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贮藏富士苹果(论文文献综述)
牛佳佳,张四普,张柯,韩立新,瞿振芳,苗建银[1](2021)在《果实膨大期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富士苹果贮藏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富士苹果的贮藏性,于果实膨大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处理,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0(清水,CK)、0.5、5、10 mg/L,研究富士苹果冷藏期间(0~200 d)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变化,并分析最优质量浓度处理富士苹果冷藏后的常温货架期品质。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外源ALA能显着促进苹果果实着色,提高果肉TSS含量并降低TA含量,有利于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维持,抑制冷藏期间TSS含量的下降,使苹果果实保持较高的POD活性、较低的PPO活性和MDA含量。其中,10 mg/L ALA处理效果最好,冷藏200 d时,果实硬度、TSS含量、TA含量、POD活性分别较CK提高7.5%、17.0%、45.5%、69.5%,MDA含量和PPO活性分别降低17.7%和39.5%。同时,此处理可保持富士苹果冷藏200 d后常温货架期10 d的果实品质,果实硬度、TSS含量和TA含量均高于对照。综上,果实膨大期多次喷施10 mg/L外源ALA,可显着提高富士苹果果实的采收品质和贮藏品质。
王超[2](2021)在《低O2、高CO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的影响》文中提出苹果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褐变,降低其果实品质和缩短贮藏期。CO2伤害导致的果肉褐变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同品种的苹果对CO2耐受性差异较大。本研究以寒富和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低O2和高CO2(3%O2+6%CO2)气调贮藏处理对两种品种苹果果肉褐变的影响,测定分析了丙二醛(MDA)、维生素C(Vc)、多酚氧化酶(PPO)、总酚等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寒富和金冠苹果气调贮藏中与果肉褐变相关的基因表达,进而提出了这两种苹果品种CO2耐受性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低O2和高CO2(3%O2+6%CO2)气调贮藏处理促进了寒富苹果果实褐变率和褐变指数的增大,加速了Vc含量的减少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总酚含量,并且显着提高了MDA含量和PPO活性,进而导致其褐变程度增大,降低了果实品质。而金冠苹果(对照或处理)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未出现果肉褐变现象且各项理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总体品质保持较好。说明与金冠苹果相比,寒富苹果对CO2耐受性较低,贮藏期间易受CO2伤害导致苹果细胞膜透性增大,MDA积累增加,进而加快了膜脂过氧化程度,造成膜系统的损伤,同时PPO活性被激发,酚类物质氧化,导致果肉褐变。而褐变的发生与果实本身的密度和大小无直接相关性。2.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低O2、高CO2气调处理显着提高了抗性品种金冠苹果乙烯合成关键酶ACC synthase基因“MD15G1302200”的上调表达,促进了酒精发酵关键基因Pyruvate decaboxylase(PDC)基因和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CO2耐受性。同样对于寒富苹果而言,低O2、高CO2气调处理大幅度提高了寒富苹果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基因的上调表达,促进了脂类降解相关基因、酪氨酸合成关键基因Chorismate mutase(CM)和Arogenate dehydrogenase(ADH)及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MD10G1132000”的显着上调表达。进而导致其果肉褐变的发生。综上所述,低O2和高CO2(3%O2+6%CO2)气调处理增大了寒富苹果果实褐变程度,降低了果实贮藏品质,同时提高了与褐变相关的代谢途径中某些关键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了果肉褐变的发生。
李学进,刘紫韫,李喜宏,郑艳丽,范江明,贾红霞[3](2021)在《不同贮藏温度对套袋糖心富士苹果采后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针对糖心苹果贮藏过程中糖心部位易褐变,贮藏期确定困难的问题,以阿克苏糖心苹果为试材,将采后新鲜的糖心富士苹果分别置于0、20℃条件下贮藏,通过对贮藏期间糖心富士苹果各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阿克苏糖心苹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80 d,20℃贮藏的苹果失重率为0℃的2.44倍;糖心部位细胞膜透性、硬度、脆度、TSS、SS含量较高,而TA含量较低;在0℃贮藏过程中,糖心部位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20℃贮藏40 d,糖心苹果TSS、TA、SS含量及硬度明显下降,糖心部位出现褐变现象;0℃贮藏80 d,糖心部位无褐变现象,糖心苹果仍具有商品价值。
曹梦柯[4](2021)在《六个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变化表征因子及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陕西省广泛种植的中熟苹果“乔纳金”,“澳洲青苹”,“金冠”,和晚熟苹果“富士”,“瑞阳”和“秦冠”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在低温货架期的理化品质变化数据,以及不同阶段出库于室温货架(25℃)下存放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的品质变化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各品质变量变化趋势与变化速率的差异性;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选择品质变化表征因子;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特征选择Relief F和稀疏主成分分析对品质指标进行排序,分别建立品质指标组合,品质表征因子与低温贮藏不同品种苹果货架期之间的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货架期预测模型,以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作为模型准确性的评价标准,并从中选取准确性高的模型来构建软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六个品种苹果“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富士”,“瑞阳”和“秦冠”,其在0~1℃,85%~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以感官打分法评定货架寿命终点,6者的最大货架期分别为120,180,180,270,270和270d,晚熟苹果的最大货架寿命均高于中熟品种苹果。(2)低温贮藏的6个品种苹果,其由失重率,硬度,可滴定酸,C值和淀粉含量建立的随货架时间变化的一元线性拟合方程,拟合优度均显着。淀粉含量的变化速率(斜率)在3个晚熟品种苹果(“富士,“瑞阳”,“秦冠”)之间无显着差异,共同显着低于中熟品种“乔纳金”和“金冠”,后两者又显着低于“澳洲青苹”。其它各品质变量的变化速率(斜率)均呈现4-6个级别的显着差异。(3)中熟品种(“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内部的失重率(约4%)可以作为其低温货架寿命终点的评判标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固酸比,a*值,L*值和C值这4个指标可以作为低温贮藏6个品种苹果(“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富士”,“瑞阳”和“秦冠”)的共同品质表征因子。(4)“乔纳金”,“富士”苹果分别在0~1℃,85%~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0、40、80;0、170、270 d后置于货架温度25℃下贮藏,其最大货架寿命分别为48,48,42;54、42和7 d。苹果的出库时间越晚,其货架寿命越短。(5)不同时间出库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在25℃货架期,其各理化品质变量的变化速率受出库时间的影响均不相同,不同时间出库的“乔纳金”苹果,呈现出库越晚,a*值的变化速率(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可滴定酸,C值和△E值的变化速率(斜率的绝对值)越小的规律。不同出库时间的“富士”苹果,其△E值,固酸比呈现出库越晚,变化速率(斜率)越大的规律。其余指标未表现出库时间的规律性影响。(6)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苹果在货架期间品质表征因子可选用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固酸比,L*值,a*值或b*值和△E值这5个指标,或者固酸比,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a*值或b*值,△E值和C值这5个指标。不同出库时间的“富士”苹果的品质表征因子可选用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或△E值,固酸比,a*值或b*值这3个指标,或者固酸比,L*值,a*值或b*值,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或△E值这4个指标。(7)采用稀疏主成分分析对品质指标进行排序,所得到的部分品质指标组合作为BP-ANN的输入变量所构建的6个品种苹果(“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富士”,“瑞阳”和“秦冠”)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其验证集准确率高于90%,这些指标组合分别是1.(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2.(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3.(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b*值)、4.(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b*值,固酸比,△E值,C值)。(8)为了方便模型的后续使用,将预测准确性高的模型内嵌在APP中,共4种模型,用户可自行选择,由于本研究仅是1年的数据,为了使其预测准确性更高,后续如果条件允许还应采用多年的数据进一步对模型的内部参数进行调整。
岳正洋[5](2021)在《不套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套袋能有效改善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减轻病虫危害,降低农药残留,在生产上大量应用。但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套袋栽培将成为未来苹果生产发展趋势。为深入研究不套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富士’、‘瑞阳’和‘瑞雪’3个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套袋和套袋栽培条件下果实大小、色泽、果皮蜡质结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实硬度及贮藏相关指标变化,明确不套袋栽培果实品质和耐贮性变化,为不套袋栽培在苹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套袋‘富士’、‘瑞阳’、和‘瑞雪’的单果重分别较套袋果实增加6.08 g、14.72 g、和13.76 g,不套袋‘富士’的果形指数减小0.04,而不套袋‘瑞阳’和‘瑞雪’的果形指数无明显变化。不套袋苹果表面蜡质更为完善、但果点变大、表面变粗糙。从果面色泽上看,不套袋‘富士’和‘瑞阳’果面红色有所降低,亮度和底色没有显着变化,不套袋‘瑞雪’果面出现红晕,果面颜色斑驳不统一,亮度显着降低。2.不套袋与套袋果实表面微生物菌落不同。不套袋‘富士’和‘瑞阳’表面均分离出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和青霉三种真菌,而套袋‘富士’表面分离出链格孢属、青霉和产核枝顶孢,套袋‘瑞阳’表面分离出链格孢属、葡萄孢菌和枝孢属;套袋‘瑞雪’表面分离出链格孢属、青霉两种真菌,而不套袋‘瑞雪’果实表面除这两种真菌外,还分离出枝孢属真菌。通过抗病性分析发现,不套袋果实的抗病性明显好于套袋果实,接种病原菌后1 d,不套袋果实的发病率比套袋果实低10%-20%;7 d时,不套袋果的病斑直径比套袋果实低7%-15%。3.不套袋‘瑞阳’、‘瑞雪’的呼吸峰值分别出现在贮藏后45 d和60 d,较套袋果实推迟15 d,不套袋和套袋‘富士’的呼吸峰值均在30 d出现,但不套袋果实呼吸速率低于套袋果实。整个贮藏期间,三个品种不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套袋果实,不套袋‘富士’和‘瑞雪’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着高于套袋果实,而不套袋‘瑞阳’与套袋果实无显着差异,此外,不套袋果实硬度较套袋果实下降慢,且不套袋果实的失重率低于套袋果实。4.从抗性指标变化上来看,整个贮藏期间,不套袋‘富士’和‘瑞阳’的PPO、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总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均高于套袋果实,并且不套袋果实的MDA含量低于套袋果实,不套袋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贮藏性好于套袋果实。而不套袋‘瑞雪’的PPO、POD和CAT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显着高于套袋果,但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MDA含量均与套袋果实无显着差异。综上所述,不套袋栽培使果实的外观品质有所降低,但是果实的内在品质、抗病性、贮藏性有所提高。
张亚若,刘园,童盼盼,汤蕾,徐强,王江波[6](2021)在《不同贮藏条件对阿克苏苹果品质及糖心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最适宜阿克苏地区"冰糖心"苹果的贮藏条件。【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为材料,监测不同贮藏条件下苹果的糖心消失及褐化的过程中,各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贮藏100 d后,温度4℃,打孔条件下的果实糖心率、糖心指数显着高于、褐化指数显着低于其他贮藏条件;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的PPO(Polyphenol oxidase)活性、乙醇、甲醇和乙醛含量的变化情况没有显着性差异;果实的糖心指数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PPO活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温度4℃,打孔是最有利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糖心苹果贮藏的条件。
李永新,王超,王丽岩,茹磊,陈敬鑫[7](2020)在《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褐变是苹果采后贮藏中的主要生理病害之一,褐变不仅影响采后苹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其贮藏货架期.因此如何控制采后褐变是苹果采后研究的一大热点.通过大量参考近年来对苹果褐变的研究结果,总结了采后苹果的褐变类型,分析了引发苹果褐变的品种特性、采前和采后等三个方面因素,同时对苹果虎皮病和果肉褐变的发病机理和苹果褐变的控制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抑制苹果采后贮藏褐变提供理论参考.
倪福鹏[8](2020)在《基于光谱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苹果脆性无损检测装置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上苹果种植面积最大,也是总产量最高的国家。苹果是我国主要水果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功用价值以经济价值。为满足消费者对苹果品质的要求,苹果各指标的研究层出不穷,各类苹果分级产品也不断涌入市场。苹果质地品质的无损检测以及分级技术是其产业化过程中提高品质档次和经济价值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有的苹果质地品质的研究所涵盖的指标并不能对苹果进行全面评价。苹果脆性是评价苹果口感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完备的体系对苹果脆性指标进行无损检测与分级。因此,设计一种快速无损检测、可客观评价的苹果脆性无损检测装置至关重要,对苹果品质的客观可靠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的苹果检测系统目前还没有实现脆性指标的检测,尚未达到苹果脆性指标快速无损检测且未实现脆性自动化智能化便携式检测等问题,本文以陕西富士、秦冠和瑞阳三个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完成了基于光纤光谱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苹果脆性无损检测装置硬件搭建及软件平台设计。通过串口与相机和光谱仪通信,将采集到的苹果图像信息和光谱信息送入树莓派,实现无损检测;利用Python语言以及Open CV机器视觉库进行软件编写,配合设计好的基于光纤光谱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苹果脆性无损检测装置硬件系统,通过显示屏显示输出光谱图像、苹果相机图像以及图像处理后的数字图像、苹果脆性量值、苹果脆性品质等级。(2)基于苹果硬度的脆性值定量预测模型研究。研究了苹果硬度与脆性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苹果硬度的脆性的定量预测模型。由试验分析得出,富士、秦冠和瑞阳三个苹果品种硬度和脆性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0.900和0.910。建立的基于苹果硬度的富士、秦冠和瑞阳三个苹果品种的脆性定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412、0.8105和0.8282。(3)基于苹果硬度的感官定性评价研究。建立了基于苹果硬度的脆性分级模型,建立了客观的感官评价的标准。结合试验测得的脆性、硬度建立苹果品质的评价模型,将测得的苹果质地数值转变为苹果口感的定性评价标准。苹果脆性分为硬、硬脆、脆、绵脆和绵五个等级,最佳脆性值范围为2.62-3.20 kg。通过对感官评价客观量化,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接近度均高于0.88,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根据预测脆性值和实际测量脆性值,判定相对应的脆性等级,三个苹果品种的分级精度能够达到90.0%。(4)基于光谱信息的苹果脆性的定量预测模型研究。建立了基于光纤光谱全波段以及特征波长的苹果脆性品质的定量预测模型,并且完成了苹果脆性品质检测的软件设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基于原始光谱的富士苹果定量预测模型和基于光谱S-G平滑预处理的秦冠苹果定量预测模型的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05、0.958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669 kg、0.1741 kg。为消除光谱全波段的冗余信息且便于便携式检测仪器的开发,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载荷系数法(x-LW)进行特征波长提取。最终提取的富士苹果的特征波长为(450.51 nm,476.80 nm,677.75 nm,and 750.72 nm),提取的秦冠苹果的特征波长(542.51 nm,544.79 nm,676.96 nm,and 718.29 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基于所提取的特征波长的苹果脆性定量预测模型,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模型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以上特征波长建立的富士、秦冠苹果脆性的定量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9131和0.9641,说明采用上述特征波长开发便携式仪器并进行苹果脆性的无损检测是可行的、可靠的。(5)基于光谱信息的富士和秦冠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建立了不同储藏条件下基于光谱信息的苹果脆性的动力学模型,可根据初始光谱信息预测苹果脆性最佳口感保持期,实现了储藏期预测的软件设计。通过试验分析以及基于光谱信息的苹果脆性定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富士和秦冠苹果的脆性随时间的推移均呈现衰退现象,富士苹果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和0.87,且室温和冷藏条件下的富士苹果最佳脆性口感保持期分别为5周和8周。秦冠苹果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8和0.9514,且室温和冷藏条件下的秦冠苹果最佳脆性口感保持期分别为4周和7周。(6)融合外观图像的苹果脆性品质补偿模型的研究。建立了融合外观图像与光谱信息的苹果脆性品质判别模型,扣除苹果外观对苹果内部品质判别的影响,完成了融合光谱和图像的软件设计并进行了测试。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苹果脆性与苹果外观RGB各分量的定量预测模型,所建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778。试验验证表明,苹果外观负补偿前后的相对误差均值从8.29%下降到5.55%,苹果外观正补偿前后的相对误差均值从8.52%下降到6.44%。苹果外观负补偿前后的相对误差的标准差从5.62%下降到4.44%;苹果外观正补偿前后的相对误差的标准差从6.22%下降到5.30%。这说明,相对误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均有所减小,且在线检测苹果脆性分级准确率达到90.12%,因此融合苹果外观补偿后,苹果脆性的预测更为准确,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黄海英,李晓娟,李正英[9](2020)在《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与硬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研究了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环境中的乙烯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果胶质含量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在减压贮藏条件下,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含量、 PG活性、β-Gal活性值及最高值均较常压条件下的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环境中的乙烯含量、PG活性、β-Gal活性增大,引起原果胶水解成水溶性果胶,细胞壁松弛,果实硬度下降,整个贮藏期果实硬度下降了21.7%,常压贮藏条件下硬度下降了35.9%。因此,可判断减压贮藏通过抑制PG活性及β-Gal活性,从而延缓了原果胶的水解速度,抑制了软化速率,延长果实的保质期。
王雷,田晓宁,田雪婷,吴晗笑,李瑞,刘佳,任小林[10](2020)在《‘富士’苹果不同O2/CO2简易气调贮藏的生理特性》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富士’苹果果实长期贮藏过程中的最适O2/CO2比例,为采后‘富士’苹果果实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富士’苹果果实为材料,在(1±0.5)℃贮藏条件下,采用不同比例O2/CO2简易气调长期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ATP、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PLD、SOD、线粒体H+-ATPase、线粒体Ca2+-ATPase、SDH和CCO活性的指标,从膜脂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角度来分析不同比例O2/CO2简易气调过程中‘富士’果实发生CO2伤害的原因。【结果】‘富士’苹果长期贮藏过程中,不同比例O2/CO2简易气调均可有效维持果实质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当处理中O2浓度小于10%、CO2浓度大于5%时,果实发生CO2伤害,果实中与能量产生相关的线粒体H+-ATPase、线粒体Ca2+-ATPase、SDH、CCO活性降低,ATP含量减小,同时SOD活性减弱,O2-、H2O2产生增加,PLD活性被激活,膜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褐变发生。【结论】‘富士’苹果果实长期贮藏过程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处理Ⅰ(3%CO2+12%O2+85%N2),当O2浓度小于10%、CO2浓度大于5%时,细胞维持较低能量水平,膜脂过氧化严重,CO2伤害发生。
二、怎样贮藏富士苹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贮藏富士苹果(论文提纲范文)
(1)果实膨大期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富士苹果贮藏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果实膨大期ALA处理方法 |
1.2.2 采后富士苹果处理方法 |
1.3 富士苹果品质指标测定 |
1.3.1 果实外观色泽 |
1.3.2果实硬度 |
1.3.3 果实TSS及TA含量 |
1.3.4 果肉生理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膨大期不同质量浓度ALA处理对富士苹果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 |
2.2 果实膨大期不同质量浓度ALA处理对富士苹果冷藏过程中果实硬度的影响 |
2.3 果实膨大期不同质量浓度ALA处理对富士苹果冷藏过程中果实TSS含量的影响 |
2.4 果实膨大期不同质量浓度ALA处理对富士苹果冷藏过程中果实TA含量的影响 |
2.5 果实膨大期不同质量浓度ALA处理对富士苹果冷藏过程中果肉PPO活性的影响 |
2.6 果实膨大期不同质量浓度ALA处理对富士苹果冷藏过程中果肉POD活性的影响 |
2.7 果实膨大期不同质量浓度ALA处理对富士苹果冷藏过程中果肉MDA含量的影响 |
2.8 果实膨大期10 mg/L ALA处理对冷藏200 d后富士苹果常温货架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2)低O2、高CO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概述 |
1.2 苹果贮藏褐变研究进展 |
1.2.1 苹果褐变类型 |
1.2.2 苹果褐变因素 |
1.3 苹果褐变机理研究 |
1.4 苹果褐变控制措施 |
1.4.1 品种选择 |
1.4.2 采前控制措施 |
1.4.3 采后控制措施 |
1.5 转录组测序 |
1.6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低O_2、高CO_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设备仪器 |
2.3 方法 |
2.3.1 气调处理方法 |
2.3.2 试验方法 |
2.3.3 生理指标测定 |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寒富苹果气调贮藏中的褐变现象 |
2.4.2 果实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2.4.3 果实维生素C(Vc)含量的变化 |
2.4.4 果实总酚含量的变化 |
2.4.5 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2.4.6 果实褐变与果实密度的相关性 |
2.4.7 果实褐变与果实直径间的相关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录组分析寒富和金冠苹果气调贮藏中与褐变相关的表达基因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设备仪器 |
3.3 方法 |
3.3.1 气调处理方法 |
3.3.2 苹果果实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3.3.3 RNA-seq文库构建及分析 |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DEGs |
3.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转录组测序质量分析 |
3.4.2 转录组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
3.4.3 GO功能聚类分析 |
3.4.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4.5 差异表达基因的q PCR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不同贮藏温度对套袋糖心富士苹果采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1.1 材料与试剂 |
1.1.2 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处理方法 |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2. 1 失重率 |
1.2.2. 2 色度 |
1.2.2. 3 硬度、脆度 |
1.2.2. 4 膜透性 |
1.2.2. 5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温度对糖心富士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
2.2 贮藏温度对糖心富士苹果饱和度C值的影响 |
2.3 贮藏温度对糖心富士苹果硬度、脆度的影响 |
2.4 贮藏温度对糖心富士苹果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2.5 贮藏温度对糖心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6 贮藏温度对糖心富士苹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2.7 贮藏温度对糖心富士苹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 结论 |
(4)六个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变化表征因子及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
1.1.1 苹果品质指标 |
1.1.2 果蔬关键品质表征因子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
1.1.3 出库时间对苹果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
1.2 苹果贮藏/货架期研究进展 |
1.2.1 研究货架期的重要性及货架期终点的确定方法 |
1.2.2 采后苹果货架期预测的品质指标(变量)体系 |
1.2.3 关键品质指标提取研究进展 |
1.2.4 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3.1 立题依据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六个品种苹果低温货架期间品质变化的差异性及其品质表征因子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剂 |
2.1.3 果实处理 |
2.1.4 取样方法和设计思路 |
2.1.5 苹果货架寿命终点的确定 |
2.1.6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7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六种品种苹果低温货架期终点的差异性 |
2.2.2 低温货架期间6 种品种苹果理化指标变化 |
2.2.3 低温货架期间6 种品种苹果颜色指标变化 |
2.3 0℃货架期间6 个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化表征因子的筛选 |
2.3.1 六个品种苹果与0℃货架期呈现显着相关的品质因子差异性韦恩分析 |
2.3.2 六个品种苹果0℃货架期间品质变化主成分因子的选择 |
2.3.3 六个品种苹果0℃货架期间理化品质变量的聚类分析 |
2.4 讨论 |
2.4.1 低温贮藏6 种品种苹果最大货架期的差异性 |
2.4.2 各理化品质与货架期相关差异性及其对品种响应的规律性分析 |
2.4.3 不同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量终值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
2.4.4 六个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化表征因子的选择方法与合理性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出库时间对苹果货架品质变化的影响及品质表征因子选取——以“乔纳金”和“富士”为例 |
3.1 材料与处理 |
3.1.1 材料 |
3.1.2 试剂 |
3.1.3 果实处理 |
3.1.4 取样方法和设计思路 |
3.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0 d出库的“乔纳金”苹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
3.2.2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理化品质变化 |
3.2.3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颜色指标变化 |
3.3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品质变化表征因子选择 |
3.3.1 不同出库时间苹果与0℃货架期呈现显着相关的品质因子差异性韦恩分析 |
3.3.2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货架期间品质变化主成分因子的选择 |
3.3.3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货架期间品质指标的聚类分析 |
3.4 讨论 |
3.4.1 不同出库时间对“乔纳金”和“富士”苹果货架期及品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
3.4.2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苹果品质表征因子分析 |
3.4.3 不同出库时间的“富士”苹果品质表征因子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低温下6 个品种苹果货架期预测模型构建 |
4.1 数据分析方法 |
4.1.1 数据来源 |
4.1.2 货架期预测模型构建 |
4.1.3 软件设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六个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量的初值和终值 |
4.2.2 三种不同特征选择方法所得到的品质指标排序结果 |
4.2.3 不同方法构建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比较 |
4.2.4 六个品种苹果低温货架期预测软件的构建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不套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果实套袋技术的发展 |
1.2 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2.1 果实着色 |
1.2.2 果实大小和果形指数 |
1.2.3 果皮结构 |
1.2.4 果实糖、酸含量 |
1.2.5 果实硬度 |
1.3 套袋对果实生理变化的影响 |
1.3.1 呼吸速率 |
1.3.2 乙烯释放速率 |
1.3.3 耐贮性 |
1.4 套袋对果实抗氧性的影响 |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套袋栽培对苹果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2.1.2 试验方法 |
2.2 测定指标 |
2.3 数据分析 |
2.4 结果分析 |
2.4.1 不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和果形指数的影响 |
2.4.2 不套袋对果实色泽的影响 |
2.4.3 不套袋对表皮蜡质的影响 |
2.4.4 不套袋对果实表面真菌种类的影响 |
2.4.5 不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4.6 不套袋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
2.4.7 不套袋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不套袋栽培对苹果贮藏特性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测定指标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
3.4.2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硬度的变化 |
3.4.3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变化 |
3.4.4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呼吸速率的变化 |
3.4.5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
3.4.6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 |
3.4.7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
3.4.8 不套袋苹果果实贮藏期间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不同贮藏条件对阿克苏苹果品质及糖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测定指标 |
1.2.2. 1 糖心率、糖心指数及褐化指数 |
1.2.2. 2 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1.2.2. 3 有机酸含量 |
1.2.2. 4 乙醇、甲醇、甲醛含量 |
1.2.2. 5 多酚氧化酶活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常规品质的变化 |
2.2 不同贮藏条件下糖心消失 |
2.3 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的褐变情况 |
2.4 苹果糖心指数和褐化指数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
2.5 糖心苹果与非糖心苹果的差异性比较 |
3 讨论 |
3.1 不同贮藏条件对苹果糖心消失的影响 |
3.2 不同贮藏条件对苹果褐化的影响 |
3.3 不同贮藏条件下糖心苹果与非糖心苹果的差异 |
4 结论 |
(8)基于光谱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苹果脆性无损检测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苹果内部品质检测研究现状 |
1.2.2 苹果外部品质检测研究现状 |
1.2.3 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3.1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及其现状 |
1.2.3.2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及其现状 |
1.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光谱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苹果脆性无损检测装置设计 |
2.1 机械结构设计 |
2.2 控制部分设计 |
2.3 软件部分设计 |
2.3.1 运行环境 |
2.3.2 总体方案 |
2.3.2.1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2.3.2.2 功能函数设计 |
2.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苹果硬度的脆性值定量预测模型与感官定性评价研究 |
3.1 苹果脆性定义 |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4 数据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富士、秦冠和瑞阳苹果硬度和脆性模型的建立 |
3.5.2 富士、秦冠和瑞阳苹果硬度和脆性综合模型的建立 |
3.5.3 富士、秦冠和瑞阳苹果硬度和脆性分级模型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光谱信息的苹果脆性的定量预测模型研究 |
4.1 基于光谱全波段的富士、秦冠苹果脆性的预测模型研究 |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光谱采集与样品划分 |
4.1.2.2 苹果脆性理化指标的测量 |
4.1.3 试验结果 |
4.1.3.1 苹果脆性量化与感官评价结果 |
4.1.3.2 苹果光谱分析与量化建模 |
4.2 基于光谱特征波长的富士、秦冠苹果脆性的预测模型研究 |
4.2.1 光谱特征波长的提取 |
4.2.2 基于光谱特征波长的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4.2.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与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光谱信息的富士和秦冠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 |
5.1 基于光谱信息的富士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 |
5.1.1 室温条件下富士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 |
5.1.2 冷藏条件下富士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 |
5.2 基于光谱信息的秦冠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 |
5.2.1 室温条件下秦冠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 |
5.2.2 冷藏条件下秦冠苹果最佳脆性的储藏期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融合外观图像的苹果脆性品质补偿模型的研究 |
6.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6.2 试验方法 |
6.2.1 苹果外观图像获取 |
6.2.2 苹果光谱信息采集与脆性理化指标测量 |
6.3 数字图像处理 |
6.4 数据分析 |
6.5 结果与分析 |
6.5.1 基于光纤光谱的苹果脆性定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
6.5.2 融合苹果外观图像的脆性补偿模型的研究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光谱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苹果脆性检测装置性能分析 |
7.1 测试装置 |
7.2 测试方案 |
7.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与硬度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环境中乙烯含量的测定 |
1.3.2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测定 |
1.3.3 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的测定 |
1.3.4 果胶质的测定 |
1.3.5 果实硬度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减压贮藏过程中环境中的乙烯释放量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
2.2 减压贮藏过程中PG活性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
2.3 减压贮藏过程中β-Gal活性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
2.4 减压贮藏过程中果胶质含量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
3 结论 |
(10)‘富士’苹果不同O2/CO2简易气调贮藏的生理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2.1 褐变率及褐变指数 |
1.2.2 失重率、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1.2.3 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测定 |
1.2.4 PLD、SOD活性的测定 |
1.2.5 ATP含量的测定 |
1.2.6 线粒体H+-ATPase、线粒体Ca2+-ATPase、SDH、CCO活性的测定 |
1.2.7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褐变率及褐变指数的影响 |
2.2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SOD、PLD活性的影响 |
2.6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ATP含量的影响 |
2.7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线粒体H+-ATPase、线粒体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
2.8 不同O2/CO2简易气调对‘富士’苹果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怎样贮藏富士苹果(论文参考文献)
- [1]果实膨大期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富士苹果贮藏性的影响[J]. 牛佳佳,张四普,张柯,韩立新,瞿振芳,苗建银. 河南农业科学, 2021(10)
- [2]低O2、高CO2处理对寒富和金冠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的影响[D]. 王超. 渤海大学, 2021(11)
- [3]不同贮藏温度对套袋糖心富士苹果采后品质的影响[J]. 李学进,刘紫韫,李喜宏,郑艳丽,范江明,贾红霞. 保鲜与加工, 2021(05)
- [4]六个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变化表征因子及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D]. 曹梦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不套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D]. 岳正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不同贮藏条件对阿克苏苹果品质及糖心的影响[J]. 张亚若,刘园,童盼盼,汤蕾,徐强,王江波. 新疆农业科学, 2021(03)
- [7]苹果采后贮藏褐变研究进展[J]. 李永新,王超,王丽岩,茹磊,陈敬鑫.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8]基于光谱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苹果脆性无损检测装置研制[D]. 倪福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与硬度的相关性分析[J]. 黄海英,李晓娟,李正英. 农产品加工, 2020(08)
- [10]‘富士’苹果不同O2/CO2简易气调贮藏的生理特性[J]. 王雷,田晓宁,田雪婷,吴晗笑,李瑞,刘佳,任小林. 果树学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