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提前,你准备好了吗?(论文文献综述)
吴凡[1](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人物是语文教材人物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推崇英雄人物,对小人物身上的一些美好品质不够重视。教材中的很多小人物对苦难的突围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人物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滋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人物形象教学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概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人物指的是被编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大多生存状况艰难,平凡是他们的标签,但他们又有着优秀的品格,也可能存在一些人性的弱点。小人物形象的教育价值有审美价值、德育价值和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人物形象课文共有33篇。根据身份属性可将小人物划分为六种类型:普通的劳动者形象、封建小知识分子形象、勇于抗争的强者形象、仗势凌弱的小人形象、感人暖心的真情形象、无力反抗的卑微形象。小人物这一群体有着品性勤劳淳朴、人生命运悲惨、生存愿望强烈等共同特点。第二章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教学现状与分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发现初中小人物形象教学中存在着学生难以与小人物产生共鸣、教师对小人物的解读不够全面、缺乏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等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语文教学没有真正回归文本、传统心理影响下的审美偏误等。第三章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教学策略。为了解决初中小人物形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层面应整合课程资源以丰富语文课堂,重视艺术手法分析以提升文本的理解深度,通过解析小人物形象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了将理论研究真正落到实处,笔者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有关小人物的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
陈孟洲[2](2021)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精心设计的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具有简短灵活、便捷共享的特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深化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因此物理微课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如何让微课设计更加合理、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引入美国学者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将对应动机激发策略融入到微课设计中,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动机,提升微课使用效果。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物理微课设计进行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对研究过程进行规划;第二章分别对微课和ARCS动机模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说明微课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ARCS动机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具体内涵进行总结;第三章进行具体设计,明确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物理微课设计总流程、设计策略,制定出微课设计总模板,并编制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第四章则以学生前期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为基础,设计出《焦耳定律》、《磁场磁感线》等五个案例,展示了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全过程;第五章通过后测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对微课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便于继续完善微课设计;第六章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物理微课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具体表现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促进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辅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增强其自信心和满足感。
张佳奇[3](2021)在《互联网语境下的群域话语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全面考察依托于技术媒介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中的群体话语交互状况,论证群域话语概念,尝试建构群域话语分析框架,揭示互联网时代人际交流的一些新特征,探索分析群域话语与以往个人交谈、公众性交流不同的特点和话语篇章的组织规律,探究立场建构与话语协商的句法及语用特征。全文共分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交代本文的选题缘起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从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两个方面概括选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梳理了网络语言研究、当代话语分析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就本文的理论背景及依据进行了交代;论述社会符号学理论和功能语篇分析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主张,梳理主要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释本文的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最后,对文中的语料来源及标注符号进行说明。第二章“新媒体群域类型与群域话语的功能层次”,本章基于网络群体交流的研究对象及社会网络关系的分布情况,建立“群域”概念,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群域话语的生成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媒介不只是信息传递的渠道和载体,其本身的技术导航及功能设置对信息交互模式的引导和人际互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群域中的话语交互由情景语境的触发产生,群域情景语境和话语意义之间存在一个属于话语参与者的“认知中介”,情景语境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程度与“话语基调”中成员间的“相熟度”共变,并决定“个体化”的允准程度,决定“供用特征”的潜在语义是否被触发。虚拟性明显则个体化允准程度高,倾向于显示易于辨识的个人风格。现实性明显则个体化允准程度低,话语组织受现实身份的制约,更倾向遵守现实语境的交际语用规则。本章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当代话语分析理论尝试提出群域系统功能分析框架,揭示依托于技术媒介的群体话语交互情况,并提出其在语法、语用维度可探索的空间。第三章“群域话语的话轮及序列”,本章主要讨论了群域话语的基本单位“话轮”以及话语组织单位“序列”的概念界定及类型特点,并将群域话轮、序列与传统口语交际进行差异对比。本章将“群域话轮”定义为:包括多模态符号和媒介功能形式的上传一次所显示的内容。将“群域话轮”分为文本话轮、多模态话轮和界面功能话轮。结合群域交际中存在的一些独立的、可描述的普遍话语行为惯例作重点观察,将依照惯例进行组构的话语行为过程视为“序列”,并对“问答”“追补”“修补”“重复”四种主要话语行为序列进行语料观察和论述,从而探究群域话轮和序列特点。群域话轮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模态种类及模态组合的复杂表义情况;话轮呈现出不完整的会话结构;话轮很多情景中为非自然序列;在句法选择上,有明显的场景适应性。口语交际与群域交际中的话轮在性质、范畴和句法特征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交际和群域交际中序列的差异主要则体现在序列的“邻接性”关系方面。第四章“群域话语的语篇型式及特征”,本章吸收功能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探究群域话语分析系统“表达层”的语篇型式,对三种主要群域话语类型的篇章进行考察和描写,并进一步概括其篇章结构的影响因素。我们立足于描写和解释篇章的生成过程,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及方法,将话语文本的考察与主体的社会行为结合起来,探索群域交际中的网络结构特征,观察话语如何参与和改变社会行为、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群域话语模式的语篇规律。基于议程设置蕴含媒介预设的元功能的认识,本章吸收“Ge M模型”对三种群域的议程设置进行建模。这种“元认知”提供了一种语义上的衔接结构,这一“衔接结构”在群体交际中是公众在篇章层面理解、认同的基础,是语篇内部元素之间建立语义关系的参考和连贯的规则。研究表明:即时通信类群是“关系衔接”篇章,以人际为基础展开语篇的互动。信息交互类群为“话题衔接”篇章,呈现子话题分层现象。视频直播类群为“内容衔接”篇章,随着内容的推进,相应的评价话语产生,在语义层面发生篇章衔接。第五章“群域话语的立场建构与人际互动”,着眼于不同类型群域话语系统内部,考察具体语篇中立场构建和交际互动的若干语义、语用现象。重点对新闻事件涉及的群域评价中各方立场建构、意见协商所采用的语言手段进行探讨。重点吸收互动语言学范式的相关理论对群域立场建构和人际互动问题进行探究。我们结合典型个案从动态视角对群域中互动语篇中的立场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研讨,主要着眼于典型的微博新闻“评论区域”、微信朋友圈、群体互动的留言区三个重点交互场景开展研究。本章概括了群域信息发布话语立场表达的主要句法、语用策略,总结了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发布的语用规则及人际语用功能。具体来看,朋友圈中的“认同”是在复杂的线上交互中通过建构增加或强化“自我属性”的动态过程,网络平台为个人自我构建社会认同提供重要语境条件。本章由观察“否定”和“肯定”的情感立场表达策略,进一步探究留言区群体交互的立场类型及语用效果。第六章“群域话语的修辞伦理和语用规约”,本章基于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联,探讨修辞伦理和语用原则的关系如何。本章就群域话语交际中的修辞伦理问题进行类型概括,并探讨相应类型的生成动因与监管的伦理对策,进一步提出与群域交际相适应的“伦理规范”,为下一步网络群域话语语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第七章“群域话语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应用”,本章从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两个方面具体探讨群域话语研究的价值。理论意义方面,主要从新媒体话语的系统构建、多模态修辞学及网络语用学理论的系统构建、“网络民族志”的理论探索三大方面讨论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舆情管控与语情引导提供预测和监督方法;有利于推进网络多模态语料库的构建;有利于推进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建设。第八章“结论”,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并陈述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主要结论包括:群域话语功能分析框架的提出;“相熟度”与情景语境的共变关系;群域话轮的界定及与传统话轮的差异问题;群域语篇型式的概括;群域立场表达的句法、语用策略问题;修辞伦理和语用规约的协同标准;对比了群域话语与以往个人交谈、公众性交流不同的特征和话语篇章的组织规律。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扩展语料观察的规模。进一步关注新兴话语形式和范畴的对应规律、主要语篇型式在群域中的句法功能表现,深入探究“个体化”如何在群体中“汇流”“演化”等问题。
离鹿[4](2021)在《遗忘乐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一种说法,活物穿过一段隧道,就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譬如十岁那年我捡回的黑猫。瞎了一只眼,毛发残缺,尾巴有烫伤的疤痕。母亲无法容忍,叫父亲扔掉它。一来黑猫不吉利,二来这家伙面目可憎,三步必回首,斜睨背后,若有人,独眼必然射出凶光。我和父亲都不舍,觉得它肯定受了很多苦。但母命难违,父亲把猫丢进社区的绿化带。转天,它又在门口逡巡,父亲只好抱着它跑到更远的地方。三番五次,猫还是能轻易回来,半秃的尾巴摇来摇去,摆明在挑衅。后来,
黄馨[5](2020)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发布健康信息,这是疾控中心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就目前来看,其并未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对传播主体的要求。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中国疾控动态每月发布的“TOP20榜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揭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其多重的媒介角色及角色缺失。研究发现,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健康科普框架、风险提示框架、政策资讯框架和互动沟通框架4种框架类型来进行健康信息的创作,承担着健康素养培育者、危机疫情提醒者、政府声音传递者和线上活动组织者4类媒介角色,其中健康素养培育者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微信号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介角色,选取了禽流感、疫苗事件和艾滋病三类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总结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角色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着危机疫情提醒滞后、深度互动能力不足等局限,并提出了依托大数据预判风险、精准获取用户画像等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其媒介角色、更加有效地开展健康信息的传播。
李悦鑫[6](2020)在《民生类数据新闻的优化策略 ——以网易“数读”与新华网“数问民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新闻是以数据处理分析的结果作为驱动报道逻辑的核心,在对数据处理分析后,发现隐藏于数据背后的新闻信息,找寻数据背后的结构性联系,并将之作为报道叙事逻辑的驱动因素。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是数据新闻的主要展现形式,是一种充分利用人们快速识别图像能力的信息传播手段,利用人眼的感知能力对数据进行交互的可视化表达以增强认知。我国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同时,国民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民众在满足温饱问题之后开始注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民生类话题,如医疗卫生、教育和住房问题等,这类话题与受众更有接近性,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组成要素之一,新闻内容与受众的关联度越高,受众越感兴趣,新闻价值也就越大。与其他新闻相比,民生新闻在地理和心理上同受众更有接近性,因此受众更乐于接受民生类话题,并且民生新闻包含的医疗卫生、教育等选题的数据也方便从官方渠道获取既有数据,这使得数据新闻在我国最先发端于民生新闻。基于这种形势,国内各大媒体开始尝试将数据新闻应用于民生新闻实践中,研究民生类数据新闻,不仅为传统媒体提供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也对数据新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网易“数读”栏目的定位是“用数据说话,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它是国内最早开辟“数据新闻”专栏的媒体,是国内数据新闻非官方的代表。新华网则是国内最先成立数据新闻部的官方网站,并于2013年3月推出数据新闻专栏,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数据新闻实践的媒体。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以“数读新闻,据焦天下”为理念,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用信息图表来传达数据背后的故事,“数问民生”作为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下的民生选题板块,每天保持平均3到4条的更新。网易和新华网的数据新闻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了网易“数读”栏目和新华网“数问民生”板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网易“数读”和新华网“数问民生”的民生类数据新闻在数据来源的渠道和类别,可视化呈现以及互动方式进行对比,发现新华网的“数问民生”栏目相比于网易“数读”栏目的数据来源渠道更多,角度更广。对比国外媒体获取信息的途径时,国内媒体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呈现方式及互动方式上,无论是网易“数读”还是新华网“数问民生”,都主要以静态信息图来展示民生类数据新闻,较少的兼顾动态的交互式信息图。通过对网易“数读”和新华网“数问民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生类数据新闻报道存在数据来源单一,缺乏数据自采意识;可视化主要以静态信息图为主,交互性不强;目标受众模糊,受众定位不准确;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后续人才不足等问题,针对国内民生类数据新闻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借鉴国内外数据新闻的优秀经验,在数据来源、可视化呈现和互动方式以及受众定位上优化国内民生类数据新闻,注重数据记者、编辑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打造民生类数据新闻的专业团队,以保证充足的后续人才,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受众的阅读行为进行细分,使民生类数据新闻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曹蕊[7](2021)在《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社交媒体上的优势内容、倾向性观点和情绪不断汇聚并增势,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网红”。较之图文时代的粉丝看重文采和图片美感,短视频时代的用户更关注短视频所表达的态度以及情绪。网红发布的短视频内容会得到大规模网民的点赞、评论和分享,其对用户情绪的暗示性和感染力极强。一直以来,学者们致力于戏剧影视的用户情绪倾向理论研究。但目前,在用户情绪倾向研究领域,已有学者运用人工标记和机器学习等方法,通过训练大量的线上、线下文本,捕捉到比较全面的情绪类型以及情绪倾向。他们主要着眼于网络舆情、网络口碑以及微博文本情绪等,鲜少有针对网红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分析。本文探讨语言类网红的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旨在为MCN机构以及新媒体营销行业提供有迹可循的用户情绪变化规律及其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新媒体技术重塑了用户的话语权,MCN机构可以利用信息形式、主题内容、网红情绪等激发用户情绪,从而使网红短视频不断被分享,以此提升网红的关注度。首先,本文通过对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形式特征分析发现,网红短视频的推送时间、系列视频、出镜人、片头、片尾都可以引发用户的情绪倾向。其中推送时间、出镜人、片头、片尾负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系列视频正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同时发现系列视频、片头的影响力远大于推送时间、出镜人、片尾的影响力。其次,论文通过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内容特征发现,面向实体的主题、面向事件的主题、面向习语的主题都能引发用户情绪倾向。其中面向实体的主题、面向习语的主题正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面向事件的主题负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研究还发现,面向实体的主题、面向习语的主题的影响力远大于面向事件的主题。第三,本文通过对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情绪倾向的研究发现,短视频的中性情绪和用户情绪倾向不相关;正向情绪的短视频、负向情绪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相关,且短视频的正向情绪和用户的情绪倾向正相关,短视频的负向情绪和用户的情绪倾向呈负相关。但短视频的正向情绪的影响力小于短视频的负向情绪。最后,研究发现,根据影响用户情绪倾向的程度,短视频的信息特征排序依次为信息内容、信息情绪、信息形式。
张小丹[8](2020)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难点测查及突破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绊脚石”,难点不突破会导致学生成绩分化,降低学习兴趣,阻碍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难点的形成由客观因素和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为此,本研究将难点划分为客观难点和主观难点两个维度进行测查,剖析难点形成的原因,探索突破难点的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并采取有效策略突破难点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分析《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以及近四年高考试题中考核必修一的部分,确定了由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制的不足以及高考试题考核的能力要求决定的教学困难,统称为客观难点。结果显示,由课程标准要求决定的教学困难是:(1)概念划分层次多,概念形成困难、(2)教学课时安排少,教学方式受限、(3)核心素养要求高,践行过程困难;由教材编制的不足带来的教学困难是:(1)教材内容衔接脱节,生命观念不易落实、(2)教材内容深度不够,能力培养略显不足、(3)教材有时代局限性,科学视野拓展受限;由高考试题考核的能力要求决定的教学困难是:(1)专业能力要求高,学业质量难达成、(2)探究能力要求高,探究教学难落实、(3)思维能力要求高,深度教学有困难。通过问卷调查,将学生难度认同率超过40%(≥40%)的知识点界定为难点,将教师难度认同率超过50%(≥50%)的知识点界定为难点,据此测查出学生和教师认同的主观难点。本研究对重点班和普通班的难点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将难点划分为生命观念类、科学思维类、科学探究类和社会责任类,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难点采取有效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突破策略。测查结果显示:重点班认同的难点有31项,其中生命观念类11项,科学思维类14项,科学探究类6项,社会责任类3项;普通班认同的难点有54项,其中生命观念类24项,科学思维类21项,科学探究类9项,社会责任类4项。本研究还对比分析了学生和教师认同的难点,为一线教师定位难点查漏补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结果显示,教师认同的难点有59项,教师认同的难点绝大部分覆盖了学生的难点,但两者依然存在分歧,如教师认同而学生不认同的有14项,学生认同而教师不认同的有10项。综合分析问卷和访谈,难点成因主要由三方面决定,一是知识本身的特征,二是学生的原因,三是教师的原因。知识本身的原因是:(1)内容抽象,不易理解、(2)内容繁杂,不好记忆、(3)概念相近,容易混淆、(4)学科交叉,衔接困难。学生的原因是:(1)科目太多,难以平衡、(2)方法不当,难见成效、(3)能力不足,学不应考。教师的原因是:(1)课时不足,难以深入、(2)核心素养理解不到位、(3)课后学法指导有欠缺。最后,基于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及教育性原则提出针对客观难点的策略:(1)钻研新课标,领会新理念、(2)基于旧教材,辅以新教材、(3)提高策略性,把握新高考;针对主观难点的策略:组织模型与建模、灵活变式测试题、善用科学探究史、精选生活化素材、紧跟科研型新案例、注重语言直观性。
周莹[9](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郭玉秀[10](2020)在《英国本土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词汇习得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没有词汇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词汇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英国学者威尔金斯认为:“如果没有语法,人们很难表达事物;而如果没有词汇,人们可能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汉语词汇习得研究对象大多为来华留学生,对本土学习者的研究较少;词汇习得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词汇学习策略的孤立研究,对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广度的相关性研究较少;词汇习得关注焦点以大样本容量居多,对小样本个体差异关注较少。以英国为例,近年来英国本土汉语学习者人数增多,越来越多的英国学生从小开始学习汉语。面对如此庞大的本土汉语学习者群体,目前学界对其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即是对英国本土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词汇习得所做的研究。研究框架基于汉语学习动机、汉语词汇学习策略SILL量表,是对本土学习者接受性词汇广度、产出性词汇广度和产出性词汇深度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解决如下三个问题。1)英国汉语学习者在英国本土学习时有哪些汉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这些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是否影响接受性词汇广度的发展。2)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汉语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有何发展。3)如何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措施提升本土汉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提升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和教学的认识。研究主要采用质性与量化结合的个案研究法。受试对象为英国西萨塞克斯郡基督公学的6名高中生。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测试工具:汉语学习动机问卷、词汇学习策略SILL量表、接受性词汇测试题和产出性词汇测试问题大纲。并使用SPSS25.0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了解英国本土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情况。首先,对被试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质性和量化分析。其次,运用Oxford SILL词汇学习策略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与分析。再次,在剑桥考试局高中词汇大纲的基础上,通过等距抽样选出样本词汇,对被试进行接受性词汇广度的研究分析。并检验接受性词汇广度是否与性别因素、汉语学习动机因素和词汇学习策略因素存在正态分布关系。最后,通过产出性词汇测量问题大纲收集本土学习者语料构建真实文本语料库,考察产出性词汇的广度与深度。基于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英国本土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为工具型动机,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但自我效能感不高。其词汇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为中频,经常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依次为社交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方法为Quizlet词汇记忆法。2)英国本土学习者基于高中词汇大纲的接受性词汇广度为1000词以上,习得率为80%以上,词汇习得状况良好。无充足样本证明接受性词汇广度与性别因素存在正态分布,但接受性词汇广度与汉语学习动机之间存在低度正态相关,与词汇学习策略之间存在显着正态相关。3)基于学习者真实文本语料的产出性词汇广度共计1022个,其词汇分布、词汇多样性、词汇复杂性和词汇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词类使用全面、词汇多样、高级词汇运用合理且信息密集。其产出性词汇深度的词汇正确率、词汇搭配性知识和词汇意义性知识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汉字层面、词汇层面和语用层面的词汇深度仍需完善。研究成果对汉语词汇的习得与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能够揭示英国本土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广度、产出性词汇广度和产出性词汇深度,为中级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能够为本土汉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提供个案补充,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二、高考提前,你准备好了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提前,你准备好了吗?(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概述 |
第一节 小人物界定 |
一、小人物概念的起源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人物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小人物形象的教育价值 |
一、小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 |
二、小人物形象的德育价值 |
三、小人物形象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概况 |
一、小人物形象课文统计 |
二、小人物形象的类型 |
三、小人物形象的特点 |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人物形象教学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小人物形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
二、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
三、小人物形象教学存在问题之原因 |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堂 |
一、扩充教学内容,全面认识人物 |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单元教学 |
三、以表演促阅读,由入情到入境 |
第二节 重视艺术手法分析,提升文本理解深度 |
一、对比感悟 |
二、细节品味 |
第三节 解析人物形象,彰显育人功能 |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三、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
第四节 小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人物”形象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微课文献综述 |
一、微课国外研究现状 |
二、微课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节 ARCS动机模型文献综述 |
一、ARCS动机模型国外研究现状 |
二、ARCS动机模型国内研究现状 |
三、微课与ARCS动机模型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 |
第一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总流程 |
第二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策略 |
第三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构建 |
一、微课前期分析模板构建 |
二、微课内容设计与制作模板构建 |
三、微课评价反馈模板构建 |
第四节 学生物理学习动机问卷设计 |
第五节 学生访谈设计 |
一、前期学生访谈设计 |
二、后期学生访谈设计 |
第四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案例 |
第一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前期准备 |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前期学生访谈分析 |
四、小结 |
第二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焦耳定律》微课设计 |
一、焦耳定律微课前期分析 |
二、焦耳定律微课内容设计与制作 |
三、焦耳定律微课评价反馈 |
第三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磁场磁感线》微课设计 |
一、磁场磁感线微课前期分析 |
二、磁场磁感线微课内容设计与制作 |
三、磁场磁感线微课评价反馈 |
第五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实践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实践问卷调查 |
一、关于“注意力”的前后对比 |
二、关于“相关性”的前后对比 |
三、关于“自信心”的前后对比 |
四、关于“满足感”的前后对比 |
第二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实践效果访谈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物理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期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前期学生访谈实录 |
附录四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行星的运动》微课设计 |
附录五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微课设计 |
附录六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电容器的电容》微课设计 |
附录七 后期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八 后期学生访谈实录 |
致谢 |
(3)互联网语境下的群域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选题缘起 |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二、本文研究的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应用价值 |
三、相关研究现状 |
(一)网络语言研究 |
(二)当代话语分析研究 |
(三)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 |
四、本文的理论背景及依据 |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主要观点 |
(二)功能语篇分析基本观点及理论主张 |
五、本文的理论取向和研究方法 |
(一)理论取向 |
(二)研究方法 |
六、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
第二章 新媒体群域类型与群域话语的功能层次 |
一、“新媒体群域”的概念及类型特征 |
(一)“新媒体群域”释义 |
(二)以媒介划分的群域交际类型 |
二、新媒体群域话语系统功能分析 |
(一)群域话语系统的语境层 |
(二)群域话语系统的内容层 |
(三)群域话语系统的表达层 |
(四)群域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框架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群域话语的话轮及序列 |
一、“群域话轮”的界定及类型 |
(一)学界相关分析 |
(二)“群域话轮”的含义 |
(三)“群域话轮”的类型及特点 |
二、群域交际中的序列 |
(一)序列的类型 |
(二)序列的特征 |
三、与传统话轮、序列的异同 |
(一)话轮上的异同 |
(二)序列上的异同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群域话语的语篇型式及特征 |
一、什么是群域语篇型式 |
二、群域语篇的“议程设置”模型 |
(一)群域版式结构建模 |
(二)群域媒介“议程设置”与文本意义的关联 |
三、互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群域语篇型式探究 |
(一)在线社会网络研究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
(二)群域语篇型式的研究设计 |
四、群域语篇型式的主要特征 |
(一)“度值”与语篇结构序列 |
(二)个体选择与语篇集群行为的趋同和趋异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群域话语的立场建构与人际互动 |
一、“立场表达”的相关研究 |
二、群域立场表达的常用手段及功能 |
(一)人际隐喻 |
(二)即时转喻 |
(三)指称与互文 |
(四)元话语与话语标记 |
(五)语气与情态表达 |
三、群域立场表达的主要媒介场景及策略、语用取效 |
(一)群域新闻发布话语立场表达的句法、语用策略 |
(二)微信朋友圈的发布者身份与立场建构策略 |
(三)留言区群体交互的立场类型及语用效果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群域话语的修辞伦理及语用规约 |
一、修辞伦理研究的理论发展 |
二、群域话语违背修辞伦理的常见问题 |
三、修辞伦理问题的成因与伦理对策 |
(一)修辞问题的成因 |
(二)伦理对策 |
四、群域交际修辞的语用规约 |
五、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群域话语研究理论的多领域发展及应用 |
一、理论的多领域发展 |
二、现实应用 |
(一)有利于网络多模态语料库研究的深入 |
(二)有利于社会化网络服务的系统构建,推进国家话语生态建设 |
(三)为舆情管控与语情引导提供理论支持和观察视角 |
三、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一)提出新媒体群域话语的系统功能框架 |
(二)探究了“相熟度”与情景语境的共变关系 |
(三)界定了“群域话轮”的概念 |
(四)概括了媒介议程设置的模式及功能 |
(五)归纳了群域立场表达常用的句法、语用策略 |
(六)探索了修辞伦理和语用规约的协同标准 |
(七)对比了群域话语与以往个人交谈、公众性交流不同的特征和话语篇章的组织规律 |
二、不足与期待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与样本选择 |
2.1.1 理论基础 |
2.1.2 样本选择 |
2.2 文本框架构建 |
2.2.1 框架构建 |
2.2.2 编码与信度 |
2.2.3 统计结果 |
第三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1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 |
3.1.1 健康素养培育者 |
3.1.2 危机疫情提醒者 |
3.1.3 政府声音传递者 |
3.1.4 线上活动组织者 |
3.2 典型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2.1 H7N9 禽流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2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3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3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角色承担局限及对策建议 |
4.1 角色承担局限 |
4.1.1 缺乏严谨的健康素养培育者 |
4.1.2 滞后的危机疫情提醒者 |
4.1.3 浅层次的线上互动者 |
4.1.4 不充分的谣言应对者 |
4.1.5 缺位的心理健康关怀者 |
4.2 对策建议 |
4.2.1 建立专业内容运营团队,强化内容审核 |
4.2.2 依托大数据,及时预判风险危机 |
4.2.3 精准获取用户画像,提升深度互动服务能力 |
4.2.4 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
4.2.5 丰富健康信息主题,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疾控机构微信文章榜单(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民生类数据新闻的优化策略 ——以网易“数读”与新华网“数问民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数据新闻研究综述 |
2.民生类数据新闻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定量研究 |
2.定性研究 |
一、民生类数据新闻与研究样本选取 |
(一)相关概念梳理 |
1.民生新闻 |
2.数据新闻 |
3.民生类数据新闻 |
(二)研究样本选取 |
1.网易“数读” |
2.新华网“数问民生” |
二、对“数读”与“数问民生”的分析 |
(一)数据来源分析 |
1.来源渠道 |
2.来源类型 |
(二)可视化分析 |
1.静态信息图 |
2.动态交互式信息图 |
3.动画视频 |
(三)互动方式分析 |
1.评论区建设 |
2.数据开放程度 |
三、我国民生类数据新闻存在的问题 |
(一)数据来源单一,缺乏数据自采意识 |
(二)可视化以静态信息图为主,交互性不强 |
(三)目标受众模糊,受众定位不明确 |
(四)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后续人才不足 |
四、民生类数据新闻的优化策略 |
(一)扩大数据来源,自建数据库 |
(二)可视化多元表现,加强交互性 |
(三)精确发布终端,细分受众阅读行为 |
(四)注重数据记者,编辑工程师人才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案例网站链接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PAPI酱”视频的相关研究 |
(二)“PAPI酱”短视频特征的研究 |
(三)情绪倾向理论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网红短视频的兴起及影响 |
第一节 新媒体平台中网红的涌现 |
一、传统媒体中名人文化的式微 |
二、新媒体技术赋权与用户话语权的重塑 |
三、网红短视频的崛起 |
第二节 短视频用户的信息偏好与情绪感染 |
一、用户偏好幽默搞笑的信息类型 |
二、个体评论情绪的多样性 |
三、群体评论情绪的倾向性 |
四、信度检验 |
第二章 网红短视频的特征分析 |
第一节 短视频的信息形式 |
一、短视频的时长 |
二、短视频的标签 |
三、短视频的节奏 |
四、短视频的特效字幕 |
第二节 短视频的主题内容 |
一、政治时事类短视频 |
二、生活艺术类短视频 |
三、娱乐休闲类短视频 |
四、知识教育类短视频 |
五、其他类别的短视频 |
第三节 短视频的发布者 |
一、发布者的专业化程度 |
二、发布者的地域、国籍及文化背景 |
三、发布者的原生账号和衍生账号 |
四、发布者之间互动 |
第三章 “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形式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PAPI酱”短视频信息形式的表现特征 |
一、短视频的固定推送时间 |
二、系列短视频 |
三、短视频的出镜人 |
四、短视频的片头 |
五、短视频的片尾 |
第三节 “PAPI酱”短视频信息形式对用户情绪倾向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一、短视频形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短视频形式和用户情绪倾向的相关分析 |
三、短视频形式和用户情绪倾向的一元回归分析 |
1、短视频的推送时间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2、系列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3、短视频的出镜人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4、短视频的片头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5、短视频的片尾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四、短视频形式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API酱”短视频的主题内容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PAPI酱”短视频主题内容的表现特征 |
一、面向实体主题的短视频 |
二、面向事件主题的短视频 |
三、面向习语主题的短视频 |
第三节 “PAPI酱”短视频主题内容对用户情绪倾向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一、短视频主题内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短视频主题内容和用户情绪倾向的相关分析 |
三、短视频主题内容和用户情绪倾向的一元回归分析 |
1、面向实体主题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2、面向事件主题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3、面向习语主题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四、短视频主题内容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API酱”短视频的情绪效价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PAPI酱”短视频情绪效价的表现特征 |
一、正向情绪的短视频 |
二、中性情绪的短视频 |
三、负向情绪的短视频 |
第三节 “PAPI酱”短视频情绪效价对用户情绪倾向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一、短视频情绪效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短视频情绪效价和用户情绪倾向的相关分析 |
三、短视频情绪效价和用户情绪倾向的一元回归分析 |
1、正向情绪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2、负向情绪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四、短视频情绪效价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讨论与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七章 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的启示和建议 |
第一节 短视频制作的启示 |
第二节 短视频传播的建议 |
第三节 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图和附表清单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难点测查及突破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初高中生物学衔接的障碍 |
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新要求 |
三、难点确定的片面性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难点 |
二、核心素养 |
三、生物学核心素养 |
第二节 难点与重点的关系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认知发展理论 |
二、认知同化理论 |
三、信息加工理论 |
第三章 《分子与细胞》难点测查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分子与细胞》客观难点的研究 |
一、课程标准分析 |
二、《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 |
三、近四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
第二节 《分子与细胞》主观难点的研究 |
一、调查问卷测查主观难点 |
二、访谈法测查主观难点 |
第三节 难点成因分析 |
一、从知识的特征分析 |
二、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
三、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
第四章 难点突破原则及策略 |
第一节 难点突破原则 |
一、启发性原则 |
二、直观性原则 |
三、循序渐进原则 |
四、教育性原则 |
第二节 难点突破策略 |
一、针对客观难点的策略 |
二、针对主观难点的策略 |
第五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难点突破案例分析 |
案例1《学生自主设计习题》教学案例 |
案例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案例 |
案例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物必修一难点测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高中生物必修一难点测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3 学生和教师的访谈记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英国本土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词汇习得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综述 |
1.3.1 词汇知识与词汇能力的研究 |
1.3.2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理论研究 |
1.3.3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 |
1.3.4 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英国本土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与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
2.1 英国基督公学教学概况 |
2.1.1 英国基督公学办学情况 |
2.1.2 英国基督公学汉语教学开展情况 |
2.2 英国本土汉语学习者情况概述 |
2.3 被试者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
2.3.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
2.3.2 被试者汉语学习动机的质性描述 |
2.3.3 被试者汉语学习动机的量化分析 |
2.3.4 小结 |
2.4 被试者汉语词汇习得策略调查分析 |
2.4.1 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 |
2.4.2 词汇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 |
2.4.3 词汇学习策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2.4.4 被试者词汇学习策略的个案分析 |
2.4.5 小结 |
第三章 英国本土汉语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习得分析 |
3.1 接受性词汇广度的习得分析 |
3.1.1 接受性词汇广度的测量方法概述 |
3.1.2 接受性词汇广度的研究过程 |
3.1.3 接受性词汇广度的研究结论 |
3.2 接受性词汇广度与性别因素的探索分析 |
3.3 接受性词汇广度与学习动机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4 接受性词汇广度与词汇学习策略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英国本土汉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习得分析 |
4.1 产出性词汇广度的习得分析 |
4.1.1 产出性词汇广度的研究过程 |
4.1.2 产出性词汇广度的词汇分布分析 |
4.1.3 产出性词汇广度的词汇多样性分析 |
4.1.4 产出性词汇广度的词汇复杂性分析 |
4.1.5 产出性词汇广度的词汇密度分析 |
4.2 产出性词汇深度的习得分析 |
4.2.1 产出性词汇深度的测量方法概述 |
4.2.2 产出性词汇深度的研究过程 |
4.2.3 产出性词汇深度的词汇正确率分析 |
4.2.4 产出性词汇深度的词汇搭配性知识分析 |
4.2.5 产出性词汇深度的词汇意义性知识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对汉语词汇习得与教学的启示 |
5.1 对本土学习者汉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
5.2 对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价值 |
6.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本土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与背景信息调查问卷 |
附录2: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策略量表 |
附录3: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策略量表答题卡 |
附录4:基于剑桥考试局中文词汇大纲的接受性词汇广度测试题 |
附录5:产出性词汇广度、产出性词汇深度测试主题式问题大纲 |
附录6:基于学习者产出性语料的词汇深度使用频次结果统计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高考提前,你准备好了吗?(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教学研究[D]. 吴凡.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 陈孟洲.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3]互联网语境下的群域话语研究[D]. 张佳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遗忘乐园[J]. 离鹿. 山东文学, 2021(02)
- [5]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D]. 黄馨. 广西大学, 2020(07)
- [6]民生类数据新闻的优化策略 ——以网易“数读”与新华网“数问民生”为例[D]. 李悦鑫. 河南大学, 2020(02)
- [7]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研究[D]. 曹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难点测查及突破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 张小丹.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10]英国本土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词汇习得个案研究[D]. 郭玉秀.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