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刨花板(OSB)在中国包装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定向刨花板(OSB)在中国包装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一、“定向结构刨花板(OSB)在中国包装领域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黄淑芹,李光哲[1](2019)在《易格斯中国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介绍了易格斯公司发展史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并予以期许。

李胜难[2](2019)在《正交胶合木(CLT)墙体构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林业水平的发展,木材作为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生态环境日渐紧张、各类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焕发了生机。新型木结构的出现,解决了木材在耐久性、防火性以及其他物理性能上的短板,并且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的特点。正交胶合木(CLT)更是凭借着力学性能上的优势突破了木结构在建筑高度上的限制,成为了木结构进军高层建筑领域的不二选择,研究CLT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加深我们对这一新型建筑材料的了解很有必要。本文的内容以建筑学的视角对CLT墙体的构造设计展开了研究。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六章是论文的主体,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资料综述、研究过程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二章从木结构的分类入手,由大到小的介绍了 CLT材料的特点、性质以及与其他传统结构相比较下的优势和短板。本章末尾辅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说明CLT的应用情况。第三章深入到建筑学的研究范畴,对CLT墙体展开了分析与研究。依托建筑构造设计中对于墙体这一“模块”的功能定位和设计需求,结合CLT材料自身的特点与性质,提出了在“结构安全”、“物理性能”、“便于安装”三个方面的设计目标。第四章主要对于CLT墙体构造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析。根据前文中探查出的CLT墙体构造设计目标,结合CLT墙体构造设计的条件分析,借用产品设计方面的相关理论,选取了标准化设计的方法作为沟通条件与目标之间的桥梁,完成了“条件-方法-目标”的设计体系。第五章中运用了标准化设计的方法,对CLT墙体构造设计进行了整合分析,尤其集中在了“墙体材料”、“构造层次”、“构造连接”和“细部设计”四个方面,在对既有CLT墙体构造做法进行全面分析的同时寻求出了在标准化设计之时应着重控制的关键点,并阐释了构造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措施与结果之间的普遍联系。第六章中将前文中得出的有关CLT墙体构造设计方法与相关理论与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进行了结合分析,从材料、层次、施工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温、防水、隔声、防火构造做法。全文紧密围绕CLT墙体构造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将建筑构造设计这一通常被视为“经验”的过程理论化、明晰化。其研究结果对发展当今国内环境的CLT木结构建筑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在文中探求设计方法的过程也值得从事相关设计的人员借鉴思考。本文共有图108幅,表27个,参考文献80篇。

弹汰[3](2018)在《留住记忆,启创今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林业产业40个关键词》文中研究表明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期。40年改革开放,不仅全面改变了中国,更深刻影响了世界。林业产业作为实施这项基本国策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多个方面推出重磅举措,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方案。为此,特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40个关键词,或只能浮光掠影,表达一孔之见,但求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或思路,为助推林业产业发展尽绵薄之力。——本刊转自中国网

李享[4](2018)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碳排放急剧增加而导致的环境恶化成为全球的首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了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性。建筑在建造、使用及拆除、消亡的全生命周期中始终会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全球三分之一的碳排放与建筑行业有关,因此发展低碳建筑对于节能减排十分必要。建筑师进行低碳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对于发展低碳建筑最好的回应,但当前建筑师面临的问题是低碳建筑的复杂性使得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经验判断等设计手段不足以支撑设计生成。然而,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作为辅助建筑师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重要技术支撑。因此,本文以此为落脚点,系统研究各类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的应用属性及特点,结合低碳建筑设计流程,对构建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应用体系提出构想。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梳理建筑设计工具发展背景的三次变化,从时间轴线上分析建筑设计工具的演化过程,将论文后续的研究范围界定为非物质性的计算机软件工具;(2)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建筑设计相关人员使用绿色建筑设计分析工具的真实情况,分析总结了适用于建筑师的工具特征并对工具开发者提出优化建议;(3)对比分析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在设计流程、人员组成以及设计分析工具使用方面的差异,剖析低碳建筑设计与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之间的关联;(4)将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与低碳建筑设计流程相结合,从过程式模块和关联性链接两条线索对构建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应用体系提出构想,并以实践项目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验证,进一步对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的开发提出建议。

王宇轩[5](2016)在《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设计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设计研究的关注甚少,对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上海艺术设计的研究则更显不足,这一段历史几乎成为上海乃至中国设计史写作中的空白。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由于社会主义改造与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加之意识形态的骤变使原本与市场经济具有密切关联的艺术设计受到极大抑制。然而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在这一段时期并未消解,反而体现出一种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独特发展面貌。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保持了基本稳定的规模,这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轻工业艺术设计队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新政权的稳定、社会改造、物质与文化生活的丰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因城市环境、历史背景、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普遍具有多面手特色,这为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特征在这一时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则在这三十年中处于一个波折不断的时期,然而面对社会对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得强烈需求,上海在缺乏专业高等美术院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院校与学术权威的环境下,形成了一种由多方面开展,更为自由、灵活的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工作模式。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包括群众性活动与政治宣传、对外贸易、日用品生产等方面,且后两者所占据的比重超过前者,轻工业艺术设计在这一时期并未像其他艺术门类一般深陷政治化的语境中。轻工业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在这一时期多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但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仍旧在总的原则下尽可能地追求“海派”艺术设计的传统与面貌。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的领导与管理体制最初因分散与重复化的管理造成人力的浪费,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陷入较为僵化的境地,后在轻工业艺术设计体系自我纠正下,转变为更集中与专业化的领导体制,合理运用资源开展工作,继而重新回归更高效、可行的管理方式。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在任务分配、队伍建设、人员管理、工作评价等具体工作环节的支撑下,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形成这一机制基本的运转形态,具有稳定的良性发展、外向型的影响力、在新时代下形成的“自我”面貌与发展动力等工作机制特征。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通过技术化、规模化、国家化等特征在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与时代社会生态联系更紧密、与更广阔的人民群众生活相关联等方面体现出艺术设计的“现代性”,延续了“海派”艺术设计的传统与风格。

王玉鑫[6](2012)在《家具生命周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快速地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也日益贫乏;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使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生命周期减短;家具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在生产时不可避免地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的和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应寻找一种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缓解环境的压力。生命周期设计(LCD)是一种基于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其目的是要求产品从原材料采集到最终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要满足对环境污染最小和资源能源消耗最少,从源头上做到预防污染,对当今的工业产品及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具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家具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应减少对环境产生污染,利用生命周期设计思想从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去分析考虑问题。本文概述了生命周期设计概念、影响和意义,从材料、结构、工艺、包装、销售、回收利用等方面阐述如何利用生命周期思想来进行家具生命周期设计。首先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SWOT战略分析、经济外部性和循环经济分析家具生命周期设计对消费者、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然后从材料的选择上,分析符合家具生命周期设计的材料特点,并筛选符合条件的材料;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中要求家具简约风格和简单结构,比较家具市场目前流行的风格和结构,并且分析符合家具生命周期设计要求的风格和结构对环境的意义。家具生产对环境影响最大,分析污染源,并且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包装设计中,选用合理的包装样式,选择环保的包装材料;在销售设计中,分析绿色家具供需市场,并且实施4P绿色营销战略;最后分析家具回收现状,提出家具回收利用方法。通过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使得家具在其生命周期的任意阶段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消耗,拥有更优异的环保特性。绿色环保的家具产品对使用者的健康无危害,而且更受顾客青睐。通过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企业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对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助于提高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提高企业软实力。

王允飞[7](2010)在《几种废弃木材与UF间的热反应特征及其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造板行业的快速发展,森林保护和木材供应量减少促使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料短缺已成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瓶颈。而现实生活中大量废弃木材被低值利用,甚至被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一定程度上也污染环境。如果回收利用废弃木材制造人造板,不仅可以作为人造板原料来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木材资源供应不足带来的压力,又可以改变传统单方向木材消耗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现阶段资源丰富且较难充分利用的林业三剩物、农业剩余物(葡萄藤)和制药剩余物(丁公藤)等废弃木质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原料的基本性能,以UF为胶黏剂压制纤维板的工艺参数,探讨了以PMDI为胶黏剂压制中密度纤维板的可行性,同时比较了不同原料纤维压制中密度纤维板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在纤维制备过程中,由于杉木原料含有大量树皮成分,需要较低的磨盘转速,碎单板易出现螺旋进料器阻塞故障,葡萄藤和丁公藤的热磨阻力较大;热磨所得纤维中杂木、杉木和混合2纤维形态相对较差,其余相当。2)不同原料纤维的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相差较大,而且其酸碱缓冲容量与pH值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经DSC热分析得出:氯化铵固化剂的加入显着地促进了UF树脂凝胶化,而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UF树脂固化温度逐渐降低;不同原料木粉的加入对UF树脂DSC曲线中的第2个吸热峰温度影响较放热峰温度显着,而且加入木粉胶样较未加木粉胶样固化所需温度较高,延缓了树脂固化。其中丁公藤和杉木例外,杉木是与其含有大量树皮成分导致pH值最低有关,而丁公藤由于内含物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3)从不同工艺条件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UF树脂压制纤维板较优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为165℃,热压时间为20s/mm,固化剂量为1%,施胶量为12%,密度为0.75 g/cm3,其中不同等级胶黏剂的选择对板材强度影响较大。另外直接施加石蜡粉末对板材耐水性能的改善不如乳液施蜡方式效果好。4)比较不同原料UF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可知,混合3原料压制纤维板性能最好,杂木块、混合2和混合1纤维板性能较好,碎单板、杉木和葡萄藤纤维板次之,丁公藤纤维板最差。比较不同原料无醛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可知:混合3原料压制纤维板性能最好,杂木块和碎单板较好,葡萄藤和混合1、2次之,杉木和丁公藤最差。5)综合评定纤维质量和压制板材性能得出:丁公藤原料不适合单独用做两种纤维板原料,杉木原料不适合单独用做无醛纤维板原料,不过都可以采用同质量较高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搭配使用,从而提高板材的等级,实验中混合3原料压制出性能优异的板材也证明了其可行性。6)板材IB、MOR随着PMDI施胶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24hTS随板材增加而降低。另外与UF相比,以PMDI为胶粘剂压制的废弃木材纤维板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有显着提高,而且在不加防水剂情况下,选用6%PMDI施胶量压制密度为0.7g/cm3杂木纤维板各项性就能达到国标要求,因此选用PMDI为胶粘剂也有其显着的优点。

宿海颖[8](2009)在《中俄林产品贸易的关税博弈与产业安全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取得了长足进展,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业已成为两国共同关心的主题。中俄都是近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国家,从经济结构上看,两国的互补性很强,互利经贸合作的空间很大。中俄林业合作正是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传承、资金技术等禀赋的差异,使得产生了对双方都有利的林产品互惠贸易。21世纪是中俄林业合作的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也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俄政府开始重视林业发展,不断出台新的林业政策,包括不断提高未加工木材的出口关税。现阶段的中国林业产业对俄罗斯木材资源的依赖性很大,俄罗斯政策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以关税政策为切入点,探讨俄罗斯政策变化对中俄林产品贸易及中国林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对我们把握未来两国的合作方向和保障中国木材供应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中俄两国林产品生产及贸易等方面的现状,探讨了两国林产品贸易的演变过程和波动状态。通过对中俄林产品比较优势指数、互补性指数的测算,指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俄罗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且两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互补性很强,因此双方都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随后引入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俄罗斯对中国原木、锯材的出口量不断增长的原因,研究表明正是由于中国林产品市场的扩大和俄罗斯锯材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促使了俄罗斯对中国原木及锯材出口量的大幅上升。本文针对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政策的多次变更,创建了关税博弈模型,试图用历史的、动态的眼光去评述其原木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过程,揭示俄罗斯关税政策调整背后的深刻背景,并对未来可能的走向做出判断。通过分析俄芬关税博弈的过程和结局,给中国提供了在处理对外贸易时可以参照的经验以及解决争端的手段和途径,对中俄构成相互依赖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俄罗斯原木完税后的进口价格模型,对含税的价格梯度状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原木完税后的进口价格取决于关税税率、汇率以及出口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化。当汇率、均衡价格不变时,关税的上涨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并进而提高商品的价格。通过列举2008年的数据以及建立中国原木进口量、进口单价与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变化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验证了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的高低波动造成商品价格的上涨,并进而影响中俄林产品贸易的结构。对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的影响分析进一步扩展到中国林业产业安全问题,从宏观角度考察了其政策变化对中国林业产业及其运行产生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中国林业产业安全模型,将产业对俄依存度作为重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打分,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林业产业面临的风险较大,特别是对俄罗斯原木的依赖使得对其政策的敏感性很强,这将对未来中国原木进口的趋势带来不确定性,对林业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最后针对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政策的变化,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及政策建议。提出应当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中国木材储备机制,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战略;以政府为主导,为企业境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国内人工林培育,提高国内木材保障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企业境外发展。本文的创新点是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探讨了俄罗斯关税变化对中俄林产品贸易及中国林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应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中俄木材贸易增长的原因;应用冲突模型对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政策进行了政策模拟,得出了关税变化的趋势,为中国林业产业下一步应对提供了依据;建立了基于俄罗斯关税政策调整下的中国林业产业安全模型,对影响产业安全的各项因素进行了述评,得出了产业不安全的结论。未来将对诸如关税效应的时滞性,关税对各类企业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李正春[9](2007)在《冷弯薄壁型钢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住宅产业化的状况,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认为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在我国逐渐兴起,满足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要求。随后,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结构体系、荷载传递路径以及各种构件的设计方法,并对我国冷弯薄壁型钢规范在冷弯薄壁型钢住宅设计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给出了一个具体而详细的工程实例的设计过程。最后,对在我国推广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可能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施煜庭[10](2006)在《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及前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独特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体系曾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然而,随着我国木材资源的大量减少,用原木建造的木结构房屋渐渐被以砖瓦、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建造的房屋所替代。而在北美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随着工业化生产和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木结构建筑已发展成为体系完善、结构安全、节能保温、环境友善、建造灵活、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木结构建筑体系。这种建筑符合我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的要求,并能开拓我国木制品的消费领域、促进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国内缺乏木结构建筑的自主设计能力,目前在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木结构建设项目完全是照搬照抄的“舶来品”,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何种应用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试图从房地产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和资源因素等方面,对现代木结构房屋在我国是否有发展前景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就此问题以市场调研的形式了解人们对于木产品的结构用材和木框架结构房屋的认知程度。同时,本文探讨了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问题,重点讨论了胶合木结构在我国的设计和应用。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一些可以用于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其他非木材的木质建筑材料。并对以新型轻质麦秸复合墙体构造的木结构试验房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证明,其保温隔热性能满足南京地区的隔热要求。最后归纳了在我国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二、“定向结构刨花板(OSB)在中国包装领域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向结构刨花板(OSB)在中国包装领域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2)正交胶合木(CLT)墙体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概况
        1.2.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3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1.3.4 归纳和演绎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5.3 研究创新点
2 CLT材料性能及应用案例分析
    2.1 CLT材料简介
        2.1.1 木结构的分类
        2.1.2 CLT材料的发展历史
        2.1.3 CLT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2.2 CLT构造案例分析
        2.2.1 Stadthaus-纯木结构中的CLT构造
        2.2.2 UBC Brook Commons-混合结构中的CLT构造
    2.3 本章小结
3 CLT墙体构造设计目标
    3.1 满足结构安全的需要
        3.1.1 CLT墙体的组成
        3.1.2 CLT墙体的力学性能
        3.1.3 CLT墙体的破坏特征
    3.2 满足物理性能的需要
        3.2.1 CLT墙体的耐火特性及防火设计原则
        3.2.2 CLT墙体的传热特性及绝热设计原则
        3.2.3 CLT墙体的隔声特性及隔声设计原则
    3.3 满足便于安装的需要
        3.3.1 CLT墙体的建造方式
        3.3.2 CLT墙体的安装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CLT墙体构造设计方法探析
    4.1 CLT墙体构造设计目标构建
    4.2 CLT墙体构造设计需求分析
        4.2.1 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4.2.2 数据归纳分析
    4.3 CLT墙体构造设计条件分析
        4.3.1 CLT墙体构造设计相关理论
        4.3.2 CLT墙体构造设计要素
    4.4 CLT墙体构造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4.1 CLT墙体构造设计原则
        4.4.2 CLT墙体构造设计方法构建
        4.4.3 CLT墙体构造设计技术路线
    4.5 本章小结
5 CLT墙体构造设计原理
    5.1 CLT墙体的分类
        5.1.1 以承重形式分类
        5.1.2 以布局位置分类
    5.2 CLT墙体构造材料
        5.2.1 CLT墙体连接材料
        5.2.2 CLT墙体防火材料
        5.2.3 CLT墙体绝热材料
        5.2.4 CLT墙体防水材料
        5.2.5 CLT墙体隔声材料
    5.3 CLT墙体构造层次设计
        5.3.1 CLT内墙构造层次设计
        5.3.2 CLT外墙构造层次设计
    5.4 CLT墙体构造连接设计
        5.4.1 CLT的墙体-墙体连接构造
        5.4.2 CLT的墙体-楼板连接构造
        5.4.3 CLT的墙体-基础连接构造
        5.4.4 CLT的墙体-屋顶连接构造
    5.5 CLT墙体构造细部设计
        5.5.1 CLT墙体的色彩和质感
        5.5.2 CLT的接缝处理
        5.5.3 CLT墙体门窗洞口及穿墙管线细部设计
    5.6 本章小节
6 基于中国现行建筑设计标准的CLT墙体构造设计
    6.1 CLT墙体绝热构造设计
        6.1.1 CLT墙体保温构造设计
        6.1.2 北京地区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保温层推荐厚度及外墙构造设计
    6.2 CLT墙体防水构造设计
        6.2.1 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6.2.2 整体防水构造设计
    6.3 CLT墙体隔声构造设计
        6.3.1 国内现行隔声标准
        6.3.2 适用于我国现行建筑设计标准的CLT墙体隔声构造设计
    6.4 CLT墙体防火构造设计
        6.4.1 CLT墙体的防火隔离带构造
        6.4.2 CLT墙体的防火封堵构造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留住记忆,启创今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林业产业40个关键词(论文提纲范文)

改革
开放
领导
立法
承包
探索
绿化
治理
资源
防灾
法治
转型
造林
市场
科技
持续
生态
招商
传播
协作
林改
家居
“入世”
出口
展会
升级
产业
信息
宣传
组织
集群
责任
扶贫
研发
加工
品牌
服务
旅游
发展
后记:
    从林习尚承载未来——中国林业产业发展40年

(4)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低碳建筑发展的时代背景
        1.1.2 课题来源及性质
    1.2 研究概念及内容
        1.2.1 建筑全生命周期
        1.2.2 低碳建筑
        1.2.3 低碳建筑设计
        1.2.4 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足迹
        1.4.2 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建筑设计工具发展沿革
    2.1 建筑设计工具发展背景的三次变化
        2.1.1 以建造实物为对象的设计阶段
        2.1.2 以设计信息的实物载体为对象的设计阶段
        2.1.3 以设计信息的数字化载体为对象的设计阶段
    2.2 建筑设计工具演化过程研究
    2.3 现有建筑设计工具整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绿色建筑设计分析工具研究
    3.1 绿色建筑评价与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3.2 现有绿色建筑设计分析工具整理分析
    3.3 绿色建筑设计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3.3.1 调查背景
        3.3.2 调查目的
        3.3.3 调查方法与对象
        3.3.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研究
    4.1 低碳建筑评价与低碳建筑设计流程
        4.1.1 分段工序
        4.1.2 人员组成
        4.1.3 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使用
    4.2 现有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整理分析
    4.3 低碳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对比分析
    4.4 基于低碳建筑设计流程的设计分析工具详情
        4.4.1 气候环境分析工具
        4.4.2 风环境分析工具
        4.4.3 日照与遮阳分析工具
        4.4.4 热环境及能耗分析工具
        4.4.5 天然采光与照明分析工具
        4.4.6 声环境分析工具
        4.4.7 碳排放计算工具
    4.5 本章小结
5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应用体系建构
    5.1 应用体系建构线索
        5.1.1 过程式模块——体系建构的纵向线索
        5.1.2 关联性链接——体系建构的横向线索
    5.2 基于低碳建筑设计流程的应用思想:过程式模块建构
        5.2.1 概念设计模块
        5.2.2 方案优化及深化模块
        5.2.3 方案验算调整模块
    5.3 基于性能相关的应用思想:关联性链接建构
        5.3.1 设计分析工具的关联性
        5.3.2 第一层次关联性——工具集间信息传递
        5.3.3 第二层次关联性——基于建筑性能的关联
    5.4 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介入建筑设计生成——以“栖居2.0”住宅建筑设计为例
        5.4.1 项目背景
        5.4.2 “栖居2.0”建筑方案设计
        5.4.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5.4.4 “栖居2.0”全生命周期CO_2排放量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语: 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本质——低碳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撑
    6.1 研究成果的总结性论述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附录一: 建筑设计行业相关人员设计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活动水平数据采集记录表(材料生产阶段)
附录三: 活动水平数据采集记录表(施工建造阶段)
附录四: 活动水平数据采集记录表(运行维护阶段)
附录五: 活动水平数据采集记录表(拆解阶段)
附录六: 活动水平数据采集记录表(回收阶段)
附录七: 建筑物碳排放计算表
图录
表录
公式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5)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与研究现状述评
        一、设计史研究类
        (一)对史实的叙述
        (二)对问题和现象的研究
        (三)个案研究
        二、对“机制”概念的研究
        三、设计类学科中运用“机制”概念的研究
        四、材料文献类
        (一)专史
        (二)回忆录、口述史
        (三)档案文献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Design在中国含义的演变
        一、图案
        二、工艺美术
        三、艺术设计
    第六节 本文对“艺术设计”概念的运用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与轻工业艺术设计的转型期
    第一节 从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转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市场经济在上海的发展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的新形态
    第三节 转型期的轻工业艺术设计体制
第二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构成
    第一节 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规模与分布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的总体分布状况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规模变化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收入
        一、私营艺术设计人员
        (一)公私合营前
        (二)公私合营后
        二、国营单位“体制内”艺术设计人员
    第三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的多面手特色与跨领域构成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师多面手特色形成背景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师多面手特色的利弊
第三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第一节 高等美术教育的空白
        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尾声
        二、专业院校断层后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三、轻工业系统艺术设计教育的兴办
    第二节 专业美术院校的短暂复兴
        一、“两校”成立后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二、“两校”轻工业艺术设计教学特色
    第三节 “文革”时期“非常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一、“工、农、兵”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停滞中发展的传统工艺教育
第四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服务的对象
        一、群众性活动与政治宣传艺术设计
        二、商业贸易领域艺术设计
        (一)对内贸易
        (二)对外贸易
        三、轻工业及日用品艺术设计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领导与管理体制
        一、轻工业系统所属单位
        (一)行业间分门别类的艺术设计领导体制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管理体制变革
        二、个人参与
        三、专业艺术设计机构
    第三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评价标准与体系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标准
        (一)民族风格探索
        (二)“适用、经济、美观”
        (三)“多快好省”
        (四)文艺革命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评价体系
第五章 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成型与延续
    第一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建立
        一、工作机制运转的基本形态
        (一)任务分配
        (二)队伍建设
        (三)人员管理
        (四)工作评价
        二、工作机制运转的特点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现代性”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中的“现代性”内涵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中的“现代性”基本特征
        (一)技术化
        (二)规模化
        (三)国家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附录: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大事记(1949-1978)
致谢

(6)家具生命周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产生背景
    1.2 国外环保现况
    1.3 我国环保现况
    1.4 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和目的
2 设计理论
    2.1 家具与家具属性
    2.2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
    2.3 家具生命周期设计的意义
3 家具风格与结构设计
    3.1 清雅的明代之风
    3.2 简约的现代之韵
    3.3 可拆卸设计
    3.4 小结
4 家具材料
    4.1 竹材
    4.2 藤
    4.3 速生材
    4.4 轻质蜂窝板
    4.5 非木质人造板
    4.6 纸
    4.7 空心刨花板
    4.8 小结
5 家具生产工艺设计
    5.1 污染分析
    5.2 工艺设计
    5.3 生产管理
    5.4 小结
6 家具包装设计
    6.1 绿色包装
    6.2 绿色包装设计原则
    6.3 材料选择
    6.4 设计案例
    6.5 小结
7 家具营销设计
    7.1 绿色营销概述
    7.2 绿色家具市场分析
    7.3 营销策略4P组合
    7.4 小结
8 家具回收设计
    8.1 家具回收现况
    8.2 家具回收利用方式
    8.3 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几种废弃木材与UF间的热反应特征及其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废弃木质材料资源状及其应用途径
        1.1.1 废弃木质材料的资源状况
        1.1.2 废弃木质材料循环利用方式
        1.1.3 主要应用途径
    1.2 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利用现状以及研究现状
        1.2.1 利用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在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利用的经验及成效
        1.3.1 国外的经验及成效
        1.3.2 国内的努力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内容、材料与方式
        2.2.1 废弃木材纤维压制纤维板工艺步骤与设备
        2.2.2 废弃木材纤维和脲醛树脂间热反应特征分析
        2.2.3 脲醛树脂用于废弃木材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参数研究
        2.2.4 聚异氰酸脂用于废弃木材中密度纤维板的可行性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原料热磨性能差异以及热磨后的纤维形态
        3.1.1 不同原料热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3.1.2 热磨后纤维形态差异
    3.2 废弃木材纤维与脲醛树脂间的热反应特征
        3.2.1 不同原料纤维pH 值和酸碱缓冲容量
        3.2.2 固化剂加入量对UF 树脂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
        3.2.3 不同原料对UF 树脂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
    3.3 脲醛树脂胶用于废弃木材制造纤维板的工艺参数研究
        3.3.1 不同条件下纤维板芯层热压温度曲线以及热压温度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热压时间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3.3 不同密度和施胶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3.4 不同固化剂含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3.5 防水剂对中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3.3.6 不同原料压制纤维板的性能差异
    3.4 聚异氰酸脂(PMDI)用于废弃木材制造纤维板可行性研究
        3.4.1 密度和施胶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4.2 不同原料纤维压制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参加会议

(8)中俄林产品贸易的关税博弈与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中俄林产品贸易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中国林业产业安全研究现状
        1.2.3 关税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理论基础评析
        2.1.1 国际贸易理论
        2.1.2 关税理论
        2.1.3 产业安全理论
        2.1.4 博弈论
    2.2 林产品范围的界定
        2.2.1 SITC 林产品口径
        2.2.2 HS 林产品口径
        2.2.3 中国的林产品分类
第三章 中俄林产品贸易的供给及贸易格局
    3.1 中俄林产品生产情况
        3.1.1 中国林产品生产
        3.1.2 俄罗斯林产品生产情况
        3.1.3 中俄林产品供给的前景分析
    3.2 中国林产品贸易格局
        3.2.1 中国林产品的贸易规模及变化
        3.2.2 中国林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变化特征
        3.2.3 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
    3.3 俄罗斯林产品贸易格局
        3.3.1 俄罗斯林产品的贸易规模及变化
        3.3.2 俄罗斯林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变化特征
        3.3.3 俄罗斯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俄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发展趋势
    4.1 中俄林产品贸易概况
        4.1.1 原木、锯材
        4.1.2 主要口岸、港口和流向
    4.2 中俄主要林产品的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
        4.2.1 竞争性与互补性的背景分析
        4.2.2 显示性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指数
    4.3 中俄林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预测
        4.3.1 经常市场份额模型
        4.3.2 结果分析与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原木出口的关税博弈
    5.1 俄罗斯关税政策的历史沿革
        5.1.1 不同阶段的关税制度及特点
        5.1.2 俄罗斯关税政策走向
        5.1.3 俄罗斯调整出口关税政策的原因
    5.2 俄罗斯出口关税调整的经济学分析
    5.3 基于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政策调整的博弈模型
        5.3.1 俄芬关税壁垒的冲突分析模型
        5.3.2 俄芬关税壁垒冲突的结局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俄林产品贸易的关税效应
    6.1 关税对中国原木进口价格的影响
        6.1.1 关税变动与价格变动
        6.1.2 俄罗斯关税变动与中国原料型产品进口价格的变动
    6.2 关税对中国原木进口量的影响
        6.2.1 关税变动与供给变动
        6.2.2 俄罗斯关税变动对中国进口量的影响
    6.3 关税对中国原木进口方式的影响
    6.4 关税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
        6.4.1 关税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关联效应分析
        6.4.2 不同阶段关税对中俄林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
    6.5 关税调整下的俄罗斯原木替代性
    6.6 其他影响中国木材贸易的因素
        6.6.1 金融危机
        6.6.2 出口退税
        6.6.3 边境小额贸易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俄罗斯关税调整下的中国林业产业安全评估
    7.1 中国林业产业与产业安全
        7.1.1 中国林业产业安全定义
        7.1.2 俄罗斯木材与中国林业产业链的关系
    7.2 俄原木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7.3 俄罗斯原木供给与中国林业产业安全评估
        7.3.1 基于俄罗斯原木供给的中国林业产业安全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7.3.2 基于俄罗斯原木供给的中国林业产业安全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
        7.3.3 基于俄罗斯原木供给的中国林业产业安全评估模型
        7.3.4 基于俄罗斯原木供给的中国林业产业安全度估算
    7.4 中国林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7.4.1 需求预测
        7.4.2 中国对俄罗斯木材未来需求预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案例:俄罗斯关税对绥芬河木材贸易的影响
    8.1 绥芬河木业发展现状
    8.2 绥芬河木材企业调查
        8.2.1 调查的背景
        8.2.2 调查的对象
        8.2.3 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8.2.4 企业调查结论
    8.3 关税对绥芬河木材贸易的影响
    8.4 绥芬河木业的产业安全评估
        8.4.1 资源存量
        8.4.2 供材能力
        8.4.3 产业对俄依存度
        8.4.4 产业国际发展环境
        8.4.5 产业国内发展环境
    8.5 绥芬河木业产业安全需要解决的问题
        8.5.1 加大对俄森林资源开发力度
        8.5.2 重点扶持境外木材加工园区建设
        8.5.3 加快本地化步伐
        8.5.4 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第九章 促进中俄林业经贸合作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设计
    9.1 中俄林业经贸合作的战略的原则
        9.1.1 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9.1.2 必须与中俄两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
        9.1.3 必须以注重中俄两国木材安全为出发点
        9.1.4 必须有利于中俄经济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9.2 中俄林业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
        9.2.1 依托林产品贸易拉动两国产业合作
        9.2.2 以两国产业合作支撑贸易发展
        9.2.3 建立森林资源开发与合作机制
        9.2.4 以区域优先合作带动中俄经贸合作发展
    9.3 政策设计
        9.3.1 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设立日常办公联席机构
        9.3.2 以政府为主导,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9.3.3 加快国内人工林培育,提高国内木材保障能力
        9.3.4 建立中国木材储备机制,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战略
        9.3.5 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境外加工园区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创新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冷弯薄壁型钢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国外住宅产业及住宅科技的状况
3 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状况及产业化前景
    3.1 我国住宅产业的现状
    3.2 我国住宅产业化前景
        3.2.1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住宅需求
        3.2.2 居住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刺激了住宅需求
        3.2.3 政府希望住宅产业成为经济的拉动力
        3.2.4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启动住宅产业的政策法规
        3.2.5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要求住宅产业化
        3.2.6 历史机遇
4 住宅钢结构的发展势在必行
    4.1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4.2 产业政策已经成熟
    4.3 钢结构住宅建筑的优越性
        4.3.1 住宅钢结构建筑是绿色环保建筑
        4.3.2 住宅钢结构体系可以实现体系化和产业化
        4.3.3 钢产量的提高,政府希望开辟建筑用钢的新领域
        4.3.4 近几年国内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
5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钢结构满足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要求
    5.1 冷弯薄壁型钢的特点
    5.2 冷弯薄壁钢结构住宅的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6 国内关于冷弯薄壁型钢骨架体系住宅的课题研究
    6.1 设计体系的建立
        6.1.1 建筑模数
        6.1.2 C型钢的规格
        6.1.3 C型钢的镀锌量与结构使用年限
        6.1.4 配套材料对结构使用年限的影响
        6.1.5 结构板材与防火
    6.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及 GB50018规范的设计方法
    6.3 低层冷弯型钢别墅住宅的结构体系分析
    6.4 基本结构体系及构造
    6.5 试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6.5.1 试点工程的概况
        6.5.2 结构计算
7 推广冷弯薄壁住宅钢结构可能面临的主要障碍
    7.1 人类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
    7.2 建筑造价问题
    7.3 防腐蚀与防火问题
    7.4 有关规程和标准不配套
    7.5 配套材料及配套技术有待开发
8 结束语
附录 某二层别墅计算实例
致谢
参考文献

(10)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及前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内涵
    1.1 何谓现代木结构建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适应我国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住宅和节能型建筑的要求
        1.2.2 我国木制品消费需要开拓新领域
        1.2.3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应用需要因地制宜
    1.3 国内外木结构建筑的历史与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木结构建筑的概述
    2.1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述
    2.2 西方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述
    2.3 现代木结构建筑概述
    2.4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分类
第三部分 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的探讨
    3.1 影响我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因素分析
        3.1.1 房地产市场因素
        3.1.2 经济因素
        3.1.3 资源因素
        3.1.4 技术因素
        3.1.5 社会文化因素
    3.2 关于中国木结构产品需求的市场调研
        3.2.1 市场调研的方法
        3.2.2 市场调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2.3 结论
第四部分 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
    4.1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用材
        4.1.1 原木、锯材(方木、板材、规格材)
        4.1.2 胶合材
    4.2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构件连接
        4.2.1 构件连接件
        4.2.2 构件连接方式
    4.3 胶合木结构在我国的应用模式
        4.3.1 胶合木结构的应用
        4.3.1.1 胶合木结构的设计
        4.3.1.2 结构胶合木在我国应用的讨论
        4.3.1.3 结构胶合应用的实例
        4.3.2 木龙骨组合墙体
        4.3.3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木析架体系
第五部分 新型木结构建筑材料
    5.1 农业剩余物秸秆人造板
    5.2 麦秸/石膏板复合墙体
    5.3 水泥麦秸板
    5.4 竹材人造板材
    5.5 轻质麦秸复合墙体示范建筑应用实例
        5.5.1 轻质麦秸复合墙体示范建筑构造
        5.5.2 试验方法
        5.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4 轻质麦秸复合墙体隔热验算
第六部分 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在我国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制约因素:
    三.基于上述结论,谨提出如下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定向结构刨花板(OSB)在中国包装领域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易格斯中国20年[J]. 黄淑芹,李光哲. 木材加工机械, 2019(06)
  • [2]正交胶合木(CLT)墙体构造研究[D]. 李胜难.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3]留住记忆,启创今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林业产业40个关键词[J]. 弹汰. 中国林业产业, 2018(Z2)
  • [4]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设计分析工具初探[D]. 李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5]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研究[D]. 王宇轩. 上海大学, 2016(04)
  • [6]家具生命周期设计[D]. 王玉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
  • [7]几种废弃木材与UF间的热反应特征及其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研究[D]. 王允飞.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5)
  • [8]中俄林产品贸易的关税博弈与产业安全研究[D]. 宿海颖.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1)
  • [9]冷弯薄壁型钢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应用研究[D]. 李正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10]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及前景的研究[D]. 施煜庭. 南京林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定向刨花板(OSB)在中国包装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