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赵学勐[1](2012)在《关于大直径超长钻孔桩的设计计算问题》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特大跨径桥梁和超高层建筑的兴起,钻孔桩向大直径、超长度方向不断发展。根据对已建55座大桥和7项大型建筑物基础资料的初步归纳,可以看到桥梁基桩长度L、直径D、长径比L/D的分布图,大体上为连续、单峰形。已知桩的承载力与L、D是正比关系,与桩的刚度L/D呈反比关系,因而选用L/D为变量。通过优化分析,得出桥梁基桩L/D的上限值为50~60,建筑基桩的L/D上限值为70~80。应用最近公布的建筑桩的静载荷试验资料,对所得L/D上限值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9个场地上的试桩,直径皆为1.0m,在桩身弹性压缩量和塑性压缩量与桩长的关系曲线上,出现两个关键转折点,即:L/D小于50时,桩身压缩曲线呈线性变化:L/D超过80以后,压缩曲线斜率陡增。又从应力计算得知,由于桩身应力过大,导致桩身混凝土进入塑性状态,趋向破坏。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首先应选择L/D不超过上述限度,使得桩身在大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大刚度,减少风险;在具体计算中,宜于以沉降为主要矛盾,根据允许沉降量直接确定大直径超长桩的几何尺度,并且采用较符合实际的地基比例系数为抛物线形分布的方法(C法)进行水平承载力的验算,以保证其安全可靠。

马晔[2](2008)在《超长钻孔灌注桩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超长钻孔灌注桩在跨越江河、海湾的大型桥梁建设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桥梁基础形式。但是,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理论研究却落后于工程实践,还没有形成一套指导超长钻孔灌注桩设计的成熟理论;现有规范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取值,并不能完全保证超长钻孔灌注桩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论文针对超长钻孔灌注桩设计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国内外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全面掌握了目前超长钻孔灌注桩科研和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荷载传递机理、现场测试技术、室内外试验,承载能力计算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性研究成果有:(1)在对现场桩基试验及室内模型试验的桩土位移一应力进行曲线拟合统计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桩土位移的双曲线传递函数模型,建立了评价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及位移的新方法。(2)在大量的现场试桩资料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桩土刚度与桩长的关系分析和超长钻孔灌注桩的受力特征分析,首次阐明了超长钻孔灌注桩的定义及超长桩的定量界定,给出了超长钻孔桩桩侧摩阻力标准值的建议值和取值方法,为优化超长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及今后修订公路桥梁桩基础设计规范提供了技术支撑。(3)首次提出桩土总刚度、桩土剪切刚度、桩端土抗压刚度等参数,建立超长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刚度协调计算法,使超长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4)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吨位基桩抗压静载试验中的预应力反力系统装置”(专利号为ZL2005 20114928.9),使锚桩法的试桩吨位得以提高,并能有效利用工程桩、承台和墩身,从而节约试桩的工程费用;(5)研发的“自锚桩法荷载箱”(专利号为ZL2005 20114929.3)可以消除荷载箱工作失真,提高测试精度,解决了自锚桩测桩法存在荷载~沉降曲线失真的技术难题。(6)把成孔检测技术在数十座公路桥梁桩基检测中进行推广,通过对大量工程桩基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掌握了钻孔灌注桩的扩孔率。本论文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已在多个实体工程中推广和应用,其中大吨位桩基静荷载试验的应用工程有10个,成孔质量检测应用工程有14个,缺陷处理技术应用工程有4个,完成了13根锚桩一反力梁法试桩和7根自锚桩法试桩试验,以及2630根钻孔灌注桩成孔检测和13根桩的缺陷处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锚桩反力梁法加载吨位最大达40000kN,为世界最大加载吨位。本项目科研成果的全面推广应用,将会大大节约公路大桥建设资金,提高桥梁基础建设的安全性,提升我国公路桥梁钻孔桩的试验、测试、设计及缺陷处治的总体水平。

蒋伟[3](2008)在《钻孔桩σ-y沉降曲线计算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钻孔桩具有承载力大、变形较小、施工方便、适用性强等突出的优点,很快被公路工程技术人员认同并接受,成为公路桥梁基础的首选形式。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公路桥梁工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桩径愈来愈大,基础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钻孔桩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理论研究虽然有不少方法,但由于其计算结果大多数均与桩实际不相符,所以在《桥规》中钻孔桩承载力仍然与沉降量计算不挂钩。目前,公认的桩基承载力-沉降曲线最准确的办法是静载试验,但提前做静载试验有诸多难处,大量推广应用显然是不现实的。本文以湖南“无承台大直径钻埋空心桩柱”结构理论计算及苏通长江大桥主墩17根超长钻孔桩试验数据研究分析为依据,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各种钻孔桩沉降曲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其他不同地区钻孔桩的试桩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由于土层特性、桩基施工工艺以及桩径、桩长等的异同,使得桩沉降曲线千姿百态,极难统一。在考虑诸多因素后,对钻孔桩荷载-沉降曲线采用桩顶应力σ和相对沉降y来归纳成型。通过绘制试桩的σ-y沉降曲线计算、实测比较图初步确定钻孔桩桩端不同土层的地基刚性系数,为沉降控制桩基承载力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现行公路桥梁桩基础采用的钻孔灌注桩,由于桩成孔过程中以泥浆护壁法为主,使成桩工艺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如泥浆比重、桩底沉渣、桩侧泥皮),导致桩侧、桩端阻力显着降低,常采用“后注浆”工艺来补救。本文拟通过对试桩的σ-y沉降曲线研究来分析成桩工艺对承载力的影响。此外,利用“σ-y沉降曲线计算法”来预测钻孔桩不同成桩工艺的荷载、沉降情况,以期减少试桩根数,降低造价;通过对比不同成桩工艺的承载力,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更为合理、完全、经济的施工方案。

赵学勐[4](2007)在《有关钻孔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对"人为断桩"、"夸大了桩尖支承力"、"桩的工作条件"、"自平衡点的计算"、"自平衡试桩结果的应用"等问题提出看法。

钱华伟[5](2005)在《大直径嵌岩桩承载能力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在调查研究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垂直荷载作用下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嵌岩深度效应以及基岩强度变化和桩底沉渣厚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提出了采用Duncan非线性弹性E-B模型进行嵌岩桩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得出了嵌岩桩垂直承载力与基岩强度成指数关系的结论,强调桩底沉渣不仅增加嵌岩桩的平均侧阻力和桩身沉降,而且将显着提高桩侧岩层的局部应力。同时对现行规范中的岩桩垂直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文中结论可为桩基工程的科研、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徐风云[6](2004)在《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文中研究指明根据“自平衡法”试桩测试分析资料、钻孔灌注桩垂直承载力试验研究成果及桩土工程学经典理论 ,论证桩承载力自平衡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用此法测试的摩擦桩桩土体系极限承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

林文体[7](2003)在《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桩基垂直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应给予补充和完善。

汪宏,丁炯,李鸿滨[8](2002)在《软质岩中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文中认为本文按桩基受力和变形相协调的原则推导出桩基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位移及桩周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对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主塔墩桩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仇玉良[9](2002)在《滇西山区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滇西山区大直径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确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5根试桩的静载荷试验,分析了区域地质条件下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地下水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各种外部因素影响下,桩的施工工艺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通过在桩体周围土中注浆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明显高于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地下水位对桩基承载力有显着影响;利用桩侧注浆可有效提高桩的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所占总荷载的比例远大于桩底压力,桩侧土的摩阻强度平均值为30~50KPa。论文建议滇西山区沟谷地段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使用采用分项安全系数的经验公式,并初步给出了各参数的取值范围。

王伯惠[10](1998)在《按变形协调原则计算钻孔灌注桩的垂直支承力(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考虑钻孔灌注桩的沉降按变形协调原则提出计算其垂直承载力的新方法,克服了现行规范计算方法受力与变形互不相关的缺点,在理论上更臻完善。

二、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超长钻孔灌注桩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述
        1.2.1 我国超长钻孔灌注桩应用简介
        1.2.2 超长钻孔桩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试验研究现状
        1.2.3 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研究方法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超长钻孔桩荷载传递理论分析
    2.1 超长桩轴向荷载作用下的传递函数模型
        2.1.1 桩侧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函数模型
        2.1.2 桩侧土荷载传递函数
        2.1.3 桩端土荷载传递函数模型
    2.2 超长桩轴向荷载作用下传递函数解
        2.2.1 桩身荷载传递幂级数解
        2.2.2 桩身荷载传递刚度法函数解
    2.3 不同参数对超长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2.4 超长桩荷载传递特征
    2.5 小结
第3章 超长桩荷载传递函数试验拟合分析
    3.1 试验数据双曲线拟合分析
        3.1.1 试验数据双曲线拟合方法
        3.1.2 室内试验双曲线函数拟合
        3.1.3 室外试桩试验双曲函数拟合
    3.2 桩土极限位移分析
        3.2.1 桩侧土极限位移
        3.2.2 桩端土极限位移
    3.3 小结
第4章 超长桩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计算模型建模
        4.1.1 Drucker—Prager(DP)材料
        4.1.2 接触分析
    4.2 钻孔桩桩土作用数值分析
        4.2.1 钻孔灌注桩桩侧土体应力分布
        4.2.2 钻孔桩数值计算假定
        4.2.3 工程实例
    4.3 设计参数对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影响
        4.3.1 桩体几何尺寸对桩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
        4.3.2 土体参数对桩承载性能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超长钻孔桩的界限值判定
    5.1 超长桩定义
        5.1.1 桩土总刚度分析
        5.1.2 桩土剪切刚度(?)_i影响
        5.1.3 超长桩定义及其界定
    5.2 超长桩界定值计算
    5.3 小结
第6章 大吨位基桩静载试验
    6.1 常规方法的特点
    6.2 大吨位桩基试验系统设计
    6.3 钻孔桩自锚桩法试验及测试技术
    6.4 现场荷载试验研究
    6.5 小结
第7章 超长钻孔灌注桩单桩模型试验
    7.1 有机玻璃单桩模型试验
    7.2 混凝土单桩模型试验
    7.3 单元桩模型试验
    7.4 小结
第8章 超长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参数取值及计算
    8.1 单桩承载力参数取值分析
        8.1.1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取值要求
        8.1.2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分析
    8.2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确定
        8.2.1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确定原则
        8.2.2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确定
        8.2.3 单桩桩土剪切刚度和桩端土抗压刚度确定
    8.3 单桩成孔直径标准值确定
        8.3.1 钻孔灌注桩的成孔直径的统计
        8.3.2 钻孔灌注桩的成孔直径标准值的确定
    8.4.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8.4.1 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
        8.4.2 单桩承载力极限状态分析
        8.4.3 单桩承载力设计计算表达式
        8.4.4 单桩承载力设计计算
    8.5 荷载传递刚度法计算实例
        8.5.1 荷载试验情况及相关分析
        8.5.2 钻孔桩设计计算
    8.6 小结
第9章 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可靠度研究
    9.1 基本变量分布特征
    9.2 极限侧摩阻力试验值
    9.3 统计参数计算
    9.4 可靠度指标β计算
    9.5 目标可靠度指标确定
    9.6 桩基承载能力分项系数
    9.7 小结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0.2 推广应用成果
    10.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成果

(3)钻孔桩σ-y沉降曲线计算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桩基础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1.2 公路桥梁钻孔桩的发展现状
    1.3 公路桥梁桩基础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桩基技术面临的挑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钻孔桩竖向承载性状理论研究
    2.1 钻孔桩的荷载传递
    2.2 钻孔桩的受力特点
    2.3 单桩的破坏模式
    2.4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
        2.4.1 荷载传递机理
        2.4.2 荷载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
        2.4.3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2.5 单桩的荷载-沉降特性
    2.6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6.1 试验法
        2.6.2 理论分析法
        2.6.3 其他方法
    2.7 国内外荷载-沉降曲线计算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钻孔桩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桩工程概况
        3.2.1 基础地质条件概况
        3.2.2 试桩一览表
    3.3 桩荷载试验方法
        3.3.1 桩试验方法选择
        3.3.2 “锚桩法”比较
        3.3.3 “O-cell 法”比较
    3.4 成桩工艺
        3.4.1 泥浆使用情况
        3.4.2 “苏通专用P.H.P 泥浆”标准
        3.4.3 钻孔中各阶段泥浆指标
    3.5 国内其它不同地区钻孔桩试桩简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钻孔桩“σ-y”沉降曲线计算法
    4.1 引言
    4.2 研究背景
        4.2.1 “N-S 法”(湖南法)
        4.2.2 “苏通法”
    4.3 钻孔桩“σ-y”沉降曲线计算法
        4.3.1 工程实例
        4.3.2 “σ-y”沉降曲线制作
    4.4 确定不同土层的相关参数
        4.4.1 “σ-y”曲线计算、实测比较
        4.4.2 不同土层相关参数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钻孔桩“σ-y”沉降计算曲线计算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钻孔桩荷载-沉降预测
    5.3 承载力分析
    5.4 成桩工艺对承载力的影响
        5.4.1 泥浆质量对承载力的影响
        5.4.2 “后注浆”技术对承载力的影响
    5.5 沉降控制桩基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大直径嵌岩桩承载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外的研究概况
    §1.3 国内试验研究情况
    §1.4 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2.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方法
    §2.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方法
    §2.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的方法
    §2.4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中的方法
    §2.5 《灌注桩基础技术规范》中的方法
    §2.6 前苏联建筑法规—桩基础中的方法
    §2.7 小结
第三章 嵌岩桩垂直承载力的测试与分析
    §3.1 大直径嵌岩桩的静载荷试验
    §3.2 中小直径嵌岩桩的荷载试验
    §3.3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的现场动力检测
    §3.4 嵌岩桩的试验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有限元计算方法及材料模式
    §4.1 引言
    §4.2 双曲线模型
    §4.3 DuncanE—B模型
    §4.4 土体单元破坏后的修正
    §4.5 有限元计算的基本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滇西山区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技术回顾与展望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力的确定
    2.1 桩-土工作机理
    2.2 桩基承载力性状
    2.3 桩基承载力的确定
第三章 现场载荷试验设计与实施
    3.1 试验工程概况
    3.2 试验方案设计
    3.3 试验加载与测试
    3.4 小结
第四章 试验数据处理与成果综合分析
    4.1 试验数据处理
    4.2 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4.3 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大直径超长钻孔桩的设计计算问题[A]. 赵学勐. 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12
  • [2]超长钻孔灌注桩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D]. 马晔.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0)
  • [3]钻孔桩σ-y沉降曲线计算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D]. 蒋伟. 华东交通大学, 2008(01)
  • [4]有关钻孔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几个问题[J]. 赵学勐. 公路, 2007(12)
  • [5]大直径嵌岩桩承载能力分析[D]. 钱华伟. 河海大学, 2005(04)
  • [6]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J]. 徐风云. 公路, 2004(07)
  • [7]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J]. 林文体. 交通标准化, 2003(01)
  • [8]软质岩中钻孔桩垂直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A]. 汪宏,丁炯,李鸿滨.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2
  • [9]滇西山区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D]. 仇玉良. 长安大学, 2002(01)
  • [10]按变形协调原则计算钻孔灌注桩的垂直支承力(上)[J]. 王伯惠. 东北公路, 1998(03)

标签:;  ;  ;  ;  ;  

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