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锦复合超纤面料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涤锦复合超纤面料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一、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成[1](2020)在《卤胺单体接枝聚酯及槐糖脂交联棉织物抗菌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是纺织品中应用最广的材料,但易沾染细菌,特别是医院等大型公共场所清洁用纺织品,其若出现病原体污染便会成为疾病传播的载体。因此赋予纺织品抗菌性以杀灭病原体阻断其传播十分必要。但对于化学性质不活泼的聚酯来说,较难使抗菌剂与纤维牢固结合。卤胺类抗菌剂依靠卤素灭菌可赋予纺织品高效的抗菌性,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的方法可将卤胺类抗菌剂与聚酯纤维以化学键结合而提高织物抗菌耐久性,同时依靠其化学结构中N-H与N-Cl键相互转换,将活性氯以化学键结合实现“可再生”的独特抗菌性。目前对聚酯纤维织物接枝效果较优的引发剂难溶于水,现有研究多为有机相中进行接枝,这对环境有害,且不利于实现工业生产。另外,卤胺类抗菌织物在公共场所实际应用中抗菌性鲜有研究,而这一点医院等大型公共场所极为关注。棉织物以其天然舒适等特点被广泛使用。生物抗菌整理是棉织物抗菌产品的首选技术。槐糖脂以其优异的抗菌性及表面活性已在化妆品、医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至今未在纺织面料上进行抗菌研究。本文研究分四部分:(1)将非水溶性引发剂溶解于少量溶剂与溶有卤胺抗菌单体5,5-二甲基-3-烯丙基-乙内酰脲(ADMH)的水相混合制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液,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的方法接枝聚酯长丝织物并讨论接枝机理及抗菌性;(2)采用上述乳液对涤/锦(80/20)复合超细纤维清洁布进行接枝的工业化生产实验,制备抗菌清洁布以供后续测试,研究公共场所实际应用时清洁布的抗菌性能;(3)合成1-丙烯酰基-2,2,5,5-四甲基咪唑烷基-4-酮(ACTMIO)作为卤胺抗菌单体,探讨其对聚酯纤维接枝的机理,对比ADMH制备的抗菌聚酯织物性能差异;(4)采用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研究交联剂对提高抗菌耐久性的作用,探讨槐糖脂、交联剂与纤维素之间的反应机理和抗菌性。具体研究如下:第一部分,讨论非水溶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在少量溶剂中溶解后,制成水包油型(O/W)ADMH乳化整理液工艺。通过对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搅拌速度及乳化用溶剂等因素的讨论确定乳化工艺,制成的乳液可稳定存放7天。织物浸轧乳液并焙烘后接枝率为0.61%,与已有研究中只采用有机相对聚酯纤维接枝达到的接枝率(0.72%)相近。从红外图谱(FTIR)、扫描电镜图谱(SEM)及织物耐洗牢度佐证接枝的发生,乳液法整理可行。汉森溶解度参数(HSP)距离计算并分析苯甲酸乙酯(EB)与聚酯纤维之间亲和性发现,EB的存在可以溶胀纤维促进BPO向纤维表面扩散而提高接枝概率。利用高斯软件计算探讨接枝机理,推断机理为BPO在焙烘时产生初级自由基夺取聚酯结构中氢原子使聚酯产生大分子自由基,大分子自由基打开ADMH中双键与之加成并使其形成新的自由基而实现链增长,最终将ADMH接枝到纤维表面。接枝织物经1000 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活化载入约65 ppm的活性氯,参考AATCC-100标准测试发现该织物与104 CFU/mL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接触30 min后抗菌率均可达99.00%以上。在整理液中加入1,3,5-三烯丙基-1,3,5-三嗪-2,4,6-三酮交联剂,多烯烃结构的引入增加了ADMH接枝的活性位点,使接枝率增至1.8%,抗菌性提高至99.99%,且该织物经20次机洗后活性氯载入量仍达180 ppm以上,抗菌性未下降。第二部分,涤/锦(80/20)复合超细纤维清洁布浸轧上述ADMH乳液,采用生产型浸轧拉幅设备和轧烘焙工艺加工制备卤胺抗菌清洁布,用于实际应用中抗菌性能测试。织物接枝前后FTIR-ATR差谱在1769cm-1及1705 cm-1两处出现ADMH的特征峰,同时SEM图片上接枝织物表面变得粗糙有聚合物沉积,表明接枝发生。用活化后清洁布对食堂餐桌及医院ICU病房床栏及边柜进行实际抗菌性测试。测试食堂餐桌发现,用同一块清洁布连续擦拭30张桌面后(约18 m2),30张桌面上的细菌全部被杀灭。同一块织物再次活化后以擦拭30张桌为一个循环,五个循环后织物抗菌性未减弱。表明卤胺清洁布可以在清洁过程中阻断细菌的滋生与传播并具有稳定的抗菌再生性能。医院中测试发现,用自来水润湿活化的清洁布与用次氯酸钠溶液湿润的普通清洁布分别擦拭医院ICU病房床栏及边柜后,两种织物抗菌效果相同,符合医院杀菌要求,且卤胺清洁布在测试过程中无异味产生。通过对清洁布杀菌速度、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探讨发现,活化后负载350ppm左右活性氯的清洁布,参考AATCC-100标准测试,与105 CFU/mL金黄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接触3 min抗菌性可达99.999%,该清洁布在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中存放5天后剩余90 ppm活性氯,经10次机洗(相当于普通家庭机洗50次)仍能负载300 ppm以上的活性氯。比较清洁布与商品化螯合锌抗菌剂整理后的清洁布性能发现,ADMH与织物化学结合而抗菌性持久。通过讨论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等因素对织物活化性能的影响,发现次氯酸浓度提高可以缩短浸泡时间使织物载入大量活性氯,溶液温度60°C以上可加速活化速度,洗涤剂加入对活化性能无影响,湿润的活化织物60°C烘干20 min活性氯流失最少,从而为卤胺清洁布的使用提供指导,也表明了机洗过程直接活化的可行性。第三部分,ADMH中烯丙基结构易形成稳定烯丙基自由基而影响了聚合活性,导致聚酯长丝接枝ADMH接枝率低。所以,本部分合成具有较高活性的丙烯酰胺结构卤胺单体ACTMIO,以第一部分乳化工艺制备ACTMIO乳液整理聚酯织物。以织物耐洗牢度与织物可活化能力为指标,讨论等离子体引发及热引发接枝的差异发现,热引发下接枝ACTMIO效果更佳,接枝织物经50次机洗,用1000 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活化30 min仍可载入300 ppm的活性氯。FTIR中出现了ACTMIO特征峰,SEM图片也依然可以观察到织物形貌变化,均可佐证接枝的发生。以相同方法对聚酯织物接枝ADMH与接枝ACTMIO的聚酯织物对比,活化后由于N-H与N-Cl相互转化对湿度敏感,导致在相对湿度65%环境中两者载入的活性氯每日减少10%。参考AATCC-100标准测试发现两种接枝织物载入活性氯高于130ppm时与107 CFU/mL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接触30 min抗菌率可达99.99999%。用HSP距离与高斯软件对接枝机理分析发现,ACTMIO与ADMH相比活性更高,从而提高了接枝性能。ACTMIO与聚酯HSP距离为1.86约为ADMH与聚酯HSP距离的一半,所以ACTMIO与聚酯的亲和性更强。BPO与ACTMIO的HSP距离(3.50)大于BPO与聚酯的距离(2.11),一定程度上避免了BPO优先引发ACTMIO聚合,因此推断BPO在溶剂溶胀作用下扩散至聚酯纤维表层优先引发织物表面产生大分子自由基,大分子自由基再与ACTMIO反应而接枝到聚酯纤维上。第四部分,研究天然表面活性剂槐糖脂应用于纺织面料上的抗菌性能。采用丁烷四羧酸(BTCA)将槐糖脂交联到棉纤维上,实现纺织品的抗菌性与耐久性。通过讨论槐糖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交联剂用量及催化剂用量对织物抗菌性、耐久性、强力的影响,最终确定整理工艺为:织物两浸两轧(轧余率90%)含有20 g/L次亚磷酸钠催化剂,40 g/L槐糖脂,90 g/L的BTCA的整理液后,100°C烘干2min,120°C焙烘2 min。抗菌织物根据ASTM E2149-10抗菌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高于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织物与浓度为104 CFU/mL的金黄葡萄球菌接触震荡1小时后抗菌率达99%。通过高斯软件计算、FTIR、SEM分析交联机理发现,内酯型槐糖脂结构内羟基中8-O和9-O的电负性可达-0.562和-0.596左右,具有较高反应性,Hirshfeld电荷量分别可达-0.232638和-0.244554,反应活性与棉纤维纤维素结构中C6位羟基氧原子的活性相似,所以推测交联机理为槐糖脂结构中羟基与棉纤维中的羟基均可与BTCA形成酯键进行化学结合,从而使槐糖脂交联到棉纤维表面。SEM图片可以看到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槐糖脂物质。抗菌织物与经BTCA整理织物红外差谱发现,在1643 cm-1处出现槐糖脂内部烷基链上C=C的伸缩振动峰。通过质谱分析发现碱性洗涤使内酯型槐糖脂自身水解而降低抗菌性能。织物在中性洗涤剂机洗三次后(相当于普通家庭机洗15次)抗菌性仍高于80%。经CCK-8织物细胞毒理性分析发现,仅用槐糖脂整理的织物毒性弱。

臧锡炎[2](2017)在《超细纤维洁净擦拭布关键工艺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产业、光电显示产业的技术进步,微污染引起的产品失效损失日益明显,超细纤维洁净擦拭布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对洁净擦拭布性能影响的主要原因,介绍了笔者实际工作中对超细纤维洁净擦拭布产品研发和关键工艺的设计改进。为了适应技术的进步和客户需求,擦拭布的性能和工艺研究也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进步的过程。

耿宁宁[3](2016)在《涤锦纬编麂皮绒开纤/染色一浴法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对影响纬编麂皮绒染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HA型耐碱分散染料,运用除油效果较好的精练剂和移染性较强的碱性匀染剂,设计合理的染色工艺曲线,保证了开纤/染色一浴法工艺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工艺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节能减排。

张建国,钱琴芳,毕潇平[4](2016)在《涤锦雪梨绒仿棉织物的染整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用的涤锦复合丝织物开纤工艺,不仅赋予织物柔软蓬松的手感及优异的吸湿导湿性能,使之更接近棉织物的特性,同时还较好地保持了织物的服用性能。通过染料的筛选及新工艺的控制,使涤锦复合丝织物的各项牢度得到了提升。通过清新整理及吸湿排汗的后整理加工,全面提升了面料的市场附加值和服用性。结果表明,染色新工艺的运用可使涤锦复合丝皂洗牢度提高约1-1.5级左右,耐日晒牢度及摩擦牢度提高约为1级左右,且具有很好的滑糯柔软手感。

范佩琳[5](2016)在《提高超细纤维织物耐光色牢度的研究》文中提出超细纤维是一类发展迅速的差别化纤维,因其单丝线密度远低于普通纤维而具有更优异的服用性能,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线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光线易透入织物内部破坏染料结构,导致染色织物耐光色牢度下降,影响其美观性和实用性,因此,提高超细纤维织物的耐光色牢度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筛选耐晒分散染料,选用合适的光稳定剂与耐晒分散染料同浴上染超细纤维织物的方法,研究光稳定剂的分散性能、对超细纤维的上染性能及其加入后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和对耐光色牢度的改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超细纤维织物耐光色牢度的目的。光稳定剂多为疏水性化合物,为便于染色,本文首先借助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采用球磨分散的方法研制均匀稳定的光稳定剂水性分散液。研究发现:当阴离子型分散剂DPL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复配比为1:2,复配用量为光稳定剂质量的25%,球磨5 h以上时,分散液稳定性最佳,粒径分布均匀,与分散染料相容性良好。经初步筛选,受阻胺光稳定剂LS-622分散稳定性差,不宜用于与分散染料的同浴染色;紫外线吸收剂UV-531、UV-328、UV-P以及受阻胺光稳定剂LS-770,球磨后分散较稳定,与染料相容性好,可用于同浴染色研究。通过对紫外线吸收剂单独上染超细纤维织物的性能研究表明,紫外线吸收剂对超细纤维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上染率较高,其与分散染料对超细纤维织物的同浴染色具有可行性。三种紫外线吸收剂上染超细纤维的动力学表明,结构简单的UV-531上染率高,平衡吸附量相对较高;分子量小的UV-P上染较快,半染时间短,扩散系数大;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UV-328上染较慢,上染率也较低;紫外线吸收剂在涤锦超细纤维上的平衡吸附量低于涤纶超细纤维。研究光稳定剂与耐晒分散染料对超细纤维织物同浴染色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影响,并优化光稳定剂用量、复配比例、上染温度、时间等同浴染色工艺条件,结果发现,两者同浴染色时存在一定的竞染关系,光稳定剂和染料的上染率相较于单独上染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织物的K/S值略有下降,对染色织物的色光、染色均匀性基本无影响;光稳定剂的加入,对染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以UV-531效果最为明显。同浴染色保温温度应取130℃,保温时间30 min,光稳定剂用量2.0%(o.w.f)为宜。紫外线吸收剂UV-531与受阻胺光稳定剂LS-770复配后与耐晒分散染料同浴染色,对染色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单一使用,两者复配后产生一定协同作用,当其复配比m UV-531:m LS-770为2:1,用量为2.0%(o.w.f)时提升效果最佳。与普通分散染料染色织物比较,耐晒分散染料的使用对耐光色牢度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加入光稳定剂同浴染色后,染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耐晒分散染料的同浴染色织物其耐光色牢度优于与普通分散染料的同浴染色织物,耐晒分散染料与复配光稳定剂同浴染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相对于普通分散染料染色织物有显着的提升,效果优于商用涤纶抗紫外线剂DM-3091的使用,且耐洗性好。光稳定剂对涤纶超细纤维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

刘洪娟[6](2015)在《高密度涤锦复合超细纤维POY的生产》文中认为分析了涤锦超细纤维布与普通聚酯布的区别。从原料的选择,干燥条件,纺丝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高密度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关键技术难点。其DTY产品沸水收缩率可达10%以上,织物经处理后,具有特殊的优良性能:织物回缩致密不变形,手感更加柔软,纤维的比表面积大,能满足电子无尘布市场。

陈兰,周杰[7](2012)在《净化室用超细洁净机织物的研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阐述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净化室用超细洁净机织物的设计思路,并对该类产品加工工艺路线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刘丽霞[8](2012)在《软胶囊清洁工艺改进及洁净吸油产品研发》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软胶囊生产工艺,着重了讨论传统软胶囊清洁工艺及其存在的弊端,如成本高,危险性大,影响产品质量等。然后介绍了超细纤维及其制品的特点,尤其是作为洁净布所具有的优势,因此将超细纤维洁净布应用于软胶囊洁净工艺中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首先对纤维材料的液体吸附机理进行研究,了解影响液体吸附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选择适合的纤维材料,设计合理的织物结构。针对软胶囊清洗工艺的要求,对洁净布的各项吸油去油性能进行测试,如吸油高度、导油综合值、吸油率、保油率、织物吸油比、除油率及纤维脱落性等。对设计的丙纶与超细纤维交织的四层织物和依据液体吸附原理设计的套层夹心复合织物中进行测试。四层织物中以超细纤维性能最优,交织物兼具了两种纤维的优点。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中,以经编织物性能最优,不但去油性能好,且纤维脱落率低,最适用于软胶囊清洁工艺。通过实验室的清洁工艺模拟,得出超细纤维洁净布完全可以应用于工厂的实际生产中。而在工厂的实际应用中,也证明了超细纤维洁净布的优异的去油效果。文章并针对洁净布去油这一用途设计了洗涤剂配方,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由于纤维接触角难于测量,本文利用相机和Photoshop软件测量了纱线对水和石蜡油的接触角,结果表现出很好的可比性;同时利用相机和Matlab编程,定量的测定了织物的纤维脱落性。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成本运算,得出使用超细纤维洁净布,可使每条生产线每月节省33400元,多条生产线运行时,可节省的成本是很大的。所以本课题不但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还具有很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李媛[9](2010)在《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染色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低温型分散染料TERASIL浸染和轧染染色工艺及染色性能。分析了纤维染色的机理,通过上染百分率、K/S值、染色牢度、提升性及移染性等对染色效果进行评价,找到分散染料TERASIL浸染和轧染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用TERASIL低温型分散染料浸染染色优化工艺为: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60min,助剂PB浓度0.3 g/L。染色上染百分率可达95%以上,K/S值达12以上,染后织物耐摩擦牢度4-5级以上、耐光色牢度5级、耐洗达到3级以上,染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提升性较好。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用TERASIL低温型分散染料轧染染色工艺为: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2min,助剂PB浓度5g/L,海藻酸钠用量10g/L。染色后织物K/S值达11以上,染后织物耐摩擦牢度5级以上、耐光色牢度4-5级、耐洗达到3-4级以上,染料提升性较好。染色后织物手感变得柔软,织物亲水性增加,从电镜照片可以看出织物开纤效果有所改善。

王斌[10](2009)在《PTT/PA6复合超细纤维染色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正交实验,根据减量率、开纤率确定PTT/PA6复合超细纤维和PTT/PET复合超细纤维的最佳开纤工艺。对PTT/PA6和PTT/PET复合超细纤维以及PTT纤维的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分散染料在不同温度下对纤维的初染率,染料提升性,最高染色温度及染色时间,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等性能,探讨了不同种纤维染色存在差异的原因。采用三种类型分散染料对PTT/PA6复合超细纤维进行了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的绘制,确定不同类型染料的最佳染色工艺,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实验结果。采用单丝强力测试,差热分析(DSC)等方法对PTT/PA6纤维开纤前后的性能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采用残液法测试分散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在染色残液中加入有机溶剂丙酮或DMF来辅助溶解分散染料,通过染料标准吸光度曲线的线性相关度来讨论有机溶剂用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DMF使用效果比丙酮好,测试误差对其浓度的敏感性不是很强,丙酮也可以用在残液法中,但其用量必须加以考虑,否则误差太大。采用分散红FB对PTT/PA6和PET/PA6复合超细纤维以及普通PTT及PET纤维进行了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实验;通过测定其染色热力学(亲和力-△μ0、染色热△H0、染色熵△S0)以及动力学(扩散系数D、半染时间t1/2)数据,来分析说明PTT/PA6复合超细纤维与另外两种超细纤维(复合超细PET/PA6、超细PET)以及两种聚酯纤维PET、PTT的染色性能差异。纤维结构、线密度和温度是影响纤维平衡吸附量的重要因素。复合超细纤维PTT/PA6及PET/PA6在不同染色温度时分别呈现L-N型和Nernst吸附,普通PTT纤维及PET纤维在两种温度下,纤维的吸附等温线基本都为Nernst吸附。PTT/PA6超细纤维的染色亲和力低于PET/PA6超细纤维,染色熵变化比较大,染色热比PET/PA6纤维高。

二、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卤胺单体接枝聚酯及槐糖脂交联棉织物抗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纺织品抗菌剂的种类及抗菌机理
        1.2.1 天然抗菌剂
        1.2.2 无机抗菌剂
        1.2.3 有机抗菌剂
    1.3 织物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1.3.1 美国标准
        1.3.2 日本标准
        1.3.3 国际标准
        1.3.4 中国标准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引发剂水相乳化工艺对卤胺类抗菌单体接枝聚酯纤维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引发剂乳化工艺的选择
        2.3.2 乳液稳定性测试
        2.3.3 接枝整理工艺
        2.3.4 织物活化工艺
        2.3.5 溶剂对织物的作用
        2.3.6 织物抗菌性测试
        2.3.7 织物的表征
        2.3.8 高斯软件建模与汉森溶解度参数(HSP)计算
        2.3.9 织物耐洗牢度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乳化工艺的选择
        2.4.2 织物接枝率的确定
        2.4.3 织物的表征及接枝机理的讨论
        2.4.4 溶剂对织物的作用
        2.4.5 接枝织物活化能力及抗菌性测定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含氯可再生抗菌超细纤维清洁布的抗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织物化学整理方法
        3.3.2 织物活化工艺
        3.3.3 织物耐久性及织物活化后稳定性测试
        3.3.4 抗菌织物在公共食堂实际应用中抗菌性能测试
        3.3.5 抗菌织物在医院实际应用中抗菌性能测试
        3.3.6 抗菌性定量分析
        3.3.7 织物抗菌性“再生”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接枝织物的表征及稳定性
        3.4.2 接枝织物在公共食堂实际应用中的抗菌性
        3.4.3 接枝织物活化后稳定性及再生性能测试
        3.4.4 接枝织物抗菌性能定量分析
        3.4.5 接枝织物在医院实际应用中的抗菌性测试
        3.4.6 接枝织物活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酯织物接枝卤胺类抗菌单体1-丙烯酰基-2,2,5,5-四甲基咪唑烷-4-酮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抗菌单体ACTMIO的合成与表征
        4.3.2 织物整理方法
        4.3.3 织物的活化及活性氯含量测定
        4.3.4 织物耐洗性及活化稳定性测试
        4.3.5 织物抗菌性测试
        4.3.6 高斯软件建模与汉森溶解度参数(HSP)计算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抗菌单体ACTMIO的表征
        4.4.2 不同整理方法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4.4.3 接枝织物活化稳定性与抗菌性
        4.4.4 织物接枝机理的讨论
        4.4.5 接枝织物的抗菌性能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天然抗菌剂槐糖脂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织物化学整理
        5.3.2 织物抗菌性测试
        5.3.3 红外光谱分析(ATR-FTIR)
        5.3.4 液质联用(LC-MS)
        5.3.5 扫描电镜(SEM)
        5.3.6 抗菌耐久性测试
        5.3.7 折皱回复角(WRA)
        5.3.8 织物强力测试
        5.3.9 软件建模
        5.3.10 白度测试
        5.3.11 抗菌织物的细胞毒性测试
        5.3.12 织物增重量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整理工艺的筛选
        5.4.2 抗菌织物抗菌性及折皱回复角
        5.4.3 槐糖脂、BTCA与织物之间的反应机理
        5.4.4 抗菌织物的细胞毒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超细纤维洁净擦拭布关键工艺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洁净擦拭布性能影响分析
2 纤维开纤工艺的改进
3 染整用水的改进及标准化
4 切割清洗包装的标准化设计
5 结论

(3)涤锦纬编麂皮绒开纤/染色一浴法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开纤/染色一浴法应解决的问题
    1.1 分散染料必须耐强碱, 染色提升力要高, 涤锦2种纤维同色性要好
    1.2 染色助剂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功效
    1.3 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
        1.3.1 温度
        1.3.2 时间
        1.3.3 浴比
    1.4 选择合适的碱用量, 保持稳定的开纤减量率, 避免织物强力受损
    1.5 合理设计染色工艺曲线保证染色布面均匀、同色性佳、手感良好
2 试验
    2.1 材料
    2.2 仪器
    2.3 耐碱分散染料的筛选
        2.3.1 耐碱性
        2.3.2 提升力
    2.4 染色助剂的筛选
        2.4.1 精练剂
        2.4.1. 1 碱性条件下的渗透效果
        2.4.1. 2 碱性条件乳化稳定性
        2.4.1. 3 除油效果的对比
        2.4.2 碱性匀染剂
        2.4.3 氢氧化钠用量与开纤减量率的大小
    2.5 浴比对匀染性的影响
    2.6 温度对同色性的影响
    2.7 染色保温时间对颜色深度和开纤减量率的影响
    2.8 不同染色工艺曲线, 染色布面效果的比较
        2.8.1 染色工艺曲线1
        2.8.2 染色工艺曲线2
        2.8.3 染色工艺曲线3
    3.2 精练剂MCH-137B
    3.3 耐碱匀染剂
    3.4 氢氧化钠用量与开纤减量率
    3.5 染色温度、保温时间、染色浴比对染色的影响
    3.6 染色工艺曲线的选定
    3.7 开纤/染色一浴法工艺与传统两浴法工艺的比较
        3.7.1 两浴法工艺 (老工艺)
        3.7.2 开纤/染色一浴法 (新工艺)
        3.7.3 新旧工艺染料用量及色牢度的比较
4 结论

(5)提高超细纤维织物耐光色牢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超细纤维概况
        1.2.1 超细纤维的特点
        1.2.2 超细纤维的染色特性
        1.2.3 超细纤维的应用
    1.3 染料光褪色机理
        1.3.1 偶氮染料褪色机理
        1.3.2 蒽醌染料褪色机理
        1.3.3 杂环类染料褪色机理
    1.4 光稳定剂
        1.4.1 紫外线屏蔽剂
        1.4.2 紫外线吸收剂
        1.4.3 激发态猝灭剂
        1.4.4 自由基捕获剂
    1.5 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课题研究目标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稳定剂分散液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阴离子型分散剂对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2.3.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2.3.3 阴离子型分散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及用量的影响
        2.3.4 球磨时间对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2.3.5 光稳定剂与耐晒分散染料的相容性分析
        2.3.6 光稳定剂的初步筛选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稳定剂对超细纤维织物的上染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光稳定剂结构与紫外吸收性能的关系分析
        3.3.2 光稳定剂的标准工作曲线
        3.3.3 温度对光稳定剂上染率的影响
        3.3.4 光稳定剂对超细纤维织物的上染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光稳定剂与耐晒分散染料对超细纤维织物的同浴染色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耐晒分散染料的优选
        4.3.2 光稳定剂对上染率的影响
        4.3.3 光稳定剂对耐晒分散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
        4.3.4 光稳定剂对超细纤维染色织物光褪色色差的影响
        4.3.5 同浴染色工艺优化
        4.3.6 光稳定剂对超细纤维染色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提升作用
        4.3.7 超细纤维织物中光稳定剂的耐洗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6)高密度涤锦复合超细纤维POY的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密度涤锦复合超细纤维POY的生产
    1.1 设备和仪器
    1.2 制造方法
    1.3 关键技术
        1.3.1 原料的选择
        1.3.2 干燥条件
        1.3.3 纺丝技术
        1.3.3. 1 改性PET纺丝工艺
        1.3.3. 2 PA6纺丝工艺
        1.3.3. 3 上油集束、上油点很关键
        1.3.3. 4 POY卷绕工艺
    1.4 工艺参数
2 结语

(8)软胶囊清洁工艺改进及洁净吸油产品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软胶囊制剂生产工艺
        1.1.1 软胶囊特点
        1.1.2 软胶囊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1.2 软胶囊清洗工艺
        1.2.1 软胶囊清洗目的
        1.2.2 传统的软胶囊清洁工艺
    1.3 超细纤维
        1.3.1 超细纤维的结构
        1.3.2 超细纤维的性能
    1.4 超细纤维制品
        1.4.1 仿真丝织物
        1.4.2 仿麂皮和人造皮革织物
        1.4.3 抗菌材料
        1.4.4 洁净吸油布
    1.5 油污吸附机理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纤维材料液体吸附机理
    2.1 接触角
    2.2 临界表面张力
    2.3 影响吸附能力因素
        2.3.1 纤维材料
        2.3.2 织物结构
    2.4 小结
第三章 洁净布吸油性能研究
    3.1 洁净布制备技术路线
        3.1.1 纤维形态结构分析
        3.1.2 织物结构设计及编织
        3.1.3 超细纤维开纤工艺
    3.2 评价指标
        3.2.1 毛细管效应
        3.2.2 导油效果
        3.2.3 吸油率及保油率
        3.2.4 除油性
        3.2.5 纤维脱落性
    3.3 四层织物实验结果
        3.3.1 毛细管效应分析
        3.3.2 导油效果分析
        3.3.3 吸油率及保油率分析
        3.3.4 除油性分析
        3.3.5 纤维脱落性分析
        3.3.6 综合评价
    3.4 不同组织结构织物性能对比
        3.4.1 毛细管效应分析
        3.4.2 导油效果分析
        3.4.3 吸油率和保油率分析
        3.4.4 除油性分析
        3.4.5 纤维脱落性差异分析
        3.4.6 综合评价
    3.5 软胶囊清洁工艺模拟
    3.6 结论
第四章 软胶囊清洁工艺改进及测试
    4.1 洁净吸油布准备
    4.2 软胶囊清洁工艺改进
    4.3 洁净布清洁结果分析
        4.3.1 非复合织物数据及分析
        4.3.2 复合织物洁净布性能分析
    4.4 吸油布再利用
    4.5 干燥清洁工艺改进经济效益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染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发展概况
        1.2.1 超细纤维的发展概况
        1.2.2 无纺布的发展概况
    1.3 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制造
        1.3.1 超细纤维无纺布的性能
        1.3.2 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制造
    1.4 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应用
    1.5 超细纤维无纺布的染色
        1.5.1 锦纶6 纤维的结构特点及染色特性
        1.5.1.1 锦纶6 纤维的结构特点
        1.5.1.2 锦纶6 纤维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1.5.1.3 锦纶6 纤维的染色性能
        1.5.2 涤纶纤维的结构特点及染色特性
        1.5.2.1 涤纶纤维的结构特点
        1.5.2.2 涤纶纤维的基本特性
        1.5.3 超细纤维无纺布的染色
        1.5.3.1 超细纤维的染色性能
        1.5.3.2 超细纤维无纺布染色的方法
    1.6 分散染料的结构及染色特性
        1.6.1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
        1.6.2 分散染料的染色特性
        1.6.3 分散染料与纤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6.4 影响分散染料上染速率的因素
    1.7 涤纶纤维低温染色研究的意义
        1.7.1 低温染色国内外研究现状
    1.8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8.1 超细纤维无纺布染色存在的问题
        1.8.2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向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药品、材料及试验仪器
        2.1.1 试验药品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仪器
    2.2 染色方法
        2.2.1 浸染染色工艺处方
        2.2.2 轧染染色工艺处方
    2.3 测试方法
        2.3.1 上染百分率测定(残液法)以及上染速率曲线
        2.3.2 表观深度值的测定
        2.3.3 染料提升性和显色性的的测定
        2.3.4 移染性的测定
        2.3.5 人造麂皮物理结构的观察
        2.3.6 匀染性的测定
        2.3.7 液态水分管理系统(MMT)测试
        2.3.8 硬挺度测定
        2.3.9 各项色牢度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浸染染色工艺探讨
        3.1.1 染料筛选
        3.1.2 温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3.1.3 染色助剂的筛选
        3.1.4 浸染温度对染色的影响
        3.1.5 保温时间对染色的影响
        3.1.6 助剂浓度对染色的影响
        3.1.7 染色工艺优化
        3.1.8 染料的相容性
        3.1.9 染料的提升性和显色性
        3.1.10 超细纤维和普通纤维染色性能的比较
    3.2 轧染染色工艺探讨
        3.2.1 海藻酸钠浓度对K/S 值和匀染性的影响
        3.2.2 助剂PB 用量对K/S 值和匀染性的影响
        3.2.3 焙烘温度对K/S 值的影响
        3.2.4 焙烘时间对K/S 值的影响
        3.2.5 正交试验
        3.2.6 染料提升性
    3.3 染色前后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性能的比较分析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附录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PTT/PA6复合超细纤维染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超细纤维发展概况
        1.1.2 新型超细纤维组分——PTT纤维的应用和发展
    1.2 超细纤维的特点
    1.3 超细纤维的应用情况
    1.4 超细纤维的开纤
    1.5 超细纤维染色情况
        1.5.1 超细纤维用分散染料
        1.5.2 分散染料上染聚酯超细纤维的机理
    1.6 超细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PTT/PA6复合超细纤维开纤及染色工艺研究
    前言
    2.1 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纤维开纤实验
        2.2.2 纤维染色实验
        2.2.2.1 测试染色残液浓度的方法选择
        2.2.2.2 染色工艺处方及条件
        2.2.2.3 初染率实验
        2.2.2.4 染色最高上染温度的影响
        2.2.2.5 染料提升性
        2.2.2.6 升温上染速率曲线
        2.2.2.7 染色时间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2.2.2.8 还原清洗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2.2.3 测试
        2.2.3.1 开纤率的测定方法
        2.2.3.2 减量率测定方法
        2.2.3.3 上染百分率测试(残液法)
        2.2.3.4 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2.2.3.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开纤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1 正交实验结果
        2.3.1.2 开纤率工艺分析
        2.3.1.3 开纤对纤维拉伸性能影响
        2.3.1.4 开纤对纤维熔融峰的影响
        2.3.2 染色实验结果与分析
        2.3.2.1 测试染色残液浓度的方法选择
        2.3.2.2 初染率实验
        2.3.2.3 最高染色温度的影响
        2.3.2.4 染料提升性(浓度对染色影响)
        2.3.2.5 升温上染速率曲线
        2.3.2.6 染色时间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2.3.2.7 还原清洗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第三章 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2.1 纤维准备
        3.2.2.2 纤维开纤处理
        3.2.2.3 染料精制
        3.2.2.4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3.2.2.5 染液配制
        3.2.2.6 染色动力学实验
        3.2.2.7 染色热力学实验
        3.2.2.8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染料的标准工作曲线
        3.3.2 染色动力学分析
        3.3.2.1 上染速率曲线
        3.3.2.2 扩散系数
        3.3.2.3 半染时间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3.3.2.4 染色速率常数
        3.3.3 染色热力学分析
        3.3.3.1 吸附等温线
        3.3.3.2 染色亲和力
        3.3.3.3 染色熵和染色热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卤胺单体接枝聚酯及槐糖脂交联棉织物抗菌性能研究[D]. 黄成. 东华大学, 2020(01)
  • [2]超细纤维洁净擦拭布关键工艺的设计研究[J]. 臧锡炎. 纺织报告, 2017(09)
  • [3]涤锦纬编麂皮绒开纤/染色一浴法工艺研究[J]. 耿宁宁. 染整技术, 2016(06)
  • [4]涤锦雪梨绒仿棉织物的染整探讨[J]. 张建国,钱琴芳,毕潇平. 纺织报告, 2016(02)
  • [5]提高超细纤维织物耐光色牢度的研究[D]. 范佩琳.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7)
  • [6]高密度涤锦复合超细纤维POY的生产[J]. 刘洪娟. 聚酯工业, 2015(01)
  • [7]净化室用超细洁净机织物的研发[J]. 陈兰,周杰. 江苏纺织, 2012(07)
  • [8]软胶囊清洁工艺改进及洁净吸油产品研发[D]. 刘丽霞. 青岛大学, 2012(03)
  • [9]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染色性能研究[D]. 李媛. 北京服装学院, 2010(02)
  • [10]PTT/PA6复合超细纤维染色性能研究[D]. 王斌. 青岛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涤锦复合超纤面料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