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交叉推动生物信息学发展

多学科融合交叉推动生物信息学发展

一、多学科综合交叉促进生物信息学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梅[1](2021)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中学生物信息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具备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人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教育也在为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STEAM教育是一种主张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相整合,注重学生实践和综合素质,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教育;STEAM教育理念是把STEAM教育用于学科教学的一种思想方法,正确的将STEAM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中对于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高中生物教学还是以课本为主,忽略跨学科知识的教育,缺乏运用STEAM教育理念的实践。生物信息学是新课标提出加入高中选修的一门多学科融合而成的课程,将其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职业技能等奠定基础,也是实践STEAM教育理念途径之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学测验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进展和中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是分析STEAM教育理念与高中生物信息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实施的可行性,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第三部分是实践研究,基于STEAM教育理念,选择高中涉及生物信息学相关内容,制定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实施;第四部分是基于实践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物信息学具有可行性;高中生物信息学教学适于采用STEAM教育理念;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信息学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信息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本教学研究不仅将生物信息学与高中生物相结合,且提出适合高中生物信息学教学的教育理念,并设计STEAM教学流程和教学案例,可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陈泽希[2](202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环状RNA表达谱的鉴定及hsa_circ_0125480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功能和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我国口腔颌面部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TSCC具有治疗困难、容易转移、预后不佳等特点,目前关于TSCC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在许多肿瘤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成为重要的临床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但是,目前对circRNA在T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十分匮乏。本课题旨在使用高通量测序和基因芯片的方法对TSCC中circRNA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和鉴定,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多个数据库筛选TSCC中表达异常的关键circRNA分子,初步探究hsa_circ_0125480对TS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为TSCC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高通量测序和circRNA芯片探索TSCC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circRNAs。利用热图、火山图、散点图分析TSCC中circRNAs的表达情况,并通过qRT-PCR在TSCC临床样本中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2)通过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分析和韦恩图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并结合GEPIA2、UALCAN和Targetscan等多个数据库对差异circRNAs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本课题的目标circRNA。(3)通过qRT-PCR在T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鉴定hsa_circ_0125480的表达水平,分析hsa_circ_0125480作为TSCC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4)构建过表达hsa_circ_0125480的舌癌细胞,利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过表达hsa_circ_0125480对舌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5)建立circRNA/miRNA/mRNA网络图并通过蛋白质互作图、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研究hsa_circ_0125480/miRNA/mRNA网络在TSCC中的生物学角色。(6)检测TSCC组织和舌癌细胞株中hsa_circ_0125480、mi R-766-3p和NR3C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hsa_circ_0125480/mi R-766-3p/NR3C2信号轴在TSCC中的作用。结果:(1)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发现,TSCC癌组织相比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超过2倍(P<0.05)的circRNAs有277个,其中在TSCC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的有69个,表达显着下调的有208个;通过circRNA芯片检测发现,TSCC癌组织相比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超过1.5倍(P<0.05)的circRNAs有124个,其中在TSCC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的有54个,表达显着下调的有70个。(2)TSCC中异常表达的多个circRNAs可参与到TSCC相关的肿瘤信号通路。(3)hsa_circ_0125480在TSCC患者癌组织和TSCC细胞株中显着低表达。(4)在舌癌细胞中过表达hsa_circ_0125480能显着抑制舌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5)hsa_circ_0125480能通过多个miRNA和mRNA相互作用,参与多个肿瘤相关通路。(6)hsa_circ_0125480、NR3C2和相关靶点mi R-766-3p在TSCC标本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hsa_circ_0125480/mi R-766-3p/NR3C2信号轴可能参与TSCC的发生发展过程。结论: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基因芯片的方法,分析了TSCC中circRNAs的表达谱,并在TSCC样本中验证了部分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s的表达水平,其中hsa_circ_0125480在TSCC组织中显着低表达。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我们选择了hsa_circ_0125480进行功能研究,发现过表达hsa_circ_0125480可以抑制TSCC细胞的恶性行为。结合竞争性内源性RNA理论、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分子实验的结果,我们推测hsa_circ_0125480/mi R-766-3p/NR3C2信号轴可能参与调控TSCC的生物学行为。本研究的发现提示hsa_circ_0125480可能作为舌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李婷婷,陶文静,柯清林,王飞,崔立操[3](2020)在《地方本科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该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逐步凸显,实时调整教学思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结合实践教学经验,系统阐述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生物信息学教学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硬件设施及基础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生物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吴丽娜[4](2020)在《RNase L调控肺癌溶骨性转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固本解毒方干预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人群的主要死因,癌症预计成为21世纪阻碍人类期望寿命增长的唯一疾病。肺癌发病隐匿,进展速度快,预后不良,美国的5年生存率约为16%,英国则不到10%,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男性癌症患者中,肺癌发病率(21.9%)和死亡率(26.4%)均排第一位,在女性癌症患者中,发病率(13.3%)排第二位,仅次乳腺癌,死亡率(11.1%)排第一位,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肺癌晚期好发远处转移,骨骼是其常见血行转移靶器官之一。其中,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易继发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时间。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大力提倡因病情而异的综合治疗,合理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寻求疾病的差异基因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阐明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推动基因靶向治疗的进程。RNase L是体内一种独特的核酸内切酶,被视为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负调控因子,其突变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RNase L在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前体)中高表达,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凋亡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探究RNase L基因在肺癌溶骨性转移发生发展中的潜在机制具有显着意义。中医学对肺癌骨转移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论认识,临床复方应用广泛,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理法方药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分阶段、多靶点的干预,可以贯穿患者治疗的始终。探索中医药抗肺癌骨转移机制一直处于方兴未艾之势,强调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进行取长补短,为祖国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近些年来,中医药在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优势逐渐凸显,从分子水平不断深入挖掘骨转移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固本解毒方治疗的有效性,为骨转移患者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存期带来福音。因此,探索肿瘤转移微环境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进行固本解毒方的干预,可能为肿瘤骨转移治疗提供全新思路。鉴于此,本研究以RNase L为核心和固本解毒方为干预措施,从不同角度探索肺癌骨转移潜在的分子机理,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进行:1.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RNase L与各种肿瘤之间的潜在关系。2.RNase L调控肺癌溶骨性转移机制初探及固本解毒方的干预作用。1.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RNase L与各种肿瘤之间的潜在关系目的:探索RNase L基因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变异及表达情况,构建RNase L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功能和通路的富集分析,为进一步探究RNase L与肿瘤的潜在关系提供新的方向,为下一步体外细胞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bioPortal网络平台分析RNase L在TCGA PanCan数据库涉及的所有癌症中出现突变、扩增、缺失等情况,观察RNase L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的潜在关系。结合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RNase L在所有癌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找寻与RNase L显着相关的肿瘤。然后,通过STRING进行RNase L蛋白互作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图。此外,选取互作强度居前10位的互作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学组分以及介导的信号通路。结果:(1)RNase L基因在大部分肿瘤中均存在基因变异,肺腺癌和肺鳞癌具有多重基因改变,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变异依次为增进、扩增、浅缺失、突变。乳腺浸润性癌、肝癌、卵巢癌以扩增为主;子宫癌、结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以突变为主;子宫颈癌、睾丸癌、胃癌、葡萄膜黑色素瘤以增进为主;肾嫌色细胞癌、肉瘤、头颈部癌、前列腺癌、脑低级别胶质瘤以浅缺失为主;肾乳头状细胞癌以深缺失为主。RNase L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中显着低表达,仅在胰腺癌中显着高表达。此外,肾透明细胞癌、脑低级别胶质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间皮瘤和肉瘤的生存率均与RNase L的表达水平呈显着相关。(2)RNase L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由互作强度从强到弱前10位分别为ABCE1、OAS3、OASL、ISG15、OAS1、MX1、OAS2、RSAD2、IRF3 和 IFIT1。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RNase L主要富集I型干扰素效应、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生命周期的负调控、病毒防御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线粒体基质、真核起始因子复合体、宿主细胞、脂滴等细胞组分;双链核糖核酸结合、腺苷酸转移酶活性、核苷酸转移酶活性、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RNaseL主要富集在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病毒感染的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信号通路等转导途径。结论:本研究系统分析了 RNase L基因变异与各种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联系,并发现RNase L蛋白表达水平与一些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显着相关。另外,将RNase L的互作用蛋白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进一步阐明RNase L与肿瘤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RNase L基因突变增加了肿瘤发生的风险,为临床抗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2.RNase L调控肺癌溶骨性转移机制初探及固本解毒方的干预作用目的:探讨RNase L基因与固本解毒方对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RNase L基因及肿瘤转移微环境对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A549-RNase L KD细胞,制备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对其进行干预,采用MTT和划痕的实验方法,以吸收光密度值和划痕愈合面积为测量指标,观察RNase L及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此外,构建靶向 RNase L-shRNA,并转染 RAW264.7 细胞和 A549 细胞,经 Western Blot法验证其有效沉默RNase L基因,抑制RNase L蛋白的表达。然后,采用Transwell共培养技术,引入外源性RANKL蛋白的方法,建立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模型,以TRAP染色阳性为检测指标进行破骨细胞计数,侧重研究RNaseL和肿瘤转移微环境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药物类别和细胞种类的不同均会对A549细胞的增殖产生显着的影响,统计分析P<0.001。在A549正常组及A549 KD组中,中药组和西药组与自身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中药组P<0.05,西药组P<0.01。结合抑制率,表明中药和西药均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且西药组效果优于中药组。另外,不同剂量的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的抑制率由高到低排序为:1%>3%>5%>7%>10%>13%,进一步表明低剂量中药血清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较明显。此外,对于同种含药血清,正常组OD值高于RNase L-KD组,且抑制率低于RNaseL-KD组,分析可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RNase L基因可能具有促进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2)药物类别和细胞种类的不同均会对A549细胞的迁移产生显着的影响,统计分析P<0.05。在A549正常及A549 KD中,中药、西药以及对照组三者之间的划痕面积,在0h均无差异,在6h、12h和24h时均产生显着性差异,P<0.01。结合愈合率,可见含药血清具有抑制A549细胞迁移的作用,抑制作用由强到弱分别为西药>中药>对照。此外,在同一时间下,对于同种含药血清,正常组划痕面积值小于RNase L-KD组,且愈合率高于RNase L-KD组,分析可得P<0.05,表明RNase L基因可能具有促进A549细胞迁移的作用。(3)RAW264.7+A549与 RAW264.7KD+A549;RAW264.7与RAW264.7KD;RAW264.7+A549KD 与 RAW264.7KD+A549KD,此 3 个组间比较均为 P<0.05,说明单核巨噬细胞敲除RNase L基因,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RAW264.7+A549与 RAW264.7;RAW264.7+A549KD 与 RAW264.7;RAW264.7 KD+A549 与RAW264.7 KD;RAW264.7 KD+A549 KD 与 RAW264.7 KD,此 4 个组间比较均为P<0.05,说明肿瘤转移微环境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RAW264.7 KD+A549与RAW264.7KD+A549KD;RAW264.7+A549 与 RAW264.7+A549KD,此 2 个组间比较均为P>0.05,说明肿瘤细胞敲除RNase L基因,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没有影响。结论:本研究利用 A549、A549-RNase LKD、RAW264.7、RAW264.7-RNase L KD四组细胞系,采用MTT、划痕、Transwell三种实验技术,对其进行固本解毒方的干预,分别以吸收光密度值、划痕面积测量值、破骨细胞计数值为指标,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 RNase 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固本解毒方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以低剂量效果为佳。另外,RNase L和肿瘤转移微环境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破骨细胞分化。

屈晓超,卞灿,任力,廖美,刘湘粤,陈湘定[5](2020)在《信息化背景下“生物信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云计算、智能多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综合计算机、数学和生物学的多学科交叉课程,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并重。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生物信息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形成线上预习、线下讲授、线上复习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

张静芸[6](2020)在《艾迪注射液治疗肺鳞癌靶基因筛选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肺癌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很高的癌症,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其中,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ncer,LUSC)约占所有肺癌的30%-40%,患者预后较差且缺乏效果明确的靶向药物。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探索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和免疫相关的基因标志物;探究艾迪注射液治疗肺鳞癌的潜在靶点和机制并验证。方法1)文献计量学分析:根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三个中文数据库,以及英文文献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23日;然后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利用EndNote 7软件进行文献筛选并手工标引和核对需要分析的词条;最后利用书目共现系统分析软件BICOMS 2.0和相关辅助软件如gCluto、Ucient和NetDraw,分析中药治疗肺癌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2)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从TCGA数据库得到LUSC患者相关的表达谱、表型和生存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然后利用差异表达分析、单变量COX风险比例回归和LASSO方法,筛选出预后相关基因,得到预后预测模型(即预后指数);接下来在7个独立GEO数据集中验证其预测效果,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验证结果,同时还对其预测能力与已有文献中的基因标志物做对比;最后通过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在线分析工具CIBERSORT、免疫相关基因数据库ImmPort等,研究LUSC患者免疫相关的基因标志物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3)网络药理学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研究艾迪注射液的有效成分;然后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艾迪注射液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得到“药-靶”网络关系图;再次结合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得到艾迪注射液与LUSC患者预后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得到艾迪注射液与LUSC相关的“药-靶”子网络;最后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对核心靶基因的功能的分析,研究艾迪注射液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预测艾迪注射液治疗LUSC的潜在作用机制。4)基础实验:首先通过MTT法观察艾迪注射液对人LUSC细胞NCI-H226生长的抑制作用;然后通过Annexin V/PI双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最后,对p53通路、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p53、BAX、Bcl-2、CASP3、CDK1和CyclinB1进行qRT-PCR和WB检测,以验证艾迪注射液治疗LUSC的作用机制。结果1)中药治疗肺癌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共687本中文期刊刊载的6308篇研究和128本英文期刊刊载的370篇研究被纳入分析,其中第一篇中、英文文献分别发表于1977年和1986年。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相关研究,但研究的中心仍然在中国大陆(占所有国家和的地区发文频次的67.69%),且国内的研究中心在江苏、上海等东部地区。虽然相关研究数量飞速增长,但质量普遍不高,中文主要刊载在非中文核心期刊上,而英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不高。中药治疗肺癌的研究热点为临床疗效和基础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针对肺腺癌的研究居多。2)LUSC预后的基因标志物、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基因:对TCGA中533个LUSC样本的表型、预后以及20530个mRNA和1046个miRNA的表达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18个RNA(SCRIB、PLIN2、COBL、TRIB3、RHOF、PAQR5、TGM2、STC2、RPH3AL、MYEOV、TREM1、TMEM99、S1PR5、STAR、GALNT14、AP3B2、DQX1和hsa-mir-101-2)组成的预后基因标志物,其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3.40(2.33,4.96),且在7个独立的GEO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合并的HR仍然是统计学显着的。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与LUSC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浆细胞、阳性自然杀伤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与无进展生存期相关,其中阳性自然杀伤细胞可能是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HR=0.03<1,p=0.0472),其余均为预后危险因素。同时,由于A2M与单核细胞存在相关性(r=0.212,p<0.05),B2M与阳性自然杀伤细胞存在相关性(r=0.199,p<0.05),故A2M和B2M可能是与LUSC患者预后相关的免疫基因。3)艾迪注射液共有22种有效成分,其中13个有效成分和对应的102个靶基因构成了艾迪注射液的“药-靶”互作用网络。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数据挖掘的手段,得到艾迪注射液与LUSC患者预后相关的8个有效成分(斑蝥素、松柏苷、异嗪皮啶、芒柄花素、紫丁香苷、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3)和7个核心基因(CASP3、CHRM3、LTA4H、PDE3A、DPP4、STAR和HTR3A)的互作用网络。最后由于艾迪注射液的靶基因中包含TP53、BAX、BCL-2和CASP3等基因,且功能富集于大多数癌症相关通路如p53信号转导通路、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通路,说明艾迪注射液治疗LUSC的可能机制之一是激活了这些通路。4)首先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与给药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24h、48h和72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01.29mg/ml、47.13mg/ml和26.09mg/ml。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艾迪注射液能够诱导H226细胞凋亡并发生G2/M期阻滞,且呈现出与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的正相关性。最后通过qRT-PCR和WB技术,得到给药48h后,高、低浓度的艾迪注射液都会使得p53表达上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CDK1和CyclinB1表达下调。结论1)目前中药治疗肺癌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核心作者间合作紧密,但现有中英文研究的质量普遍不高。2)本研究得到由18个RNA组成的LUSC预后基因标志物,对LUSC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其次LUSC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A2M和B2M可能是LUSC患者潜在的免疫相关预后标志物。3)艾迪注射液共有22个有效成分和102个靶基因,其中与LUSC患者预后相关包括8个有效成分和7个核心基因,艾迪注射液治疗LUSC潜在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激活p53信号转导通路、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通路,从而起到抑癌作用。4)实验证实艾迪注射液可以抑制人LUSC细胞NCI-H226的生长,能够诱导H226细胞凋亡并发生G2/M期阻滞,验证了艾迪注射液抑制H226细胞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p53通路、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通路,导致H226凋亡和G2/M期阻滞,从而起到抑癌作用。

王康宇[7](2019)在《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文中指出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研究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地方农业高校逐步增多,而"生物信息学"是吉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生命科学与大数据信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程。本文针对吉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学现状,分析和总结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从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改进三个方面对生物信息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提出建议,希望对生命科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谢子娣[8](2019)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两所案例高校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复杂的社会问题已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得以解决,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与研究方法、跨学科思维与合作能力的研究者成为时代诉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了解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在各个环节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首先,对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和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梳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选取S大学和Z大学两所研究型大学作为案例高校。通过对高校管理者、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不同主体对该问题的看法。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经验和访谈对象的建议,提出针对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合理化建议。研究者发现,两所高校已将培养跨学科人才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高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如设立跨学科预研专项、创建跨学科团队、设置跨学科硕博点、实施跨学科博士生培养专项计划等,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制度建设上,跨学科招生以需求为导向,招生考核方式和内容缺乏对跨学科思维与能力的关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相关政策有待完善。在资源配置上,尚未建立跨学科导师组制,且学术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在培养过程上,跨学科课程体系缺乏合理规划,课程缺乏稳定的教学团队,学生缺乏跨学科合作学习平台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与内容缺乏对跨学科思维与能力的关注;此外,学生缺乏系统的跨学科培训和交流活动;跨学科学位论文相对缺乏有效指导且尚未建立跨学科学位论文评价机制。结合国外大学的先进经验以及访谈对象的建议,本研究认为,在制度建设上,首先学院不能仅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跨学科招生,要以培养学生为中心;其次,尝试设置跨学科学位与专业,成立跨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在资源配置上,促进师资学科背景多元化发展,提升导师的跨学科能力且为学生组建跨学科导师组;搭建公共研究平台,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在培养过程上,以需求为导向设置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成立跨学科教学团队,并完善跨学科课程学习结果评价制度;重视跨学科科研训练,改进跨学科科研项目评价机制;制定跨学科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并组建跨学科评审小组。

刘宪[9](2019)在《棉花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棉属祖先经历了多次加倍事件,形成了棉属物种特有的复杂基因组,使得人们认知棉属物种基因组更加困难,多个棉花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先后完成,使人们从基因组水平上认知棉属已成为可能。但大部分棉花基因组数据库是由国外建立并维护的,并且远不如水稻、玉米等物种的生物数据平台成熟,因此,建立一个专属于棉花的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势在必行。论文分析了序列比对、启动子和转录因子预测、染色体定位图生成、系统进化树构建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图生成等生物信息技术。其中,家族基因同源进化图生成方法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根据物种染色体长度和基因物理位置信息绘制基因染色体定位图,结合三阶贝塞尔曲线算法,根据候选基因Ks值进行同源基因连线,将基因家族同源性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揭示基因间相似性及进化机制。经过试验验证,生成的家族基因同源进化图是一种实用的基因家族分析工具,适用于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家族分布及进化分析。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并完成了棉花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登录,序列分析,下游分析,基因家族分析和文件管理。登录模块包括新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序列分析模块分为序列检索和BLAST序列比对;下游分析模块包括转录因子预测、染色体定位图生成、系统进化树构建、家族基因同源进化图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图的生成等功能;基因家族分析模块为独立的基因家族分析功能;文件管理模块包括文件上传和文件删除。平台采用服务器的B/S模式系统架构,基于SSM框架,使用Java、python和perl多种语言开发了棉花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经过测试,用户能够正常访问棉花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本平台的分析工具。本研究建立的棉花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向用户提供棉花基因组学分析工具,使得用户能够从大量序列信息中获得基因结构、功能和进化等信息,帮助使用者理解数据中蕴含的生物学含义,为棉花基因组学及棉花抗病育种研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

袁广林[10](2018)在《综合交叉学科发展的组织建构和制度设计——基于我国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交叉学科是知识生产的前沿,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发生在该领域,其学科地位显要已毋庸置疑,但以学科分化为基础建立的大学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方式、考核评价体系以及缺乏多学科背景的学术人才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综合交叉学科的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综合交叉学科建设水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组织建构和制度设计,激发综合交叉学科发展的活力,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综合交叉学科。

二、多学科综合交叉促进生物信息学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学科综合交叉促进生物信息学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STEAM教育理念下中学生物信息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
        1.1.2 国际教育的发展
        1.1.3 新型人才的需要
        1.1.4 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学生物信息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STEAM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2 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
    2.1 STEAM的概念界定
        2.1.1 STEM与STEAM
        2.1.2 科学素养与STEAM素养
        2.1.3 STEAM理念与STEAM教育
        2.1.4 STEAM教育的特征
    2.2 生物信息学
        2.2.1 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
        2.2.2 信息素养
    2.3 理论基础
        2.3.1 STEAM教育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4 有意义学习理论
3 基于STEAM理念高中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 教师态度分析
        3.1.1 教师访谈结果
        3.1.2 教师访谈分析
    3.2 学生需求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3.2.2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3.2.3 问卷结果分析
    3.3 教育环境分析
4 STEAM理念下中学生物信息学教学设计
    4.1 教学方法选择
    4.2 教学设计模式
        4.2.1 课程设计前期准备
        4.2.2 课程内容设计
5 STEAM理念下中学生物信息学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践研究方案
        5.1.1 研究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设计
        5.1.4 实验内容
        5.1.5 课前准备
        5.1.6 实践过程
        5.1.7 课后反思
    5.2 实践结果分析
        5.2.1 学生学习成绩分析
        5.2.2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分析
6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反思
        6.2.1 创新之处
        6.2.2 研究不足
        6.2.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舌鳞状细胞癌中环状RNA表达谱的鉴定及hsa_circ_0125480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功能和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舌鳞状细胞癌相关circRNAs表达谱的鉴定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舌鳞状细胞癌中关键差异表达circRNAs的挑选及验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has_circ_0125480对舌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has_circ_0125480下游靶基因的预测及其机制初探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环状 RNA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地方本科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队伍建设滞后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大纲不合理
    (三)软硬件建设滞后,实践教学欠缺
    (四)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地方本科院校生物信息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 转变传统引才观念,破除一师一科的教学制度。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深化教学大纲改革
        1.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材建设持续完善。
        2. 修订教学大纲,突出专业特点。
    (三)完善软硬件建设,强化实践技能
        1. 简化招标流程,多渠道筹备运算资源。
        2. 重视实践教学,拓宽实践渠道。
    (四)合理设置基础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1. 增设基础课程,夯实基础理论。
        2. 强调课程重要性,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
三、结语

(4)RNase L调控肺癌溶骨性转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固本解毒方干预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肺癌骨转移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生信分析
    前言
    第一章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RNase L基因与肿瘤的潜在关联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第二章 基于STRING数据库分析RNase L蛋白的蛋白质互作网络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第三章 基于GO和KEGG数据库进行RNase L互作蛋白的富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A549和RAW264.7细胞培养与RNase L基因敲除的验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章 含药血清的制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RNase L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固本解毒方的干预
        第一节 不同剂量的固本解毒方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节 中西药含药血清及RNase L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四章 RNase L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固本解毒方的干预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五章 RNase L及肿瘤转移微环境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5)信息化背景下“生物信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现状
    1.1 传统授课及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1.2 结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改革
    2.2 线上网络课堂的搭建
    2.3 基于云平台的教学实践一体化
3 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关数据分析
    3.1 课程过程性评价相关数据分析
    3.2 混合式教学互动效果分析
    3.3 混合式教学改革前后的成绩比较
4 总结

(6)艾迪注射液治疗肺鳞癌靶基因筛选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1.1.2 肺癌的病理分型
        1.1.3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1.1.4 中药治疗肺鳞癌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方法
        1.4.2 生物信息学方法
        1.4.3 网络药理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中药治疗肺癌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1 研究背景
    2.2 数据及方法
        2.2.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2.2.1.1 中文文献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2.2.1.2 英文文献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2.2.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文献筛选
        2.2.2.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2.2.2 文献筛选
        2.2.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3.1.1 中文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3.1.2 英文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3.2 历年文献发表数量
        2.3.2.1 中文发文量分析
        2.3.2.2 英文发文量分析
        2.3.3 国家和地区分布
        2.3.3.1 中文文献地区分布
        2.3.3.2 英文文献国家及地区分布
        2.3.4 机构分布
        2.3.4.1 中文作者机构分布
        2.3.4.2 英文作者机构分布
        2.3.5 期刊来源
        2.3.5.1 中文期刊来源分析
        2.3.5.2 英文期刊来源分析
        2.3.6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2.3.6.1 中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2.3.6.2 英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2.3.7 关键词共现分析
        2.3.7.1 中文关键词共现分析
        2.3.7.2 英文关键词共现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肺鳞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数据与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1.1 肺鳞癌患者的训练集数据来源
        3.2.1.2 预后相关基因的验证数据集
        3.2.1.3 免疫相关基因数据来源
        3.2.2 统计分析方法
        3.2.2.1 差异表达分析
        3.2.2.2 COX风险比例回归
        3.2.2.3 LASSO方法
        3.2.2.4 预后模型建立及评估
        3.2.2.5 meta分析方法
        3.2.2.6 GO与 KEGG富集分析
        3.2.2.7 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工具
    3.3 结果
        3.3.1 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1.1 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基因的筛选结果
        3.3.1.2 预后指数的建立及生存分析
        3.3.1.3 模型评估
        3.3.1.4 肺鳞癌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分析
        3.3.1.5 模型预测效果验证与比较
        3.3.1.6 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
        3.3.2 肺鳞癌患者免疫相关基因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2.1 肺鳞癌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和肺鳞癌患者免疫细胞润情况分析
        3.3.2.2 肺鳞癌患者免疫相关基因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3.3.2.3 肺鳞癌患者免疫基因与生存相关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艾迪注射液治疗肺鳞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回顾
        4.2.2 艾迪注射液有效化学成分的靶蛋白检索
        4.2.3 药-靶互作用网络分析
        4.2.4 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4.3 结果
        4.3.1 艾迪注射液的有效成分
        4.3.2 艾迪注射液的药-靶互作用网络
        4.3.3 艾迪注射液靶基因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4.3.4 艾迪注射液与肺鳞癌患者生存相关的药-靶蛋白子网络分析
        4.3.5 艾迪注射液治疗肺癌的靶基因的GO及 KEGG富集分析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艾迪注射液对人肺鳞癌细胞NCI-H226生长、周期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5.2.1.1 实验试剂
        5.2.1.2 实验仪器
        5.2.2 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生长的影响
        5.2.2.1 细胞培养
        5.2.2.2 浓度梯度培养基配制
        5.2.2.3 噻唑蓝还原法(MTT)检测艾迪注射液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5.2.2.4 数据处理
        5.2.3 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5.2.3.1 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
        5.2.3.2 数据处理
        5.2.4 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2.4.1 实验器具的处理和准备
        5.2.4.2 实验过程
        5.2.4.3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
        5.2.5 Western Blot检测预后相关蛋白的表达
        5.2.5.1 主要工作液的配置
        5.2.5.2 实验步骤
        5.2.5.3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MTT法检测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5.3.2 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周期的影响
        5.3.3 艾迪注射液对H226细胞凋亡的影响
        5.3.4 PCR结果
        5.3.5 WB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语表
附录二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
附录三 体力状况ECOG评分标准(ZUBROD-ECOG-WHO标准)
附录四 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文献检索策略
附录五 参考文献中提取的肺鳞癌预后基因标志物
附录六 肺鳞癌患者免疫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附录七 肺鳞癌预后基因标志物对其他癌症的预测效果
附录八 艾迪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其靶蛋白信息
附录九 艾迪注射液的七个关键靶基因在所有癌症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附录十 NCI-H226细胞证书
附录十一 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226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与项目与会议
致谢

(7)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农业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1.2 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差,理论功底不扎实
    1.3 教学模式单一,学时少
2 地方农业高校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2.1 权威优质教材的选用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
    2.3 教学方式的改进
        2.3.1 实行“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
        2.3.2 重视英语教学
3 结语

(8)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两所案例高校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是新时期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诸多问题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跨学科
        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第二节 文献梳理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半结构访谈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研究进度安排
    第三节 案例选取
        一、S大学背景信息
        二、Z大学背景信息
第四章 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制度建设
        一、培养目标
        二、招生遴选
        三、政策规范
        四、结果评价
        五、小结
    第二节 资源配置
        一、师资配置
        二、物资配置
        三、小结
    第三节 培养过程
        一、课程教学
        二、科研训练
        三、学位论文
        四、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制度保障尚待健全
        二、资源配置缺乏有效整合
        三、培养过程亟需系统规划
    第二节 讨论与建议
        一、健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
        二、促进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
        三、完善培养过程规划体系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9)棉花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2 生物信息学基本分析方法
    2.1 序列比对
    2.2 启动子及转录因子预测
    2.3 染色体定位图
    2.4 系统进化树构建
    2.5 蛋白质互作网络图
3 家族基因同源进化图生成方法
    3.1 算法实现
        3.1.1 数据预处理
        3.1.2 家族基因同源进化图绘制
        3.1.3 程序流程图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实验结果
        3.2.2 不同权重结果分析
        3.2.3 不同步长结果分析
        3.2.4 讨论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需求分析
        4.1.2 设计原则
        4.1.3 系统架构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登录模块
        4.2.2 序列分析模块
        4.2.3 下游分析模块
        4.2.4 基因家族分析模块
        4.2.5 文件管理模块
    4.3 人机交互界面
        4.3.1 登录
        4.3.2 序列分析
        4.3.3 下游分析
        4.3.4 基因家族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家族基因同源进化图主要程序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10)综合交叉学科发展的组织建构和制度设计——基于我国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交叉学科的内涵、类型与价值
    1. 综合交叉学科的内涵和类型
    2. 综合交叉学科的价值
二、我国大学综合交叉学科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 以学科分化为基础建立的大学组织结构, 形成学科间的壁垒
    2. 基于传统学科的资源配置方式, 抑制了综合交叉学科的发展
    3. 以传统学科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影响了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积极性
    4. 缺乏拥有多学科背景的学术人才, 难以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的集体攻关
三、促进我国大学综合交叉学科发展的方法路径与政策建议
    1. 建立基于学科交叉的组织机构, 搭建有利于其发展的平台
    2. 建立有效的学科资源配置机制, 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3. 完善综合交叉学科研究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 消除阻碍其发展的壁垒
    4. 推行跨学科教育, 培育能够从事综合交叉学科研究的人才

四、多学科综合交叉促进生物信息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STEAM教育理念下中学生物信息学教学研究[D]. 陈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舌鳞状细胞癌中环状RNA表达谱的鉴定及hsa_circ_0125480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功能和机制的初步研究[D]. 陈泽希.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地方本科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J]. 李婷婷,陶文静,柯清林,王飞,崔立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1)
  • [4]RNase L调控肺癌溶骨性转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固本解毒方干预机制初探[D]. 吴丽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信息化背景下“生物信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屈晓超,卞灿,任力,廖美,刘湘粤,陈湘定.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03)
  • [6]艾迪注射液治疗肺鳞癌靶基因筛选及机制的研究[D]. 张静芸. 兰州大学, 2020(01)
  • [7]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 王康宇. 吉林农业, 2019(22)
  • [8]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两所案例高校的质性研究[D]. 谢子娣. 厦门大学, 2019(02)
  • [9]棉花基因组学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刘宪.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10]综合交叉学科发展的组织建构和制度设计——基于我国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思考[J]. 袁广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07)

标签:;  ;  ;  ;  ;  

多学科融合交叉推动生物信息学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