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

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

一、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洁[1](2021)在《《开港以后烟台贸易的发展和韩中交流研究》(4-6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以《开港以后烟台贸易的发展和韩中交流研究》学术专着为基础的翻译实践报告。该书由山东大学副教授刘畅所着,荣获“大韩民国学术院优秀学术图书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负责第四章“烟台港贸易的特点”至第六章“结论”部分的翻译,共四个章节。《开港以后烟台贸易的发展和韩中交流研究》在梳理总结中国旧海关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烟台的贸易结构和特点,揭示了烟台在近代韩中贸易交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翻译本专着,一方面可以为近代中韩贸易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也为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本专着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对于提高学术翻译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为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本翻译报告的结构两部分;第二部分为翻译任务介绍,由作品介绍、翻译难点介绍构成;第三部分为翻译的过程简介,主要包括理论的选择、译前准备和翻译流程三部分;第四部分为翻译案例分析,笔者在凯瑟琳娜·莱斯文本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梳理总结了书中所涵盖的贸易类、历史类专业名词,以及具有韩语句式结构特点的长定语句、被动句以及长状语句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笔者总结了直译法、意译法、加注释法、分译法、转换句子成分法、调整句子结构等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笔者回顾整个翻译过程,对翻译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得到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此次翻译报告,笔者对翻译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认知。翻译时,笔者应本着谦虚谨慎的原则,勤学好问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翻译工作,切忌浮躁懈怠,自以为是。同时应在正确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科学的翻译方法、策略和技巧进行翻译。此外,笔者还应拓宽自己专业知识的层面,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宋铁勇[2](2020)在《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文中研究说明“扎赉诺尔”地方之名来源于蒙古语对“达赉湖”(呼伦湖)的称呼,经俄语音译再转译为汉语后,演变为“扎赉诺尔”,地域表达范围也从整个达赉湖地区,定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历史上,位于多民族交错地带、濒临沙俄(苏联)的扎赉诺尔地区本是蒙古族游牧之地,因《中俄密约》的签订,清廷实质上主动抛弃包括扎赉诺尔煤矿经营权在内的中东铁路及其沿线附属地域、企业的主权与相应利权而被迫卷入“世界体系”。兹后,该地因煤而兴,进而形成文化与政治多元的边陲社会。从1902年扎赉诺尔煤矿开办至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随中长铁路一齐回归祖国这一期间,扎赉诺尔地区经历了“边疆民族游牧地——煤矿——矿区——城镇”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中,既可以管窥到殖民者或强权者对中国施行的资源掠夺、资本输出、产品倾销等政策,以及殖民地单一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特征,也能体察到该矿区社会由无到有,由小而大,多元复杂的样态。煤矿与矿区的发展变迁映射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关系、中外博弈、列强之间相互牵制、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外来输入型能源工业与重工业特征,以及边疆地区各民族应对不同政权所产生的共处共生机理、不同时期的中国边疆治理范式等问题。同时,为探索地方社区形态变迁、殖民主义或强权主义统治下的矿区经济社会结构的调适、边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影响等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论文分为“序章”“正文”“终章”三大部分。“序章”旨在提出问题、阐明研究意义并通过对先行研究成果的翔实评述,提出本文拟借助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与拟达到的目标。正文分为七章,旨在对“序章”提出的问题予以实证、阐释与研讨。第一章以“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为题,阐述本论文研究主要对象所处的时空背景;第二章以“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为题,细述东清铁路办矿、俄商包办时期,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及其矿区的掠夺;第三章以“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为题,通过对扎赉诺尔煤矿产量的统计,分析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资源的掠夺及相关政策和经营手段;第四章以“统制与统治:伪满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为题,分析日本产业统制政策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施行的阶段性内容与影响。第五章以“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为题,详述边陲经济社会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秩序的确立过程中,工会制度与“一长制”的作用;第六章以“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进程”为题,论述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扎赉诺尔煤矿运营管理的调适。第七章以“遥远的边陲社会: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为题,分析扎赉诺尔煤矿矿工社区的变迁和边陲社会的发展形态。“终章”重在回答“序章”提出的问题,总结全文并得出结论。本文认为扎赉诺尔的“地方性”显现出了汉族移民文化、俄(苏)日殖民者或强权者文化和本地蒙古族文化之间交汇融合的社会性表征。借助于煤矿的“单位”社会化和“地方社会”的单位化之间不间断的互动与互构,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得以不断发展,最后进化为城镇。俄-苏占领或租借时期,虽然该地主权在国际法上仍属于中国,当地的中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俄-苏只是该地的租借者,但因当时中国国家力量羸弱,难以伸张应有的权利,故该地显现出了完全从属于俄-苏政府的“地方性”,该煤矿及地方秩序与中国国家秩序之间难以同调,中国人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中国地方政府始终居于被动地位。日伪统治时期,因中国在该地的主权被完全侵夺,中国的国家秩序自然是荡然无存。中国共产党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该矿所做的一系列秘密和公开工作,卓有成效,事实上将“地方”和“单位”的语义逐渐导向了“国家单元”表意上,为地方秩序与国家秩序之间的渐趋一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至1953年苏联将该矿归还中国之际,“国家中心性”对“地方性”的整合过程随即完成。

白雪涛[3](2019)在《俄国远东地区的华人街区研究(1891-1900年)》文中认为俄国远东地区的华人街区在远东区域史进程中占有一定地位,它对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具有建设性作用。本文以1891—1900年俄国远东地区的华人街区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华人街区的缘起、华人街区的管理和华人街区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第一,主要阐述1860年后远东地区华人街区的发展条件、华人街区的地区分布、分布特点及华人街区的社会生活等,概括了华人街区的基本状况。第二,详细论述俄国政府对华人街区实施的管理政策、华人街区应对管理的对策和华人街区的发展。华人街区逐渐探索出自身的发展道路。第三,具体分析华人街区对当地社会和华人产生的影响,并对华人街区进行客观评价。

巴·埃列明[4](2018)在《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移民开始逐渐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在无论是帝俄时期,还是苏联时期,中国移民都对该地区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苏联解体后,中国移民重新出现在远东。他们集中在贸易、建筑、林业和农业等领域,同样对远东民众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中国移民在远东出现,“中国威胁论”这样的言论也重新在远东出现。尽管在俄罗斯远东人口不断下滑,而来自独联体国家移民不会增加的前提下,俄罗斯仍将大量吸收中国移民参与远东经济开发。但是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自身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而在俄罗斯外来劳动移民难以获得更多收入情况下远东的中国移民数量不会大量增加。本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沙俄时期以及苏联时期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情况。主要分析了远东中国移民出现的原因,中国移民在俄国和苏联各行业分布,他们对远东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历史上俄罗斯政府对中国移民采取的政策等。第二章研究了苏联解体后中国移民在远东地区的生存状况。第三章探讨俄罗斯民众眼中中国移民的形象以及“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预测在中俄关系框架下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远东中国移民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的生存状况、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中俄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施吉瑞,刘倩[5](2017)在《中国首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陈树棠与美国排华运动》文中认为本文梳理了中国驻旧金山首任总领事陈树棠(1828-1888)在任期间(1878-1882)的相关材料和事迹,重点关注他如何应对加州排华运动问题。作者目前正在撰写关于第二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1882-1885),着名外交官、改革家、诗人黄遵宪(1848-1905)的系列文章,本文可视为这些文章的引子。

白晓光[6](2017)在《黑龙江人形象在俄罗斯的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地缘、历史文化和黑龙江省在对俄全面合作中的重要地位等因素影响,在俄罗斯,黑龙江人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形象,是中国形象在俄罗斯最典型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黑龙江人形象也在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不断提升、向好。打造以黑龙江人形象为典型的中国形象,树立和传播黑龙江人在俄罗斯人心中的良好形象,需要政府、媒体、企业和民众共同努力。

李倩岚[7](2016)在《“他者”的纪实影像 ——以当代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为例》文中认为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纪录方式,以其客观现实和历史写照的真实性,以及来自生活的艺术魅力影响、启迪和激励观众,使观众能从中重温历史、认识生活、欣赏艺术,从而提高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人文意识,发挥纪录片应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纪录片又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相册”,人们能从中看到这个国家过去的历史、现实的生活,并思考其未来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高度重视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和传播,除对本国各类主题的关注外,“中国故事”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拍摄纪录片的热门选题。纪录片属于一种文化,我们不仅需要研究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纪录片在影像表达上的特点,更需要关注欧美自身文化是如何通过纪实影像在中国语境中再生产知识和权力的。虽然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所有关于中国的画面都拍摄于中国,但摄影机里的“中国图像”不只是单纯纪录现实的某种表征,更包含一种权力或视角。纪录片因其非虚构性成为社会空间的重要呈现媒介,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实际上是西方话语体系中被构建的“他者”,是蕴含着话语机制的隐喻符号,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征。在构建过程中,欧美在社会互动下构建出这类文化产品,再通过全世界范围的影像交流与知识共享,将中国标签化、具象化。从空间角度进行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研究,不仅是一个新视角的突破,且更具有试图以影像空间塑造弥合中国过去并链接未来的意义。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内容包括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内涵与理论渊源;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呈述中国:身份与空间的建构,本章基于纪录片创作主体的结构、社会空间关系的变化是其创作道路上至关重要的影响因子认识,探讨创作者主体身份的多样化和多元空间的开启与呈现。关于主体身份的多样化,主要研究了行旅身份与直觉形象的生成,诗人角色与独立的文化空间,观察员与公共事务的聚焦,海外游子与故国想象的书写等;多元空间的开启与呈现,则包括公共空间的扩张、私人空间的渐显、边缘空间的呈现等。第三部分,异域图景:想象的流放地,本章从纪实影像的空间符码为出发点,阐述了当代欧美纪录片在意义生产中建构的关于中国空间的图景,包括政治空间、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剖析纪录片表达中最基本的外观与标记性的中国空间符码,并分析以此勾勒出的中国不同时代的影像轨迹。第四部分,杂糅的表达:多元纪实的形态与风格,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呈现方式,其影像纪录形态、风格和形式是有其内在的艺术支撑。本章探讨当代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多元化,既有对西方传统纪录模式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演变,还有突破传统、加入中国特色的纪录美学形态。第五部分,中西对话:影像映照与交互审视,本章以中西话语和中西纪实影像的交叉事实为基础,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视角来考察中西方话语在纪实影像中的渗透和博弈;思考国际电影节尤其是欧美电影节对中国本土纪录片创作的影响;研究中西合作拍片的成功经验及对当下的启示。本文希望借助已有的理论,通过对当代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影视艺术和美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相对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的逻辑关联及其深层隐喻意义。研究意义具体地说:一是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中国的国际文化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形象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是国家的一种“声誉资本”,良好的国家形象会带来良好的声誉。目前,中国形象正面临多重挑战,通过对当代欧美纪录片这一类视觉性文本的研究思考形塑“中国”的问题,有利于了解中国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视听表述独特性和具象化特征,为中国在21世纪的和平崛起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加强对外宣传等工作提供参考与依据。二是有助于从文化层面寻找中西方的差异和自我反思。中西双方由于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创作者拍摄视角、时空观念、关注重点上都存在差异。研究当代欧美纪录片中的影像中国,有助于从文化层面上寻找中西方表面冲突的深层原因,从而减少冲突和偏见,消弭隔阂和误解,促进和谐共荣。从欧美纪录片视角重新“看”中国,不仅可以促成我们对西方价值观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进行反思。三是对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有积极借鉴和启示意义。通过对当代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既要看到欧美纪录片创作积极的方面,如欧美纪录片选题关注的角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摄影的构图方式、表现手法等艺术手段等,对于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但也要重视防止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对于中国影像传播的负面作用。以欧美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为镜,对当下中国文化自觉不无裨益。本文试图通过对欧美纪实影像中是如何对“中国”进行种种不同表述的研究与阐释,探讨影像纪录背后关于文化、观念、历史和权力的问题,即不仅仅在于分析欧美纪录片组织排列中国影像的呈现,更重要的在于对以纪录片为中介,从中西方文化碰撞下产生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关系结构进行思考,为中国本土纪录片的自我反思提供世界级的参照。为当下的中国纪录片作品走向海外市场,以及在纪录片市场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与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相关理论的未成形和实践的多样复杂性,相关研究方法也尚未形成体系,加上当代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的影像资料十分庞大且难以收集,使跨文化视阈下的纪录片研究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可能存在牵强之处,论文中的有些观点和分析方法,也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但本文真诚期望,能通过上述研究和思考,在面对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纪录片这一强势文化资源时,借“西方之眼”,观“中国之心”,探讨如何有助于构建当代影像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为今后中国本土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借鉴。

黄震[8](2014)在《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民初的山东沿海商业文化是在齐文化、鲁文化和儒家思想、兵家智慧以及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是山东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山东沿海地区商贸经济的迅猛发展,关于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经济发展史以及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研究日益为学界与商界所关注。本文充分吸纳了当前史学界关于山东沿海商业经济、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搜集了清末民初时期山东沿海大量的经济、文化资料,在拥有详实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化视野透视法对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基于此,从深层次文化的角度研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侧重于精神、文化层面。从公共精神、包容创新精神、道德伦理精神、智者与重视教育精神以及对山东、.全国的影响等五个角度阐述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本论文研究的难点则是从微观角度结合具体实例全面系统地分析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从具体层次而言,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探讨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嬗变。本章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时代背景与山东沿海地域文化特色”、“清末民初山东沿海近代新式商人崛起与工商业发展”、“历史大变局中的山东沿海商业文化嬗变历程及其基本特征”。对于“清末民初时代背景与山东沿海地域文化特色”这一内容的研究将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清末民初社会巨变和转型与山东沿海商人在内忧外患下奋发图强”、“山东沿海地域文化的特色与影响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于“清末民初山东沿海企业家崛起和工商业迅猛发展及其影响”的研究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清末民初山东沿海新式商人崛起及其组成”、“清末民初山东沿海的工商业迅猛发展和商人经营活动范围扩张”、“传统山东沿海商人经营和近代山东商人沿海经营的区别”。对于“历史大变局中的山东沿海商业文化嬗变历程及其基本特征”这—内容的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嬗变历程”、“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嬗变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清末转型期、民初发展期。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顾客至上、诚信为本、勤奋务实、义利结合、科学管理、灵活经营、注重宣传、等级森严和家长制、眷恋故土与小富即安、贾而好儒和崇尚入仕”。第二部分(第二章)研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公共精神。本章将从“服务社会精神”、“支持公益慈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三个角度论述清末民初山东商业文化之公共精神。第三部分(第三章)探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包容创新精神。本章重点研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地区商业包容创新文化:包容精神、新儒商文化、创新精神。第四部分(第四章)研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道德伦理精神。本章将从仁爱精神、道义文化、礼仪文化、诚信文化四个角度阐述清末民初山东商业文化之道德伦理精神。第五部分(第五章)研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重智精神。本章将从智者文化和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角度论述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智者精神。第六部分(第六章)研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影响。本章首先研究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地区商业文化对山东的建筑、饮食、神祗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然后研究清末民初山东商业的道德伦理精神和新儒商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周鑫鑫[9](2014)在《晋商茶帮的困厄与出路 ——以近代中俄茶叶贸易战为例》文中认为晋商从明代至清末,长期纵横捭阖,逐利四海,雄踞商界达五个多世纪,其活跃时间之长,辐射范围之广,资本之雄厚,经营之多样,谱写了无数令人瞩目的商业传奇,其中对俄茶叶贸易无疑是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中俄恰克图的茶叶贸易可分为三个阶段,以1727年的《恰克图条约》以及1851年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章程》为界标,历经了由盛及衰的过程。1727年以前,茶叶在两国交往中既是商品,又誉为礼品,此时,两国茶叶贸易量是偶然的、少量的,茶叶贸易发展缓慢。1727年以后,恰克图被辟为中俄贸易商埠,茶叶贸易迅速发展,进而转入黄金期,牢居两国贸易之首。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恰克图贸易渐趋衰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沙俄入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商利用其在华攫取的各种特权百般挤压晋商,晋商茶叶贸易一落千丈。1905年西伯利亚到海参崴的中东铁路全线开通,晋商最终退出恰克图市场。本文从经济史角度入手,以中俄茶叶贸易为例,首先对中俄茶叶贸易概况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晋商茶帮兴起之原因加以阐述,继而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晋商与俄商在税负厘金待遇的悬殊,运输路线与运输方式的差异,以及茶叶生产方式上的不同。最终,在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及其两大历史任务基础上,为晋商茶帮提出理性出路。

陈启民[10](2014)在《旅苏华人遭受政治迫害史实》文中研究说明"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莫斯科国际《纪念》协会简陋的会议室里,谈兴正浓的罗津斯基教授说,"当年滨海边疆区有个官迷心窍的家伙——叫什么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为了往上爬,昧着良心把两千多名中国人打成日本间谍。间谍罪就是死罪。名单上报后,莫斯科甚感满意,便电告他去莫斯科接受

二、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论文提纲范文)

(1)《开港以后烟台贸易的发展和韩中交流研究》(4-6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翻译报告的结构
第二章 翻译任务介绍
    2.1 翻译作品介绍
    2.2 翻译重难点介绍
第三章 翻译过程简介
    3.1 翻译理论的选择
    3.2 译前准备
    3.3 翻译流程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专有名词的翻译
        4.1.1 贸易类专有名词的翻译
        4.1.2 历史类专有名词的翻译
    4.2 句子翻译
        4.2.1 长定语从句的翻译
        4.2.2 长状语从句的翻译
        4.2.3 被动句的翻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开港以后烟台贸易的发展和韩中交流研究》(4-6章)韩语原文及汉语译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章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先行研究述评
        一、1934 年以前沙俄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查研究
        二、日本占领及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
        三、中苏共管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
    引言
    第一节 近代边疆危机态势
        一、列强对中国边疆大面积领土强占与资源掠夺
        二、俄国攫取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及其将东北残存领土“俄罗斯化”企图
        三、英国强行牛庄开港及其在东北的利益
        四、日本对东北边疆地区的觊觎与渗透
        五、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第二节 列强对中国民族交错地带的矿产资源调查
        一、俄国在中东铁路沿线的资源调查
        二、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资源的调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
    引言
    第一节 东清铁路计划出笼及沙俄对矿权的掠夺
        一、东清铁路计划出笼与实施
        二、沙俄对东清铁路沿线矿权的侵夺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运营
        一、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东清铁路的初期经营
        二、俄商包办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第三节 中东铁路燃料供应与煤矿的掠夺式开采
        一、中东铁路的燃料需求
        二、东清铁路公司与俄商对煤炭资源的掠夺
        三、煤炭资源开采于呼伦贝尔地方的经济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
    引言
    第一节 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一、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探查
        二、中东路事件前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的掠夺
        三、中东路事件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抛弃
    第二节 中苏合办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一、苏联工矿企业运营经验的引入
        二、中东路事件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统制与统治: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
    引言
    第一节 日本产业统制政策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一、日苏交接扎赉诺尔煤矿过程
        二、满炭系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统制
        三、日本殖民后期统制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伪满洲国统治下的煤炭资源掠夺
        一、日本人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勘测
        二、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三、日本煤炭资源掠夺对“兴安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
    引言
    第一节 扎赉诺尔光复与中国共产党对煤矿的军事接管
        一、扎赉诺尔光复
        二、中国共产党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军事接管
        三、秘密建党建政背景下的煤矿恢复
    第二节 煤矿工会在中苏共管期间的作用
        一、煤矿工会的筹建与基层动员
        二、苏联一长制与工会在煤矿运营中的协调
        三、煤矿公开建党与工会面向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的进程
    引言
    第一节 中苏关于交还中长铁路的谈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交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苏谈判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
        二、扎赉诺尔煤矿在回归缓冲期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回归祖国初期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整与发展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调整
        二、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遥远的边陲社会:20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
    引言
    第一节 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与矿区的形成
        一、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
        二、扎赉诺尔行政建置变迁
        三、扎赉诺尔矿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煤矿招工与扎赉诺尔移民社会的形成根源
        一、扎赉诺尔煤矿招工与地方人口结构演变
        二、扎赉诺尔地方经济结构
        三、扎赉诺尔社会生活
    第三节 以煤矿为核心的单位体制形成
        一、煤矿的“单位”化进程
        二、单位制社区
    本章小结
终章
    第一节 扎赉诺尔煤矿与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社会表征
    第二节 “国家中心性”对于“地方性”的整合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3)俄国远东地区的华人街区研究(1891-190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五、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俄国远东地区华人街区的缘起
    第一节 华人街区发展的条件
        一、中俄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的国内形势
        二、俄国政府的移民政策
        三、华人选择聚居生活
    第二节 华人街区的分布和特点
        一、主要分布地区
        二、街区分布特点
    第三节 华人街区的社会生活
        一、华人的经济生活
        二、华人的政治参与
        三、华人的宗教及节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远东地区华人街区的监管
    第一节 俄国政府对华人街区的管理
        一、改造华人街区的政策
        二、华人街区的管理办法
    第二节 华人街区与俄国政府的交涉
        一、利用华人会长向华人传达政策
        二、华人应对俄国政府政策的态度和措施
    第三节 华人街区的建造与发展
        一、华人房产
        二、华人医院和学校设施
        三、华人剧院和其他文化场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东地区华人街区的影响及其评价
    第一节 华人街区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对远东社会产生的影响
        二、为华人的发展创造契机
        三、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对远东地区华人街区的评价
        一、为华人提供便利与帮助
        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
        三、推动远东地区开发建设
    本章小结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历史上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移民
    第一节 帝俄时期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移民
        一、中国移民出现在远东
        二、中国移民在远东的活动
        三、中国移民对远东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十月革命后和苏联时期远东的中国移民
        一、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移民
        二、苏联时期的中国移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移民
    第一节 (1991—1999)远东的中国移民
        一、中国移民重新出现在远东
        二、中国移民在远东的活动和影响
    第二节 (2000—至今)远东的中国移民
        一、远东中国移民变化
        二、中国移民的活动
        三、俄罗斯对中国移民政策
        四、中国移民对远东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东中国移民的形象
    第一节 俄罗斯对远东中国移民的态度
        一、叶利钦时期(1991—1999)
        二、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时期(2000—至今)
    第二节 “中国威胁论”
        一、“中国威胁论者”对中国移民的看法
        二、“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俄关系视域下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俄远东中国移民的前景预测
        一、俄将继续吸引移民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
        二、短期内中国移民不会大量增加
    第二节 解决远东中国移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俄应加强对移民的管理
        二、中国应加强对赴俄劳工的培训
        三、两国应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增进互信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首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陈树棠与美国排华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旧金山领事馆的成立, 以及陈树棠在任的第一年
    1. 加利福尼亚与不列颠哥伦比亚
    2. 加州华人
    3. 华人移民联合委员会
    4. 陈兰彬使团
    5. Sit Ming Cook在任期间
    6. 他们为何而来?
    7. 傅列秘和爱尔兰人
    8. 领事馆的开放
    9. 陈树棠的早年经历
    1 0. 陈树棠魅力攻势的开始
    1 1.《十五乘客法案》
    1 2. 加州宪法, 麻风病人, 更多华人来到加州
    1 3. 生日, 新年庆典
二陈树棠在任的第二年, 以及对唐人街的攻击
    1. 唐人街:社会公害
    2. 安吉尔使团和新的排华法案
    3. 等待暴风雨
    4. 中国, 笑话还是威胁?
    5. 安吉尔使团在旧金山和日本
    6. 民之父母
三陈树棠在任的最后一年, 以及黄遵宪到达旧金山
    1. 悲恸时刻
    2. 黄遵宪抵埠

(6)黑龙江人形象在俄罗斯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黑龙江人形象在俄罗斯的历史回顾
二、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黑龙江人印象好坏参半
三、新时期俄罗斯的黑龙江人形象更趋正面
四、在俄罗斯提升黑龙江人良好形象的对策

(7)“他者”的纪实影像 ——以当代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渊源
        1.3.1 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的界定
        1.3.2 研究策略
        1.3.3 术语与理论渊源
    1.4 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呈述中国:身份与空间的建构
    2.1 创作主体身份的多样化
        2.1.1 行旅身份与直觉形象的生成
        2.1.2 诗人角色与独立的文化空间
        2.1.3 观察员与公共事务的聚焦
        2.1.4 海外游子与故国想象的书写
    2.2 多元空间的开启与拓展
        2.2.1 公共空间的扩张
        2.2.2 私人空间的渐显
        2.2.3 边缘空间的关注
3 异域图景:想象的流放地
    3.1 空间政治与权力符号的象征
        3.1.1 意识形态下的“雪域高原”
        3.1.2 天安门的象征性意义
    3.2 经济发展的多重隐喻
        3.2.1 经济增长下的生态环境代价
        3.2.2 现代化、工业化与人的命运
    3.3 大时代下的社会变迁
        3.3.1 乡村的衰落与重生
        3.3.2 分化的现代都市
        3.3.3 永远不会抵达的驿车
4 杂糅的表达:多元纪实的形态与风格
    4.1 纪录传统形态的继承与通变
        4.1.1 “两个中国”——个人话语与影像生产
        4.1.2 “真实的碎片”——参与模式下的共语喧哗
    4.2 世界表达与“中国意蕴”的美学风格
        4.2.1 “中西交融”的双重叙事视点
        4.2.2 诗意写实的“中式”叙事结构
        4.2.3 展现时代风貌的音乐“混搭”
    4.3 色彩的视觉感知与影像审美
        4.3.1 “冷暖”色调的中国审美表达
        4.3.2 色调安排与记忆的美学传达
5 中西对话:影像映照与交互审视
    5.1 中西话语下的双重言说
        5.1.1 官方话语的功能目标
        5.1.2 西方话语的影像映照
    5.2 影展舆论场与影像的域外生成
        5.2.1 看与被看的逻辑
        5.2.2 民间话语的姿态和方式
        5.2.3 纪录精神与观众认同的生成
    5.3 消融的界限与开放的格局
        5.3.1 对话性话语空间的建构
        5.3.2 中国导演的西方“养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中所涉当代欧美纪录片代表作品简况表(1949-2016)
附录二:文中所涉中国本土纪录片代表作品列表
附录三:图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8)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主要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资料的来源
    第四节 本文基本结构及创新之处
        一、文章的基本结构
        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五节 本文的时间、地域以及文化概念界定
        一、时间、地域的界定
        二、文化概念的界定
        三、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定义
第一章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嬗变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山东沿海地域文化特色
        一、社会巨变与山东沿海商人的奋发图强
        二、山东沿海地域文化特色和影响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第二节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新式商人崛起及其经营活动发展和影响
        一、近代山东沿海新式商人的定义
        二、近代初山东沿海新式商人崛起及其向“近代企业家”嬗变
        三、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工商业的大发展
        四、传统和近代山东沿海商人经营的区别
    第三节 历史大变局中的山东沿海商业文化嬗变历程及其基本特征
        一、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的嬗变历程
        二、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基本特征
第二章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公共精神
    第一节 服务社会精神
        一、成立商会,发挥其公共管理、协调职能
        二、制定章程良性地处理商业纠纷
        三、保障商户正当利益和维护金融正常秩序
        四、参与地方公共管理和为地方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二节 支持公益慈善事业
    第三节 爱国主义精神
        一、维护和争取国家和民族权益
        二、抵制外来经济侵略、保持民族气节
第三章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包容创新精神
    第一节 包容精神
    第二节 新儒商文化
    第三节 创新精神
第四章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道德伦理精神
    第一节 仁爱精神
        一、以人为本
        二、以“情”为根
    第二节 道义文化
        一、个人道义与经营赢利的融合
        二、民族大义高于一切
    第三节 礼仪文化
        一、经营活动和为人处世中注重礼仪
        二、通过思想教育和培训员工的礼仪,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节 诚信文化
        一、诚信为本、信守承诺
        二、质量为先、信誉至上
第五章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重智精神
    第一节 智者文化
        一、经营活动中的智慧
        二、学习、教育中的智商
    第二节 重视教育精神
第六章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之影响
    第一节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对山东的影响
        一、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二、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三、对神祗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第二节 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一、道德伦理精神的影响
        二、新儒商文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晋商茶帮的困厄与出路 ——以近代中俄茶叶贸易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中俄茶叶贸易概览
    2.1 清初茶叶既是礼品又是商品
    2.2 清中叶步入茶叶贸易黄金期
        2.2.1 《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
        2.2.2 黄金期茶叶贸易盛况
    2.3 晚清中俄茶叶贸易历经坎坷
        2.3.1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限定
        2.3.2 华商主动出击
        2.3.3 缺失国权保护的尴尬处境
第三章 晋商茶帮
    3.1 兴起条件
        3.1.1 政策红利
        3.1.2 地利优势
        3.1.3 人和努力
        3.1.4 茶的不可替代性
    3.2 经营状况
        3.2.1 生产与收购环节
        3.2.2 运输过程及线路
        3.2.3 销售模式
第四章 近代视阈下晋商茶帮的困厄
    4.1 弱国无强商
        4.1.1 半殖民地程度一步步加深
        4.1.2 晋商的非国民待遇
        4.1.3 俄商的超国民待遇
    4.2 生产方式之制约
        4.2.1 俄商在东南通商口岸纷纷开设工厂
        4.2.2 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对比封建主义作坊生产
    4.3 单一运输路线
        4.3.1 俄商多线路并举
        4.3.2 晋商与俄商运输成本分析
第五章 晋商茶帮的理性出路
    5.1 历史的无奈
        5.1.1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5.1.2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5.2 主观努力方向
        5.2.1 生产工艺上克服因循守旧的心理
        5.2.2 运输线路上打破墨守成规的做法
        5.2.3 营销模式上坚守自保的商业底线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港以后烟台贸易的发展和韩中交流研究》(4-6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李文洁. 山东大学, 2021
  • [2]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D]. 宋铁勇.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3]俄国远东地区的华人街区研究(1891-1900年)[D]. 白雪涛.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4]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研究[D]. 巴·埃列明.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5]中国首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陈树棠与美国排华运动[J]. 施吉瑞,刘倩. 清史论丛, 2017(02)
  • [6]黑龙江人形象在俄罗斯的演变研究[J]. 白晓光. 西伯利亚研究, 2017(03)
  • [7]“他者”的纪实影像 ——以当代中国题材欧美纪录片为例[D]. 李倩岚. 武汉大学, 2016(01)
  • [8]清末民初山东沿海商业文化研究[D]. 黄震. 陕西师范大学, 2014(12)
  • [9]晋商茶帮的困厄与出路 ——以近代中俄茶叶贸易战为例[D]. 周鑫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4)
  • [10]旅苏华人遭受政治迫害史实[J]. 陈启民. 炎黄春秋, 2014(03)

标签:;  ;  ;  ;  ;  

中国商人和日本菜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