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腹部切口疝的手术治疗

巨大腹部切口疝的手术治疗

一、腹部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靖[1](2021)在《切口疝,腹部手术后的烦心事——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李俊生》文中认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各种腹部手术尤其是老年甚至高龄患者的腹部手术越来越多,导致切口疝的发生也呈现上升趋势。切口疝一旦发生,如果不治疗,只会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发生嵌顿还会危及生命。经历了腹部手术,又遭遇了切口疝,常常让患者烦心不已。担心再次手术身体难以承受,于是一拖再拖,或是想通过戴腹带来解决问题。临床上,经常碰到已经发展为巨大切口疝,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心肺功能紊乱、嵌顿等并发症才来求治的情况。此时,不仅加大了手术难度,费用高,风险更高。

夏静[2](2021)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疝气发生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疝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长征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按1∶1的比例分为常规组和个性化护理组。常规组患者实行外科手术常规性护理,个性化护理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所有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评分,对出院后腹壁切口疝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满意度显着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个性化护理组显着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腹壁切口疝发生率显着低于个性化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显着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胡洁蔓[3](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吴兴康[4](2021)在《应用生物补片联合负压引流修补腹壁切口全层裂开22例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5%,死亡率达6.25%-25%,其中需要立即手术的病人约占86.9%,随后发生切口疝概率约13.1%。通常治疗切口裂开的外科策略主要是单纯缝合直接关腹。直接关腹简单、省时,但受到再次裂开和切口疝形成的高发率的困扰。有的医生尝试植入合成补片,它明显降低了切口疝的发生率,但带来了较多的手术并发症。生物补片由于其良好的抗感染性能以及植入后能维持良好张力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疝和腹壁缺损的修补,修复效果令人满意。但使用生物补片关闭腹部切口裂开的研究仅限于个案报道,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尝试使用生物补片关闭腹壁切口全层裂开,为临床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使用猪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联合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后切口全层裂开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9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诊断为腹壁切口全层裂开并接受SIS补片修补手术治疗的所有病例,所有患者均个体化裁剪SIS补片以保证超过裂开腹膜边缘3-5cm并在补片前方放置负压引流管以保证SIS补片和腹膜贴合紧密。通过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腹壁切口全层裂开患者接受了SIS补片加强修补手术。中位年龄64.0岁(范围:29.0-72.0岁),平均体质指数21.2±1.5 kg/m2。腹壁裂开切口中位长度为5.0 cm(四分位距:4.0-10.0 cm),补片中位面积为175.0 cm2(四分位距:150.0-220.0 cm2),平均关闭裂开切口手术时间为102.3±17.2 min,平均住院时间20.3±7.2天。所有患者均顺利、安全出院。平均随访时间28.8±2.8个月。22例(100%)患者手术后补片固定牢固,腹壁完整,无再次裂开患者。无再次手术、肠瘘、排异反应或切口疝以及死亡的发生。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血清肿5例(22.7%),均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慢性疼痛3例(13.6%),均不影响一般活动;异物感2例(9.0%),分别在6、8个月时异物感消失;切口感染1例(4.5%),经换药后伤口愈合。结论:使用猪小肠粘膜下层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结合负压引流修补腹壁切口全层裂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要辅助以术后改善基础疾病、加强营养、使用腹带、短期不能负重等综合治疗措施。

王明刚[5](2021)在《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模型中增强腹壁薄弱强度的应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第一部分79例腹壁薄弱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腹壁薄弱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诊断方式、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进一步探讨腹壁薄弱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修复材料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壁薄弱患者临床资料共计79例,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对腹壁薄弱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手术方案、修补材料选择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以电话等随访方式为主。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发病情况:79例患者包括45例男性,34例女性。腹壁薄弱患者发病原因不同,医源性腹壁肌筋膜组织薄弱或缺失43例(54.43%)、外伤性腹壁肌筋膜组织薄弱或缺失21例(26.58%)、病毒感染9例(11.40%)、先天性因素6例(7.59%),病程为6.3±3.6年(3~11年)。(2)临床特点:医源性腹壁肌筋膜组织薄弱或缺失发生于胸、腰椎、主动脉、肾脏手术后,既往手术在进行分离操作过程中可能伤及肋间神经,导致肋间神经控制范围的腹壁肌肉组织发生去神经化改变,从而引起腹壁肌肉和相关组织薄弱的发生;而外伤同样可导致相应肋间神经损伤,与医源性腹壁组织损伤出现相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侵犯肋间神经时,受累的肋间神经控制相应的运动神经麻痹,进一步导致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腹壁肌肉和腹壁组织,进而引起腹壁膨出出现腹壁薄弱的临床表现;胚胎发育过程中,因胚胎体腔关闭停顿,可能导致先天性腹壁膨出,表现先天性腹壁薄弱,临床较为少见。(3)诊断:全部79例患者经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可确诊为腹壁薄弱。35例(44.30%)患者术前CT检查存在明确缺损样表现,其余44例(55.70%)患者术前CT检查无明显缺损,表现为腹壁薄弱整体膨出。(4)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其中34例(43.04%)行Sublay手术,27例行Stoppa手术(34.18%),14例(17.72%)行Onlay手术,4例行组织缝合手术(5.06%)。修补材料方面,使用聚丙烯材料51例(64.56%),脱细胞基质材料13例(16.46%),聚偏二氟乙烯材料10例(12.66%)。(5)随访:66例患者完成不同时间的随访,随访率83.54%,中位随访时间年48个月(6~120月)。有4例患者复发(4/66),复发率为6.06%;5例患者在院期间出现切口浅层感染(5/79),浅层感染发生率6.33%;2例患者随访出现深部感染并累及修补材料(2/66),深部感染发生率为3.03%;有5例患者在院期间出现血肿(5/79),血肿发生率为6.33%;19例患者随访期内出现血清肿(19/66),血清肿发生率为28.79%;共计10例患者出现异物感(10/66),异物感发生率为15.15%;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慢性疼痛(1/66),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51%。结论(1)手术治疗腹壁薄弱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腹壁薄弱的手术治疗可以选择多种修复材料;(3)人工合成材料治疗腹壁薄弱存在术后异物感的问题。第二部分脱细胞基质在动物模型中增强腹壁薄弱的应用机制背景腹壁薄弱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壁疝,一般是腹壁的肌肉组织发生萎缩、减少或失去原有的组织强度而导致局部腹壁功能的缺失及外形改变,其发病原因主要可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相关临床因素。当由于患者生理因素或医源性损伤(手术、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而导致腹壁肌肉组织力量下降时,即出现腹壁薄弱。然而,相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却是复杂的,传统人工合成材料的使用存在一定局限。为了探讨脱细胞基质(acellular tissue matrix,ACTM)材料与传统的聚丙烯材料在腹壁薄弱中的作用机理,并讨论其修复腹壁薄弱的根本机制,本研究尝试建立了腹壁薄弱的动物模型。通过脱细胞基质材料与聚丙烯材料修补腹壁薄弱的动物实验模型,行随机对照研究,从而监测动物腹壁肌肉强度改善状况,并对反映机制重要实验指标的动态变化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不同材料对改善实验兔的腹壁肌肉薄弱的重要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只健康雄性实验兔,采用切断实验兔的左侧腹壁运动神经建立腹壁薄弱动物模型,左侧腹壁为试验组,同只实验兔的右侧腹壁为对照组。术后1月观察期内注意伤口愈合及肿胀发生情况。于术后第12周记录双侧腹壁长度,通过对比腹围情况判断是否发生腹壁薄弱。取出实验兔两侧腹壁肌肉组织,行力学测试,包括拉伸应力和拉伸应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后,分别在30只健康的腹壁薄弱动物模型的左、右腹壁的肌后间隙层面分别植入聚丙烯材料和脱细胞基质材料(ACTM),并缝合固定,同时修补腹壁缺损。术后1月观察期内注意实验兔体温及局部伤口愈合情况,于术后第24、48周分别处死15只实验兔,取出腹壁标本,对其两侧腹壁肌肉组织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比较,以及组织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结果在腹壁薄弱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中,2只实验兔均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因术后感染死亡,随后补做3只。其他实验兔均存活超过3个月。非手术侧腹壁腹围长度为17.0±0.7 cm,腹壁薄弱侧腹围长度为19.0±1.2 cm,表明腹壁薄弱动物模型腹围长度平均增加2 cm。腹壁薄弱组的拉伸应力显着降低为1.116±0.221MPa(P<0.001),拉伸应变显着降低为 9.126±2.073%(P<0.001)。根据临床诊断标准,通过对其术后的腹围长度和生物力学特性都证实成功建立了腹壁薄弱的动物模型。植入性修补材料植入动物模型后,聚丙烯组和ACTM材料组均有2只兔共4只因麻醉意外死亡,随后补做4只兔。材料植入术后,聚丙烯组有4只兔和ACTM组1只兔发生切口感染,经敞开清创换药后痊愈。两种材料植入体内的成功率为100%。补充标本后30只实验兔均存活。与聚丙烯组相比,ACTM组24周后平均拉伸应力比聚丙烯组低2.409±0.806MPa(P=1.482E-08),48周后平均拉伸应力比聚丙烯组低2.319±0.486 MPa(P=3.093E-11);ACTM组24周后平均拉伸应变比聚丙烯高15.259±6.499%(P=2.992E-07),48周后平均拉伸应变比聚丙烯组高15.845±6.731%(P=3.093E-11)。需要注意的是,从24周到48周,聚丙烯组和ACTM组拉伸应力的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1.01±0.321 MPa(P=0.004)和1.1±0.244 MPa(P<0.001),增长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聚丙烯组和ACTM组拉伸应变的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 0.111±1.195%(P=0.926)和0.697±2.104%(P=0.743),变化幅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周,聚丙烯周围组织见轻微炎症反应,ACTM周围组织几乎无炎症反应,还可见毛细血管的长入。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ACTM材料植入术后的24周,纤维组织排列和走向相对整齐、正常,还可看到细胞粘附在ACTM材料上。ACTM材料植入术后的48周,材料外缘可见一定程度降解,周围组织长入。可见,ACTM材料植入后组织结构变化较小,束状结构仍然紧密相连。结论研究成功地建立了实验兔的腹壁薄弱模型。植入性修补材料植入动物模型后,证实ACTM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学材料,有进一步应用于腹壁薄弱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可能。

杨硕,陈杰[6](2021)在《复杂腹壁疝治疗相关要点》文中认为复杂腹壁疝是指巨大和(或)合并一系列并发症的腹壁疝,这些并发症均会影响治疗腹壁疝的方案和效果。针对不同类型复杂腹壁疝采用对应的个体化治疗措施防治并发症是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相关要点包括:巨大腹壁疝,术中借助组织分离技术扩大腹腔容积,部分病例需要切除内容物,行主动减容,术后监测腹压,防治腹腔间室综合征;多发腹壁疝,选择性采用腹腔镜探查避免漏诊隐匿疝,适当缩窄或关闭疝环,采用腹腔内修补术(IPOM)修补多发疝环;嵌顿性或绞窄性腹壁疝,腹腔镜联合开放术式处理疝内容物,应用部分可吸收材料修补,防治术后感染;复发和再发腹壁疝,腹腔镜探查隐匿疝,腹腔内修补疝环;合并感染、肠瘘的腹壁疝,开放清创去除感染灶,应用可吸收性或部分可吸收材料修补缺损,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特殊位置的腹壁疝(包括边缘腹壁疝),根据疝的位置选择腹腔镜或开放手术修补;合并肝硬化腹水的腹壁疝,围手术期合理药物治疗控制腹水,采用开放手术进行修补;合并腹壁肿瘤的腹壁疝,需要全面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后,先根治肿瘤,再决定疝修补手术方式;合并严重粘连的腹壁疝,需全面了解病史后选取入路和修补方式,避免脏器误损伤;合并脏器脱垂的腹壁疝,需先处理污染的脱垂脏器后再选取耐受感染能力强的可吸收材料行疝修补术。

徐云飞[7](2020)在《腹腔镜IPOM术与开放Sublay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修补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腹膜前间隙补片置入术(Sublay)是开放切口疝修补术中最有效的手术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IPOM)也更加成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本研究通过比较腹腔镜IPOM修补术与开放式Sublay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腹腔镜IPOM修补术,40例行开放Sublay修补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三天疼痛VAS评分、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总住院费用,血清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肠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疝位置及大小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腹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4.4±14.6)ml、术后第三天VAS评分(2.5±0.6)、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9±0.6)d、术后住院时间(6.2±1.4)d 均低于 Sublay 组的(42.5±18.2)ml、(3.3±0.6)、(2.9± 1.0)d、(9.1 ±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34.4±39.7)min 长于 Sublay 组(119.2±31.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总住院费用(38052.0±2987.5)元高于Sublay组(19729.2±2716.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低于Sublay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Sublay组1例(2.5%)复发,腹腔镜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IPOM修补术和开放Sublay修补术同样安全有效,腹腔镜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是修补腹壁切口疝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2.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费用较高,对于复杂切口疝治疗也有一定限制,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杨天佑[8](2020)在《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切口疝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杂交技术在腹壁复杂切口疝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的患者,共计61例,分析研究杂交技术修补复杂切口疝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1例复杂切口疝均手术顺利,其中巨大切口疝52例,复发疝9例,疝环缺损 14.46±2.22cm。手术时间 140.74±43.24min,术中出血 59.02±35.20ml,术后 24h疼痛评分3.97±0.91,术后48h疼痛评分2.85±0.67,术后住院时间7.54±2.88d。所有患者随访12-72个月不等,术后出现2例血清肿,1例切口感染,2例慢性疼痛,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杂交技术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李浩天,万智恒[9](2020)在《混合技术应用于腹壁切口疝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腹壁切口疝是临床较常见的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该疾病只能通过手术治疗。随着材料学的进步,补片修补技术开始运用于临床,国内外研究者有机的将开放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结合,形成新型混合技术作为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比两类主要术式,探究混合技术的特点、优劣性及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合理性。

熊伟[10](2020)在《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血清肿的影响因素,使临床医务人员提前做好患者的围术期准备,加速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进行“开放式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治疗的患者。按标准筛选78例患者,分析术后出现血清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参考*根据《腹部切口疝诊疗指南(2018版)》[1],按照一定入组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筛选出78例患有腹壁切口疝患者进行研究,将这78例患者术后情况分为两组,分别为术后出现血清肿组为实验组和非血清肿组为对照组,同时记录需要研究的患者基本信息和术前以及术后观察指标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单因素分析用卡方检验,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重指数(BMI)、白蛋白水平、术后感染、切口疝大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将单因素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腹壁切口疝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分析得出腹壁切口疝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集的7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中有14例发生术后血清肿,64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血清肿,对于78例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共4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2例,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患者共3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2例,男性患者5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0例,女性患者2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4例,患有基础疾病患者4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2例,无基础疾病患者3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2例,BMI大于24共23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8例,BMI小于或等于24共55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6例,白蛋白水平大于30g/L共7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9例,白蛋白水平小于或者等于30g/L共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5例,术后感染共3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3例,无术后感染共75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1例,切口疝大于8cm共48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3例,切口疝小于或者等于8cm共30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例,手术时间大于180分钟共19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8例,手术时间小于或者等于180分钟共59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6例,前腹壁中央区共53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9例,非前腹壁中央区共25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5例。把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重体重指数(BMI)、白蛋白水平、术后感染、切口疝大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进行卡方检验,经单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切口血清肿与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切口疝大小、术后感染(POI)与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切口部位无关(均p>0.05),将以上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是患者年龄(OR=0.334,P=0.030)基础疾病(OR=0.115,P=0.023)、和术后感染(OR=0.017,P=0.041),提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后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壁切口疝术后血清肿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年龄、BMI、基础疾病、切口疝大小、白蛋白水平、术后感染、手术时间与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发生有关,而性别、切口部位与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发生无关。其中,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后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腹部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部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切口疝,腹部手术后的烦心事——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李俊生(论文提纲范文)

刀口处鼓出“包”,原是“疝”来报到
计守治疗只是缓兵之计,手术治疗才是首选
修复手术,术后半年为宜

(3)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相关理论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患者需求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结果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5.1 研究目的
        3.5.2 研究方法
        3.5.3 研究结果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方法
        3.6.3 研究结果
    3.7 讨论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资料收集
        5.2.5 质量控制
        5.2.6 伦理许可
        5.2.7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失访情况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应用生物补片联合负压引流修补腹壁切口全层裂开22例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Abbreviation Table
第一章 引言
    1.1 腹壁切口裂开的外科治疗
    1.2 生物补片使用现状
        1.2.1 动物来源的非交联生物材料
        1.2.2 合成生物材料
        1.2.3 载药非交联材料
        1.2.4 交联改性生物材料
        1.2.5 生物-合成复合材料
        1.2.6 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中的效果
        1.2.7 生物补片应用于腹壁重建中的效果
        1.2.8 生物补片应用于其他疾病中的效果
    1.3 负压引流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4 应用生物补片治疗腹壁切口裂开的研究概述
    1.5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选择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2 手术步骤
    2.3 术后处理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入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3.2 手术以及术后资料
    3.3 观察指标和并发症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模型中增强腹壁薄弱强度的应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79例腹壁薄弱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脱细胞基质在动物模型中增强腹壁薄弱的应用机制
    背景
    动物实验一 腹壁薄弱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动物实验二 聚丙烯材料和脱细胞基质材料修复动物腹壁薄弱模型的对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腹壁薄弱诊疗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6)复杂腹壁疝治疗相关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巨大和多发腹壁疝
2 嵌顿性或绞窄性腹壁疝
3 再发或复发性腹壁疝
4 合并感染的腹壁疝
5 合并肠瘘的腹壁疝
6 合并腹水的腹壁疝
7 合并腹腔严重粘连的腹壁疝
8 合并脏器脱出的腹壁疝
9 特殊位置的腹壁疝
1 0 合并腹壁肿瘤的腹壁疝

(7)腹腔镜IPOM术与开放Sublay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腹壁切口疝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切口疝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术前准各
    4 手术方式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1 杂交技术的优势
    2 杂交技术的适应症
    3 杂交手术方式的选择
    4 复杂切口疝的术前准备
    5 杂交技术在复杂切口疝中技术要点
    6 复杂切口疝术后并发症处理
    7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切口疝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混合技术应用于腹壁切口疝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补片修补技术
    1.1 开放技术(open
    1.2 全腔镜技术
    1.3 混合技术
2 应用补片修补技术相关并发症
    2.1 疼痛
    2.2 感染
    2.3 出血及血清肿
    2.4 复发与补片膨出
    2.5 肠道相关并发症
3 混合技术研究进展
    3.1 混合技术的有效性研究
        3.1.1 混合技术对腹壁不同缺损的临床研究
        3.1.2 混合技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3.2 混合技术的合理性研究
        3.2.1 手术时间
        3.2.2 学习曲线及手术操作难度
4 小结

(10)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腹壁切口疝的形成和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四、腹部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切口疝,腹部手术后的烦心事——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李俊生[J]. 李靖. 江苏卫生保健, 2021(12)
  • [2]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疝气发生率的影响[J]. 夏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2)
  • [3]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4]应用生物补片联合负压引流修补腹壁切口全层裂开22例的回顾性研究[D]. 吴兴康. 延安大学, 2021(09)
  • [5]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模型中增强腹壁薄弱强度的应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观察[D]. 王明刚. 山东大学, 2021(11)
  • [6]复杂腹壁疝治疗相关要点[J]. 杨硕,陈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4)
  • [7]腹腔镜IPOM术与开放Sublay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比较[D]. 徐云飞. 郑州大学, 2020(02)
  • [8]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切口疝的疗效分析[D]. 杨天佑. 苏州大学, 2020(02)
  • [9]混合技术应用于腹壁切口疝的研究进展[J]. 李浩天,万智恒. 当代医学, 2020(15)
  • [10]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分析[D]. 熊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巨大腹部切口疝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