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8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邬霄霞[1](2021)在《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并联系李新民教授所传经验,探索归纳其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组方用药规律,以继承与发扬,并为临床小儿PNS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李新民教授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PNS患儿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且使用统一规范的辨证施治方案诊治的31例PNS患儿的完整处方进行探究。运用Microsoft Office Word、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资料汇总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药物类别、性味归经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 22.0、SPSS Moldeler 18.0软件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从而总结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的经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出PNS患儿的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与目前研究显示的男女比例接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7岁的学龄前儿童。根据中医证候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可知导师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的中证候类型以本虚为主,且脾虚湿困证占比最多。可兼有水湿、外感、血瘀三证,其中水湿最为多见,外感次之。从药物的统计分析中得出符合纳入标准的31例患儿处方共计485首,涉及中药79味(统计过程中剔除甘草),其中使用频率≥40%的高频药物分别为:麸炒枳壳、桔梗、黄芩片、清半夏、麸炒薏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北柴胡、黄芪、知母、蝉蜕、陈皮、泽泻、太子参;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中,功效分类主要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理气药;四气以寒性药物居多,其次为温性、平性,凉性药物较少;五味以苦、甘、辛味药物为多;药物归经多归属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手太阴肺经。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采取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常用的2味药物组合为:麸炒枳壳-桔梗;黄芩片-桔梗;黄芩片-麸炒枳壳;黄芩片-清半夏;桔梗-清半夏;麸炒枳壳-清半夏;茯苓-麸炒薏苡仁;清半夏-麸炒薏苡仁;桔梗-麸炒薏苡仁;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黄芩片-麸炒薏苡仁。常用的3味药物组合为:黄芩片-桔梗-麸炒枳壳;麸炒枳壳-清半夏-桔梗;黄芩片-清半夏-桔梗;黄芩片-清半夏-麸炒枳壳;黄芩片-麸炒薏苡仁-清半夏;茯苓-麸炒薏苡仁-清半夏;桔梗-麸炒薏苡仁-清半夏;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清半夏。常用的4味药物组合为:黄芩片-清半夏-桔梗-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清半夏-桔梗-麸炒枳壳。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采取聚类分析得出4组主要的药物组合C1:北柴胡-黄芩片-清半夏-茯苓-泽泻-猪苓-麸炒薏苡仁-麸炒白术-黄芪-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蝉蜕-知母-瞿麦-关黄柏-麦冬-白茅根;C2:广藿香-紫苏叶-陈皮-姜厚朴-竹茹-炒紫苏子-焦六神曲-焦山楂-炒莱菔子;C3:连翘-金银花-薄荷-荆芥穗-淡豆豉-板蓝根-鲜芦根-炒苦杏仁-炒牛蒡子-浙贝母-紫花前胡-蜜紫菀-蜜桑白皮-射干;C4:麸炒枳壳-桔梗。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处方用药规律的统计分析,探究业师治疗本病所使用的主要药物、常用的药对及药物组合,并初步总结了李新民教授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及处方用药特点。李新民教授为天津市名中医,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少川教授,以李老从“从脾治肾”治疗小儿PNS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本病过程中脏腑辨证尤重脾肺两脏,治以益气健脾,利湿清热、宣肺解表、止咳化痰,疏利少阳、调畅气机,使气行则水行。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用药轻灵,疗效显着。
刘洋[2](2020)在《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搜集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随访调查,探究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各阶段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布情况,获取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并总结其学术思想,探讨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用药参考。方法:1数据挖掘部分搜集2009年2019年期间刘晓鹰教授经治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将所纳入研究的病例利用Excel表格记录整理患儿的一般资料、诊断以及每一诊次的临床分期、症状表现、证型、治法、方药等,从而建立起原始病例数据库,然后将每一诊次的证型及方药根据临床分期利用Excel表格分别归纳统计,从而建成病例分期数据库,包括复发水肿期数据库、肿退尿浊期数据库、缓解期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个人版V2.1)依次对病例分期数据库所纳入的证型进行统计以观察证型特点、分布情况,对所选用的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以观察用药属性特点,结合频次分析、用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中医证候-用药关联分析以观察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防治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各期各证型的处方用药规律。2临床疗效研究部分搜集整理2009年2019年期间刘晓鹰教授和外院经治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回顾分析,整理、统计、比较相关观察指标,评价“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减毒效应。3生存质量调查部分参照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 QL4.0)及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1.3),并结合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特点设计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生存质量调查表,将此表以腾讯问卷的形式向刘晓鹰教授门诊儿童肾病综合征微信咨询管理群发放,患儿家长通过手机填写完成问卷调查,然后利用腾讯问卷后台软件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回收及数据统计,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观察经治前后相关生存质量条目得分变化,以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评价“分段论治”法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1数据挖掘1.1病例搜集情况本研究共纳入病例共203份,共计1381诊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诊次中,以缓解期最为常见,肿退尿浊期次之,复发水肿期最少见。1.2证型分布规律在证型分布上,复发水肿期以外感风邪证(39.27%)最为常见,湿浊、湿热等证(合计5.76%)比较少见,且外感风邪中阳虚外感最为常见;肿退尿浊期以肾气不固证(50.64%)最为常见,湿热蕴结证(5.96%)最少见;缓解期以脾肾阳虚证(37.32%)最为常见,阴阳两虚证(3.67%)最少见。1.3复发水肿期用药规律本期共纳入中药处方共计191首,共使用中药104种,频数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依次是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猪苓;药物属性统计显示,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辛、淡为主,归经则以肺、脾、肾最为多见;药物归功效分类显示,以利水渗湿药(25.30%)最多,其次是补虚药(24.05%)、解表药(18.21%),主体功效则以祛邪类(62.49%)为主;药物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茯苓-泽泻”;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证型与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本期常用处方:阳虚外感证为五苓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气虚外感证为五苓散合人参败毒散加减,阴虚外感证为五苓散合加减葳蕤汤加减,阳虚水泛证为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气虚水停证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数据挖掘结果提示本期核心处方为五苓散,本期治疗以利水消肿为治疗大法,同时辨证辅以解表、补虚等治法。1.4肿退尿浊期用药规律本期共纳入中药处方共235首,共使用中药123种,频数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依次是茯苓、黄芪、金樱子、芡实、泽泻;药物属性统计显示,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则以脾、肾、肺最为多见;药物归功效分类显示,以补虚药(29.90%)最多,其次是收涩药(14.11%),主体功效以扶正类(47.26%)、祛邪类(43.88%)并重;药物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茯苓-黄芪”;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证型与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本期常用处方:脾虚气陷证为补中益气汤或举元煎加减,肾气不固证为肾气丸加减,肾阴虚证为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湿热蕴结证为泻黄散合三仁汤加减,尽管因证型不同而遣方用药各异,但每一证型均酌情投以芡实、金樱子、覆盆子、益智仁等收敛固精之品,表明治疗以调理脾肾、收涩固精为治疗原则,以改善蛋白尿为治疗目的。1.5缓解期用药规律本期共纳入中药处方共955首,共使用中药204种,频数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依次是茯苓、山药、丹皮、山茱萸、黄芪;药物属性统计显示,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则以脾、肺、肾最为多见;药物归功效分类显示,以补虚药(39.84%)最多,其次是活血化瘀药(10.45%),主体功效则以扶正类(54.66%)为主;药物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丹皮-山茱萸”;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证型与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本期常用处方:肺脾气证为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肝肾阴虚证为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证为肾气丸加减或六味地黄丸加补骨脂、仙灵脾等,气阴两虚证为六味地黄丸加太子参、黄芪等,阴阳两虚证为六味地黄丸合四逆汤加减。尽管证型不同而治法不同,但所有核心处方的治疗目的均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表明本期以补虚为治疗原则。2临床疗效研究2.1“分段论治”法对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减毒效应分析2.1.1“分段论治”对尿蛋白缓解率的影响西医治疗组的31患儿尿蛋白经环磷酰胺冲击后22例(70.97%)得到缓解,其中19例(61.29%)得到完全缓解,完全缓解者中6例(31.58%)1年内持续缓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分别为34例(94.44%)、30例(83.33%)和17例(56.67%),两者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提示有显着性差异(p<0.05)。2.1.2“分段论治”对尿蛋白转阴时间和浮肿消退时间的影响两组患儿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西医治疗组尿蛋白转阴的19例患儿中转阴最快10天,最慢87天,平均28.20±13.14天;浮肿消退最快7天,最慢25天,平均12.69±3.98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尿蛋白转阴的30例患儿中转阴最快6天,最慢33天,平均15.72±6.05天,浮肿消退最快4天,最慢16天,平均8.36±2.9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分段论治”法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1),但与西医治疗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2.1.4“分段论治”法减毒效应分析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期间,西医治疗组出现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者分别为14例、9例、5例、1例,未见其他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分别为7例、3例、1例,未见肝功能损害等其他副反应,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2“分段论治”法对频复发型、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2.2.1“分段论治”法对患儿激素、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患儿霉酚酸酯、激素用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年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儿激素用量较西医治疗组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2“分段论治”法对患儿复发及呼吸道感染情况的影响治疗1年内,西医治疗组患儿出现复发的总人次为58次,平均1.49±0.84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复发的总人次为49次,平均0.67±0.79次,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西医治疗组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总人次为178次,平均4.57±1.62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呼吸道感染总人次为176次,平均2.43±1.66次,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 G、Ig A、COR(08:00)的影响纳入研究的97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 G、Ig A、COR值首诊时相比较半年前有所下降(p<0.01),采用“分段论治”法治疗半年后,患儿的血清Ig G、Ig A、COR(08:00)较首诊时有所上升(p<0.01)。3生存质量调查3.1问卷回收情况通过微信群共向170人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54份,剔除填写不完整及不符合病例纳排标准者48份,有效回收问卷106份,回收率约90.59%,有效回收率约62.35%。3.2“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生存质量总分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生存质量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85.06±9.78分,治疗后为94.51±6.9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生理领域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生理领域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33.64±4.11分,治疗后为37.81±2.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除了“学习能力/成绩”、“身高增长”两个条目得分和治疗前相比提升不明显(p>0.05)以外,余下9个条目得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提升(p<0.01)。3.4“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心理领域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心理领域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20.89±3.61分,治疗后为23.19±2.9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理领域所包含的6个条目在治疗后均有显着提升(p<0.05或p<0.01)。3.5“分段论治”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社会关系领域的影响纳入研究的病例社会关系领域总分在“分段论治”法治疗前为30.42±4.01分,治疗后为33.54±3.3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除了“与他人相处困难”、“不愿与他人相处”、“他人不愿与之相处”这三个条目得分和治疗前相比提升不明显(p>0.05)以外,余下7个条目得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提升(p<0.01)。结论1.数据挖掘证型分布提示:阳虚是导致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本源,外感风邪是导致复发的主要诱因,水湿泛溢是导致复发后水肿的主要病机。2.根据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总结:刘晓鹰教授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水肿期以利水消肿为治疗原则,以快速消除水肿为治疗目的,本期学术思想可概括为“攘外安内,治水为先”;在肿退尿浊期以调理脾肾、收涩固精为治疗原则,以缓解蛋白尿为治疗目的,本期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开源节流,治浊为旨”;在缓解期以补虚的为治疗原则,以恢复正气从而减少复发为治疗目的,本期学术思想可概括为“裨补缺漏,治虚为本”;同时,活血化瘀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3.针对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分段论治”法能有效提高蛋白尿缓解率及维持缓解率、加快蛋白尿转阴和浮肿消退,同时改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4.针对儿童频复发型、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分段论治”法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同时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用量。5.“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不仅本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能有效降低西药治疗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等副反应发生率。6.“分段论治”法能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体液免疫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这可能与其能减少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复发风险的机制部分相关。7.“分段论治”能通过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的相关因素而全方位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的生存质量。
张菲菲[3](2019)在《肾病一号方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小鼠Angptl3及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尾静脉注射构建阿霉素肾病BALB/c小鼠模型,观察肾病一号方对阿霉素肾病BALB/c小鼠的生化指标、病理形态学和对Angptl3及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表达的影响,研究肾病一号方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建模及干预:取8周龄BALB/c小鼠,20-25g,雄性,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盐水对照组(C)、模型组(M)、中药干预组(M+Z)、激素干预组(M+S)、中西医结合组(M+Z+S);其中M组、M+Z组、M+S组、M+Z+S组用阿霉素(10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构建肾病综合征模型,C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中药肾病一号方煎剂剂量为(26.1g/(kg.d)),激素泼尼松剂量为(18mg/(kg.d)),对相应的组别进行灌胃,从造模后第一天开始,每天1次,连续28天。2.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基本情况;并分别于造模第7天、14天、21天、28天用代谢笼收集24小时尿液,最后于第29天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尿液、肾组织标本。3.检测指标:(1)尿生化指标: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2)肾脏病理形态: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及足细胞超微结构;(3)检测Angptl3、Nephrin、Podocin及CD2AP分子的表达。结果:(1)尿生化指标(尿蛋白/肌酐)1)各组阿霉素造模后,第一周出现蛋白尿,模型组(2.13±0.25)与对照组(1.63±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四周末蛋白/肌酐比值达到最大值(2.54±0.39)且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1.64±0.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第一周和第二周中药干预组的尿蛋白/肌酐比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周(2.02±0.09)、第四周(2.06±0.21)尿蛋白/肌酐比值与模型组比较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素干预组尿蛋白/肌酐比值第一周(1.69±0.38)与模型组(2.13±0.25)比较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周(1.87±0.12)与模型组(2.19±0.33)比较尿蛋白/肌酐比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周(1.97±0.04)与模型组(2.30±0.28)比较尿蛋白/肌酐比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周(2.04±0.07)与模型组(2.54±0.39)比较尿蛋白/肌酐比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西医结合组尿蛋白/肌酐比值第一周(1.64±0.23)与模型组(2.13±0.25)比较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周(1.82±0.06)与模型组(2.19±0.33)比较尿蛋白/肌酐比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周(1.86±0.21)与模型组(2.30±0.28)比较尿蛋白/肌酐比值降低,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第四周(1.93±0.09)与模型组(2.54±0.39)比较尿蛋白/肌酐比值降低,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生化指标1)阿霉素造模4周后,与对照组小鼠(31.14±3.66)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血清白蛋白含量(g/l)(25.38±5.53)显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血清白蛋白水平(25.32±2.89)与模型组(25.38±5.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干预组血清白蛋白水平(31.53±4.12)高于模型组(25.38±5.5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血清白蛋白水平(32.68±4.38)高于模型组(25.38±5.53),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甘油三酯(mmol/l)(3.76±0.94)水平高于对照组(1.73±0.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2.72±0.81)、激素干预组(2.34±0.59)、中西医结合组(1.84±0.68)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模型组(3.76±0.9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较显着。3)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总胆固醇(mmol/l)含量(6.42±1.39)高于对照组(2.84±0.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干预组(3.23±0.44)、中西医结合组(3.02±0.37)与模型组比较总胆固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造模4周后光镜下各组小鼠肾小球结构均无明显病理变化,电镜下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足突融合消失,中药干预组、激素干预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以中西医结合组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小球足突融合程度缓解较明显。(4)Angptl3及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各蛋白分子灰度值比较)1)Nephrin:与对照组(1.02±0.13)比较,模型组小鼠Nephrin(0.49±0.09)表达水平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0.84±0.26)、激素治疗组(0.80±0.33)、中西医结合组(0.99±0.26)与模型组小鼠(0.49±0.09)比较Nephrin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西医结合组Nephrin表达水平降低较为明显,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Podocin:与对照组(0.72±0.15)比较,模型组小鼠Podocin(0.44±0.12)表达水平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0.62±0.05)、激素治疗组(0.67±0.19)、中西医结合组(0.69±0.17)与模型组小鼠(0.44±0.12)比较Podocin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西医结合组Podocin表达水平降低较为明显,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CD2AP:与对照组(1.39±0.47)比较,模型组小鼠CD2AP(0.53±0.24)表达水平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1.03±0.20)、激素治疗组(1.17±0.55)、中西医结合组(1.36±0.46)与模型组小鼠(0.53±0.24)比较CD2AP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西医结合组CD2AP表达水平降低较为明显,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Angptl3:与对照组(0.04±0.02)比较,模型组小鼠Angptl3(0.18±0.05)表达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0.11±0.06)、激素干预组(0.10±0.07)、中西医结合组(0.09±0.03)与模型组小鼠(0.18±0.05)比较Angptl3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西医结合组Angptl3表达水平降低较为明显,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病一号方可以减轻阿霉素肾病小鼠蛋白尿程度,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足突融合,减轻足细胞受损程度,保护足细胞的作用可能与降低Angptl3及升高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许渴[4](2019)在《四步合围法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原晓风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总结原晓风教授的中医辨治经验及独到用药规律,发挥中医中药在治疗PNS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治疗PNS提供更安全可靠且有效的诊疗措施,同时为中医药治疗PNS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原晓风教授治疗的30例肾病患儿,给予四步合围法进行分期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四步合围法治疗1年后结果显示:(1)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显着效者占66.67%,有效者占23.33%,无效者仅占10.0%。(2)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别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血清皮质醇、白蛋白、总蛋白及24h-UTP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差别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临床治愈者占26.67%,完全缓解占50.0%,显着缓解占13.33%,仅有10%患者无缓解。治疗后仍复发的患儿占10.0%,未复发者占90.0%。结论:通过研究观察四步合围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理化检查方面均有了明显的好转,说明运用四步合围法治疗PNS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减少病情复发方面尤为突出。同时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激素耐药及依赖情况,并能抑制激素所致的毒副作用,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且具备安全性、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刘诗洋[5](2019)在《肾复康Ⅵ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疗效及肾小球分子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对ADM大鼠肾病模型应用肾复康Ⅵ方联合激素泼尼松的疗效及其对肾小球分子屏障影响,探讨肾复康Ⅵ号治疗ADM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机制,进而为治疗肾病综合征这一临床常见的以微小病理变化为特征的肾脏病变提供新证据,为肾复康Ⅵ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6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结合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其它各组均予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次,建立ADM肾病大鼠模型。建模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共给药4周。于治疗第0周至第4周每周末测24h尿蛋白定量、尿量、体重,给药后第4周末测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肾组织内CD2AP、nephrin、podocin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1模型建立:2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增高(P<0.05),各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提示造模成功。2一般状态:建模后除正常组其它各组活泼度差,毛发失光泽,对声光刺激反应对照正常组明显减弱,进食水量减少,大便稀,小便量少色深,除正常组各组大鼠均部分出现阴囊、爪部水肿,腹水。给药后各给药组一般状态较模型组好转,在给药第4周,西药组和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尿量升高(P<0.05)。3 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除正常组外,其它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的测定数值在提示造模成功后增高,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1周,正常组低于其他组(P<0.05),模型组与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2至4周,同一时期,模型组24 h尿蛋白均值高于各治疗组(P<0.05),而结合组尿蛋白均值均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化指标的变化:血清白蛋白,正常组优于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P<0.05),各药物干预组优于模型组(P<0.05),药物干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甘油三酯正常组低于其余各组(P<0.05),药物干预组中只有西药组与结合组低于模型组(P<0.05),各药物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固醇各组间比较除正常组外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均升高(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其中除模型组高于正常组(P<0.05)外,其它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相关数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肾组织病理改变方面:在400倍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肾小球结构清楚,肾小球正常,无明显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其基质部明显增生;各治疗组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生;模型组肾小管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各治疗组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其程度中药组较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减轻。6各组肾组织免疫组化podocin、nephrin、CD2AP表达情况:而nephrin平均光密度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均低于正常组的表达(P<0.05),模型组与各药物干预组组相比,除西药组外其它药物干预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与结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podocin平均光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均低于正常组的表达(P<0.05),模型组与各药物干预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中只有结合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CD2AP各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的制作了阿霉素大鼠模型。2肾复康Ⅵ号能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一般状态,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24h尿蛋白含量,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而对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干预效果不明显,可以减轻或缓解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病变状态,且联合激素泼尼松治疗可部分增强干预效果。3肾复康Ⅵ号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可能与其通过改善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部分修复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分子屏障有关。
刘智颖[6](2018)在《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文中指出邓俊芷教授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病、疑难病症。尤其对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方面,邓教授结合岭南中医儿科特色,及西医基础理论,在三十余年临床治疗中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及总结出疗效甚佳的中药药味及自拟方。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邓俊芷教授的临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对比中医经典材料,并结合邓教授的经验访谈,分析、总结其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进一步总结有效核心方。方法:通过整理岭南地区医籍材料,溯源其学术源流,总结岭南儿科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对邓俊芷教授的医案/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应用Word、Excel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证型频率及处方药物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邓教授临床经验,从而得出邓俊芷教授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进一步挖掘有效核心方,从而总结出邓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经验。结果:邓俊芷教授在继承岭南儿科流派思想之基础上,结合西医基础理论,形成中医岭南儿科流派辨治肾病之雏形。其从标本虚实、激素使用阶段等方面综合辩证的经验在岭南地区儿科临证运用中意义甚大。临证用药以健脾固肾为要,兼活血化瘀、祛湿清热等以治其标,强调用药应精少轻灵,针对主要病机用药,以求效专力宏。肾病综合征是儿童肾脏疾病的常见病种,发病率不断增加,其探索出的有效辩证治疗经验对年轻一代中医师以深刻启发。结论:中医岭南儿科流派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以脾肾两脏俱虚为本,兼有水湿/湿热之患。邓俊芷教授在继承岭南儿科流派思想之基础上,对岭南地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辨治有其独特的见解:以脾肾不足为本,湿热为标,常伴血瘀标证,其治以健脾固肾为要,兼活血化瘀、祛湿清热等,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王锦宇[7](2018)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频复发性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兼活血化瘀疗法治疗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FRNS)的临床疗效,并探索中医治疗FRNS的作用机制,以减少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导致的副作用,并提高临床疗效,探索治疗FRNS的新思路。方法:参考古代中医医家及现代西医对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认识,结合导师临床经验,从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兼活血化瘀的角度,临床纳入60例病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为西医治疗,治疗组收入30例,对照组收入30例,治疗组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糖皮质激素。在此基础上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结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FRNS上的疗效,并对患儿半年内FRNS患儿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治疗时间定为12周。12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评估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半年后进行患儿随访,记录复发次数。结果:(1)中医症候积分(1)中医单项症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主症如浮肿、面色晄白,畏寒肢冷,食少纳呆等及次症如疲倦乏力,肢体困重等方面比较,治疗后两组均有效(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好(P<0.05)。(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1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7%。治疗后组间比较,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总疗效:治疗组完全缓解25例,显着缓解2例,无缓解3例,有效率90%,对照组完全缓解18例,显着缓解4例,无缓解8例,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相关观察指标:治疗后对两组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凝血功能及尿素氮(BUN)及肌酐(Cr)的比较,上述指标治疗后均有显着好转(P<0.05);治疗后对两组指标比较,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佳(P<0.05)。(4)肾病复发次数比较:半年内复发次数,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频复发性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更为显着。具体表现在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血液高凝状态等疗效方面,并降低复发率。
仉晓燕[8](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约占小儿肾病综合征的90%。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为主,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小儿易出现反复感冒后复发,生长发育受限,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发育受阻的副作用。吕仁和教授在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学术理念,且疗效显着。在信息化的今天,数据挖掘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提炼老专家经验的新方式,对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具有很大推动作用。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进行探索,探求其证治规律,以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及独特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筛选于2008年8月~2017年2月间就诊于吕仁和教授专家门诊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于合格的病例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AS 9.1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频数统计包括病因、症状体征、证型、药物、激素不同分期的症状体征、证型、药物以及初诊、末次就诊的症状体征、理化检查;聚类分析,对频数在5次以上,累积频率为95.95%的80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R型聚类,类平均法计算,以探求吕教授常用药对和药串。结果:1.频数统计结果:(1)病因:以禀赋不足最多见,频率高达77.77%,其次为外感,频率达22.22%。(2)证型:以气阴两虚最多见,频率为20.33%,其次为血热瘀滞,频率为14.99%。(3)药物:27例病例、451诊次的处方药物总频数3086次,其中使用频数前27味的中药,频数均在20次以上,累积频率达78.68%,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4)疗效:初诊和末次就诊出现3次以上的症状体征数分别为9个和5个,初诊蛋白尿以中、重度为主,累积频率为55.56%,末次就诊以正常蛋白尿为主,频率为77.78%。2.聚类分析:得到吕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用药对6对,药串3串。
张怡,向红[9](2017)在《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小儿肾病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本病的治疗以激素为主,但激素治疗存在易反复、副作用较多的特点。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减少复发及激素副作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杨春颖[10](2014)在《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深刻认识以及在对其的治疗方法上有所突破,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积累经验有利于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发展,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我院的小儿科中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儿童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做好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38例患者对本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0%,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对我院患者做的观察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还是极其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缩短病程,疗效可靠。所以更加要努力根据不断的分析研究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上下功夫,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8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8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 资料收集内容 |
2.3 中药的规范化 |
2.4 数据挖掘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证候分布 |
3.3 处方用药 |
3.4 常用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
3.5 常用中药聚类分析 |
3.6 小结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1.1 临床资料分析 |
1.2 证候分布分析 |
1.3 处方用药分析 |
1.4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
1.5 聚类结果分析 |
2 李新民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辨治思想探讨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则治法 |
3 典型案例 |
4.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小儿肾病综合征西医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治疗现状 |
2.小儿肾病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
2.1 病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分段论治”治疗儿童RNS的数据挖掘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分期标准 |
2.4 病例纳入标准 |
2.5 病例排除标准 |
2.6 诊次剔除标准 |
2.7 治疗方法 |
2.8 数理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复发水肿期证型、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
3.3 肿退尿浊期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
3.4 缓解期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RNS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分段论治”法对SRNS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减毒效应分析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分段论治”法对FRNS、SDNS临床疗效的影响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分段论治”法对RNS儿童血清IgG、IgA、COR(08:00)的影响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分段论治”法治疗后RNS儿童生存质量调查 |
1.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6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7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病例纳入及分布情况 |
2.2 “分段论治”法治疗对RNS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 |
3 小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数据挖掘结果分析及学术思想总结 |
1.1 复发水肿期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与学术思想总结 |
1.1.1 结果分析 |
1.1.2 复发水肿期治疗学术思想总结:攘外安内,治水为先 |
1.2 肿退尿浊期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与学术思想总结 |
1.3 缓解期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与学术思想总结 |
1.4 “分段论治”其他临证经验总结 |
2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2.1 “分段论治”对SRNS、SDNS/FRNS的治疗作用分析 |
2.2 “分段论治”对RNS儿童血清IgG、IgA、COR(08:00)的影响结果分析 |
2.3 “分段论治”法安全性分析 |
3 生存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
3.1 生理领域分析 |
3.2 心理领域分析 |
3.3 社会关系领域分析 |
结论与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之处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1.3) |
附录3 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 |
附录4 RNS儿童生存质量调查简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3)肾病一号方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小鼠Angptl3及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肾病一号方对阿霉素诱导肾病模型小鼠理化指标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主要仪器 |
1.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1.1.3 实验方法 |
1.1.3.1 实验动物 |
1.1.3.2 药物干预 |
1.1.3.3 标本的留取 |
1.1.3.4 检测 |
1.1.3.4.1 尿生化指标检测 |
1.1.3.4.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1.1.3.4.3 光镜观察 |
1.1.3.4.4 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病理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体重变化 |
1.2.2 尿蛋白/肌酐比值 |
1.2.3 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
1.2.4 光镜、电镜结果 |
1.3 小结 |
1.3.1 阿霉素肾病BALB/C小鼠模型构建 |
1.3.2 肾病一号方可改善阿霉素肾病BALB/C小鼠血尿生化及肾脏病理 |
2 肾病一号方对阿霉素诱导肾病模型小鼠Angptl3 及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2.1.3 实验方法 |
2.1.3.1 总蛋白提取并检测 |
2.1.3.2 Western-Blot检测组织中Nephrin、Podocin、Angptl3、CD2AP的含量 |
2.1.4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各组Nephrin蛋白水平的表达 |
2.2.2 各组Podocin蛋白水平的表达 |
2.2.3 各组CD2AP蛋白水平的表达 |
2.2.4 各组Angptl3 蛋白水平的表达 |
2.3 小结 |
3 讨论 |
4 全文总结 |
5 结论 |
6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综述 儿童肾病综合征常用模型及 中医药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2 发表文章摘要 |
附录 3 |
(4)四步合围法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水肿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水肿病名的记载 |
1.2 中医学对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水肿病的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PNS的研究现状 |
2.1 PNS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
2.2 PNS的西医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现状 |
3.1 中医对激素的认识 |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
试验研究 |
1 试验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3 试验病例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观察项目及指标 |
3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临床资料分析 |
4.2 临床疗效分析 |
讨论 |
1 原晓风教授之辨治经验 |
2 原晓风教授之组方思想 |
3 六味地黄汤的现代研究 |
4 研究结果及疗效分析 |
5 体会与展望 |
本文创新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5)肾复康Ⅵ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疗效及肾小球分子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邓俊芷教授经验概述 |
第一节 邓俊芷教授简介 |
第二节 邓俊芷教授经验溯源 |
第三节 邓俊芷教授学术思想 |
一、重视辩证论治,首分标本虚实 |
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 |
第二章 邓俊芷教授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用药分析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小儿肾病综合征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
二、中医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研究资料 |
一、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研究方法 |
五、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频复发性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理论研究 |
1.中国古代医家对肾病综合征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治疗 |
2.西医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认识 |
2.1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原因 |
2.2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频复发治疗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及病历选择 |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的脱落或终止标准: |
2.治疗方式 |
3.临床观察 |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
3.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3.3 疗效评价标准 |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5 病例随访观察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治疗前一般情况 |
2.结果 |
2.1 .中医症候的单项积分方面 |
2.2 相关实验室指标 |
2.3 疗效比较 |
2.4 安全性比较 |
2.5 随访 |
讨论 |
1.结果分析 |
1.1 .中医症候的单项积分方面 |
1.2 相关实验室指标 |
1.3 疗效 |
1.4 用药安全性 |
1.5 复发率 |
2.小儿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与肾病复发的关系 |
2.1 脾肾阳虚,水液停聚,卫表不固 |
2.2 脾肾阳虚,邪气内盛 |
3.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方药组成分析 |
4.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组方分析 |
5.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的作用机制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基于数据挖掘的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西医诊治进展 |
1 流行病学资料 |
2 病因 |
3 发病机制 |
4 病理研究 |
5 并发症 |
6 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诊治进展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治则治法 |
4 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数据挖掘 |
1 资料研究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筛选 |
2 研究方法 |
2.1 采集原始资料数据信息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建立数据库 |
2.4 确定挖掘目标和统计方法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特征 |
3.2 频数统计 |
3.3 聚类分析 |
4 讨论 |
4.1 病因病机 |
4.2 用药特点 |
4.3 分期论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9)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施治 |
3 分期施治 |
3.1 依据激素的使用分期施治 |
3.2 依据病程演变分期 |
4 中成药与激素联合应用 |
5 中医外治法 |
6 结语 |
(10)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8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D]. 邬霄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刘晓鹰教授“分段论治”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刘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肾病一号方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小鼠Angptl3及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 张菲菲.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四步合围法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研究[D]. 许渴.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肾复康Ⅵ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疗效及肾小球分子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诗洋.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D]. 刘智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频复发性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疗效观察[D]. 王锦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基于数据挖掘的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D]. 仉晓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J]. 张怡,向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3)
- [10]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J]. 杨春颖.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17)
标签:肾病综合征论文; 尿蛋白的治疗方法论文; 中医论文; 尿蛋白论文; 药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