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超声引导下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一、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红[1](2010)在《低功率射频诱导的磁流体热疗治疗大鼠移植性皮下瘤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射频热疗因对深度组织均匀加热的特性奠定了其在肿瘤热疗中的重要地位。常用的电容式射频热疗主要不足是加热区域与非加热区域边界模糊,不能进行高选择性加热,及较严重的脂肪过热问题,而且加热治疗时需要达到较大的功率(1000W-2000W),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的许多物理学家和工程学家欲利用工程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因种种原因收效甚微,难以实现理想的加热。突破其技术瓶颈的关键是改进加热技术。20世纪60年代,Gilchrist提出磁感应热疗概念并证明磁性颗粒可以在体内选择性的沉积并加热肿瘤组织。这种方法已成为肿瘤热疗新方法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突破口。传统低功率(0-200 W)电容式射频热疗仪是理疗科常用的仪器,属于温热疗法,体内组织加热温度不能达到肿瘤治疗的有效温度(50℃),也不能对肿瘤组织进行适形化治疗。为突破射频热疗的局限性,课题拟结合低功率电容式射频热疗仪温热疗法和磁性纳米颗粒的适形化热疗两者的优势,通过观察纳米磁流体在低功率射频电场下的温升行为,初步探讨低功率射频诱导的磁流体热疗治疗大鼠移植性皮下瘤的可行性。第一部分低功率射频电场下的磁流体产热效能研究目的:观察低功率射频电场下磁流体的温升行为,观察其不同功率浓度、剂量和时间的升温情况,并对其发热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为后续的体内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剂量的磁流体,分别在不同功率的射频电场作用下升温行为。结果:在90W-150W电场作用下,蒸馏水、生理盐水和磁流体(浓度为50-150mg/mL)都可升温,随射频电场和磁流体浓度加大,升温速度更快,峰值温度越高。50-150mg/mL浓度配比的磁流体均能够升温,但其升温速率及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明显依赖于磁流体浓度。纳米磁流体的升温速率和温度与磁流体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在90-150W射频电场作用下,Fe3O4磁性纳米粒子升温较快,其温度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的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当射频功率为150W时,0.5-3.0 mL(150 mg/mL)纳米磁流体温度均可超过50℃,甚至达到70.2℃纳米磁流体的热效应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射频电场的功率、磁性纳米粒子的浓度、数量和作用时间。在射频电场作用下,纳米磁流体的温度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有效温度范围,有望用于肿瘤热疗。第二部分射频电场下磁流体在大鼠肌肉组织内的产热效能研究目的:探讨低功率射频电场下Fe304纳米磁流体在大鼠正常肌肉组织内的升温性能。方法:将32只正常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磁流体热疗A组(90W)、磁流体热疗B组(110W)、磁流体热疗C组(130W)、磁流体热疗D组(150W)。所有大鼠在右大腿肌肉内注射磁流体24h后置于射频电场下,在预定功率下加热30min,观察磁流体介导射频热疗的升温效果。所有大鼠分别于热疗前和热疗后1d取血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于注射磁流体即时、注射后1 h、24h及热疗后行CT扫描了解磁流体分布。结果:磁流体体内可在5-10mmin内升至50℃,通过手动调节磁场强度可将磁流体区域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50℃±2℃,而其余组织和直肠升温不超过40℃CT可清晰地显示体内磁流体局限性的高密度影。热疗前后各组间同时间点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射频热疗作用下,纳米磁流体升温速率随射频功率而加快,在大鼠肌肉组织内可达到50.0℃治疗作用的温度,并且能通过调节输出较好控温。在大鼠体内,磁流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第三部分Wistar大鼠Walker-256移植性皮下瘤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Wistai大鼠Walker-256皮下瘤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水瘤法将含Walker-256肿膏细胞的Wistar大鼠腹水接种于大鼠右大腿外侧,建立Wistai大鼠Walker-256肿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8d、1 4d、21d及28d,用游标卡尺、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对肿瘤检测率的敏感性及肿瘤体积的评判,每次检查后随机处死2只荷瘤鼠,测量肿瘤的实际大小取标本进行病理学鉴定,并与超声、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Wistar大鼠Walker-256皮下瘤种植成功率为95.56%,模型鼠生存期为32.15+1.26天,且该法建立的肿瘤大小较一致,同期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声、MRI与实际测得肿瘤的体积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三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Walker-256细胞原位移植Wistar大鼠建立肿瘤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实验周期短、成功率高,且价格低廉,是研究肿瘤的理想动物模型。超声和MRI能有效的监测肿瘤大小及其变化。第四部分低功率射频诱导的磁流体热疗治疗大鼠移植性皮下瘤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初步探讨低功率射频诱导的磁流体产热治疗大鼠移植性皮下瘤的可行性。方法:将接种7-9天的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治疗对照组(PT组)、生理盐水组(NS组)、磁流体对照组(MF组)、磁流体热疗Ⅰ组(MFH1组)、磁流体热疗Ⅱ组(MFH2组)。MFH1组在直接瘤内注射磁流体24h后在射频电场下加热30min,MFH2组在72h后重复加热一次。比较各组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抑制率、生存期和血清IL-2、IL-10的含量。结果:MFH2组治疗后的第1-4周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40.82%、72.32%、60.41%、70.26%;MFH1组的分别为32.46%、50.62%、48.86%、39.35%。与对照组相比,MFH1组和MFH2组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与MFH1组比较,MFH2组抑瘤作用更显着,有28.57%的肿瘤消退率(P<0.05)。MFH1组和MFH2组的生存期分别为43.10±1.57d、52.64+2.28d,比对照组的32.15士1.26d明显延长(P<0.05)。MFH2组与MFH1组的生存期之间的差异亦具有显着性(P<0.05)。MFH2与MFH1组的血清IL-2比其它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IL-10含量显着降低(P<0.05),且两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H1组和MFH2组肿瘤组织的温度均能达到较理想的稳态肿瘤治疗温度(50℃),均能抑制Walker-256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延长大鼠的生存期,但是以MFH2组的作用更为显着,甚至可以达到肿瘤完全消退的效应。

李亚洲,宫卫东,王珩,倪代会,阳威,王执民,吴智群[2](2010)在《射频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20年来,射频(radiofrequency,RF)技术以其微创、靶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治疗实体肿瘤,逐渐发展到治疗实质器官的良性病变如脾亢、前列腺增生,以及在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疾病、治疗疼痛以及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其治疗原理、不同机型及特点以及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吕国荣,陈文震,李拾林,李新丰,李伯义,王静意[3](2000)在《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 近年来以局部介入性治疗肝癌为中心,涌现多种治疗方法,其中热凝固治疗作为一种肝癌的治疗方法倍受重视。本文 旨在探讨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二、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功率射频诱导的磁流体热疗治疗大鼠移植性皮下瘤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低功率射频电场下的磁流体产热效能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实验器材
        1.2.2 纳米磁流体的制备和检测
        1.2.3 纳米磁流体在射频电场下的升温实验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纳米磁流体的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1.3.2 Fe_3O_4纳米磁流体体外升温情况
    1.4 附图
    1.5 讨论
    1.6 小结
第二部分 低功率射频电场下的磁流体在大鼠体内的产热效能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器材
        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热疗后的大鼠生存情况
        2.3.2 纳米磁流体体内分布情况
        2.3.3 实验室检查
        2.3.4 Fe304纳米磁流体体内升温情况
    2.4 附图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部分 Wistar大鼠Walker-256皮下移植廇模型的建立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动物、廇株和器材
        3.2.2 动物分组和饲养
        3.2.3 模型制作
        3.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3.3 结果
        3.3.1 皮下移植廇
        3.3.2 皮下移植廇大体形态
        3.3.3 皮下移植瘤影像学评价
        3.3.4 皮下移植瘤细胞形态
    3.4 附图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部分 低功率射频电场诱导的磁流体热疗治疗大鼠移植性皮下瘤的可行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器材
        4.2.2 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
        4.2.3 实验动物分组及不同处理
        4.2.4 磁流体注射和射频热疗
        4.2.5 观察指标及方法
        4.2.6 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2和IL-10含量
        4.2.7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磁流体在肿瘤内的分布
        4.3.2 Fe_3O_4纳米磁流体肿瘤内升温情况
    4.4 附图
    4.5 讨论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展望与不足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射频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RF的治疗原理
2 RF发射器及穿刺针的种类
    2.1 用于肿瘤和实质性脏器治疗的RFA仪
    2.2 用于疼痛及椎间盘靶点热凝的RFA仪
    2.3 椎间盘盘内电热成形仪
    2.4 心脏RFA仪
    2.5 妇科RFA仪
    2.6 内镜RFA仪
    2.7 美容微创RF仪
    2.8 腔内RFA闭合仪
    2.9 椎间盘等离子RFA仪
    2.1 0 前列腺等离子RF切割仪
    2.1 1 耳鼻喉科RFA仪
    2.1 2 水冷 (冷循环) 式RF仪
    2.1 3 双极水冷RF热凝仪
    2.1 4 高频电刀
3 RFA技术的临床应用
    3.1 RFA治疗实体肿瘤
        3.1.1 对肝癌的治疗主要适用于
        3.1.2 肺癌的治疗
        3.1.4 肝血管瘤治疗
        3.1.5 脾功能亢进症
    3.2 在脊柱疾病中应用
    3.3 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3.4 在疼痛中的应用
    3.5 在前列腺增生症的应用
    3.6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3.7 与内镜溶合治疗息肉
    3.8 在喉鼻耳科中应用
    3.9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3.1 0 RF还在皮肤科等众多学科, 均有用途

四、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功率射频诱导的磁流体热疗治疗大鼠移植性皮下瘤的可行性研究[D]. 李旭红. 中南大学, 2010(01)
  • [2]射频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 李亚洲,宫卫东,王珩,倪代会,阳威,王执民,吴智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03)
  • [3]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J]. 吕国荣,陈文震,李拾林,李新丰,李伯义,王静意.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01)

标签:;  ;  ;  ;  ;  

超声引导下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