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高新技术 重组上海印刷包装机械发展主体──记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陈世瑞[1](2014)在《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投资并购案例研究——以上海国有大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外部获取技术竞争力是当今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上海部分国有大企业进行了旨在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投资并购实践,其中有成败得失。科技并购并不只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具备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清晰的技术路线、并购运作能力、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开放、兼容的企业文化和机制。
鲜韬[2](2012)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跨国企业并购浪潮,企业跨国并购成为当今经济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地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由于中国加入了WTO,中国企业明显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回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可以发现大多企业忽视了海外并购所蕴含的巨大风险,致使并购遭遇失败。由于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历史并不长,因此目前国内鲜有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的研究。本论文是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的研究,该项研究在深入跨国并购、跨国并购风险特征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之上首先,较为系统地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分析;据此,利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因素。第三,对我国企业当前跨国并购面临的风险的根源进行了分析。一、论文的主要结论(1)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分布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区位分布与产业和行业分布联系紧密。第二,资金流向明确。2001年以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欧洲,亚洲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区域。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三大产业的基本情况如下:第一产业涉及较少,第二产业是并购重点,第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最快,交易金额巨大。(2)跨国并购风险特征主要有四个:客观性;动态性;非系统风险的可控性;社会震荡性。同时跨国并购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并购风险的识别是指确定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和并购风险可能出现的环节,由于并购风险具有潜在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同时并购风险的识别还受并购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的制约,所以并购风险的识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最后借助模糊综合评定法,并引入“置信因子”,设计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价模型。(3)中国企业要成功实施海外并购,应该遵守“三近”法则。并购目标的“就近”法则,并购交易的“拉近”法则和并购融合的“靠近”法则。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上海电气集团通过依靠专业团队,明确目标和正确的方针与政策,成功地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株式会社。而联想集团由于没有很好的利用品牌等无形资产,忽视了文化差异和管理层不稳定,致使收购IBM的PC业务失败。(4)现行体制不完善;缺乏具有并购整合经验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人才;东道国的政治干扰等是造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历史较短,不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也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5)为了管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主要采取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措施.为了防范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首先,正确的并购策略、周密的并购计划、严密的风险防范对策以及适当人员配备,并认真按照并购计划和风险对策组织实施是预防并购风险的主要措施。其次,企业的并购策略、并购计划和风险防范对策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再次,企业应该衡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据此确定并购规模、融资结构和付款方式等,一旦风险造成的损失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时,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二、论文的主要创新(1)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分析框架。本文基于中国跨国企业缺乏并购经验、专业人才和风险意识的特征,引入了针对中国跨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2)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案例进一步检验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特征。为了彻底探究影响中国跨国企业的并购风险,本文借助模糊综合评定法,并引入“置信因子”,设计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进行评价。三、论文的政策建议(1)构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规范,对跨国并购中涉及的审批程序、外汇管制、资金融通、保险支持、税收政策等有关问题给予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实现跨国并购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2)强化对跨国并购的宏观协调和指导。首先,建立统一管理本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的政府机构。其次,制定和发布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产业和区位指导目录。最后,建立跨国并购信息情报及咨询服务机构。(3)提供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一是完善国内税收制度。二是按照惯例建立和完善跨国并购保证制度。三是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金融扶持政策,赋予跨国并购企业的对外融资权和有担保限制的国内融资权。(4)培育有竞争力的跨国并购主体。一是培育大型的、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是采取具体措施促使民营企业“走出去”。
钱润滋,乔俊伟,胡兴国,张竹林,卜伟卿[3](2010)在《举例解析差异化印刷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说明差异化竞争就是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差异化产品竞争战略,一般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开发和生产出包括性能、功能和质量都优于市场上现有产品技术水平的创新产品,并使创新产品与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相吻合。
缪惟民[4](2007)在《对开多张纸多色双面印胶印机攻关与开发被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重点课题》文中研究说明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举行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对开单张纸多色双面印胶印机攻关与开发"的启动仪式。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
郭峰[5](2006)在《两翼齐飞 带动整体 冲击世界先进——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雄卿访谈》文中提出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集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为一体的大型印包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产品类别最全的印刷包装机械企业集团,也是我国最大的
王天新,缪惟民[6](2006)在《上海电气印机集团沪上“论剑”迎接挑战》文中认为
陈湘[7](2006)在《展示印刷行业发展风貌的明亮窗口——第13届上海国际印包展回顾》文中研究表明 2005年11月22日~25日期间,对于国内外印刷包装纸业及相关的生产厂商和最终用户而言,又度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因为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素有"奥林匹克"级美誉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印包纸业展"(PPPEXPO)成为国内印包行业的新坐标。作为一年一度中国印刷包装专业贸易盛会,"上海印包展"已举办了十二届。2004年,PPPEXPO 成为
韩晓良[8](2005)在《印刷机械制造业集团化进程加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刷机械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主导产品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中低档产品市场基本实现国产化,中高档产品市场已经成为一些集团公司的主要冲击目标,近年来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实现集团化经营的重要性已被企业家所认识,一些企业通过自身发展或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在集团化的进程中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也有些企业采用松散或相对紧密的横向联合,形成统一面对市场的联合体,竞争实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印刷机械制造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童海滨[9](2002)在《努力开拓超常规发展的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机床机械事业部》文中指出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机床机械事业部由上海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明精机床有限公司、上海力达锻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印刷包装机械总公司、上海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等10个二级制公司所组成。机床机械事业部所属三级制企业95户,其中上市公司为3户,中外合资企业达18户。事业部总资产为112.8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为28.1亿元。所有者权益为35.2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3312人。人均销售收入为
百合[10](2000)在《推进高新技术 重组上海印刷包装机械发展主体──记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文中研究指明去年12月上旬。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的“’99上海国际印刷技术与印后处理设备展览会”和“’99上海国际造纸、纸制品加工技术展览会”上,新成立的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SPPM)以其50余个展位、占地600余平方米的规模阵容.展出了胶印、特种印...
二、推进高新技术 重组上海印刷包装机械发展主体──记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高新技术 重组上海印刷包装机械发展主体──记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投资并购案例研究——以上海国有大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并购和企业技术能力 |
二、上海国有大企业投资并购科技企业的现状、特点与原因分析 |
( 一) 总体情况和特点 |
1、产业整合型重组数量多, 技术并购比重少 |
2、成熟技术并购多, 先导性、前瞻性技术并购少 |
3、传统重组并购多, 换股合并、风投、PE 等新型并购方式少 |
4、关注并购过程多, 重视技术协同整合少 |
( 二) 技术并购尚未成为当前上海国有大企业提升技术能力重要途径的原因分析 |
1、经济发展阶段: 人口红利、市场红利使得产品竞争、规模经济仍有较大空间, 技术竞争尚未占据主导位置 |
2、自身技术基础: 技术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能力的要求超出了大部分上海国企现有的水平 |
3、文化和机制: 文化和机制的潜在冲突让国企经营者对技术并购持保守态度 |
4、国企监管体制: 现行监管体制降低了国企管理层对技术并购的兴趣 |
三、上海国有大企业成功并购科技企业的关键因素及经验: 案例分析视角 |
( 一) 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清晰的技术路线 |
( 二) 并购运作能力 |
( 三) 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能力 |
( 四) 开放、兼容的企业文化和机制 |
四、政策建议 |
( 一) 产业和技术政策方面 |
( 二) 国资管理层面 |
1、完善市场化的经营者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机制, 培养创新型的企业经营者 |
2、优化产权交易和资产评估管理, 完善国有创业 ( 股权) 投资企业投资退出机制 |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确保技术并购后能留得住人、用得好人 |
4、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技术并购的支持力度 |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总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目标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
2.1 国家风险理论 |
2.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2.1 垄断优势理论 |
2.2.2 内部化理论 |
2.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4 比较优势理论 |
2.2.5 区位因素理论 |
2.2.6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3 企业并购理论 |
第3章 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的理论分析 |
3.1 并购和跨国并购 |
3.1.1 并购的内涵界定 |
3.1.2 跨国并购的内涵 |
3.1.3 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的区别 |
3.2 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
3.3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影响 |
3.3.1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积极影响 |
3.3.2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消极影响 |
3.4 跨国并购风险概念、特征及分类 |
3.4.1 跨国并购风险概念 |
3.4.2 跨国并购风险特征 |
3.4.3 跨国并购风险分类 |
第4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分析 |
4.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上海电气 |
4.1.1 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概况 |
4.1.2 上海电气跨国并购过程 |
4.1.3 上海电气跨国并购成功的原因分析 |
4.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联想集团 |
4.2.1 联想集团发展概况 |
4.2.2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过程 |
4.2.3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 |
4.3 从两家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
第5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状况及风险成因分析 |
5.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
5.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地区分布和数量特征 |
5.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 |
5.2.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产业、行业选择 |
5.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识别 |
5.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成因分析 |
5.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 |
5.5.1 构建模型 |
5.5.2 案例分析 |
第6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思路 |
6.1 事前防范 |
6.1.1 强化科学并购的规划与论证工作 |
6.1.2 选择有利的并购时机 |
6.1.3 寻求政府帮助规避政治风险 |
6.2 事中控制 |
6.2.1 增强跨国并购价格和其他事宜的谈判技能 |
6.2.2 积极推进跨国并购的整合过程 |
6.3 事后处理 |
6.3.1 挽救有用资产 |
6.3.2 处理有毒资产 |
第7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构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 |
7.2.2 强化对跨国并购的宏观协调和指导 |
7.2.3 提供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 |
7.2.4 培育有竞争力的跨国并购主体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3)举例解析差异化印刷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案例1:混合印刷解决方案赢得市场先机 |
案例2:高克重厚纸、大墨量实地印刷解决方案技高一筹 |
案例3:单张纸一次走纸双面印刷解决方案提升盈利空间 |
案例4:个性化、模块化书刊装订解决方案顺应客户转型升级 |
案例:新型一条龙纸张裁切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客户需求 |
四、推进高新技术 重组上海印刷包装机械发展主体──记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投资并购案例研究——以上海国有大企业为例[J]. 陈世瑞.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04)
-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研究[D]. 鲜韬. 西南大学, 2012(01)
- [3]举例解析差异化印刷解决方案[J]. 钱润滋,乔俊伟,胡兴国,张竹林,卜伟卿. 印刷杂志, 2010(06)
- [4]对开多张纸多色双面印胶印机攻关与开发被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重点课题[J]. 缪惟民. 中国包装, 2007(04)
- [5]两翼齐飞 带动整体 冲击世界先进——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雄卿访谈[J]. 郭峰. 上海包装, 2006(08)
- [6]上海电气印机集团沪上“论剑”迎接挑战[J]. 王天新,缪惟民. 中国包装工业, 2006(06)
- [7]展示印刷行业发展风貌的明亮窗口——第13届上海国际印包展回顾[J]. 陈湘. 装备机械, 2006(01)
- [8]印刷机械制造业集团化进程加快[J]. 韩晓良. 今日印刷, 2005(02)
- [9]努力开拓超常规发展的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机床机械事业部[J]. 童海滨. 装备机械, 2002(03)
- [10]推进高新技术 重组上海印刷包装机械发展主体──记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J]. 百合. 印刷技术,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