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移植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性评价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移植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性评价

一、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移植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高秀[1](2019)在《瘤周隔离带对射频消融术所致乳腺癌裸鼠皮肤烧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瘤周隔离带对射频消融术所致乳腺癌裸鼠皮肤烧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比较不同溶液及不同注射方式的保护作用的差异。材料与方法:第一阶段,探讨瘤周隔离带对射频消融术所致乳腺癌裸鼠皮肤烧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比较不同溶液的保护作用的差异。45只5周龄SPF级雌性BALB/c裸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于每只裸鼠右前肢与背部交界处皮下注射人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MCF-7细胞的荷瘤裸鼠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直径812 mm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A组裸鼠于肿瘤周围注射生理盐水,形成瘤周隔离带,B组裸鼠于肿瘤周围注射5%葡萄糖,形成瘤周隔离带,C组裸鼠未注射任何溶液,未形成瘤周隔离带。然后对3组裸鼠行彩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术前记录3组裸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术中记录3组裸鼠射频消融时间;术后测量3组裸鼠皮肤烧伤的创面面积、创面温度及创面愈合时间,并记录3组裸鼠存活情况,计算各组裸鼠存活率。第二阶段,比较不同注射方式的保护作用的差异。将3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一次性注射5ml生理盐水形成瘤周隔离带,乙组先行注射1ml生理盐水,然后连接注射泵,术中按照1mL/min泵速持续注射生理盐水。同样记录以上数据,除此之外,记录两组RFA术前、术后隔离带厚度。结果:1、A、B、C三组裸鼠体质量、肿瘤体积和射频消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射频消融术后,A、B、C三组裸鼠存活率分别为73.3%(11/15)、80.0%(12/15)、53.3%(8/15)。A、B两组裸鼠存活率均较C组高,(p<0.05),其中A、B组间裸鼠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A、B组裸鼠皮肤创面面积显着小于C组,创面温度显着低于C组,创面愈合时间显着短于C组(p<0.05),而A、B组间裸鼠的皮肤创面面积、创面温度、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3、甲乙两组裸鼠体质量、肿瘤体积和射频消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射频消融术后,甲组和乙组裸鼠存活率分别为73.3%(11/15)、100.0%(15/15),甲组存活率显着低于乙组(p<0.05)。甲组裸鼠皮肤创面面积显着大于乙组,创面温度显着高于乙组,创面愈合时间显着长于乙组(p<0.05)。RFA术前甲组与乙组的隔离带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RFA术后甲组与乙组隔离带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甲组隔离带厚度于术后明显减小(p<0.05),乙组隔离带厚度于术中保持稳定(p>0.05)。结论:1、对乳腺癌裸鼠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建立瘤周隔离带能够起到皮肤保护作用,而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2、采用持续泵入的方式较一次性注射的方式,皮肤保护的作用更佳,效果更稳定。

徐凯[2](2018)在《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目的:1.探讨IRE、RFA两种消融方式对胰腺癌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建立裸鼠胰腺原位癌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n=5)、IRE组(n=15)、RFA组(n=15),于术后1周观察各组胰腺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肿瘤组织Bcl-2、VEGF、HSP-70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Caspase-3、TNF-α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RFA消融中心区完全坏死,边界不清,可见细胞核固缩,碎裂和溶解。IRE消融病灶边界清晰,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碎裂。IRE组和RFA组术后血浆Caspase-3、TNF-α、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以IRE组尤为明显(P<0.05或0.01)。IRE组和RFA组术后Bcl-2、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SP-7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IRE组为着(P<0.05或 0.01)。结论:在胰腺癌原位小鼠模型中实施IRE及RFA治疗,均可有效的缩小肿瘤区域,以IRE治疗效果更好。第二部分目的:探讨应用IRE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对胰腺癌原位小鼠模型的协同抗肿瘤效果。方法:将25只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IRE+化疗组、化疗+IRE组、单纯IRE组、空白对照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和HSP-70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紫杉醇给药后在各组织内的分布。结果:与单独化疗组比较,其他三个治疗组Caspsae-3表达明显增高(均P<0.01),而两个联合治疗组HSP-70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HPLC检测结果显示,IRE+化疗组及化疗+IRE组肿瘤组织和血液中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单独化疗组(P<0.05 或 0.01)。结论:IRE联合化疗药物可有效提高Caspase-3的表达,下调HSP-70的表达,使肿瘤组织和血液中紫杉醇含量增高,从而增强抗肿瘤效果,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因此,二者联合治疗具有极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第三部分目的:探讨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LAPC患者,22例行单独IRE治疗,20例行IRE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的客观疗效、生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受益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IRE组和IRE+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3个月和9.2个月(P<0.05)。应用log-rank比较生存时间,两组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P<0.05)。结论:IRE联合化疗治疗LAPC,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卫刚[3](2014)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安全性。方法:选取经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26名,分为HIFU组13名和手术组13名,HIFU组术前1-2日对癌组织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行改良根治术,手术组只行改良根治术,HIFU组照射治疗前后采集超声图像,并观察治疗区域皮肤变化;术后对治疗区域皮肤及正常皮肤行H.E染色对比观察,HIFU组辐照前与手术后、手术组手术前后查肝肾功能、血生化,观察其变化。结果:HIFU组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肿瘤声像回声增强,治疗前后局部皮肤无灼伤、坏死表现,镜下治疗区域皮肤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变。HIFU组手术后与辐照前的肝肾功能、血生化,以及与对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在B超监控下,HIFU能准确的对肿瘤靶区进行治疗;对治疗者的局部皮肤及肝肾功能、血生化无影响。因此,HIFU对乳腺癌的治疗是安全的。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经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13名,术前1-2日对癌组织进行照射,后行改良根治术,术中对癌组织分别取材,经光镜、电镜观察、NADH-黄递酶活性检测;靶区外正常组织行H.E及NADH-黄递酶活性检测来观察HIFU对肿瘤的破坏情况及副作用。结果:光镜观察发现11例靶区内肿瘤细胞形态和细胞核无明显改变,细胞未见明显死亡;2例患者治疗靶区可见细胞死亡,细胞核固缩、碎裂,呈凝固性坏死表现。电镜、NADH-黄递酶活性检测11例靶区细胞死亡,2例未见改变。靶区外正常组织经H.E观察及NADH-黄递酶活性检测未见明显损伤。结论:乳腺癌组织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光镜下大多数细胞未见明显坏死,电镜、酶学检测证实大部分已经死亡;HIFU未对靶区外组织引起损伤。表明HIFU治疗乳腺癌有效、可行。

邹文兵,牛陵川,向理科,朱辉,王智彪[4](2010)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乳腺移植瘤的病理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兔乳腺移植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病理变化。方法:42只实验兔随机分成HIFU组(n=35)、对照组(n=7),HIFU组在B超监控下接受HIFU治疗,辐照后采集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HIFU辐照后靶区呈灰白色;即刻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形态、排列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电镜显示细胞膜、核膜断裂,细胞器破坏,胞质内出现无膜结构大小不等的空泡;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阴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已死亡;随着时间的延长坏死肿瘤组织逐渐液化吸收,纤维化。结论:HIFU能有效地灭活肿瘤细胞,为HIFU开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马明[5](2009)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大鼠淋巴管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大鼠富含淋巴管的腹股沟区,观察辐照后不同时期,大鼠腹股沟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HIFU治疗乳糜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2只SD大鼠,按辐照后不同观察时间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8只,每只大鼠右侧腹股沟区为HIFU辐照侧,左侧为自身对照侧。2.用水合氯醛将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行右侧臀部及腹股沟区脱毛并清洁,然后将大鼠以仰卧位固定在置于超声波源内自制的铁架上,大鼠臀部须浸没于脱气水中,通过机载B超探头将HIFU辐照的靶区定位于右侧后肢与躯干连接处的腹股沟区。3.HIFU辐照技术参数:焦域大小为3 min×3 mm×8mm,超声波发射功率300W,单元发射时间0.15 s,占空时间0.18 s,单点发射次数为50次,总时间为15 min,一天一次,连续两天。每次辐照后归笼饲养,并于第二次辐照后24小时,72小时,7天,30天分别解剖双侧腹股沟区,肉眼观察双侧腹股沟区组织的变化,然后取后肢与躯干连接处的大小为1.0cm×0.8cm×0.4cm的腹股沟血管神经束及周围组织,并横断为相同大小的两块标本,一块作冰冻切片,一块备用;同时取一块脾脏组织,用于做免疫组化阳性对照;三块组织用生理盐水纱布包好,放入-80℃超低温冰箱保存,待统一切片。4.所有冰冻标本均连续切片,片厚5μm,共3张,1张行常规HE染色,1张行LYVE-1免疫组化染色,1张以PBS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根据试剂说明书,取已知LYVE-1蛋白阳性的大鼠脾脏切片染色作为阳性对照。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所取标本变化后,用备用的一块标本经脱水、固定、切片、染色等步骤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HIFU能够透过皮肤靶向损伤淋巴管;适当功率的HIFU辐照大鼠腹股沟淋巴管后,24小时及72小时实验侧主要出现小血管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管管腔变形、破裂等急性损伤性改变,7天及30天后实验侧出现淋巴管数量减少、管腔闭塞、管周瘢痕形成等现象,而同一部位的大动、静脉血管无明显损伤性改变。2.HIFU辐照后不同时间组,实验侧淋巴管密度(LVD)均比自身对照侧明显减少。(P<0.01)3.HIFU辐照后,随时间延长,实验侧LVD明显减少(P<0.01);HIFU辐照后7天,LVD减少趋于稳定,此后随时间延长,LVD减少不显着(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靶向损伤大鼠腹股沟淋巴管,使其出现淋巴管破裂、管腔闭塞,管周组织瘢痕粘连等变化,而对大血管无明显损伤。

徐勇[6](2007)在《高能聚焦超声(HIFU)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丝虫性乳糜尿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高能聚焦超声(HIFU)在丝虫性乳糜尿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比较其与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2006年60例丝虫性乳糜尿患者,A组30例进行HIFU治疗,B组30例进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对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副反应、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治疗前后肾功能、肾动脉内径、阻力指数、肾图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HIFU在丝虫性乳糜尿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优势及不足。结果1.A组23例患者治愈,7例无效,治愈率76.67%。B组30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B组治愈率较A组高(X2=5.82,P<0.05)。2. A组23例治愈患者中有4例复发,复发率17.39%。B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3.33%。两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1.59,P>0.05)。3. A、B两组治疗前、后Cr、肾动脉内径、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P均>0.05)。4.A、B两组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t=2.853,P<0.01),治疗费用也有明显差异(t=2.976,P<0.01),HIFU治疗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5.A组部分患者治疗中出现治疗区域疼痛,适当调整输出功率能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治疗后出现治疗区域皮肤发红,2天后消失。治疗中、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能聚焦超声能用于丝虫性乳糜尿的治疗,对肾脏功能、肾血管无损害,安全性高,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与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手术相比,其治愈率虽略低,但有无创伤,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点,更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并且,对于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能够重复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及不足,能相互补充。

孙婧,黄晓玲,彭小丽,周密[7](2007)在《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比较及漏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超声漏误诊原因。方法:对318例(3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超声及X线钼靶摄片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摄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01%(269/328)、80.18%(263/328),两者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高频彩超与X线钼靶摄片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2.99%(305/328),与单纯超声或钼靶摄片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联合X线钼靶摄片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董晓静,胡丽娜,孙才新,朱赟珊,洪川,李聪,罗小东,米彦[8](2006)在《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安全性探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能量可控陡脉冲(ECSP)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移植性乳腺癌模型,给予ECSP处理,比较其处理前和处理后1、7天的肝肾功能、血象和心电图(ECG)的变化。建立1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给予ECSP处理后取其周边正常组织,行DNA片段化分析。结果:ECSP处理后动物的肝肾功能、血象和ECG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ECSP处理后对周边正常组织的DNA电泳为一完整条带,表明无DNA损伤。结论:ECSP治疗兔移植性肿瘤安全有效。

吴传新[9](2006)在《内毒素血症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对其的抑制作用》文中认为目的: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全身性炎症反应,是临床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过度释放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和免疫功能紊乱。因此,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是近年研究发现的脓毒症“晚期”炎性介质,是脓毒症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脓毒症时HMGB1释放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首先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观察LPS刺激后巨噬细胞中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释放和表达的水平,并测定LPS刺激后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ror kappa B , NF-κB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和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BP)的活性变化,以期阐明LPS刺激巨噬细胞HMGB1释放的规律及其分子机制;其次,分别采用LPS、LPS+丙酮酸乙酯刺激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HMGB1、TNF-α、IL-6释放和表达的水平,并测定巨噬细胞NF-κB、p38MAPK、CBP的活性变化,比较LPS和LPS+丙酮酸乙酯刺激后巨噬细胞HMGB1释放和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

董晓静[10](2006)在《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肿瘤细胞膜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陡脉冲电场对细胞膜的不可逆性电击穿导致的细胞死亡成为了恶性肿瘤低创或微创物理治癌的新方式,而其对机体的安全性以及对周边正常组织有否影响是保证其安全治疗的前提。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在维持细胞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膜电位是作为细胞膜最重要的生物物理特性之一,它在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着许多重要的细胞功能。膜电位的变化必然会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道状态,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而离子浓度的改变还可能影响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三个部分的研究进行陡脉冲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机体的安全性作深入的探讨,对陡脉冲研制中某些关键问题作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第一部分能量可控陡脉冲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膜电位的影响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陡脉冲对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和5个不同剂量ECSP处理组,分别用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Ca2+、DiBAC4(3)标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移植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移植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瘤周隔离带对射频消融术所致乳腺癌裸鼠皮肤烧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射频消融治疗乳腺恶性肿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纳米刀、射频消融对小鼠胰腺原位癌模型进行消融后的对比研究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纳米刀消融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胰腺癌动物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安全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统计处理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统计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乳腺移植瘤的病理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动物模型的制作
    1.3 治疗过程
    1.4 标本采集及检测
    1.5 SDH、PCNA判定与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2.2 光镜观察
    2.3 透射电镜观察
    2.4 SDH酶组织化学染色
    2.5 PCNA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3 讨论

(5)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大鼠淋巴管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2 HIFU辐照大鼠腹股沟淋巴管操作方法
        2.2.3 标本采集
        2.2.4 制片
        2.2.5 冰冻切片HE染色
        2.2.6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2.2.7 透射电镜切片制作及染色
        2.2.8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及LVD测定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24小时组肉眼及镜下所见病理改变
    3.2 72小时组肉眼及镜下所见病理改变
    3.3 7天组肉眼及镜下所见病理改变
    3.4 30天组肉眼及镜下所见病理改变
    3.5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及阴性对照
    3.6 各时间组LVD值统计学结果
        附病理图
        附统计图表
第4章 讨论
    4.1 乳糜尿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4.2 HIFU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4.3 淋巴管标记物:LYVE-1
    4.4 HIFU对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4.5 HIFU治疗乳糜尿现状及应用前景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高能聚焦超声(HIFU)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丝虫性乳糜尿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 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2.2.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8)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模型制作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陡脉冲处理方式
        1.3.2 血液学及ECG的检测
        1.3.3 周围组织DNA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肉眼观察
    2.2 光镜观察
    2.3 对兔肝肾功能、血象及ECG的影响
    2.4 对周围组织的安全性检测
3 讨 论

(9)内毒素血症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对其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内毒素血症巨噬细胞HMG81 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对其的抑制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LPS 诱导巨噬细胞HMG81 表达及其分子机制探讨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丙酮酸乙酯抑制LPS 诱导巨噬细胞HMG81 表达的分子机制
        前言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脓毒症患者HMG81 表达和释放水平的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肿瘤细胞膜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肿瘤细胞膜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能量可控陡脉冲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图片及说明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能量可控陡脉冲对细胞缝隙连接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图片及说明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肿瘤的安全性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图片及说明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移植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瘤周隔离带对射频消融术所致乳腺癌裸鼠皮肤烧伤的保护作用[D]. 刘高秀. 郑州大学, 2019(07)
  • [2]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徐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9)
  • [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D]. 卫刚.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4]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乳腺移植瘤的病理变化[J]. 邹文兵,牛陵川,向理科,朱辉,王智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06)
  • [5]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大鼠淋巴管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D]. 马明. 南昌大学, 2009(04)
  • [6]高能聚焦超声(HIFU)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丝虫性乳糜尿的比较研究[D]. 徐勇. 南昌大学, 2007(03)
  • [7]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比较及漏误诊原因分析[J]. 孙婧,黄晓玲,彭小丽,周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05)
  • [8]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兔移植性肿瘤的安全性探讨[J]. 董晓静,胡丽娜,孙才新,朱赟珊,洪川,李聪,罗小东,米彦.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12)
  • [9]内毒素血症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对其的抑制作用[D]. 吴传新. 重庆医科大学, 2006(01)
  • [10]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肿瘤细胞膜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D]. 董晓静. 重庆医科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移植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