.T2DM-MCI患者PA强度、类型与认知领域的关联性:PA水平分级与RAVLT-即刻回忆(r=0.135)、Stroop字反应时(r=-0.098)分别呈弱的正相关以及负相关;PA总分与RAVLT即刻回忆(r=0.158)、延迟回忆(r=0.134)呈弱的负相关,与Stroop点反应时间(r=-0.144)、字反应时间(r=-0.137)、色字反应时间(r=-0.165)分别呈弱的负相关;PA类型中的“生活”与RAVLT延迟回忆(r=0.140)呈正相关,与Stroop点反应时间(r=-0.128)、字反应时间(r=-0.129)、色字反应时间(r=-0.148)呈负相关。3.T2DM-MCI患者PA强度、类型与不同认知领域的回归及影响因素分析:PA分级:分别将性别、腰臀比、受教育水平、一周久坐时间纳入PA水平分级与RAVLT-即刻回忆、Stroop字反应时间的两个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最终结果显示4个变量是T2DM-MCI患者记忆功能的保护因素,且对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受教育年限>性别>PA水平>久坐;而其中3个变量是患者加工速度的保护因素,作用大小:受教育年限>水平分级>性别。PA得分:PA得分与记忆功能中RAVLT-即刻回忆的三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呈“J”型,有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趋势;与RAVLT-延迟回忆呈二次拟合,整体趋势呈上升状态,在加入协变量之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与加工速度中Stroop点反应时间二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与Stroop字反应时间三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呈现“U“型趋势;与Stroop色字反应时间三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整体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PA类型:PA类型中“生活”与RAVLT-延迟回忆为线性关系,呈现正相关趋势,加入协变量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与Stroop点反应时为复合函数关系,呈负相关趋势;与Stroop字反应时为线性关系,呈负相关趋势,加入协变量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与Stroop色字反应时为三次函数关系,但加入协变量之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2DM-MCI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记忆功能呈倒U型相关,与加工速度呈U型相关;男性的认知益处大于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久坐时间短的患者认知表现更好。2.T2DM-MCI患者的日常生活体力活动水平(例如做家务)与延迟回忆功、自由加工速度呈能正相关,与控制加工速度呈U型相关;受教育年限高的、女性患者认知表现好。
茹意[5](2020)在《运动疗法配合多光谱照射对V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文中提出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近年来,T2DM患者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6大致死疾病,其中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糖尿病是终身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患者确诊后需要长期、严格的饮食控制,血糖控制不稳的需要终身服用药物,糖尿病并发症会导致死亡率增加。运动疗法是当前公认的防治T2DM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光线疗法对于VD缺乏的T2DM的血糖控制经多方面研究发现亦有作用。然而目前尚未看到运动疗法配合多光谱照射对VD缺乏的T2DM血糖控制影响的相关研究。所以本文采用运动疗法、多光谱照射疗法、运动疗法配合多光谱照射疗法对VD缺乏的T2DM初诊患者进行实验,从身体形态、血糖、血脂和VD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观测,来评估该干预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目的是为广大VD缺乏的T2DM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确诊的96名(因故不能坚持5例)VD缺乏的T2DM初诊患者。该人群在临床上尚未进入必须用药的阶段,医生的建议是可先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等措施来控制血糖水平,随时观察血糖变化,视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7.0%<Hb A1c≤10.0%,25(OH)D3<20ng/ml。受试者年龄为54~67岁,男性42名,女性49名。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光波组(L组,30例)、运动组(S组,31例)和联合组(U组,30例)。(1)L组采用多波段光谱经皮照射,LED半导体窄谱中波紫外线(UVB)310nm+630nm红光+940nm红外光,照射区域按人体躯干前后划分,腹和双膝部为一区域、腰背部为一区域,共两个区域。每天每次照射一个区域,两区域依次交替,频率为隔日一次。照射距离为抵近照射,红外光和红光照射20分钟,UVB照射15分钟,照射强度<100μW/cm2,每次照射能量均为90m J/cm2。三周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2)S组采用中等强度的手持沙袋抗阻运动和有氧广场舞运动。在手持沙袋抗阻运动中,让受试者手持沙袋站立或者坐位练习,中等强度,采用45%~65%1RM,每组10次,组间休息60s,共5组。有氧广场舞运动心率为HRmax的60%~70%,HRmax=(220-年龄),选取十二套广场舞进行运动,每次30~45分钟。运动组频率为隔日一次。(3)U组采用运动结合多波段光谱治疗。三组的干预周数一致,为12周。实验前后观测受试者体重、身高、腰围、体脂率(Fat%),并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取血样,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维生素D(VD)、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三个组各自实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三个组实验前或后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测试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表示差异具有极显着性。研究结果:(1)经12周干预治疗,S组和U组的BMI、腰围、Fat%较实验前均显着下降(P<0.05),L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实验后,U组BMI、腰围、Fat%与S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都较L组改善明显(P<0.05)。(2)经12周干预治疗,L组和S组、U组的Hb A1c、FBG和2h PBG较实验前均显着下降(P<0.05);实验后,U组的Hb A1c、FBG和2h PBG,与L组和S组相比,有显着性下降(P<0.05),S组与L组相比有显着下降(P<0.05)。(3)经12周的干预治疗,L组和S组、U组的LDL-C、TC、TG较实验前均显着下降(P<0.05),HDL-C有显着提高(P<0.05);对三组实验后LDL-C、TG、TC的下降、HDL-C的提高进行比较,U组比L组、S组改善显着(P<0.05),S组与L组相比改善显着(P<0.05)。(4)经12周的干预治疗,L组和U组的VD水平较实验前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S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后,U组的VD水平,与L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S组相比,都有显着性提高(P<0.01)。结论:运动疗法和多波段光谱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对VD缺乏的T2DM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二者结合的改善效果更好。建议VD缺乏的T2DM患者在使用多波段光谱疗法进行治疗时,可以同时结合运动疗法会更有效。
张福蓉[6](2020)在《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宿主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明确太极拳干预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太极拳干预T2DM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索太极拳干预T2DM的可能的微生物学相关作用机制,为太极拳运动疗法干预T2DM提供微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的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1.在主要中英医学数据库系统检索已发表的太极拳干预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使用AMSTAR 2方法学质量评估工具和ROBIS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对方法学质量和主要结局指标进行定性描述的证据合成,明确太极拳干预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运用第三代高通量Pacio全长16S r DNA测序技术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联合运用,探索T2DM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组学的差异。本部分研究纳入20名T2DM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T2DM患者随机分到太极拳组和步行组,每组各10例,太极拳组受试者接受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步行组受试者接受健步走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比较T2DM与健康对照者以及不同有氧运动干预(太极拳、健步走)前后,T2DM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组学的差异;探讨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对T2DM可能的微生物学相关作用机制。结果1.系统评价再评价的主要结果经过系统检索与筛选,最终共纳入11篇基于太极拳运动干预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结论方面,基于8篇文献(包括两篇低偏倚风险研究)得到阳性结果,可以认为太极拳与对照组相比,能安全有效地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11篇系统性价的AMTAR 2评价结果1篇为低质量,剩余10篇均为极低质量,ROBIS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2篇为低偏倚风险,余9篇均为高偏倚风险,可能与研究的质量与工具使用方法有关。2.太极拳干预T2DM的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T2DM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肠道菌群结构的优势菌构成基本一致,主要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变形菌门;Wilcoxon rank-sum test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在目、科、属和种水平均存在显着差异的菌类;LEf Se分析结果显示对T2DM有意义的主要biomaker包括Barnesiella,Barnesiellaceae,Actinobacteria以及Lachnospira;对健康人组有意义的差异菌群包括有益菌Roseburia,Megamonas,Anaerobacterium,Gammaproteobacteria,Selenomonadaceae,Selenomonadales以及Prevotella;秩和检验结果提示太极拳运动干预前后Blautia-luti丰度降低;Lef Se结果显示步行运动干预前后的两组样本也仅有一个Ruminococcaceae。说明T2DM患者与健康人在肠道菌群结构上的确存在显着差异,3个月的太极拳和步行运动能一定程度上地影响患者的肠道菌群,但目前能观察到的肠道菌群的变化相对有限。T2DM患者与正常人在血清、尿液和粪便代谢均存显着的差异,血清差异代谢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肌醇等2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半乳糖代谢、磷酸肌醇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等;尿液差异代谢物包括N-甲基5-羟色胺,5-甲氧基色胺,L-组氨酸,脱氧胞苷等39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等多条通路;粪便代谢组学的差异代谢物包括Lyso SM(d18:1),棕榈酸、甜菜碱、吲哚乙醛、亮氨酸等45个,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血清、尿液和粪便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提示T2DM与健康人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以及蛋白质消化与吸收通路有共同的通路富集,是研究T2DM宿主整体代谢需要重点关注的代谢通路。太极拳和步行运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T2DM患者体内的代谢状态,可能是通过影响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通路来实现的。结论1.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地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但由于在血脂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平衡功能方面的研究数量有限、研究偏倚风险过高,尚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2.与正常人相比较,T2DM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代谢紊乱的状态。3.太极拳和健步走有氧运动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T2DM患者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状态,可能是通过促进某些肠道有益菌生长,影响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等通路,达到改善宿主代谢状态。
汪雅静[7](2020)在《高强度间歇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和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行为现状,为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丰富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内容和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现状的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调查2018年7月至10月纳入的20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运动水平和阻碍因素。2.高强度间歇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纳入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B组(中强度持续运动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36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A组在C组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即:1 min高强度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90%,疲劳指数为16~19级)与1 min休息交替进行,每次运动4/6/8/10个循环(逐周增加,上限10),每次10 min~30 min,每周3次;B组在C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强度持续运动,即:每次持续运动20 min~50 min(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疲劳指数为12~15级),每周累计150 min。以上三组共观察12周,随后对比评价干预前后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锻炼诱导情绪EFI(运动中活力激发、身心平静、积极投入、生理疲惫感)、运动自我效能(SEE)和完成率等指标,并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各个指标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现状在纳入本研究分析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5.57±11.65岁,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超过20 min的占比56.34%;每周运动频率超过3次的占比52.79%;运动量水平从大到小依次占比8.63%、22.84%和68.53%;规律运动仅占比38.07%;阻碍患者运动的主要因素为长时间持续运动毅力不足、没有时间和天气环境原因等。2.高强度间歇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三组患者干预前的糖脂代谢指标、EFI和SE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干预12周后,A组患者的FPG、2hPG、HbA1c、TC、LDL-C、TG和B组的FPG、2hPG、HbA1c、TC、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A组的FPG、2hPG、HbA1c、TC、LDL-C和B组的FPG、2hPG、HbA1c、TC较C组明显改善;A组的2hPG和HbA1c较B组明显改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2)干预后,A组患者的运动中活力激发、身心平静、积极投入、生理疲惫感得分和B组的运动中生理疲惫得分较干预前和C组均明显改善;A组的活力激发和积极投入得分高于B组;以上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3)干预后,A组和B组患者的SEE得分较干预前和C组均明显增高;A组SEE得分和运动完成率优于B组;以上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2型糖尿病患病率趋向年轻化,患者日常运动水平普遍较低,规律运动的习惯较差,长时间运动毅力不足、没有大量运动时间、天气或环境原因等为主要阻碍因素,因此亟需探索时间短、乐趣高、便利性和多样性的运动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和运动水平。2.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强度持续运动中整体疲惫感大体相同,两项运动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但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改善2hPG、HbA1c、运动积极情绪、SEE和完成率方面优于中强度持续运动。因此,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改善糖脂代谢和提高运动依从性上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
韩成吉[8](2020)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随着人们身体活动减少、人口老龄化、久坐行为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加剧。其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是多年以来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问题,而糖尿病合并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最为严重。国外众多研究证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往往有相同的风险因素。近几年,高强度间歇训练最为一种锻炼手段已经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在体医融合的背景下,将医学手段和运动锻炼结合,旨在探寻高强度间歇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心肺适能、糖脂代谢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为寻找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手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全取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年龄为27-64岁,男性13名,女性7名。采取由医生、运动训练专家、营养师结合诊断,结合诊断结果和三方意见后决定是否进行运动干预,在干预前,首先对患者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工作时间等进行调查,随后,对患者进行医学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血糖血脂指标,再由运动指导员对患者进行身高、体重、BMI、体脂率、最大摄氧量的检测。根据测得最大摄氧量水平,对患者分别制定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两种训练方式。高强度间歇训练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1分钟运动(85%-90%VO2max),1分钟被动休息或主动休息(25%-30%VO2max)运动,共进行10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进行40分钟的持续训练(50%-60%VO2max)。干预期间有运动指导员和医院医生共同负责监督完成,干预结束后,再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BMI、体脂率等指标,对各前后两次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组干预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BMI、体脂率均有所下降并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肺适能均得到改善并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21)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HOMA-IR均有所改善并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只有HOMA-IR存在显着差异(P=0.047),其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4、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所改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改善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在血脂代谢的改善无差异。结论1、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均可以降低体重、BMI、体脂率,。2、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均可以增加患者最大摄氧量水平,提高心肺适能。但是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要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3、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均可以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减少HOMA-IR,起到改善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是高强度间歇训练对HOMA-IR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效果更好。4、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均可以起到提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应斌斌[9](2020)在《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以传统中医典籍为依据整理、创编针对Ⅱ型糖尿病的导引功法,选取Ⅱ型糖尿病病程稳定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编导引功法为干预手段,进行为期3个月的纵向跟踪实验研究;观察干预前后被试者组间、组内血糖的变化;同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血脂,以期在验证新编导引功法康复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受试者在血液生理和血压的变化。通过观察血糖、胰岛素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验证导引功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通过对中国中医典籍的挖寻,活化并创编针对Ⅱ型糖尿病的导引功法。(2)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街道鞍山六村的40名4575岁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员均保持正常服药。实验组另外进行为期3个月,每周集中练习2次,在家跟随录像练习1次。每次50分钟的新编导引功法干预,而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进行规律性运动。通过对实验前后测试的血压、心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指数。应用stata15SE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1)创编出一套基于中医典籍记载的,结合呼吸吐纳和有关经络运动的,有针对性辅助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八式新编导引功法。(2)纵向跟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新编导引功法干预后,实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与实验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指标与实验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测试中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前两组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测试中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的空腹血糖指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经过3个月的新编导引功法干预后,实验组的收缩压指标与实验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舒张压指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前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测试中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的收缩压指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舒张压指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新编导引功法干预后,实验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与实验前相比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与实验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前后两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新编导引功法干预后,实验组的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是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指标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前两组的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的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基于中医典籍编创的糖尿病导引方,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现代Ⅱ型糖尿病的辅助手段,且运动强度适合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练习。(2)新编导引功法对改善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血压有明显的效果。对患者病情的稳定、康复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具有良好作用。
王玮钰[10](2020)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能量代谢干预效果的观察》文中指出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正常糖耐量与2型糖尿病中间过渡阶段,它可保持现状,也可转归正常,还可以发展为2型糖尿病,而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运动方法也逐渐应用到糖耐量受损人群中。但八段锦锻炼对糖耐量受损人群效果评估的研究目前多放在内分泌、肌肉学等方面,能量代谢机制与糖耐量受损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对于运动干预,特别是传统体育运动干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能量代谢影响,目前还不多见,尚没有统一的结论。研究目的: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安静与定量负荷条件下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改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相关能量代谢机制。研究结论可丰富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发挥传统体育运动在糖尿病前期中的干预作用提供实践依据。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35人,但因干预期间受试者出勤率低及家中琐事共脱落3人,故干预前后共32人参加了本次实验,其中女性21人,男性11人,年龄65±4.5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7)和对照组(n=15),实验组进行八段锦锻炼,对照组进行抗阻运动,两组每周集中运动3次,每次运动40分钟,共干预12周。采用人体成分分析测试仪Inbody770(韩国)测量身体成分(体重、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采用皮尺测量(腰围和臀围);医院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胰岛素120min、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采用手持式电子肌力测定仪FET3(美国)测量双下肢的肌肉力量(双侧股四头肌、双侧腘绳肌);采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COSMED心肺功能仪(德国)测量安静时能量代谢(心率、呼吸商、糖氧化量、脂肪氧化量、静息能量消耗、相对静息能量消耗);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COSMED心肺功能仪(德国)和活动跑台Cosmos Pulsar4.0(德国)测量定量负荷时能量代谢(心率、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呼吸商、糖氧化量、脂肪氧化量、能量消耗、相对能量消耗)。指标测定在干预前与12周干预后进行。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算统计量Z,显着水平α=0.05。研究结果:1.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血糖血脂的变化:12周干预后,组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mmol/L)、总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胰岛素(uIU/mL)、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mmol/L)和胰岛素120分钟(uIU/mL)较干预前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较干预前提高(P<0.05),而实验组受试者的这四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受试者的高密度脂蛋白(mmol/L)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受试者干预后的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8.31±0.59 vs 8.88±0.97)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受试者干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5.8(5.59,6.01)]vs 6.09(5.67,6.19)]、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增加(115.12±31.81 vs 97.04±5.88)均优于实验组(P<0.05)。2.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及下肢肌力的变化:12周干预后,组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体重(kg)、BMI(kg/m2)、体脂肪(kg)、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去脂体重(kg)、双侧股四头肌的肌力(kg)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对照组受试者的双侧腘绳肌的肌力(kg)较干预前提高(P<0.05),而实验组的这组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受试者干预后的体脂肪(19.63±1.43 vs 22.11±1.96)、体脂百分比(32.35±2.12vs 35.13±3.72)、腰臀比(0.84±0.05 vs 0.88±0.06)这三项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受试者干预后的双侧股四头肌的肌力(左:36.87±6.08 vs32.44±5.91,右:39.71±6.36 vs 34.93±5.48),双侧腘绳肌的肌力(左:22.17±3.80vs 17.54±2.93,右:23.54±3.87 vs 19.05±2.97)增加均优于实验组(P<0.05)。3.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安静能量代谢变化:12周干预后,组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心率(次/min)较干预前降低(P<0.05),呼吸商、糖氧化量(g/min)和相对静息能量消耗(cal/min/kg)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两组受试者的脂肪氧化量(g/min)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受试者的静息能量消耗(cal/min)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受试者的静息能量消耗较干预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受试者干预后的静息能量消耗[1297.33(1109.92,1736.25)vs 1104.01(984.53,1464.74)]增加优于实验组(P<0.05)。4.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定量负荷时能量代谢变化:12周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心率(次/min)、摄氧量(ml/min)、脂肪氧化量(g/min)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呼吸商、糖氧化量(g/min)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相对摄氧量(ml/min/kg)、能量消耗(cal/min)、相对能量消耗(cal/min/kg)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受试者干预后的呼吸商[0.89(0.87,0.91)vs 0.85(0.84,0.87)]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12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糖脂代谢水平与胰岛素分泌水平。2.12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提高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在安静和定量负荷时的糖氧化量,促进底物代谢平衡,改善能量代谢,上述糖脂代谢干预效果的产生与能量代谢改善有关。3.12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的身体机能,提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的干预效果与抗阻运动相当,可作为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值得推广。
二、步行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步行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相关概念界定 |
4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方案的制定 |
1 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方案制定 |
1.1 文献回顾 |
1.2 预试验 |
1.3 访谈 |
1.4 HIIT干预方案的确定 |
2 穴位按摩干预方案制定 |
2.1 文献回顾 |
2.2 专家函询 |
2.3 穴位按摩干预方案的确定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伦理学原则考量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干预小组人员的组成 |
3.3 干预内容及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观察指标 |
4 资料收集 |
4.1 资料收集阶段 |
4.2 资料分析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样本流失情况 |
2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三组患者干预前糖脂代谢指标基线比较 |
2.3 三组患者干预前DSQL量表得分基线比较 |
2.4 三组患者干预前GWB得分基线比较 |
3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
3.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组内比较 |
3.2 三组患者干预后糖脂代谢指标组间比较 |
4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DSQL量表得分比较 |
4.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DSQL量表得分的组内比较 |
4.2 三组患者干预后DSQL量表得分的组间比较 |
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GWB量表得分比较 |
5.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GWB量表得分的组内比较 |
5.2 三组患者干预后GWB量表得分的组间比较 |
讨论 |
1 HIIT联合穴位按摩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 |
2 HIIT联合穴位按摩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 |
3 HIIT联合穴位按摩对2 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
4 HIIT联合穴位按摩对2 型糖尿病患者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运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致谢 |
(2)不同时段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久坐年青成人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久坐行为与糖脂代谢异常 |
2.1.1 久坐行为与糖代谢异常 |
2.1.2 久坐行为与脂代谢异常 |
2.2 糖脂代谢的昼夜节律 |
2.3 不同时段运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
2.3.1 运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
2.3.2 不同时段运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
2.3.2.1 不同时段运动对糖代谢的影响 |
2.3.2.2 不同时段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
2.4 总结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受试者纳入标准 |
3.1.2 受试者招募 |
3.2 实验器材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流程 |
3.3.2 测量项目及方法 |
3.4 数据处理分析 |
3.4.1 数据处理 |
3.4.2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受试者基本特征 |
4.2 实验前3 天静坐及MVPA水平 |
4.3 实验过程中能耗监测期的能量消耗 |
4.4 不同时段进行HIIT对运动后24h连续间质葡萄糖的影响 |
4.5 不同时段进行HIIT对餐后血糖及餐后胰岛素的影响 |
4.6 不同时段进行HIIT对餐后FFA及 TG的影响 |
5 讨论 |
5.1 不同时段进行HIIT对运动后24h连续间质葡萄糖的影响 |
5.2 不同时段进行HIIT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 |
5.3 不同时段进行HIIT对餐后FFA、TG的影响 |
5.4 本研究的优缺点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 |
附件二 知情同意书 |
附件三 身体活动及饮食记录表 |
(3)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糖尿病 |
2.1.1 概念 |
2.1.2 分类及特征 |
2.1.3 诊断标准 |
2.1.4 并发症 |
2.1.5 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
2.2 步态 |
2.2.1 步态概述 |
2.2.2 糖尿病对步态的影响 |
2.2.3 糖尿病人群步态的检测 |
2.2.4 运动对糖尿病人群异常步态的影响研究 |
2.3 健身气功·大舞及其健身功效研究 |
2.3.1 健身气功·大舞概述 |
2.3.2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2.3.3 健身气功·大舞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2.3.4 健身气功·大舞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
2.3.5 健身气功·大舞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3.6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对象身体状况评估方案 |
3.1.2 实验对象的确定与分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1.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研究结果比较 |
4.1.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空间参数研究结果比较 |
4.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研究结果比较 |
4.3.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研究结果比较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的影响 |
5.1.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的影响 |
5.1.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空间参数的影响 |
5.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
5.3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的影响 |
5.3.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的影响 |
5.3.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身体状况安全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 相关仪器设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来源及选择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样本量估算 |
3 观察指标 |
3.1 认知功能 |
3.2 体力活动水平 |
3.3 影响因素 |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1 缺失值处理 |
4.2 统计分析 |
5 质量控制 |
5.1 设计阶段 |
5.2 资料收集阶段 |
5.3 数据收集录入阶段 |
5.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阶段 |
6 伦理及注册 |
7 研究流程图 |
研究结果 |
1 T2DM-MCI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
1.1 一般资料情况 |
1.2 体力活动水平情况 |
1.3 各认知领域情况 |
2 T2DM-MCI患者PA水平与认知领域的相关性分析 |
3 影响因素对T2DM-MCI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分析 |
3.1 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
3.2 多因素回归分析 |
讨论 |
1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情况下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 |
1.1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T2DM-MCI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 |
1.2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 |
2 体力活动与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
2.1 记忆功能 |
2.2 加工速度 |
3 体力活动水平与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的可能影响因素 |
3.1 性别 |
3.2 受教育程度 |
3.3 久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运动疗法配合多光谱照射对V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略缩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T2DM概述 |
1.2 T2DM运动疗法 |
1.2.1 T2DM运动疗法作用机理 |
1.2.2 T2DM运动方式研究现状 |
1.3 T2DM光疗法 |
1.3.1 T2DM光疗法概述 |
1.3.2 光疗法对VD缺乏的T2DM的作用机理 |
1.4 T2DM药物治疗 |
1.5 小结 |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
2.1.1 实验对象 |
2.1.2 实验分组 |
2.2 指标和测试方法 |
2.2.1 测试指标 |
2.2.2 测试方法 |
2.3 实验方案 |
2.3.1 实验技术路线 |
2.3.2 前期准备阶段 |
2.3.3 基本指标测试阶段 |
2.3.4 方案实施阶段 |
2.3.5 参与人员培训及质量控制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三组实验前相关指标基本信息 |
3.2 三组实验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
3.2.1 三组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比较 |
3.2.2 实验前后三组血糖指标变化比较 |
3.2.3 实验前后三组血脂指标的变化比较 |
3.2.4 实验前后三组VD指标变化比较 |
4 讨论 |
4.1 对三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效果分析 |
4.2 对三组受试者血糖指标效果分析 |
4.3 对三组受试者血脂指标的效果分析 |
4.4 对三组受试者VD指标治疗效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1999 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
附录2 PAR-Q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宿主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缩略表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太极拳干预T2DM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
(一)研究方法 |
1 文献检索与管理 |
2 文献的筛选与流程 |
3 文献资料和数据提取 |
4 文献的质量评价 |
5.证据合成与分析 |
6.研究注册 |
(三)研究结果 |
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
2 纳入文献的特征结果 |
3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4.太极拳干预T2DM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结果 |
第二部分 太极拳对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1 研究类型与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分组与干预 |
4 生物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
5.实验仪器与试剂 |
6.实验流程与方法 |
7 研究观察的指标 |
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9 研究质量控制 |
10 伦理审批与临床研究方案注册 |
11 研究流程图 |
(二)研究结果 |
1 临床研究结果 |
2 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 |
3 血清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 |
4.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 |
5 粪便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 |
6.肠道菌群与粪便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结果 |
讨论 |
1 中医理论相关讨论 |
2 现代医学的相关讨论 |
3 关于研究方案与质控的讨论 |
4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文献综述 2 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及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2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附件3 研究相关的图片资料 |
附件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高强度间歇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操作性定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的现状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样本量的计算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工具 |
2.3 评价指标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水平现状 |
3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阻碍因素 |
讨论 |
1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水平现状 |
3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阻碍因素 |
第二部分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样本量的计算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工具 |
2.3 评价指标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伦理原则 |
2.7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
2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
2.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三组患者干预前糖脂代谢指标、EFI和 SEE得分比较 |
3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的组内及组间比较 |
3.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的组内比较 |
3.2 三组患者干预后糖脂代谢指标的组间比较 |
3.3 三组患者干预后血糖与控制目标值的比较 |
4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EFI分量表得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 |
4.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EFI分量表得分的组内比较 |
4.2 三组患者干预后EFI分量表得分的组间比较 |
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SEE平均得分及平均完成率的组内及组间比较 |
5.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SEE平均得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 |
5.2 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强度持续运动平均完成率的比较 |
讨论 |
1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
2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情绪的影响 |
3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 |
结论 |
1 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致谢 |
(8)高强度间歇训练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强度间歇训练 |
2.1.2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
2.1.3 糖尿病 |
2.2 以运动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
2.3 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现状 |
2.3.1 可视化分析 |
2.3.2 发文量分析 |
2.4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 |
2.4.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
2.4.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血糖控制情况 |
2.4.3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及标准 |
3.1.1 研究对象 |
3.1.2 选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计量法 |
3.2.2 实验测试法 |
3.2.3 统计法 |
4 结果 |
4.1 受试者基线水平 |
4.2 干预前后患者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的变化 |
4.2.1 各组干预前后患者身体形态变化 |
4.2.2 各组干预前后患者心肺指标变化 |
4.3 各组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
4.4 各组干预前后患者血脂代谢的变化 |
5 讨论 |
5.1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
5.2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心肺适能的影响 |
5.3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
5.4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5.5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 |
6 局限性及展望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消渴与糖尿病概述 |
2.1.1 中医典籍中关于消渴的相关记载 |
2.1.2 中医典籍中治疗消渴的方法 |
2.1.3 糖尿病的相关概述 |
2.2 Ⅱ型糖尿病概述 |
2.2.1 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分析 |
2.2.2 Ⅱ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2.2.3 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
2.3 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效果的研究 |
2.3.1 健身气功对Ⅱ型糖尿病效果的研究 |
2.3.2 太极拳对Ⅱ型糖尿病效果的研究 |
2.3.3 健步走、瑜伽对Ⅱ型糖尿病效果的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被试来源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内容分析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新编导引功法介绍 |
4.1.1 新编导引功法的创编原则 |
4.1.2 新编导引功法的创编过程 |
4.1.3 新编导引功法编创来源 |
4.1.4 新编导引功法的特点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测试结果比较 |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身体形态指标结果比较 |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血糖、血脂指标结果比较 |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c肽、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结果比较 |
4.3 实验前后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 |
4.3.1 实验前后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结果比较 |
4.3.2 实验前后对照组心率、血压指标结果比较 |
4.3.3 实验前后对照组血糖、血脂指标结果比较 |
4.3.4 实验前后对照组c肽、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结果比较 |
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 |
4.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结果比较 |
4.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率、血压指标结果比较 |
4.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结果比较 |
4.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c肽、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结果比较 |
4.5 分析与讨论 |
4.5.1 新编导引功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分析 |
4.5.2 新编导引功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分析 |
4.5.3 新编导引功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分析 |
4.5.4 新编导引功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islet指标的影响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新编导引功法文字描述与绘图 |
附录二 :参加者健康档案 |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
(10)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能量代谢干预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2.研究方法 |
2.1 受试者筛选与实验分组 |
2.2 干预方法 |
2.2.1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 |
2.2.2 抗阻运动 |
2.2.3 质量控制 |
2.3 测试指标 |
2.3.1 血液生化指标测试 |
2.3.2 能量代谢指标测试 |
2.3.3 身体形态指标及下肢肌力指标测试 |
2.4 饮食控制教育 |
2.5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血糖血脂生化指标比较 |
3.3 干预前后两组身体成分及下肢肌力的指标比较 |
3.3.1 干预前后两组身体成分的指标比较 |
3.3.2 干预前后两组下肢肌力的指标比较 |
3.4 干预前后两组能量代谢的指标比较 |
3.4.1 干预前后两组安静时能量代谢的指标的比较 |
3.4.2 干预前后两组定量负荷时能量代谢的指标比较 |
4.讨论 |
4.1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干预效果 |
4.1.1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2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 |
4.1.3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的下肢肌力的影响 |
4.2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能量代谢的影响 |
4.2.1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安静时能量代谢的影响 |
4.2.2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定量负荷时能量代谢的影响 |
5.结论 |
6.实验创新与不足 |
6.1 实验创新 |
6.2 实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知情同意书 |
附件2 运动前风险筛查表 |
附件3 缩略词索引(Abbreviation)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步行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闫会敏. 青岛大学, 2021
- [2]不同时段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久坐年青成人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D]. 周玉彬.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3]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D]. 肖参参.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游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运动疗法配合多光谱照射对V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D]. 茹意.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宿主代谢影响的研究[D]. 张福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7]高强度间歇运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汪雅静. 青岛大学, 2020(01)
- [8]高强度间歇训练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研究[D]. 韩成吉.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9]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 应斌斌.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10]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能量代谢干预效果的观察[D]. 王玮钰.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