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传导系统的免疫组化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传导系统的免疫组化观察

一、急性心肌梗死心传导系统的免疫组化实验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洁[1](2021)在《活血除痹汤干预Akt-mTOR自噬通路治疗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验证氧化应激异常、自噬异常反应在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皮损中存在,并观察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皮损氧化应激、Akt-mTOR自噬通路、促纤维化因子和胶原蛋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探究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硬化期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1)实验一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予灭菌注射用水皮下注射,其余组予400μg/ml博来霉素皮下注射,均每日1次0.lml,连续4周进行造模。其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浓度0.46g/ml、0.23g/ml、0.115g/ml的活血除痹汤,阳性对照组予0.013mg/ml的秋水仙碱,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予灭菌注射用水,均每日1次,每次0.2ml灌胃,连续4周。于第8周末处死小鼠采集皮肤标本,应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皮肤组织ROS含量,HE染色镜下观察皮肤厚度和病理改变,Masson染色镜下观察胶原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PDGF、TGF-β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DGF、TGF-β表达部位。(2)实验二在小鼠硬皮病造模及药物干预后,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p-Akt、Akt、p-mTOR、mTOR、LC3-Ⅰ/Ⅱ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Akt、mTOR、LC3-Ⅰ/Ⅱ表达部位。结果:(1)实验一:模型组小鼠体重较空白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造模区域皮肤硬化、增厚,无毛发长出;病理变化可见表皮、真皮明显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毛囊等附属器结构萎缩,脂肪层厚度明显降低,胶原纤维增粗、增多,结构紊乱,染色加深。模型组皮损皮肤厚度、ROS、PDGF和TGF-β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增高(P<0.01),胶原表达增高(P<0.05)。药物干预后相较空白对照组:①阳性对照组和中药高剂量组体重和皮肤厚度显着下降(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皮肤厚度下降(P<0.05)。②阳性对照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可显着下调胶原表达(P<0.01),中药中、低剂量中药组可下调胶原表达(P<0.05);③阳性对照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均可显着下调ROS水平(P<0.01),阳性对照组效果与中药高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④阳性对照组可显着下调PDGF水平(P<0.01),各中药组下调PDG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与中药高、中剂量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⑤阳性对照组可显着下调TGF-β水平(P<0.01),且疗效优于中药各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可下调TGF-β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肤组织TGF-β水平与PDGF水平极强相关(r=0.964,P<0.01),与皮肤厚度相关(r=-0.578,P<0.05),PDGF水平与皮肤厚度强相关(r=0.616,P<0.01);ROS含量与TGF-β强相关(r=0.691,P<0.01),与PDGF强水平相关(r=0.684,P<0.01),与皮肤厚度强相关(r=0.635,P<0.01)。(2)实验二:模型小鼠皮肤Akt、mTOR活化水平和LC3-Ⅰ/Ⅱ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着下调(P<0.01)。药物干预后:①各用药组可显着上调p-Akt/Akt水平(P<0.01),阳性对照组效果与中药高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效果显着优于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②各用药组可显着上调p-mTOR/mTOR水平(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P<0.01、P<0.05),中药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药中、低剂量组(P<0.01、P<0.05)。③各用药组可显着上调LC3-Ⅰ/Ⅱ表达水平(P<0.01),阳性对照组效果与中药高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效果显着优于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中药中、低剂量组(P<0.01),中药中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OS浓度与Akt磷酸化水平强负相关(r=-0.610,P<0.01),与LC3-Ⅰ/Ⅱ水平强负相关(r=-0.482,P<0.01),与mTOR水平负相关(r=-0.508,P<0.01);皮肤Akt磷酸化水平与TGF-β水平负相关(r=-0.562,P<0.05),与 PDGF 水平强负相关(r=-0.689,P<0.01);mTOR 磷酸化水平与PDGF水平负相关(r=-0.556P<0.05),与皮肤厚度负相关(r=-0.496,P<0.05);皮肤LC3-Ⅰ/Ⅱ水平与TGF-β水平强负相关(r=-0.734,P<0.01),与PDGF水平极强负相关(r=-0.843,P<0.01),与皮肤厚度负相关(r=-0.556,P<0.05)。结论:①硬皮病模型小鼠皮损外观及病理变化符合硬皮病硬化期皮肤损害表现。模型小鼠皮肤组织中ROS、PDGF、TGF-β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皮肤组织ROS含量与TGF-β、PDGF水平和皮肤厚度均有相关性,证明硬皮病皮损中存在异常氧化应激反应,且氧化应激与PDGF、TGF-β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存在一定的关联。②模型小鼠皮肤组织中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及表达均明显降低,自噬标记物LC3-Ⅰ/Ⅱ表达降低,证实硬皮病皮肤中有自噬异常降低的现象。Akt、mTOR、LC3-Ⅰ/Ⅱ活性及表达与TGF-β、PDGF、皮肤厚度存在负相关性,表明自噬可抑制纤维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纤维化因子表达和自噬过程降解胶原有关。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皮肤组织ROS与Akt、mTOR、LC3-Ⅰ/Ⅱ活化、表达存在负相关性,表明硬皮病中存在的氧化应激可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活性进而抑制细胞自噬。④应用活血除痹汤和秋水仙碱治疗后,ROS受到抑制,自噬相关因子Akt、mTOR、LC3-Ⅰ/Ⅱ活性及表达增强,促纤维因子TGF-β、PDGF降低,表明二者可能通过降低组织氧化应激进而促进自噬,从而加强对胶原的降解能力,同时可下调促纤维化因子,从而减少皮肤胶原合成。⑤中药不同剂量组的调控效果随用药浓度而有变化,表明活血除痹汤可能是剂量依赖性药物,并存在一定的作用阈值,本实验中多数高剂量应用效果更佳。

王宝剑[2](2021)在《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研究TGF-β1/Smads影响黄韧带肥厚的机制及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黄韧带肥厚(Ligamentum flavum hypertrophy,LFH)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主要病理表现之一。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LF)位于上、下椎板之间,从颈椎延伸至骶椎,起到保护和稳定脊柱的作用。黄韧带在纤维化过程中一方面是其自身体积发生增厚的改变,另一方面是其自身弹性的下降在脊柱后伸时出现皱褶、折叠,使椎管容积减小,导致马尾神经、神经根的受压和缺血缺氧。与此同时,肥厚黄韧带中增多的炎性介质会透过硬脊膜而扩撒至神经根,易造成神经根的炎症及水肿。另外,炎性介质还可以激活多种纤维化因子的表达而加速纤维化的进程。因此黄韧带炎症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而导致了 DLSS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在退行性脊柱疾病的促炎细胞因子中,IL-1β、TNF-α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其在肥厚黄韧带中的高表达已得到初步证实,另外TGF-β 1/Smads被认为是引起纤维化的最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它在各种组织与器官的纤维化和瘢痕组织纤维性修复过程中有着核心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关于黄韧带炎性或纤维化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少。至于Smads通路是否可以介导TGF-β1致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黄韧带的肥厚,以及IL-1β、TNF-α和TGF-β 1/Smads通路中的相关原件与黄韧带厚度、纤维化程度的具体相关性尚未见报道。而在中医机制方面,“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黄韧带肥厚的病机阐明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理论与现代医学“炎症-纤维化”的病理机制相契合。但目前尚无从该角度探讨黄韧带肥厚的报道。黄韧带肥厚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基础,也是探索黄韧带增厚机制、发现药物潜在治疗靶点的前提。但极少数研究涉及腰椎黄韧带肥厚动物模型的制作,对于该动物模型目前仍存在争议。实验一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研究IL-1β、TNF-α和TGF-β1/Smads在LFH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目的:通过对比增厚黄韧带与未增厚黄韧带的纤维化程度以及IL-1β、TNF-α和TGF-β 1/Smads通路相关原件的表达水平,探索黄韧带厚度与纤维化程度和以上原件表达的具体相关性,初步证实Smads通路可以介导TGF-β1致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黄韧带肥厚。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角度阐述黄韧带肥厚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药干预黄韧带“炎症-纤维化”病理过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在取得医学伦理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在临床手术中收集废弃的DLSS组增厚黄韧带和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组未增厚黄韧带,各25例。(2)通过MRI测量两组黄韧带的厚度并对比其差异。(3)对两组标本组织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4)进行Masson三色法染色后,通过纤维化分级标准以及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比值来对比两组黄韧带总体与各层(腹侧层、中间层、背侧层)纤维化程度的差异。(5)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黄韧带IL-1β、TNF-α、TGF-β 1/Smads(TGF-β1、p-Smad2/3、Smad7)、collagen Ⅰ(Col 1)、collagen Ⅲ(Col 3)的定位、半定量表达。(6)Real-Time PCR 法检测两组黄韧带 IL-1β、TNF-α、TGF-β1/Smads(TGF-β1、Smad2、Smad3、Smad7)、Col1 和 Col 3 mRNA 的定量表达。(7)相关性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与线性回归分析明确DLSS组黄韧带的厚度与其各层纤维化程度、mRNA表达的具体相关性。结果:(1)DLSS 组的黄韧带厚度为 5.13±0.80mm,大于 LDH 组 3.52±0.67mm(p<0.01)。(2)HE染色下,LDH组的未增厚黄韧带弹性纤维呈直线状,排列紧密且整齐,表面光滑连续,以弹性纤维为主,含有少量胶原纤维,细胞数目较少。DLSS组增厚的黄韧带纤维呈波浪状,排列紊乱、疏松,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含量增加,成纤维细胞增多。(3)DLSS组的总体纤维化分级为2.44±0.31级,高于LDH组的1.62±0.22级(p<0.05);DLSS组腹侧层、中间层、背侧层的纤维化分级均高于LDH组(p<0.05或p<0.01或p<0.001);DLSS组腹侧层、中间层、背侧层的纤维化分级是逐渐递增的,即腹侧层<中间层<背侧层(p<0.05或p<0.01);DLSS组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面积比值为1.85±0.54,低于LDH组的2.92±0.37(p<0.01);DLSS组腹侧层、中间层、背侧层的弹性-胶原纤维比值均低于LDH组(p<0.05或p<0.01);DLSS组腹侧层、中间层、背侧层的弹性-胶原纤维比值是逐渐递减的,即腹侧层>中间层>背侧层(p<0.05或p<0.01)。(4)免疫组化:DLSS 组的 IL-1 β、TNF-α、TGF-β 1、p-Smad2/3、Col 1和Col 3的蛋白表达均高于LDH组(p<0.05或p<0.01或p<0.001)。DLSS组的Smad7的蛋白表达低于LDH组(p<0.01)。(5)Real-Time PCR:DLSS 组 IL-1β、TNF-α、TGF-β1、Smad2、Smad3、Col 1 和 Col 3 的 mRNA 表达高于 LDH 组(p<0.05 或 p<0.01 或 p<0.001)。DLSS 组 Smad7 的 mRNA 表达低于 LDH 组(p<0.05);DLSS 组的 IL-1β、TGF-β1、Smad2、Smad3、Col 1和Col 3的mRNA表达在背侧层最高,腹侧层最低,有从背侧层向腹侧层逐渐递减的趋势。Smad7的mRNA表达在背侧层最低,腹侧层最高,有从背侧层向腹侧层逐渐递增的趋势。(6)在DLSS组中,黄韧带腹侧层、中间层以及背侧层的纤维化分级随着黄韧带的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各层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0.73,0.84,说明黄韧带的厚度与背侧层纤维化分级的相关程度最高。黄韧带腹侧层、中间层以及背侧层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比随着黄韧带的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0.72,-0.81,说明黄韧带的厚度与背侧层弹性-胶原纤维比值的相关程度最高。(7)在DLSS组中,黄韧带厚度与背侧层TGF-β 1 mRNA表达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IL-1 β、Col 1等;黄韧带厚度与中间层IL-1 β mRNA表达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Smad7、TGF-β 1等;黄韧带厚度与腹侧层TGF-β 1 mRNA表达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为IL-1 β、Col 3等。结论:(1)相较于未增厚黄韧带,肥厚黄韧带中TGF-β1、Smad2、Smad3(或p-Smad2/3)、Col 1和Col3的mRNA和蛋白均呈高表达,Smad7的mRNA和蛋白呈低表达。初步证实Smads通路可以介导TGF-β1致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黄韧带肥厚。(2)在肥厚黄韧带中,背侧层的纤维化程度大于中间层和腹侧层。其厚度也与各层的纤维化程度呈正线性相关,且以背侧层相关性最高,中间层次之,最后是腹侧层。在肥厚黄韧带中,IL-1β、TNF-α、TGF-β1、Smad2、Smad3、Col 1和Col 3 mRNA表达均高于中间层和腹侧层,Smad7 mRNA表达低于中间层和腹侧层。其厚度也与各层的mRNA表达呈正线性(或负线性)相关,且以背侧层相关性最高,中间层次之,最后是腹侧层。说明黄韧带炎症与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由背侧向腹侧逐渐递减,其病理改变可由背侧向腹侧逐渐发展。(3)结合“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黄韧带在增龄、急性创伤、慢性劳损等因素作用下易出现微损伤,并诱导了局部炎症反应,当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时,这种损伤尚能引发适度的炎症反应,以及正常的纤维化修复和瘢痕的形成,而当机体处于阴阳失衡、阳不化气状态时,持续的炎症反应使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代谢产物长期聚集于黄韧带局部,形成了炎症微环境,从而诱发了过度的纤维化修复和瘢痕的形成。该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炎症反应诱发过度的纤维化修复和瘢痕形成的理论相类似。实验二基于三种造模方法诱导大鼠黄韧带肥厚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黄韧带肥厚大鼠模型,并将其与人肥厚黄韧带组织进行比较、评估。同时,探讨腰椎活动范围的增加所诱发黄韧带增厚的机制。方法:(1)将72只大鼠分为A假手术组(切开皮肤等组织后缝合)、B肌肉切除组(切除L5-L6椎旁肌肉)、C骨关节切除组(切除L5-L6棘突和棘上韧带,磨除L5/6双侧关节突关节的一半,关节囊不做缝合处理)以及D肌肉+骨关节切除组(B+C混合)共4组,于造模后的4w、8w、12w共3个时间点取材。(2)通过对黄韧带的HE染色和Masson染色,测量L5/6节段黄韧带总体和背侧层的厚度以及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的比值。(3)通过X线片测量屈曲和背伸位时L5/6节段的活动范围和椎间隙高度。(4)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Real-Time PCR法检测黄韧带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TGF-β1/Smads通路相关原件和Col 1、Col 3的表达。(5)将大鼠黄韧带与人肥厚黄韧带的退变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1)HE染色与黄韧带厚度的测量:三种造模方法均可以引起黄韧带厚度的增加,其中以肌肉+骨关节切除法最明显,其次为骨关节切除法,最后为肌肉切除法。12w时肌肉+骨关节切除组黄韧带的整体厚度是假手术组的1.35倍,骨关节切除组是假手术组的1.14倍,肌肉切除组是假手术组的1.06倍。但三种造模方法均不能引起黄韧带宽度的额外增加。12w时肌肉+骨关节切除组黄韧带背侧层厚度是假手术组的2.09倍,骨关节切除组是假手术组的1.26倍,肌肉切除组是假手术组的0.96倍。三种造模方法中只有骨关节切除法和肌肉+骨关节切除法可以引起黄韧带背侧层厚度及其所占比例的增加,其中以肌肉+骨关节切除法最为明显,其次为骨关节切除法。(2)Masson染色与纤维化程度:三种造模方法均可以引起黄韧带的弹性-胶原纤维比值的下降,其中以肌肉+骨关节切除法最为明显,其次为骨关节切除法,最后为肌肉切除法。12w时肌肉+骨关节切除组黄韧带的弹性-胶原纤维比是假手术组的0.43倍,骨关节切除组是假手术组的0.66倍,肌肉切除组是假手术组的0.95倍。(3)影像学测量:三种造模方法均可以造成屈曲位椎间隙后方高度和活动范围的增加,其中以肌肉+骨关节切除法最明显,骨关节切除法次之,最后是肌肉切除法。(4)免疫组化、免疫印迹、Real-Time PCR: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肌肉+骨关节切除组所产生的 IL-1 β、TNF-α、TGF-β 1、p-smad2/3、Col 1 和 Col 3的蛋白表达量最多,Smad7的表达量最少,其次为骨关节切除法,最后为肌肉切除法;②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肌肉+骨关节切除组所产生的IL-1 β、TNF-α、TGF-β1和Col 1的蛋白表达量最多,其次为骨关节切除法,最后为肌肉切除法;③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肌肉+骨关节切除组所产生的IL-1 β、TNF-α、TGF-β1、Smad2、Smad3、Col1和Col 3的mRNA表达量最多,其次为骨关节切除法,最后为肌肉切除法。(5)造模术后12w时假手术组的弹性-胶原纤维的比值为2.79,将其与实验一中数据比较,其退变程度类似于人未增厚的黄韧带(2.92);肌肉切除组的弹性-胶原纤维的比值为2.65,退变程度仍接近人未增厚的黄韧带(2.92);骨关节切除组的弹性-胶原纤维的比值为1.84,退变程度接近人轻度肥厚的黄韧带(1.66-2.23);肌肉+骨关节切除组的弹性-胶原纤维的比值为1.19,退变程度与人中度肥厚的黄韧带相近(1.08-1.66)。结论:(1)建立了一种新的黄韧带肥厚大鼠模型,其退变程度可能类似于人类中度肥厚的黄韧带。(2)三种造模方法均能引起黄韧带退变与增厚,其程度依次为肌肉+骨关节切除法>骨关节切除法>肌肉切除法。(3)在大鼠模型中,黄韧带背侧层的增厚占比例最高,这可能是由于背侧层在屈曲位受到更大的应力导致的。说明机械应力可能是诱发或加速黄韧带增厚的重要因素。(4)腰椎屈曲范围的增加所引发的机械应力可导致黄韧带中炎性因子TNF-α、IL-1 β的高表达,并诱导TGF-β 1/Smads通路致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黄韧带肥厚。

宋潼潼[3](2021)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调控心肌梗死大鼠胶原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心肌梗死后修复与纤维化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关键因素。心肌梗死早期胶原纤维的形成可防止心脏破裂,但胶原的过度沉积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寻找梗死后心肌胶原沉积的调控机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作为机体的“内分泌器官”,其菌群结构与代谢产物可能参与影响心血管疾病过程中心肌结构与功能。肠道菌群可能是干预心肌梗死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然而,联系肠道菌群参与心肌梗死后胶原纤维组织形成中的通讯机制尚未阐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生化信号和代谢产物与宿主远隔器官进行信息传递。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丙酸和乙酸)是肠道菌群分解膳食纤维生成的主要功能性代谢产物,参与机体生物学功能;其中丁酸通过与受体结合或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活性影响机体功能。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减小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我们推测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丁酸等代谢产物抑制HDACs活性,影响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在心肌梗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实验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明确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通过肠心轴对心肌梗死大鼠胶原表达的影响;筛选及验证心肌梗死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基于HDACs的作用靶点。实验方法:1.明确肠道菌群对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的影响。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抗生素混合物(Antibiotic cocktail,ABX)处理抑制肠道菌群,在心肌梗死后的第7、14、21和28天收集大鼠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 R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丰度的改变。通过HE染色方法评估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损伤,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心肌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胶原相关蛋白表达。2.观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对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的影响。应用GC-MS技术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短链脂肪酸(丁酸、丙酸和乙酸)含量,明确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与肠心轴的关系。通过HE染色方法评估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损伤,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心肌中的胶原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分析胶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3.确定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基于HDACs调控心肌梗死后胶原沉积的作用靶点及机制。通过HDACs活性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中Ⅰ类HDACs活性动态变化,明确通过抑制产丁酸菌等肠道菌群降低丁酸浓度对HDACs活性的影响;同时给予TSA作为HDACs抑制剂的阳性对照药物,确定丁酸是否通过抑制HDACs活性而发挥作用;采用转录组学筛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通过HDACs调控的靶点基因及通路,在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和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细胞的氧糖剥夺模型中验证差异基因。实验结果:1.肠道菌群影响心肌梗死后胶原的表达大鼠心肌梗死后第7、14、21和28天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分析肠道菌群在门和科水平上的组成发现,心肌梗死后第14天大鼠肠道菌群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比值显着增加(p<0.05);分析科水平上菌群的动态变化发现,拟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和苏黎世杆菌科在心肌梗死后丰度显着增加(p<0.05);而产碱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丰度显着降低(p<0.05)。通过LEf Se分析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变化最明显的肠道菌群发现,心肌梗死后第14天产碱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丰度显着降低,而变形菌科、韦荣球菌科和链球菌科主要在第21天发生改变,第14天和第21天是肠道菌群改变的关键时间点。在这些改变的菌群中,普雷沃氏菌科和毛螺旋菌科的菌群间接参与丁酸的产生。HE、天狼猩红染色、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梗死后第0至28天心肌组织损伤逐渐加重,胶原沉积增加,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逐步形成,心功能降低;抑制肠道菌群后,在心肌梗死后第14、21和28天,Collagen III、Collagen I和alpha-SMA的表达水平升高,胶原沉积、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的形成增加,心功能进一步降低。且在心肌梗死后第14天和21天为改变最显着的时间点。提示抑制包括产丁酸菌在内的肠道菌群可通过增加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增加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2.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通过肠心轴对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的影响大鼠心肌梗死后第14天和21天血清和心肌组织丁酸和丙酸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抑制包括产丁酸菌在内的肠道菌群后,进一步降低血清和心肌组织丁酸浓度(p<0.05);术前饮水给予大鼠丁酸钠,显着升高血清和心肌组织样本中丁酸的含量(p<0.05),表明肠道菌群产生的丁酸与血清丁酸和心肌组织丁酸的含量相关。提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可能介导肠心轴。HE、天狼猩红染色、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给予丁酸钠降低Collagen III、Collagen I和alpha-SMA的表达水平,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以及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抑制心肌梗死大鼠肠道菌群且补充丁酸,可降低心肌梗死所引起Collagen III、CollagenⅠ和alpha-SMA表达水平的升高,减少肉芽和瘢痕组织形成,因此,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可能通过介导肠心轴影响心肌梗死后胶原的表达。3.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抑制HDACs活性影响胶原表达的机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第14和21天血清及心肌组织中Ⅰ类HDACs活性增加;抑制肠道菌群后,血清及心肌组织中Ⅰ类HDACs活性进一步升高(p<0.05);心肌梗死大鼠抑制肠道菌群且补充丁酸后,Ⅰ类HDACs活性显着降低。HE、天狼猩红染色、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对Collagen III、Collagen I和alpha-SMA表达、胶原沉积、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形成、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同丁酸钠一致,提示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丁酸通过抑制HDACs活性减少胶原沉积、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的形成,改善心功能。转录组学结果表明,丁酸钠通过HDACs的调控影响心肌梗死后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Col3a1、C3ar1、Col1a2和Tgfb3,主要富集的通路为ECM-受体交互、松弛素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信号通路及补体系统等途径,均与胶原表达相关。由此进一步提示了丁酸发挥抑制HDACs作用,抑制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验证差异最明显的基因C3ar1和Tgf-beta发现,心肌梗死后C3AR1和TGF-bet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01)。抑制心肌梗死大鼠肠道菌群且补充丁酸钠或TSA显着降低C3AR1和TGF-beta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在细胞实验中给予C3AR1的激动剂TLQP21或通过C3AR1si RNA干扰C3AR1结果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或TSA可能通过抑制C3AR1表达抑制OGD诱导的NIH3T3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的增加。实验结论:1.肠道菌群参与心肌修复过程,产丁酸菌的丰度在心肌梗死后显着降低。2.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可能通过介导肠心轴影响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胶原表达和心功能。3.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可通过调控HDACs活性,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胶原表达,改善心功能。4.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基于抑制HDACs作用,调控C3AR1的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NIH3T3胶原的分泌。

徐芳媛[4](2021)在《基于CACNα1D-HSPB1-CAMSAP2-SNCG途径探讨电针改善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对海马区CACNα1D-HSPB1-CAMSAP2-SNCG途径中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80±2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参考Longa改良线栓法进行MCAO模型制备。假手术组钝性分离血管后即缝合,其余操作与模型组相同。电针组采用电针神庭穴、百会穴进行干预,电针施以疏密波,频率2-10Hz,电流强度1.5-2m A,强度逐渐加大到大鼠耳朵轻微抖动、不嘶叫为度,刺激时间20min,手术后24h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7d,每次电针的正负极都与前一次不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行与电针组同等条件的抓取束缚后回笼,不予治疗。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参照Zea-Longa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平衡木试验;术后3-7d进行水迷宫测试;术后第7天电针干预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老鼠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te trazoliumchloride,T TC)染色观察脑缺血状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检测海马CACNα1d、HSPB1、CAMSAP2、SNCG的m 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海马中CACNα1d、HSPb1、CAMSAP2、SNCG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CACNα1d、HSPB1、CAMSAP2、SNCG的表达。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见假手术组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电针组和模型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第1天电针组和模型组之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电针组较模型组评分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第7天与第1天相比较,模型组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评分显着降低(P<0.05)。2.平衡木实验:假手术组平衡能力评价正常,模型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平衡能力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与电针组术后第1天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电针组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Morris水迷宫实验:电针组和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相较假手术组延长(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相比在术后第3、5、6天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中,电针组和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和电针组显着减少(P<0.05)。4.TTC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脑切片呈现鲜红色,模型组大鼠可见大面积灰白色梗死灶,电针组也可见灰白色梗死灶,但面积小于模型组。5.荧光定量PCR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ACNα1d 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HSPB1、CAMSAP2、SNCG表达量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相比,模型组CACNα1d m RNA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B1、CAMSAP2、SNCG的m RNA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印迹法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HSPB1、CAMSAP2、SNCG的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相比,模型组的HSPB1、C AMSAP2、SNCG的蛋白表达量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ACNα1d的细胞阳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相比,模型组HSPB1、CAMSAP2、SNCG的细胞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1.针刺神庭、百会穴可有效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2.针刺神庭、百会穴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神经元损伤。3.电针改善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海马组织中的CACNα1D-HSPB1-CAMSAP2-SNCG途径,促进CACNα1d的表达,抑制CAMSAP2、HSPB1和SNCG的表达。可能通过促进信号传导、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修复受损的血管和降低细胞的异常代谢的方式修复脑功能,减小脑组织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钟鹏程[5](2021)在《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作为一线肿瘤化疗药物及强力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然而,CTX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引起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肝功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等。此外,在中医药基础科研领域,CTX常被用作复制中医阳虚、血虚证候动物模型的药物。目前针对CTX毒副反应尚无特效药物,预防或缓解CTX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艾可清颗粒(AKQ)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创制的专利复方,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已运用多年,具有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本课题组认为AKQ扶阳益气、补肾健脾的功效用于CTX引起的气阳两虚、脾肾双亏副作用的“纠偏”,在理论上具有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以AKQ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分析,期望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明确AKQ对CTX引起的正常与荷瘤小鼠的毒性反应是否具有减毒作用及减毒效应的主要靶器官。2.评估AKQ对CTX毒性代谢产物丙烯醛(AC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3.探索AKQ在上述动物和细胞水平减轻CTX毒性的机制,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内(动物)实验1:观察AKQ对CTX所致昆明小鼠毒性反应的影响。(1)昆明小鼠CTX中毒模型的建立:8周龄,体重25±3g的健康昆明小鼠CTX连续4天腹腔注射给药:第1、2天100 mg/kg/d,第3、4天50 mg/kg/d。(2)分组处理及一般状况观察: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第1-4天生理盐水0.3 mL/次/d腹腔注射+第1-7天纯水0.3 mL/次/d灌胃),模型组(第1-4天CTX注射造模+第1-7天纯水灌胃0.3 mL/次/d),艾可清组(第1-4天CTX注射造模+第1-7天AKQ灌胃1.3 g/kg/d),实验周期8天,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及死亡数。艾可清给予小鼠1.3 g/kg/d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9倍。(3)血液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全血及血清,血细胞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检测WBC、RBC、PLT、HGB、LYM、MON、AST、ALT、CRE、CK。(4)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2.体内(动物)实验2:观察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1)CTX中毒小鼠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及分组:8周龄,体重25±3 g的健康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TX连续4天(第8-11天)腹腔注射造模(方案同体内实验1)。动物分组为正常组(第8-11天N.S 0.3 mL/次/d腹腔注射+第1-13天纯水0.3 mL/次/d灌胃),模型组(第8-11天CTX注射造模+第1-13天纯水灌胃0.3 mL/次/d),艾可清低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0.65 g/kg/d),艾可清中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1.3g/kg/d),艾可清高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2.6 g/kg/d),实验周期14天,14天后取血清及心脏,进行相关检测。艾可清给予小鼠低、中、高剂量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4.5、9、18倍。(2)心脏指数的测定:各组小鼠取心脏称重,计算心脏指数。(3)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测定:各组小鼠取血清检测CK、CK-MB、GSH、SOD、MDA。(4)心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各组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5)心脏组织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中Bax及Bcl-2的表达。3.体外(细胞)实验:观察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索(1)AKQ对H9c2活力影响的观察:AKQ颗粒甲醇提取物,加DMSO溶解,加细胞培养基稀释,配成不同浓度梯度,加入H9c2培养液,共孵育24、48及72小时,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2)ACR对H9c2 IC50测定:将不同浓度梯度ACR溶液加入H9c2培养液培养,24小时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3)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影响的观察:H9c2细胞分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ACR组(ACR 20μmol/L干预培养),ACR+AKQ低剂量组(ACR+AKQ 20μg/mL),ACR+AKQ 中剂量组(ACR+AKQ 40 μg/mL),ACR+AKQ 高剂量组(ACR+AKQ 80 μg/mL)。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进行CCK8检测、Hochest染色、流式Annexin V-FITC/PI双染及WB检测bax、Caspase3、Caspase9及bcl-2表达。(4)AKQ缓解CTX心脏毒性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进行CTX心脏毒性相关疾病靶点及AKQ药物成分治病靶点筛选并映射,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5)网络药理学分析的实验验证:用RT-qPCR及WB技术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富集的通路靶点表达水平。(6)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机制的探索:H9c2细胞分4组:对照组(正常培养),ACR组(ACR20 μmol/L干预培养),ACR+AKQ组(ACR+AKQ 80μg/mL),AKQ+LY294002 组(ACR+AKQ 80 μg/mL+LY294002 10 μmol/L)。培养 24小时后RT-qPCR及WB检测相关通路蛋白及凋亡蛋白的表达。4.体内(动物)实验3:AKQ对CTX化疗的荷瘤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将密度为1× 107个/mL的S180肉瘤细胞悬液以0.2 mL/只的体积皮下接种于昆明小鼠后颈部。(2)动物分组及处理:将肿瘤体积范围为40-100 mm3的S180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肿瘤模型对照组(第1-13天纯水0.3 mL/次/d灌胃+第8-11天连续N.S 0.3 mL/次/d腹腔注射),CTX单独化疗组(第8-11天连续CTX腹腔注射,CTX注射方案同前+第1-13天纯水灌胃0.3mL/次/d),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第8-11天CTX连续腹腔注射+第1-13天艾可清2.6g/kg/d灌胃)。实验周期14天,第12天收集新鲜粪便,第14天取血清及心脏,进行后续检测。(3)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测定:各组小鼠取血清检测CK、CK-MB、SOD、MDA。(4)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各组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5)心脏凋亡相关蛋白检测:WB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bax及bcl-2。(6)心脏通路蛋白检测:WB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相关通路靶点蛋白表达。(7)荷瘤小鼠瘤体重量测定: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瘤体称重。(8)荷瘤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各组小鼠取血清做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9)荷瘤小鼠肠道菌群分析:接取小鼠新鲜未污染粪便做肠道菌群16SrRNA测序分析。结果:1.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2d,50 mg/kg/d×2d)后可见活动减少,畏寒蜷缩,毛发蓬松、竖立,进食减少,体重减轻等明显的中毒症状,加服AKQ后,上述中毒症状减轻,且死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028)。昆明小鼠予环磷酰胺注射后白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可出现显着减少(P<0.001,P<0.001,P<0.01),而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单核细胞无明显变化;AST、ALT及CRE无明显改变,CK出现显着上升(P<0.05),加服AKQ 口服后,CK上升情况较模型组明显缓解(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HE染色显示各组小鼠肝、脾、肺、肾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可见明显心肌损伤改变,加服AKQ后心肌病变程度减轻。2.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 ×2d,50 mg/kg/d×2d)后心脏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大(P<0.05),AKQ低、中、高剂量组心脏指数较模型组均有显着性减小(P<0.05,P<0.01,P<0.01)。模型组CK-MB、MDA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01,P<0.001),GSH 及 SOD 明显降低(P<0.05,P<0.001),加服 AKQ 后,AKQ 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高剂量组CK、CK-MB、MDA较模型组均显着下降(P<0.05,P<0.001,P<0.001),而GSH及SOD明显上升(P<0.05,P<0.001)。模型组心脏HE染色可见明显心肌损伤改变,艾可清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病变程度较模型组依次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脏组织中Bax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AKQ各剂量组Bax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呈剂量依赖性减弱,Bcl-2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强。3.AKQ醇提物在0-80 μg/mL浓度范围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9c2细胞的增殖,ACR对H9c2细胞24小时IC50为20.37 μM。ACR作用于H9c2细胞24小时,引起的细胞损伤涉及:形态改变、细胞活力下降、Hochest染色阳性数目增多、流式Annexin V-FITC/PI双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凋亡蛋白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强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弱。H9c2细胞予AKQ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H9c2细胞损伤形态、增强细胞活力、减少Hochest染色阳性及Annexin V-FITC/PI双阳性细胞比例,抑制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而增强Bcl-2表达。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靶点筛选及映射得到192个靶点为AKQ主要成分治疗CTX心脏毒性损伤的作用靶点;通过构建AKQ药物-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得到15个关键化合物(包括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丹参酮Ⅱa、柚皮素等);通过构建PPI网络得到30个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靶点涉及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过程及氧化/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排名前10的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TNF及MAPK通路。RT-qPCR显示上述3条通路关键靶点中的PI3K及AKT在AKQ组中表达较ACR组显着上调(P<0.001),WB实验也观察到PI3K及AKT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ACR组。AKQ+ACR组加入抑制剂LY294002后,上调的PI3K及AKT mRNA及蛋白水平被逆转;AKQ+ACR组较ACR组中上调的bax、Caspase3、Caspase9及下调的bcl-2同样被逆转。4.以密度为1×107个/mL的S180肉瘤细胞悬液,按0.2mL/只皮下接种于昆明小鼠后颈部,约6天后可成模。CTX单独化疗组CK-MB、MDA较肿瘤模型对照组显着升高(P<0.001,P<0.001),SOD明显降低(P<0.001),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CK、CK-MB、MDA较CTX单独化疗组显着下降(P<0.01,P<0.001,P<0.001),而SOD明显上升(P<0.001)。CTX单独化疗组心脏HE染色可见显着的心肌损伤,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心肌病变程度较CTX单独化疗组明显减轻。与肿瘤模型对照组相比,CTX单独化疗组小鼠心脏组织Bax表达上调,Bcl-2、PI3K及AKT表达下调,加服AKQ后,Bax表达减弱,Bcl-2、PI3K及AKT表达增强。实验结束后,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瘤体重量较单独化疗组显着减轻(P<0.05)。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在三组间共鉴定出44个差异代谢产物,AKQ干预能使CTX化疗改变的L-谷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甘氨酸、鸟氨酸等代谢物轮廓向肿瘤模型对照组靠近;CTX联合AKQ治疗后显着增强的代谢通路包括:柠檬酸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组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肠道菌群分析显示CTX单独化疗组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dales)、溶杆菌(Lysobacter)相对丰度下调,普雷沃菌9(Prevotella9)上调,CTX 化疗联合 AKQ 治疗后,Sphingomonadales及Lysobacter 丰度上调,Prevotella9丰度下调。CTX单独化疗组中显着下调的p53信号通路、倍半萜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及咖啡因代谢等通路,在AKQ干预后重新被显着上调。结论:1.AKQ能改善CTX引起的昆明小鼠中毒症状,显着降低死亡率;AKQ能降低CTX引起的心肌酶异常升高,减轻氧化应激失衡、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CTX诱导的心脏病理形态改变。2.AKQ能促进H9c2心肌细胞增殖,激活PI3K/AKT通路而减少ACR诱导的H9c2凋亡。3.荷瘤小鼠CTX化疗可引起心肌酶异常升高、氧化应激失衡、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及PI3K/AKT表达下调,联用AKQ能改善上述病变,且能增强CTX抑瘤效果。4.AKQ可调节CTX化疗的荷瘤小鼠L-谷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甘氨酸、鸟氨酸等44种差异代谢物表达,增强TCA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16条代谢通路功能;上调有益菌(目水平Sphingomonadales、属水平Lysobacter),下调有害菌(属水平Prevotella 9)丰度,增强肠道菌p53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功能从而发挥减轻CTX心脏毒性的作用。

潘明月[6](2021)在《金归配伍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自噬水平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金归配伍(JG,由乌腺金丝桃与当归2:1比例配伍而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旨在为MIRI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取50只健康的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为280±20g。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组情况为:(1)假手术组(Sham组);(2)模型组(I/R组);(3)金归配伍预处理组(JG组);(4)金归配伍预处理+自噬激活剂组(JGR组);(5)自噬激活剂组(R组)。各组大鼠于给药前适应性饲养一周。JG组和JGR组连续预防性灌胃给药21天,其余三组大鼠给予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大鼠除Sham组外均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MIRI模型。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其它组处理方式皆与模型组相同。造模过程中对大鼠心电图进行实时监测。造模结束后取血清及心脏组织,检测相关指标。观察不同时段各组大鼠心电图的变化,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CK-MB、T-AOC的水平,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自噬小体的产生情况;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水平及自噬调控因子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金归配伍能改善MIRI模型大鼠心电图异常,有效抑制MIRI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缺血时,与Sham组比较,JG组ST段显着抬高(P<0.05),I/R组、JGR组、R组ST段抬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比较,JG组、JGR组ST段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R组ST段显着抬高(P<0.05);与JG组比较,JGR组、R组ST段抬高,差异极显着(P<0.01)。缺血30min时,与Sham组比较,I/R组、JG组、JGR组、R组ST段均抬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比较,JG组ST段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JGR组ST段显着降低(P<0.05),R组ST段显着抬高(P<0.05);与JG组比较,JGR组ST段显着抬高(P<0.05),R组ST段抬高,差异极显着(P<0.01)。再灌注时,与Sham组比较,JG组ST段显着抬高(P<0.05),I/R组、JGR组、R组ST段抬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比较,JG组ST段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JGR组ST段显着降低(P<0.05),R组ST段显着抬高(P<0.05);与JG组相比,JGR组ST段显着抬高(P<0.05),R组ST段显着抬高(P<0.01)。再灌注120min时,与Sham组比较,JG组ST段显着抬高(P<0.05),I/R组、JGR组、R组ST段抬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比较,JG组ST段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JGR组ST段显着降低(P<0.05),R组ST段显着抬高(P<0.05);与JG组相比,JGR组ST段显着抬高(P<0.05),R组ST段抬高,差异极显着(P<0.01)。2.金归配伍能降低MIRI模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与Sham组相比,I/R组、JG组、JGR组和R组梗死面积均增加,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相比,JG组梗死面积减少,差异极显着(P<0.01),JGR组梗死面积显着减少(P<0.05),R组梗死面积显着增加(P<0.05);与JG组相比,JGR组梗死面积显着增加(P<0.05),R组梗死面积增加,差异极显着(P<0.01);与JGR组相比,R组梗死面积增加,差异极显着(P<0.01)。3.金归配伍能显着降低MIRI模型大鼠血清CK-MB水平,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提高总抗氧化能力。与Sham组相比,I/R组、R组、JG组和JGR组血清中CK-MB含量均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相比,JG组CK-MB水平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JGR组CK-MB水平显着降低(P<0.05),R组CK-MB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JG组相比,JGR组CK-MB水平显着升高(P<0.05),R组CK-MB水平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JGR组相比,R组CK-MB水平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JGR组和R组血清中T-AOC水平均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JG组T-AOC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I/R组相比,JG组、JGR组T-AOC水平均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R组T-AOC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JG组相比,JGR组T-AOC水平显着降低(P<0.05),R组T-AOC水平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与JGR组相比,R组T-AOC水平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应用Rapa后,JG作用被抑制。4.金归配伍可降低自噬水平,维持正常心肌细胞形态和线粒体结构。Sham组核膜完整,线粒体结构完整,肌丝排列整齐;I/R组心肌细胞损伤,线粒体肿胀严重,肌丝断裂明显,可见自噬体出现;JG组细胞膜完整,线粒体结构相对完整,肌丝断裂明显改善,未见明显自噬体的出现;JGR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改善,核膜相对完整,线粒体肿胀改善,肌丝断裂明显改善,未见明显自噬体形成;R组线粒体肿胀,肌丝断裂,可见较多自噬体出现。应用Rapa后,JG作用被抑制。5.金归配伍能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并提高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Sham组相比,JG组LC3-Ⅱ含量显着升高(P<0.05),I/R组、JGR组和R组LC3-Ⅱ含量均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相比,JG组、JGR组LC3-Ⅱ水平均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R组LC3-Ⅱ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JG组相比,JGR组LC3-Ⅱ水平显着升高(P<0.05),R组LC3-Ⅱ水平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JGR组相比,R组LC3-Ⅱ水平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Sham组相比,JG组Beclin-1含量显着升高(P<0.05),I/R组、JGR组、R组Beclin-1含量均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相比,JG组Beclin-1水平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JGR组Beclin-1水平显着降低(P<0.05),R组Beclin-1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JG组相比,JGR组Beclin-1水平显着升高(P<0.05),R组Beclin-1水平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JGR组相比,R组Beclin-1水平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Sham组相比,JG组pmTOR表达显着降低(P<0.05),I/R组、JGR组和R组pmTOR表达均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与I/R组相比,JG组pmTOR表达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JGR组pmTOR表达显着升高(P<0.05),R组pmTOR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JG组相比,JGR组、R组pmTOR表达均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与JGR组相比,R组pmTOR表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应用Rapa后,JG作用被抑制。结论:1.金归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MIRI模型大鼠心电图异常,降低MIRI模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2.金归配伍通过降低MIRI大鼠血清中CK-MB水平,提MIRI模型大鼠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损伤。3.金归配伍能降低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维持心肌细胞形态和线粒体结构。4.金归配伍能够显着降低MIRI模型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其发挥抑制MIRI和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mTOR,抑制自噬过度表达有关。

王冰[7](2021)在《替沃扎尼对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血管再生的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是一种毛细血管畸形,好发于头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精神情感。PWS既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病,也可以作为多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本文报告1例具有大面积PWS皮损的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Ⅱb型合并克利佩尔-特农那综合症(Klippel-Trenauney syndrome,KTS)及巩膜黑变病的罕见病例,并以此为线索对PWS相关综合征进行综述,PWS皮损在其相关综合征中面积较大且呈进行性发展,使治疗较为困难。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是PWS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皮损清除率较低,对治疗具有抵抗,疗效不佳的原因与PDL诱导的血管再生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PDL诱导的血管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内皮细胞中引发全方位的反应,进而参与调控血管生成过程。研究表明,替沃扎尼是V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剂,能阻断VEGF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并降低血管通透性,临床上被批准用于晚期及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目前对替沃扎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方面,本文旨在探索替沃扎尼对PDL诱导的血管再生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PWS提供新的可行方案。本研究中,使用不同能量密度的PDL照射大鼠腹部皮肤,根据照射区域大体及病理变化,选取皮肤表面结痂较小、对血管作用相对较强的能量密度8J/cm2进行后续试验。将大鼠腹部皮肤分为4个区域,使用能量密度8J/cm2对其中的3个区域进行均匀照射,并于激光照射区域分别涂抹不同浓度的替沃扎尼涂膜剂及其基质成分,分组如下:(1)空白组(不用药、无激光照射)、(2)对照组(药物基质、激光照射)、(3)0.5%替沃扎尼组、(4)1%替沃扎尼组。利用相机及皮肤镜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血管计数对血管再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0.5%替沃扎尼组及1%替沃扎尼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数量明显减少,1%替沃扎尼组与0.5%替沃扎尼组相比血管数量明显减少,表明替沃扎尼成功抑制了PDL诱导的血管再生,且1%替沃扎尼比0.5%替沃扎尼抑制效果更加显着。为探究替沃扎尼抑制PDL诱导的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选取大体及病理结果出现明显差异的第7天作为时间点,并选取血管抑制作用最强的1%替沃扎尼组与对照组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共有588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90个上调基因,498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有1004个GO功能条目被显着富集(q<0.05),差异表达基因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免疫系统过程、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细胞运动、细胞迁移、细胞趋化等条目显示富集较高。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20个代谢通路被显着富集(q<0.05),其中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局部黏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为血管生成相关最主要的富集通路。最后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验证表达差异倍数较高排名靠前的及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分别为Cxcl1、Cxcl2、Cxcl3、Cxcl6、Ccl3、Csf3、IL1β、i NOS、Mmp9、Mmp13、Plau、Ets1、Spp1、Nr4a1,得到的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证明了本次研究的可靠性。本研究探索了替沃扎尼对PDL诱导的血管再生的抑制作用,为临床PW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转录组测序对替沃扎尼抑制PDL诱导的血管再生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线索。

尤荻[8](2021)在《电刺激联合Cs-Au/GelMA水凝胶对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ies,BPI)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其中神经节前颈根撕脱伤后会产生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涉及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神经炎症、胶质细胞活化等,常规的镇痛药物治疗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和类阿片药物,尽管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甚至是联合应用,但临床满意率仍不足一半,而且还要受到不同程度副作用的影响。近年,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希望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水凝胶是由一种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注入受损部位的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可塑性,并通过搭载药物、细胞、纳米粒子等进行局部释放,强化治疗作用,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见光交联的可注射性甲基丙稀酸明胶(methylacrylic acid gelatin,Gel MA)水凝胶,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序列,对细胞粘附、分化、增殖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已广泛用于心脏、皮肤、骨骼等多领域的研究中,也被证明可以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为此,我们拟构建一种基于Gel MA水凝胶的生物支架体系,通过加入壳聚糖(chitosan,Cs)改性的金纳米粒子(Cs-Au NPs),利用金纳米独特生物学性能,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通过抑制神经炎症的水平减轻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而且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神经损伤后主要是神经电传导的破坏,而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ES)治疗被报告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可以干预神经传导的“闸门变化”,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综合考虑神经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拟构建一种含有Cs-Au NPs的Gel MA水凝胶,并联合电刺激共同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将在4章构建Cs-Au/Gel MA水凝胶,并对其表征进行检测,在第5章通过动物模型检测Cs-Au/Gel MA水凝胶和电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研究目的:研究BP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这一过程中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水平的变化规律。应用组织工程学手段结合物理治疗——电刺激,治疗BPI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构建一种具有潜在导电性能、生物学安全性良好、具有可降解性、亲水性的Cs-Au/Gel MA,选取合适的电刺激频率。分析神经电刺激、Cs-Au/Gel MA水凝胶及其联合应用,对大鼠BP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行为学变化、生化改变、细胞学变化的影响,评价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推断其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神经炎症有关。研究方法:1.选定初始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为4g的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神经节前颈根撕脱伤(preganglionic cervical root avulsion,PCRA)模型(钝性撕脱C6-C8颈神经后根),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的行为学、细胞学、生化指标变化。2.通过与假手术组进行对比,在损伤后的第1、2、3、5和7天分别测量两组大鼠的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每次进行行为学检测后,将大鼠处死切取大鼠脊髓组织进行免疫印迹检查,检查指标包括离子钙结合受体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3.制备Cs-Au/Gel MA水凝胶并进行表征检测,先合成Cs包裹的Cs-Au NPs,再通过细胞实验筛选最适的浓度用于合成Cs-Au/Gel MA水凝胶。4.使用明胶为原材料合成Gel MA水凝胶,并检测其固液转化性能,合成Cs-Au/Gel MA水凝胶检测其亲水性、降解性。5.通过细胞实验筛选最适合的电刺激频率后,应用于动物实验中。6.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CRA组(不给予治疗)、ES组(200 Hz电刺激治疗)、Cs-Au/Gel MA水凝胶组(损伤局部注射Cs-Au/Gel MA水凝胶)、联合治疗组(电刺激治疗+水凝胶局部注射);治疗3日后,处死大鼠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Iba-1、GFAP、IL-1β、IL-6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受累节段脊髓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SOD2)、氮氧化物-2(nitrous oxides-2,NOX2)、氮氧化物-4(nitrous oxides-4,NOX4)等氧化损伤指标;7.连续监测PCRA组、ES组、Cs-Au/Gel MA水凝胶组、联合治疗组大鼠造模后3周的行为学变化——MWT和TWL。研究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PCRA模型大鼠术后的MWT和TWL明显降低,过程中可见假手术组虽然术后早期也会出现疼痛敏感,但很快可以自行恢复;而PCRA组术后早期疼痛敏感水平略有改善,但之后一直维持在一个疼痛敏感状态。2.与假手术组相比,PCRA模型鼠的脊髓组织中Iba-1和GFAP的表达均增加,即胶质细胞含量增加;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也均有升高,即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增加,并会在损伤后的第2、3日达到高峰,所以后续研究中我们选取术后前3日作为干预治疗的时间窗。3.Cs-Au NPs形态均匀,呈分散分布,浓度为0.05 mg/ml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最佳,并按此浓度制备Cs-Au/Gel MA水凝胶。4.0.05 mg/ml的Cs-Au/Gel MA水凝胶接触角约为81.2°,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在大鼠皮下植入Cs-Au/Gel MA水凝胶后,术后1-5周进行取样发现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且水凝胶体积逐渐减小,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可降解性。5.电刺激和Cs-Au/Gel MA水凝胶均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胶质细胞的增生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但电刺激的作用更为明显,疗效更为显着。损伤后3日,相较于PCRA组,Cs-Au/Gel MA组、ES组、联合治疗组Iba-1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相较于PCRA组,ES组、联合治疗组GFAP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6.相较于PCRA组,三个治疗组中的IL-1β、IL-6和TNF-α均明显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电刺激还可以有效抑制BDNF的产生,而Cs-Au/Gel MA水凝胶对氧化损伤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二者的联合治疗,较单独任何一种都更为有效。研究结论:1.PCRA后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且在早期不会自行好转。2.PCRA后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会发生增殖与活化,其中小胶质细胞在疼痛维持的过程中可能更为重要。3.PCRA后大鼠脊髓内IL-1β、IL-6、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会增加,其峰值出现在损伤后的48-72 h。4.Cs-Au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过高浓度反而可能抑制细胞的增殖。5.Cs-Au/Gel MA水凝胶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塑性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6.ES和Cs-Au/Gel MA水凝胶均可抑制PCRA后的胶质细胞增殖与活化、减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且二者联合应用疗效可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梁荃[9](2021)在《甲状旁腺激素与盐交互作用在左室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 高盐摄入可促进肾脏尿钙排泄增多,进而刺激PTH合成和释放。左室肥厚是一种心室壁增厚、心肌重量增加和心肌重塑的变化。左室肥厚是心力衰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高盐摄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均可导致左室肥厚的发生,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左室肥厚的发生尚不明确。深入研究盐摄入水平、PTH干预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可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目的 阐明PTH与盐交互作用在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明确卡托普利干预能否阻断PTH持续刺激及过多盐摄入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1)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假手术组、PTH组、低盐组(0.6%Na Cl)、高盐组(8%Na Cl)、PTH+低盐组(0.6%Na Cl)、PTH+高盐组(8%Na Cl)、PTH+低盐(0.6%Na Cl)+卡托普利组、PTH+高盐(8%Na Cl)+卡托普利组,每组5只大鼠。饲养环境一致,自由进食和饮水,所有操作均符合“3R”原则。(2)手术植入胶囊渗透压泵:所有需PTH干预的分组均持续泵入鼠重组甲状旁腺激素(1-34)(2pmol/kg.h),干预2周;假手术组、低盐组、高盐组均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干预2周。灌胃:假手术组、PTH组予灭菌注射用水灌胃,其余组根据分组情况予不同浓度生理盐水(10-20ml/kg/d)和卡托普利(10mg/kg/d),灌胃2周。(3)采用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采用电子天平秤测量心脏重量及体重,并计算心脏重量指数,游标卡尺测量左心室后壁厚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查心肌组织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评估III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1)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大鼠血压的影响:所有PTH与高盐共同干预的大鼠血压较干预前显着升高,也显着高于未干预的大鼠血压(P<0.05);单独PTH或高盐干预的大鼠血压干预后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卡托普利干预可使PTH与高盐共同干预的大鼠血压明显下降(P<0.05)。(2)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大鼠HW、HMI、LVPWT的影响:PTH+高盐组的大鼠心脏重量明显重于假手术组、PTH组、低盐组和高盐组(P<0.05);PTH+高盐组大鼠的心脏重量指数也明显高于PTH组和低盐组(P<0.05);和假手术组、低盐组大鼠相比,PTH+高盐组大鼠的左心室后壁明显增厚(P<0.05);而卡托普利干预未能完全逆转PTH与不同浓度盐作用导致的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及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增加。(3)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大鼠心肌组织学形态的影响: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规整,细胞大小较均匀,核质结构清晰,心肌细胞无变性、坏死,间质无炎症细胞浸润;与其余各组相比,PTH+高盐组大鼠心肌细胞明显肥大,排列紊乱,可见部分心肌细胞溶解坏死,伴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TH+低盐组仅表现为心肌细胞轻度肥大,排列稍紊乱,未见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卡托普利干预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导致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4)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大鼠心肌纤维化标记物II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除了低盐组外,其余各组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PTH与高盐共同作用的大鼠心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卡托普利干预后,PTH与不同浓度盐摄入导致的大鼠心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PTH与高盐共同干预可引起Sprague Dawley大鼠血压升高,心脏重量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左室肥厚,心肌纤维化水平增加。卡托普利干预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心肌纤维化,但未能完全逆转左心室肥厚。

陈吉英[10](2021)在《CTRP9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与败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败血症是一种危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严重炎症疾病,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迅速进展为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引起败血症休克。败血症是世界范围内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症监护室的总费用中有超过45%用于治疗这种感染性疾病,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了解其发病机制,提早诊断并进行干预是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最有效的方式。在败血症发病机制中,炎症因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机体感染细菌或者病毒后启动全身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对机体造成炎性损伤。另外在毒素作用下体内生成一氧化氮合酶(NOS),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也叫NOS2)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iNOS在生理状态下是不表达的,只有在一些致炎因子如LPS等的诱导下才会表达,一旦表达就会消化底物释放大量一氧化氮(NO),直至底物耗尽。有证据支持血管扩张剂NO在败血症休克中的重要作用。NO虽然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但是大量的NO持续作用机体,尤其是血管,则会导致血管反应性降低,从而降低血压,持续难以逆转的低血压使组织器官灌注量下降,继而组织缺氧,最终引起休克。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先天免疫细胞的深度活化在败血症的免疫发病机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前哨细胞,其位置分布广泛,从外周血到各种靶器官,包括肺、肝、脑、肾、皮肤、睾丸、血管内皮等。NOS2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主要受细胞因子和微生物产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转录诱导。人NOS2最容易在患有感染或炎性疾病的患者的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中观察到。因此,败血症中巨噬细胞细胞的激活或调节失调可直接影响败血症的结果。补体Clq/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是一种脂肪因子,主要在脂肪组织和心肌组织高表达,所以在心血管疾病,如缺血再灌注疾病和脂质代谢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有研究显示CTRP9也在炎症疾病中发挥作用,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但是CTRP9是否可以诱导iNOS的表达及CTRP9在败血症中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探究CTRP9是否可以诱导巨噬细胞iNOS的表达并探索其机制以及敲除CTRP9后对LPS诱导小鼠心肺组织iNOS表达的影响。1.研究目的(1)探究CTRP9对巨噬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是否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2)明确CTRP9和LPS对巨噬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3)探究敲除CTRP9后对LPS诱导的败血症小鼠心肺组织iNOS表达的影响;(4)阐明CTRP9对巨噬细胞表达iNOS的分子机制。2.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①小鼠源Raw264.7细胞按照要求进行复苏、传代和培养;②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无菌淀粉72h后,灌洗腹腔获取细胞并培养;(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浓度CTRP9干预后,CCK8测细胞活力;(3)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TRP9按照浓度梯度干预后,提取细胞蛋白和RNA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分别检测iNO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iNOS的荧光强度;(4)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Raw264.7细胞培养后,CTRP9按照时间梯度干预后,提取细胞蛋白和RNA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分别检测iNO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iNOS的荧光强度;(5)评估LPS和CTRP9对巨噬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为四个组,分别是对照组,LPS组,CTRP9组,LPS+CTRP9组;刺激后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iNOS的表达;(6)蛋白酶K实验:为了明确CTRP9是否有LPS的污染,将CTRP9重组蛋白和蛋白酶K同时刺激细胞,然后检测iNOS的表达;(7)LPS诱导小鼠败血症模型:将野生型和CTRP9-/-小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LPS,取材后观察小鼠心肺组织iNOS的表达及NO的含量;(8)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巨噬细胞经CTRP9刺激后,western blot 检测 JAK2、P-JAK2、STAT3、P-STAT3 表达情况;加入 JAK2 抑制剂 VX509 之后,检测 JAK2、P-JAK2、STAT3、P-STAT3、iNOS 的表达水平;(9)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结果(1)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TRP9未影响细胞活力;(2)经不同浓度CTRP9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表达iNOS呈递增趋势;(3)经CTRP9(1μg/ml)刺激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表达iNOS呈递增趋势;(4)LPS和CTRP9共同刺激巨噬细胞24h后,iNOS的表达高于LPS单独刺激和CTRP9单独刺激。另外,蛋白酶K实验显示:经蛋白酶K抑制后的CTRP9,不能诱导巨噬细胞iNOS的表达;(5)腹腔注射LPS可以上调WT和CTRP9-/-小鼠组织iNOS和NO的水平,但敲除CTRP9则可以改善iNOS和NO的上调水平;(6)CTRP9和LPS都可以上调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7)JAK抑制剂VX509可以明显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并下调CTRP9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表达。4.研究结论(1)CTRP9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性方式促进iNOS的表达;(2)CTRP9和LPS协同促进腹腔巨噬细胞表达iNOS增加;(3)敲除CTRP9基因后可以降低LPS诱导的败血症小鼠心脏和肺组织iNOS表达水平;(4)CTRP9通过JAK2/STAT3途径促进巨噬细胞iNOS的表达。研究背景当今世界,在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首位的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常见的疾病,病变特点是来自血液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的斑块,使动脉壁变厚变硬。其中,“内皮损伤反应学说”显示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VSMCs)在动脉粥样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研宄表明,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和可塑性,根据体内复杂的环境中发挥独特的甚至截然不同的类型和功能。因此,从功能以及状态的角度将巨噬细胞分为两个大类:M1和M2型巨噬细胞。简述如下:M1即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特异性表达CD86、iNOS、分泌TNF-a、IL-6等炎性因子;主要参与体内的促炎反应,在机体抵御外界细菌和病毒入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2即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特异性表达CD206、ARG-1、分泌IL-10;在体内与组织修复、寄生虫感染、组织纤维化、肿瘤疾病发展及抗炎反应有密切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存在两种分型的巨噬细胞。斑块内M1型巨噬细胞居多意味着斑块处于进展期,稳定性下降;而M2型巨噬细胞占主导地位时则可以促进组织修复,斑块不易破裂。VSMCs的增殖和凋亡在斑块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理状态下,VSMCs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但是在许多的病理状态或者受周围环境刺激的影响其增殖和凋亡状态发生失衡,则会引起斑块的一系列的变化。在斑块中,VSMCs增殖受PDGF和ANG-II影响,同时在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作用下其增殖和迁移也会受到影响;巨噬细胞增多会引起VSMCs的迁移和在内膜的增殖。另外,VSMCs被细胞外基质(ECM)包裹,VSMCs在一些促炎因子如TNF-a、IL-lp作用下通过MAPK信号通路分泌ICAM-1、VCAM-1、MMP9等,其中MMP可以降解ECM各种蛋白成分,影响ECM稳态。因此,观察巨噬细胞对VSMCs的影响对于探宂AS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补体Clq/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属于CTRPs家族成员中的一员。许多研宄证明CTRP9在脂肪代谢、糖代谢、心肌缺血再灌注(M/I)、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CTRP9在AS疾病的研宄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探究其在CVD中的作用及机制。综上所述,为阐明CTRP9对巨楼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在AS中的作用,我们体外培养巨噬细胞,CTRP9干预,体内建立ApoE-/-小鼠和ApoE-/-CTRP9-/-小鼠斑块模型,观察CTRP9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对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研宄。1.研究目的(1)探究并明确CTRP9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2)建立巨噬细胞和VSMCs共培养体系:观察经CTRP9干预后的巨噬细胞对VSMCs凋亡及増殖的影响;(3)探宄CTRP9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具体机制。2.研究方法(1)腹腔来源巨噬细胞的提取和培养: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无菌淀粉72h后,提取细胞并培养;(2)THP-1细胞培养:1640培养基,5%C〇2,37°C培养箱培养;(3)检测细胞表型: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M1和M2表型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D86和CD206的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技术,观察M1(F4/80+CDllb+CD86+CD206-)和M2(F4/80+CDllb+CD8-CD206+)巨噬细胞的比例;(4)在LPS和CTRP9刺激细胞后,检测M1和M2表型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D86和CD206的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M1和M2巨噬细胞的比例;(5)巨噬细胞在IL4和CTRP9刺激后,检测同前述;(6)建立ApoE-/-小鼠和ApoE-/-CTRP9-/-小鼠斑块模型,取材后进行册、油红0、Masson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斑块大小,巨噬细胞表型;(7)建立巨噬细胞和VSMCs共培养体系:利用Transwell小室将巨噬细胞接种在上室,VSMCs接种在下室,经CTRP9干预后通过TUNEL染色、westemblot检测VSMCs的凋亡;(8)建立巨噬细胞和VSMCs共培养体系:利用Transwell小室将巨噬细胞接种在上室,VSMCs接种在下室,经CTRP9干预后通过EdU染色、western blot检测VSMCs的增殖;(9)在巨噬细胞和VSMCs共培养体系中,经CTRP9干预后,分别提取巨噬细胞和VSMCs的蛋白检测MMP2和MMP9的表达;(10)检测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CTRP9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P-JNK、JNK、P-ERK、ERK、P-P38、P38的水平变化;抑制MAPK后,检测M1巨噬细胞相关指标变化;(11)应用AdipoRlsi-RNA降低巨噬细胞AdipoRl水平,然后经CTRP9干预,再次检测JNK蛋白的表达及表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12)统计学分析。3.研究结果(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THP-1细胞在经过CTRP9刺激后,M1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调,M2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流式结果显示M1型细胞比例升高,M2型细胞比例降低;TNF-a的分泌增加;(2)CTRP9加剧LPS作用的巨噬细胞M1极化:经LPS+CTRP9刺激后的M1型巨噬细胞蛋白marker表达高于LPS单独作用组,流式细胞显示M1型巨噬细胞比例也高于LPS刺激组;(3)CTRP9通过降低M2巨噬细胞标志物显示出对IL-4的拮抗作用:CTRP9降低IL4作用的M2型巨噬细胞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2型巨噬细胞的细胞占比;(4)建立ApoE-/-小鼠和ApoE-/-CTRP9-/-小鼠斑块模型,结果显示在高脂喂养小鼠斑块模型中,敲除CTRP9基因后斑块的面积缩小,脂质的含量降低,胶原的含量增加,斑块内巨噬细胞以M2型居多;(5)CTRP9促进巨噬细胞-VSMCs共培养体系VSMCs的凋亡:TUNEL染色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显示巨噬细胞和VSMCs共培养组VSMCs的凋亡率增高,CTRP9处理的巨噬细胞增强此效应;(6)CTRP9抑制巨噬细胞-VSMCs共培养体系中VSMCs的增殖:EDU染色及PCNA的表达水平显示巨噬细胞和VSMCs共培养组VSMCs的EdU+数目减少,PCNA表达水平降低,CTRP9处理的巨噬细胞-VSMCs共培养组效应更加明显;(7)在共培养体系中,CTRP9促进巨噬细胞MMP2和MMP9表达水平;单独的CTRP9对VSMCs内MMP2和MMP9表达无影响,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共培养体系中,CTRP9诱导的巨噬细胞抑制VSMCs内MMP2表达,促进MMP9表达;(8)CTRP9通过激活JNK/MAPK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首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RP9可以激活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分别使用JNK抑制剂SP600125、ERK抑制剂U0126、P-38抑制剂SB203580后,发现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明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降低TNF-a的分泌;(9)CTRP9通过激活AdipoRl/JNK/MAPK信号通路使细胞发生M1表型转换:AdipoRl si-RNA抑制巨噬细胞AdipoRl表达后,JNK磷酸化水平及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均出现下调。4.研究结论(1)CTRP9诱导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敲除CTRP9可以改善斑块内炎症;(2)CTRP9促进巨噬细胞-VSMCs共培养体系中VSMCs凋亡;(3)CTRP9抑制巨噬细胞-VSMCs共培养体系中VSMCs增殖;(4)CTRP9通过激活AdipoR1/JNK/MAPK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

二、急性心肌梗死心传导系统的免疫组化实验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死心传导系统的免疫组化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除痹汤干预Akt-mTOR自噬通路治疗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硬皮病发病机制与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1 硬皮病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2 硬皮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3 小结
    综述二 中医对硬皮病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1 病名归属认识进展
        2 病因病机认识进展
        3 中医内治法研究进展
        4 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5 小结
    综述三 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自噬治疗纤维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1 细胞自噬及相关通路
        2 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肝纤维化
        3 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肺纤维化
        4 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心肌纤维化
        5 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肾纤维化
        6 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其他纤维化疾病
        7 小结
前言
第一章 导师治验
    1 病因病机
    2 三期论治
    3 治疗特点
    4 验案举例
    5 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硬化期Balb/c模型小鼠皮损ROS、PDGF、TGF-β水平的影响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硬化期Balb/c模型小鼠皮损Akt-mTOR自噬通路的影响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研究TGF-β1/Smads影响黄韧带肥厚的机制及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黄韧带肥厚的机制及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纤维化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研究IL-1β、TNF-α和TGF-β1/Smads在LFH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影像学测量
        1.4 主要器械、设备、试剂等
        1.5 手术方式
        1.6 标本的取材、运输等标准操作规程
        1.7 HE染色与组织形态学观察
        1.8 Masson染色与纤维化观察
        1.9 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黄初带IL-lp、TNF-α、TGF-β1/Smads (TGF-β1、p-Smad2/3、Smad7)、Col1和Col3蛋白的定位、半定量表达
        1.10 实时焚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IL-1β、TNF-α、TGF-β1/Smads (TGF-β1、Smad2、Smad3、Smad7)、Col1、Col3&mRNA表达
        1.11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HE染色结果
        2.3 Masson染色结果
        2.4 免疫组化结果
        2.5 Real-Time PCR结果
        2.6 DLSS组内黄韧带厚度和各层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2.7 DLSS组内黄韧带厚度和各层弹性-胶原纤维比的相关性分析
        2.8 DLSS组内黄韧带厚度和各层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炎症与纤维化是黄韧带肥厚的主要病理机制
        3.2 黄韧带背侧层是退变的起点
        3.3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黄韧带“炎症-纤维化”病理过程
        3.4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DLSS的中医药治疗
        3.5 其他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三种造模方法诱导大鼠黄韧带肥厚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器械、设备、试剂等
        1.3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取材
        1.4 实验动物的造模
        1.5 影像学测量
        1.6 HE染色与大鼠黄韧带厚度的测量
        1.7 Masson染色与大鼠黄韧带纤维化观察
        1.8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黄初带IL-1β、TNF-α、TGF-β1/Smads (TGF-β1、p-Smad2/3、Smad7)、Col1、Col3蛋白的定位、半定量表达
        1.9 免疫印迹法定性、半定量分析IL-1β、TNF-α、TGF-β1和Coll蛋白在各组黄韧带内表达
        1.10 Real-Time PCR检测 IL-1β、TNF-α、TGF-β1/Smads (TGF-β1、Smad2、Smad3、Smad7)、Col1、Col3的mRNA表达
        1.11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HE染色与大鼠黄韧带厚度的结果
        2.2 Masson染色与大鼠黄韧带纤维化的结果
        2.3 影像学测量结果
        2.4 免疫组化结果
        2.5 免疫印迹结果
        2.6 Real-Time PCR结果
        2.7 大鼠黄韧带与人增厚黄韧带的比较
        2.8 模型成功率
        3 讨论
        3.1 大鼠黄韧带肥厚模型的建立方法
        3.2 大鼠黄韧带肥厚的病理表现
        3.3 机械应力是诱发或加速黄韧带肥厚的重要因素
        3.4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大鼠黄韧带增厚模型的建立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附件

(3)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调控心肌梗死大鼠胶原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肠道菌群概述
        1.1.1 肠道菌群的组成
        1.1.2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1.3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
    1.2 心肌梗死概述
        1.2.1 心肌梗死简介
        1.2.2 心肌梗死与成纤维细胞
    1.3 肠道菌群与心肌梗死
        1.3.1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
        1.3.2 肠道菌群与心肌梗死
    1.4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
        1.4.1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1.4.2 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
        1.4.3 丁酸盐的研究现状
    1.5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HDACS
        1.5.1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HDACs的影响
        1.5.2 丁酸盐对HDACs的影响
    1.6 组蛋白去乙酰化修饰与心肌梗死
        1.6.1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1.6.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心肌纤维化
        1.6.3 曲古菌素A
        1.6.4 丁酸钠
    1.7 C3AR1
        1.7.1 C3AR简介
        1.7.2 C3AR与心血管疾病
第2章 肠道菌群影响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给药及分组
        2.2.2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
        2.2.3 16S核糖体RNA测序
        2.2.4 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
        2.2.5 天狼猩红染色
        2.2.6 Western Blot
        2.2.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8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2.3.2 肠道菌群组成的动态变化
        2.3.3 肠道菌群丰度的动态变化
        2.3.4 肠道菌群对宿主生物学功能影响的预测
        2.3.5 肠道菌群对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通过肠心轴对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1.3 实验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给药及分组
        3.2.2 GC-MS
        3.2.3 HE染色
        3.2.4 天狼猩红染色
        3.2.5 Western Blot
        3.2.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3 实验结果
        3.3.1 心肌梗死后血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含量的变化
        3.3.2 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的变化
        3.3.3 丁酸钠对心肌梗死后胶原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抑制HDACS活性影响胶原表达的机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4.1.2 实验主要仪器
        4.1.3 实验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给药及分组
        4.2.2 核蛋白提取
        4.2.3 HDACs活性试剂盒
        4.2.4 超声心动图
        4.2.5 ELISA
        4.2.6 RNA-Seq
        4.2.7 实时定量PCR
        4.2.8 Western Blot
        4.2.9 NIH3T3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细胞模型
        4.2.10 CCK-8
        4.2.11 细胞转染
    4.3 实验结果
        4.3.1 肠道菌群对心肌梗死后血清及心肌组织HDACs活性的影响
        4.3.2 丁酸钠通过抑制HDACs活性影响胶原表达
        4.3.3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通过抑制HDACs调控的靶点基因筛选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CACNα1D-HSPB1-CAMSAP2-SNCG途径探讨电针改善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场所
        1.3 主要实验器械与耗材
        1.4 主要实验试剂
    2 动物分组和干预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干预方法
    3 指标检查
        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2 Morris水迷宫实验
        3.3 TTC染色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3.5 蛋白免疫印迹(WB)
        3.6 免疫组化化学法
    4 统计分析
    5 实验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 平衡木评分
    3 水迷宫测试结果
    4.TTC染色结果
    5 RT-PCR检测结果
    6 WB检测结果
    7 免疫组化法检测CACNα1D、HSPB1、CAMSAP2、SNCG表达
讨论与分析
    1 对中风病的认识
        1.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1.3 中风的针灸治疗
    2 实验方法的选择
        2.1 实验动物的选择
        2.2 麻醉药物的选择
        2.3 造模方法的选择
        2.4 手术切口的选择
        2.5 造模死亡原因的分析
    3 神庭、百会穴的选择
    4 实验指标的选择
        4.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衡木的选择
        4.2 Morris水迷宫的选择
        4.3 TTC染色的选择
        4.4 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化学法的选择
    5 CACNα1D-HSPB1-CAMSAP2-SNCG途径的选择
        5.1 CACNα1D
        5.2 HSPB1
        5.3 CAMSAP
        5.4 SNCG
    6 实验结果分析
        6.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6.2 平衡木实验评分
        6.3 TTC染色
        6.4 Morris水迷宫
        6.5 RT-PCR
        6.6 WB
        6.7 免疫组化
        6.8 小结
    7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8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神经突触核蛋白机制浅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环磷酰胺诱导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
    1.2 补肾健脾方对肿瘤化疗增效减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章 艾可清对环磷酰胺中毒小鼠毒副反应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药品及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1.2.2 生存曲线分析
        1.2.3 血常规检测
        1.2.4 生化指标检测
        1.2.5 HE染色
        1.2.6 统计学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
        1.3.2 生存曲线分析
        1.3.3 AKQ对CTX染毒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1.3.4 AKQ对CTX染毒小鼠主要脏器生化指标的影响
        1.3.5 主要脏器HE染色
    1.4 讨论
第三章 艾可清对环磷酰胺中毒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品及试剂
        2.1.3 主要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2 心脏指数计算
        2.2.3 血清心肌酶及氧化指标测定
        2.2.4 心脏组织HE染色
        2.2.5 心肌凋亡相关蛋白免疫印迹
        2.2.6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指数的影响
        2.3.2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影响
        2.3.3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2.3.4 AKQ对CTX染毒小鼠心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2.4 讨论
第四章 艾可清对丙烯醛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3.1 药物制备及作用剂量的确定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2 AKQ对ACR所致H9C2损伤的影响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AKQ缓解CTX心脏毒性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实验结果
    3.4 AKQ缓解ACR心肌细胞毒性的通路靶点验证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五章 艾可清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4.1 AKQ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的影响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2 AKQ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影响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AKQ对肉瘤小鼠CTX心脏毒性影响的肠道菌群分析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

(6)金归配伍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自噬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与防治
        (一)学术源流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二、现代医学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代认识
        (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现状
    三、自噬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一)自噬的研究进展
        (二)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的作用
        (三)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药品
        (三)实验试剂
        (四)实验仪器
        (五)药物制备
    二、实验方法
        (一)分组及给药
        (二)造模方法
        (三)造模成功标准
        (四)模型排除标准
    三、检测指标
        (一)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二)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三)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血清中CK-MB、T-AOC水平的影响
        (四)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超微结构与自噬水平的影响
        (五)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自噬相关蛋白及pmTOR的影响
    四、统计学处理
    五、技术路线
实验结果
    一、各组大鼠心电图的变化
    二、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
    三、各组大鼠血清中CK-MB、T-AOC水平的变化
    四、各组大鼠超微结构与自噬水平的变化
    五、各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及pmTOR的变化
讨论
    一、本实验的研究意义
    二、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三、金归配伍的组方依据及研究进展
        (一)方药组成与方剂功效
        (二)现代药物研究进展
    四、关于实验结果的探讨
        (一)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二)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三)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血清中CK-MB、T-AOC水平的影响
        (四)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超微结构与自噬水平的影响
        (五)金归配伍对MIRI大鼠自噬相关蛋白及pmTOR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介

(7)替沃扎尼对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血管再生的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鲜红斑痣及其相关综合征
        1.1.1 病例报告
        1.1.2 鲜红斑痣相关综合征
    1.2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研究进展
        1.2.1 脉冲染料激光原理
        1.2.2 脉冲染料激光发展历程
        1.2.3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应用分析
        1.2.4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其他方法治疗鲜红斑痣
    1.3 脉冲染料激光诱导血管再生
        1.3.1 炎症反应与血管再生
        1.3.2 缺氧与血管再生
        1.3.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4 替沃扎尼
        1.4.1 化学结构
        1.4.2 药效学
        1.4.3 药代动力学
        1.4.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1.4.5 抗肿瘤效应
    1.5 转录组测序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替沃扎尼对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血管再生的作用研究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药物合成
        2.2.2 动物模型实验
        2.2.3 大体外相观察
        2.2.4 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
        2.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管计数
        2.2.6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大鼠血管再生模型参数选择
        2.3.2 替沃扎尼对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大鼠血管再生模型作用
    2.4 讨论
        2.4.1 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大鼠血管再生模型参数选择
        2.4.2 替沃扎尼对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大鼠血管再生模型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替沃扎尼抑制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主要试剂和仪器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转录组测序
        3.2.2 Real-time PCR检测
        3.2.3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转录组测序
        3.3.2 Real-time PCR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电刺激联合Cs-Au/GelMA水凝胶对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概述
    2.2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机制
        2.2.1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2.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2.3 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2.4 趋化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
    2.3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2.4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
        2.4.1 脊神经选择性结扎模型
        2.4.2 脊神经根切断模型
        2.4.3 坐骨神经轴索切断模型
        2.4.4 坐骨神经慢性压缩性损伤
        2.4.5 坐骨神经半结扎模型
        2.4.6 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模型
        2.4.7 臂丛神经损伤模型
    2.5 总结
第3章 臂丛神经损伤后病理性神经痛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
        3.2.1 仪器耗材
        3.2.2 药品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
        3.3.2 手术造模
        3.3.3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检测
        3.3.4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检测
        3.3.5 免疫印迹实验
        3.3.6 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行为学改变
        3.4.2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行为学改变
        3.4.3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
        3.4.4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3.4.5 PCRA术后大鼠小脊髓组织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CS-Au/GelMA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仪器耗材
        4.2.3 药品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
        4.3.2 神经干细胞滴片培养
        4.3.3 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神经干细胞
        4.3.4 Gel MA水凝胶的合成
        4.3.5 Cs-Au纳米粒子的制备
        4.3.6 Cs-Au纳米粒子的表征
        4.3.7 Cs-Au纳米粒子生物安全性的检测
        4.3.8 Cs-Au/Gel MA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3.9 Cs-Au/Gel MA水凝胶的体内降解
    4.4 研究结果
        4.4.1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与鉴定
        4.4.2 Gel MA水凝胶的制备
        4.4.3 Cs-Au纳米粒子的表征
        4.4.4 Cs-Au纳米粒子生物安全性的检测
        4.4.5 Cs-Au/Gel MA水凝胶的亲水性和机械性能
        4.4.6 Cs-Au/Gel MA水凝胶的体内降解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CS-Au/GelMA水凝胶联合电刺激治疗在PCRA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动物
        5.2.2 仪器耗材
        5.2.3 药品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
        5.3.2 细胞实验筛选电刺激频率
        5.3.3 手术造模及分组治疗
        5.3.4 免疫印迹实验
        5.3.5 免疫荧光实验
        5.3.6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检测
        5.3.7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检测
        5.3.8 统计分析
    5.4 研究结果
        5.4.1 电刺激对神经干细胞
        5.4.2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
        5.4.3 PCRA术后大鼠脊髓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5.4.4 PCRA术后大鼠小脊髓组织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5.4.5 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MWT)行为学改变
        5.4.6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行为学改变
        5.4.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变化
        5.4.8 氧化损伤标志物变化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甲状旁腺激素与盐交互作用在左室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设备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分组
        1.3 胶囊渗透压泵预处理
        1.4 手术植入胶囊渗透压泵及给药
        1.5 无创血压测量
        1.6 心脏指标测量
        1.7 心肌HE染色
        1.8 免疫组化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2.2 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大鼠HW、HMI、LVPWT的影响
        2.3 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2.4 PTH及不同浓度盐摄入对心肌纤维化标记物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影响
    3 讨论
        3.1 PTH与高血压
        3.2 盐摄入与高血压
        3.3 左室肥厚与心肌纤维化
        3.4 卡托普利干预对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4 优势、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甲状旁腺激素在左室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CTRP9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与败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CTRP9对巨噬细胞和败血症小鼠iNOS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Ⅰ
    符号说明Ⅰ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Ⅱ CTRP9对巨噬细胞表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Ⅱ
    符号说明Ⅱ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Paper Ⅰ
Paper Ⅱ

四、急性心肌梗死心传导系统的免疫组化实验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除痹汤干预Akt-mTOR自噬通路治疗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的机制研究[D]. 王瑞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研究TGF-β1/Smads影响黄韧带肥厚的机制及模型的建立[D]. 王宝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3]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调控心肌梗死大鼠胶原表达的机制研究[D]. 宋潼潼. 吉林大学, 2021(01)
  • [4]基于CACNα1D-HSPB1-CAMSAP2-SNCG途径探讨电针改善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D]. 徐芳媛.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钟鹏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6]金归配伍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自噬水平的研究[D]. 潘明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替沃扎尼对脉冲染料激光诱导的血管再生的作用及机制初探[D]. 王冰. 吉林大学, 2021(01)
  • [8]电刺激联合Cs-Au/GelMA水凝胶对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尤荻. 吉林大学, 2021(01)
  • [9]甲状旁腺激素与盐交互作用在左室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D]. 梁荃. 大理大学, 2021
  • [10]CTRP9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与败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 陈吉英. 山东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传导系统的免疫组化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