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牙义齿种植后即刻修复的联合应用

上颌前牙义齿种植后即刻修复的联合应用

一、上颌前牙区后期种植与义齿即刻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沛,王清芝[1](2021)在《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上颌单前牙需种植修复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上颌前牙区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牙槽嵴骨吸收高度低于对照组,PES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显着,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种植成功率,减少牙槽骨吸收,提升软组织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

Chinese Society of Oral Implantology;[2](2021)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种植学术大会”会议简报》文中研究指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种植学术大会(12th NCOI于2021年7月15日至18日在厦门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口腔种植学最新进展",会议基调是"规范创新发展",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大会主旨演讲3场、学术论坛33场、优秀论文论坛3场、企业论坛9场及其他重要论坛等,同时大会还设立有壁报展示区等。国内外百余名演讲嘉宾和七千余名业界同仁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口腔种植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并就某些热点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共识。

张诗蕾[3](2021)在《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及修复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口内扫描制取上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数字化口腔扫描对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的可行性,为后续数字化赝复体的制作提供理论基础及数据支持。方法:本课题选择10名上颌骨缺损受试者的数字化模型及石膏模型共20个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参与者,使用医用组织胶水(医用组织胶水,台湾柏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在口内健康上腭粘膜粘贴3块定制氧化锆瓷块(6mm*6mm*3mm),将残留牙列前牙端瓷块记为A瓷块,后牙端瓷块记为C瓷块,近缺损区或皮瓣区瓷块记为B瓷块,而后分别使用口腔扫描系统(Trios color,3Shape,丹麦)制取数字化模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制取传统石膏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E2 Lab Scanner,3Shape公司,丹麦)获取传统印模(Conventional impression,CI)石膏模型的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数据,与对应患者的口内扫描(Intraoral scan,IOS)模型的STL数据共同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Raindrop Geomagic公司,美国)匹配后进行真实性评估。以CI的STL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对每一组模型都执行两种不同的测量:瓷块与牙之间的线性距离测量、针对牙齿区域的最佳拟合算法测量。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v26,IBM公司,美国)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共分析了符合要求的10名受试者的20个模型,分析数据包括30对测量距离数据(30组IOS数据及30组CI数据)及10对牙列最佳拟合数据。结果:在距离测量方面,所有30对组距离分析结果提示IOS与CI的真实性存在显着区别(P=0.034),A、C瓷块组距离分析结果认为IOS与CI印模真实性无明显差异(PA=0.628,PC=0.517),B瓷块组距离分析结果提示IOS与CI的真实性存在显着区别(PB=0.0.015),瓷块位置对印模真实性存在显着影响。组内ANOVA结果提示瓷块位置对印模真实性存在影响(P=0.049),LSD结果提示BC组间IOS与CI印模真实性存在区别(PBC=0.017),尚不认为AB组间与AC组间IOS与CI印模真实性存在区别(PAB=0.102,PAC=0.397)。牙列最佳拟合对齐的Kolmogorov–Smirnoff检验结果提示,数字化印模与常规印模在剩余牙列真实性上未存在显着区别(P=0.184)。结论:结果表明,IOS在制取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模型的真实性方面具有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但仍需要配合采取功能性印模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第二部分口腔修复病例报告目的:收集口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修复病例,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修复方法及修复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5例进行资料收集及病例分析。根据患者诊断及特点,分别借助口内光学扫描、数字化微笑设计、牙龈塑形等修复技术完成贴面、单冠、种植及赝复体等修复治疗,并在术后结合关联文献、临床经验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对牙体缺损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两种类型共五例病例进行修复。在牙体缺损的贴面修复中,应用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技术,采用玻璃陶瓷进行贴面及全冠制作。可见术后修复效果与患者要求一致,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高;在前牙外伤后冠根折的种植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的方式,通过临时修复体对种植区域牙龈软组织逐步进行塑形,选择钛基底的氧化锆基台,提升了个性化美学效果;在下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修复中,选择采用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implant-supported fixed partial denture,IFPD)的修复方式,并采用Bio-HPP材料作为支架,减轻了义齿的重量,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方式获取植体位置信息,并进行修复体的设计、制作,在精确度、美观性等方面都达到了满意的结果。在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修复中,采用数字化扫描的方式进行了初印模的制取,虽然后续仍需进行一次口内功能性印模,但已减轻了患者就诊不适感,简化了就诊流程。患者称赝复体的外观及性能都令人满意。结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口腔修复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具有提升美学效果、缩短修复疗程、便于医患沟通等一系列优势。

涂业颖[4](2021)在《一种国产导板辅助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分析和偏差控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国产数字化种植导板辅助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分析其偏差来源,给临床应用提供减小偏差的方法和依据。方法1.3D打印制作种植导板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手术,测量种植体术前设计和术后实际植入位点之间的偏差。选择14例无牙颌患者,共测量100个植入位点。将术前CBCT数据导入六维齿科牙种植设计软件(?),设计和制作导板;应用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手术;术后拍摄CBCT并导入六维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术前设计进行配准;将配准模型导出到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偏差测量,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导板支持方式、上下颌、不同植体植入方式、前后牙种植位点等因素对其精度的影响。分析讨论导板辅助无牙颌种植治疗过程中的偏差来源,并研究偏差控制的方法。2.通过改进导板工具盒,收集16例应用改良无压板导板工具盒的无牙颌种植病例,共94个植入位点,测量分析导板精度改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国产无牙颌种植导板精度。结果1.国产导板精度总体情况:种植体颈部中心偏差为(0.83±0.27mm),水平向偏差为(0.39±0.17mm);种植体底部中心偏差为(1.1 1±0.35mm),深度偏差为(0.45±0.19mm);角度偏差为(3.16±1.73°)。2.牙—黏膜联合支持式导板和黏膜支持式导板两者的差异在种植体颈部中心偏差、水平向偏差、种植体底部中心偏差、深度偏差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黏膜联合支持式导板在角度偏差上略小于黏膜支持式导板(P<0.05)。3.基于平均值比较,下颌导板精度略高于上颌,但两者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4.基于平均值比较,垂直植入精度略高于倾斜植入,但两者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5.基于平均值比较,前牙种植位点精度略高于后牙,但两者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6.对比使用改良无压板工具盒与压板工具盒,在种植体颈部中心偏差、种植体底部中心偏差、深度偏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国产数字化导板能够显着提高无牙颌种植手术精度和效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牙—黏膜联合支持式导板精度略高于黏膜支持式导板。3.上下颌、不同植体植入方式、前后牙种植位点等因素对导板引导下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无明显影响,均有较好的效果。4.改良无压板工具盒较压板工具盒的精度有所提高。5.国产种植导板安全可靠,能够提高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但仍然存在偏差,因此临床操作时术者要严格把控,将偏差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曾文锋[5](2021)在《口腔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其风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目前牙齿缺失在临床上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食物功能、美观以及发音功能。活动义齿修复、固定冠桥修复以及种植修复是目前临床缺失牙修复常用的三种方式。种植修复因无须损害邻牙、使用舒适、咀嚼高效率、更好的美学效果等优点逐渐盛行。随着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的提高和临床医生经验的累积,种植修复的成功率不断提高,然而由于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后到形成有效的骨结合需要经过一段足够的时间(常规3-6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种植体容易发生早期失败。种植体早期失败是指发生在种植体与牙槽骨结合的过程,修复基台连接前的种植体松动脱落或已有临床指征需要拔除种植体的现象。理想有效的骨结合是种植体成功的前提,早期失败是由于种植体与牙槽骨没有形成足够良好的骨结合,但目前对于种植体和牙槽骨未能形成有效骨结合的原因和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同一种因素在不同研究过程中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种植体早期失败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临床医生的工作难度,更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探索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其风险因素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国内外关于种植体早期失败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结合临床病例收集,回顾性分析口腔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其风险因素。研究目的研究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提高对种植愈后的预测性,有利于种植手术前的医患沟通,为临床减少种植体早期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具有5年以上种植经验的副主任医师的种植病例,按照性别、年龄、缺牙原因、上下颌、种植体位置、种植方式、种植体系统、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是否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否需要骨增量、骨增量的类型、愈合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组,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将筛选出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口腔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风险因素,两种统计学方法均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8年8月-2020年12月共收集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具有5年以上种植经验的副主任医师的1003名种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7名,女性患者556名。种植体共计植入1585颗,其中男性植入729颗,女性植入856颗。共计发生种植体早期失败的患者有52名,以患者为个体的早期失败率为5.2%;共计发生早期失败的种植体57颗,以种植体为个体的早期失败率为3.6%。1.早期失败组和成功组在年龄、缺牙原因、种植方式、种植体直径大小、种植体长度、骨劈开术、愈合方式的分布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性别分组,男性患者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为5.3%,女性患者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为2.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照种植体植入位置分组,总体上,上颌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4.7%,下颌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2.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到牙位分区,位于下颌前牙区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最高,为7.2%,其次上颌磨牙区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6.3%,下颌前磨牙区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6.1%,上颌前牙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3.6%,上颌前磨牙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3.2%,下颌磨牙区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种不同种植系统的早期失败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nkylos系统种植体早期失败种植体数量最多,早期失败发生率也是最高,为6.0%;5.术前使用抗生素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为2.2%,术前不使用抗生素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为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需要进行骨增量组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大于不需要骨增量组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涉及上颌窦的骨增量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13.8%,不涉及上颌窦的骨增量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2.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植骨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为3.5%,植骨不盖胶原膜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为6.2%,植骨+盖胶原膜组种植体早期失败发生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多个因素(性别、种植位置、种植体系统、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骨增量、是否上颌窦提升、植骨方式)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组和种植体植入位置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风险是女性的2.625倍;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早期失败风险是下颌磨牙区的5.352倍;上颌磨牙区种植体早期失败风险是下颌磨牙区的5.077倍;下颌前牙区种植体早期失败风险是下颌磨牙区的7.607倍;下颌前磨区种植体早期失败风险是下颌磨牙区的6.883倍。结论本次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03名,植入种植体1585颗,早期失败57颗,早期失败率为3.6%。种植体早期失败主要原因是种植体与牙槽骨结合不良,经过卡方检验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本研究中性别(男性)和种植体位置(下颌前牙区、上颌磨牙区、上颌前牙区、下颌前磨牙区)是影响种植体早期失败的风险因素。当以上因素同时存在时,选择种植手术时要更加谨慎小心。

柳清华[6](2021)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10例》文中提出目的: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尤其涉及到前牙美学区域时,不仅要恢复患者牙列的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美学意愿。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病例,着重研究种植联合骨增量技术用于修复前牙美学区的过程,全面评估种植修复前牙牙列缺损后所实现的美学修复效果,并且可以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种植及骨增量技术用于前牙美学区的独特优势,从而希望对以后的临床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2021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因前牙牙列缺损并要求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共10例。术前全面综合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常规检测血压、血糖、血常规等各项指标,仔细询问有无不适宜种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严格把握种植适应症。其次是口腔内部检查,对牙体、牙周、修复空间要有全面评估,由于涉及美学,要格外注意患者笑线位置与牙龈生物类型。同时利用美学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辅助影像学检查,为患者制定周密详尽的术前设计,交代患者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费用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制作研究模型、拍摄术前照片留档。择期行种植手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骨增量手术,如引导骨再生,骨劈开,外置法植骨等,然后植入种植体。术后制作临时修复体引导软组织成型,愈合良好后选择合适时机永久修复。术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强调口腔卫生宣教。1~12个月进行追踪随访观察,应用粉红色美学分值(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估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美学效果、白色美学分值(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估种植修复后修复体的美学效果,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患者主观满意度,整体综合全面评定临床修复效果以及口腔卫生维护状况。结果:10例病例中,高美学风险病例为4例,中度美学风险病例为5例,低美学风险病例为1例。10例患者永久修复后,进行1~12个月的病例随访,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患者主诉,发现软硬组织愈合良好,种植体无脱落,稳定性良好,患者可正常行使功能,并且对唇侧丰满度较为满意。其中6例单颗种植体永久修复后PES平均得分:8.33,WES平均得分:8.16,PIS平均得分:2.67,10例患者VAS评分在85~100内,平均得分为90。10例患者种植体周围牙周状况维护良好,患者对“粉白”美学修复效果较为满意,但其远期成效、长期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评估。结论:本论文病例最终修复后经过1~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种植体骨结合良好,行使功能正常,舒适感较佳,患者唇侧丰满度恢复理想,能够满足患者在美学方面的要求。在前牙美学区牙列缺损修复方案中,对比常规修复如可摘、固定桥等修复设计,种植修复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除了不破坏邻近健康牙体组织,更为明显的是它可以通过种植同期植骨来维持或恢复患者唇侧原有丰满度,避免或减少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的吸收,在前牙高美学风险区域更具有竞争优势。针对在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每一步的临床操作都显得格外重要,当然也需要术者与患者的充分配合,这仍值得我们更深地研究与学习。

林丽艳[7](2020)在《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基台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和比较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以及两种修复基台联合全瓷冠修复在上颌前牙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选择最为适合的修复基台获得最佳的美学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的比较:A组: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10个;B组: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10个;准备Dentium SuperLine系统替代体20个,将修复基台和替代体装配,用加力扳手拧紧中央螺丝,扭矩力为25 N·cm,两组基台试件依次固定于自制的不锈钢夹具中并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部压头与基台-替代体试件复合体的长轴成90°角,剪切压头置于基台试件上方1mm处,距替代体与基台试件连接处3 mm,距不锈钢夹具3mm,与基台试件组件垂直(成90°),在计算机控制下以0.5 mm/min的速度对修复基台施加压力,直至其断裂,记录基台破坏时压力曲线上所显示的力值,为该试件的最大抗折强度。临床修复效果观察: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完成上前牙区单颗种植体植入术待修复的患者64人共64颗种植体,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32人/组),全瓷基台组予以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和全瓷冠修复;钛base基台组予以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和全瓷冠修复,两组均采用修复体舌侧窝开孔、修复体与基台体外粘接的固位方法。两组完成种植修复后1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统计种植体成功率,以种植机械并发症、粉白美学评分(PES/WES)以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参数(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未进行冠修复的情况下A组内六角+莫氏锥度连接的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为(488.74±15.46N)低于内六角+莫氏锥度连接的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876.75±5.5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修复后临床随访1年,未出现失访者。两组患者共64颗种植体1年累计成功率均为100%,未出现牙冠脱落、崩瓷现象以及修复基台折断、螺丝松动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在粉色美学(PES)评分分别为9.47±0.84、9.25±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美学(WES)评分分别为9.50±0.76、9.34±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在改良菌斑指(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和探诊深度(P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VAS均值分别为9.06±0.76、8.75±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均可供前牙区种植修复正常使用。两种氧化锆修复基台支持的全瓷冠修复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取得了极佳的修复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满足了上颌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需求,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建忠[8](2020)在《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在美学区种植软组织增量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腔种植技术的日益发展促使种植牙不仅能恢复咀嚼功能,而且追求美学重建。上颌前牙区(又称美学区)因其特殊的位置及解剖结构,该区域缺牙后行种植修复常面临更大的美学风险,其中软组织缺损是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龈缘退缩、龈乳头缺陷和牙龈根面凸度不足等。为了恢复软组织缺损以及更好地维持种植后的稳定性,临床上需要进行软组织增量。目前为止,自体结缔组织移植仍然是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增量的金标准,其中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术是最常用的技术。此外,国内外学者还不断提出新技术及改良技术。Abrams教授首先描述了将腭侧去上皮的带蒂结缔组织瓣通过旋转或翻转置入预备好的唇侧组织内,以达水平和垂直向的软组织增量。随后,Scharf和Tarnow教授提出了对Abrams教授技术的改良,保留供区薄层上皮组织,降低术后骨暴露和患者的不适感。本课题中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正是借鉴于此,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供区软组织量,即上颌前牙区腭侧黏膜厚度对手术操作的难度和术后的增量效果影响较大,所以了解该区域的黏膜厚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外,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采用的是带蒂瓣,拥有更为丰富的血供,理论上具有更强的存活能力和较少的术后收缩,同时避免了第二术区的开辟,所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部分上颌前牙区腭侧黏膜厚度的CBCT分析目的利用CBCT(cone bone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上颌前牙区腭侧黏膜厚度进行测量分析,了解其分布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30例CBCT图像,对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距离龈缘3mm、6mm、9mm的黏膜厚度进行测量。利用SPSS 23.0软件,分析比较左右侧黏膜厚度分布;不同牙位,不同水平的分布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腭穹隆中黏膜厚度的差异。结果所有位点中,黏膜厚度小于2mm的比例约为2.1%;左右两侧的对应位点的黏膜厚度基本呈现对称分布;同一牙位黏膜厚度随着与龈缘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厚;在距离龈缘同一距离水平上,黏膜厚度从前至后依次增厚;性别对黏膜厚度的影响甚微;年长者的黏膜多厚于年轻者;高腭穹隆者的黏膜多厚于低穹隆者。结论在生理状态下,上颌前牙区腭侧黏膜基本呈左右对称分布;不同牙位、不同龈缘距离的黏膜厚度不尽相同;性别对黏膜厚度的影响甚微;年龄和腭穹隆形态对黏膜厚度有一定影响。第二部分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应用于美学区种植软组织增量的早期分析目的利用非创伤性方法,观察分析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用于美学区软组织增量时的组织愈合情况,评价早期疗效。方法选择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38例,均进行潜入式愈合,延期修复。分为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组(下文简称带蒂组)、腭侧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组(下文简称游离组)、常规组3组,利用SPSS23.0软件,从早期的移植物成活率、移植物厚度变化、疼痛评价方面比较评价带蒂组和游离组之间的差异,从美学评分评价以上3组修复后早期的美学效果。结果游离组和带蒂组的移植瓣成活率分别为91.67%和100%。两组都经历了先肿胀后收缩的短暂变化过程:第3天是肿胀的高峰期;第45天时游离组收缩程度大于带蒂组,两者收缩率分别为34.3%和16.6%。两组术后的疼痛感均为轻中度,持续2周,但游离组的疼痛感略强于带蒂组。游离组和带蒂组修复后的早期美学效果均好于常规组。结论在上颌前牙美学区,腭侧黏膜厚度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进行唇侧软组织增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张霞[9](2019)在《即刻与延期种植修复上颌前牙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应用即刻和延期种植技术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病例,对两种不同种植时机种植修复后软硬组织健康程度、美学效果、患者满意度、种植成功率及美学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为相关临床种植时机的选择及种植修复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大连市口腔医院行上颌前牙缺失种植修复的患者38例,共43颗,实验组为即刻种植组共22例,共25颗,螺丝固位7颗;对照组为延期种植组共16例,共18颗,螺丝固位8颗。随访(M)记录最终修复完成当日、1M、3M、6M、12M及15M两组的各项临床评价指标: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m PLI)、改良牙龈出血指数(m SBI)、龈袋探诊深度(PD)、粉红色美学(PES)、白色美学(WES),种植术后当日、术后3M、6M、12M及15M采用螺丝固位的种植体的稳定性(ISQ值)、X线根尖片影像学资料对比观察两组牙槽骨吸收(MBL)情况,种植术后当日及术后12M拍摄CBCT锥体束对比两组唇侧骨厚度的变化差异,随访期的15个月内患者最终满意度(VAS)、留存率和美学并发症(牙龈退缩、龈乳头缺失、种植体平台暴露、种植体周围牙龈出现慢性炎症以及修复体形态与颜色不美观)。采用SPSS23.0对两种种植时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得出本课题结论。结果:本课题通过对即刻种植的25颗植体和延期种植的18颗植体15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得出:1.在永久修复后复查期种植体的存留率及患者主观满意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各项临床评价指标:随访的第一个月内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SBI)、红色美学评分(PES)P值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后期复查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复查期的改良牙龈出血指数(m SBI)及探诊深度(PD)的统计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3.复查的前三个月近远中边缘骨吸收(MBL)、种植体初期稳定性(ISQ值)、一年内种植体在颈部及中部唇侧骨板厚度的吸收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后的观察中未发现统计学差异。4.随访期即刻种植组2颗牙龈退缩、1颗牙龈慢性炎症、1颗种植体平台暴露、无明显龈乳头缺失、修复体形态与颜色不美观等并发症,延期种植组,1颗龈缘退缩、1颗牙龈慢性炎症、无明显种植体平台暴露、2颗龈乳头大小不等的缺损、修复体形态与颜色不美观等情况。结论:本文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通过随机对照统计分析收集的数据得出本课题结论:因即刻种植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前期软硬组织效果优于延期,后期可以获得与延期种植相似的疗效,故在上颌前牙区,只要医师在对即刻种植严格适应症把控的前提下,在保证种植体在唇舌、近远中及垂直向的骨内的空间位置正确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为首选方案。

李雪松[10](2019)在《先锋钻导航和全程导航在上颌前后牙区种植精确度和安全性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传统的口腔种植手术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种植体植入理想的三维位置,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制备种植窝洞时钻针的晃动、手术视野的开阔程度、二维X线片如何了解到三维方向骨质情况、颌骨解剖因素和美学的考量[1、2]。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种植体植入理想三维位置,如果患者还有骨质条件不足,完成种植将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在各种条件的限制情况下,很难理想的完成I期种植手术,甚至可能伤及重要解剖结构,而且不利于后期的修复治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应用与计算机颌骨三维成像软件相结合,使得牙种植模拟治疗产生了重大突破。与传统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比,CBCT成本低、辐射剂量小,科员实现颌骨三维成像,可以在术前采集患者的颌骨信息,比如:种植位点的骨量和骨质、种植体与上下颌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种植体与预期修复体的位置关系等,这使得整体手术规划可以在术前就得以完成,随后出现了相关配套的种植手术规划软件,术前可以虚拟植入种植体[3、4]在手术开始之前就能够对种植体的植入直径、位置和倾斜角度进行选择和设计,辅助选择种植体的型号和术后修复体的设计,并由此诞生了种植导板导航技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导航程序的简单化趋势下[5-7],静态的种植导板可分为了较为简单的先锋钻导航和相对复杂的全程导航。上颌前牙区缺牙后,骨吸收严重,往往导致骨质骨量的不足,并且前牙区是面部的美学区域,对于植入种植体的三维位置要求很高;上颌后牙区种植时,受限于张口度、骨量、视野和可操作性等,也会降低植入位点的精确度。应用数字化种植导板的引导,上颌前后牙区种植时可以进一步的植入到更准确的位置,但是由于解剖限制、加工时产生的误差等,即使在导航条件下种植体植入时仍然存在种植体根端距离、颈部距离、种植体深度和角度的偏差。先锋钻导航(Pioneer Drilling Guiding,PDG)可以在第一钻预备窝洞后根据颌骨骨质、骨量及邻牙、对合牙的情况微调种植的方向、深度;全程导航(Full navigation guiding,FNG)要求精度更高,术中只能按照术前设计方向植入种植体。两种导航各有优缺点,对于其选择除了患者颌骨情况外,也要考虑到两者精确度的差异。目前,对于数字化种植导板的研究多是关注于术前种植体规划与术后实际种植实际植入位点的精确度分析,关注手术方式和导板支持方式等因素对导板精度的影响,而关于先锋钻导航与全程导航精确度之间的差异却鲜有报道,特别是关于不同的种植位点,使用先锋导航与全程导航精确度之间的差异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目的:本研究拟分别在上颌前后牙区比较先锋钻导航技术和全程导航技术用于牙种植的精确度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上颌前牙、后牙缺失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先锋钻导航(PDG)组和全程导航(FNG)组,拍摄颌骨CBCT、制作相应的导板,并按其导航模式完成种植体植入手术,术后患者再次拍摄带有种植体的颌骨CBCT;随后测量利用导板实际植入种植体的位置与设计导板时模拟引导植入位置的偏差(颈部和根端部的位置偏差、深度偏差和轴向角度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两种导航方式在上颌前牙、后牙区均可顺利完成种植体植入,能提高植入的精准度。二、上颌前牙区PDG组和FNG组颈部距离偏差分别为0.96±0.23和1.54±0.46(P<0.05);根端距离偏差分别为0.82±0.27和1.72±0.51(P<0.05);深度偏差分别为0.60±0.21和0.77±0.18(P<0.05);轴向角度偏差分别为1.43±1.04和1.62±0.83(P>0.05)。三、上颌后牙区PDG组和FNG组颈部距离偏差分别为1.32±0.40和0.89±0.23(P<0.05);根端距离偏差分别为1.51±0.42和0.83±0.21(P<0.05);深度偏差分别为0.74±0.16和0.62±0.13(P<0.05);轴向角度偏差分别为1.58±0.97和1.49±1.02(P>0.05)。结论:上颌前牙区使用先锋钻导航比全程导航技术精确度更高,上颌后牙牙区使用全程导航比先锋钻导航技术精确度更高;两种导航技术精确度的差异都表现在颈部位置偏差、根端位置偏差、深度偏差,而轴向角度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应用哪种导航技术需要根据具体病例牙槽骨的特点、操作空间、术前评估和植入位点的设计等来决定。

二、上颌前牙区后期种植与义齿即刻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颌前牙区后期种植与义齿即刻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时间及种植成功率比较
    2.2 牙槽骨垂直吸收量和软组织美观度
    2.3 满意度
3 讨论

(3)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及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缩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
    前言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口腔修复病例报告
    前言
    一、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数字化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一 数字化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
        病例二 外科重建结合数字化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
        讨论
    二、下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数字化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三 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术修复下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
        讨论
    三、前牙美学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四 牙体缺损的前牙美学修复
        讨论
        病例五 牙外伤后的即刻种植美学修复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上颌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
    参考文献
致谢

(4)一种国产导板辅助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分析和偏差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国产六维导板辅助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测量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一) 主要仪器设备
        1. 软件
        2. 设备
        (二) 研究对象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三) 研究方法
        1. 数据采集
        2. 种植方案设计
        3. 导板设计制作
        4. 外科手术操作(由同一位术者完成)
        5. 术后数据采集与偏差测量
        (四) 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研究病例基本情况
        (二) 各因素对导板引导下无牙颌种植手术精度的影响
        1. 不同支持方式对导板精度的影响
        2. 上、下颌对导板精度的影响
        3. 前、后牙植入位点对导板精度的影响
        4. 植体不同植入方式对导板精度的影响
        (三) 典型病例
第二部分、改良导板工具盒辅助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测量与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一) 改良导板工具盒对无牙颌种植手术精度的改善情况
        (二) 典型病例
分析与讨论
    (一) 国产导板引导无牙颌种植精确度总体结果分析
    (二) 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手术精度的影响因素
    (三)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5)口腔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其风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响口腔种植体早期失败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10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资料
    二、材料与设备
    三、方法
结果
    病例报告一
    病例报告二
    病例报告三
    病例报告四
    病例报告五
    病例报告六
    病例报告七
    病例报告八
    病例报告九
    病例报告十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综述 骨组织增量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基台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的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与器械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临床资料
        2 材料与器械
        3 治疗过程
        4 评价指标
        4.1 修复体机械并发症
        4.2 粉白美学(WES/PES)效果评价
        4.3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估标准
        4.4 患者满意度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在美学区种植软组织增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上颌前牙区腭侧黏膜厚度的CBCT分析
    1 资料(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设备与材料
        1.3 CBCT拍摄操作
        1.4 软件测量
        1.5 数据分组及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双侧黏膜厚度的分布对比
        2.2 不同位点的黏膜厚度比较
        2.3 黏膜厚度与性别的关系
        2.4 黏膜厚度与年龄的关系
        2.5 黏膜厚度与腭穹隆的关系
    3 讨论
        3.1 上颌前牙区腭侧黏膜厚度测量的意义
        3.2 CBCT在黏膜厚度测量中的应用
        3.3 测量结果的分析
        3.4 对组织瓣制取的意义
        3.5 本研究的创新及展望
    4 结论
第二部分 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应用于美学区种植软组织增量的早期分析
    1 资料(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仪器设备与材料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过程
        1.5 修复过程
        1.6 复诊和随访
        1.7 评价指标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移植物成活率
        2.2 移植物厚度变化
        2.3 疼痛评价
        2.4 美学评价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软组织增量作用及方法
        4.2 移植物厚度早期变化
        4.3 术后疼痛评价
        4.4 软组织增量后美学评价
        4.5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致谢
综述 上皮下结缔组织瓣在种植体周围的增量效果
    参考文献

(9)即刻与延期种植修复上颌前牙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器械材料
    4.方法
    5.临床效果评价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常用三大参数的比较
    2.边缘骨吸收(MBL)
    3.唇侧骨高度的变化
    4.种植体稳定性(ISQ值)
    5.粉红色美学评分(PES)
    6.患者满意度(VAS)
    7.种植体的留存率及美学并发症
讨论
    1.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观察指标
    2.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永久冠的评分标准
    3.种植体周围硬组织的评价标准
    4.存留率及美学并发症的探讨
    5.总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病例展示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六
    病例七
    病例八
    病例九
    病例十
致谢

(10)先锋钻导航和全程导航在上颌前后牙区种植精确度和安全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一、先锋钻导板导航和全程导板导航在上颌中切牙区种植精确度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设备和材料
    1.2 实验过程
        1.2.1 研究分组
        1.2.2 实验步骤
        1.2.2.1 种植导板的制作流程
        1.2.2.2 种植外科
        1.2.3 观察指标及对比方法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效果观察
        1.3.2 上颌前牙区种植两种导航精确度比较
    1.4 讨论
    1.5 小结
二、上颌后牙区种植使用先锋钻导航和全程导航的精确度以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设备和材料
    2.2 实验过程
        2.2.1 研究分组
        2.2.2 实验步骤
        2.2.2.1 种植导板的制作流程
        2.2.2.2 种植外科过程
        2.2.3 观察指标及对比方法
        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效果观察
        2.3.2 上颌后牙区两种导航组种植体植入位置精确度比较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数字化牙种植导板的研究进展
    种植导板的发展
    数字化导板的分类
    数字化导板的应用
    数字化导板的精确性
        (一)数据采集过程中
        (二)导板设计、制作过程中
        (三)导板导航、引导手术的过程中
    结论与未来发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上颌前牙区后期种植与义齿即刻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J]. 刘沛,王清芝. 临床医学工程, 2021(12)
  •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种植学术大会”会议简报[J]. Chinese Society of Oral Implantology;.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04)
  • [3]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及修复病例报告[D]. 张诗蕾.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一种国产导板辅助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度分析和偏差控制[D]. 涂业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口腔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其风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D]. 曾文锋.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10例[D]. 柳清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基台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对比研究[D]. 林丽艳. 青岛大学, 2020(01)
  • [8]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在美学区种植软组织增量中的应用[D]. 张建忠.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即刻与延期种植修复上颌前牙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D]. 张霞.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先锋钻导航和全程导航在上颌前后牙区种植精确度和安全性对比研究[D]. 李雪松.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上颌前牙义齿种植后即刻修复的联合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