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笑”

有意义的“笑”

一、意味隽永的“笑”(论文文献综述)

洪再新[1](2021)在《援书入画 变实为虚——元代书画题跋和艺术通史》文中研究说明从艺术通史的观念出发,元代书画题跋并不只限于书学门类,而是跨越不同时段,文化和媒体的综合艺术成就。这一成就不仅对考察大航海之前欧亚大陆的文明和艺术,而且对认识中外不同知识系统中的语词和图像,都关系重大。首先,元代享祚虽不过百,却见证了壁画和文人画的繁荣局面,书画题跋承前启后,超越一个王朝年代,书写中国艺术的"物品传记";其次,在元朝宫廷和多族士人及民间艺匠之间,书画题跋在"四等级圈"跨文化交流中遍地开花,促成艺术和社会诸多面向的互动,显示元朝大一统的"时代之眼";其三,书画题跋集中体现了多族士人的诗、书、画造诣,在深研书学传统的同时,援书入画,树立语词和图像转换的"跨界坐标",促使中国绘画由客观再现转向主观表现,变实为虚,实现"元画革命"。在艺术通史中,元代书画题跋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划时代成就,意义深远。

魏天无[2](2021)在《凝视与凝神中的世界 余笑忠诗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这里那里的油菜花,摇曳在田地里、田埂上、堰塘边、乡道旁。这么多年来,以故乡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到云南罗平,北到甘肃山丹军马场、祁连山、青海湖,我见过彩色油菜花,高杆和低杆油菜花,中国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花海,见过花海中无数攒动的头颅,却没有写下过一首触景生情的诗。

刘天禾[3](2021)在《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论放翁气象的诗艺表征》文中研究指明依循从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路径对放翁气象在诗艺层面的表征进行解构性考察,可发掘出意象排布、气脉疏导与精神建构这三个层面。意象排布层面以在场性和序列性为典型特征,陆游诗歌中的在场性寓指具象之本源能指、心象之意识能指和言语之文字所指的共同在场,序列性表现为意象群按照时空的单维或组合位次进行线性流动。气脉疏导层面彰显出寓变化于规矩的特质,规矩突出以气贯意及化散为整、化隔为通的浑厚气质,变化强调以意遣象及象随意转的艺术效果。精神建构层面可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探掘,外化于情感脉理的精神趋向彰现出介于超脱和沉入之两极间的动态波折,内化于主体空间之实境、艺境与审美主体三者间的交汇与融合,是放翁气象得以具备雄浑之质的意涵基础。

刘静观,刘杨[4](2021)在《杨绛译作与创作中幽默元素的互文性研究》文中指出杨绛译作和创作中的幽默品质既有内在的强关联性,也有外在的差异性,其译作和创作的幽默表达风格形成一种典型的相互反哺关系。在译作的幽默风格影响下,杨绛自身的本我智慧与悲悯情怀的乖讹化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展现出不同的表达形式,她慈悲冷峻地注视众生,笑中含泪地铺展幽默,睿智达观地行走世间。她丰盛、平静而又多姿多彩的文学精魂和幽默品质,留存在她的着作和译作中,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普翠灵[5](2021)在《两宋之际笔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两宋之际笔记拥有可观的数量和广博的内容。就现存70余部两宋之际笔记而言,举凡历史、文学、学术、地理等皆有所涉及,体现出了较高的文献价值。此外笔记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其亦承载了两宋之际笔记作者的文学追求、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两宋之际笔记不仅具有补正史之阙的历史学价值,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两宋之际的士人风貌,而且还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多元的文学思想。有鉴于此,本文将以两宋之际为历史断限,以笔记文为研究对象,分四个章节对两宋之际笔记展开整体性的研究。第一章,阐释影响两宋之际笔记创作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宋金关系剧变下文人所迸发出的浓烈忧患意识,严酷激烈的党争下文人心态的静观内省,雅俗兼容的文化态势下文学创作观念的拓展。第二章,按照两宋之际笔记所含有的具体内容将其分为四类,主要为:有补于史的历史琐闻类,蕴含宋人文学思想的诗文轶事类,反映宋人考据精神的考据辩证类,宋金、宋丽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地理风俗类。第三章,探析两宋之际笔记所具有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尚实与随意并存的创作理念,以忧愤哀恸和乐观旷达为中心的思想情感,平实质朴与意趣隽永兼具的语言风格。第四章,论述两宋之际笔记所蕴含的文学意义与文化价值,主要为以下三方面:记录了品评诗文的内容,体现了两宋之际丰富多元的文学思想;评述了两宋之际士人的精神风貌及行为方式,彰显了两宋之际士人既入世又出世的复杂风貌;记载了宋金之间民族交流融合的的过程,补充了两宋之际的正史之阙。

冯译萱[6](2021)在《阿城论》文中研究说明谈及“寻根”,阿城似乎成为一枚标志符号,而这一成就的高峰,却一叶障目般消弭了其多元的意义。众所周知,阿城的相关研究几乎是伴随着《棋王》的横空出世而渐入高潮,一直延续至今。然而,除杨肖着有一本《阿城论》的专着外,大部分均为评论文章、硕士论文,至今未有以阿城为对象的博士研究论文。通过对此前的研究文论进行梳理,可以明显发觉,学者们对阿城的创作研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例如,研究资料的局限性:多集中于早期的小说,而忽视了后期影视剧本、艺术对谈、学术着作等,如古代造型学研究《洛书河图》《昙曜五窟》。还有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阿城发表于期刊杂志的零散文字的考察,如本人认为对其创作研究极为重要的一篇影视评论《生活理想与审美理想》。研究文献的局限性导致了对创作者观念的部分误读,为此,本文也将担当起对阿城进一步完整而立体化研究的使命。本文以阿城至今发表的文本作品、访谈演讲为基础,补充以阿城于八十年代初发表的部分零散文字,对以往研究打捞梳理,在其经历、思想、文字间,勾连环环相扣的趋同内涵,构造出作家本身创造性、传承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的特质。通过阿城文学创作与美术、音乐、电影间的互渗交融,观照其文本丰富的艺术素养,并通过对其文论思想的考察,说明他对传统的执着,根源意图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守卫,是对文化得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开拓,为了尽可能对阿城做出较为完整、全面的系统性研究。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了四大章节。第一章意在探究阿城的文化观念,对其创作做纵向的历史梳理。通过梳理阿城的人生轨迹和经历,从家庭背景、到成长中汲取的知识结构、从知青经验到美国生活,展现阿城文化思想的形成,理解他始终以文化为母题的创作。同时通过辨析阿城与“寻根文学”的纠葛,说明阿城创作的心理机制:他所主张的文化“寻根”,在历史语境中实则是变革现实的理想,带有守卫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与其他寻根作家予以对比,更可挖掘他内在文化精神的“底气”。从阿城映照现实的文化观,我们可有理由引申至否定《棋王》是一部道家文化之作;思考其创作观,更可明确小说中长久以来被忽视的“自然主义”创作特质。第二章主要阐明其文学创作与美术、音乐、电影之艺术方式间的勾连转化,遵循着不同艺术的某些共同规律,阿城在小说中将美术的感知、笔法、审美蕴化为语言的表现工具;通过四字组合、标点符号、休止等手法构建强烈的节奏,通过重复、叠音、对仗的手法显现诗歌般的旋律;并将电影的蒙太奇叙事方式、镜头语言、声画合一的手法融会贯通到文字的书写,使其文字练就出丰富多样的艺术特质。第三章内容,主要对阿城小说的艺术特征做以提纲挈领的分析,从新笔记文体、“古”化的语言风格、诗意的叙事表现予以深入研究,在重顾传统文学范式的同时,说明其创作是对深化“中国特色”文学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有益尝试。第四章则对阿城迄今为止的文论话语深入分析,探讨其始终秉持的“自由观”——是制约的自由与同情的自由,即孔子所言“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与“仁者”的自由。同时理解阿城对“巫”文化的热忱,乃至成为他对艺术、文学、乃至传统文化谱系认知理论的一脉重要来源。试图说明阿城对多样性文化的“自觉内化”:对传统的追根溯源,对知识结构的差异强调,甚至对渐近失落的原儒文化、萨满文化的打捞,无一不证明着对渐近消逝的文化的寻回,贯穿其思想的内在理路。

银鑫[7](2020)在《现代湖南新诗研究(1918-1949)》文中认为1918年9月15日,陈衡哲留美期间发表了现代湖南新诗史上第一首白话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拉开了现代湖南新诗创作的序幕。现代湖南新诗的创作历程大体上与中国现代新诗创作进程同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20年代(1918-1927)是湖南新诗创作的尝试探索期,部分诗人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湖南刊载新诗的文学报刊大量涌现。1930年代(1928-1937),湖南诗人的创作呈现出逆势突围的趋向,在当时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表诗歌的社团、出版物有了先前的成果固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群体的社团活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潮。1940年代(1938-1949),现代湖南诗人响应时代要求,在诗中唱响了革命与战斗的主旋律。现代湖南诗人是一个在时代风云激荡下与地域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诗人群体,他们的诗歌兼具时代共性与地域特性,在创作的共性之中又展露出诗人自我的个性。这一特点在他们的诗歌主题、艺术风格上均有呈现。现代湖南新诗的主题丰富,集中地表现在对忧时与经世、爱情与婚姻、离别与思念、自然与人生主题的书写上。现代湖南诗人在诗中揭露社会黑暗与不公、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关怀、抒发保家卫国的情志;通过描写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爱情的苦痛、对包办婚姻的批判向读者传递着他们的婚恋观;借由吟咏自然和慨叹人生,纾解心中的愁绪;他们也在诗中抒写离别的愁苦与乐观释然,倾吐对故土的思念。在时代的急剧变化中,湖南诗人的创作中融入了对家国天下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在艺术风格上,现代湖南新诗呈现出浪漫奇幻、清新隽永、刚劲质朴的特点。语言大都平实质朴、俚俗不讳,口语、方言的使用在诗中俯拾皆是。现代湖南诗人擅于通过奇幻的想象,古典的神话,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营造浪漫的意境,使诗歌呈现出浪漫奇幻的风格。清新隽永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运用、意象的选择、以及内容上追求一个“味”字上。现代湖南新诗不断从湖湘文化精神中汲取养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为湖湘地域文化精神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现代湖南新诗也与时代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始终呼应着革命运动的潮流,成为革命斗争强有力的号角,彰显出较好的宣传价值。同时,现代湖南诗人以实录或者艺术加工的方式记录革命运动与斗争的重要时刻,借用新诗反映历史,使现代湖南新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或历史参考价值。现代湖南新诗语言、精神品质和主题书写上的特点在当代湖南诗人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延续。

符方婉[8](2020)在《明代中叶岭南诗人黄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代之时,岭南诗派在整个诗坛上声名崛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岭南诗人,黄衷是明代中叶岭南诗人群体中的重要一员,与当时明代诗坛上以“金陵四家”着称的朱应登、顾璘等人以文学擅名于时辈之中。黄衷着有《矩洲诗集》十卷,诗存约为1243首。其诗歌反映的内容丰富充实,不仅带有其个人生经历命深厚的印记;还反映了明代中叶深刻的社会现实。又其诗歌艺术成就颇高,既围绕当时诗坛流行风尚进行创作,却不完全囿于主流,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追求;同时其诗歌还继承了岭南诗学传统,显现出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然而,目前关于黄衷诗歌的研究仍是空白,现有的研究仅只是围绕其小说着作《海语》来展开。本文着重于黄衷诗歌的研究,以探求黄衷的人生经历、交游、着述、思想性情为切入点,并结合其所处社会现实环境,通过“知人论世”来对黄衷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诗歌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黄衷的家世、生平和思想性情。通过收集到关于记录与黄衷其人相关联的文献材料,力求全面了解黄衷。第二章则论述黄衷的交游及其着述情况。主要择取与黄衷交往密切,并对其人生思想以及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当时富有声名之士,从而去认识黄衷其人格;并通过相关文献记载,辨析黄衷着述的情况。第三章主要分析黄衷的诗歌创作内容与诗歌艺术成就。其诗歌内容具体体现在国事民生、纪行述怀、答和赠别、吟咏事物、咏诗怀古、山水田园六种类型题材的诗歌创作;而其诗歌艺术成就则表现在冷色调语言的独特运用、比兴用事、想象奇特、风格表现多样化四个方面。第四章主要论说黄衷诗学。主要围绕黄衷的文章中发表关于诗歌的看法以及结合诗歌创作实践,继而展开讨论黄衷的诗学渊源和诗学思想。最后一章主要论述黄衷在明代岭南诗坛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分析在岭南诗坛上产生重要影响诗人以及黄衷对岭南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去认识黄衷对明代岭南诗坛的贡献,最后再结合明清文人着录的诗文总集中收录黄衷诗歌的情况以及对黄衷诗歌创作的评赏,从而对黄衷在明代岭南诗坛中的地位和影响作出正确评价。

郑晓婷[9](2020)在《中唐诗人刘言史研究》文中提出刘言史,中唐诗人,诗名于后世不显,然孟郊、皮日休、严羽等人对其赞誉有加。其诗或有可观之处,然研究其人其诗者寥寥。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刘言史的生平考证切入,对当前刘言史生平研究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考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刘言史诗歌的主题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探讨其诗歌作品的文学价值。文章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探讨刘言史研究的价值。第二部分是对刘言史的生平和交游、游历情况进行整理和考证。第三部分结合刘言史所处的时代背景,考察了刘言史诗歌的思想内容,将其诗歌分为交游诗、纪行诗、病愁诗、乐府诗等几个大类。在诗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刘言史的心态,了解到他一方面追求仕进,但一方面又时常有退隐的想法,这种矛盾心态的产生与其仕途坎坷、常年羁旅、缠绵病榻有关。文章的第四部分分析刘言史诗歌的艺术特色,从其诗歌风格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分析其诗歌创作。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全文。

林佳海[10](2020)在《张贤亮小说修辞艺术研究》文中认为当代着名作家张贤亮的小说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在文学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小说语言富含修辞艺术,深受读者的青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以张贤亮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汉语修辞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美学等理论,运用统计、归纳等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探析,试图透视其语言修辞艺术,以求更好地解读张贤亮的作品,同时也希冀能为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提供文本依据。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含选题来源、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四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系统探析张贤亮小说的语言修辞艺术。第一章为张贤亮小说的语音修辞艺术,主要体现在生动形象的摹声、回环动听的叠音、平稳协调的音节、耐人寻味的停顿。第二章为张贤亮小说的词语修辞艺术,主要体现在方言词语、熟语、专业术语和变异词语的运用。第三章为张贤亮小说的句子修辞艺术,主要体现在长短句、整散句、同素连用句和超常搭配句的使用。第四章为张贤亮小说的辞格运用艺术,主要体现在比拟、引用、反复、移觉、移就等辞格的巧妙运用。第五章为张贤亮小说的接受修辞艺术,主要从小说语言中的语境接受、接受类型和接受心理三方面进行探析。最后一章为张贤亮小说修辞艺术的成因分析,主要从生活经历、创作态度等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时代环境等客观因素探析其小说修辞艺术成因。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对本文进行概括和总结。

二、意味隽永的“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意味隽永的“笑”(论文提纲范文)

(1)援书入画 变实为虚——元代书画题跋和艺术通史(论文提纲范文)

缘起『书籍作为艺术』和元代书画题跋
『物品传记』[20]
    (一)宋元之际
    (二)元中后期
    (三)元末明初
『时代之眼』[57]
    (一)大一统二元制
    (二)卷轴与壁画
    (三)四海风雅
跨界坐标[96]
    (一)『笔法千古不变』
    (二)『书画本来同』
    (三)『胸中逸气』与『以象明理』
结语:元代书画题跋和艺术通史

(2)凝视与凝神中的世界 余笑忠诗论(论文提纲范文)

(4)杨绛译作与创作中幽默元素的互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杨绛译作与创作中幽默元素的相互影响
二、杨绛译作与创作中幽默表现的相通性
    1.对笔下人物充满宽容、善意、同情
    2.包含着笑与坚守的自嘲
    3.运用“逻辑错位”手法形成乖讹化幽默效果
    4.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幽默氛围
三、杨绛译作与创作中幽默表现的差异性
    1.含蓄、温和与辛辣、尖刻之别
    2.细腻写实与夸张荒诞之别
    3.女性意识与超性别意识之别
    4.口语方言与民间谚语之别
四、结语

(5)两宋之际笔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两宋之际笔记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时代剧变与文人忧患意识的勃发
    第二节 党争迭起与文人心态的静观内省
    第三节 雅俗兼容与文人创作观念的拓展
第二章 两宋之际笔记的内容分类
    第一节 历史琐闻类笔记——记靖康、谈旧闻、论名人
    第二节 诗文轶事类笔记——评诗歌、论曲词、记文事
    第三节 地理风俗类笔记——述沿革、记风俗、考古迹
    第四节 考据辩证类笔记——释文字、论典故、辩名物
第三章 两宋之际笔记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尚实与随意并存的创作理念
    第二节 以忧愤哀恸与超脱旷达为中心的思想情感
    第三节 平实质朴与意趣隽永兼具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两宋之际笔记的文学意义与文化价值
    第一节 体现了两宋之际多元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彰显了两宋之际特殊的士人风貌
    第三节 补充了有关两宋之际的正史之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6)阿城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阿城的文化观念探究
    第一节 父与子、经验与记忆——阿城文化思想形成
        1.1.1 家庭的隐性濡染
        1.1.2 知识结构与文化选择
        1.1.3 知青记忆与文化反思
        1.1.4 旅美生活与文化回望
    第二节 从蔚然成风的“寻根文学”到径自的文化寻根之路
        1.2.1 文学史回望:缘起寻根
        1.2.2 争鸣与辨析
        1.2.3 变革现实的“寻根”理想——以《生活理想与审美理想》为例
    第三节 文化与创作:现实价值、历史接续、自然主义
        1.3.1 映照现实的文化价值观
        1.3.2 历史断裂下的文化接续
        1.3.3 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
第二章 美术、音乐、电影与小说的多元融合
    第一节 小说的美术性
        2.1.1 散落的美术形迹
        2.1.2 线性生长与骨法
        2.1.3 无画处成妙境
        2.1.4 光影间的画面语言
    第二节 小说的音乐性
        2.2.1 生活的音符
        2.2.2 结构的旋律性
        2.2.3 可读的节奏
        2.2.4 对位法曲式
    第三节 小说的电影性
        2.3.1 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
        2.3.2 从“电影人”到“电影观”
        2.3.3 电影化叙事
        2.3.4 景别:小说的镜头语言
        2.3.5 声画合一
        2.3.6 从《芙蓉镇》到《刺客聂隐娘》:阿城电影剧本创作
第三章 阿城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化传统为现代——新笔记文体
        3.1.1 另一种文化复归意识
        3.1.2 《遍地风流》的笔记特征
        3.1.3 样本集纳的功能意义
    第二节 “古”化语言
        3.2.1 字词的复位性
        3.2.2 半文言风貌
        3.2.3 民与俗的活泼生命
    第三节 意象、氛围、生命
        3.3.1 阿城的诗性观
        3.3.2 表于意象,融于氛围
        3.3.3 文字是感觉的诗意流露
        3.3.4 伦理生活的诗意情怀
第四章 阿城文论话语建构
    第一节 自由境界的学思
        4.1.1 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价值认同与精神共鸣
        4.1.2 限度、维度、超越
        4.1.3 “同情”是自由的根基
    第二节 巫文化视角
        4.2.1 艺术起源论
        4.2.2 中国造型的幻象源头
        4.2.3 “巫”与文化基因
    第三节 多样性景观
        4.3.1 世俗关怀到人文视角
        4.3.2 映照中西的文化之思
        4.3.3 认识论的思辨色彩
结语
附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7)现代湖南新诗研究(1918-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代湖南新诗的概念界定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发展概况
    2.1 现代湖南新诗的源起
    2.2 众声喧哗的20年代
    2.3 逆势突围的30年代
    2.4 救亡图存的40年代
第3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主题意蕴
    3.1 忧时与经世
    3.2 离别与思念
    3.3 爱情与婚姻
    3.4 自然与人生
第4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艺术风格
    4.1 浪漫奇幻的风格
    4.2 平实质朴俚俗不讳
    4.3 清新隽永之美
第5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价值定位
    5.1 记录与宣传现代中国革命
    5.2 传承与发展湖湘文化
    5.3 对当代湖南新诗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B 现代湖南诗人名录
致谢

(8)明代中叶岭南诗人黄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选题研究现状综述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衷生平和思想性情
    第一节 黄衷的家世
    第二节 黄衷的生平
        一、在乡读书时期(23岁前)
        二、入仕为官时期(23-55岁)
        三、罢官屏居时期(55-70岁)
        四、致仕归隐时期(70-80岁)
    第三节 黄衷的思想性情
        一、谨守儒家的正统思想
        二、秉持明辨通达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 黄衷的交游和着述情况
    第一节 黄衷的交游
        一、与“金陵四家”的交往
        二、与林俊的交往
        三、与毛伯温的交往
        四、与刘麟的交往
        五、与陈洪谟的交往
        六、与湛若水和黄佐的交往
    第二节 黄衷的着述情况
第三章 黄衷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黄衷诗歌的题材内容
        一、国事民生诗
        二、纪行述怀诗
        三、答和赠别诗
        四、吟咏事物诗
        五、咏史怀古诗
        六、山水田园诗
    第二节 黄衷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冷色调语言的独特运用
        二、比兴遥寄,用事深慨
        三、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四、诗歌风格表现多样化
第四章 黄衷的诗学
    第一节 黄衷的诗学渊源
    第二节 黄衷的诗学思想
        一、诗为“性情”而发
        二、诗倡“雄浑风雅”
第五章 黄衷在明代岭南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明代岭南诗坛的发展
    第二节 黄衷对岭南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一、岭南诗学传统(一)诗追“大雅”之音
        二、黄衷对岭南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节 黄衷在明代岭南诗人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明清文士辑录明代诗文集作中关于黄衷诗歌的着录情况
        二、明清文士对黄衷诗歌艺术成就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黄衷年谱简编
附录二 黄衷集外诗文辑佚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唐诗人刘言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刘言史生平经历考
    第一节 生平补考
        一、名字补考
        二、生卒年补考
        三、籍贯考辨
    第二节 交游考
        一、王武俊
        二、孟郊
        三、李抱玉/李抱真
        四、李夷简
        五、清江上人
        六、樊泽
    第三节 行迹考
        一、河东道
        二、河北道
        三、关内道
        四、江南东道
        五、江南西道
        六、岭南道
        七、东畿道
        八、山南东道
    第四节 行年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刘言史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思想倾向
    第二节 诗歌内容
        一、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交游诗
        二、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纪行诗
        三、欲令居士身无病,直待众生苦尽时——病愁诗
        四、迟日新妆游冶娘,盈盈彩艇白莲塘——乐府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刘言史诗歌艺术特色
    第一节 诗歌风格特点
        一、含蓄隽永
        二、苦涩哀怨
        三、闲静淡远
    第二节 诗歌的写作技巧
        一、绘画技巧融于诗歌创作
        二、丰富的想象
        三、锤炼语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张贤亮小说修辞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小说人物视角
        二、叙事学视角
        三、小说创作视角
        四、地域文化视角
        五、语言学视角
    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语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张贤亮小说的语音修辞艺术
    第一节 摹声逼真,形象生动
        一、摹声的主要类型
        (一)直接摹声
        (二)间接摹声
        二、摹声的修辞作用
        (一)表达方面的作用
        (二)接受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 叠音丰富,回环动听
        一、叠音的主要类型
        (一)AA式叠音
        (二)ABB式叠音
        (三)AABB式叠音
        二、叠音的修辞作用
        (一)表达方面的作用
        (二)接受方面的作用
    第三节 音节配合,平稳协调
        一、音节配合的主要类型
        (一)音节的照应
        (二)音节的递增排列
        二、音节配合的修辞作用
        (一)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二)语义连贯,声情并茂
    第四节 停顿巧妙,耐人寻味
        一、停顿的主要类型
        (一)省略号停顿
        (二)顿号停顿
        (三)破折号停顿
        二、停顿的修辞作用
第二章 张贤亮小说的词语修辞艺术
    第一节 夹用方言,质朴亲切
        一、方言词语使用的主要类型
        (一)方言称谓词
        (二)方言动词
        (三)方言名词
        (四)方言形容词
        二、使用方言词语的修辞作用
        (一)展现乡土风貌,形成语言特色
        (二)刻画人物形象,描绘世俗场面
    第二节 善用熟语,轻松谐谑
        一、熟语运用的主要类型
        (一)歇后语
        (二)惯用语
        (三)成语
        二、运用熟语的修辞作用
        (一)歇后语的修辞效果
        (二)惯用语的修辞效果
        (三)成语的修辞效果
    第三节 借用术语,兼收并蓄
        一、术语借用的主要类型
        (一)医学领域术语
        (二)经济学领域术语
        (三)物理学领域术语
        (四)其他领域术语
        二、借用术语的修辞作用
    第四节 词语变异,鲜活新异
        一、词语变异的主要类型
        (一)词语拆用
        (二)抽换语素
        二、词语变异的修辞作用
        (一)词语拆用的修辞效果
        (二)抽换语素的修辞效果
第三章 张贤亮小说的句子修辞艺术
    第一节 长短兼具,相得益彰
        一、长短兼具的主要表现
        (一)长句繁丰,语义详实
        (二)短句简洁,短小明快
        (三)长短杂陈,张弛有度
        二、长短句式的修辞作用
    第二节 整散结合,灵活有序
        一、整散结合的主要表现
        (一)整中有散,语势贯通
        (二)散中有整,灵活自然
        二、整散句式的修辞作用
    第三节 同素连用,流畅独特
        一、同素连用句的主要表现
        (一)前素连用,琅琅上口
        (二)后素连用,铺陈详述
        二、同素连用句的修辞作用
    第四节 超常搭配,新奇巧妙
        一、超常搭配句的主要表现
        (一)主谓超常搭配,形象别致
        (二)动宾超常搭配,新异生动
        (三)偏正超常搭配,鲜活陌生
        (四)中补超常搭配,巧妙奇特
        二、超常搭配句的修辞作用
        (一)语言新奇陌生
        (二)语义内涵丰富
第四章 张贤亮小说的辞格运用艺术
    第一节 巧用比拟,活灵活现
        一、比拟运用的主要类型
        (一)拟人
        (二)拟物
        二、比拟的认知心理阐释
        三、比拟的修辞作用
        (一)促进情感的抒发
        (二)提升语言的形象性
        (三)促进情境的创设
    第二节 多用引用,旁征博引
        一、引用运用的主要类型
        (一)明引
        (二)暗引
        (三)单引
        (四)复引
        二、引用的认知心理阐释
        三、引用的修辞作用
        (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增强语言的权威力和说服力
    第三节 常用反复,情思浓烈
        一、反复运用的主要类型
        (一)连续反复
        (二)间隔反复
        二、反复的认知心理阐释
        三、反复的修辞作用
        (一)增强语言节奏感
        (二)强调话语主旨
        (三)强化情感力量
    第四节 妙用移觉,鲜明形象
        一、移觉运用的主要类型
        (一)视觉与触觉之间的转移
        (二)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转移
        (三)嗅觉与味觉之间的转移
        二、移觉的认知心理阐释
        (一)联想和想象
        (二)概念整合
        三、移觉的修辞作用
        (一)生动新奇,鲜明形象
        (二)虚实结合,创设情境
        (三)蕴意深刻,内涵丰富
    第五节 善用移就,新奇生动
        一、移就运用的主要类型
        (一)移人就物
        (二)移物就人
        (三)移物就物
        二、移就的认知心理阐释
        (一)移情
        (二)相似联想与概念整合
        三、移就的修辞作用
        (一)语言陌生,新奇生动
        (二)情感投射,曲意传情
        (三)缔造意象,诗意朦胧
第五章 张贤亮小说的接受修辞艺术
    第一节 语境接受的类型及其修辞作用
        一、语境接受的主要类型
        (一)文内语境接受与文外语境接受
        (二)主观语境接受与客观语境接受
        二、语境接受的修辞作用
        (一)文内语境接受与文外语境接受的修辞作用
        (二)主观语境接受与客观语境接受的修辞作用
    第二节 修辞接受的类型及其修辞作用
        一、修辞接受的主要类型
        (一)等值接受
        (二)改值接受
        (三)增值接受
        (四)减值接受
        二、接受类型的修辞作用
        (一)揭示人物的心理,促进形象的塑造
        (二)避免对话的单调,提升读者的期待
    第三节 修辞接受的心理及其修辞作用
        一、接受心理的主要类型
        (一)完型心理、图式与修辞接受
        (二)联想、想象心理与修辞接受
        (三)情绪心理与修辞接受
        二、接受心理的修辞作用
第六章 张贤亮小说修辞艺术的成因
    第一节 主观因素
        一、生活经历的影响
        二、个人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二节 客观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意味隽永的“笑”(论文参考文献)

  • [1]援书入画 变实为虚——元代书画题跋和艺术通史[J]. 洪再新. 中国书法, 2021(10)
  • [2]凝视与凝神中的世界 余笑忠诗论[J]. 魏天无. 上海文化, 2021(09)
  • [3]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论放翁气象的诗艺表征[J]. 刘天禾. 杜甫研究学刊, 2021(03)
  • [4]杨绛译作与创作中幽默元素的互文性研究[J]. 刘静观,刘杨. 中州学刊, 2021(08)
  • [5]两宋之际笔记研究[D]. 普翠灵.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6]阿城论[D]. 冯译萱. 吉林大学, 2021(01)
  • [7]现代湖南新诗研究(1918-1949)[D]. 银鑫.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8]明代中叶岭南诗人黄衷研究[D]. 符方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中唐诗人刘言史研究[D]. 郑晓婷.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张贤亮小说修辞艺术研究[D]. 林佳海.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有意义的“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