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排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泽磊[1](2021)在《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安市高新区2014年和2015年连续成为全市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随着颗粒物污染的持续改善,臭氧污染对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愈加突出。为了摸清西安市高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探寻影响臭氧污染的关键因素,本文在2015年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同步观测的基础上,于2018年对高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的高新区臭氧(O3)与氮氧化物(NOX)浓度变化特征,初步摸清了臭氧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来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为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高新区2014-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数据,高新区O3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高浓度臭氧污染现象多集中在夏季,日变化规律为单峰型;2014-2018年NO2和NOX浓度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五年浓度值均超过国家年二级标准限值,季节变化与臭氧情况基本相反,日变化规律为双峰型,跟城市早晚高峰时间一致,反映出机动车排气污染是影响氮氧化物浓度的主要因素。(2)臭氧及氮氧化物的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臭氧在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时浓度值会升高,NO和NO2浓度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NOX浓度值会先升高、后降低,高新区在东南、偏东、偏南、西南气流控制下,易出现高浓度臭氧现象。(3)使用HAPSITE ER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高新区大气环境和重点行业排放中的VOCs进行观测和分析,环境空气中的VOCs日变化趋势与NOX相似,呈双峰型,夜间20点之后浓度有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夜间大气扩散能力减弱所致,浓度占比较高的组分是含氧有机物和卤代烃;交通环境VOCs浓度较高,主要来自移动源排气污染和汽油蒸发排放,其中含氧有机物、烷烃和烯烃占比较大;重点行业中,汽车维修和喷漆工艺由于收集系统不完善,大量无组织排放导致厂区环境中的VOCs浓度明显高于电子、制药、印刷、涂装等其他行业。(4)使用臭氧生成潜势法(OFP)分析得出高新区大气环境中烯烃、含氧有机物和芳香烃的OFP贡献较高,合计占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91.3%;交通环境中各组分OFP贡献和特征物质与大气环境非常相似;重点行业环境中OFP占比较高的特征物质是萘,环境空气中萘的浓度和OFP很低;OFP贡献排名较高的与大气环境中相同的物质主要包括丁烯、乙酸乙烯酯、甲苯。(5)利用VOCs/NOx比值分析西安市高新区处于VOCs敏感区,即夏季O3污染受控于VOCs;利用E/X(乙苯/间、对-二甲苯)比值分析高新区大气存在变性老化现象,污染物扩散幅度不大,容易累积发生反应;甲苯/苯(T/B)比值为1.477,小于2.0,说明高新区VOCs污染受机动车排气污染影响较大。
杜晓峰[2](2020)在《汽车排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剧增,汽车排气污染已逐步成为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汽车排气污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希望对汽车排气污染的治理有所帮助,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王佳妮[3](2019)在《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预测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进程的提速增加了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带来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占总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比例不断增加,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但减排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原因,研究区域内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对于提升氮氧化物的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湖南省现有的各类机动车数量,按照车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分别分析了2018年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了湖南省重型汽车、国I前汽车、柴油汽车三类汽车均为减排重点。国I前标准下的汽车保有量大,是减排重点。柴油汽车保有量虽然不大,但产生的NOX量占比却达到了66.2%,柴油车是不同燃料车下的减排重点。(2)依据灰色模型对湖南省不同类型的机动车的保有量进行了预测,未来三年,湖南省机动车总量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其主要增长为汽车。通过研究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及程度、各类机动车的年平均行驶里程,得出重型载货汽车的排放因子影响最大,湖南省大型载客汽车和中型载货汽车的年均行驶里程较高。车速、车型、行驶状态影响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车辆在加速状态下及车速超过50km/h时产生的氮氧化物最多。从2019年-2021年的NOX排放量逐渐增大,增长率降低,并且增长值不大,但NOX排放量基数大,也是不容忽视的,急需加大力度减排。(3)基于排放因子及线性回归两种方法进行了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预测,得到未来三年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采用基于排放因子下的模型进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预测更可靠。利用蒙特卡罗模型和箱式模型分别对排放量清单的不确定性及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年均行驶里程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结果不确定性的主导因素,中型载货车年平均行驶里程是NOX污染物不确定性主要来源。湖南省2018年-2021年间NOX的排放量均超过了环境承载容许值。(4)设计了三种减排情景,提出了减排的关键点和减排对策。三种减排情景中,以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减排效果最佳,鼓励优先使用公共交通情景减排效果最差。可从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及淘汰黄标车入手,同时兼顾优化和完善交通设施。本文研究的内容有助于推动湖南省实现“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从而更好的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对湖南省机动车尾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郭忠军[4](2015)在《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现状评价、预测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动车已经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但高速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给城市带来了能源紧张、城市拥堵、出行困难和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尾气更是对城市空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影响着市民的健康,制约城市的良性发展。本论文以盘锦市为例,研究了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通过对2012年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物的计算及排放特点分析,阐述了盘锦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现行政策和采取措施,并对国内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机动车尾气中存在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固体悬浮颗粒物(PM)和铅化合物等有害成分。文中对几种危害物的主要理化性质、伤害机理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方面做了说明。同时列举了国内外机动车排气污染危害事例,针对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现状以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通过对盘锦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析、机动车保有量现状和近几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预测。按《城市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物测算方法》,以2012年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为例,通过确定排放因子及排污系数、机动车构成、年均行驶里程、年均排放系数、各种排放标准车辆数量,核算出2012年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找出排放特点和规律,进而提出机动车减排的重点。叙述了盘锦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现行政策和采用的标准方法、机动车尾气检测线现状。提出了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问题主要有:现有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现有管理体制使得从新车生产源头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形同虚设,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协调机制不健全,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使机动车减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机动车维修治理行业不能满足需求,对机动车油品缺乏有效监督,行业监管能力建设滞后等。对策和建议是: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规建设,改变现有体制加强对新车型式核准和生产一致性检查,全面普及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线建设,完善机动车环保检验与维修(I/M)制度,实施在用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和黄标车,扶持维修企业、治理维修乱象,加强对油品的监管、提高燃油质量,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开发利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等。
齐鹏[5](2014)在《汽车排气中的PM2.5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汽车对百姓已经不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消费品。随着私家车、多种行业运输车辆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所以应该加强防控力度。由于环境污染对人类及社会发展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排气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进一步地显现出来。近年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亿多辆,机动车排气尾气已成为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汽车排气尾气污染物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双怠速法和简易工况法。但是,这两种检测方法和排气限值标准对汽车排气PM2.5还未涉及。基于由汽车排气所导致的PM2.5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对汽车排气尾气中PM2.5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检测方法是首先值得进行研究的内容。本文在查阅有关汽车排气中PM2.5产生机理、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法规标准等文献的基础上,以机内净化、机外净化、燃料品质、运行工况及发动机技术状态为重点,对汽车排气中PM2.5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借鉴用于大气环境中的PM2.5检测方法,选用光散射法对汽车排气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由于对汽车排气中PM2.5浓度的检测条件与一般的大气环境条件不同,因此根据检测汽车排气中PM2.5浓度检测条件的特殊要求,对检测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考虑汽车排气的流动特性、温度、湿度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选择不同的排气收集室体积、长宽高比例、放置方式、检测仪器位置等试验条件,进行了对PM2.5浓度检测结果影响的试验,以验证检测验方案的合理性;基于试验结果对检测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影响检测方法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排气PM2.5的变化规律及平衡点;对典型汽车故障对排气PM2.5浓度的影响进行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汽车排气PM2.5检测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了试验依据。
李冰[6](2014)在《城市道路区域汽车排气污染监测与表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汽车尾气的排气污染物中包含了CO、HC、NOx,以及SO2、颗粒物等,其中很多污染物对人体有害并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监测、减少汽车排气污染,已成为了当今交通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道路区域汽车排气污染监测与表征方法为研究目标,在分析国内外汽车排气污染监测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部分路段的单车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搭建的汽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检测与道路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的监测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数据融合方法,对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浓度和程度两个方面,对城市道路近地面区域汽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了表征方法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论述了国内外汽车排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方法,并对城市道路汽车排气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构建了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物车载实时检测系统,并进行了实测验证,分析了城市道路汽车运行工况与汽车排气污染特性的关系。(3)利用道路遥感监测技术,通过最优模糊集运算和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监测点位和时间的优化选择。同时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单车的道路交通排气污染监测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并对道路汽车排气污染遥感实地监测数据与车载检测排气污染模型输出数据比对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道路遥感实时监测数据与车载检测排气污染数值的误差不超过8%,道路遥感监测法可以近似的表征汽车排气污染对城市道路区域环境的污染状况。(4)依据道路遥感监测数据与车载检测排气污染模型输出数据比对结果,采用道路遥感监测方法,结合GIS技术和数据融合方法,从道路汽车排气污染浓度和程度两个方面,对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近地面的状况进行表征。
韩应健[7](2011)在《我国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的环保检验与监督管理》文中提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近10年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5%,2009年全国汽车保有量6209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如何监督管理的,已成为公众的重要关注点。本文从定期环保检验、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在用车监管中OBD的作用、监督性抽检和数据库与数据联网等几个方面来宣传介绍我国对在用汽车排污监管的政策、规章、标准、监管要求和工作状况。
韩应健[8](2011)在《我国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的环保检验与监督管理》文中指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近10年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5%,2009年全国汽车保有量6209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如何监督管理的,已成为公众的重要关注点。本文从定期环保检验、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在用车监管中OBD的作用、监督性抽检和数据库与数据联网等几个方面来宣传介绍我国对在用汽车排污监管的政策、规章、标准、监管要求和工作状况。
韩应健[9](2011)在《我国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的环保检验与监督管理》文中认为我国汽车保有量近10年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5%,2009年全国汽车保有量6209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如何监督管理的,已成为公众的重要关注点。本文从定期环保检验、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在用车监管中OBD的作用、监督性抽检和数据库与数据联网等几个方面来宣传介绍我国对在用汽车排污监管的政策、规章、标准、监管要求和工作状况。
荆莹,郭家坦[10](2010)在《驾驶与维护对汽车排放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各国政府亟待治理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外往往集中于标准制定、燃油品质、汽车构造和性能、净化装置等方面减少汽车的排放污染,忽视了驾驶操作和维修作业也直接影响车辆的排放性能。因此,本文就从驾驶和维护两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全方面改善和提高汽车排放性能的目的。
二、汽车排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排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近地面臭氧主要来源和形成机制 |
1.3 近地面臭氧污染危害 |
1.4 国内外臭氧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
1.5 挥发性有机物概述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和氮氧化物数据的获取 |
2.3 挥发性有机物数据的获取 |
2.4 研究数据的选取及处理原则 |
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臭氧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浓度特征分析 |
3.1 臭氧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3.2 臭氧前体物氮氧化物污染特征 |
3.3 气象因素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新区前体物VOCs污染特征 |
4.1 监测期间气象要素概况 |
4.2 VOCs污染特征分析 |
4.3 重点行业和交通环境VOCs排放特征 |
4.4 基于PMF源解析法分析VOCs来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臭氧生成敏感型分析及反应活性 |
5.1 VOCs/NO_x比值法 |
5.2 VOCs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
5.3 大气光化学传输与来源初步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汽车排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排气污染的来源 |
1.1 汽油燃料供给系统 |
1.2 点火装置 |
1.3 尾气净化 |
1.4 油料 |
1.5 人员 |
2 解决措施 |
2.1 提高燃油品质,严格控制销售 |
2.2 规范尾气治理市场 |
2.3 控制汽车数量,限制行驶 |
2.4 加强环境宣传,有效提高环保意识 |
3 结论 |
(3)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预测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评价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方法 |
第2章 机动车氮氧化物相关理论基础 |
2.1 机动车及其排放物概述 |
2.1.1 机动车分类 |
2.1.2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成分及危害 |
2.2 机动车氮氧化物的相关技术 |
2.2.1 NOX生成机理 |
2.2.2 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特征 |
2.2.3 NOX的控制技术 |
2.3 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预测理论依据 |
2.3.1 城市交通容量 |
2.3.2 城市的交通承载力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现状 |
3.1 湖南省概况 |
3.2 湖南省机动车保有量概况 |
3.3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现状 |
3.3.1 按车型划分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
3.3.2 按燃料类型划分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
3.3.3 按排放标准阶段划分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
3.4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预测 |
4.1 湖南省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
4.1.1 预测方法 |
4.1.2 机动车保有量预测结果 |
4.2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研究 |
4.2.1 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 |
4.2.2 机动车尾气综合排放因子研究 |
4.2.3 机动车行驶特征及行驶里程 |
4.2.4 基于排放因子下的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预测 |
4.2.5 基于线性回归模型下的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预测 |
4.3 总量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分析 |
4.4 湖南省道路交通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对策 |
5.1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情景效果设计与分析 |
5.1.1 减排情景预测设置 |
5.1.2 减排效果及其评价 |
5.2 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 |
5.2.1 机动车保有量总量控制措施 |
5.2.2 机动车年均行驶里程控制措施 |
5.2.3 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控制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现状评价、预测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1.1.2 汽车发展带来的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机动车尾气的有害成分 |
1.2.1 一氧化碳(CO) |
1.2.2 碳氢化合物(HC) |
1.2.3 氮氧化物(NO_x) |
1.2.4 固体悬浮颗粒(PM) |
1.2.5 铅化合物 |
1.3 国内外机动车排气污染危害事例 |
1.3.1 世界上发生的光化学污染事例 |
1.3.2 铅污染危害事例 |
1.3.3 我国因机动车排气造成污染危害的情况 |
1.3.4 世界上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采取的措施 |
1.4 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分析 |
1.4.1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构成 |
1.4.2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现状 |
1.4.3 全国2010-2012年机动车排放量变化趋势 |
2 盘锦市机动车保有量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 |
2.1 盘锦市环境质量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盘锦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
2.1.3 盘锦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 |
2.2 盘锦市机动车保有量现状 |
2.2.1 盘锦市机动车保有量构成 |
2.2.2 近几年来盘锦市机动车保有量变化趋势 |
2.3 盘锦市机动车发展预测和分析 |
2.3.1 盘锦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
2.3.2 2007-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
2.3.3 机动车增长预测 |
3 2012年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物计算及排放特点分析 |
3.1 测算方法——计算公式 |
3.2 确定排放因子及排污系数 |
3.3 确定机动车构成 |
3.4 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 |
3.4.1 年均行驶里程 |
3.4.2 年均排放系数 |
3.4.3 确定各种排放标准车辆数量 |
3.4.4 核算盘锦市2012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 |
3.4.5 研究结论 |
4 盘锦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
4.1 盘锦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现行政策 |
4.2 盘锦市机动车现行政策和采用的标准方法 |
4.3 盘锦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 |
4.4 机动车环保检测采用方法和标准 |
4.4.1 各类机动车环保检测方法和标准 |
4.4.2 简易工况法 |
4.5 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5.1 现有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
4.5.2 从新车生产源头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存在薄弱环节 |
4.5.3 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协调机制不健全 |
4.5.4 高速增长的机动车使减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
4.5.5 机动车维修治理行业不能满足需求 |
4.5.6 油品生产技术和能力落后 |
4.5.7 行业监管能力建设滞后,影响行业监管 |
4.6 机动车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
4.6.1 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规建设 |
4.6.2 加强对新车型式核准和生产一致性检查 |
4.6.3 全面普及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线建设,完善机动车环保检验与维修(I/M)制度 |
4.6.4 实施在用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和黄标车 |
4.6.5 扶持维修企业,发展维修技术 |
4.6.6 加强对油品的监管,提高燃油质量 |
4.6.7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 |
4.6.8 开发利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盘锦市载客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计算表 |
附录B 盘锦市货车污染物排放量计算表 |
附录C 盘锦市三轮车及低速载货汽车污染物排放量计算表 |
附录D 盘锦市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量计算表 |
致谢 |
(5)汽车排气中的PM2.5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概述 |
1.1.1 PM2.5定义 |
1.1.2 颗粒物来源 |
1.1.3 PM2.5的危害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1 国外对汽车排气颗粒物的研究 |
1.2.2 汽车排气PM2.5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2 汽车排气的微粒物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1 大气环境中的微粒物及主要成分 |
2.1.1 颗粒物分类 |
2.1.2 PM2.5主要成分 |
2.2 汽车排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形成机理及影响 |
2.2.1 汽车排气中的有害污染物 |
2.2.2 有害污染物形成机理分析 |
2.3 汽油发动机排气对PM2.5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气溶胶形成机理分析 |
2.3.2 PM2.5来源解析 |
2.3.3 汽油机工作状态 |
2.3.4 汽油机结构参数 |
2.3.5 运行环境条件 |
2.3.6 燃料品质 |
2.3.7 汽车运行工况 |
2.3.8 故障状态的影响 |
2.3.9 维修质量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3 汽车排气中的PM2.5检测方案设计 |
3.1 PM2.5检测方法简介 |
3.1.1 概述 |
3.1.2 PM2.5检测技术 |
3.2 汽车排气PM2.5的检测方法分析 |
3.2.1 检测方法的选择 |
3.2.2 检测条件要求 |
3.2.3 试验用车技术参数 |
3.3 汽车排气PM2.5的检测方案设计 |
3.3.1 检测设备仪器 |
3.3.2 检测装置设计 |
本章小结 |
4 汽车怠速工况下排气中PM2.5的检测试验 |
4.1 不同环境温度下PM2.5浓度的检测 |
4.1.1 温度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
4.1.2 平均温度为20℃时的检测结果 |
4.1.3 平均温度为接近0℃时的检测结果 |
4.2 检测仪表安装位置变化时P M2.5浓度的检测 |
4.2.1 气体沉降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
4.2.2 检测仪表顶置安装 |
4.2.3 检测仪表中置安装 |
4.2.4 检测仪表底置安装 |
4.3 不同排气收集箱放置方式时PM2.5浓度的检测 |
4.3.1 气流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
4.3.2 排气收集箱立式放置 |
4.3.3 排气收集箱卧式放置 |
4.3.4 排气收集箱呈立方体放置 |
4.4 对发动机故障状态下汽车排气PM2.5浓度的检测 |
4.4.1 发动机缺缸故障状态 |
4.4.2 检测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5 汽车排气PM2.5浓度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法规标准与污染等级 |
5.1.1 相关法规标准 |
5.1.2 相关污染等级 |
5.1.3 相关法规标准和污染等级与汽车排气污染的关系 |
5.2 汽车排放尾气中PM2.5浓度检测试验结果分析 |
5.2.1 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5.2.2 仪表安装位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5.2.3 排气收集箱放置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5.2.4 发动机缺缸故障状态下汽车排气中PM2.5浓度检测试验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城市道路区域汽车排气污染监测与表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交通特征获取方法 |
1.2.2 汽车排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
1.2.3 路网汽车排气污染物量化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2 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2.1 汽车技术状况与燃油品质 |
2.1.1 发动机技术状况 |
2.1.2 燃油品质 |
2.2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
2.2.1 城市交通环境特征 |
2.2.2 城市建筑物与汽车排气污染扩散 |
2.2.3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汽车排气污染 |
2.3 城市道路汽车行驶工况 |
2.3.1 行驶工况及其研究 |
2.3.2 不同行驶工况汽车排气污染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3 汽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检测技术与行驶排气污染特征分析 |
3.1 汽车车载排气污染检测技术概述 |
3.2 汽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检测原理 |
3.2.1 汽车运行工况检测条件 |
3.2.2 排气污染物总量计算 |
3.3 汽车车载排气污染物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3.3.1 硬件设计 |
3.3.2 软件设计 |
3.4 汽车行驶排气污染特征分析 |
3.4.1 道路汽车行驶特征分析 |
3.4.2 行驶车速对排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
3.4.3 行驶加速度对排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遥感监测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4.1 红外遥感监测法系统概述 |
4.2 监测采样的时间与地点确定 |
4.2.1 监测采样时间的确定 |
4.2.2 监测采样点位的确定 |
4.3 车辆排气污染遥感监测可行性分析 |
4.3.1 RBF网络算法 |
4.3.2 数据预处理 |
4.3.3 遥感监测数据与车载检测模拟输出数据比对步骤 |
4.3.4 遥感监测数据与车载检测模拟输出数据比对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状态表征及评价 |
5.1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道路交通排气污染表征系统设计 |
5.1.1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
5.1.2 城市道路区域交通排气污染状态表征系统设计 |
5.2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汽车单一排气污染物表征 |
5.2.1 具有GIS功能的哈尔滨市市区道路网构建 |
5.2.2 数据预处理 |
5.2.3 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物表征实现 |
5.3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汽车排气多污染物的综合表征评价 |
5.3.1 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物表征评价的基本原理 |
5.3.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汽车排气污染物表征评价算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驾驶与维护对汽车排放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车排放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1. 汽油机排放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2. 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二、驾驶与排气污染驾驶技术是影响有害物质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 |
1) 起动过程 |
2) 避免超速超载, 做好车速控制。 |
3) 油门运用 |
4) 水温保持 |
5) 保证净化装置性能良好 |
6) 提高环保意识 |
三、维护与排气污染 |
1) 适当提高怠速 |
2) 喷油定时延迟或适当推迟点火提前角 |
3) 气门脚间隙取允许值的上限 |
4) 底盘维护 |
四、结束语 |
四、汽车排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D]. 曹泽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汽车排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J]. 杜晓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21)
- [3]湖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预测及控制对策研究[D]. 王佳妮. 湖南大学, 2019(02)
- [4]盘锦市机动车污染现状评价、预测及防治对策研究[D]. 郭忠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5]汽车排气中的PM2.5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D]. 齐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3)
- [6]城市道路区域汽车排气污染监测与表征方法研究[D]. 李冰.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7]我国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的环保检验与监督管理[A]. 韩应健.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8]我国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的环保检验与监督管理[J]. 韩应健. 办公自动化, 2011(09)
- [9]我国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的环保检验与监督管理[A]. 韩应健. OA’2011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10]驾驶与维护对汽车排放性能的影响[J]. 荆莹,郭家坦. 汽车维修,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