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心,彭贵军,任方,杨留杰,崔移明[1](2022)在《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1年5月1日。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GeMTC软件、Stata 13.0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个随机对照试验,6种中成药,样本量为3446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肾衰宁胶囊、金水宝胶囊;在降低血肌酐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在降低尿素氮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黄葵胶囊+肾衰宁胶囊、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黄葵胶囊。结论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其中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在所有疗效指标中均排名靠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受到研究质量及数量限制,仍需要大样本量、多中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进一步验证。
陈思思[2](2021)在《益气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研究医案,分析探讨运用益气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的安全性,为益气固肾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拓宽治疗CGN的治疗思路和方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严格筛选出76例合格病例,均为来自于2016年3月至2020年9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十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CGN的患者。上述合格病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连续用药8周,观察第4周、第8周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Q)、尿红细胞(RBC)计数(高倍视野)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白蛋白(ALB)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和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治疗前后比较,最终获得研究结果。结果:(1)治疗4周、治疗8周的24h UPQ分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P<0.01),且治疗8周与治疗4周的24h UPQ比较(P<0.01),有效率为90.8%。(2)尿RBC计数(高倍视野)治疗4周的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8周与治疗4周比较(P<0.01),有效率为88.2%。(3)蛋白尿和血尿均见好转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4.2%。(4)治疗前后Scr、Cys-C的比较均p>0.05无明显差异。(5)ALB值均大于30g/L,但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差异。(6)治疗前后脘腹胀满的单项积分比较(P<0.05),其余症状单项积分治疗前后比较(P<0.01),且从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P<0.01),中医症候疗效的有效率为93.4%。(7)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肝功异常及发热、红疹等不良反应。结论:(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气固肾汤治疗CGN可有效减少蛋白尿和血尿;(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气固肾汤治疗CGN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气固肾汤治疗CGN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刘昉[3](2020)在《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以中国中药学会发布的《课题研究指导原则》为指导,运用GRADE研究方法,参照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提高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提高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1.召开课题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完成临床问题构建并确立相关结局指标。2.文献研究:文献检索的资料库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搜集未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进行补充,尽可能减少文献的缺失。3.证据质量评价与证据评级:本次研究纳入文献为RCT研究及Meat分析/系统评价文章,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RCT研究采用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able)进行质量评价;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采用AMSTAR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为证据评级提供依据。对于研究类型相同、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证据综合分析,通过Meta分析森林图获得同一种中成药多项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与总结,通过倒漏斗图检查Meta分析的某一结局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GRADE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4.专家共识:在全国范围内向相关领域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征求药品的推荐意见,并确定推荐药品的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形成指南的最终推荐意见。研究结果1.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章量表评分均偏低,不足纳入标准;RCT研究文献共纳入163篇,包括百令胶囊23篇、黄葵胶囊22篇、雷公藤多苷片22篇、复方丹参滴丸17篇、金水宝胶囊12篇、肾炎康复片9篇、尿毒清颗粒8篇、通心络胶囊8篇、渴络欣胶囊5篇、六味地黄丸5篇、肾衰宁(片/胶囊/颗粒)4篇、参芪降糖颗粒3篇、糖脉康(片/颗粒)3篇、芪参益气滴丸2篇、肾炎舒(胶囊/颗粒)2篇、苁蓉益肾颗粒1篇、大黄蟅虫丸1篇、地黄叶总苷胶囊1篇、复方肾炎片1篇、复方血栓通胶囊1篇、金芪降糖胶囊1篇、精乌胶囊1篇、木丹颗粒1篇、脑心通胶囊1篇、蒲参胶囊1篇、芪药消渴胶囊1篇、芪蛭降糖胶囊1篇、香砂六君丸1篇、肾炎片1篇、通脉降糖胶囊1篇、血府逐瘀片1篇、血脂康胶囊1篇、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篇。归纳出33种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中成药。2.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中成药能够降低临床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部分中成药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且临床应用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整体安全性良好。3.证据质量的GRADE评级显示:大多数文献研究证据质量评级为低质量和极低质量,个别为中质量研究。4.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归纳出的中成药目录进行评议、推荐评价,确定了33种中成药的推荐意见,并确定了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形成了最终的指南意见。研究结论此次指南研究我们主要参照《课题研究指导原则》,运用了GRADE系统方法结合专家共识,最终对百令胶囊、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复方丹参滴丸、金水宝胶囊、肾炎康复片、尿毒清颗粒、通心络胶囊、渴络欣胶囊、六味地黄丸、肾衰宁(片/胶囊/颗粒)、糖脉康颗粒、肾炎舒(胶囊/颗粒)、苁蓉益肾颗粒、复方肾炎片、肾炎片予以弱推荐。
潘飞翔[4](2020)在《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探讨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和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理化指标的影响,评价中药结肠透析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辨证和临床上选择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对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等情况进行查阅汇总,并进行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该阶段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规律。2.通过对188例住院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病历资料的收集,统计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和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对患者肾功能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干预作用。结果:1.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纯虚证35例(包括气虚证19例,气阴两虚证3例,气血两虚证5例,阳虚证6例,阴阳两虚证2例)和虚实夹杂证200例。本虚证中气虚证106例,占45.11%;阳虚证62例,占26.38%;阴虚证43例,占18.30%;血虚证24例,占10.21%。标实证中水湿证74例,占37%;瘀血证61例,占30.5%;湿热证51例,占25.5%;溺毒证14例,占7%。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湿热证和瘀血证在慢性肾脏病3和4期间的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水湿证和溺毒证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3.阴虚证和瘀血证在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势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4.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在不同证型患者中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5.188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进行常规治疗共117例,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共7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6..常规组总有效率64.11%,肠透组总有效率7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在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血钾、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所回升,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7.慢性肾脏病3期总有效率76.74%,4期总有效率5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并以虚实夹杂证为主。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湿证、湿热证和瘀血证贯穿慢性肾脏病3-4期病程始终。3.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和矿物质与骨异常的临床表现形式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4.主要检查化验指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5.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生化指标,其中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方面有优势。6.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疗效优于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
庞庆宝[5](2020)在《黄葵胶囊联合ARB或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次研究通过Meta分析整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黄葵胶囊联合ARB或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为黄葵胶囊联合ARB或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临床循证依据。材料与方法:设计论文的检索策略,确定关键词,对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限定为:2009年1月-2019年12月,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筛选文献,确定最终纳入文献,用Excel表格对文献的基本特征和数据进行提取,应用 Cochrane协助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等系统评价。结果:1.共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4篇,14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患者1299例,其中试验组650例,对照组649例。2.所有14篇文献的试验组均采用黄葵胶囊联合ARB或ACEI治疗。14篇文献的对照组全部使用ARB或ACEI治疗(其中1 1篇文献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1篇文献单纯使用厄贝沙坦治疗,2篇文献单纯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3.所纳入的14篇文献,1篇文献疗程为4周,1 1篇文献疗程为8周,1篇文献疗程为12周,1篇文献疗程为16周。4.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体疗效:合并效应量RR=1.29,95%CI(1.20,1.38),Z 检验:Z=7.28,P<0.00001。②BUN:合并效应量 MD=-0.14,95%CI(-0.31,0.04),Z 检验:Z=1.53,P=0.13。③Scr:合并效应量 SMD=-0.21,95%CI(-0.33,-0.09),Z 检验:Z=3.35,P=0.0008。④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合并效应量 SMD=-0.45,95%CI(-0.61,-0.29),Z 检验:Z=5.56,P<0.00001。⑤UAER:合并效应量 SMD=-1.45,95%CI(-1.73,-1.16),Z检验:Z=9.78,P<0.00001。⑥TG:合并效应量SMD=-0.76,95%CI(-1.10,-0.43),Z 检验:Z=4.46,P<0.00001。⑦TC:合并效应量 SMD=-1.85,95%CI(-2.79,-0.92),Z 检验:Z=3.88,P=0.0001。5.安全性方面:9篇文献报道了药物的不良反应,5篇文献未提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未对结局指标造成影响,故没有进行分析。结论:黄葵胶囊联合ARB或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总体疗效、TC、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R、Scr、和TG方面均优于单用ARB或ACEI治疗。
李丹丹[6](2020)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成药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日友好医院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KD)鉴别的预测因素,归纳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鉴别NDKD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筛选中日友好医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行肾穿刺活检的T2DM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DKD组、DKD合并NDKD组以及NDKD组。观察并记录其肾穿刺时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实验室指标、用药信息以及随访半年、1年、末次就诊时的实验室指标,对患者临床特征及终点事件(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或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DKD与NDKD临床鉴别的预测因素、各组临床预后以及在我院使用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结果:1.本研究纳入T2DM合并CKD患者463例,其中DKD组65例(14.04%),DKD合并NDKD 组85例(18.36%),NDKD组313例(67.60%)。NDKD组中以IgA 肾病为主(28.75%),其次是乙肝相关性肾炎(20.77%)及膜性肾病(16.61%)。在DKD合并NDKD组中NDKD以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为主,共有57例,占67.06%,其次是肾小管间质病(28.24%)及IgA肾病(16.47%)。2.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NDKD组的临床预测因素包括: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6年、血红蛋白≥120g/L、肾小球源性血尿、未达到肾综范围蛋白尿。其中无DR具有最高的预测意义(OR,14.902;95%CI,5.989-37.07)。3.本研究发现ACEI/ARB类药物为最常用的降压药,相比其他两组,NDKD组单用降压药的比例较高,而其他两组则更多使用三种及以上降压药。NDKD组使用胰岛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各组中成药的使用十分广泛,最常用的中成药为黄葵胶囊,三组之间无差异,其次为虫草类制剂,海昆肾喜胶囊及尿毒清颗粒。中成药联用较单用更为常见,各组联用两种及三种中成药较为常见,组间无明显差异,且多数均包含黄葵胶囊及虫草类制剂。其中NDKD单用中成药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01),联用四种及以上中成药的比例低于其他两组(P<0.001)。随着CKD进展黄葵胶囊的使用比例逐渐下降,尿毒清颗粒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虫草类制剂及海昆肾喜胶囊在CKD3-4期使用比例较高,到CKD5期有所下降。NDKD组各期未用中成药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随着CKD的进展,三组均更倾向于联用中成药,且联用种类随CKD进展而增加。4.本研究对三组患者自肾穿后进行随访至2019年10月,各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及肾脏替代治疗的人数分别为DKD组11例(28.2%),DKD+NDKD组21例(42.0%),NDKD组13例(6.5%)。NDKD组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比例明显少于其他两组,且发生时间明显较长(P<0.001)。NDKD组经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有所下降,肾小球滤过率有所升高,总体预后良好。而DKD组及DKD合并NDKD组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均持续恶化,预后较差。结论1.我院T2DM合并CKD患者在临床诊断不明确时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DKD和NDKD,在NDKD中以IgA肾病为主。NDKD临床预测因素包括: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6年、血红蛋白≥120g/L、肾小球源性血尿、未达到肾综范围蛋白尿。2.中成药在慢性肾脏病中使用广泛,最常用的药物为黄葵胶囊、虫草类制剂、海昆肾喜胶囊及尿毒清颗粒。随着CKD进展,中成药的使用比例有变化。
杨燕[7](2020)在《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经验和遣方用药规律,学习和传承导师从阳论治CKD的学术思想,为CK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历代医家的重阳思想,认真研究导师在CKD领域的论文、着作,学习导师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导师的温阳理论。(2)跟诊学习:通过临证抄方、典型病案分析、日常听课学习、组会讨论等多种渠道整理归纳导师从温阳辨治CKD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3)数据挖掘: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导师2019年1月之前的所有CKD患者的处方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归纳总结导师的组方用药规律,系统整理导师运用温阳法治疗CKD的临床经验。结果:(1)戴恩来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毒损肾络”为其病机核心。(2)戴恩来教授提出以阳虚症候为主要表现的CKD患者用激素治疗无效者其理论依据为“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治疗上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常配合温阳法以培补肾中元阳,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3)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收集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使用频次前十味的药物分别为:当归、黄芪、牛膝、山药、茯苓、杜仲、熟地黄、山茱萸、附子、淫羊藿。通过四气频次统计发现用药以温性、平性药物为主,其中温热类药物使用率为49.28%。通过五频味频次统计发现以甘、辛、苦味药为主,从药物归经统计可知以入肝、肾、脾经为主。统计发现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规律分析,得出出现频度较高的44个药对;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出关联度较大的69个药对,30个核心组合及16个新处方。结论:(1)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理论依据充分,学术观点鲜明。(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客观论证戴恩来教授治疗CKD的组方用药规律,其结果符合导师温阳学术观点,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赵茜[8](2020)在《“益气固精养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导师魏丹霞主任医师传承云南陆氏气阴学术流派思想组方“益气固精养肾汤”颗粒剂的临床疗效,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试探讨气阴学术流派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相关理论。方法:选择西医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Ⅰ-Ⅲ期)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属“气阴两虚”证型的72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每组36例病人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固精养肾汤”颗粒剂,总疗程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尿糖,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FPG,GSP,2hPG(早餐后),Scr,GFR,eGFR,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分别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两组综合疗效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经治疗,两组均可以改善24小时尿蛋白、FPG、PBG、GSP、Scr及eGFR(P<0.05),在减少24小时尿蛋白,降低Scr及eGFR方面,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主症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舌燥、尿频尿多、手足心热6个方面有疗效(p<0.05),余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改善在尿浊、尿频尿多方面有疗效(p<0.05),余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治疗组在治疗尿浊、神疲乏力、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次症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口苦、腰痛、尿痛、水肿方面有疗效(P<0.05),余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改善口苦、尿痛、水肿方面有疗效(P<0.05);余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在改善口苦、腰痛方面,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以上,益气固精养肾汤在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较为显着,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云[9](2020)在《芪藤消浊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补体级联C1/C3/C5AR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补体级联C1/C3/C5AR1信号通路的调控,探讨芪藤消浊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大鼠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学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思路。方法共有72只SPF级的雄性SD大鼠,经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均需经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来复制CGN大鼠模型,将24 h尿蛋白含量>50 mg/kg的大鼠视为模型复制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芪藤消浊颗粒(21.6,10.8,5.4 g/kg)组和阳性药黄葵胶囊(1.0 g/kg)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或相应溶媒灌胃,每天1次,共给药30天。末次给药后,再次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比较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测定大鼠肾脏指数和血清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瑞士吉姆萨染色、Masson染色和六胺银染色观察肾脏皮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鉴定大鼠肾皮质组织对白细胞的招募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标记物CD11b、CD68、CD80的表达水平,RT-q 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1、C2、C3、C5、C5AR1m 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1、C2、C3、C5、C5A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芪藤消浊颗粒组和黄葵胶囊组能明显改善大鼠活动度、进食量水肿等情况,可缓解大鼠体重减轻,显着降低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芪藤消浊颗粒高、中剂量组(21.6 g/kg、10.8 g/kg)和黄葵胶囊组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含量,改善大鼠肾皮质组织肿大情况;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芪藤消浊颗粒组和黄葵胶囊组可显着改善肾小球萎缩、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增多等肾脏病变情况,提高肾皮质组织裂解液对白细胞的招募能力,同时可明显降低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D11b、CD68、CD80的表达水平;芪藤消浊颗粒高剂量、中剂量组(21.6 g/kg、10.8 g/kg)均能显着降低CGN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1、C2、C3、C5、C5AR1 m RNA和C1、C2、C3、C5、C5AR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芪藤消浊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补体级联C1/C3/C5AR1信号通路有关。
陆映丹[10](2020)在《不同剂量甲花片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江苏省中医院肾科门诊慢病管理系统中甲花片治疗慢性肾炎的诊治资料,观察不同剂量甲花片对蛋白尿的疗效和起效时间的差异,同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所有口服甲花片且符合本次研究纳排标准并在慢病管理系统中随访一年以上且病历资料较完整的患者100例。通过数据挖掘及spss统计分析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性指标(尿蛋白定性、24h尿蛋白定量)、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来探索不同剂量甲花片(每日3次,每次4片、5片、6片)的差异。结果:(1)甲花片4片组、5片组、6片组基线平稳,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联合用药上均具有一致性,在尿蛋白定性、24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等实验室指标上具有可比性。(2)不同剂量甲花片的总体有效率:4片组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6%,92.3%,92.3%,97.4%;5片组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7%,89.8%,91.8%,95.9%;6片组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总体有效率为91.7%,91.7%,100%,91.7%。(3)不同剂量甲花片的疗效差异:治疗3个月及6个月,4片组和6片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9个月及12个月,两两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RO主要波动于“+”及“2+”之间,随着治疗时间延长,PRO转为阴性及“+”减少的趋势愈加明显。(4)不同时间甲花片的疗效差异:4片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5片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6片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剂量甲花片的安全性:治疗后患者RBC、WBC、HGB、PLT、AST、ALT、Bun、Scr、胱抑素C,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期间甲花片对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水平均无影响。结论:(1)不同剂量甲花片对减少慢性肾炎蛋白尿均有显着疗效,每组总体有效率均超过83%。(2)甲花片6片组疗效较4片组、5片组更优,4片组与5片组相比无明显疗效差异。(3)甲花片5片组及6片组起效时间均早于4片组,由于甲花片6片组病例数较少,推测可能在治疗更早期即开始起效。(4)甲花片在治疗期间对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无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二、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偏倚风险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2.4 有效率 |
2.4.1 网状证据图 |
2.4.2 网状Meta分析 |
2.5 血肌酐 |
2.5.1 网状证据图 |
2.5.2 网状Meta分析 |
2.5.3 Rank排序 |
2.6 尿素氮 |
2.6.1 网状证据图 |
2.6.2 网状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 |
2.6.3 Rank排序 |
2.7 24 h尿蛋白定量 |
2.7.1 网状证据图 |
2.7.2 网状Meta分析 |
2.7.3 Rank排序 |
2.8 不一致性检验及收敛性检验 |
2.9 发表偏倚 |
2.1 0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2)益气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CGN的中医概况 |
1.1 中医中CGN的病名拓展 |
1.2 中医经典对本病的认识 |
1.3 现代医家治疗CGN的传承与创新 |
1.4 临床中成药应用 |
2 CGN的西医的概况 |
2.1 西医病因病机 |
2.2 主要病理类型 |
2.3 临床表现及产生机制 |
2.4 西医治疗用药 |
3 总结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3.3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分布情况 |
1.2 年龄、病程分布情况 |
2 疗效观测指标 |
3 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立论依据 |
2 导师对CGN的认识 |
2.1 气血精津液与CGN的关系 |
2.2 肺脾肾与CGN的关系 |
3 益气固肾汤组方用药分析 |
3.1 组成方剂的分析和现代研究 |
3.2 单药及药对分析和现代药理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CGN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表(主症积分)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指南制定过程 |
1.1 临床问题构建 |
1.2 循证研究方法 |
2.指南研究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结果 |
2.2.1 百令胶囊 |
2.2.2 黄葵胶囊 |
2.2.3 雷公藤多苷片 |
2.2.4 复方丹参滴丸 |
2.2.5 金水宝胶囊 |
2.2.6 肾炎康复片 |
2.2.7 尿毒清颗粒 |
2.2.8 通心络胶囊 |
2.2.9 渴络欣胶囊 |
2.2.10 六味地黄丸 |
2.2.11 肾衰宁(片、胶囊、颗粒) |
2.2.12 参芪降糖颗粒 |
2.2.13 糖脉康(片、颗粒) |
2.2.14 芪参益气滴丸 |
2.2.15 肾炎舒(胶囊、颗粒) |
2.2.16 苁蓉益肾颗粒 |
2.2.17 大黄蟅虫丸 |
2.2.18 地黄叶总苷胶囊 |
2.2.19 复方肾炎片 |
2.2.20 复方血栓通胶囊 |
2.2.21 金芪降糖胶囊 |
2.2.22 精乌胶囊 |
2.2.23 木丹颗粒 |
2.2.24 脑心通胶囊 |
2.2.25 蒲参胶囊 |
2.2.26 芪药消渴胶囊 |
2.2.27 芪蛭降糖胶囊 |
2.2.28 香砂六君丸 |
2.2.29 肾炎片 |
2.2.30 通脉降糖胶囊 |
2.2.31 血府逐瘀片 |
2.2.32 血脂康胶囊 |
2.2.33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
2.3 证据质量评级 |
2.4 指南推荐意见形成 |
2.4.1 指南应用范围 |
2.4.2 专家名单 |
2.4.3 推荐意见汇总 |
讨论 |
1.循证证据在指南制订中的重要性 |
2.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有效性 |
3.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安全性 |
4.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4.1 药品适用证型 |
4.2 纳入研究的质量 |
4.3 疾病的随访 |
4.4 试验相关的干预措施 |
4.5 发表偏倚 |
4.6 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内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及指南研究进展 |
1.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
2.糖尿病相关肾病指南(共识) |
2.1 中医指南(共识)研究 |
2.2 西医指南(共识)研究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CKD3-4 期合并MB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研究二 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展的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CKD3-4 期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CKD3-4 期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黄葵胶囊联合ARB或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
1.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病名的记述 |
1.2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
1.3 糖尿病肾病中医常用治法的研究 |
2.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2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策略 |
2. 文献纳入标准 |
3. 文献排除标准 |
4. 质量评价 |
5. 数据提取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7. 发表性偏倚分析 |
结果 |
1. 文献筛选结果 |
2. 纳入研究文献的一般特征 |
3. 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4. 统计分析结果 |
4.1 总体疗效 |
4.2 血尿素氮(BUN) |
4.3 血肌酐(Scr) |
4.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4.5 甘油三酯(TG) |
4.6 总胆固醇(TC) |
4.7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
4.8 不良反应 |
4.9 发表偏倚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成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诊断的研究进展 |
1 T2DM患者中CKD的患病率 |
2 DKD的自然病程演变 |
3 T2DM患者肾活检的时机 |
4 T2DM患者中NDKD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布 |
5 NDKD临床鉴别预测模型 |
6 DKD与NDKD其他鉴别方法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治疗现状 |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医自拟方治疗 |
3 中成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近九年我院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分布情况 |
前言 |
第一节 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理诊断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
1 肾穿刺活检患者基本情况 |
2 肾穿刺活检患者病理诊断分布情况 |
3 不同病理类型中性别、年龄分布 |
4 肾活检常见病理类型的性别、年龄分布 |
第三节 讨论 |
第二章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成药应用分析 |
前言 |
第一节 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分组情况 |
4 纳入排除标准 |
5 数据收集整理 |
6 终点事件 |
7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
1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一般情况 |
2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理诊断分布情况 |
3 DK、DKD+NDKD和NDKD三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
4 DKD与NDKD鉴别的预测因素 |
5 三组患者常规用药情况分析 |
6 三组患者中成药使用情况 |
7 三组患者预后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节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戴恩来教授个人传略 |
第二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1.1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
1.2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
1.3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
1.4 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
1.5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
1.6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长期随访 |
2 温阳思想概述 |
2.1 重阳思想源头 |
2.2 《黄帝内经》中的重阳思想 |
2.3 《伤寒论》中的重阳思想 |
2.4 历代医家的重阳思想 |
3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
3.1 中医病名的认识 |
3.2 中医病因病机 |
3.3 辨证论治 |
3.4 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
1 戴恩来教授对慢性肾脏病病因的认识 |
1.1 六淫侵袭 |
1.2 先天禀赋不足 |
1.3 饮食不节 |
1.4 中西药物滥用 |
2 戴恩来教授对慢性肾脏病病机的认识 |
3 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理论依据 |
4 戴恩来教授应用温阳药物的临证经验 |
5 戴恩来教授常用温阳处方 |
5.1 右归丸 |
5.2 肾气丸 |
5.3 真武汤 |
5.4 麻黄附子细辛汤 |
第四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CKD的临床经验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验案举隅 |
验案一 |
验案二 |
第六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
(8)“益气固精养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来源 |
2 病例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与脱落标准 |
临床试验观察方法 |
1 试验分组 |
2 分组治疗研究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性指标 |
3.3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 |
3.4 疗效评定 |
4 用药记录及要求 |
5 对病例的观察评定方法 |
6 临床试验偏倚控制方法 |
7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1 临床试验入组情况 |
2 一般资料比较 |
3 试验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试验室数值比较 |
3.2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陆氏气阴学术流派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 |
1.1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
1.2 从“伤于气,病在阴”益气固阴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 |
2 自拟益气固精养肾汤的处方立意诠释 |
3 自拟益气固精养肾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
4 益气固精养肾汤的疗效分析 |
4.1 综合疗效对比 |
4.2 益气固精养肾汤的中医疗效比较 |
4.3 安全性指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2 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3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2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病名的认识与讨论 |
2.2 对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
2.3 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eGFR计算公式 |
2 病例观察表 |
3 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1 论文发表情况 |
2 出版着作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
致谢 |
(9)芪藤消浊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补体级联C1/C3/C5AR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 |
1.3 试剂 |
1.4 设备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CGN模型大鼠的复制 |
2.2 分组及给药方案 |
2.3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2.4 大鼠体重检测 |
2.5 24小时尿蛋白总含量检测 |
2.6 大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的检测 |
2.7 大鼠肾脏脏器指数 |
2.8 大鼠肾皮质组织病理学检查 |
2.8.1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
2.8.2 过碘酸六胺银染色法 |
2.8.3 Masson染色 |
2.8.4 甲苯胺蓝染色 |
2.8.5 瑞氏吉姆萨染色 |
2.9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鉴定大鼠肾皮质组织对白细胞的招募能力 |
2.10 免疫荧光鉴定肾皮质组织炎性细胞数量 |
2.11 RT-q PCR技术检测肾皮质组织中C1、C2、C3、C5、C5AR1m RNA的表达 |
2.12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皮质组织中C1、C2、C3、C5、C5AR1的分布与表达 |
2.13 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组织中C1、C2、C3、C5、C5AR1的蛋白表达 |
2.1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3.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
3.3 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总含量 |
3.4 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 |
3.5 各组大鼠肾脏脏器指数 |
3.6 各组大鼠肾皮质组织病理观察 |
3.7 芪藤消浊颗粒对CGN大鼠肾脏招募白细胞能力的影响 |
3.8 芪藤消浊颗粒对CGN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D11b、CD68、CD80表达的影响 |
3.9 芪藤消浊颗粒对CGN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1表达的影响 |
3.10 芪藤消浊颗粒对CGN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2表达的影响 |
3.11 芪藤消浊颗粒对CGN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3表达的影响 |
3.12 芪藤消浊颗粒对CGN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5表达的影响 |
3.13 芪藤消浊颗粒对CGN大鼠肾皮质组织中C5AR1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补体系统参与肾脏疾病发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不同剂量甲花片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
1.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概述 |
1.2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形成因素及发病机制 |
1.3 西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
2.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治疗方案 |
3.1 基础治疗 |
3.2 中成药治疗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
6 统计分析方法 |
7 结果 |
7.1 基线资料 |
7.2 总体有效率及疗效 |
7.3 治疗后蛋白尿的变化情况 |
7.4 每组不同时间点UTP比较 |
7.5 联合用药对蛋白尿的影响 |
7.6 安全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甲花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依据 |
1.1 减轻炎症反应 |
1.2 抑制免疫反应 |
1.3 抑制肾脏纤维化 |
1.4 改善肾小管功能 |
2 研究结果分析 |
2.1 减少蛋白尿 |
2.2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
2.3 对血常规的影响 |
2.4 对肾脏病结局影响因素的分析 |
3 结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J]. 胡心,彭贵军,任方,杨留杰,崔移明. 中草药, 2022(02)
- [2]益气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陈思思.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02)
- [3]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刘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D]. 潘飞翔.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黄葵胶囊联合ARB或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Meta分析[D]. 庞庆宝.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成药应用分析[D]. 李丹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总结[D]. 杨燕.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益气固精养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D]. 赵茜.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芪藤消浊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补体级联C1/C3/C5AR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D]. 王云.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不同剂量甲花片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研究[D]. 陆映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