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初探

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初探

一、复习数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崔婧,王萍,潘丹,沙马阿支,孙佳妮[1](202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相关策略》文中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的接受数学教学的初期阶段,对于学生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起到关键的基础教育作用,伴随着新课改后对义务阶段各科教学的要求提高,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对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亟需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杜晓静[2](2021)在《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科技竞争的马拉松长跑比赛中,创新的速度、耐力、持续性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保证国家充沛的创新活力,需高度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思维。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思维的发展应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者沉浸于问题情境中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建构新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发散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开拓新思路。首先,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资料,明确发散思维和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并开展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和问题情境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其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掌握高中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发散思维培养的难题与不足以及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结合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选择两个适宜的班级分别实施常规教学和问题情境教学,利用量表检测学生实验前后的发散思维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思维意识和思维的流畅性,同时,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对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缺乏实践。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同时总结出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原则和注意事项。

马红娇[3](2021)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人才和全面发展性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人才。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而问题提出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泉,也是数学创新的基础,问题可以发现新的思路,数学问题可以把思考引向深处。但现有相关文献中针对初中生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较为匮乏,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思辨论证阶段,而深入学校扎扎实实地了解、考察实际实施状况的研究被相对忽视。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如何打破原来的重问题解决轻问题提出的现象,促进学生问题提出能力至关重要。教学中重视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把学生的质疑与提出问题的行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中应该怎样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以及怎样运用提出的“问题”来促进教学,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关于培养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现状和初中复习课的研究现状,对“问题”、“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概念做了界定。其次通过实验研究法对初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教师进行了访谈,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问题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没有掌握问题提出的策略,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认同问题提出的价值,但在教学中仅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设疑,问题提出教学难以实施。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分析出影响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下面几种:内在的信心和外在的学习氛围、问题提出方法、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教学观念、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以上影响因素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下面几种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策略:教给学生问题提出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探究需求、将问题提出能力纳入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使用元认知监控策略以及拓展学生知识面。最后对是否采用问题提出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将教学策略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进行实践,并记录学生的提问情况,与没有融入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其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能提出更多数学问题,反思质疑情况增多,数学课堂更加活跃。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指导,结合实验研究,阐述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提供参考,并以这种方式沿用到其他课型的教学上,为后续的研究者研究数学学科方面的教学提供参考。

姜琦丽[4](202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国家科技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美国心理学家J.P.Guilford指出:培养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价值。思维的发散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生物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开阔性、思维性、科学性较强的自然学科,既融合了从宏观到微观关于生命现象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关于生命现象理念、从定性到定量的实验分析,与信息发展、工程技术、社会经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路径。本研究首先采用了文献分析的方式,经过相关资料的搜集,进而分析出当前国内外关于发散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应问题。并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初中生物学生发散思维情况问卷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中学初一初二学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经过调查后了解到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水平、学生使用发散思维的意识及有利于发散思维培养的外部条件三个方面的情况如下:第一,初中生的生物发散思维能力处于一个中等水平,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具有良好的基础,思维的变通性优于思维的流畅性;但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水平处于一个中偏下的水平,思维的独特性明显欠缺。第二,针对学生使用发散思维的意识,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使用意识,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善于设置自主的学习计划。第三,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培养意识,但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比较传统,创新性明显不足。第四,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都能营造出鼓励创造的氛围,民主和谐的家校环境,有利于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多方资料查阅及咨询一线的教师后,根据调查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有利于在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原则及教学策略。选取重庆市育才中学作为实践基地,采用行动研究法亲身进行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实验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的观察和成绩的对比,本研究选取水平层次相当的两个班级,初一(5)班为对照班,初一(6)班为实验班。在进行教学实践前,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发放《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检测(TTCT)》量表改编版,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前测,收集测量结果;在经过实验教学后,在两个班级分别发放齐鑫编制的《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量表,定时进行后测,收集后测数据。得到前后测实验结果后,用SPSS软件,采用统计分析法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比较两个班级的差异显着性,最后得出结论:笔者所提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局限,本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但在笔者亲身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可供一线教师及研究人员参考。寄希望于后续的研究者可进行长期的实践对比,使研究的结果更为可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更为合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策略。

唐心懿[5](2021)在《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国内外的发散性思维研究较为热门,教育者们强调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物理核心素养的学者也很多。但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策略以及实践研究较少,所以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和二部分主要把发散性思维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研读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基础上,对现阶段关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当前发散性思维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三和四部分是对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上海市JDYZ的高一(3)班和高一(4)班学生和全体物理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的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程度。通过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看法。再结合第三部分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提出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相对应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第五部分是本人利用在上海市JDYZ三个月的教学实践期,将第四章提出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且以“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应用”、“静摩擦力”、“共点力的平衡”五个高一典型课程进行与策略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实践。根据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在学业成绩、物理学习兴趣以及物理发散性思维水平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第六部分是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玉雪[7](2020)在《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主要依靠发明和创造,其核心就是创新。21世纪,全球都在加紧对人才的培养,每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的技能。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一章先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强调在当前教育形式下,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提出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三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归纳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内涵,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文献研究解读我国现行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构建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第四章以本人任教学校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现状以及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认知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创新思维倾向,探明我国初中生对创新意识和研究性学习的认知程度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倾向处于中等水平,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学生并没有有意识的应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自身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不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六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七条策略并应用于实验班中。与普通班对比之下能够发现实验班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常常有不同的想法,成绩与普通班相比有很大提高。最后,基于策略的可行性,本人提供了三篇具体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希望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宿文慧[8](2020)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自我调节,对于学生学会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还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是当前生物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笔者在调查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及教学实践经验,开展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对策研究,希望能为一线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综述,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并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和意义,为之后调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做铺垫。其次,采用调查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缺乏理论指导;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也开展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但数量不多,且都以提升教学效果为主要目的,效果不明显。数据显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多处于良好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物学新授课、实验课和复习课三种课型的特点,提出了在三种课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为检验和完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于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批判性思维得到了一定地提升。

杨忠旬[9](2020)在《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的学科,过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数学中的科学与创造发明并不完全按照逻辑思维的法则进行,而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对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共同培养。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存在着跨文化的现象,并且教育观念较滞后,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创新意识成为当地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为着力点,提出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建议,进而带动民族地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非逻辑思维的内涵与特点,厘清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对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调查问卷》进行编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探索初中与高中学生非逻辑思维是否存在着差异。采用访谈法了解水族地区一线教师对非逻辑思维的理解状况和民族地区教师授课方式是否有益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众多学者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确定了非逻辑思维的四个维度(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紧接着对水族地区两所初中学校与两所高中学校886位中学生进行调查,经过收集问卷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性别、年级、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得出,其Sig值均小于0.05,表明水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水平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2)通过对八年级到高三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均值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非逻辑思维水平越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均值比较分析,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越低。表明水族地区的中学生随着知识经验越丰富,学生思维定势就越严重。(3)通过对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12,Sig=0.000>0.01,表明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关性显着;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57,在0.30~0.50之间,表明非逻辑思维与数学成绩是正相关,Sig=0.000,表明两者相关性显着。(4)通过对水族地区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八年级与九年级到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九年级与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三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非常显着。(5)经过与水族地区师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地教师教育观念较滞后,同时受到教学进度与升学压力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师生教学过程配合不和谐,导致课堂氛围较差。根据研究结论与结合非逻辑思维的特点,以及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提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异,立足于课堂,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三点建议。

李赛赛[10](2020)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以可视化的形式把知识和图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可以真实还原学生大脑思考的全过程,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结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把数学知识条理化、直观化,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研究。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在理论层面主要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内涵特征,将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作为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关联,提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为趣味性、结构性、过程性、发展性原则,并从应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以H大学附属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活动为案例,从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实践样态的描述,总结了数学教师实践应用的经验特色:分年级段区分应用侧重点、针对不同内容探索应用方式、创设情境增强应用的趣味性、进行作品展示提升应用效果。但对照理论研究的内容,数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着教学目标的落实存在偏差、教学过程容易形式化、教学结果反思不足、教学评价开展简单化等问题,影响着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层推进,这正是由于数学教师观念和能力的制约、小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引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改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主要从教师应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学生应提高思维导图应用的主动性、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以及优化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促进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实施,把思维导图放置于教学手段之中,反思其独特优势及不足,明确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定位。同时,展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未来走向:融合数学学科的本体属性、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层价值、彰显应用的适切性和个性化。

二、复习数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习数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相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基于动手操作的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二)根据情境图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通过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构建框架,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关注课堂练习是深化教学的关键
    (一)练习是给时间查缺补漏,利于思维发散
    (二)学生的不同答案的处理
五、恰当的评价引导是课堂学习的保障
    (一)旧知识复习过程当中引导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新知识学习过程当中引导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当堂知识巩固过程当中引导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重要意义
    1.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散思维让课堂教学富有乐趣、充满活力、颇具吸引力
    4.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发散思维来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研究总结
结语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发散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题情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发散思维
        2.1.1 发散思维的概念
        2.1.2 发散思维的特征
        2.1.3 发散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2.2 问题情境教学
        2.2.1 问题
        2.2.2 问题情境教学
    2.3 理论依据
        2.3.1 吉尔福特创造力理论
        2.3.2 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
        2.3.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3.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3 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及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3.1 学生发散思维现状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问卷设计
        3.1.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问题情境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2.2 问卷设计
        3.2.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 基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4.1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4.1.1 紧贴教学内容和目标
        4.1.2 内容真实、科学、探究化
        4.1.3 形式多样、趣味化
        4.1.4 呈现清晰、精练、层次化
        4.1.5 情境延伸、拓展、应用化
    4.2 教学实施策略
    4.3 典型教学案例
        4.3.1 案例分析一新授课(一例贯穿型)
        4.3.2 案例分析二实验课(多例突破型)
        4.3.3 案例分析三复习课(一例贯穿型)
5 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2 教学实验设计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变量
        5.2.3 实验工具
        5.2.4 实验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测
        5.3.2 实验后测
6 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6.2.1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
        6.2.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注意事项
    6.3 教学建议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高中生物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生物改编版
    附录四:《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附录五:新授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附录六:实验课教学案例(多例突破型)
    附录七:复习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致谢

(3)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问题提出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复习课的研究现状
        1.3.3 核心概念
        1.3.4 研究理论综述
2 初中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2.1 调查对象和目的
    2.2 初中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2.2.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2.2 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分析
    2.3 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
        2.3.1 学习信心和学习氛围
        2.3.2 表达能力和思考方法
        2.3.3 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态度
        2.3.4 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
        2.3.5 教师的素养
3 复习课中重视培养问题提出能力的意义
    3.1 复习课
    3.2 复习课中重视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意义
        3.2.1 为问题提出提供理论基础
        3.2.2 养成反思、质疑习惯
        3.2.3 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复习课中促进“问题提出”的教学策略研究
    4.1 重视教学过程,教给学生问题提出策略
    4.2 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学习主动性
    4.3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问
    4.4 纳入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激发动机
    4.5 元认知监控策略,养成反思习惯
    4.6 扩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5 复习课中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育实验研究
    5.1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5.2 教育实验研究教学案例
    5.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6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表
致谢

(4)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1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 小结
4 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4.1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原则
    4.2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4.3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实施
    4.4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
5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实践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过程
    5.4 研究测量工具
    5.5 研究结果及分析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物学生发散思维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2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词汇
    附录3 《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致谢

(5)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理论
    2.2 发散性思维
    2.3 物理发散性思维
    2.4 物理核心素养
第三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对象
    3.5 三份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6 对物理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4.1 建立物理观念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2 训练科学思维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3 开展科学探究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5 注重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第五章 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5.1 实验研究目的
    5.2 实验研究假设
    5.3 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5.4 教学案例分析
    5.5 实践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现状调查
附录二 发散性思维量表(前测)
附录三 物理发散性思维量表(后测)
附录四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五 教师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附录六 教师访谈内容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意识的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2.1.1 研究性学习
        2.1.2 创新意识
    2.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2.2.1 研究性学习国外研究综述
        2.2.2 创新意识国外研究综述
    2.3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2.3.1 研究性学习国内研究综述
        2.3.2 创新意识国内研究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培养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3.1 认知结构理论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 多元智力理论
第四章 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及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调查问卷的编制
        4.3.1 问卷一: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4.3.2 问卷二: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
    4.4 《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4.4.1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2 调查结论与探讨
    4.5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4.5.1 数据处理与分析
        4.5.2 调查结论与探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5.1 以“问题”为起点进行研究性学习
    5.2 “例题多变式”,培养创新意识
    5.3 提供“实践探索”活动,在实践中创新
    5.4 把握“错误”资源,在批判中创新
    5.5 尝试“一题多解”,发展思维广阔性
    5.6 巧用“思维导图”,发挥个体创造力
    5.7 开展“合作探究”,在思维碰撞中创新
第六章 基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
    6.1 实践研究目的
    6.2 实践研究的实验方案
        6.2.1 实验场所
        6.2.2 实验具体方法
    6.3 实践研究的实验过程
    6.4 实践研究的实验结果分析
    6.5 基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
        6.5.1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6.5.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6.5.3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录B 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C 初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

(8)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批判性思维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和实施
    第二节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教育管理层面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第三节 实验课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第四节 复习课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第五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 新授课案例与实践研究
    第二节 实验课案例与实践研究
    第三节 复习课案例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1.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1.2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国外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1.2.2 国内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1.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4 非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1.2.5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1.2.6 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创新思维的关系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创新
        1.5.1 视角创新
        1.5.2 内容创新
2 调研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课例分析法
    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2.4 调查实施
    2.5 研究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资料与数据分析
    3.1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现状调查
        3.1.1 不同性别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1.2 不同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1.3 不同学校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2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现状调查
        3.2.1 不同性别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3.2.2 不同年级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3.3 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3.4 中学生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3.5教师与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3.5.1 教师访谈笔录
        3.5.2 教师访谈总结
        3.5.3 学生访谈笔录
        3.5.4 学生访谈总结
    3.6 随堂听课记录与分析
        3.6.1 随堂听课前期工作
        3.6.2 随堂听课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性讨论
    4.2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定势的现状讨论
    4.3 水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4.4 水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对策或建议
    5.1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5.2 建立新异、突破思维定势
    5.3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圆锥曲线中的三角形面积求解的探究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10)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基于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3.目前与思维导图有关的案例研究较少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析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特征
        1.思维导图的概念
        2.思维导图的特点
        3.思维导图的绘制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2.知识可视化
    (三)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关联
        1.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思维导图符合数学教学理念
        3.思维导图符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结构性原则
        3.过程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五)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体系构建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目标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内容
        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4.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评价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审视
    (一)调查方法
    (二)数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样态
        1.教学准备
        2.教学活动
        3.教学评价
    (三)数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经验特色
        1.分年级段区分应用侧重点
        2.针对不同内容探索应用方式
        3.创设情境增强应用的趣味性
        4.进行作品展示提升应用效果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在落实中存在偏差
        2.教学过程容易形式化
        3.教学结果反思不足
        4.教学评价开展简单化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教师观念和能力的制约
        2.小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
        3.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引领不足
四、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改善策略
    (一)教师应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
        1.教师转变思维导图的教学观念
        2.教师自主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
        3.教师提高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技能
    (二)学生应提高思维导图应用的主动性
        1.学生应进行积极学习
        2.学生应增加自我反思
    (三)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
        1.提供多种相关的学习途径
        2.加强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管理
    (四)优化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活动
        1.定位教学目标,指向思维核心
        2.注重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发展
        4.加强反思意识,优化教学效果
五、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反思与展望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未来展望
        1.融合数学学科的本体属性
        2.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层价值
        3.彰显应用的适切性与个性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C 课堂观察记录表
致谢

四、复习数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相关策略[A]. 崔婧,王萍,潘丹,沙马阿支,孙佳妮.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 2021
  •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D]. 杜晓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3]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马红娇.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4]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D]. 姜琦丽. 西南大学, 2021(01)
  • [5]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D]. 唐心懿.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 王玉雪. 济南大学, 2020(05)
  • [8]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宿文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D]. 杨忠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0(04)
  • [10]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赛赛.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