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威市来宾镇林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朱吉宏[1](2021)在《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破坏影响,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石漠化现象,不仅缩减了人们生存空间,还引发诸多自然灾害,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严重制约。需要结合地区实际,对引发石漠化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并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优化治理,在极大改善地区石漠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地区获得健康长远发展。文章围绕云南省宣威市来宾街道,细致阐述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情况,并联系来宾街道林业发展现状,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保护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行之有效治理造林策略,以供参考。
曾沁怡[2](2019)在《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评估 ——以曲靖市A校基于节地前后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耕地面积锐减、城镇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用地失控的现象格外引人关注,而高等教育用地的集约利用可以将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应,因此高等教育土地利用的问题亟需解决。由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14)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第61号令)等的脱节,在现有的高等教育用地使用权评估技术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但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评估与土地节地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评估可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同时也可以降低单位面积所支付的土地价格。目前在评估土地价格的时候只能从价格角度来控制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但更加应该从土地利用效益和集约性的角度来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土地节地评价贯穿于整个用地环节的全过程当中,不论是用地预审、供地还是供后监管,都需要很好地利用到建设用地节地评价的一些结论,不仅要考虑在用地预审环节有偿划拨为高等教育用地的价格对比,同时也要考虑其在处置环节的出让价格对比研究,从前期到后期、从不同的用地规划条件来判断是否造成国有土地资产价值的流失。通过查阅往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及有关文献,发现前人对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的评估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相关研究大部分是根据地价规律来优化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甚至仅局限在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的评估或土地集约利用性两个单独的研究上面,而根据高等教育用地项目节地评价的结论来优化高等教育用地使用价值评估的技术路线几乎是空白。本文在全面阐述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评估研究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明确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节地的理念结合到了对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的评估中,提出了对高等教育用地使用价值评估技术的新理解,为高等教育用地使用价值评估提供了更优的角度和方法。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来试图把高等教育用地使用价值的评估与土地节地结合起来,在评估技术中把节地思想融入进去,从而更好地使高等教育用地使用权的评估价值保值增值,更好保护国有资产价值。遵循以上思路,本文以地租地价理论、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区位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和剩余法,并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特尔菲法来对曲靖市A校在用地预审环节进行节地前后的评估测算,在测算过程中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程度等角度入手,依据项目建设节地评价有关要求对影响高等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节地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调整,具体指标有容积率、建筑密度等。通过对高等教育用地使用权评估技术路线进行优化,将得到的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从高等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角度来看,评估过程中考虑节地因素所得出的评估结果与一般情况下所得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是有所差异的。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意味着同等条件下合理提高土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适当的提高,可以增加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评估价格。通过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挖掘土地利用效率,将效益往空间方向延伸,从而达到节地的目的。在人地矛盾突出和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当代,在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评估技术中将节地思想融入进去,是十分有必要的,考虑节地因素所得结果使得整个评估过程变得更科学、更准确且更具时效性,也更贴近我国现阶段的用地政策,从节地因素的角度去考虑和丰富评估方法,是我国未来必然的选择,而且,对一宗高等教育用地的节约集约使用,不管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其评估价值,都是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价值的。
魏东伟[3](2017)在《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人类对矿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质环境的平衡。同时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威胁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附近的居民点。因此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已成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工作和迫切要求。本文以滇东北地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遥感影像、矿权、地理地质资料等数据,对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综合考虑评价精度和计算机性能等方面,将研究区划分为4km×4km的单元网格,采用信息量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并取得以下结论:(1)对滇东北地区的区域背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研究区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致灾因子。(2)摸清研究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并得出了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本文首先通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遥感人机交互解译来获取矿山开发利用现状和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其次对室内解译的矿山地质灾害点进行野外验证,最后根据野外核查的地质灾害数据资料对室内解译成果进行修正,得到研究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3)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的成灾条件和发育现状,遵循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选取灾害点密度、坡度、坡高、断层、地层岩性、植被、降雨量和矿山开采工程活动8项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因子,建立了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适用于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对开展类似地区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采用信息量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评价方法,进行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信息量法将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8个高危险区、7个中危险区、5个低危险区、2个无危险区;加权平均法将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8个高危险区、5个中危险区、5个低危险区、5个无危险区。(5)对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两种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同时也证明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信息量法每个分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各分区矿山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矿山地质灾害的成灾环境。(6)针对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冉玉兰[4](2015)在《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采矿后导致的地质灾害隐患越来越多,矿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矿区周边群众和农民带来经济收益,矿业企业和群众矛盾不断增加;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对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造成很大的压力。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妥善解决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矛盾,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矿业经济发展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关系,统筹兼顾矿区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和民生效益,推进矿区科学发展,逐步实现矿山企业与当地群众互利共赢、和谐开发、成果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当前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矿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的研究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利益协调理论和多目标协调理论为理论支撑,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的概念模型,在分析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矿山企业和周边农村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的模式,在实践成效及效益方面进行了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案例分析,同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和对策建议。研究的结果表明:(1)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地质灾害突出,生态破坏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及治理措施不到位、资源开发整体仍处于粗放型阶段等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企业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制度难以落实、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政策障碍以及土地管理的政策障碍等。(2)矿村共建存在企业、村政府及社会社区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从政策理论和实践探索创新两个层面上,曲靖市具备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的可行性,构建的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概念模型主要以目标、路径、关键和保障为核心。(3)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的"共建机制"、"共保机制"、"共享机制"的前提下,结合矿村布局特点,构建四个行之有效的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即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叠加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以改善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单一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以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平台的承载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论文最后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从当地政府、矿区村组基层组织、矿山企业和矿区群众等各方统筹考虑,提出了"扶优扶强,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机制的建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矿区;强化耕地保护,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等措施和建议。
浦頔[5](2015)在《产城融合背景下宣威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与周边城镇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云南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破传统“产城分离”的发展模式,树立功能复合理念,坚持产业和城镇“良性互动”,统筹安排产业、人居、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构筑”产城一体”的新型城镇功能格局。宣威长期以来是云南省重要的煤炭、化工、能源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宣威逐步形成了“一区四园”的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在近二十年的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历史局限及客观限制,这种具有一定“产城分离”特征的“一区四园”布局方式,在环境影响上侧重照顾宣威主城而忽视了对工业园区周边其他小城镇的负面影响,多年来其工业污染给周边小城镇的居民健康带来危害,其工业发展也对周边小城镇的环境带来诸多损害。今天,在国际经济的特殊背景下,在我国宏观调控、资源约束、环境保护等多重要求下,宣威工业园区过去的发展模式遇到了瓶颈,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针对种种现实困境,笔者从规划角度、实施管理角度对宣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综合回顾与反思,总结提出“产城融合”是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但宣威工业园区包括轻工业园与重工业园两种类型,由于两种工业园的生产环境不同,二者在产城空间协调发展上具备不同的客观条件,需要区别对待。本文从各方面分析这两类工业园与周边城镇的关系,探讨两类工业园不同的“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希望对宣威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建设产生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国西部同类工矿产业城市及相关园区的建设带来启示和借鉴。
蒋剑[6](2015)在《宣威市羊场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指出分析了羊场镇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制约羊场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羊场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李桂梅[7](2014)在《宣威市务德镇森林抚育间伐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宣威市务德镇抚育间伐的实施过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抚育间伐改造对策,以促进宣威市林业发展。
江雪[8](2013)在《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自然资源。林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的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种紧张的不协调关系。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是林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林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林地资源的安全与否与人民生活状态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地资源丰富,它是东北地区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东北平原农业和呼盟大草原牧业生产基地的天然屏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黑龙江省开垦了大量农地,使一定数量的林地最终成为农地,造成了林业用地和森林面积减少。因此,对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加强林地资源的管护,保障社会生态安全,促进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资源稀缺理论、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等为研究的指导,论文分析了林地资源的相关理论内涵,认为林地资源安全的相关要素包括数量层面的安全、质量层面的安全和生态层面的安全三个方面。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和实际调查,从数量、质量和生态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林地资源的现状,以及影响林地资源的相关因素。参考可持续发展、森林健康、现代林业评价和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从林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了林地资源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林地资源除了在2001年的得分处于基本安全边缘外,在2004年、2006年和2010年者三年内处于稳固的基本安全状态中。同时,论文选择林地生态压力指数模型,对黑龙江省林地资源未来的安全状态进行了预警,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到2023年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将会处于亚级不安全状态。据此,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程度的对策建议。
何家德,吕向忠[9](2012)在《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宣威市的基本情况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特点及原因,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张攀,罗荣飞[10](2012)在《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根据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好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和综合开发、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和核桃干果基地建设相结合、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等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宣威市林业生态建设。
二、宣威市来宾镇林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宣威市来宾镇林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综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来宾街道石漠化成因及治理现状 |
1.1 成因分析 |
1.2 治理现状 |
2 来宾街道石漠化治理对策与造林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
2.1 治理对策 |
(1)深化认识,筹集资金 |
(2)优化产业结构 |
(3)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
(4)加强森林管护工作 |
2.2 造林技术 |
(1)树种选择 |
(2)壮苗培育 |
(3)整地造林 |
(2)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评估 ——以曲靖市A校基于节地前后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理论研究与实践 |
二、国内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
第一节 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权价值和集约利用内涵 |
第二节 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权价值评估和节地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地租地价理论 |
二、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
三、区位理论 |
第三节 高等教育用地评估方法的概述与选择 |
第三章 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土地使用价值与节地利用相互作用研究 |
第一节 高等教育用地节地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因素及调整 |
第二节 节地评估后评价指标的划分标准及调整 |
第四章 曲靖市A校用地现状调查分析及使用权价值评估研究 |
第一节 曲靖市A校概况 |
第二节 资料来源 |
第三节 用地状况调查 |
第四节 高等教育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研究 |
一、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前评估研究 |
二、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后评估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案例评估结果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用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地质地理环境概况 |
2.1 地形地貌 |
2.2 气象水文 |
2.3 植被 |
2.4 地层岩性 |
2.5 地质构造 |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3.1 矿产资源概况 |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3 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3.3.1 矿山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与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
3.3.2 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
3.3.3 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4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4.1.2 滇东北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4.2 评价指标的提取 |
4.2.1 灾害点密度 |
4.2.2 坡度指标的提取 |
4.2.3 坡高指标的提取 |
4.2.4 到断层线的距离 |
4.2.5 地层岩性指标的提取 |
4.2.6 植被指标的提取 |
4.2.7 降雨量指标提取 |
4.2.8 矿山开采工程活动 |
5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5.1 评价单元的剖分 |
5.2 基于信息量法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5.2.1 信息量法简介 |
5.2.2 基于信息量法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实现 |
5.3 基于加权平均法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5.3.1 模型的建立 |
5.3.2 基于评价指标加权平均法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实现 |
5.4 危险性区划结果分析 |
5.4.1 两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5.4.2 不同危险性区划的特征 |
5.5 治理建议与改善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问题与展望 |
附录 |
附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管理方面的研究 |
1.3.2 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 |
1.3.3 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方面的研究 |
1.3.4 矿村共建的实践方面的研究 |
1.3.5 研究评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 |
1.6.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矿产资源 |
2.1.2 矿村共建的内涵 |
2.1.3 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资源配置理论 |
2.2.3 利益协调理论 |
2.2.4 多目标协调理论 |
2.2.5 系统理论 |
第3章 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3.1.1 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 |
3.1.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地质灾害突出,生态破坏严重 |
3.2.2 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3.2.3 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及治理措施不到位 |
3.2.4 资源开发整体仍处于粗放型阶段 |
3.2.5 收入差距拉大,不和谐因素增多 |
3.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企业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3.3.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制度难以落实 |
3.3.3 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政策障碍 |
3.3.4 土地管理的政策障碍 |
第4章 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可行性分析及概念模型构建 |
4.1 矿村共建的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 |
4.2 可行性分析 |
4.2.1 机制形成的依据 |
4.2.2 不同利益主体引导机制建立的探索 |
4.2.3 机制探索初步成效 |
4.3 概念模型构建 |
4.3.1 机制目标 |
4.3.2 机制路径 |
4.3.3 机制关键 |
4.3.4 机制保障 |
第5章 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模式分析 |
5.1 矿产资源开发机制模式构建 |
5.1.1 矿产资源开发节约的"共建机制"模式 |
5.1.2 矿山生态环境友好的"共保机制"模式 |
5.1.3 矿产资源开发成果的"共享机制"模式 |
5.2 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模式分析 |
5.2.1 集成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 |
5.2.2 叠加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 |
5.2.3 单一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 |
5.2.4 承载型矿村共建共保共享模式 |
第6章 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案例分析 |
6.1 典型案例 |
6.1.1 宣威市倘塘镇通南铺村矿村共建 |
6.1.2 宣威市来宾镇矿村共建 |
6.1.3 富源县老厂镇拖竹村矿村共建 |
6.1.4 富源县后所镇庆云村矿村共建 |
6.1.5 师宗县雄壁镇雨柱村矿村共建 |
6.2 途径成效 |
6.2.1 矿村共建主要途径总结 |
6.2.2 矿村共建的主要实践成效 |
6.3 效益分析 |
6.3.1 经济效益分析 |
6.3.2 社会效益分析 |
6.3.3 生态效益分析 |
6.4 对策建议 |
6.4.1 扶优扶强,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 |
6.4.2 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 |
6.4.3 加快机制的建立 |
6.4.4 多措并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6.4.5 维护矿业秩序,构建和谐矿区 |
6.4.6 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 |
6.4.7 探索建设用地流转 |
6.4.8 强化耕地保护,加快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讨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产城融合背景下宣威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与周边城镇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研究动态 |
1.4 相关概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案例与启示 |
2.1 转型与重构 |
2.2 轻工业的“产城融合”策略 |
2.3 重工业的“产城融合”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宣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概况 |
3.1 宣威市概况 |
3.2 宣威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
3.3 分园空间结构类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虹桥工业园与宣威南片区的关系及存在问题 |
4.1 总概 |
4.2 虹桥工业园规划布局 |
4.3 虹桥规划实施情况 |
4.4 南片区未能承载虹桥工业园发展 |
4.5 虹桥工业园对宣威市的影响 |
4.6 促进虹桥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凤凰山工业园与来宾镇的关系及存在问题 |
5.1 总概 |
5.2 凤凰山工业园规划布局 |
5.3 规划实施情况 |
5.4 来宾镇对凤凰山工业园建设的支撑作用 |
5.5 凤凰山工业园规划布局对来宾镇的影响 |
5.6 促进凤凰山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羊场工业园与羊场镇的关系及存在问题 |
6.1 总概 |
6.2 羊场工业园规划布局 |
6.3 规划实施情况 |
6.4 羊场镇对羊场工业园建设的基础作用 |
6.5 羊场工业园对羊场镇的影响 |
6.6 促进羊场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对宣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反思与展望 |
7.1 对宣威工业园区建设的反思 |
7.2 对宣威工业园区建设的展望 |
7.3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调查问卷 |
(6)宣威市羊场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核桃种植生长的环境条件及特性 |
2.1 核桃种植生长的环境条件 |
2.2 核桃的特性 |
2.2.1 适应性强, 易栽培 |
2.2.2 树势强健, 寿命长 |
2.2.3 用途广泛, 价值高 |
2.2.4 果实耐储藏 |
3 羊场镇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和森林资源概况 |
4 羊场镇目前核桃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
5 羊场镇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1 部分村领导发展核桃意识不强 |
5.2 部分群众有畏难情绪 |
5.3 资金投入困难 |
5.4 科技服务不到位, 管理粗放 |
5.5 市场观念淡薄 |
5.6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
6 对策与建议 |
6.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
6.2 选择优良品种, 确保苗木质量 |
6.3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
6.4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扶持核桃产业 |
6.5 提高科技水平, 全面实施核桃集约化经营 |
6.6 培植骨干企业, 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
(7)宣威市务德镇森林抚育间伐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务德镇自然及林业资源概况 |
2 抚育间伐的实施 |
2.1 确定实施方案 |
2.2 间伐区域的确定 |
2.3 伐前公示 |
2.4 签订合同及安全责任状 |
2.5 严格遵循抚育间伐原则及技术措施要求 |
2.6 间伐木标号 |
2.7 安全巡查制度 |
2.8 检查作业质量 |
3 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
3.1 对抚育间伐的认识不到位 |
3.2 施工人员监管困难 |
3.3 抚育间伐积极性不高 |
3.4 作业与设计有一定差距 |
4 对策 |
4.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
4.2 多寻渠道, 提高经济效益 |
4.3 加大补贴力度 |
5 工作成果 |
6 结语 |
(8)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3 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林地资源安全的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资源安全 |
2.1.2 林地资源 |
2.1.3 林地资源安全 |
2.1.4 林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属性 |
2.1.5 林地资源安全的要素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资源稀缺理论 |
2.2.2 人地关系理论 |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林地资源现状 |
3.1 研究区状况 |
3.1.1 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
3.1.2 自然状况 |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3.1.4 资源状况 |
3.2 林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 |
3.2.1 林地资源总量呈动态变化趋势 |
3.2.2 林地资源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 |
3.2.3 人均林地占有量呈减少趋势 |
3.3 林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
3.3.1 优质林地与低效林地并存 |
3.3.2 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低 |
3.3.3 林地结构较合理 |
3.4 林地资源的生态状况 |
3.4.1 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
3.4.2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强 |
3.4.3 林下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 |
3.5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 |
4.1 自然因素 |
4.1.1 地形地貌 |
4.1.2 灾害因素 |
4.2 经济因素 |
4.3 社会因素 |
4.3.1 政策因素 |
4.3.2 制度因素 |
4.3.3 人口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评价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1.2 评价指标及其说明 |
5.2 确定权重 |
5.2.1 可行性检验 |
5.2.2 提取因子 |
5.2.3 使因子更具命名解释 |
5.2.4 计算因子得分 |
5.3 林地资源安全度的测算与综合评价 |
5.3.1 林地资源安全值的计算 |
5.3.2 安全标准划分 |
5.3.3 综合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预警分析 |
6.1 林地资源安全预警的内涵 |
6.2 预警的基本程序和模型选择 |
6.2.1 预警的流程 |
6.2.2 预警的模型选择 |
6.3 警情分析及警度计算 |
6.3.1 警度计算 |
6.3.2 警情分析 |
6.4 警度的预测 |
6.5 本章小结 |
7 提高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程度的对策 |
7.1 科学营林提高林地质量 |
7.2 建立林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
7.3 建立健全林地安全的政策保障体系 |
7.4 建立林地资源安全的预警系统 |
7.5 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 |
7.6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7.7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林地保护意识 |
7.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宣威市基本情况 |
1.1 自然条件 |
1.2 土地利用状况 |
1.3 社会经济状况 |
2 石漠化土地状况 |
2.1 石漠化的地理分布 |
2.2 石漠化的空间分布 |
2.3 石漠化的分布规律 |
3 石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
3.1 石漠化动态变化规律及特点 |
3.2 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 |
4 石漠化治理成效 |
4.1 生物措施治理状况 |
4.2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
5 石漠化治理的对策 |
5.1 生物措施 |
5.2 工程措施 |
5.3 其他措施 |
(10)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宣威市林地资源现状 |
2 存在的问题 |
2.1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
2.2 商品林发展严重滞后 |
2.3 林业产业发展缓慢 |
2.4 林地比重偏低 |
3 对策 |
3.1 抓好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和综合开发 |
3.2 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和核桃干果基地建设相结合 |
3.3 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 |
3.4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
3.5 搞好森林防火及林政管理工作 |
四、宣威市来宾镇林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综合应用研究[J]. 朱吉宏. 农村实用技术, 2021(06)
- [2]高等教育用地有偿划拨使用价值评估 ——以曲靖市A校基于节地前后对比研究[D]. 曾沁怡.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3]滇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 魏东伟. 云南大学, 2017(07)
- [4]曲靖市矿产资源开发矿村共建机制研究[D]. 冉玉兰.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5]产城融合背景下宣威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与周边城镇的关系研究[D]. 浦頔. 昆明理工大学, 2015(12)
- [6]宣威市羊场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蒋剑. 绿色科技, 2015(01)
- [7]宣威市务德镇森林抚育间伐探讨[J]. 李桂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4)
- [8]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 江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3)
- [9]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 何家德,吕向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
- [10]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张攀,罗荣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