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2000与AGP4X接口冲突(论文文献综述)
赵峰[1](2006)在《乌江东风水电站枢纽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江东风水电站枢纽安全监测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大坝的运行状况,通过对大坝的实时监测,为工程安全管理快速、准确地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为及时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改造研究的技术方法包括智能分布式Geomation 2380数据采集系统;现场总线(光纤)通讯方式;通过光缆总线、网络服务器、交换机建立了局域网。局域网设计的组网模型为二级结构:即分组和桌面。信管软件研制主要采用windows2000/XP/2003系统下微软的最新开发工具VisualStudio.net开发完成,分析计算部分采用Digital Fortran 6.0等工具开发完成,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各主要监测物理量的监控数学模型,包括单点统计、混合模型、一维、二维分布模型等,设置了监控指标,在线监测;运用产生式(规则)专家系统实现离线综合分析推理。 系统改造研制开发的主要工作有:对Geomation 2380采集系统和卡尔逊式仪器测量模块进行了开发改造,解决了原Geomation 2380采集模块测量卡尔逊仪器测量不准问题;建立了观测局域网,解决了数据采集系统与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的连接,实现大坝安全的在线监控与实时分析和信息查询;设置了人工比测接口;软件模块设有人工录入数据、半自动化监测系统数据接口等。 通过本次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开发,基本上将东风水电站枢纽各水工建筑物埋设仪器接入自动化,实现了在线观测、离线分析。并针对卡尔逊仪器5芯测量问题,成功运用ASM模块替代RRM模块,消除了芯线电阻的影响。监测数据信息管理软件(DSMIMAS)在整体设计上结合工程实际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
Wincat,李国良,魂碎[2](2005)在《升级在秋天》文中研究表明或许我天生是一个比较多愁善感的人,总之每当说到秋天,我想到的第一个词语不是“收获的季节”,而是“多事之秋”。而选择在“多事之秋”来升级电脑,并不是因为电脑多事,只是我们自己比较多事而已。其实,升级本身是快乐的,在大约十年以前,我购买自己第一台电脑的时候,无论是CPU、主板还是内存硬盘,甚至连键盘和鼠标都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但我仍然沉浸在那种绞尽脑汁却还难以取舍的思考快乐中。再看看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配件,每一个包装盒中都存放着我们的快乐,如阿拉丁神灯般等我们去逐一擦亮。性能?稳定性?扩展性?实用性?每一种选择即一种取舍。在十·一来临时,让我们用清醒的头脑和品味快乐的心态,共同去体会一个不一样的“多事之秋”,只因为,我们升级在秋天!
HDCD,风轻扬[3](2003)在《新龙展旧翼,霄汉九万里AMD平台老主板 升级新核心CPU》文中研究指明对DIYer来说,AMD的Athlon XP 具有非凡的性价比,但老主板能用上最新的Athlon XP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却很有挑战性的话题。 AMD的K7系列CPU存在着很多的共性:除了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的Argon核心的Athlon采用了SlotA接口外,其它有K7 CPU一直沿用SocketA接口,而且工作电压也都在一个相同的VRM标准之内,相对于“善变”的Intel平台来说,K7平台可谓波澜不惊。但这并不意味着随便一块K7老主板都能支持最新的Athlon XP。
彭卫[4](2003)在《基于PCI总线控制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研究利用PCI总线技术在数据交换领域的实现与应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IT)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工农业生产、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对数据交换与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利用高速的PCI总线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却相对落后,本课题就是出于这一目的而提出来的。本课题包括硬件电路、印刷电路板(PCB)、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具体的功能模块包括PCI协议转换模块、驱动放大模块、控制逻辑、时钟电路FIFO电路和配置电路。课题所着重点是基于最新的PCI总线规范2.2在数据交换系统领域的应用和WINDOWS 2000下驱动程序的开发。课题开发中利用PLX公司2000年才刚刚研发并生产的PCI协议芯片PCI9030,硬件电路的绘制采用PROTEL 99电路软件,而驱动程序则采用WinDriver5.3开发工具,应用软件则利用VISUAL C++ 6.0高级编程软件。本课题已基本完成硬件电路调试、驱动程序开发与安装等工作。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总线数据交换的意义和任务、当今利用PCI总线技术运用于PCI规范的重要内容、PCI数据数据交换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驱动程序的设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整个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张兴亮[5](2002)在《CFBR-II堆控制系统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文中提出本文提出了CFBR-Ⅱ堆控制系统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方案,划分出系统的功能模块,选用并确定了系统的硬软件平台。在Delphi集成开发环境中,设计并实现了各模块的功能。 采用上下位机的方式,通过巡检CFBR-Ⅱ堆控制系统各监测点的电平状态,并将巡检结果显示在监测界面上,实现了系统的在线监测。 通过对CFBR-Ⅱ堆及其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了CFBR-Ⅱ堆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算法,确定了故障诊断规则。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推理,实现了CFBR-Ⅱ堆控制系统的实时故障诊断。采用Delphi自身带的Parodox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巡检和诊断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通过在前端编制数据分析与处理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CFBR-Ⅱ堆控制系统的维护提供依据。 在监测界面的设计上,采用了模板设计技术。通过特征提取,将监测界面图形矢量化。设计的图形引擎,动态生成,刷新监测界面,有效的提高了程序运行效率。在报警输出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线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资源共享冲突和程序效率的问题。数据加密模块采用了动态链接库技术,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
张迎新[6](2001)在《Win2000与AGP4X接口冲突》文中研究表明 故障现象:一台半年前组装的Athlon650电脑,使用华硕K7V—RM主板,装1128MB华硕原装内存一条、启亨6326AGP显卡和火球FirebalI CX13GB硬盘(在C、D两个分区安装Win98/2000双启动操作系统)。最近,电脑主人新购G450(双头)显卡一块,准备将原来使用的6326换下。 按照常规方法打开机箱,取下旧6326插人G450,然
张迎新[7](2001)在《AGP4X设置与3Dmark2000冲突》文中指出 故障现象;一台刚刚组装的电脑,使用Windows Me操作系统,主板是承启7AJA KT-133,Duron650CPU,128MB的现代T75内存,思普TNT2 M64显卡(装nVidia雷管3公版驱动),ACER50X光驱,WD102AA硬盘。 电脑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装好后一切正常,随后安装的Office 2000运行令人满意。由于电脑主人想测试系统的3D
本刊特别报道组[8](2000)在《i1815芯片组主板全面接触》文中研究指明英特尔6月19日推出i815/815E芯片组,在此之前,已有一些厂家宣布推出支持i815/815E芯片组的主板,但是由于英特尔的i815芯片组迟迟不能上市,很难造成更大的影响,随着新的芯片组面市,新的支持i815芯片组的主板不断推出,Intel与威盛在芯片组市场中的争夺,将会展开新一轮的竞赛,i815芯片组、主板前途未卜。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当然希望能在第一发布时间体会一下i815的特色,我们将在这里对i815芯片组从技术介绍、主板测试及市场情况作一番全面介绍。
炳晨,亚光,令狐[9](1999)在《电脑“无名英雄”——电脑主板产品选购指南》文中研究指明 虽说Pentium Ⅲ与K6-Ⅲ—尤其是与AMD即将发布的K7——的对话是1999年PC界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但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却正悄悄地转移到3D显卡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过渡上来,相比之下接踵而来的Ultra DMA 66硬盘的光彩就显得黯淡了点。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人们眼中计算机迅速发展的证据,但还有一个更重要却常被忽视的产品也正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那就是主板。 主板(Mainboard)是机箱内最底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块电路板,又叫作母板(Motherboard),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都要直接或间接的与此板相连,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一般用户购买计算机时,往往更注意CPU是Pentium Ⅱ/Ⅲ多少的,内存和硬盘是多大的,显示器
二、Win2000与AGP4X接口冲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2000与AGP4X接口冲突(论文提纲范文)
(1)乌江东风水电站枢纽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监测项目和监测仪器 |
1.2.2 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发展 |
1.3 课题研究背景 |
1.3.1 电站概况 |
1.3.2 东风水电站原安全监测情况 |
1.3.3 东风水电站原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的主要目的及任务的提出 |
1.4.1 系统改造的目的 |
1.4.2 系统改造的原则 |
1.4.3 系统改造后总体功能和性能指标 |
1.4.4 系统改造主要工作任务 |
1.4.5 项目改造的实施安排 |
1.5 课题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
2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改造 |
2.1 GEOMATION 2380 MCU数据采集系统技术性能 |
2.1.1 2380MCU测控模块技术性能 |
2.1.2 采集软件技术性能 |
2.2 原观测仪器的检查 |
2.2.1 东风电站枢纽内部原观测仪器布置情况 |
2.2.2 甄别标准 |
2.2.3 各类仪器基本原理 |
2.2.4 检查方法 |
2.2.5 检查结果 |
2.3 数据采集系统接入观测仪器的设计改造 |
2.3.1 现场 MCU配置 |
2.3.2 观测仪器的增加补充设计 |
2.4 系统通讯网络及 MCU拓扑分布 |
2.5 CARLSON仪器在 MCU模块中设计改造 |
2.5.1 卡尔逊式仪器在 MCU原采集系统模块运用原理及存在问题 |
2.5.2 ASM模块接入卡尔逊式仪器的可行性研究与实施 |
2.5.3 C-ASM模块的产生 |
2.5.4 CARLSON仪器在 C-ASM模块中技术改造 |
2.5.5 实施后的效果 |
3 观测局域网设计改造 |
3.1 应用需求 |
3.2 网络规模 |
3.3 技术要求 |
3.4 设计要点 |
3.5 网络设备技术指标要求 |
4 东风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研制开发 |
4.1 东风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
4.1.1 系统简介 |
4.1.2 系统目标功能 |
4.1.3 系统主要特点 |
4.2 总体设计 |
4.2.1 硬件平台 |
4.2.2 软件平台 |
4.2.3 开发工具 |
4.2.4 软件结构 |
4.2.5 网络结构 |
4.2.6 系统物理结构 |
4.2.7 软件功能 |
4.2.8 软件组成 |
4.3 数据库系统 |
4.3.1 概述 |
4.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3.3 数据库安全 |
4.4 系统管理 |
4.4.1 系统安全管理 |
4.4.2 系统文件管理 |
4.4.3 数据库管理 |
4.4.4 远程控制 |
4.4.5 网络通讯 |
4.4.6 系统日志与警报 |
4.4.7 软件自动升级 |
4.5 监测信息管理 |
4.5.1 大坝安全文档管理 |
4.5.2 项目测点仪器管理 |
4.5.3 监测资料入库 |
4.5.4 监测数据整编换算 |
4.5.5 观测数据管理 |
4.5.6 巡视检查信息管理 |
4.6 在线综合分析子系统 |
4.6.1 各类标准检查 |
4.6.2 单点信息定量化 |
4.6.3 在线综合推理 |
4.7 离线综合分析子系统 |
4.7.1 特征值统计分析 |
4.7.2 图形分析 |
4.7.3 监控模型分析 |
4.7.4 综合分析推理 |
4.8 综合查询及报表子系统 |
4.8.1 综合查询 |
4.8.2 监测报表 |
4.9 WEB查询子系统 |
4.9.1 概述 |
4.9.2 总体设计 |
4.9.3 WEB应用程序功能设计 |
4.9.4 IE客户系统设计 |
4.10 系统的开发研制 |
4.10.1 系统开发程序软件 |
4.10.2 版本 |
4.10.3 系统文件表 |
5 系统安装与调试 |
5.1 概述 |
5.2 老测站的清理 |
5.3 仪器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 |
5.4 仪器引线进 MCU装置 |
5.5 新增仪器安装 |
5.5.1 新增仪器安装清单、位置 |
5.5.2 气压计/温度计 |
5.5.3 新增仪器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
5.6 人工接口的性能及系统仪器比测 |
5.7 系统调试 |
5.7.1 传感器电缆与 MCU的连接 |
5.7.2 通信电缆的连接 |
5.7.3 MCU的单机调试 |
5.7.4 数据采集软件的安装与 MCU联机调试 |
6 坝体变形监控模型计算实例 |
6.1 建立模型 |
6.2 因子选择 |
6.3 计算程序 |
6.4 输出结果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I |
一、发表的论文 |
二、获奖情况 |
附录II |
(4)基于PCI总线控制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系统总线功能及其特性 |
1.2 应用背景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2.1 PCI总线简介 |
2.2 PCI总线规范2.2版 |
2.2.1 PCI总线结构 |
2.2.2 PCI总线操作 |
2.3 x86保护模式 |
2.3.1 段页级别保护 |
2.3.2 I/O特权级别 |
2.3.3 中断的处理 |
第三章 数据通讯PCI卡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总体构成 |
3.4 主要芯片介绍 |
3.5 具体接口电路设计 |
3.6 寄存器的寻址 |
3.7 PCB硬件电路板图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4.1 计算机的启动及BIOS |
4.2 设备驱动程序 |
4.2.1 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 |
4.2.2 硬件基础 |
4.2.3 微处理器模式 |
4.2.4 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分层结构 |
4.2.5 驱动程序种类 |
4.2.6 WDM驱动程序的原理 |
4.2.7 驱动程序的编制 |
4.2.8 驱动程序的调用 |
4.3 应用软件的设计 |
第五章 结论 |
5.1 PCI9030的配置 |
5.2 电路的调试 |
5.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CFBR-II堆控制系统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文献综述 |
1.1.1 技术概述 |
1.1.2 技术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
1.2 课题来源及意义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系统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1.1 系统功能要求 |
2.1.2 系统性能要求 |
2.2 系统总体方案 |
2.3 运行平台 |
2.3.1 硬件平台 |
2.3.2 软件平台 |
2.4 开发工具 |
2.5 数据采集的设计与实现 |
2.5.1 数据采集硬件 |
2.5.2 接口通信软件 |
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3.1 数据库概述 |
3.1.1 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 |
3.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
3.2 Delphi中的数据库工具 |
3.2.1 数据库桌面(Database Desktop) |
3.2.2 数据库引擎管理器(BDE Administrator) |
3.2.3 数据库资源管理器(SQL Explorer) |
3.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3.3.1 数据缓冲数据表 |
3.3.2 巡检结果记录表 |
3.3.3 逻辑规则表 |
3.3.4 用户信息数据表 |
3.3.5 日志数据表 |
4 故障诊断的设计与实现 |
4.1 监测点逻辑含义和逻辑关系的确定 |
4.2 推理过程 |
4.3 推理的编程实现 |
5 监测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5.1 模板在监测界面的设计与实现中的作用 |
5.2 模板数据结构的设计 |
5.2.1 直线 |
5.2.2 弧线 |
5.2.3 文字 |
5.2.4 块 |
5.3 模板数据库的设计 |
5.4 图形引擎的设计 |
5.4.1 直线 |
5.4.2 弧线 |
5.4.3 文字 |
5.4.4 块 |
5.5 生成监测界面 |
5.5.1 生成监测界面的算法流程 |
5.5.2 生成监测界面的编程实现 |
6 多媒体报警输出的设计与实现 |
6.1 多线程在多媒体报警输出设计与实现中的作用 |
6.2 线程的基本概念 |
6.3 基于线程的报警输出模块的实现 |
6.3.1 报警输出算法流程 |
6.3.2 报警输出的编程实现 |
7 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7.1 Delphi中的数据处理组件简介 |
7.1.1 数据访问组件 |
7.1.2 数据控制组件 |
7.1.3 Decision Cube组件 |
7.1.4 报表设计组件 |
7.2 Delphi中的数据库访问方式 |
7.3 数据处理的实现 |
7.3.1 数据查询设计与实现 |
7.3.2 数据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
7.3.3 数据分析结果 |
7.3.4 报表的设计与实现 |
8 系统安全的设计与实现 |
8.1 数据加密策略 |
8.1.1 加密算法 |
8.1.2 数据加密的编程实现 |
8.2 权限分配策略 |
8.3 安全日志策略 |
8.4 数据备份策略 |
9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系统监测界面 |
附录2: 控制系统逻辑电路图 |
四、Win2000与AGP4X接口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 [1]乌江东风水电站枢纽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与实施[D]. 赵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6)
- [2]升级在秋天[J]. Wincat,李国良,魂碎. 电脑爱好者, 2005(19)
- [3]新龙展旧翼,霄汉九万里AMD平台老主板 升级新核心CPU[J]. HDCD,风轻扬. 电脑自做, 2003(06)
- [4]基于PCI总线控制卡的研究与实现[D]. 彭卫.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2)
- [5]CFBR-II堆控制系统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D]. 张兴亮. 四川大学, 2002(02)
- [6]Win2000与AGP4X接口冲突[J]. 张迎新. 电脑爱好者, 2001(01)
- [7]AGP4X设置与3Dmark2000冲突[J]. 张迎新. 电脑爱好者, 2001(01)
- [8]i1815芯片组主板全面接触[J]. 本刊特别报道组. 电脑采购周刊, 2000(24)
- [9]电脑“无名英雄”——电脑主板产品选购指南[J]. 炳晨,亚光,令狐. 中国计算机用户, 19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