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精河县种子产业化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平[1](2020)在《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新疆棉花面积264.4万公顷,占全国棉花面积的74.3%,棉花总产量511.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3.8%,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但与新疆棉花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不匹配的是,新疆棉花质量在国际市场仍处于劣势。特别是机采棉迅速发展后,仍沿用手采棉时期以高产为目标的技术集成体系,适宜机采的棉花技术集成体系没有配套建立,表现在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未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模式仍然以“矮密早丰”模式为主,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程度较低,残膜对棉花质量的影响难题尚未解决。在采收环节由于田间堆放原因导致的棉花二次污染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加工环节由于机采棉杂质、异性纤维较多,导致籽棉和皮棉的清理次数偏多、棉花纤维长度减短、强度降低、短纤维含量增加和棉结数量比率偏高。以上技术环节的问题是导致新疆棉花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着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机采棉化学脱叶工序的需要,导新疆棉花生长期缩短、棉花自然吐絮率降低,棉花生产条件劣势更加突出。因此,新疆棉花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上存在的问题,必然要依靠构建和推广配套的技术集成体系来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新疆棉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探索建立适宜新疆棉花产业现状的配套技术集成体系,发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作用,解决技术集成过程中的评价体系构建、技术集成评价、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路径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通过发放专家意见征询表、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和资料,采取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集成体系的不配套是制约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个假设,并运用技术进步、技术集成、快乐植棉和技术变迁等相关理论,对假设进行科学、系统论证。首先对新疆棉花质量和技术集成现状进行分析,并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对比,找出了新疆棉花在质量和技术集成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提出了新疆棉花要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观点。通过组织国内棉花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进行构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棉区的南北疆、六个流域棉区的64个县团单位进行棉花的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对比找出不同棉区间的技术集成和质量差异,并检验技术集成和质量的相关性。通过评价结果筛选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并结合美国、澳大利亚和兵团技术集成的经验,对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政府宏观层面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对技术集成影响作用,采用TAM框架及理论设计了棉农技术集成采纳意愿分析方案,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棉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出这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对技术集成的影响程度。最后研究提出技术集成推广路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从经济学研究视角,首次在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对新疆棉花技术集成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包含技术集成现状和差距分析、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典型棉区技术集成评价、技术集成体系优化、技术集成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的系统理论体系。2.在全国范围组织权威专家,构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典型棉区进行了全面评价,实证了新疆典型棉区技术集成和质量水平,并创新性的对棉花技术集成水平与质量水平进行相关性检验,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优化了技术集成的体系,提出了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推广路径和对策建议,为新疆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解决方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新疆棉花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新疆棉花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生产高质量的棉花产品实现高价格和高效益,弥补生产高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劣势,并以此占领世界棉花中高端市场,从而带来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结论二,技术集成体系不配套是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新疆棉花目前处于机采棉的成长阶段,但仍依赖以手采棉的“矮密早丰”、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技术集成体系,适宜机采棉的技术集成体系尚未建成,从而导致机采棉整体质量较低。技术集成严重制约着新疆棉花质量的提升。结论三,构建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奠定评价基础。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进行构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最终确定了包括了品种、种植技术、采收技术、加工技术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论四,对新疆典型棉区的技术集成和质量实证评价,实证了不同棉区的技术集成和质量水平。通过对新疆南北疆六个流域棉区的64个县团级单位发放调查问卷,运用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对样点棉区组织实施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并验证了技术集成和质量两个变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实证了技术集成水平是影响棉花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五、优化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是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本研究最终优化构建了包含品种、种植技术、采收技术和加工技术4个一级技术指标,包含优质棉品种、主栽品种、种植技术等14项二级技术指标,并对二级技术指标内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赋值。结论六,政府和棉农行为是影响技术集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得出政府在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两个方面对技术集成产生影响,棉农对技术集成体系的采纳意愿行为受到年龄、家庭人均纯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论七,确定了技术集成推广路径和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确定以“政府主导型”的推广路径,以政府牵头组织农业部门、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加工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棉农开展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应用。二是提出了对策建议。新疆棉花产业要建立“高质量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观和产业定位,产品定位于国内高端棉花产品,并建议在目前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制定质量为先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
郭丹丹,孟梅,李鹏辉[2](2016)在《伊宁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阐述新疆伊宁县的区域概况、玉米生产现状、各乡镇玉米种植现状及玉米消费的基本情况,分析伊宁县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伊宁县玉米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一是加强和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重培养新型农业组织;二是强化种子市场,推出种子分级制度;三是丰富技术推广内容,培养新型技术服务型组织;四是与科研部门、高校和种子公司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潘晓东[3](2015)在《同城化视角下的新疆乌苏城市空间扩展途径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全球经济风暴,使人们更加清晰地感觉到区域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而今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认为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也对城市空间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可见,当下城市,虽然城市空间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却更加复杂多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更加严峻。新疆“奎独乌”区域所面临的问题,则是同城化过程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使得城市空间扩展的途径已经不是单一的城市主体、单一的战略模式所能解决的。本文基于同城化视角,先期根据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总结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构建。首先,对同城化理论脉络研究和同城化案例梳理:从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在同城化案例的研究中着重对同城化条件、同城化类型、同城化发展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研究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确认多元化的不确定因素而引入情景预设,构建可修正传统空间扩展途径的方法。由此论证了同城化理论在相应的城市空间扩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完成理论构建之后,文章对乌苏的现状进行了解析和论述。文章开展了对乌苏城市空间扩展途径的脉络分析,包括内生扩展途径与相关现状的研究,并在外部分析中挖掘对乌苏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奎独乌”同城化的现有促进条件及限制因素,探究“奎独乌”同城化对乌苏城市空间扩展的应用作用以及乌苏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论证同城化下乌苏城市空间扩展的南向性。最后,由于“奎独乌”同城化所引发的乌苏南区城市空间扩展的多因子影响,应用多情景预设,对乌苏城市南区空间扩展规模进行预测,以及多情景预设下空间布局的应对,基于同城化视角下,引入多情景的手段,对乌苏城市空间扩展进行做组合的途径模拟,以此来指导乌苏城市的发展建设:对其扩展的动力机制、建设时序和限制方法进行了建议。
李顺祥,李忠校,周慧萍[4](2007)在《加快发展种子产业 为博州农业发展做更大贡献》文中提出1博州种子产业现状1.1引进、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良新品种博州引进和选育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品系、组合),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认)定通过了3种作物共7个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大面积更换了1-2次,其中棉花更换了3次,促进了博州农业生产的发展。
韩磊[5](2007)在《棉花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栽培过程中,棉花蕾铃脱落、早衰现象严重,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冠层温度低的棉花品种是否和冷型小麦一样具有植株活力较强、代谢水平较高、后劲较足的特点,引起了作者较大的兴趣。本试验在气候和土壤背景相同且栽培条件完全一致的一个小尺度范围内,自花期开始,对中棉41、炮台1号、豫422和中棉5629这四个棉花品种的冠层温度以及一系列生理代谢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棉花的冠层温度存在分异现象自花期至吐絮期间,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群体冠层温度出现了分异现象,有的偏低,有的偏暖,中棉41和炮台1号温度大多位于基准线之下,温度明显偏低,而豫422和中棉5629温度则大多位于基准线之上,温度明显偏高。对冠层温度的日序变化的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着水平;在冠层温度日变化的显着性分析中,在各时间点不同温度类型之间的差异也几乎都达到了显着甚至极显着水平。2.不同基因型棉花的生理特性存在着差异(1)低温棉花的叶绿素含量在盛花期后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叶绿素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降解速度较暖温棉花平缓,这说明了低温棉花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具备抗早衰的潜力。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中棉4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存在着差异显着,但炮台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未达到显着性水平。(2)低温棉花在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几乎都高于暖温棉花,在生育后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速度较快,但是低温棉花的下降幅度略低于暖温棉花,再次证实了其代谢功能优于暖温棉花。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都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炮台1号与中棉5629之间的差异更是达到了极显着水平。(3)低温棉花较高温型棉花在多数时期保持着较高的SOD活性,下降幅度也较为缓慢,说明低温棉花具有较强的减轻活性氧或其它过氧化物自由基对细胞膜系统伤害的能力,代谢功能较好。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中棉4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都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炮台1号与中棉5629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但炮台1号与豫422之间未达到显着性水平。(4)低温棉花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各个时期基本保持了较高的活性,在生育后期的下降幅度也较为缓慢,说明了低温棉花比暖温棉花具有较高的氮肥利用能力,具备高产的基础。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中棉4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但是炮台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均未达到显着性水平。(5)不同基因型棉花叶片的MDA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呈明显上升趋势,低温棉花增加速度缓慢,积累量较少,暖温棉花增加速度较快,积累量大,表明低温棉花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再次证实了其代谢功能优于暖温棉花。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中棉4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炮台1号与豫422之间也达到了显着性水平,但炮台1号与中棉5629之间却未达到显着性水平。(6)在吐絮后,低温棉花和暖温棉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增大,低温棉花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证明了低温棉花比暖温棉花在后期具有更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具备更好的抵抗逆境的能力。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中棉41号与中棉5629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其它的均未达到显着性水平。3.不同基因型棉花的气孔交换特性存在着差异(1)低温棉花在各个时期的蒸腾速率都高于暖温棉花。高的蒸腾速率不仅有利于植株体温的降低,还为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多的矿质养分,并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较充足的水分,并且有利于CO2反向进入植株体内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中棉4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炮台1号与中棉5629之间也达到了显着性水平,但炮台1号与豫422之间却未达到显着性水平。(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低温棉花和暖温棉花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增大,低温棉花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暖温棉花,这对产量的提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中棉41号与豫422和中棉5629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炮台1号与中棉5629之间也达到了显着性水平,但炮台1号与豫422之间却未达到显着性水平。(3)低温棉花较暖温棉花在各个时期的都具备较高的气孔导度,气孔传导能力强,代谢功能旺盛。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类型棉花之间都存在着显着性差异。4.不同基因型棉花的产量构成存在差异低温棉花比暖温棉花具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和较高的产量,两种温度类型棉花的皮棉产量和蕾铃脱落率均达到了显着性差异。
赵国建,汤杰[6](2002)在《关于精河县种子产业化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精河县的棉种体制从创建之日起就存在着政事企三位一体的局面,种子管理站负责良繁、稀硫酸脱绒和棉种销售;而棉种轧花厂隶属农业局,主管棉花收购、加工。虽然棉种产业基本形成,并且各自都有一定的利益,但随着棉种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现这种多头领导、分开管理的经营方式逐渐暴露出责任不明、效益不高等弊端。为了实施种子工程,将原种子站和棉种轧花厂合并组建成棉种公司,面临一次挑战和发展机遇。
陈为祥,刘连芳[7](1997)在《新疆棉花新品种介绍及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霞飞[8](1996)在《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文中指出 八十年代以来,博州棉花生产长足发展,成为全国50个优质棉基地之一。1990年和1991年棉花平均亩产分别为94公斤与93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品质,历年平均一级棉占74.7%,高于全疆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绒长29mm 以上,占棉产量的91.4%,高于全疆平均水平2.3倍。博州棉花以高产、优质闻名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出口创汇的优势产业。但是,1992年和1993年棉花产量和品质严重滑
二、关于精河县种子产业化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精河县种子产业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 |
1.2.2 农业技术进步相关研究 |
1.2.3 农业技术集成的相关研究 |
1.2.4 农业技术集成与质量关系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机采棉 |
2.1.2 高质量发展 |
2.1.3 农业高质量发展 |
2.1.4 技术集成 |
2.2 理论基础 |
2.2.1 技术进步理论 |
2.2.2 技术集成理论 |
2.2.3 快乐植棉理论 |
2.2.4 技术变迁理论 |
第三章 新疆棉花质量与技术集成现状 |
3.1 新疆棉花产业概况 |
3.2 新疆棉花质量现状 |
3.2.1 新疆棉花质量现状 |
3.2.2 新疆棉花提质增效现状 |
3.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现状 |
3.3.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阶段和特点 |
3.3.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现状分析 |
3.4 新疆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
3.4.1 美国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现状 |
3.4.2 澳大利亚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现状 |
3.4.3 新疆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
3.5 新疆棉花质量和技术集成对比差距的解决思路 |
3.6 小结 |
第四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 |
4.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选取 |
4.1.1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4.1.2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选取 |
4.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的指标筛选 |
4.2.1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备选指标的考量 |
4.2.2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权威专家的选定 |
4.2.3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的筛选 |
4.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构造判断矩阵 |
4.3.2 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4.4 小结 |
第五章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 |
5.1 新疆典型棉区样点选择与调查问卷设计 |
5.1.1 典型棉区样点选择 |
5.1.2 调查问卷设计 |
5.2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 |
5.2.1 技术集成标准值与计分方法确定 |
5.2.2 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 |
5.3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质量评价 |
5.3.1 质量指标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
5.3.2 典型棉区棉花质量评价 |
5.4 新疆典型棉区技术集成与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5.4.1 技术集成与质量的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5.4.2 技术集成与质量相关性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优化 |
6.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原则与方法 |
6.1.1 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原则 |
6.1.2 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方法 |
6.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筛选 |
6.2.1 技术集成体系指标筛选的样点单位选择 |
6.2.2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筛选 |
6.3 新疆技术集成体系优化的经验借鉴 |
6.3.1 国外棉花主产国的经验借鉴 |
6.3.2 新疆兵团的实践经验借鉴 |
6.4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优化 |
6.4.1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构架优化 |
6.4.2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优化 |
6.5 小结 |
第七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7.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影响因素的选定 |
7.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政府层面影响分析 |
7.2.1 产业定位的影响分析 |
7.2.2 产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
7.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棉农采纳意愿影响分析 |
7.3.1 TAM框架及理论分析 |
7.3.2 棉农采纳意愿的概念框架 |
7.3.3 棉农采纳意愿的研究方法 |
7.3.4 棉农采纳意愿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7.3.5 棉农采纳意愿的分析结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与对策建议 |
8.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 |
8.1.1 技术集成体系推广路径 |
8.1.2 技术集成体系推广的具体措施 |
8.2 对策建议 |
8.2.1 确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观 |
8.2.2 确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 |
8.2.3 建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措施 |
8.3 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不足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国内咨询专家名单 |
附录二: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 |
附录三: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征询表 |
附录四: 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五: 棉花技术集成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六: 棉花技术集成农户需求与采纳意愿调查问卷 |
附录七: 全文图示及表格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伊宁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伊宁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
1.1 区域概况 |
1.1.1地理位置 |
1.1.2土壤条件 |
1.1.3气候条件 |
1.1.4水资源条件 |
1.2 玉米生产在全疆的地位概况 |
1.2.1玉米播种面积占全疆玉米播种面积比重的动态分析 |
1.2.2玉米总产量占全疆玉米总产量比重的动态分析 |
1.2.3玉米单产与全疆玉米单产对比分析 |
1.3 玉米生产布局情况 |
1.3.1生产基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 |
1.3.2各乡镇玉米生产现状分析 |
1.4 玉米消费现状 |
1.4.1饲料消费 |
1.4.2工业消费 |
1.4.3口粮消费 |
2 伊宁县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玉米种植主体老龄化,年轻劳动力流失 |
2.2 玉米生产重效益、轻养地,单产提高压力大 |
2.3 伊宁县种子产业发展滞后,推广品种宣传不足 |
2.4 农业科技推广范围有限,生产技术到位率低 |
3 伊宁县玉米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
3.1 加强和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重培养新型农业组织 |
3.2 强化种子市场,推出种子分级制度 |
3.3 丰富技术推广内容,培养新型技术服务型组织 |
3.4 与科研部门、高校和种子公司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
(3)同城化视角下的新疆乌苏城市空间扩展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丝路经济带的国际背景 |
1.1.2 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大区域背景 |
1.1.3“奎独乌”区域协调中乌苏空间扩展的问题 |
1.2 研究概念界定 |
1.2.1 同城化概念辨析 |
1.2.2 城市空间扩展概念辨析 |
1.3 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比较分析 |
1.4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重点 |
1.4.3 研究意义 |
1.5 研究路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框架 |
2. 同城化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 |
2.1“同城化”概念脉络辨析 |
2.2 同城化相关理论研究 |
2.2.1.区位理论 |
2.2.2 区域分工理论 |
2.2.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
2.2.4 核心—边缘理论 |
2.2.5 增长极理论 |
2.2.6 理论研究小结 |
2.3 同城化案例研究分析 |
2.3.1 同城化国内案例 |
2.3.2 同城化国外案例 |
2.3.3 同城化案例小结 |
2.4 本章小结 |
3. 城市空间扩展的途径构建 |
3.1 内外部相关因素分析 |
3.1.1 内部作用 |
3.1.2 外部作用 |
3.2 同城化引起的城市扩展不确定机制 |
3.2.1 同城化时序性带来的不确定性 |
3.2.2 区域行政隔阂引起的不确定性 |
3.3 应对同城化下不确定性的情景预测方法 |
3.3.1 同城化下不确定性对规划预测影响的特征 |
3.3.2 情景预设的内涵 |
3.3.3 同城化下的城市扩展的情景预设应对 |
3.4 同城化视角下城市空间扩展途径构建 |
3.4.1 不确定因子分析和战略节点识别 |
3.4.2 城市空间扩展规模的预测 |
3.4.3 城市空间扩展中的结构布局 |
3.5 本章小结 |
4. 同城化趋势的“奎独乌”空间关系 |
4.1 外部影响下的“奎独乌”关系 |
4.1.1 新丝路背景下的外部契机 |
4.1.2 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区域因素 |
4.2 “奎独乌”同城化的条件和制约因素 |
4.2.1 “奎独乌”同城化的基本条件 |
4.2.2 “奎独乌”同城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
4.3 “奎独乌”城市空间扩展的趋势 |
4.3.1 “奎独乌”用地扩展现状 |
4.3.2 “奎独乌”各区域总体规划人.规模预测 |
4.3.3 “奎独乌”区域交通趋势 |
4.4 乌苏城市的内部因素分析 |
4.4.1 乌苏城市发展概况基础 |
4.4.2 乌苏城市历史沿革建城经过 |
4.4.3 乌苏城市空间扩展途径脉络 |
4.4.4 乌苏城市空间扩张趋势分析 |
4.5 乌苏城市空间扩展趋势的南向性 |
4.5.1 区域协同下的乌苏城市扩展选取 |
4.5.2 乌苏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
4.5.3 乌苏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 |
4.6 本章小结 |
5. 乌苏城市空间扩展的途径选取 |
5.1 乌苏南区现状与空间规划趋势 |
5.1.1 乌苏南区现状 |
5.1.2 南区规划趋势 |
5.2 南区空间扩展途径困境下的多情景分析 |
5.2.1 内外因子及确定性不确定性分析 |
5.2.2 乌苏南城区情景因素 |
5.2.3 乌苏南区战略节点的识别 |
5.3 乌苏南区城市空间扩展规模与用地的选取 |
5.3.1 乌苏南区空间规模扩展途径确定 |
5.3.2 GIS空间逻辑分析下的用地分级 |
5.4 多情境下乌苏南区空间布局响应 |
5.4.1 情景 1:产业设施发展放缓——基础设施政策偏离 |
5.4.2 情景 2:产业设施发展放缓——基础设施政策较好 |
5.4.3 情景 3:产业设施发展放缓——基础设施政策极佳 |
5.4.4 情景 4:产业设施发展复苏——基础设施政策较好 |
5.4.5 情景 5:产业设施发展极速——基础设施政策极佳 |
5.5 多情景分析的主要结论与乌苏南区空间扩展途径建议 |
5.5.1 乌苏南城区空间扩展机制建议 |
5.5.2 乌苏南城区空间扩展时序建议 |
5.5.3 乌苏南城区空间扩展限制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作者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实践 |
1.发表论文 |
2.实践经历 |
(4)加快发展种子产业 为博州农业发展做更大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 博州种子产业现状 |
1.1 引进、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良新品种 |
1.2 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已经形成 |
1.3 种子产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发展 |
1.4 种子产业化有了雏形 |
2 博州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1 新品种引进繁育工作没有重大突破, 缺乏一批能够推动全州农业发展的优良品种。 |
2.2 营销策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
2.3 资金投入不足。 |
2.4 忽视信息收集和市场分析, 造成部分种子积压。 |
2.5 种子执法体系不完善, 质量监督薄弱, 种子质量不能很好的得到保证。 |
3 博州农作物种业区域布局 |
3.1 小麦种子基地重点在小麦主产区温泉县集中发展 (安格里格乡、哈日布呼镇) , 建立稳定种子生产基地8000 (667m2) 。 |
3.2 玉米种子基地围绕博州发展畜牧业, 在精河县八家户农 |
3.3 棉花种子基地重点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7-8大队、博乐 |
3.4 甜菜种子基地重点在温泉县哈日布呼镇发展, 建立稳定 |
4 主要对策 |
4.1 认真抓好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
4.2 全面提高种子质量。 |
4.3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种子工作的支持力度。 |
4.4 自《种子法》实施以来, 博州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由4个增加到257个, 必须依法加强种子管理, 规范市场。 |
4.5 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尽快形成现代化的种子质 |
4.6 建立健全种子信息网络。 |
4.7 完善种子管理和政策保障体系。 |
(5)棉花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棉花简介 |
1.1.1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 |
1.1.2 世界棉业概况 |
1.1.3 中国棉业概况 |
1.1.4 中国棉区的划分 |
1.1.5 我国原棉总体状况 |
1.1.6 中国棉花与世界先进棉花科技的差距 |
1.1.7 棉花的高产生理 |
1.2 冠层温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1.2.1 冠层温度的测定技术 |
1.2.2 冠层温度应用的理论基础 |
1.2.3 冠层温度在水分诊断以及灌溉计划的制定等方面的应用 |
1.2.4 冠层温度在育种中的应用 |
1.2.5 冠层温度与作物的光合特性和蒸腾速率密切相关 |
1.2.6 作物温度类型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设计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2 取样和测定方法 |
2.2.1 田间观测 |
2.2.2 实验室测定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基因型棉花冠层温度的研究 |
3.1.1 不同基因型棉花冠层温度的日序变化 |
3.1.2 不同基因型棉花冠层温度的日变化 |
3.2 不同基因型棉花的生育期 |
3.3 不同基因型棉花生理特性的的研究 |
3.3.1 不同基因型棉花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3.3.2 不同基因型棉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3.3 不同基因型棉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3.3.4 不同基因型棉花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变化 |
3.3.5 不同基因型棉花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3.3.6 不同基因型棉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3.4 不同基因型棉花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 |
3.4.1 不同基因型棉花蒸腾速率的变化 |
3.4.2 不同基因型棉花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3.4.3 不同基因型棉花气孔导度的变化 |
3.5 不同基因型棉花产量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
第四章 结论 |
4.1 不同基因型棉花的冠层温度存在分异现象 |
4.2 不同基因型棉花的生理特性存在着差异 |
4.3 不同基因型棉花的气孔交换特性存在着差异 |
4.4 不同基因型棉花的产量构成存在差异 |
第五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关于精河县种子产业化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D]. 王平. 石河子大学, 2020(04)
- [2]伊宁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郭丹丹,孟梅,李鹏辉. 农业科学研究, 2016(01)
- [3]同城化视角下的新疆乌苏城市空间扩展途径研究[D]. 潘晓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2)
- [4]加快发展种子产业 为博州农业发展做更大贡献[J]. 李顺祥,李忠校,周慧萍. 新疆农业科技, 2007(06)
- [5]棉花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D]. 韩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6]关于精河县种子产业化的探讨[J]. 赵国建,汤杰. 新疆农业科技, 2002(S1)
- [7]新疆棉花新品种介绍及问题分析[J]. 陈为祥,刘连芳. 新疆农业科技, 1997(02)
- [8]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 李霞飞. 决策咨询通讯, 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