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吴以岭教授对话——以络病理论指导冠心病、脑血栓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在俸[1](2020)在《从络论治踝关节骨折术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借鉴治疗络病的方法,使用益气续骨合剂联合下肢通络方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中后期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的疗效。方法:将9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2周后门诊复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30例。三组病例均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此外,观察组采用口服益气续骨合剂联合下肢通络方颗粒,对照组采用口服益气续骨合剂,空白组除了踝关节功能锻炼外不服用任何药物。所有纳入病例按设计要求观察2周(14天),分别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治疗第1、4、7、10、14天后的疼痛、肿胀、踝关节AOFAS评分情况,并比较三组治疗疗效。结果:(1)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患侧分布、健侧周径分布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肿胀值、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第4、7、10、14天与治疗前的VAS疼痛评分、肿胀值、AOFAS踝-后足评分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组间比较:第4、7天,三组VAS疼痛评分、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肿胀值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第14天,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肿胀值、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优于空白组。(5)治疗总体疗效评价:观察组优11例,良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71.43%,有效率96.43%;对照组优6例,良1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56.67%,有效率90%;空白组优6例,良8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48.28%,有效率82.76%。三组病例组间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对照组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踝关节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三组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后期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而使用益气续骨合剂联合下肢通络方治疗,可以更快地缓解踝关节疼痛,加快肿胀消退,改善踝关节活动功能;说明运用络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中后期症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运用推广。
孙晴,刘红旭[2](2011)在《参元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络病理论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冠心病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常见病之一,其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而络病理论在其病机理论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络脉阻滞、络脉空虚、络毒蕴结、络脉损伤"四个方面,运用络病理论可以从血液及血管两方面指导冠心病的治疗,参元丹切合络病理论的研究内容,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等方面为从络病理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实验研究证据支持。参元丹的理法内涵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并且丰富了络病现代理论研究的领域。
黄金[3](2005)在《全国着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文中提出在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二百六十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三百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黄金[4](2005)在《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金[5](2005)在《全国着名心脑血管病专家 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防治》文中提出 在今年的"两会"上,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黄金[6](2005)在《着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防治》文中研究说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吴以岭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二百六十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三百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发生和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病,我们走近吴以岭教授,走近这位在心脑血管病治疗领域颇有影响的权威专家。
李洁[7](2006)在《络脉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络脉的概念最早见于先秦至战国时期的医学着作《内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络脉学说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后,鼎盛于清代,当代又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古今络脉文献进行了梳理,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完整地总结出中医传统络脉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络脉的组成与分布、气血流注特点、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传统络脉学说和现代络脉及络病研究进行了评析。回溯了络脉学说的起源情况,分析了该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形成标志、形成模式、学术发展特点,以及该学说与经脉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关系;对络脉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络脉”概念由“脉”概念派生,并承延了“脉”的血脉和经络双重属性的结论,对络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初步界定,对络脉概念的规范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络脉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发病规律、病机特点、证候特点进行了提炼和分析:对络脉理论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评述,阐述了络脉的诊断学及治疗学意义;在方法学上,对络脉理论的现代科学阐释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中西医对人体网络系统的不同认识,归纳了今人关于络脉系统的几种假说,对络脉科学内涵及其表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附篇中对络脉文献整理的意义、文献整理的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络病的临床专病研究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络脉研究进行了展望。 鉴于络脉及络脉学说的研究涉及文献、理论和临床多个方面,络脉学说历史跨度较长,各个时期学术发展侧重点不同,存在络脉概念内涵、外延不确定等原因,本文仅作络脉及络脉文献的初步研究,实乃抛砖引玉之拙文。
福东[8](2004)在《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冠心病、脑血栓——与吴以岭教授对话》文中认为 吴以岭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医杂志》编委、《疑难病杂志》主编。 吴以岭教授对给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心脑血管病治疗理论的重大突破,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心络胶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荣获此奖项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是以给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唯一药物,标志着中医药在
吴以岭,李丽华[9](2004)在《冠心病、脑血栓治疗的重大进展与络病学说创新的对话》文中指出2001年2月19日,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心络胶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建国以来治疗心脑血管病药物的最高荣誉。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冠心病、脑血栓治疗药物,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中医药在冠心病、脑血栓治疗领域里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心脑血管病治疗的全新途径。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的独特理论,吴以岭教授将这一理论创新运用到心脑血管病的病机及其治疗中,并揭示出冠心病、脑血栓发病的直接原因——血管内 皮功能障碍,深入研究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络病的关系,进而开创了继活血化瘀后心脑血管病治疗的全新方法——通络。通络为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树起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基于这一在心脑血管病治疗领域里的重大进展,我们采访了它的创始人吴以岭教授。
东方[10](2004)在《与吴以岭教授对话——冠心病、脑血栓治疗的重大进展》文中指出
二、与吴以岭教授对话——以络病理论指导冠心病、脑血栓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吴以岭教授对话——以络病理论指导冠心病、脑血栓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从络论治踝关节骨折术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及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2 具体治疗方法及过程 |
2.1 基本治疗:踝关节功能锻炼[2、3]: |
2.2 观察组:益气续骨合剂联合下肢通络方 |
2.3 对照组:益气续骨合剂 |
2.4 空白组:单纯踝关节功能锻炼 |
3 临床观察指标 |
3.1 VAS疼痛评分 |
3.2 踝关节肿胀值 |
3.3 AOFAS踝-后足评分 |
3.4 总体治疗疗效判定 |
3.5 安全性指标检测及质量监控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
5.1.1 三组患者性别比较分析 |
5.1.2 三组患者年龄比较分析 |
5.1.3 三组患者病程比较分析 |
5.1.4 三组患者患侧分布情况比较分析 |
5.1.5 三组患者健侧周径比较 |
5.2 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
5.2.1 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析 |
5.2.2 三组患者肿胀情况比较 |
5.2.3 三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情况比较 |
5.2.4 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5.3 安全性评价 |
6 讨论 |
6.1 中、西医对踝关节骨折术后的认识 |
6.2 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及危害 |
6.3 导师郭英教授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和络病理论的认识 |
6.4 下肢通络方组成药物的药理分析 |
6.5 课题研究统计结果综合分析 |
6.5.1 VAS疼痛评分分析 |
6.5.2 踝关节肿胀值分析 |
6.5.3 踝关节AOFAS踝-后足评分分析 |
6.5.4 总体疗效分析 |
7 结论 |
8 不足与展望 |
文献参考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踝关节骨折术后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从络论治骨伤科疾病的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 技术路线 |
附表2 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参与临床科研知情同意书 |
附表3 病例观察表 |
附表4 VAS疼痛评分表 |
附表5 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 |
附表6 踝关节功能锻炼示意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
致谢 |
(2)参元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络病理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络病学说的形成渊源 |
2 络病理论与冠心病 |
3 应用络病理论指导冠心病治疗 |
3.1 络脉瘀阻 |
3.2 络脉空虚 |
3.3 络脉痉挛 |
4 参元丹与络病理论 |
(4)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 |
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3.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 |
4.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
(7)络脉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正文 |
2.1 络脉学说的沿革 |
2.1.1 络脉与络脉学说的起源 |
2.1.1.1 医学文献中关于“脉”的记载 |
2.1.1.2 非医学文献中有关“脉”“血脉”和“络”的记载 |
2.1.2 络脉学说的形成 |
2.1.2.1 络脉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2.2 络脉学说形成的标志 |
2.1.3 络脉学说各时期的发展 |
2.1.3.1 汉晋时代 |
2.1.3.2 隋唐时期 |
2.1.3.3 宋金元时期 |
2.1.3.4 明清时期 |
2.1.3.5 当代 |
2.2 络脉与络脉学说的主要内容 |
2.2.1 络脉组成与分布 |
2.2.1.1 络脉的组成 |
2.2.1.2 络脉的分布 |
2.2.2 络脉的气血流注特点 |
2.2.2.1 双向流动 |
2.2.2.2 气血行缓 |
2.2.3 络脉的生理功能 |
2.2.3.1 联络沟通,传递生命物质和信息 |
2.2.3.2 分行气血,渗濡灌注机体 |
2.2.3.3 贯通营卫津血,协助物质交换 |
2.2.4 络脉为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
2.2.4.1 络病的病因、病机 |
2.2.4.2 络病的病性 |
2.2.4.3 络脉的基本病理变化 |
2.2.4.4 络脉基本病症 |
2.3 络脉学说的临床应用 |
2.3.1 络脉诊断 |
2.3.1.1 络脉诊断的物质基础 |
2.3.1.2 络脉诊断的规律 |
2.3.1.3 络脉诊断的意义 |
2.3.1.4 络脉诊断的注意事项 |
2.3.1.5 临床常用络脉诊法 |
2.3.2 络脉治疗 |
2.3.2.1 针灸治疗 |
2.3.2.2 药物治疗 |
2.4 讨论 |
2.4.1 关于络脉的概念 |
2.4.1.1 络脉的内涵 |
2.4.1.2 络脉的外延 |
2.4.1.3 络脉概念的规范 |
2.4.2 关于络脉学说 |
2.4.2.1 络脉学说的概念及形成模式 |
2.4.2.2 络脉学说的学术发展特点 |
2.4.2.3 络脉学说与经脉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关系 |
2.4.3 关于络脉的结构和分布特点 |
2.4.4 关于络脉的生理功能 |
2.4.5 关于络病的发病、病机和证候特点 |
2.4.5.1 络病的发病 |
2.4.5.2 络病基本病机和病机特点 |
2.4.5.3 络证证候特点 |
2.4.6 关于“久病入络”及络病实质 |
2.4.7 关于络脉学说的临床应用 |
2.4.7.1 关于络脉的诊断 |
2.4.7.2 关于络脉的治疗 |
2.4.8 关于络脉学说的现代诠释 |
2.4.8.1 关于络脉、络病理论的现代诠释 |
2.4.8.2 今人关于络脉实质的假说 |
2.4.8.3 关于络病治疗机理和疗效的现代研究 |
2.4.8.4 关于络脉内涵的现代表达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 附篇 |
3.1 络脉文献整理研究概说 |
3.1.1 络脉文献整理的意义 |
3.1.2 络脉文献整理研究概况 |
3.1.3 络脉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3.1.4 络脉文献研究前景与展望 |
3.1.4.1 对传统络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 |
3.1.4.2 对络脉相关的专题研究可继续深入 |
3.1.4.3 “络病”内涵外延需要进一步厘定,病理实质还应深入探讨 |
3.1.4.4 传统络脉学说的内容还有更多可供挖掘的空间 |
3.2 络病的临床专病研究 |
3.3 《内经》中出现的络脉称谓 |
3.4 《内经》中未以“络脉”命名的络脉考证 |
3.5 古代文献记载的络脉相关病症 |
发表论文: |
申明 |
四、与吴以岭教授对话——以络病理论指导冠心病、脑血栓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络论治踝关节骨折术后的临床观察[D]. 张在俸.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参元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络病理论初探[J]. 孙晴,刘红旭. 北京中医药, 2011(06)
- [3]全国着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J]. 黄金. 家庭医学.新健康, 2005(08)
- [4]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J]. 黄金. 中老年保健, 2005(05)
- [5]全国着名心脑血管病专家 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防治[J]. 黄金. 药物与人, 2005(05)
- [6]着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防治[J]. 黄金. 老人天地, 2005(05)
- [7]络脉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 李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8]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冠心病、脑血栓——与吴以岭教授对话[J]. 福东. 中老年保健, 2004(01)
- [9]冠心病、脑血栓治疗的重大进展与络病学说创新的对话[J]. 吴以岭,李丽华. 家庭中医药, 2004(01)
- [10]与吴以岭教授对话——冠心病、脑血栓治疗的重大进展[J]. 东方.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