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天轴承”创新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周贺[1](2017)在《轴承备件分销商—A公司的库存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销企业就是将产品通过分销渠道从生产者转移到最终用户的从事分销服务的企业,它的目的在于缩短产品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它们一般拥有广泛而纵深的营销网络,管辖众多的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办事处、配发中心等、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及零售企业店中店、专卖店,形成了庞大、跨地域、多层级营销体系。分销企业位于供应链的中间环:上游连接供应商,下游连接零售商、客户,是商品进入流通渠道的通路。随着科技高度发展、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差异化,分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库存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竞争的加剧、经济的发展,分销企业逐渐展现出:规模扩大化、网络复杂化、管理难度增加,角色也由传统的以赚取买卖差价为特征的传统分销商网络转向以提供服务获取服务佣金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些逐渐造成分销企业高额的库存成本、难以实时把控库存状况、库存商品品种及批次繁多的情况发生。本文以笔者曾经工作过的A公司为参考对象,针对A公司目前库存周转率偏低,呆滞库存量大、库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导致A公司库存管理缺陷的深层次原因。然后针对A公司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的库存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对A公司产品进行ABC129分类、构建库存需求预测流程与方法,引入综合库存控制策略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提高人员意识、重新设计供应链管理流程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解决方案,在后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撰写本文期间,A公司已经完成其库存改革优化方案,论文所提出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策略均从实践中积累得出,另外笔者根据MBA期间的学习,加入了一些更为合理的方法,使得库存优化的效果更加理想,同时,本文中分销企业的库存管控模型以及供应链设计方案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杨友国[2](2010)在《农民利益表达:寻求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衔接》文中指出乡村社会的发展转型是一种现代化进程,乡村政治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亨廷顿的理解,现代政治体系的标准主要包括权威合理化、结构离异化与大众参政化三个方面。实际上,权威合理化与结构离异化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意味着国家权力向下扩展轨道的铺设;而大众参政化就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意味着社会公众向上民主参与轨道的铺设。这与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双轨政治的平衡架构不谋而合。这样,乡村政治现代化的命题就转换成通过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轨道与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轨道来实现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衔接。简言之,乡村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就是通过双轨政治建构实现国家与乡村有效衔接。其中,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又可以划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政治参与:一类是支持型参与,旨在提供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支持,往往以动员式参与面貌出现;另一类是表达型参与,旨在实现公民面向国家政治体系的要求输入,利益表达就是此种参与的典型。相较而言,表达型参与更能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一一保障并实现社会公众的权利。故而,公民的利益表达也就成为了建构自下而上民主参与轨道的核心内容。而农民作为乡村社会的绝对主体阶层,农民利益表达也就成为了实现国家与乡村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农民利益表达的发展演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宏观层面国家与乡村之间结构性关系变迁的影响。问题是,开启于百余年之前的乡村政治现代化进程往往偏重于自上而下国家权力扩展的单轨衔接,相对忽视自下而上农民利益表达轨道的建设,以至于国家与乡村之间始终无法达成稳定的双轨衔接结构。在传统封建社会,乡村现代化进程尚未开启,帝国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处于一种“相对分离、国家至上”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农民的日常生活利益基本上以乡村内部协调为主,同时在帝国与乡村之间以士绅私人关系拓展出一条自下而上的隐形政治轨道,发挥着间接的乡村利益表达作用。但是这条轨道本身是极其脆弱的,不能有效制约自上而下的皇权轨道。一旦遭遇皇权帝国的横征暴敛,广大农民就只能走向法外抗争的道路。因而,古代封建社会陷入了随着士绅轨道周期性淤塞的“一治一乱”怪圈,实际上根源就在于缺乏一种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化表达结构。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国家政权建设运动的开展,以国家权力下沉的方式拉开了乡村政治现代化的序幕。传统帝国与乡村之间那种相对分离的松散关系已无存在的历史可能,国家与乡村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更为紧密稳定的衔接关系。但是,民国时期的政权建设运动却企图单方面依靠国家权力的向乡村扩展,建立起一种新的现代国家与乡村的单轨衔接模式。只重视国家权力的向下扩展,并以此大量掠夺乡村的社会资源,而相对忽视了自下而上的农民利益表达轨道建设。与此同时,国家权力的下沉导致乡村内部的利益协调机制开始崩坏,士绅私人关系的隐形轨道也被拆除,这就导致广大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存利益保障,要么走向法外抗争,要么走向革命道路。最终,民国的国政权建设也只能因忽视农民利益表达而被历史淘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现代化进程并没有停止,新生政权注意到了农民利益保障的重要意义,并且企图借助于广泛的动员式参与将整个农民阶层吸纳进国家政治体系中去。但是,人民公社的集权体制还是倒向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化道路,建构了一种国家与乡村高度同构的格局。虽然也存在针对农民的大量动员式政治参与,但这类参与多属于旨在为国家政权提供合法性的支持型参与,而非主动的表达型参与。即使动员式参与本身含有某些表达成分,也多属于非理性表达,而不是基于农民真实利益需求的表达。迫于国家政权的强大力量,广大农民很少诉诸于公开的法外抗争,而是普遍采取“瞒”、“偷”、“怠”、“变”、“损”等更为隐蔽的日常抵抗行为进行反向利益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宣告了人民公社时代全能政治模式的失败,这也意味着国家高度同构乡村的单向衔接模式的失败。现阶段,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深化,乡村社会获得了一定的自主发育空间,乡村内部的利益结构日益多元分化,广大农民面向国家的利益表达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以至于形成了一股农民利益表达风潮。我国农民至少在理想制度设计方面拥有着一种多元化的利益表达结构。他们可以通过政治选举、精英代理、媒体舆论、庇护型表达、抗争性表达等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利益表达。但通过表达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就表达渠道而言,广大农民的非制度表达现象十分突出,而体制内表达严重不畅。除此之外,还存在表达平台的非组织化、表达方式的非合法化、表达内容的非权利化、表达意识的非主体化等主要问题。这就意味着当下中国农民依然没有走出利益表达的历史困境。这种表达困境的存在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诸如:阻碍政治输入,侵蚀政府合法性基础;损害农民利益,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加剧社会抗争,威胁社会和谐稳定。更为根本的是,这种表达困境也就意味着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轨道依然没有建立起来,国家与乡村之间尚未达成稳定的双轨衔接。一方面,离开了农民的利益支持,现代国家权力与治理规则也很难彻底渗透进乡村底层,基层政府有逐步沦为悬浮型政权的趋势;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的自我封闭也导致其无法有效制约基层政权,大量的体制外农民抗争表达严重影响了基层社会的稳定,更可能加剧国家与乡村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基层政治体系面临政治衰朽的危险。既然农民利益表达难题是制约国家与乡村衔接的关键因素,那么,反之也可以从国家与乡村衔接困境分析出发破解造成农民表达难题的成因之谜。故而,从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导致农民利益表达不畅的成因,也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理性选择。从社会基础层面来看,影响农民利益表达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政治文化的传统保守,乡村社会自组织程度低下以及乡村衰败中的精英流失现象。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村民文化所特有的政治认知模糊状态;尽管广大农民对于中央政治权威保持了较高的权威认同,但对基层政府权威却持有明显的离异倾向,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充满了挑战、对抗与质疑,无法获得稳定的表达秩序环境;而在公民参与取向方面,也因为受到小农理性的干扰而无法获得健全的主体意识。而在乡村社会自组织方面,不论是传统的宗族组织,还是孱弱的非政府组织,抑或是其他的村庄社会关联,它们或者因为其封闭与保守的特性,或者因为自身的功能缺位,或者正在经历一个松散化的历程,都无法承担起组织农民进行利益表达的重任。“原子化、碎片化”的生存状态,也因此成为了农民利益表达的阿喀琉斯之踵。而乡村精英作为乡村内部十分重要的非正式结构力量,对农民利益表达特别是群体性表达有着动员、组织、代表、支持等重要作用,但在乡村社会的相对衰败背景之下,出现了严重的精英流失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民利益表达权利的充分实现。从国家体制层面来看,影响农民利益表达的因素主要包括:体制内表达渠道的功能淤塞,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在局限性以及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单轨特征。首先,在体制内的表达渠道功能淤塞方面,基层政党组织因其官僚化进程而日渐封闭,无法正常吸纳农民的日常政治参与行为;基层人大等民意代表机关也处于严重的功能虚化状态,无法发挥代言农民利益的作用;各级信访部门的本质功能在于下情上达,且暗含着强烈的非制度化逻辑,基本上处于拥堵不堪的状态;而法律诉讼也因救济成本、救济效力等方面的缺陷,一般很难获得广大农民的充分信任;至于大众传媒的舆论表达,也因其商业价值取向、独立性缺陷以及乡村媒体环境的不健全等,往往形成一种对农民利益需求的舆论死角。其次,在村民自治制度内在局限性方面,一方面,基层政府对于村庄权力形成过度控制,另一方面,村庄内部授权过程仍然存在种种缺陷。这就使得村民自治机构与广大农民往往形成一种利益分离结构,村庄自治权力无法代表农民向基层政府反映其利益要求。最后,从整个行政体制层面来看,压力型体制的单轨特性是造成农民利益表达困境最为主要的体制根源。在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只接受来自上级政府的单一授权,不可避免地形成“对上负责”的功能取向。且基层政府本身也可能存在相当程度的自主利益空间,加之国家目标与农民利益并非全然一致,这些都可能导致基层政府缺乏基本的回应性,对于底层农民的利益需求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处于一种封闭化的运行状态,自然无法有效吸纳广大农民的利益表达活动。可见,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根源既存在与社会基础层面,也存在于国家体制层面。实际上,乡村社会仍然不是一个现代社会,它本身与运行现代民主政治体系所要求的成熟公民社会相距甚远;而国家体制也并非全然符合现代国家体制的标准,特别是在运行现代民主政治体系方面,仍然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改革与调整。乡村与国家之间都缺乏相互契合的衔接匹配,导致既有的表达制度安排被严重虚化,无法满足农民利益表达的现实需要。因此,从国家与乡村两个层面探索二者的良性互动建构,寻求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衔接,必然成为推进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现实路径选择。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乡村层面,通过政治社会化、社会自组织化、城乡一体化等进路,努力改良农民利益表达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通过法制化建设、政治民主化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等进路,实现对农民利益表达体制束缚的破除。在上述路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推进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几项具体政策建议:其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其二,鼓励农民组织发展;其三,改革公民信访制度;其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其五,搭建农村舆论平台;其六,创新基层民主参与形式。总之,只有通过国家与乡村之间的双向互动与调适,农民利益表达才能够获得充分的结构与制度支撑而最终走出困境,进而为乡村政治现代化所追求的国家与乡村之间的双轨衔接奠定关键性一轨。
宋敬国[3](2008)在《桓台中油燃气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天燃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它的应用价值逐渐引起重视,在城市“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天然气利用市场的不断扩张,各种体制燃气公司竞相成立,激烈争夺市场份额。燃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燃气业务的拓展、下游市场的开发以及燃气业务的整合、自身优势的发挥等。小型城市燃气公司更需要在市场竞争中,牢牢掌握企业生存发展的主动权,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确定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对策。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出发点,以桓台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问题为研究案例,利用战略管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战略分析等相关理论知识,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业绩的成长性和发展的持续性界定为公司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性,对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公司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加以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找出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并加以论述。论文选题以桓台中油燃气为背景,主要考虑公司成立于2003年,经历了燃气行业的蛰伏与机遇,在燃气行业资历较深;处于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山东淄博地区,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较有代表性;企业自身拥有中石油控股企业的背景,企业自身条件具有特殊性;因而,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案例正文,对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背景、所处地区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重点描述企业发展遇到的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在相关理论描述的基础上,重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遇到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得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五部分为结论,由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引申到相关企业的类似问题,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总结。
魏莹[4](2006)在《雄关漫道,而今从头越——写在“第二届轴承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授予之际》文中指出
陈同胜[5](2004)在《“华天轴承”创新之路》文中研究说明 华天轴承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小型深沟球轴承为主的企业,也是国家轴承出口基地之一。华轴始建于1978年,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使这个名不见经传企业的潜能得以释放。华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淄博市首届诚信企业等,“HT”牌深沟球轴承为山东名牌、山东省着名商标,1997年在全省同行业率先通过了1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在全国轴承行业排名第30位。在发展思路上,华轴一直坚持创新战略,始终把持续提高顾客满意度放在第一位。华轴的成功,最根本的就是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二、“华天轴承”创新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天轴承”创新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轴承备件分销商—A公司的库存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库存管理理论回顾 |
第一节 库存研究发展历程及控制方法 |
第二节 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 |
第三章 A公司库存管理状况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A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A公司的库存现状 |
第三节 A公司库存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A公司库存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四章 A公司库存管理改进方案 |
第一节 建立完整的内部供应链体系 |
第二节 销售预测体系的改进 |
第三节 库存控制策略的改进 |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考评制度 |
第五章 A公司新库存管理体系实施 |
第一节 库存管理体系执行及出现的问题 |
第二节 新库存体系执行的效果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A公司新库存管理体系的实施总结 |
第二节 A公司新库存管理体系的不足以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农民利益表达:寻求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衔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相关研究 |
(二) 国外相关研究 |
(三) 相关研究述评 |
三、分析框架与内容 |
(一) 分析框架 |
(二) 研究假说 |
(三) 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 |
(一) 基本方法论 |
(二) 具体研究方法 |
(三) 研究资料获取 |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民利益表达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利益、利益表达与农民 |
一、利益的基本内涵 |
二、利益表达的涵义 |
三、农民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农民利益表达的理论基础 |
一、政治过程理论 |
二、参与民主理论 |
三、公平正义理论 |
第三节 农民利益表达与政治现代化 |
一、政治参与:乡村政治现代化的关键 |
二、参与类型:动员支持抑或利益表达 |
三、普力夺主义:非制度化农民利益表达 |
四、制度化吸纳:乡村政治现代化的未来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历史变迁 |
第一节 古代专制皇权治下的乡村利益诉求 |
一、皇权的至上与乡村的封闭 |
二、乡村内部的利益协调机制 |
三、自下而上的隐形政治轨道 |
四、面向官方的诉讼与法外抗争 |
五、脆弱的衔接与"一治一乱" |
第二节 民国政权建设时期的农民利益表达 |
一、国家的下沉与乡村的崩坏 |
二、双轨的拆除与双重掠夺 |
三、法外抗争抑或参加革命 |
四、表达的缺失与下沉的失败 |
第三节 新中国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利益表达 |
一、国家的渗透与乡村的重构 |
二、动员参与中的非理性表达 |
三、日常抵抗式的反向表达 |
四、遮蔽表达与全能政治的退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农民利益表达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主要方式 |
一、政治选举 |
二、精英代理 |
三、媒体舆论 |
四、法律诉讼 |
五、公民信访 |
六、庇护型表达 |
七、抗争性表达 |
第二节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问题 |
一、表达渠道:非制度化 |
二、表达平台:非组织化 |
三、表达方式:非合法化 |
四、表达内容:非权利化 |
五、表达意识:非主体化 |
第三节 我国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负面影响 |
一、阻碍政治输入,侵蚀政府的合法性 |
二、损害农民利益,妨碍社会公平正义 |
三、加剧社会抗争,威胁社会和谐稳定 |
四、国家与乡村:缺乏稳定的双向衔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影响当代农民利益表达的社会基础 |
第一节 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 |
一、象征与断裂:政治认知的模糊性 |
二、认同与离异:政治情感的层次性 |
三、服从与挑战:臣民取向的复杂性 |
四、渴望与务实:参与取向的两面性 |
五、基本结论:一种不利于表达的政治文化 |
第二节 中国乡村社会的自我组织 |
一、宗族政治的封闭与保守 |
二、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位 |
三、其他社会关联的松散化 |
四、原子化:农民表达的阿喀琉斯之踵 |
第三节 中国乡村社会的精英流动 |
一、乡村精英的身份界定 |
二、利益表达中的精英角色 |
三、乡村衰败下的精英流失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影响当代农民利益表达的国家体制 |
第一节 制度化表达渠道的功能淤塞 |
一、基层党组织的官僚化 |
二、基层人大的功能虚化 |
三、信访制度的拥堵不堪 |
四、法律诉讼的高昂成本 |
五、大众传媒的舆论死角 |
第二节 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在局限性 |
一、基层政府对村庄的过度控制 |
二、村庄权力内部授权的缺陷 |
三、角色冲突下的利益分离结构 |
第三节 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单轨特征 |
一、基层政府单一的授权来源 |
二、基层政府自身的利益冲动 |
三、国家目标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
四、缺乏政府回应性的基层行政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家与乡村的衔接:推进农民利益表达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乡村层面:农民利益表达社会基础的改良 |
一、政治社会化:民主法制观念的普及 |
二、社会自组织:农民利益表达组织化 |
三、城乡一体化:乡村繁荣与精英回流 |
第二节 国家层面:农民利益表达体制束缚的破除 |
一、法制化建设:表达权利的法律保障 |
二、政治民主化:表达权的扩大与落实 |
三、行政体制改革:基层行政的回应性 |
第三节 推进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具体政策建议 |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二、鼓励农民组织发展 |
三、改革公民信访制度 |
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
五、搭建农村舆论平台 |
六、创新基层民主参与形式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中国农村地区政治文化调查问卷 |
附录2:关于F乡镇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解资料 |
附录3:B县《备案信访老户档案——胡以石》材料节选 |
附录4:B县《备案信访老户档案——胡国华》材料节选 |
附录5:关于国家与乡村之间两种不同衔接模式的图示 |
附录6:本论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图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3)桓台中油燃气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意义及目的 |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案例正文 |
2.1 公司行业简介 |
2.1.1 国内天然气行业发展概述 |
2.1.2 淄博地区天然气应用情况介绍 |
2.2 企业自身发展情况 |
2.3 企业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
2.3.1 气源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
2.3.2 企业投入产出凸现矛盾问题 |
2.3.3 企业原有的上下游依附性问题 |
2.3.4 企业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问题 |
3 案例分析 |
3.1 相关理论方法综述 |
3.1.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3.1.2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3 分析方法 |
3.2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
3.2.1 优势分析(STRENGTH) |
3.2.2 劣势分析(WEAKNESS) |
3.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3.2.4 威胁分析(THREATS) |
3.2.5 小结 |
4 公司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
4.1 气源保障对策,解决气源瓶颈问题 |
4.2 建立必要的行业联盟 |
4.3 人才引进及财务融资 |
4.4 产品调整,开发CNG加气项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华天轴承”创新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轴承备件分销商—A公司的库存管理研究[D]. 周贺. 南京大学, 2017(02)
- [2]农民利益表达:寻求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衔接[D]. 杨友国.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3]桓台中油燃气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宋敬国.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4]雄关漫道,而今从头越——写在“第二届轴承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授予之际[J]. 魏莹. 现代零部件, 2006(12)
- [5]“华天轴承”创新之路[J]. 陈同胜. 中国机电工业,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