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应用指南

2000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应用指南

一、2000年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应用指南(论文文献综述)

陈卫宾[1](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飞速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实验室电能过度浪费、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验室电源管理的需求。论文在分析了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常用的电源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论证,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模块BC28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然后,对实验室用电负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对能耗进行了预测。其次,对STM32L最小系统、电能参数与环境参数采集、DC-DC变换、多路直流电源排序、无线通信电路、继电器等模块进行了硬件设计,其中通过高精度计量芯片ATT7053AU和LTC2945实现了多种电参量的采集,采用具有精确控制顺序和时间间隔的LTC2937模块,以可编程程序对实验室多路电源进行排序,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并通过以NB-IoT技术为依托的物联网模块BC28解决了无线传输模块通信距离近、运行功耗高等问题,完成终端与后台的数据交互,实现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电源的远程监控。再次,对下位机单片机软件和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最后,对设计的系统构建测试平台,进行系统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功能正常,实现了实验室电能参数与环境参数的采集功能、对实验室多路电源的远程监测、时序控制及故障告警功能,通过BP神经网络完成了实验室的能耗预测。

翟宝蓉[2](2020)在《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对人机交互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具有显示、操作和通信功能的人机交互终端能实现对控制设备的实时监控,在工业控制领域中成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工业领域中实现人机交互的方式,在分析以往人机交互中存在的问题和一般控制系统对人机交互终端的需求后,设计了与控制端通过CAN总线实现通信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并在快开压滤机系统中试验。通过分析工业控制领域中对人机交互终端在操作界面、监控画面、通讯接口方面的需求和系统性能要求,选择STM32F407ZGT6微处理器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基于μ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 Win图形界面库,通过CAN总线与控制端通信,完成了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首先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以STM32F407ZGT6为核心的最小系统模块、电源模块、液晶触摸屏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等硬件电路模块,并分析了各模块工作原理,按照电路原理图制作了硬件电路板,经过焊接、调试实现了人机交互终端硬件平台的开发。接着进行软件部分的开发,移植μ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 Win图形界面库作为软件应用层开发的基础,根据终端需实现的功能确定了软件总体框架,包括多个交互界面显示设计、界面操作控制、CAN通信协议制定方面等,基于多任务操作系统按模块划分为CAN消息的接收和发送、触摸检测、界面管理、实时显示和动画显示多个功能独立的任务,由系统内核实现高效的任务管理调度、任务间的同步与通信,保证系统运行的实时性。本文开发的人机交互终端已在快开压滤机系统中试验,由多个不同的界面实现终端的监控功能,在界面通过动画显示、文字图形、触摸操作实现交互,交互终端和控制终端之间通过CAN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为用户提供了友好、便捷的人机交互功能,经测试该终端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满足系统的需求。

周彦武[3](2020)在《低功耗微控制器中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驱动类电子设备数量的爆炸式增加,微控制器作为这些设备的中心控制单元,对其设计的要求也从追求单一的有效控制转向高性能和低功耗兼具。同时,基于低功耗的要求,各大芯片设计公司都已分别推出了不同设计方案与结构的低功耗微控制器。本文从微控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出发,研究并探索了微控制器正常运行、低功耗运行、空闲、待机和关断5种不同工作模式,在硬件资源使用程度不同的状态下,进行了功耗梯度的设计创新。由此,基于ARM Cortex-M0内核微控制器,设计了多模式下的低功耗设计方案,并完成了一款功能丰富且自身功耗极低的电源管理系统。该电源管理系统主要由核心控制单元、时钟管理单元和复位管理单元组成。其中核心控制单元可以完成对微控制器的模式切换和电源管理系统内寄存器的配置;时钟管理单元能够实现微控制器内AHB和APB下时钟的2/4/8/16分频功能,并完成各级门控时钟的开关;复位管理单元能够使用同步请求和异步释放的复位策略,依据核心控制单元的指令,形成各个模块的复位输入信号。在对以上系统功能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使用中芯国际(SMIC)55nm工艺进行了该微控制器的流片,并测试了各个工作模式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模式下,电源管理系统自身功耗为160μW,占微控制器总功耗的4.37%;待机模式下,常开域的核心控制单元只有104n W,仅占微控制器总功耗的1.7%,表明了电源管理系统自身功耗极低。测试数据还充分表明了在各个工作模式下微控制器功耗梯度明显,且关断模式电流仅200n A,与国内外同类微控制器相比,达到了最低功耗水平,较好地实现了电源管理系统设计的既定目标。

刘文辉[4](2020)在《基于采空区杆塔基座扰动的塔体倾斜精准测量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多数采煤地区,煤矿开采已导致多地地面沉陷、变形,这些地表变形将直接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与杆塔档距产生影响,如杆塔倾斜﹑杆塔基座沉降﹑平移、扭曲、线路拉力与弧垂改变等,甚至造成杆塔倒伏,严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检测单个杆塔倾斜,已有较好的传感器及相应的处理电路,可以及时感知杆塔倾斜状态。目前的输电杆塔,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支撑部分非单体杆塔,往往由多个立杆网状组成杆塔基座,利用现有技术测量单体杆塔倾斜,难以确知整体杆塔倾斜状态。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都是对杆塔倾斜的测量,杆塔倾斜仅是输电塔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多时候是由杆塔基座平移、扭曲、沉降引发的,然而对杆塔基座的测量和研究却少之又少。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高性能姿态监测模块和激光测距模块在检测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研制新的杆塔(基座)倾斜精准测量装置成为可能。本课题通过激光测距模块获取激光器到输电塔基座中心间的距离,姿态传感器模块采集到激光测距模块的姿态角和杆塔基座的姿态角,运用采集到的姿态角数据和距离数据经过特定算法分别解算出四个塔脚基座的坐标及杆塔倾斜角度。然后再将不同时期的测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化为同一坐标体系下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对杆塔倾斜,基座扭曲、旋转、平移等变化过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此外,在unity 3D界面形象直观地显示杆塔及基座倾斜状况。并将数据保存下来,作为采空区电网建设、运维和治理的有关技术规范措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料储备。结合课题需求,课题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内容:(1)依据实验室多年相关项目经验积累和一线线路巡检人员现场情况的反馈,以及对现有塔体倾斜测量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开展基于采空区杆塔基座扰动的塔体倾斜精准测量系统研究。(2)依据采空区输电塔塔体及基座的形变情况,设计了采空区杆塔基座扰动塔体倾斜精准测量系统的整体方案,主要包括测量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和测量系统软硬件设计。(3)结合课题需求、输电杆塔及基座结构,运用方向角和方向余弦解算出基座中心三维坐标;运用罗德里格旋转矩阵及法向量求解等相关知识推导出输电塔塔体倾斜角度,并构建了采空区塔体姿态验证模型;运用几何中坐标平移旋转等方法得到基座中心坐标归一化方法。上述算法共同构成了本测量系统的相关解算方法。(4)结合课题要求和杆塔结构,依据对采空区杆塔基座扰动测量相关理论部分深入研究,运用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相关知识完成测量系统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源电路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设计,姿态数据采集电路设计,激光测距电路设计,蓝牙数据传输电路设计,电池电量采集电路设计等。(5)结合Free RTOS操作系统完成杆塔基座扰动测量系统的任务程序设计。应用任务程序包括主函数和启动任务、云台俯仰角数据采集任务、云台偏航角数据采集任务、输电塔基座测距任务、数据帧打包发送任务、电池电量监测任务等。此外,还利用unity 3D软件开发了杆塔基座显示界面,完成了数据处理和显示。(6)完成测量系统功能的测试。在实验室调试完系统结构和系统软硬件后,在实验室进行实地测试,设计测试实验方案并实施。并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和实际数据对比,分析误差。继续对测量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加快本测量系统在电力检测领域的应用。

张硕[5](2020)在《可穿戴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疾病,会直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和猝死等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测的标准是患者在睡眠实验室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其佩戴不舒适、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居家睡眠监护的需求。因此开发一款可穿戴式、成本低、舒适、检测准确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结合心电信号和呼吸信号实现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检测并判断其发病症状。该系统可穿戴终端部分采用柔性织物电极采集心电信号,通过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制作而成的呼吸线圈采集呼吸信号,实现了设备的可穿戴性并提高了舒适性。同时,分别设计了心电和呼吸的调理电路,信号调制后经微控制器处理,通过蓝牙传输至上位机端。在上位机端开发了两个关键算法。针对心电信号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ECG-SAS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心电信号去噪,提取QRS波,并进行HRV时频域分析,选取12个用于检测SAS的时频域特征,接下来对特征进行处理,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特征进行分类,并通过Apnea-ECG数据库对分类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97.42%的训练集准确率和88.24%的测试集准确率。在实现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准确检测后,本文根据呼吸信号设计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病程度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对呼吸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呼吸率并获取睡眠暂停次数,再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发病程度做简单判断。本文挑选10名志愿者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包括可穿戴终端采集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测试以及上位机的心电信号预处理算法测试、EEG-SAS检测算法测试和SAS发病程度算法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可穿戴终端能准确有效采集到心电和呼吸信号,EEG-SAS分类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83.72%,发病程度算法的睡眠呼吸暂停次数误差范围在-2~3次之间,能够满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测以及发病程度的判断需求。本文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准确性高,系统终端小巧,轻便,佩戴舒适,可以实现长时间睡眠监测,适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测、体征数据连续采集、睡眠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等。

胡海洋[6](2020)在《基于示波法的无创血压模拟系统的研制》文中指出背景血压模拟器是模拟示波法充气和放气过程中袖带脉搏波的设备,是日常检定电子血压计的重要仪器。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Burton Klein及其团队在美国申请了一种动态血压模拟器的专利。该专利提出了利用体积可灵活变化的压力腔模拟人体血管环境,再通过监测并改变压力腔的压力变化,以此模拟人体动态血压。无创血压模拟仪Cufflink不仅可以通过包络回放法实现动态血压模拟,还具备静态压力检测的功能,产品内部同时存储了非正常血压值,方便异常血压值的模拟。目前,虽然近些年不断有国产的无创血压模拟器进入市场,但国产无创血压模拟器的市场占有率与国外进口产品相差较大,除了产品稳定性有一定差距外,进行该课题方向研究的团队较少也是原因之一。同时,我国的电子血压计占有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无创电子血压计的需求一定会持续增大,这也对用于检定无创电子血压计的无创血压模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无创血压模拟器是必然的趋势。目的利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设计一种可用于基于示波法无创电子血压计检测的无创血压模拟系统。要求该系统具备静态压力测试和动态血压模拟两大功能。方法血压模拟系统共分为机械平台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三大部分。机械平台设计包括脉搏波发生平台和气动装置两部分。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电源电路设计、MCU电路设计、LCD显示电路设计、压力采集电路设计、A/D转换电路设计、步进电机与气动装置驱动电路设计和矩阵键盘驱动电路设计,共六个部分。软件程序设计包括硬件底层驱动和系统功能程序两大部分。结果通过控制气泵、电磁阀等气动装置以及压力传感器等元器件,即将气腔加压至一定压力并保持或放气,实现了血压模拟器的静态压力测试功能。模拟器可生成的最大压力值为255 mm Hg。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在一定压力值生成特定振幅的脉搏波形,实现了对于收缩压120 mm Hg、舒张压80 mm Hg及脉率80 bpm血压组的气压波形叠加。结论该课题设计的基于示波法的无创血压模拟器,利用简易的机械装置和STM32系列微控制器,实现了检定基于示波法的无创电子血压计的两大功能,即静态压力测试和动态血压模拟。该系统的实现是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灵活运用,包括了LCD的显示、矩阵键盘控制、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等,进一步促进了嵌入式在医疗电子领域的运用。

胡嘉斌[7](2020)在《家庭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进步,家居环境中存在的各类有害气体,和易燃易爆气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研究具备智能化属性,支持环境自动检测和网络报警功能的家庭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对保障人们安全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家庭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研究课题入手,对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实现,API编程接口定义,以及系统测试验证等关键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了家庭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整体架构。首先对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系统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约束需求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软件平台各个功能模块,最后提出检测系统软件架构。(2)实现了家庭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嵌入式软件程序。软件程序包括硬件抽象层(HAL),中间件(Middleware)和应用层(Application)各个部分的代码。系统采用STM32硬件平台,使用STM32 HAL硬件抽象层接口开发驱动程序。移植了FatFS文件系统,emWin图形库,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中间件。根据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需求,实现了多线程任务,完成有害气体检测系统业务逻辑。(3)设计完成了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测试用例,并进行了系统验证。为了增加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使其能够可靠的长时间运行,针对系统软件测试方法和流程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合了行业应用中所使用的测试方法,设计了嵌入式软件模块白盒测试用例,用于测试系统正确性和稳定性,该测试用例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类似的嵌入式软件系统。本文以家庭有害气体检测设计和实现为目标,应用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和无线网络数据通信等相关技术,为有害气体检测相关的智能家居应用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

刘德铁[8](2019)在《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楼宇智能梯控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它不但提高电梯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防止非业主人员随意乘坐电梯,保障业主的权益,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乘梯环境。但现有的智能梯控系统费用较高,一般只在高档小区上投入使用,很多普通小区的电梯还没安装智能梯控系统。随着“智能楼宇”的不断发展,智能梯控系统将会大量应用于我国许多小区的电梯上。本文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进行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备低成本、高安全性、易扩展、性能稳定的特点,满足刷卡乘梯、消防联动、访客乘梯等功能。本系统主要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方面包括梯控控制器和RFID读卡器,其中梯控控制器包括STM32微处理器、电源模块、数码管模块、时钟模块、LED模块、CAN总线以及RS485通信模块等,RFID读卡器包括NXP射频读卡芯片、天线、继电器、拨码开关等模块,通过对以上模块元器件的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型,实现以STM32F103ZET6芯片为核心的智能梯控控制器与电梯、RFID读卡器、上位机以及外接对讲等设备之间的连接;软件设计以CMSIS软件架构和软件程序流程为基础进行梯控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在系统初始化完成的基础上,进行CAN总线通信协议、RS485通信协议以及上位机软件等模块的设计。最后,基于NET Framework 4.0和Windows平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进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实现上位机软件的管理功能。上述设计方案使用了ARM技术、RFID射频技术、CAN总线以及RS485通信方式,并结合已有的电梯方面的知识,完成了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在满足系统设计原则和要求的前提下,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符合设计的功能要求。

孔孟晋[9](2019)在《IAS50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降耗的改进设计》文中提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快速、无损、无污染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光谱分析测试技术,近年来在农牧、食品、化工、医疗、制药、烟草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广泛的推广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仪逐渐微型化、便携化,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便携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市场发展较晚,且大部分存在续航时间较短,能耗较高等问题。为此对便携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进行降耗的研究,对推动我国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课题在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的IAS50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基础上以延长续航时间以及降耗为目的设计了新的优化系统,研究从硬件系统的元器件选型、电路的设计、操作系统平台的搭建以及软件的功能设计等多方面开展,设计了系统休眠、停止和待机的3种低功耗工作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系统整体能耗,延长了续航时间;并对改进后的近红外光谱仪系统进行了相关的性能试验与能耗试验,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实用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仪器工作原理,对仪器的基本结构、低功耗模式与工作模式之间的快速转换以及电路的优化设计等降耗的主要节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综合制定了包括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功能实现、降耗改进设计在内的总体系统方案。2.设计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常规工作、休眠、停止以及待机4种工作模式状态下的各主要器件的合理运行方案。以STM32F407ZGT6为下位机微控制器,设计了近红外光谱仪硬件系统,采用USB和蓝牙两种通讯方式,优化了电源输入及电池模块以保证输出稳定的电压,避免不必要的能耗;采用双向Buck-Boost开关变换器,进行电池充放电;同时对外设器件进行重新选型及工作模式的配置以配合系统降耗;设计了温度传感器模块、可调光源模块配合工作,并形成了合理的运作机制。3.设计了近红外光谱仪软件系统,包括下位机的微控制器程序和Android手机客户端程序两个部分。下位机微控制器程序实现与上位机返回数据的接收与判断,实现调节光源强度、配置步进电机与调速风扇工作方式、读取传感器温度等功能并在完成操作后进入对应工作模式;上位机Android手机客户端程序控制实现仪器自检、扫描参数设置、光谱扫描、光谱显示以及唤醒等功能。4.针对暗电流、基线漂移、稳定性、光源稳定性以及吸光度重现性等多方面性能进行了性能试验与分析,具体的试验结果:暗电流相对标准差在0.00250.0067 AU之间,基线相对标准差在0.0003 AU左右,稳定性相对标准差小于0.0005 AU,光源在开启2.0 s2.5 s内稳定,系统稳定性较高。能耗测试结果显示,硬件上有10%的降耗,正常工作模式较改进前平均每小时节能0.0128 kW·h,新系统停止模式较休眠模式平均每小时节能0.0137 kW·h,系统在待机模式下功耗将降至微瓦级,正常工作模式下续航时间约有2.5h的延长,停止模式下续航时间可延长至10h。研究进行降耗改进设计的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试验验证系统能耗有明显降低,续航时间有显着延长,对推动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微型化有着积极意义。

高洪兵[10](2019)在《工业以太网EtherCAT的IO从站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纲要的全面推进,现代高端制造业兴盛崛起,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持续进步。互联智能、分布协同的运动控制系统展现出强大的活力。然而,传统现场总线因其兼容性差、通信速率低而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工业以太网以实时性高、通用性好、数据传输速度快、配套产品丰富等优势迅猛发展。倍福自动化(Beckhoff)公司研发的EtherCAT总线因其性能优异而备受青睐。为满足工业以太网技术在激光切割机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本文深入学习EtherCAT协议原理,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ARM+ESC结构的从站系统。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工业以太网与EtherCAT总线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已有解决方案并根据自身项目需求确定从站系统方案,对EtherCAT协议原理按照其通信模型分层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理念进行硬件系统设计,使用LAN9252芯片作为从站控制器,实现EtherCAT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采用ST公司开发的STM32F407ZGT6作为从站微控制器,用以完成应用层协议和功能逻辑单元;设计外围电路对从站系统实际项目应用提供支持,包括电源、隔离驱动、差分通信等电路模块;设计制作从站控制器专用外壳,支持所开发系统产品化应用。其次,采用层次化理念进行软件设计与代码实现。按运行流程将软件部分划分为初始化模块和主循环函数模块,主循环又由通信协议栈、应用层协议和逻辑功能函数组成。本文阐述了相关程序的原理与流程,在所开发硬件电路上对软件程序进行实现与验证。最后,在完成系统硬件开发软件设计的基础上,搭建测试平台,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测试、验证工作,例如硬件测试、基本通信测试、基础功能测试、项目需求功能测试、标准稳定性测试等。将从站系统成功地应用于GF3015激光切割机、CK皮革激光切割机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中,并顺利通过用户长时间运行检验。本文验证了以STM32丰富的外设资源搭配高性价比LAN9252芯片构建EtherCAT系统与常规数控设备之间桥梁的可行性。经过测试实验,所开发从站系统达成了既定设计目标,为接下来的探索、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2000年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应用指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应用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电源管理系统的方案论证
    2.1 引言
    2.2 电源管理系统的分析
    2.3 电源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实验室电源的能耗分析与预测
    3.1 引言
    3.2 实验室用电能耗统计与分析
    3.3 实验室用电的能耗预测
    3.4 本章小结
4 电源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引言
    4.2 最小系统的设计
    4.3 采集模块电路的设计
    4.4 电源模块电路的设计
    4.5 通信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电源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终端的软件设计
    5.3 系统后台的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引言
    6.2 测试平台的架构设计与搭建
    6.3 测试与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人机交互方面的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人机交互终端的整体方案设计
    2.1 人机交互终端的功能分析
    2.2 人机交互终端的性能分析
    2.3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选择
    2.4 CAN总线通信方式
    2.5 终端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人机交互终端的硬件部分设计
    3.1 硬件部分总体设计
    3.2 硬件各模块的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人机交互终端的软件部分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
    4.2 软件部分总体设计
    4.3 应用层软件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人机交互终端的调试及试验
    5.1 硬件电路的实现和调试
    5.2 交互终端功能及试验情况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低功耗微控制器中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数字芯片低功耗设计方法概述
    2.1 数字芯片功耗的来源
        2.1.1 动态功耗
        2.1.2 静态功耗
    2.2 降低功耗的基本途径
    2.3 数字芯片低功耗设计方法
        2.3.1 系统层级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2.3.2 体系结构层级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2.3.3 寄存器传输层级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2.3.4 晶体管层级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控制器的低功耗设计
    3.1 低功耗微控制器系统架构概述
    3.2 微控制器的低功耗设计
        3.2.1 微控制器的多工作模式
        3.2.2 电源网络设计
        3.2.3 时钟网络设计
        3.2.4 程序存储器的低功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电源管理系统功能和架构
        4.1.1 电源管理系统的架构
        4.1.2 电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2 核心控制单元的实现
        4.2.1 同步输入信号模块的实现
        4.2.2 电源管理系统的配置
        4.2.3 核心控制模块的实现
    4.3 时钟管理单元的实现
        4.3.1 时钟管理单元的硬件实现
        4.3.2 时钟分频和切换时钟源的实现
    4.4 复位管理单元的实现
        4.4.1 复位的策略
        4.4.2 复位的产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功能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仿真平台的搭建
        5.1.1 验证策略
        5.1.2 仿真验证平台
    5.2 功能仿真和验证
        5.2.1 制定验证方案
        5.2.2 功能仿真及结果验证
    5.3 功耗测试和结果分析
        5.3.1 测试方法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采空区杆塔基座扰动的塔体倾斜精准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采空区杆塔基座扰动精准测量系统总体方案
    2.1 输电塔体、基座的结构及常见形变情形
        2.1.1 输电塔及基座结构
        2.1.2 输电塔体及基座常见形变情形
    2.2 测量系统设计思路
    2.3 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
        2.3.1 测量系统终端
        2.3.2 系统上位机解算中心
        2.3.3 蓝牙通信系统
    2.4 测量系统的总体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量系统相关理论及算法
    3.1 解算过程中相关数学理论
        3.1.1 方向角与方向余弦
        3.1.2 罗德里格旋转矩阵
        3.1.3 空间法向量的求解
        3.1.4 线面角求解
    3.2 输电塔基座三维坐标解算方法
    3.3 输电塔体倾斜角度解算方法
    3.4 输电塔体基座坐标转化方法
    3.5 塔体倾角验证原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器概述
        4.1.1 控制器选型
        4.1.2 STM32F103C8T6 控制器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控制器最小系统设计
        4.2.2 激光测距电路
        4.2.3 姿态数据采集电路
        4.2.4 蓝牙模块电路
    4.3 电源电路设计
        4.3.1 供电系统整体结构
        4.3.2 各电压等级供电实现电路
    4.4 精准测量系统印制线路板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5.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5.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5.1.2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5.2 Free RTOS操作系统
        5.2.1 Free RTOS操作系统简介
        5.2.2 Free RTOS任务系统
        5.2.3 Free RTOS上下文切换实现
        5.2.4 Free RTOS的消息传递
    5.3 Free RTOS操作系统在STM32上的移植
    5.4 Free RTOS关键程序设计
        5.4.1 main()函数和启动任务的设计
        5.4.2 云台俯仰角数据采集任务
        5.4.3 输电塔基座测距任务
        5.4.4 云台偏航角数据采集任务
        5.4.5 数据帧打包发送任务
        5.4.6 电池电量监测任务
    5.5 unity3D软件开发
        5.5.1 unity3D软件简介
        5.5.2 unity3D杆塔模型构建
        5.5.3 unity3D界面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量系统实验与测试
    6.1 系统功能测试实验
        6.1.1 系统硬件调试
        6.1.2 系统软件调试
    6.2 杆塔基座精准测量实验
        6.2.1 实验方案设计
        6.2.2 塔杆基座算法测试实验
        6.2.3 塔杆基座精准测量系统总体测试实验
        6.2.4 误差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5)可穿戴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可穿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测系统终端设计
    2.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2.2 心电信号采集及调理模块
        2.2.1 柔性织物电极
        2.2.2 心电信号调理模块
    2.3 呼吸信号采集及调理模块
        2.3.1 呼吸线圈
        2.3.2 呼吸信号调理模块
    2.4 蓝牙模块
    2.5 电源模块
    2.6 微处理器模块
        2.6.1 微处理器芯片
        2.6.2 微处理控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测系统的算法研究
    3.1 心电信号预处理
        3.1.1 心电信号
        3.1.2 Apnea-ECG数据库
        3.1.3 心电信号去噪处理
        3.1.4 QRS波检测
    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ECG-SAS检测
        3.2.1 HRV时频分析
        3.2.2 ECG-SAS特征选取
        3.2.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SAS分类
    3.3 基于呼吸信号的SAS发病程度判断算法研究
        3.3.1 基于三次样条插值算法的呼吸信号预处理
        3.3.2 发病程度判断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整体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系统可穿戴终端测试
        4.1.1 终端采集测试
        4.1.2 终端采集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测试
    4.2 系统上位机算法测试
        4.2.1 预处理算法测试
        4.2.2 EEG-SAS检测算法测试
        4.2.3 SAS发病程度算法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基于示波法的无创血压模拟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基于示波法的无创血压模拟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系统工作原理、研究内容及实现方法
    2.1 系统工作原理
        2.1.1 示波法
        2.1.2 动态血压模拟
    2.2 研究内容
    2.3 实现方法
3 系统平台设计说明
    3.1 概述
    3.2 机械方案设计
        3.2.1 脉搏波发生平台的设计
        3.2.2 气动装置设计
    3.3 硬件电路平台设计
        3.3.1 电源电路的设计
        3.3.2 核心控制电路设计
        3.3.3 LCD显示电路设计
        3.3.4 压力采集电路设计
        3.3.5 A/D转换电路设计
        3.3.6 步进电机、气动装置驱动电路设计
        3.3.7 矩阵键盘驱动电路设计
4 软件设计说明
    4.1 环境说明
    4.2 软件底层驱动设计
        4.2.1 FSMC驱动LCD程序设计
        4.2.2 压力值定标
        4.2.3 ADS1256驱动程序设计
        4.2.4 矩阵键盘驱动程序设计
        4.2.5 步进电机驱动程序设计
    4.3 系统功能实现
        4.3.1 静态压力测试
        4.3.2 动态血压模拟
5 系统测试与验证
    5.1 硬件系统测试
        5.1.1 电源测试
        5.1.2 功耗测试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压力值测试
        5.2.2 步进电机功能测试
        5.2.3 静态压力功能测试
        5.2.4 动态血压模拟测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历
    2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2.1 学术论文发表
        2.2 获奖情况
        2.3 本人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综述 基于示波法的无创血压模拟器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2 示波法及人工脉搏波包络线
    3 脉搏波发生装置
    4 现有血压模拟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7)家庭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概念和实现技术
    2.1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概念
    2.2 有害气体检测标准和相关指标
    2.3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传感器种类
    2.4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的实现技术
        2.4.1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实现
        2.4.2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软件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
    3.1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功能性需求
    3.2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3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约束需求
    3.4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5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嵌入式软件程序实现
    4.1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4.1.1 液晶显示模块
        4.1.2 数据存储处理模块
        4.1.3 有害气体检测模块
        4.1.4 温湿度数据采集模块
        4.1.5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
        4.1.6 RTC实时时钟模块
    4.2 硬件抽象层(HAL)程序代码实现
        4.2.1 LED驱动程序实现
        4.2.2 触摸电阻屏液晶驱动程序实现
        4.2.3 有害气体传感器驱动程序实现
        4.2.4 NOR Flash驱动程序实现
        4.2.5 WIFI通信模块驱动程序实现
        4.2.6 温湿度传感器驱动程序实现
        4.2.7 RTC时钟驱动程序实现
        4.2.8 串口调试驱动程序实现
    4.3 中间件(Middleware)程序代码实现
        4.3.1 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4.3.2 emWin图形库软件移植
        4.3.3 FatFS文件系统移植
    4.4 应用层(Application)程序代码实现
        4.4.1 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任务实现
        4.4.2 无线通信任务实现
        4.4.3 GUI交互任务实现
        4.4.4 系统空闲任务实现
    4.5 数据帧和通信协议
        4.5.1 通信数据帧和通信协议的定义
        4.5.2 通信协议栈的代码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调试和测试
    5.1 有害气体检测系统测试流程设计和基本功能验证
    5.2 程序测试工具和方法
        5.2.1 使用JTAG仿真器
        5.2.2 使用逻辑分析仪分析驱动程序
        5.2.3 使用串口输出信息追踪程序执行
    5.3 系统测试用例
        5.3.1 模块单元测试用例
        5.3.2 系统集成系统测试用例
    5.4 软件性能测试和稳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能梯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1 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2.1.1 设计原则
        2.1.2 设计要求
    2.2 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目标
    2.3 智能梯控系统相关名词定义
    2.4 智能梯控系统概述
        2.4.1 与电梯系统的CAN总线通信模块
        2.4.2 与读卡器或对讲设备的RS485 通信模块
        2.4.3 与上位机管理软件的LAN通信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梯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梯控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1 STM32 微处理器模块
        3.1.2 CAN总线通信模块
        3.1.3 RS485 通信模块
        3.1.4 LAN网络通信模块
        3.1.5 FLASH存储模块
        3.1.6 RTC时钟模块
        3.1.7 电源电路模块
        3.1.8 数码管模块
        3.1.9 LED灯模块
        3.1.10 程序下载模块
    3.2 按钮式读卡器模块设计
        3.2.1 按钮式读卡器模块设计介绍
        3.2.2 按钮式读卡器结构分析
        3.2.3 按钮式读卡器结构设计
        3.2.4 按钮式读卡器硬件设计
        3.2.5 天线的匹配方法和步骤
        3.2.6 按钮式读卡器匹配电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梯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Keil4.0及CMSIS架构介绍
        4.1.1 KeilμVision4 软件简介
        4.1.2 CMSIS架构简介
    4.2 梯控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4.2.1 系统初始化
        4.2.2 CAN通信协议设计
        4.2.3 RS485 通信协议设计
        4.2.4 LAN通信模块设计
        4.2.5 消防模块设计
    4.3 按钮式读卡器模块的软件设计
        4.3.1 读卡器程序流程
        4.3.2 寻卡操作
        4.3.3 防碰撞操作
        4.3.4 卡号读取
    4.4 上位机管理软件设计
        4.4.1 Microsoft SQL Server2008R2 数据库设计
        4.4.2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梯控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智能梯控系统硬件测试
    5.2 智能梯控系统软件测试
    5.3 智能梯控系统整体调试
        5.3.1 与电梯通信试验
        5.3.2 与按钮式读卡器通信试验
        5.3.3 与外接对讲设备通信试验
        5.3.4 消防状态退出梯控功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智能梯控系统电路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IAS50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降耗的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
        1.1.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1.1.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1.1.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1.2 近红外光仪的类型
    1.3 低功耗技术简介
        1.3.1 低功耗技术研究背景及优点
        1.3.2 低功耗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1.4.2 工作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仪检测原理及设计方案
    2.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
        2.1.1 光谱学原理
        2.1.2 光谱测量方法
    2.2 近红外光谱仪基本结构
    2.3 低功耗设计方案
        2.3.1 硬件低功耗设计
        2.3.2 软件低功耗设计
    2.4 近红外光谱仪改进系统总体设计
        2.4.1 光谱仪模块
        2.4.2 系统框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3.2 电源输入及电池电路
        3.2.1 电源电压基准
        3.2.2 MCU电源输入
        3.2.3 电池充电
    3.3 通信模块
        3.3.1 通信方式
        3.3.2 USB通讯方式
        3.3.3 蓝牙通讯方式
    3.4 温度传感器
        3.4.1 DS18B20简介
        3.4.2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5 光源强度可调模块
        3.5.1 光源选择
        3.5.2 光源模块
    3.6 中央处理器
        3.6.1 芯片选型
        3.6.2 单片机电路设计
        3.6.3 ESD保护电路
    3.7 外设(步进电机)
        3.7.1 步进电机选型
        3.7.2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
    4.1 软件设计流程
    4.2 下位机微控制器软件设计
        4.2.1 编译软件
        4.2.2 工作模式
        4.2.3 通讯及模块功能设计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谱仪器的性能与能耗测试
    5.1 光谱仪器的性能测试
        5.1.1 暗电流
        5.1.2 光谱仪基线(100%T)测试
        5.1.3 稳定性
        5.1.4 光源稳定性
        5.1.5 吸光度重现性
        5.1.6 输出信号的线性度
    5.2 能耗测试
        5.2.1 测试方案
        5.2.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10)工业以太网EtherCAT的IO从站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以太网技术
        1.2.2 工业以太网技术
        1.2.3 EtherCAT的发展与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EtherCAT协议原理
    2.1 EtherCAT系统概述
    2.2 EtherCAT数据链路层
        2.2.1 EtherCAT数据帧
        2.2.2 EtherCAT寻址与通信
        2.2.3 EtherCAT同步运行机制
    2.3 EtherCAT应用层
        2.3.1 EtherCAT状态机
        2.3.2 EtherCAT应用层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therCAT从站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从站硬件系统结构方案
    3.2 从站控制器电路设计
        3.2.1 从站控制芯片概述
        3.2.2 LAN9252 最小系统设计
        3.2.3 LAN9252 对外接口
    3.3 从站微处理器电路设计
        3.3.1 从站控制微处理芯片概述
        3.3.2 STM32 最小系统设计
        3.3.3 STM32 系统状态显示
    3.4 外围电路模块设计
        3.4.1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4.2 信号通路模块设计
        3.4.3 通讯模块电路设计
    3.5 从站系统硬件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therCAT从站软件程序设计
    4.1 从站软件总体方案
    4.2 EtherCAT从站初始化
        4.2.1 STM32 初始化
        4.2.2 LAN9252 初始化
    4.3 EtherCAT通信协议栈
        4.3.1 从站状态机
        4.3.2 非周期性数据通信
        4.3.3 周期性数据通信
    4.4 应用层CoE协议栈设计
    4.5 逻辑功能模块
    4.6 电机加减速控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系统测试方案与平台搭建
    5.2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2.1 从站系统硬件测试
        5.2.2 从站系统基本通信测试
        5.2.3 从站系统基本输入输出测试
        5.2.4 单轴驱动测试
    5.3 从站系统稳定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2000年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应用指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卫宾.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D]. 翟宝蓉.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2)
  • [3]低功耗微控制器中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彦武. 湖南大学, 2020(12)
  • [4]基于采空区杆塔基座扰动的塔体倾斜精准测量系统[D]. 刘文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可穿戴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测系统研究[D]. 张硕.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示波法的无创血压模拟系统的研制[D]. 胡海洋.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家庭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D]. 胡嘉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德铁.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9]IAS50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降耗的改进设计[D]. 孔孟晋. 江苏大学, 2019(02)
  • [10]工业以太网EtherCAT的IO从站设计与实现[D]. 高洪兵.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2000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应用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