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X300X DCS与多种控制系统的通讯(论文文献综述)
杨远恒[1](2019)在《基于RBF的焦炉冷鼓系统预测控制器设计》文中提出焦炉冷鼓系统在炼焦的生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用来调节初冷器前吸力以及实现荒煤气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传输。一旦初冷器前吸力发生变化,集气管压力也会变得不稳定。由于冷鼓系统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干扰以及强耦合等特性,这使得通过常规的建模方式无法获得准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寻找合适建模方法来获得精度较高的模型并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对焦炉冷鼓进行长期稳定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某焦化厂项目的改造为背景,根据煤气生成量的不同将其分为检修保温、正常生产和推焦加煤三种工况。本文通过采用神经网络RBF对焦炉冷鼓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将辨识出的模型结合模型预测控制形成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并将其应用到冷鼓系统控制方案中。完成改造后的焦炉冷鼓系统通过采集现场数据,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相关仿真实验,其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冷鼓系统能很好的将初冷器前吸力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完全符合炼焦工艺的要求。初冷器前吸力在刚开始受到干扰时虽会出现波动,但是持续一小段时后便能快速稳定下来,并恢复到工艺要求的范围内。经过该控制方案改造后的焦炉冷鼓系统具有快速性和抗干扰性。
廖曲波[2](2018)在《基于DCS系统的天然气液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天然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液化天然气将成为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化天然气厂是接收、储存与分配天然气的重要中转站,其构建结构复杂,系统运行方式灵活,对温度、压力、液位高度、调节阀设置等要求严格,且天然气易燃易爆的危险性质使得液化天然气厂的控制系统不同于其他周转站,液化天然气厂的控制系统更需要严格地控制和要求。本文以某液化天然气厂为研究和设计对象,结合实际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进行总体设计。按照DCS应用中的选型原则和企业的生产要求,采用浙大中控的ECS-100系统,深入研究该系统的设计方式。以天然气的液化工艺流程为依据,及天然气液化生产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特点对液化生产线进行功能性设计,并根据需要对压缩机控制进行优化及连锁设计,通过对喘振及相似性原理的分析,设计了防喘振控制器。分析了液化装置系统功能,储罐系统功能,预处理系统功能以及系统控制回路。最后完成了天然气液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包括控制系统的组态原理以及控制系统的实现结构,同时还完成了信号联络的安全性设计。最后本文的设计结果显示,本文基于DCS系统设计的天然气液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运行良好,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整个系统已完成设计并进行现场调试,系统运行稳定,达到设计目的。
万兰凤,张洪明[3](2018)在《浙大中控DCS系统升级探讨与应用》文中提出文章对浙大中控DCS控制系统JX-300X和ECS-100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针对问题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更换相应的硬件并升级了软件系统。升级后解决了系统隐患,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慧敏[4](2016)在《焦炉冷鼓系统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文中提出在整个炼焦生产过程中,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冷鼓系统又是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的重要环节。焦炉冷鼓系统主要由气液分离器、初冷器、大循环、鼓风机和鼓风机调速系统等装置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初冷器吸力,实现焦炉荒煤气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传输。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初冷器前吸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焦炉集气管压力的稳定,由于焦炉冷鼓系统具有时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很难建立较为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要使焦炉冷鼓系统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先进控制器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课题来源于内蒙古美方煤焦化厂的焦炉冷鼓系统的项目改造。根据现场焦炉煤气发生量的大小将冷鼓系统分为三种不同的工况(检修保温工况、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当系统因工况改变而产生较大波动时,常规PID控制就难以使初冷器前吸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本文采用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训练的RBF网络辨识,建立焦炉冷鼓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辨识出Jacobian信息并用于BP神经网络整定PID参数,实现冷鼓系统不同工况的自适应PID控制,从而提高冷鼓系统的输出跟踪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工况发生改变时能将冷鼓系统的初冷器前吸力快速、有效地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保证了焦炉冷鼓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稳定运行,其自适应能力对稳定生产工艺指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系统运行效果有一定的改善。
许四长[5](2016)在《焦炉鼓冷系统广义预测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焦炉鼓冷系统是由集气管总管、初冷器、大循环和鼓风机等装置组成,是整个炼焦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焦炉鼓冷系统具有工况复杂多变、强耦合、非线性等特点,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其控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焦炭的产量和质量,也将直接关系到着整个粗煤气系统的平稳传输。因此焦炉鼓冷系统先进控制器的设计对理论和现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来源于内蒙古美方煤焦化厂的焦炉鼓冷系统的项目改造。在对现场的工艺生产过程及焦炉鼓冷控制系统的状态特性研究后,根据焦炉煤气发生量的大小将鼓冷控制系统分为三种不同的工况(检修保温、正常生产和推焦加煤)。在这三种工况下运行时,集气管压力波动幅度较大,系统有时甚至会产生振荡且运行很不稳定,很难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为此,本文基于焦炉鼓冷系统模型分段辨识,通过对不同模型设计不同的GPC控制器并实现控制器之间的无扰切换,即根据三种工况对应的控制器对焦炉鼓冷系统进行稳定控制。仿真及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工况条件下,控制系统在模型变化时可及时调整控制器及控制器的参数,系统输出跟踪迅速且超调量较小,不但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而且也提高了系统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可保证焦炉鼓冷系统在这三种工况条件下稳定运行且集气管压力稳定在工艺要求的(120±20)Pa范围内。系统投运以后,经过长期的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高洋[6](2016)在《电解镍专用可控直流电源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电解镍专用可控直流电源尚存在应用较少、可靠性不高、没有监视系统、不能对系统故障实时报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应对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可进行DCS监控的大功率电解镍专用可控直流电源。此系统主要通过有载调压变压器进行调压,可以较好的满足整流精度要求,并且通过实验确定出合适的快速熔断器型号,为电解镍专用电源保护装置的选取提供了实验依据。本装置选择的接线方式为两套双反星全控整流同相逆并联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输出效率,并且有利于避免整流柜温度过快升高,对提升整流系统工作稳定性有一定意义。电解镍专用直流电源的触发系统以陕西高科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KCZ6-3T3晶闸管触发控制板为基础,实现对整流触发电流的控制。该触发板还可以进行自动故障诊断软启动和软停止,以便较好的满足各种突变情况,并适当增加了电源可靠性。为适应电解镍电源低电压、大电流的生产要求,本文采用多重化整流系统,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系统的功率因数状况得到明显提高,脉动系数也显着降低。因而系统的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升。选择多重化整流电路,告别以往的单套控制器控制模式,对脉波整流器进行并联处理,系统的整流效果提升效果很明显。监视系统核心部分为PLC控制单元,相应控制信号使用标准通讯接口输出,供给由浙大中控研制的DCS系统来监控。此种系统可以高效的进行信号采集和监控,数据通过图形输出,并提供表报表打印功能。本电解镍专用直流电源是为吉林吉恩镍业电解厂生产电解镍板所设计的,这种电源系统可以较好的实现相关电解镍生产的多方面性能要求,显着提高了电源系统工作效率,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张友兵,张海蓉,苏铸强[7](2015)在《JX-300X在5万吨/年MTBE装置中的设计应用》文中指出本文先分析了选用该系统的原因,描述了JX-300X的软硬件配置,重点阐述装置中主要控制的实现过程,并对系统的运行效果做出分析,得出目前国产过程控制系统技术已发展到成熟可靠、性能稳定的自动化水平,完全满足中小型装置生产的需要,没有必要大小装置的控制系统均采用进口设备的理念。
曹亚楠[8](2015)在《南屯矿电厂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DCS控制结构是基于分布式系统运行的。它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控、管理生产过程,并实现分散控制。DCS控制结构并不是单独运行的,实现DCS的运行需要结合信号处理技术、网际网络通信系统以及测量与控制系统,除这些技术外,还需要人机接口技术的参与。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这几种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和发展形成了DCS系统。目前,分散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环节中实现自动控制的必备系统。本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南屯电厂DCS控制组态。主要利用开关量信号、数据采集量和模拟量,通过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对水位、温度和压强等相关参数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了锅炉安全性能监控系统(FSSS)控制主要能源跳闸(MFT)、顺序控制系统(SCS)控制设备的启动和辅助机械、汽轮机械保护跳闸系统(ETS)控制汽轮机械的保护能效,以这些来实现对设备比较全面的检测控制、监控以及保护。这样就能对电厂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的参数变化实现有效控制和监测。本文就浙江中控SUPCON WebField JX—300X DCS这种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掌握它所涉及的技术和主要的功能;并在掌握了和该系统相关的运行原理之后,将南屯矿电厂机组作为控制对象,运用浙江中控系统来选择硬件类型和系统组态;本文最终把汽包当做监测控制的中心,借此来建立锅炉的控制组态,并且把给水监测控制当做完成运行顺序控制系统控制组态的研究实验样本,并选取汽轮机保护跳闸作为实现ETS组态的对象。通过运用以上控制组态,最终实现浙江中控系统和南屯矿电厂机组的匹配,完成DCS控制目的。
高婷婷[9](2012)在《DCS与现场总线集成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场总线在企业信息网络的控制区域掀起一场革命,并延伸到生产现场。同时,工业控制领域逐渐渗透了基于TCP/IP协议的商用以太网技术。最终用户必须面对原有系统和新技术的选择,于是出现了多总线系统集成的要求和趋势。DCS系统的使用,不仅实现了原来常规仪表所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而且提高了控制精度、控制准确率、分散了系统风险,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仪表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操作、维护难度。但由于大多数DCS是封闭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的开放式接口,造成异构DCS系统之间、DCS与其他设备,其它系统之间交换和共享数据困难,缺乏协调,缺乏高效的生产分析能力和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DCS的概念,组织结构,数据交换和信息集成现状,其次研究了几种常用的现场总线,现场总线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以及控制系统网络化发展的观点,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异构系统的现场总线网络,本文分别给出了实现控制集成、网络集成和应用集成的方法。当今依然广泛使用传统的DCS系统,因此DCS与现场总线的集成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提出了通过现场总线接口卡将现场总线网段在DCS控制器的I/O子系统模块上集成、现场总线集成在DCS网络上、通过DCS的网关接口集成现场总线三种现场总线集成方法。最后,本文针对某具体的实例研究了DCS与现场总线的集成,包括一下两个方面:1、本文实现了通过网关卡XP244及DCS通讯的软件编程实现JX-300XP DCS系统的数据交换,解决了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2、提出了一种将标准PROFIBUS-DP从站设备连入DCS系统的解决方案,还给出了接口模块的原理结构和硬软件设计方法。有效地实现了PROFIBUS-DP现场总线与DCS系统的通信。另外通过耦合器或链接器还可将PROFIBUS-PA等其他设备连入DCS系统中,很大的提高了DCS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玄新玉[10](2011)在《基于JX-300XP DCS控制的系统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浙江中控WebField JX-300XP DCS系统的结构和配置组成,并对其系统尽心了简单分析。
二、JX300X DCS与多种控制系统的通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X300X DCS与多种控制系统的通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BF的焦炉冷鼓系统预测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焦化工艺及焦炉冷鼓系统控制总体方案 |
2.1 炼焦炉及焦化过程 |
2.1.1 焦炉结构介绍 |
2.1.2 荒煤气导出系统 |
2.2 冷鼓系统简介 |
2.2.1 改变初冷器吸力的因素 |
2.2.2 炼焦工艺过程 |
2.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焦炉冷鼓系统建模及系统辨识 |
3.1 神经网络的基础理论 |
3.1.1 神经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
3.1.2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 |
3.2 基于RBF的系统辨识 |
3.2.1 基于RBF网络辨识综述 |
3.2.2 系统辨识步骤 |
3.2.3 基于神经网络RBF的焦炉冷鼓系统辨识 |
3.3 基于RBF网络的焦炉冷鼓系统预测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焦炉冷鼓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
4.1 预测控制的基本理论 |
4.1.1 预测控制的背景 |
4.1.2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
4.2 焦炉冷鼓系统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焦炉冷鼓系统MATLAB仿真 |
5.1 冷鼓系统仿真 |
5.2 一种工况下冷鼓系统预测控制仿真 |
5.3 多种工况切换下预测控制及PID控制的对比 |
5.4 加干扰下冷鼓系统的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焦炉冷鼓系统预测控制在DCS中实现 |
6.1 DCS系统设计原则及步骤 |
6.2 浙大中控DCS控制系统简介 |
6.3 JX-300X系统特点 |
6.4 JX-300X的系统构成 |
6.4.1 操作站的组成与功能 |
6.4.2 控制站的组成与功能 |
6.4.3 网络通讯协议 |
6.5 JX-300X编程软件的分类 |
6.6 焦炉冷鼓预测控制系统在DCS系统下的实现与改造 |
6.6.1 硬件模块的选型 |
6.6.2 硬件组态设计 |
6.6.3 算法在DCS上的实现 |
6.6.4 上位机界面的设计 |
6.6.5 改造前后系统运行情况对比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清单 |
附录一 |
致谢 |
(2)基于DCS系统的天然气液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液化天然气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液化天然气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液化天然气的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天然气液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1 天然气液化生产工艺原理及特点 |
2.1.1 脱二氧化碳系统 |
2.1.2 脱水脱重烃及脱汞系统 |
2.1.3 导热油系统 |
2.1.4 冷冻盐水单元 |
2.1.5 脱苯污水处理单元 |
2.1.6 混合制冷工艺(MRC)原理 |
2.2 主要工艺操作条件 |
2.3 DCS控制系统的选型 |
2.4 天然气液化生产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
2.4.1 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 |
2.4.2 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
2.4.3 控制系统的特点 |
3 天然气液化生产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 |
3.1 液化装置系统功能 |
3.1.1 仪器检查点 |
3.1.2 阀门控制点 |
3.1.3 手动、自动控制及连锁保护控制过程 |
3.2 储罐系统功能 |
3.2.1 LNG储气罐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
3.2.2 仪表检测点 |
3.3 预处理系统功能 |
3.4 系统控制回路设计 |
3.4.1 单回路控制的设计 |
3.4.2 压缩机负荷控制 |
3.4.3 压缩机控制的DCS方案设计 |
3.5 压缩机防喘振设计 |
3.5.1 压缩机喘振机理 |
3.5.2 安全线 |
3.5.3 防喘控制原理 |
3.5.4 防喘振控制方式分析 |
3.5.5 压缩机防喘控制器设计 |
4 天然气液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 控制系统的组态原理 |
4.1.1 控制站组态 |
4.1.2 操作站组态 |
4.2 控制系统的实现结构 |
4.2.1 控制系统的组成 |
4.2.2 控制系统的网络设计 |
4.3 信号联络的安全性设计 |
5 系统的调试及运行 |
5.1 控制系统调试 |
5.1.1 控制系统硬件检测 |
5.1.2 控制系统组态调试 |
5.1.3 逻辑控制调试 |
5.2 系统调试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浙大中控DCS系统升级探讨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存在问题及分析 |
1.1 JX-300X系统主要问题 |
1.2 JX-300X系统问题分析 |
1.3 ECS-100系统主要问题 |
1.4 ECS-100系统问题分析 |
2 系统解决措施 |
2.1 JX-300系统解决方案 |
2.2 ECS-100系统解决方案 |
3 升级改造后优点 |
3.1 JX-300X系统升级后的优点 |
3.2 ECS-100系统升级后优点 |
4 注意事项 |
5 结束语 |
(4)焦炉冷鼓系统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炼焦工艺流程及焦炉冷鼓系统控制总体方案 |
2.1 焦炉的结构及炼焦工艺流程 |
2.1.1 炼焦炉结构简介 |
2.1.2 荒煤气导出系统 |
2.1.3 炼焦工艺过程 |
2.2 焦炉冷鼓系统结构简介 |
2.2.1 控制要求 |
2.2.2 影响初冷器前吸力和集气管压力的因素分析 |
2.2.3 控制对象 |
2.3 系统总体控制方案 |
第三章 焦炉冷鼓系统过程描述与建模 |
3.1 焦炉冷鼓控制系统工况分析 |
3.2 模型分析与数据预处理 |
3.3 模型获取的方法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 焦炉冷鼓控制系统设计 |
4.2 RBF神经网络控制 |
4.2.1 RBF神经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
4.2.2 RBF神经网络结构 |
4.3 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训练的RBF网络辨识器 |
4.3.1 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 |
4.3.2 仿真实验及分析 |
4.4 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 |
4.5 算法的实现 |
第五章 焦炉冷鼓系统MATLAB仿真 |
5.1 MATLAB简介 |
5.2 焦炉冷鼓系统仿真 |
5.2.1 一种工况下的冷鼓系统仿真 |
5.2.2 工况切换时的冷鼓系统仿真 |
第六章 焦炉冷鼓系统智能控制在DCS系统下的实现 |
6.1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
6.2 集散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
6.3 浙大中控集散控制系统JX-300X |
6.3.1 浙大中控集散控制系统JX-300X的组成 |
6.3.2 JX-300X软件的分类及特点 |
6.4 DCS在冷鼓系统中的应用 |
6.4.1 硬件配置图 |
6.4.2 控制系统软件组态 |
6.4.3 冷鼓系统监控画面 |
6.5 焦炉冷鼓系统在DCS中运行效果及曲线 |
6.5.1 原常规PID控制系统运行状态 |
6.5.2 焦炉冷鼓系统项目改造后的趋势图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插图清单 |
表格清单 |
附录 1 |
附录 2 |
(5)焦炉鼓冷系统广义预测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炼焦工艺介绍 |
1.2 焦炉及鼓冷控制系统结构简介 |
1.2.1 炼焦炉结构简介 |
1.2.2 焦炉鼓冷系统简介 |
1.3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现场控制要求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焦炉鼓冷系统辨识与系统建模 |
2.1 焦炉鼓冷控制系统分析 |
2.2 焦炉鼓冷控制系统建模 |
2.2.1 模型建立与数据预处理 |
2.2.2 模型获取的方法 |
2.2.3 系统辨识的方法 |
2.3 焦炉鼓冷系统模型参数辨识 |
第三章 焦炉鼓冷系统多模型切换GPC控制器的设计 |
3.1 预测控制 |
3.1.1 预测控制的产生和发展 |
3.1.2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
3.1.3 广义预测控制理论的提出 |
3.2 焦炉鼓冷系统GPC多模型结构图及切换控制策略 |
3.2.1 焦炉鼓冷系统多模GPC控制器结构图 |
3.2.2 焦炉鼓冷系统多模型GPC切换控制策略 |
3.3 焦炉鼓冷系统控制器参数的设计 |
3.3.1 焦炉鼓冷系统GPC控制器模型 |
3.3.2 鼓冷系统多模GPC控制器最优控制率的计算 |
3.3.3 鼓冷系统实际参数计算 |
第四章 焦炉鼓冷系统MATLAB仿真 |
4.1 焦炉鼓冷系统多模GPC数值仿真 |
4.2 焦炉鼓冷系统多模GPC三种工况下的仿真分析 |
4.2.1 焦炉鼓冷系统GPC与模糊控制三工况下的仿真比较 |
4.2.2 焦炉鼓冷系统GPC三工况下加干扰的仿真 |
4.2.3 焦炉鼓冷系统GPC三工况下模型失配的仿真 |
第五章 焦炉鼓冷系统多模GPC控制在DCS系统下的实现 |
5.1 浙大中控DCS控制系统简介 |
5.2 JX-300X的系统组成及特点 |
5.2.1 JX-300X控制软件的组成 |
5.2.2 JX-300X软件的特点 |
5.3 集散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
5.4 焦炉鼓冷智能控制系统在DCS系统下的实现 |
5.4.1 硬件模块的选型 |
5.4.2 系统软件组态 |
5.4.3 控制系统监控画面 |
5.5 焦炉鼓冷控制系统改造前后在DCS中运行趋势图 |
5.5.1 焦炉鼓冷系统项目改造前的趋势图 |
5.5.2 焦炉鼓冷系统项目改造后的趋势图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图表清单 |
附录 一 |
(6)电解镍专用可控直流电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解镍专用电源的背景及研究发展现状 |
1.1.1 电解镍专用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 |
1.1.2 电化学用大功率电解电源的背景 |
1.1.3 电解行业整流监控保护系统的现状 |
1.2 电解镍专用电源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电解镍专用直流电源的分析与设计 |
2.1 大功率电解直流电源系统概述 |
2.2 电解镍电源装置的联结型式和调压方式选择 |
2.3 直流电源主电路的分析 |
2.4 整流主电路的元件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解镍专用直流电源保护技术 |
3.1 过电流保护 |
3.2 过电压保护 |
3.3 冷却保护 |
3.4 快速熔断器电阻值与电流、温度的实验 |
3.4.1 实验方法与分析 |
3.4.2 实验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解镍专用直流电源触发系统分析与选择 |
4.1 晶闸管触发控制系统的要求 |
4.2 KJ041双脉冲形成器 |
4.3 TCA785集成触发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解镍专用直流电源的监控及保护系统设计 |
5.1 JX- 300X DCS系统概述 |
5.2 电解镍直流电源装置的监控及保护系统设计 |
5.2.1 监控系统构成 |
5.2.2 PLC控制设计 |
5.2.3 监控系统与整流装置的通讯连接 |
5.2.4 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
5.2.5 电源装置的现场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JX-300X在5万吨/年MTBE装置中的设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简介 |
2 控制系统选型 |
3 控制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
3.1 硬件配置 |
3.1.1 操作站硬件 |
3.1.2 通信网络 |
3.1.3 控制站硬件 |
3.2 软件配置 |
4 主要控制在JX-300X中的实现 |
5 运行情况及效果 |
6 结束语 |
(8)南屯矿电厂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题目来源及背景 |
1.2 题目的目的意义 |
1.3 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 |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 |
2.1 DCS系统的基本概念 |
2.2 DCS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
2.3 方案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分析 |
3.2 DCS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1 系统需求 |
3.2.2 系统环境需求 |
3.3 DCS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3.1 南屯矿电厂生产工艺流程 |
3.3.2 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4.1 设计过程 |
4.2 前期设计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3.1 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 |
4.3.2 公共控制系统(SCS) |
4.3.3 汽轮机保护系统(ETS) |
4.4 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
4.4.1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4.4.2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4.5 DCS控制系统的实现 |
4.5.1 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 |
4.5.2 公共控制系统(SCS) |
4.5.3 汽轮机保护系统(ETS)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测试 |
5.1 项目测试 |
5.1.1 测试环境 |
5.1.2 测试步骤 |
5.2 测试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DCS与现场总线集成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DCS 简介 |
1.2.1 DCS 的概念与组织结构 |
1.2.2 基于 DCS 的数据交换 |
1.2.3 基于 DCS 的数据交换和信息集成现状 |
1.2.4 DCS 的应用与优点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现场总线及其集成技术 |
2.1 现场总线的简介 |
2.2 常用现场总线介绍 |
2.2.1 PROFIBUS 现场总线 |
2.2.2 CAN 总线 |
2.2.3 LONWORKS 总线 |
2.2.4 基金会现场总线 |
2.2.5 HART 协议 |
2.3 现场总线的发展状况 |
2.3.1 国外现场总线发展现状 |
2.3.2 我国现场总线的应用与发展 |
2.3.3 现场总线的发展方向 |
2.4 现场总线的优点和技术特点 |
2.4.1 现场总线的优点 |
2.4.2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
2.5 现场总线的集成技术 |
2.5.1 现场控制层网络集成 |
2.5.2 现场总线控制集成 |
2.6 现场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 |
2.6.1 DDE 方式 |
2.6.2 ODBC 技术 |
2.6.3 OPC 技术 |
2.7 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CS 系统与现场总线的集成 |
3.1 现场总线集成于 DCS 系统 |
3.1.1 现场总线在 DCS 系统 I/0 总线上集成 |
3.1.2 现场总线与 DCS 系统网络层的集成 |
3.1.3 现场总线通过网关与 DCS 系统的集成 |
3.2 DCS 集成到现场总线系统 |
3.2.1 DCS 作为 FCS 的一个站点 |
3.2.2 使用 0PC 技术集成 DCS |
3.3 实现集成的设备改造与升级 |
3.3.1 用转换器实现集成 |
3.3.2 更换设备部件 |
3.3.3 设备服务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CS 与现场总线集成实例 |
4.1 实验装置简介 |
4.1.1 PS-5G 型电力系统监控实验装置 |
4.1.2 CS5000 精馏塔过程控制综合实验装置 |
4.2 上位机系统 JX-300XP |
4.2.1 系统主要设备 |
4.2.2 系统软件 |
4.2.3 系统的主要特点 |
4.3 JX-300XP 与 PS-5G 型电力系统监控实验装置的通讯 |
4.3.1 通讯系统组成 |
4.3.2 DCS 端通讯软件编程 |
4.4 通过 PROFIBUS-DP 协议实现 DCS 与智能设备 CS5000 互联 |
4.4.1 PROFIBUS-DP 主站接口卡 |
4.4.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4.3 接口模块设计 |
4.4.4 将 PROFIBUS-DP 现场总线系统集成到 JX-300XP 实例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基于JX-300XP DCS控制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Web Field JX-300XP DCS系统简介及整体结构 |
二、Web Field JX-300X DCS系统特点 |
(一) JX-300X DCS系统的软件安装方便、快捷, 节省了安装时间。 |
(二) 系统的数据转发卡具有一系列自检功能且方便监控与查看。 |
(三) JX-300XP DCS系统控制卡的综合诊断到了I/O通道 |
(四) 全智能化设计, 支持全中文对话, 便于理解和组态操作。 |
(五) 系统的硬件安装, 使用呼应标号法, 方便故障的查找和处理, 为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处理事故赢得宝贵的时间。 |
三、Web Field JX-300X DCS系统规模 |
四、JX300X DCS与多种控制系统的通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BF的焦炉冷鼓系统预测控制器设计[D]. 杨远恒.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2]基于DCS系统的天然气液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D]. 廖曲波.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3]浙大中控DCS系统升级探讨与应用[J]. 万兰凤,张洪明. 包钢科技, 2018(04)
- [4]焦炉冷鼓系统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D]. 关慧敏.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5]焦炉鼓冷系统广义预测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D]. 许四长.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6]电解镍专用可控直流电源的研制[D]. 高洋. 长春工业大学, 2016(11)
- [7]JX-300X在5万吨/年MTBE装置中的设计应用[J]. 张友兵,张海蓉,苏铸强.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08)
- [8]南屯矿电厂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曹亚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9]DCS与现场总线集成的研究与实现[D]. 高婷婷.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 [10]基于JX-300XP DCS控制的系统分析[J]. 玄新玉. 工业设计,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