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

一、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雷云,霍振升,孙平[1](2021)在《云南勐捧隧道地应力场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云南勐捧隧道洞身部位的地应力状况,采用水压致裂应力测量方法在2个钻孔中进行原地应力测量和应力方向印模测定,分析测点附近主应力方向和应力场状态。依据隧道工程区周边区域的应力数据,基于Hoek-Brown准则和RocLab对工程区的岩体强度以及变形模量进行了估算,结合工程附近地应力随深度变化,运用Sheorey模型对工程区地应力状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域周边的应力值整体较一致。

孔维林,黄禄渊,姚瑞,杨树新[2](2021)在《川滇地区应力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川滇地区是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位,而应力状态是探索其动力传递与形变机理的关键参数.在川滇地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应力场研究,不同方法给出了特定尺度和深度范围的区域应力场信息,但如何充分利用时空分辨率不一致的多学科应力应变数据,科学处理不同数据的权重,并提出有效合理的融合方法,得到经得起物理检验的川滇地区统一构造应力模型,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川滇地区应力场研究进展,分析了浅部地应力测量、震源机制解、b值、各向异性、高温高压岩石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优缺点,从浅部应力场、深部应力场、应力模型三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从不同尺度揭示了川滇区域现今深浅部应力量值特征、应力方向非均匀性特征,为构建区域应力模型提供多方面、多尺度的约束,也为川滇形变动力过程与强震预测研究提供了力学基础资料.

王斌[3](2021)在《松辽盆地现今应力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松辽盆地是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白垩纪时期最大的陆相湖盆沉积单元,也是白垩系陆相地层和地质记录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松辽盆地深部断陷地层中商业油气流的发现,以及盆地内近年来较高频率地震活动的发生,使该地区地球动力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地壳深部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信息与矿产资源开采、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灾害机理研究等多个领域息息相关,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参数。在深入认识松辽盆地及邻区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详细研究该区现今地应力环境及其分布特征,对于深入理解该区的地球动力学控制因素及深大断裂活动对该区应力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松辽盆地及邻区区域地质特征、构造分区、地震活动性、岩石圈动力学背景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岩芯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nelastic Strain Recovery method,简称ASR法)成功获得了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近7 km深度的三维地应力状态。分析了松辽盆地深部沉积盖层和基底现今地应力随深度变化规律,并依据松辽盆地及邻区纵向地壳结构特征、横向构造分区及深大断裂展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线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利用ANSYS通用模拟软件,以松科二井深部ASR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作为模型的边界约束条件,开展了松辽盆地及其邻区现今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得到了松辽盆地及邻区在现今地球动力学背景下水平主应力大小、方位等,分析和探讨了研究区深大断裂带对应力场特征的影响,以及松辽盆地现今应力场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松辽盆地现今应力环境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论和认识:1、利用ASR(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对松科二井深部岩芯进行地应力测试,获得了松辽盆地深部(6~7 km)沉积盖层和基底现今地应力随深度变化规律,在沉积盖层火石岭组6296 m~6335 m深度范围内,最大主应力近垂直,中间和最小主应力近水平,为正断层应力环境,与沉积盖层内利用地震反射剖面观测到的许多高角度正断层的发育相吻合。在基底6645 m~6846 m深度范围内,最大主应力倾角均小于40°,为走滑兼逆冲的应力环境,与钻孔附近区域浅源地震(7~15 km)的震源机制解应力状态一致,即松辽盆地沉积盖层和基底存在显着的应力状态差异,沉积盖层的伸展应力状态可能说明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对沉积盖层应力状态的影响是有限的,保留了原来断陷期的正断应力环境,基底现今应力状态则显示了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现今构造运动具有较密切的成生联系。2、通过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在0~35 km地壳深度范围内,松辽盆地及邻区最大水平主应力大小为17.20~1027.00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大小为13.00~994.00 MPa,垂向应力大小为7.83~1130.00 MPa。3个主应力在0~35 km深度范围内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并且在0~7km深度范围内为σv>σH>σh,属于正断型应力状态,与实测得到的应力状态一致;7~35 km深度范围内为σH>σv>σh,表现为走滑兼逆冲应力状态,与松辽盆地内部的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所反演的应力状态一致。松辽盆地及邻区地壳深度内最大主应力方位在地壳深部和浅部差异不大,除华北地块北缘及兴安地块部分区域主压应力方位为NWW向外,其他构造单元内大部分区域现今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NEE向。受各次级地块内地壳物性参数差异性以及断裂带的影响,松辽盆地及邻区各构造单元主应力大小分布在横向和纵向上均表现出差异性,在较稳定的次级块体内部主应力大小分布较为相似,表现为主应力大小在相同的深度范围内趋于稳定。3、以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作为动力边界条件,对数值模拟得到的地应力特征与深大断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敦化-密山断裂对松辽盆地现今应力场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太平洋板块NWW向俯冲产生的挤压作用在NE走向的郯庐断裂带上,其剪切分量和正向挤压分量引起郯庐断裂带的右旋走滑和逆冲活动,因此松辽盆地现今应力场的形成,可能是在西太平洋板块NWW向俯冲到欧亚板块形成的挤压作用下,并被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右旋走滑所影响。

伊丙鼎[4](2021)在《我国煤矿井下地应力参数数据库的开发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搜集了我国煤矿井下1 357条地应力测量数据,其中水压致裂资料951条,应力解除资料406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首套煤矿井下地应力参数数据库系统即"中国煤矿应力环境数据库";重点阐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数据类型、数据主要来源、数据库系统的框架和特点、地应力数据的展示(地应力分布图)等。

邓小龙,孙光吉,俞永华,何乃武[5](2021)在《滇东北深埋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区地应力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埋特长隧道工程区地应力场的预测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而工程地质综合分析法则可为工程区地应力场的分析提供较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本文以滇东北典型深埋特长隧道——乐红隧道为例,采用综合分析法来研究工程区的地应力场特征。首先基于中国大陆应力分区,利用Anderson断层力学理论、震源机制解及实测地应力统计数据来获取研究区主应力方向。其次,基于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对工程区的岩体强度进行了初步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Sheorey模型对工程区地应力量值水平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以先进构造应力为主导。其中:水平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20°~60°W,应力场方向较为稳定。地应力量值水平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区在埋深500 m左右时,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量值范围分别为11.2~20.5 MPa、6.6~12.2 MPa;埋深在1000 m左右时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量值范围分别为25.9~28.2 MPa、15.4~17.1 MPa。工程区在埋深超过500 m时的高地应力情况下,可能存在岩爆风险,而围岩大变形的问题几乎不存在。综合分析法的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较为吻合,表明该方法在线状公路隧道地应力状态的预测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王斌,秦向辉,陈群策,孙东生[6](2020)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宁夏固原地区原位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其成因》文中指出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活动特征。为了解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断层稳定性,利用宁夏固原地区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数据,结合其他实测及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个钻孔的主应力关系整体表现为SH>Sv>Sh,水平应力起主导作用,属于走滑型应力状态,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平均为N59°W,与震源机制解获得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位有差异,推断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现今NWW向走滑剪切应力环境的形成可能主要受到海原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的影响,应为局部构造和区域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利用Mohr-Coulomb准则及Byerlee定律,摩擦系数取0.6~1.0,对研究区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分析后发现,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海原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的地应力大小未达到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处于较稳定的应力状态。该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地块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汪园园,李盛乐,刘珠妹,郑思源,刘小利[7](2020)在《GMT在地震应急产品中的应用——地应力图的绘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地应力符号绘制困难、地应力图加工与发布依赖于人工编辑等问题,提出使用GMT自定义符号技术设计符合地学界通用符号标准的应力符号,给出利用GMT绘制地应力图的整体流程,最终实现了地应力数据矢量和应力状态信息的准确表达,并帮助用户简化地应力图绘制程序、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以龙门山区域应力分布为例,多方位对比国内外制图方法。结果表明,使用GMT自定义符号技术设计的应力符号不仅简化了地应力图的绘制程序,且表达出的应力数据信息更丰富。该技术已应用于《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中,并在地震趋势会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葛健[8](2020)在《乌审旗煤田现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能源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处境,油气资源大量需要进口。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其国内的能源实现了基本的自给自足,激起了世界各国对于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的研究与开发热情。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研究,受到复杂地质环境的阻碍,很难实现大规模量产。所以,本文通过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复杂地质情况的研究和预测,从而指导乌审旗地区煤层气钻井工作,提高煤层气开采的产量,能够提高煤层气开采的经济价值。为了摸清乌审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本文利用基于有限元理论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PGTS,采用弹塑性增量法对乌审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通过双狐软件对该地区地质底图进行描绘,建立该区域的地质模型;再通过对地质模型进行单元剖分、节点排序等操作,完成数学模型的建立;最后通过对排序后的受力边界点进行人工调平操作,建立gulunels文件导入数值模拟软件中完成模拟计算。计算得到应力方向文件和差应力值文件,通过双狐进行图像化处理,得出更为直观的应力特征图(包括应力方向和差应力等值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预测,寻找煤层气开采的有利区。本文通过研究乌审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得出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主应力方向约为NE 70°,主应力大小约为62 MPa,差应力值范围在8~20 MPa。当摸清研究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后,结合图像分析可以得出: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和东南大部分区域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区,且差应力等值线相对密集,是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水平井的钻进尽可能选择在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垂直方向,且差应力等值线相对密集的区域。这样能够促进水力压裂人工裂缝的展布,连通更多储气单元,从而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提升开发的经济价值。确定了该区域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为煤层气地面开采井网部署的井位选择工作及水平钻井方向选择提供参考,也为煤层气钻井勘探与开发的研究工作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汪园园[9](2020)在《全球破坏性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平台研发》文中研究表明地震应急产品作为震中位置、应力状态、历史地震活动以及震源机制等信息的载体,在开展震情动态跟踪、震后应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全球破坏性地震整理了包括全球5级以上历史地震目录、震源机制解、地壳应力、活动断层、地理及全球地震分区构造概况在内的基础数据。利用GMT6.0.0软件的脚本式绘图特性,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5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研发了一套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系统。该系统可在震后2分钟内批量化自动生成震中空间位置、历史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图、历史震源机制解以及历史地震M-T图等常用的5类应急产品保存于本地。另外,考虑到现有应力符号的绘制方法不利于应力图的自动产出,本文使用GMT的自定义符号技术设计7个应力符号文件,改进了用户绘制地应力图方法,满足自动产出应力图的工作需求。经过全球实际发生的震例测试,该系统稳定,运行速度快,且产出的应急产品表达出的信息完整。本文的研究成果切合地震行业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张涛[10](2020)在《青藏高原南部及其东南缘弧形构造带地应力场特征研究》文中指出青藏高原是我国西部开发的主战场,作为水电资源蕴藏量最丰富地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最薄弱地区,大量工程建设正面临着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等复杂地质环境问题。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震源机制解反演法、已有地应力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法,对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缘的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高原南缘的尼泊尔上阿润水电站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三维有限元回归反演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震源机制解的P、T轴分析与构造应力场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的分区特征较为显着,且构造主压应力方向以青藏高原南部为中心向东侧呈辐射特征。具体表现为主压应力方向从造山带区域的近NS向,偏转至西藏地区的NE向,在川滇地区持续向SE方向偏转。不同区域内的应力结构类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与各区活动构造断裂带和次级块体的作用形式存在紧密联系。(2)对该地区的应力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的分布特征,以及水平主应力量值及侧压系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壳浅层岩体应力场的方位和量值,均具有区域的差异性特征。西藏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地表值小于川滇地区,而梯度值大于川滇地区,侧压系数随深度的收敛值也大于川滇地区,并且西藏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始终占主导地位。表明高原南部、东南缘区域的应力场分别具有“浅弱深强”、“浅强深弱”的特征。(3)尼泊尔上阿润工程区地应力测试与三维地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占主导地位且呈NE向,与区域构造主压应力近NS向的特征相异,这因工程区浅表应力场主要受局部地质结构与地形地貌的控制。

二、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2)川滇地区应力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浅部应力场研究
    1.1 滇西地震实验场地、龙门山断裂带应力测量与研究
    1.2 重大工程场址区应力测量与研究
    1.3 浅部地应力资料集成与综合分析
2 深部应力场研究
    2.1 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研究
    2.2 b值与应力水平研究
    2.3 岩石圈各向异性与应力场特征研究
    2.4 高温高压下岩石承受最大差应力实验研究
    2.5 川滇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3 应力场模型研究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 结
        (1)深浅部应力量值特征
        (2)不同尺度与深度的应力方向具有非均匀性特征
    4.2 关于川滇应力场研究的讨论

(3)松辽盆地现今应力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松辽盆地现今应力场研究现状
        1.2.2 地应力测量研究及其进展
        1.2.3 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概述
        1.2.4 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影响的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2.1 概述
    2.2 松辽盆地及周边构造活动分区
    2.3 主要活动断裂特征
    2.4 松辽盆地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2.4.1 研究区地壳厚度分布特征
        2.4.2 研究区深部波速结构特征
        2.4.3 研究区地壳泊松比特征
    2.5 地壳形变特征
    2.6 小结
第三章 松辽盆地地应力测量及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
    3.1 松辽盆地构造应力场背景
        3.1.1 松辽盆地地壳浅层水平主应力值及其随深度分布规律
        3.1.2 松辽盆地地壳浅层水平主应力方向
    3.2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地应力测量研究
        3.2.1 大陆科学钻探与地壳深部地应力测量
        3.2.2 松科二井简介
        3.2.3 ASR法地应力测量原理及方法概述
        3.2.4 松科二井ASR实验设备及测试样品
        3.2.5 ASR古地磁定向方法
        3.2.6 松科二井ASR法地应力测量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松辽盆地构造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4.1 松辽盆地构造应力场三维数值模型构建
        4.1.1 有限单元法简介
        4.1.2 三维地质模型与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构建
        4.1.3 材料介质参数选取与计算
        4.1.4 约束条件与边界条件
        4.1.5 主要活动断裂
    4.2 模拟结果合理性检验
    4.3 松辽盆地及周边构造单元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松辽盆地及周边构造单元内主应力值分布特征
        4.3.2 盆地及周边构造单元内主压应力方向特征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松辽盆地应力场成因机制探讨
    5.1 深大断裂对该区不同深度应力场特征的影响
        5.1.1 敦化-密山断裂
        5.1.2 依兰-伊通断裂
        5.1.3 嫩江断裂
    5.2 深大断裂及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对松辽盆地应力场形成的相关性探讨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我国煤矿井下地应力参数数据库的开发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库基础资料来源
    1.1 水压致裂资料
    1.2 应力解除资料
2 数据库基础资料分布统计
    2.1 埋深
    2.2 地理区域
3 地应力参数数据库系统的框架和特点
    3.1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
    3.2 数据库系统的框架
4 地应力数据库的展示
5 结语

(5)滇东北深埋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区地应力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实测地应力资料
3 地应力状态预测方法
    3.1 应力分区
    3.2 Anderson断层理论
    3.3 修正Sheorey模型
4 应力场量值预测
5 分析与讨论
    5.1 工程区应力方向分析
    5.2 岩爆(脆性破坏)及大变形破坏
6 结论

(6)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宁夏固原地区原位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其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背景
2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方法及结果
3 研究区地应力状态
    3.1 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变化规律
    3.2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4 讨论
    4.1 研究区应力场成因
    4.2 断层稳定性
5 结论

(7)GMT在地震应急产品中的应用——地应力图的绘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GMT软件概况
2 应力图实现思路
    2.1 单个符号文件(filename.def)的设计
    2.2 自定义符号传参技术
    2.3 应力符号的表达
    2.4 GMT脚本绘制应力图总流程
        (1)添加地理数据
        (2)添加应力符号
3 GMT应力图绘制的结果与分析
    3.1 绘图灵活
    3.2 信息丰富
4 地应力图的自动产出
5 结论

(8)乌审旗煤田现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区域构造运动
    2.3 研究区地层特征
        2.3.1 盆地的形成原因
        2.3.2 盆地储藏油气资源的特点
    2.4 小结
3 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3.1 构造应力场
    3.2 构造应力场方向的分析
    3.3 测井资料确定构造应力值
    3.4 小结
4 地质模型的建立及物性参数的确定
    4.1 地质模型的建立
    4.2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4.3 介质类型弹性参数确定
    4.4 小结
5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5.1 弹塑性增量法的原理及方法
    5.2 现代构造应力场模型的建立
        5.2.1 单元剖分
        5.2.2 节点排序
        5.2.3 固定点的确定
        5.2.4 介质类型识别及调平
        5.2.5 模拟计算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全球破坏性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平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基本术语定义
第二章 系统背景知识库的建设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入库
        2.2.1 全球 5 级以上历史地震目录
        2.2.2 全球震源机制解目录
        2.2.3 全球地壳应力数据
        2.2.4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
        2.2.5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北安第斯山脉活动断层数据库
        2.2.6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欧洲活断层数据库
        2.2.7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北非活动断层数据库
        2.2.8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中国活断层数据库
        2.2.9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美国的活动断层数据库
        2.2.10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中美洲和加勒比海间活动断层数据库
        2.2.11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南美洲活断层数据库
        2.2.12 全球地理数据
        2.2.13 全球地震分区概况
第三章 应急产品模板的设计
    3.1 GMT制图技术简介
    3.2 GMT自定义符号技术
        3.2.1 单个符号文件(filename.def)的设计
        3.2.2 自定义符号的传参技术
        3.2.3 应力符号的表达
    3.3 GMT绘制应急产品
        3.3.1 震中空间位置图
        3.3.2 历史地震活动分布
        3.3.3 区域构造应力场
        3.3.4 区域震源机制解
        3.3.5 历史地震M-T图
第四章 平台的设计与展示
    4.1 开发运行环境
    4.2 系统架构搭建
    4.3 系统流程设计
    4.4 系统整体展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青藏高原南部及其东南缘弧形构造带地应力场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地应力场研究现状
        1.2.1 浅部地应力场的研究
        1.2.2 深部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
    2.1 构造地质背景
        2.1.1 构造演化的过程与特征
        2.1.2 主要构造活动断裂带
    2.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3 构造应力场反演方法原理
    2.4 研究区域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2.4.1 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2.4.2 震源机制解的区域性特征分析
        2.4.3 P轴和T轴的区域性特征分析
    2.5 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2.5.1 青藏高原南部构造应力场特征
        2.5.2 尼泊尔上阿润工程邻区构造应力场特征
        2.5.3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应力场特征
第三章 浅部实测地应力统计规律研究
    3.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1.1 数据的收集
        3.1.2 数据的整理
    3.2 研究区域地应力场方位特征分析
    3.3 应力实测数据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3.3.1 整体区域实测地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3.3.2 各研究区实测地应力量值特征比较
    3.4 侧压系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 尼泊尔上阿润工程区地应力场特征研究
    4.1 构造背景与地质概况
        4.1.1 构造活动特征
        4.1.2 工程地质概况
    4.2 应力场实测数据分析
    4.3 初始地应力场回归分析
        4.3.1 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原理
        4.3.2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3 应力场回归结果分析
        4.3.4 工程区初始应力场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四、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勐捧隧道地应力场研究分析[J]. 雷云,霍振升,孙平. 路基工程, 2021(04)
  • [2]川滇地区应力场研究进展[J]. 孔维林,黄禄渊,姚瑞,杨树新.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05)
  • [3]松辽盆地现今应力环境研究[D]. 王斌.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4]我国煤矿井下地应力参数数据库的开发和研究[J]. 伊丙鼎. 煤矿安全, 2021(05)
  • [5]滇东北深埋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区地应力场研究[J]. 邓小龙,孙光吉,俞永华,何乃武. 工程地质学报, 2021(03)
  • [6]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宁夏固原地区原位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其成因[J]. 王斌,秦向辉,陈群策,孙东生. 地质通报, 2020(07)
  • [7]GMT在地震应急产品中的应用——地应力图的绘制[J]. 汪园园,李盛乐,刘珠妹,郑思源,刘小利. 震灾防御技术, 2020(02)
  • [8]乌审旗煤田现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D]. 葛健.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9]全球破坏性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平台研发[D]. 汪园园.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20(01)
  • [10]青藏高原南部及其东南缘弧形构造带地应力场特征研究[D]. 张涛. 长江科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