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中国经济发展重点敲定(论文文献综述)
沈雪晴[1](2021)在《英国脱欧背景下的中英经贸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和英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在现今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都可以算得上是举足轻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国之间自建交以来也一直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合作关系。在贸易合作领域,中英两国在贸易往来的规模、贸易产品的种类结构等方面都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中国为英国在亚洲地区提供了巨大的贸易市场份额和开放稳定的市场环境,英国也为中国开拓欧洲市场创造了机遇,是一个良好的突破窗口;在金融经济领域,中英双方对彼此诸多项目建设也都有着很大的投资,同时英国也以其在欧洲的特殊地位和伦敦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重要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英国脱欧给国际政治经济造成了突如其来的冲击,对正在稳步向前的中英经贸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脱欧事件从2016年公投开始历时多年,谈判进程坎坷漫长,2020年12月双方虽然已经达成脱欧协议,但实质上更多地是一种避免“硬脱欧”局面的暂时性举措,未来还将不断发生变动,因此英国脱欧后的动态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对中英关系的影响需要我们实时分析研究。英国脱欧给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仅为英国和欧盟两方带来直接的贸易规则变动,还对与欧盟、英国一直有着紧密合作的其他国家造成了深刻影响。英国脱欧后对外贸易政策规则的重新调整,会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的直接的贸易波动,而英国在脱欧后国际目标、战略层面的调整,会影响其在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间的政治倾向,进而间接影响到中英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往来。脱欧直接影响下的中英经贸规则变动,和脱欧后英美特殊关系加强促使英国对中国经贸态度“两面性”的增强,都是现阶段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政治角度出发,简要梳理脱欧历程和中英经贸合作历史,主要在贸易规模结构和国家间投资金融等方面,分析研究脱欧背景下中英间经贸关系受到的影响变化。
管畅[2](2021)在《社区营造视角下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再造 ——以展览路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正处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新时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正愈发受到重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的发展与民生工程,近年来正愈发受到国家重视。然而,老旧小区在其发展历程中,已然经历了数次改造,却一直无法切实满足居民需求,依旧导致了如今的衰败。如何避免以往的问题,如何重建老旧小区的邻里关系,激发其内生动力,使其自管自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北京市正在推行的责任规划师制度为老旧小区的改造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新的探索方向,而社区营造理论往往与社区规划师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故而本文以社区营造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以北京展览路街区为范围,以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进行总述,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社区营造”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接着通过整理文献对国内外老旧小区改造以及社区营造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模式进行梳理。第二章即进行方法论的研究,首先基于居民需求构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体系,之后对社区营造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从国内外优秀实践中总结经验,在营造思想、营造内容、营造过程以及营造结果四个层面对其进行剖析,解析其核心内涵,进而分析实现其核心内涵的必要条件,以便在理论上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再造进行指导。第三章是从北京展览路街道的老旧小区中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全面调查,包含建设阶段、改造阶段与现状情况,分析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演变历程,总结既往改造的问题。第四章是策略与实操方法的研究,从再造思想、再造内容、再造过程以及再造结果四个层面构建体系,分别提出上下相结合、综合性引导、参与式设计、陪伴式运行的策略,并研究具体可操作的再造方法。第五章是设计实践,选取典型代表小区,总结其在责任规划师制度下所进行的实操,并探索研究其在社区营造理论指导下的优化点,提高实践意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社区营造视角下公共空间的再造与既往改造最大的不同在于并不是想要寻找现成的解决方案或认同,而是在通过引导居民在可供选项中做出选择这一过程,建立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认同。想要营造出“可能性的空间”,设计上留有余地,引导居民参与后续过程,形成居民自己的设计。
万静茹[3](2021)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文中提出在现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去杠杆政策等环境的压力下,国有企业固有弊端日益凸显,因此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增长点,以更好地利用国有企业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2017年在十九大的会议上,继续加大力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下的重要变革方向;2018年国家决定实施“双百行动”,积极为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在十九大的背景下,当前国家政策的扶持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了高潮。实施混改是国企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做大做强国有资本,是各大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创效增收的有效方式。当前,重点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学术界的研究也在随之跟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案例企业进行剖析,选取了具有国企性质和上市公司双重背景的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拟研究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并以国企并购为切入口探索混改对国企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经营状况、股权结构、治理状况等三个方面对四维图新公司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四维图新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以及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过程进行了回顾,通过对案例的梳理,为进一步的案例分析打好基础。通过对本文选取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四维图新实施混改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国企“一股独大”的“老毛病”,利用腾讯的优势优化产业链,强强联合以应对高德的竞争等,腾讯的优质资源给四维图新带来了发展契机,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产生了预期的正向影响。随后,本文进一步探索四维图新在并购杰发科技公司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并购的绩效带来了积极影响:短期绩效明显,股东财富上升;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业绩改善;发展能力增强,成长潜力较大。最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结论和建议,以期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关于国企混改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侧重于以“动因—路径—影响”的思路对混改进行研究,较少探究国企混改对进一步的企业并购活动的绩效带来的影响,而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考量,增添了探究国企混改的新视角,对国企混改影响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周玉萍[4](2021)在《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莫迪政府上台后对印度外交政策作出显着调整,在处理与世界主要大国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时也表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莫迪政府变革性的外交举措既显现为不同于往届政府的外交理念和模式,同时也体现在总理莫迪任期内所制定对外政策的非连续性上。印度对外政策的变化影响地区秩序与国际格局,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本文以建构主义范式下的“身份”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对莫迪政府对外政策调整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并尝试作出规律性提炼与总结。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重点:说明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学界关于印度对外政策的研究作出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述评;基于已有的建构主义身份理论,对“身份—行为”分析路径进行创造性整合与阐释;提出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性;最后简要说明了论文的基本结构。正文第一章对国家身份和利益这两个核心概念作出明确界定,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建构主义范式下对国家政策的解释力。第二章回溯印度外交的文明基因、历史脉络与战略思维,综观当前国际体系结构和“他者”话语的建构作用,为深入探究印度对外政策进行了背景铺陈。第三章透过莫迪政府的认知特点,看行为主体如何理解和定位国家身份与利益。第四章从周边、区域、全球多个层面展示了莫迪政府的外交举措,并对印度对外政策的变化进行了规律性把握,即在本国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下,莫迪政府如何基于身份认知确定国家利益,进而产生政策行为。第五章选取莫迪政府对外政策中的典型案例来验证国家对外交往时“身份—行为”路径下的决策驱动机制,即在“印太”框架内,印度如何基于身份认知和利益目标,理解中、美两个主要大国的政策与角色,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对“他者”政策,实现具有明显转向表征的外交关系再造。结论部分系统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身份理论在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决策者对国家身份的认知从根本上左右着该国的对外行为。莫迪政府的政策调整正是基于认知的必然结果。对“身份—行为”逻辑的把握有助于“自我”对“他者”行为与角色作出充分研判,从而减少误读,合理决策,有效外交。
张东明,杨曼婷[5](2021)在《韩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绩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冠病毒疫情对韩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韩国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政策防控疫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存在着教训。政府在疫情发生时快速响应,启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是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宗教活动中多次发生集体感染,是值得总结的教训。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扩散和蔓延;同时,积极采取扩大财政预算、促进对外贸易、扶持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产业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稳定就业、发放灾害补助、支援企业发展等微观经济措施,恢复经济发展。
贾一村[6](2020)在《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文中认为《毛泽东选集》是建国后第一部进行系统外译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着作,也是20世纪我国对外影响最大的中央文献着作之一。其俄文译着诞生于50多年前,整体质量精湛,文中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引人关注,具有极高的翻译研究价值。多元系统理论主张以动态、发展、关联的眼光来研究翻译问题,将翻译活动置身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审视,关注政治、社会文化等系统中的多种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为本文开展翻译的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鉴于此,本文将以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毛选》一至三卷俄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作为翻译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多元系统理论之视角,对《毛选》俄译情况进行审视、评价、探讨、总结和展望,深挖其翻译研究价值。首先,本文整理了《毛选》及其俄译本的出版发行状况,并通过文本分析路径,对《毛选》中较典型的“文化空缺”现象(共计约700个案例)进行了详细梳理,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空缺、制度文化空缺和精神文化空缺三大类,并继续向下细分为7小类,归纳总结出《毛选》俄译本所采取的4套翻译方法、7种翻译策略和3条翻译理念,共同形成了《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随后,再通过社会分析路径,借助多元系统理论基本原理,以“当年视角”来对《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进行评析和探讨。作者认真梳理了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以“文化空缺”现象为例,通过对编译局版与莫斯科版的《毛选》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深度解析当年编译局译者修订译文时的主要考量及背后所遵循的翻译逻辑,清晰还原了当时政治系统(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两方面)和社会文化系统(文化交流、教育发展、译学思想三方面)的多种文本外因素对《毛选》的文本翻译所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毛选》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以当年之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毛选》译文进行审视和评价,在充分肯定其整体精湛的翻译质量的同时,也对译文中一些可优化提升之处(比如,一些中国特有的度量单位词的翻译需完善、某些文化内涵信息翻译不全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等)进行商榷和探讨。然后,回归“当今视角”,理清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新变化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整理归纳出当前我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在5个方面的新变化和提出的4点新要求。以此为参照,以当代之眼光重新审视当年的《毛选》译文并对其做出评析,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翻译新问题(比如,其翻译整体策略的优化调整问题,由于时代变迁和共同记忆的丧失而导致的“文化新空缺”问题,以及通过译者艺术“演译”而产生的“逆向文化空缺”问题等)进行探讨,为其他中央文献的翻译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毛选》俄文翻译整体质量精湛,采用了丰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体现了鲜明的翻译理念,符合当年“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国译界的“标杆”和经典之作。第二,以当年之标准审视《毛选》译文,在总体翻译质量精湛的同时,亦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一些翻译处理尚可探讨和商榷。第三,以当今之眼光审视《毛选》译文,其整体方略宜做适当调整(由“忠实为主”转向“整体均衡”),文中一些翻译案例的处理需与时俱进加以完善。第四,《毛选》俄译本的最终面貌是文本翻译和社会力量共同影响下的综合产物,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社会文化系统内多种因素对《毛选》译文面貌的塑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毛选》文本中包含内容丰富的“文化空缺”现象,译者对其翻译处理整体上佳,但“文化空缺”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既有“消亡”,又有“新生”),因此其翻译工作亦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后,立足当前,本文总结了《毛选》俄译的历史意义,并展望未来,探讨了《毛选》优良翻译传统(主要包括: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力求为中央文献翻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华清君[7](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崔晨[8](2020)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例》文中提出马拉松在带动全民健身和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带动、城市推广和全民参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已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发展,弘扬地方文化,促进产业结构和城市升级的新动力。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展开深入研究。在了解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经济因素得出结论,为以后兰州乃至其他省市、举办马拉松赛事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或者意见。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的体育消费与赛事投融资现状分析;第二部分,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参赛选手对赛事满意度的调查;第三部分,马拉松赛事现存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型体育赛事刺激了相关投融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相关企业的成长以及城市第三产业。大型体育赛事能够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尤其对现代服务业影响最为深远。大型体育赛事产生的体育消费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而参赛选手的满意度是办赛城市体育赛事相关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筹备、举办、赛事服务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考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使用体育Vlog等新媒体技术进行赛事转播,展现赛事和城市的独特魅力。2、建立赛事“积分制”奖励体系,提升选手参赛欲望。3、通过引导社会资本,组建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投资基金,建立马拉松赛融资系统性平台,以期缓解赛事融资来源过于单一的问题。
李佳宇[9](2020)在《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购售电交易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提出开展售电业务、成立售电公司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热点。售电公司的数量以及参与市场交易形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售电公司依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在放松管制的电力市场中,电力零售商主要通过合约交易或现货交易向发电厂商或大电网购买电力,然后将其销售给终端用户。此外,电力零售商作为衔接用户侧和电源侧的主体,主要运营收益由购售电价差决定。除了购售电价差收益外,近年来,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成熟,需求响应通过灵活性的电价政策引导终端用户优化用电行为,为用户带来需求响应收益和促进供给侧优化运行。对于电力零售商来说,若自身配置储能设备,则可利用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特性,参与购电侧需求响应,从而降低购电成本。在售电侧可作为需求响应的实施者,考虑如何实施需求响应合理分配用户电量来增加自身售电收益。因此,本文以储能型售电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制定考虑购售电是双侧需求响应的最优购售电交易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中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政策及运营模式。收集整理我国不同省份售电公司的发展现状,从市场交易体系(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分析售电公司的市场环境,剖析售电公司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进而,从宏观政策、办法细则及试点区域政策等角度梳理了我国售电公司发展享受的相关政策,并分析了售电公司的主要类型及特征;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售电公司的业务模式,明确售电商参与购售电市场的交易模式,为开展售电商购售电交易优化策略制定提供了政策支撑。(2)提出了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全过程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全过程影响因素,包括购电交易、售电交易和外部环境等多个维度,明确售电商交易过程中购电方式及售电方式,根据购售电方式以及关键业务,从五个维度识别购售电交易全过程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确定影响因素权重并进行排序,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全过程关键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明确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构关系。(3)建立了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购买绿电交易优化模型。首先,以储能型售电商作为研究主体,分析了储能型售电商的运行模式、交易策略及参与价格型需求响应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综合考虑清洁能源发电不确定性和需求响应不确定性,以购能成本最小化和清洁能源消纳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储能型售电商购买清洁能源发电(绿电)交易优化模型;最后,为了求解所提模型,利用“场景分析-随机机会规划约束-多目标函数处理”的三阶段模型算法进行求解,提出了考虑需求响应手段的售电商购买绿电的最优购电策略。(4)构建了考虑多类用户需求响应的售电商灵活组合售电优化模型。首先,基于需求响应基础模型和用户用电特性,提出了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居民用户和农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策略。其次,分析售电商实施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差异化策略,确立了最优峰谷分时价格及激励补偿价格;最后,基于负荷不确定性,分析售电商灵活组合售电策略思路,并建立了灵活组合售电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多类用户需求响应机制能够丰富售电策略,售电商应通过灵活组合分配各类用户电量,从而使自身效益最大化。(5)提出了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购售电联动交易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了售电商的发展背景和储能型售电商的运营模式,确立了售电商在购电侧和需求响应实施需求响应的策略。然后,结合售电商购电交易和售电交易两个过程,建立了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双层协同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购电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构建组合购电优化模型,下层模型以售电收益最大作为目标函数,构建电量分配优化模型。为了求解双层优化模型,本文利用KKT条件方程组,将下层模型通过拉格朗日函数转化为上层模型的KKT条件方程组,进而用于确立售电商购售电联动交易优化策略,为售电商的最优运营提供保障支撑。(6)构建了售电公司用电权期权合同的定价及交易决策优化模型。首先,构建了售电公司用电权期权合同定价模型,对比用户用电权补偿合同,在保证用户用电权售出意愿不变或增多的前提下,基于补偿合同的补偿价格,对用户用电权期权合同的期权费及敲定价格进行了优化;其次,构建了用电权期权合同交易决策模型,结合用电权期权合同的交易流程,对用户用电权售出策略及售电公司用电权购买策略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用电权补偿合同,用电权期权合同能够显着提高售电公司在现货市场中规避电力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提高售电公司的盈利水平。
黄聘聘[10](2020)在《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和交通条件的飞速进步,外来务工群体的数量在日渐增加,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对于离开户籍地的务工人员而言,他们的健康状况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外生存和获取收入的重要资本,而医疗保障水平会直接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健康工作的时间和劳动参与的程度。因此,研究外来务工群体的医疗保障相关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论文首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定义进行了概念界定,归纳并梳理当前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状况,同时也对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扼要分析;接着,把待遇水平、便捷程度、企业支持、配套保障、满意程度五个层面作为主要支架,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水平的评估体系,在结合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详细地咨询了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并邀请他们对各指标进行权重打分,最终成功地构建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一线城市的外来务工群体医疗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得出待遇水平这项二级指标所占权重最大;再次,结合国家卫健委关于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与相关统计年鉴资料,研究得出上海外来务工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处于良好水平,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二,筛选出上海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五大职业进行分析,得出在上海从事家政、保洁和保安的外来务工群体的医疗保障处于优秀水平;然后,论文在原有四个一线城市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十五个新一线城市,一同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医疗条件、城市特征和人口结构都影响外来务工的医疗保障水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该群体医疗保障水平的对策建议,必须着力推进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实施,通过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来切实提升广大外来务工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上海外来务工人的医疗保障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且在四个老牌一线城市排名第二,总体处于良好水平,部分职业的来沪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处于优秀水平,但存在可提升的空间,应从待遇水平、配套保障、企业支持、便捷程度、满意程度五个方面分别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总体医疗保障水平。
二、2004中国经济发展重点敲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中国经济发展重点敲定(论文提纲范文)
(1)英国脱欧背景下的中英经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创新与局限 |
(一) 创新点 |
(二) 问题与局限 |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文章结构 |
第一章 英国脱离欧盟 |
第一节 脱欧的背景 |
第二节 脱欧的历程 |
第二章 中英经贸合作的发展进程 |
第一节 起步探索阶段(1949至1997年) |
(一) 改革开放前(1949~1978) |
(二) 改革开放后(1978~1997) |
第二节 稳健发展阶段(1998至2015年) |
(一) 战略伙伴关系前(1998~2004) |
(二) 战略伙伴关系后(2004~2015) |
第三节 脱欧窗口阶段(2016年后) |
第三章 英国脱欧的国际影响 |
第一节 对英国的影响 |
第二节 对欧盟及其他合作伙伴的影响 |
第四章 英国脱欧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
第一节 对双边贸易规模结构的影响 |
(一) 贸易规模 |
(二) 贸易结构 |
(三) 贸易结合度 |
第二节 对双边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 |
第三节 双边贸易的案例分析——以华为为例 |
第五章 英国脱欧对中英双边投资及货币领域的影响 |
第一节 对中英企业投资的影响 |
(一) 中国对英国投资情况 |
(二) 脱欧对投资的影响 |
第二节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2)社区营造视角下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再造 ——以展览路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题目来源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老旧小区及相近概念 |
1.2.2 公共空间 |
1.2.3 社区营造 |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对象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4.1 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研究 |
1.4.2 关于社区营造理论的研究 |
1.4.3 综合评析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再造的理论基础——社区营造 |
2.1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概况 |
2.1.1 相关概念解读 |
2.1.2 体系构成:由居民需求决定 |
2.2 社区营造理论解读 |
2.2.1 相关理论解读 |
2.2.2 概念与特征:以居民为核心 |
2.3 国内外的相关实践与经验 |
2.3.1 国外社区营造实践案例 |
2.3.2 国内社区营造实践案例 |
2.3.3 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
2.4 社区营造研究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再造的实施要求 |
2.4.1 制度建设确保长期沟通 |
2.4.2 公共空间提供物质前提 |
2.4.3 多方辅助引导居民参与 |
2.5 社区营造研究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再造的核心内涵解析 |
2.5.1 营造思想——多方参与:专业介入辅助居民营造社区 |
2.5.2 营造内容——自发参与:空间开放吸引居民主动设计 |
2.5.3 营造过程——沟通参与:互动反馈保证居民行使权利 |
2.5.4 营造结果——长效参与:动态更新引导居民思想转变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展览路街道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调查 |
3.1 整体情况:对街道整体把控 |
3.1.1 调查方法与流程 |
3.1.2 展览路街道概况 |
3.1.3 分类与调研对象 |
3.2 建设情况:追寻居民的回忆 |
3.2.1 北京展览路街区的建设历程 |
3.2.2 典型老旧小区及公共空间的建设 |
3.2.3 居民意见调研 |
3.3 改造情况:了解居民的评价 |
3.3.1 北京展览路街区的改造历程 |
3.3.2 典型老旧小区及公共空间的改造 |
3.3.3 居民评价调研 |
3.4 现状情况:明白居民的不满 |
3.4.1 居民需求分析 |
3.4.2 居民自下而上的探索情况 |
3.4.3 公共空间体系的建设现状 |
3.4.4 老旧小区的治理与文化建设情况 |
3.5 问题总结 |
3.5.1 改造思想——对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间存在矛盾 |
3.5.2 改造内容——断裂:空间治理人文层面之间脱节 |
3.5.3 改造过程——孤立:参与方之间沟通有限 |
3.5.4 改造结果——反复:改造效果与运行机制之间相互制约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社区营造视角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再造方法体系 |
4.1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公共空间再造体系 |
4.1.1 再造原则 |
4.1.2 体系构建 |
4.2 再造思想:多方参与——上下相结合 |
4.2.1 “自下而上”了解居民需求 |
4.2.2 “自上而下”发现现状问题 |
4.2.3 “上下结合”协调多方诉求 |
4.3 再造内容:自发参与——综合性引导 |
4.3.1 公共空间系统整体把控 |
4.3.2 解决空间有无:回应居民需求 |
4.3.3 空间品质提升:丰富居民感知 |
4.3.4 空间开放互动:引导居民参与 |
4.4 再造过程:沟通参与——参与式设计 |
4.4.1 居民相互间的沟通 |
4.4.2 居民与空间的沟通 |
4.5 再造结果:长效参与——陪伴式运行 |
4.5.1 引导居民观念转变 |
4.5.2 实现空间有机生长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再造实践——以展览路街道老旧小区为例 |
5.1 整体公共空间再造——百万庄小区 |
5.1.1 小区概况 |
5.1.2 “社区营造”视角的适应性分析 |
5.1.3 整体公共空间再造过程 |
5.1.4 过程反思 |
5.2 局部公共空间再造——朝阳庵小区 |
5.2.1 小区及场地概况 |
5.2.2 “社区营造”视角的适应性分析 |
5.2.3 局部公共空间再造过程 |
5.2.4 过程反思 |
5.3 综合评析 |
5.3.1 对比分析 |
5.3.2 居民看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展览路街道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再造问卷 |
附录2:居民部分意见摘录(访谈与问卷调研) |
附录3:展览路街道22 个社区基本情况统计表 |
致谢 |
(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影响的研究 |
1.2.2 关于国有企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理论概述 |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企并购的涵义及特点 |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点 |
2.1.3 并购的概念 |
2.1.4 国企并购的特点 |
2.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定 |
2.2.1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规定 |
2.2.2 关于国有企业企兼并重组的规定 |
2.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
2.3.1 引入非国有资本,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2.3.2 缩短委托代理链条,抑制内部人控制 |
2.3.3 做大国有资产规模,达成去杠杆的最终目的 |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的影响 |
2.4.1 减少政府干预,提升并购绩效 |
2.4.2 抑制内部人控制,提升并购绩效 |
2.4.3 增强并购整合能力,提升并购绩效 |
2.5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权力制衡理论 |
2.5.3 协同效应理论 |
3 混改后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案例介绍 |
3.1 四维图新概况 |
3.1.1 四维图新公司简介 |
3.1.2 四维图新公司的经营情况 |
3.1.3 四维图新公司的股权结构情况 |
3.1.4 四维图新公司的治理情况 |
3.2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回顾 |
3.2.1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
3.2.2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及过程 |
3.3 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基本情况 |
3.3.1 杰发科技公司概况 |
3.3.2 四维图新并购的目的及意义 |
3.3.3 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情况介绍 |
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四维图新并购绩效影响的分析 |
4.1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 |
4.1.1 改变一股独大局面,强化监督制衡作用 |
4.1.2 利用腾讯大数据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 |
4.1.3 对抗高德与阿里的牵手合作,提升行业竞争力 |
4.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四维图新的影响 |
4.2.1 利用非公有资本丰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 |
4.2.2 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并购整合能力增强 |
4.2.3 吸引优质战略投资者,公司战略布局优化 |
4.3 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绩效分析 |
4.3.1 股票价格提升,股东短期财富增长 |
4.3.2 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业绩改善 |
4.3.3 发展能力提高,成长潜力较大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混改加大非国有资本的决策参与度,改善企业治理结构 |
5.1.2 混改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战略 |
5.1.3 混改提高企业并购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并购绩效 |
5.2 研究建议 |
5.2.1 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发挥监督制衡功能 |
5.2.2 积极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
5.2.3 重视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研究观点和视角 |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
三、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二)分析理论和路径 |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性 |
(一)研究的重难点 |
(二)研究的创新性 |
五、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一章 国家身份和利益概念及应用 |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内核 |
第二节 国家身份和利益概念 |
一、国家身份概念 |
二、利益驱动因素 |
第三节 建构主义身份理论 |
一、身份和利益的关系 |
二、身份理论的解释力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身份认知的背景:文化与体系 |
第一节 印度的内在文明基底 |
一、两种战略文化并存 |
二、印度外交的历史脉络 |
第二节 印度的外部体系环境 |
一、体系结构的塑造力 |
二、他者话语的作用力 |
第三节 印度的主要战略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莫迪政府的身份认知 |
第一节 莫迪政府的认知特征 |
一、批判性继承: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 |
二、选择性内化:共有知识与他者观念 |
第二节 多维度印度国家身份 |
一、印度国家身份 |
二、印度关系角色 |
第三节 基于身份的国家利益 |
一、硬实力利益维度 |
二、软实力利益维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身份视域下印度对外政策演进 |
第一节 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决策 |
一、对外政策决策的制度特点 |
二、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
三、公众舆论的作用 |
第二节 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重点 |
一、邻国优先与互联互通 |
二、印太战略与多方联盟 |
三、全球治理与规范性议程 |
第三节 延续与再造:印度对外政策 |
一、对不结盟思想的继承和改造 |
二、对实用主义逻辑延续并强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印太”框架内印度的大国关系再造 |
第一节 印度的“印太”身份和利益 |
一、身份角色定位 |
二、国家利益需求 |
第二节 莫迪政府的大国关系认知 |
一、中国的对外政策和身份角色 |
二、美国的对外政策和身份角色 |
三、中美印三角关系中的互动 |
第三节 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政策 |
一、印度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
二、印度对美政策及其演变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5)韩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国疫情基本情况与政府管控对策 |
(一) 韩国疫情的起始与发展 |
(二)韩国疫情现状 |
(三)韩国政府管控疫情的制度、机构与措施 |
二、宏观经济政策措施 |
(一)扩大财政预算 |
(二)促进对外贸易 |
(三)扶持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产业 |
(四)宽松货币政策 |
三、微观经济政策措施 |
(一)稳定就业 |
(二)发放灾害补助 |
(三)支援企业发展 |
四、2021年韩国经济政策计划及发展展望 |
第一,处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
第二,力推经济好转。 |
第三,支持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 |
第四,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未来增长引擎。 |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
第六,追求包容性、公平性。 |
结 语 |
(6)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依据 |
2.研究对象及思路 |
3.研究方法 |
4.研究价值和意义 |
5.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毛泽东选集》基本概况及其翻译研究 |
1.1 《毛选》的基本概况 |
1.2 《毛选》出版发行概况 |
1.3 《毛选》的外译概况 |
1.4 《毛选》的俄译概况 |
1.5 《毛选》翻译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空缺”现象及其研究综述 |
2.1.1 “空缺”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
2.1.2 “文化空缺”的概念界定 |
2.1.3 “文化空缺”的分类与《毛选》俄译研究 |
2.2 多元系统理论综述 |
2.2.1 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
2.2.2 多元系统理论与《毛选》俄译研究 |
2.3 研究思路之建构 |
2.3.1 文本分析路径 |
2.3.2 社会分析路径 |
2.3.3 整体研究思路 |
第三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
3.1 物质文化空缺 |
3.1.1 人称文化空缺 |
3.1.2 物称文化空缺 |
3.2 制度文化空缺 |
3.2.1 民俗文化空缺 |
3.2.2 体制文化空缺 |
3.3 精神文化空缺 |
3.3.1 思维方式空缺 |
3.3.2 价值观念空缺 |
3.3.3 审美意识空缺 |
第四章 《毛泽东选集》“文化空缺”现象的俄译方略研究 |
4.1 《毛选》俄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
4.1.1 文化内涵“共有”:直译法 |
4.1.2 文化内涵“相通”:换译法 |
4.1.3 文化内涵“缺省”:意译法、注释法 |
4.1.4 文化内涵“冗余”:减译法、省译法 |
4.2 《毛选》俄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
4.2.1 求真保全,原汁原味 |
4.2.2 简明清晰,精确具体 |
4.2.3 语言平实,文风质朴 |
4.2.4 移形换位,闪展腾挪 |
4.2.5 舍“象”取“义”,拨云见日 |
4.2.6 因“境”制“译”,文化融通 |
4.2.7 化繁为简,减负增效 |
4.3 《毛选》俄译本翻译理念研究 |
4.3.1 以我为主,坚守底线 |
4.3.1.1 以我为主 |
4.3.1.2 坚守底线 |
4.3.2 内外有别,有的放矢 |
4.3.2.1 内外有别 |
4.3.2.2 有的放矢 |
4.3.3 群策群力,统筹全局 |
4.3.3.1 群策群力 |
4.3.3.2 统筹全局 |
第五章 当年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之审视 |
5.1 政治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
5.1.1 国际政治之影响 |
5.1.1.1 国际政治概况 |
5.1.1.2 国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
5.1.2 国内政治之影响 |
5.1.2.1 国内政治概况 |
5.1.2.2 国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
5.2 社会文化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
5.2.1 文化交流之影响 |
5.2.1.1 文化交流概况 |
5.2.1.2 文化交流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
5.2.2 教育发展之影响 |
5.2.2.1 教育发展概况 |
5.2.2.2 教育发展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
5.2.3 译学思想之影响 |
5.2.3.1 译学思想概况 |
5.2.3.2 译学思想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
5.3 当年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
5.3.1 《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 |
5.3.2 《毛选》俄文翻译之探讨 |
第六章 当今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的重新审视 |
6.1 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 |
6.1.1 政治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
6.1.1.1 国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
6.1.1.2 国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
6.1.2 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
6.1.2.1 文化交流之变化及影响 |
6.1.2.2 教育发展之变化及影响 |
6.1.2.3 译学思想之变化及影响 |
6.2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 |
6.2.1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 |
6.2.2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要求 |
6.3 当今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
6.3.1 俄译整体方略的重新审视 |
6.3.2 “文化新空缺”问题之探讨 |
6.3.3 “逆向文化空缺”问题之探讨 |
第七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
7.1 《毛选》俄文翻译的历史意义 |
7.1.1 《毛选》译着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 |
7.1.2 《毛选》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
7.2 《毛选》翻译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7.2.1 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 |
7.2.2 自力更生的顽强作风 |
7.2.3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
7.2.4 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 |
结束语 |
1.内容与结论 |
2.研究创新点 |
3.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附录 I:《毛泽东选集》俄译本“文化空缺”典型翻译案例汇编 |
1.物质文化空缺 |
2.制度文化空缺 |
3.精神文化空缺 |
附录 II:编译局版和莫斯科版《毛泽东选集》译文对比研究实录(“文化空缺”翻译案例精选)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7)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
(一) 国家治理 |
(二) 国家财经治理 |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
结语 |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发表学术论文 |
出版学术专着 |
成果获奖情况 |
主持科研项目 |
致谢 |
(8)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 |
1.3.2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 |
1.3.3 消费者行为相关研究 |
1.3.4 大型体育赛事满意度与消费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
1.3.5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归纳演绎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相关投融资分析 |
3.1.1 投融资现状调查 |
3.1.2 政策支持 |
3.1.3 产生的效益 |
3.1.4 案例分析 |
3.2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参赛选手消费情况分析 |
3.3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分析 |
3.3.1 餐饮业、住宿业 |
3.3.2 旅游业 |
3.4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参赛选手的满意度调查 |
3.4.1 参赛选手的描述性分析 |
3.4.2 赛事前、中、后期满意度调查 |
3.4.3 赛事满意度差异性比较 |
3.4.4 赛事现存的问题和不足 |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附件 |
(9)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购售电交易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售电商购售电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
1.2.2 售电商购电交易优化模型研究 |
1.2.3 售电商售电交易优化模型研究 |
1.2.4 售电商购售电联动交易优化模型研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运营模式及成效评价 |
2.1 我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 |
2.1.1 各省份售电公司成立现状 |
2.1.2 售电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
2.1.3 售电公司面临问题和挑战 |
2.2 国内售电公司发展相关政策 |
2.2.1 宏观层面政策 |
2.2.2 运营细则政策 |
2.2.3 试点地区政策 |
2.3 我国售电公司运营模式 |
2.3.1 售电公司主要类型及特征 |
2.3.2 售电公司主要业务模式 |
2.3.3 购售电市场的交易模式 |
2.4 我国售电公司发展成效评价分析 |
2.4.1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
2.4.2 售电公司发展成效分析方法 |
2.4.3 售电公司发展成效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全过程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3.1 引言 |
3.2 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全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交易过程分析 |
3.2.2 全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3.3 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模型 |
3.3.1 识别模型构建思路 |
3.3.2 基于信息熵修正的层次分析法 |
3.3.3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3.4 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影响因素交互传导模型 |
3.4.1 解释结构模型概述 |
3.4.2 二元关系分析 |
3.4.3 结构关系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购买绿电交易优化模型 |
4.1 引言 |
4.2 售电商运营策略与需求响应建模 |
4.2.1 售电商运行模式构建 |
4.2.2 售电商交易策略分析 |
4.2.3 售电商需求响应建模 |
4.3 售电商购买绿电交易优化模型 |
4.3.1 不确定性分析 |
4.3.2 优化目标函数 |
4.3.3 模型约束条件 |
4.4 购电交易模型三阶段求解算法 |
4.4.1 三阶段求解流程 |
4.4.2 不确定性场景生成 |
4.4.3 随机机会约束规划处理 |
4.4.4 多目标函数模型求解 |
4.5 算例分析 |
4.5.1 情景设置 |
4.5.2 基础数据 |
4.5.3 优化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灵活售电交易优化模型 |
5.1 引言 |
5.2 不同类型用户需求响应行为模型 |
5.2.1 需求响应构建 |
5.2.2 用户需求响应策略 |
5.2.3 用户需求响应构建 |
5.3 售电商需求响应差异化实施策略 |
5.3.1 峰谷时段划分 |
5.3.2 峰谷分时售电价格模型 |
5.3.3 激励响应补偿价格模型 |
5.3.4 算例分析 |
5.4 售电商灵活性组合售电交易优化模型 |
5.4.1 负荷不确定性分析 |
5.4.2 灵活性组合售电策略分析 |
5.4.3 灵活性组合售电交易模型 |
5.4.4 算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购售电联动交易优化模型 |
6.1 引言 |
6.2 储能型售电商运营策略 |
6.2.1 售电商发展背景 |
6.2.2 储能型售电商运营模式 |
6.3 售电商两级需求响应建模 |
6.3.1 购电侧需求响应策略 |
6.3.2 售电侧需求响应策略 |
6.4 售电商购售电交易双层协同优化模型 |
6.4.1 双层模型构建思路 |
6.4.2 售电商组合购电优化模型 |
6.4.3 售电商电量分配优化模型 |
6.4.4 双层优化模型求解 |
6.5 算例分析 |
6.5.1 基础数据 |
6.5.2 优化结果 |
6.5.3 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用电权参与期权交易优化模型 |
7.1 引言 |
7.2 售电商用电权参与期权定价模型 |
7.2.1 用电权及期权的基本概念 |
7.2.2 用电权补偿合同与期权合同对比 |
7.2.3 用电权期权合同定价优化模型 |
7.2.4 算例分析 |
7.3 用电权期权合同交易决策模型 |
7.3.1 用电期权合同交易过程及特点 |
7.3.2 用户用电权合同交易决策模型 |
7.3.3 售电公司用电期权合同交易决策模型 |
7.3.4 算例分析 |
7.4 售电商用电权交易效益评价模型 |
7.4.1 用电权交易评价体系 |
7.4.2 用电权交易评价模型 |
7.4.3 算例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简要综述 |
1.3 研究理论基础 |
1.3.1 社会公平理论 |
1.3.2 健康经济学理论 |
1.3.3 推拉理论 |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现状及医疗保障问题 |
2.1 外来务工人员概念界定 |
2.1.1 按照个体社会属性 |
2.1.2 按照职业或行业类别 |
2.2 医疗保障水平宏观和微观分析 |
2.2.1 医疗保障的简要概述 |
2.2.2 宏观层面医疗保障水平 |
2.2.3 微观层面医疗保障水平 |
2.3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务工基本情况分析 |
2.3.1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总人数变化情况 |
2.3.2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学历水平演变趋势 |
2.3.3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居留时间情况 |
2.3.4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获取就业信息渠道 |
2.4 来沪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
2.4.1 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困难且成本代价高 |
2.4.2 外来务工人员他乡就医治疗的报销耗时长 |
2.4.3 忽视随迁无就业单位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险 |
第三章 医疗保障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架构 |
3.1.1 待遇水平 |
3.1.2 便捷程度 |
3.1.3 企业支持 |
3.1.4 配套保障 |
3.1.5 满意程度 |
3.2 评估指标选取的依据 |
3.2.1 待遇水平指标选取依据 |
3.2.2 便捷程度指标选取依据 |
3.2.3 企业支持指标选取依据 |
3.2.4 配套保障指标选取依据 |
3.2.5 满意程度指标选取依据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早期拟定 |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完善 |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立 |
3.4 评估指标权重的赋值 |
3.4.1 层次分析法的简要介绍 |
3.4.2 各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 |
3.4.3 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结构 |
第四章 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微观测量研究 |
4.1 北上广深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基本概况 |
4.1.1 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制定 |
4.1.2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 |
4.1.3 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待遇 |
4.2 评价指标数据筛选及解释说明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 |
4.2.2 评估指标数据选取依据 |
4.2.3 调研问卷结果筛选整理 |
4.3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1 调研对象选择及问卷设计 |
4.3.2 处理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
4.3.3 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分析 |
4.4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 |
4.4.1 上海市医疗保障水平总体情况 |
4.4.2 不同职业的医疗保障水平情况 |
第五章 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
5.1 宏观影响因素变量选取 |
5.2 原始数据来源及处理 |
5.2.1 研究数据的来源 |
5.2.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3 宏观数据结果分析 |
5.3.1 医疗条件影响医疗保障水平 |
5.3.2 城市特征影响医疗保障水平 |
5.3.3 人口结构影响医疗保障水平 |
第六章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建议 |
6.1 深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的法规和规章 |
6.2 稳步提升待遇水平并加强企业支持力度 |
6.3 切实提高各主体对医疗保障重要性的认识 |
6.4 制定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机制 |
6.5 完善跨地区医疗保障体系转移接续制度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2004中国经济发展重点敲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英国脱欧背景下的中英经贸合作研究[D]. 沈雪晴.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社区营造视角下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再造 ——以展览路街道为例[D]. 管畅.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D]. 万静茹.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4]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D]. 周玉萍. 外交学院, 2021(11)
- [5]韩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绩效分析[J]. 张东明,杨曼婷. 日本研究, 2021(01)
- [6]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D]. 贾一村.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7]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8]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例[D]. 崔晨.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9]考虑需求响应的售电商购售电交易优化模型研究[D]. 李佳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10]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研究[D]. 黄聘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