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剖宫产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金梅[1](2021)在《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2016年-2020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剖宫产术后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希望为剖宫产术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提供有关妊娠间隔的指导,获得更好的母儿结局。方法:通过我院病案浏览器,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三个产科病区住院进行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的单胎妊娠孕妇病例,通过病历已书写病史来回访患者的不同妊娠间隔时间及妊娠结局。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3474例研究对象按再次妊娠间隔时间(N)分为五组:N≤1年、1<N≤2年、2<N≤5年、5<N≤10年组、N>10年。通过浏览器详细记录孕妇的年龄(<35岁、≥35岁)、孕周、孕次、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记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包括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胎盘异常情况(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完全性子宫破裂);新生儿不良结局(早产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将数据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总结数据的特征及随年份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是构成比。结果:1.不同妊娠间隔时间的孕妇人数对比:本研究最终纳入有完整病历的3474例孕妇。其中N≤1年组18人,约占0.52%;1<N≤2年组211人,约占6.07%;2<N≤5年组1540人,约占44.33%;5<N≤10年组1394人,约占40.13%;N>10年组为311人,约占8.95%,见图1。2.五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五组产妇在年龄上,1<N≤2年组平均年龄最小,为(27.98±3.50)岁,N>10年组平均年龄最大,为(35.58±3.43)岁。可见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生育年龄在逐渐增长。其中<35岁有2731人,约占78.61%;≥35岁有743人,约占21.39%。且在1<N≤2年组<35岁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94.79%),N>10年组>35岁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64.63%)。五组产妇在2<N≤5年组平均孕次最少,为(2.68±0.85)次,在N>10年组平均孕次最多,为(3.26±1.08)次。N<5年孕妇的孕次基本保持稳定。五组产妇在N>10年组平均孕周最小,为(37.81±2.68)周;妊娠间隔时间小于10年中,其中1<N≤2年组平均孕周最小,为(38.12±1.19)周。N<10年孕周基本保持稳定。五组产妇在1<N≤2年组平均BMI最低,为(27.04±3.20)kg/m2,在N>10年组平均BMI最高,为(28.14±3.40)kg/m2。N<5年孕妇BMI基本保持稳定。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产妇年龄在增长,孕次较多,孕周偏小,体重指数偏高。见表1。3.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N>10年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共发生32例,发病率最高,为10.29%,包括7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子痫前期,13例重度子痫前期;5<N≤10年组共发生103例,发病率为7.39%,包括31例妊娠期高血压,37例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N≤5年组发病率为5.78%,包括29例妊娠期高血压,43例子痫前期,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N≤2年组发病率为2.37%,包括2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子痫前期。从图二中可以得知,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五组产妇在1<N≤2年组患GDM的发病率最高,为7.58%,除<1年组因病例数极少,其余组GDM的发病率基本趋于一致。见图2及表2。4.五组产妇胎盘异常发病率比较:前置胎盘共发生62例(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2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19例,边缘性前置胎盘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3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5例,子宫切除1例),其中小于1年组胎盘异常0例。1<N≤2年组前置胎盘有11例,发病率最高,为5.21%,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3例;5<N≤10年组共发生28例,发病率为2.01%,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11例;2<N≤5年组发病率为1.36%,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10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1例;N>10年组发病率为0.64%;五组产妇胎盘早剥38例,1<N≤2年组胎盘早剥有9例,发病率最高,为4.27%;5<N≤10年组发病率为0.44%。五组产妇胎盘粘连在2<N≤5年组和5<N≤10年组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0.45%和0.50%;在1<N≤2年组和>10年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95%和0.96%。五组产妇胎盘植入的发病率在1<N≤2年组最高,为1.42%,其余组的发病率均较低。且五组产妇中胎盘异常情况在1<N≤2年组发生率最高,为11.85%(25/211);在2<N≤5年组较低,为3.18%(49/1540)。见表3。5.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N≤1年组孕妇共纳入18例,因例数较少,未发现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4例。1<N≤2年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分别为:8.53%、1.90%、9.95%、0.00%;2<N≤5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6.63%、1.82%、10.84%、0.06%;5<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9.90%、1.58%、9.40%、0.22%;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12.54%、2.89%、12.86%、0.00%;其中N>10年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12.54%、2.89%、12.86%。2<N≤5年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病率最低,为6.36%,小于2年且大于5年胎膜早破的发病率在逐渐呈上升趋势;产后出血和不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在妊娠间隔时间大于1年且小于10年间无明显变化。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在各组均最低,且在妊娠间隔时间小于2年内未发生,考虑可能与剖宫产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者在孕早期已终止妊娠有关。见表4。6.五组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的比较:N≤1年组孕妇共纳入18例,发生1例巨大胎儿,因例数较少,未发现有其他不良结局发生。1<N≤2年组孕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胎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发病率分别为:11.3%、0.47%、2.37%、2.84%、0.00%,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胎儿窘迫;2<N≤5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2.66%、1.23%、4.74%、1.23%、0.26%,巨大胎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胎儿窘迫的发病率均较低且一致;5<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4.73%、1.36%、3.80%、2.15%、0.22%,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巨大胎儿;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8.03%、0.00%、4.50%、0.64%、0.64%,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巨大胎儿。其中早产儿在2<N≤5年组的发病率最低,小于2年且大于5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与胎膜早破的发病率趋势一致;巨大胎儿的发病率趋势在妊娠间隔时间大于5年后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的发病率随着年份变化无明显特征。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见表5。7.五组孕妇分娩方式的比较:本研究共纳入3474例患者,其中选择再次剖宫产的有3364例,占96.83%;选择阴道分娩的有110例,占3.17%。见表6。结论:1.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与妊娠间隔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2~5年内母婴并发症较少。因此,建议剖宫产术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在妊娠间隔2~5年内再次妊娠能获得更好的母儿结局。
张元[2](2021)在《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及其对产妇ICU入住率和胎儿Apgar评分的影响,评价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高症产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不同严重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01月至2019年12月急诊或择期剖宫产产妇601例,按照第九版妇产科学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非妊娠期高血压产妇167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产妇214例(B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20例(C组),将其麻醉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分别记录三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和BMI及入室SPO2等一般资料情况,统计分析比较产妇麻醉前(T1)、麻醉时(T2)、麻醉成功后5min(T3)、麻醉成功后10min(T4)、麻醉成功后15min(T5)、胎儿娩出后5min(T6)、胎儿娩出后10min(T7)七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统计分析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以及麻醉平面,三组产妇术后转入ICU及并发症,三组新生儿娩出1min、5min的Apgar评分。结果:1.A.B、C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和BMI入室SP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与A组相比,B组产妇在T1、T2、T3时间点SBP、DBP均显着增高,C组产妇在T1-T7各时间点SBP、DBP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产妇在T1-T6各时间点SBP、DBP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产妇T1、T5、T7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P<0.05),C组产妇在各时间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中与T1时刻相比较,三组患者在T2-T7时刻SBP、DBP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2-T7各间点两两比较,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点比较,A组中T5、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间点比较,A组中T5、T6、T7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T1、T2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三组患者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产妇术中入量和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产妇麻醉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A组相比较,B、C两组患者的ICU入住率均增高,与B组相比较,C组患者ICU入住率增高。(X2=104.7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两两比较,呼吸衰竭率、术后肺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儿Apgar评分:与A组相比,B、C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Apgar评分较低,与B组相比,C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较低,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01。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A组〉C组;B组〉C组”结论:1.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可用于子痫前期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2.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不增加子痫前期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
Abdifatah Mohamed Nuh[3](2021)在《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并系统评价死胎相关危险因素,重视死胎病因管理,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预防可避免死胎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分娩情况及101例死胎病例的孕产妇及胎儿临床资料,并根据孕周将其分为A组(20~27+6周)、B组(28~36+6周)和C组(37~42周),分析分娩情况变化、死胎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孕产妇的社会人口经济学特征、孕产史、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胎儿因素及其附属物因素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死胎相关危险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检索1980-2019年发表的关于孕周≥28周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中英文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系统评价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013~2020年总分娩量为34706例,其中顺产20634例,剖宫产14072例,分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2020年分娩量仅为2013~2016年分娩量的80.68%(15498/19208),分娩量下降了近20%。2013~2020年剖宫产率为40.55%。2013~2018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41.05%、41.06%、43.41%、40.27%、44.00%和 40.96%,2019 年和 2020 年剖宫产率分别为36.96%和35.54%;2019年和2020年剖宫产率较2013~2016年剖宫产率显着降低(P<0.001)。2013~2020年平均生育年龄为27.9±3.98岁,生育年龄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平均生育年龄达29.5±4.02岁。2017~2020年生育年龄较2013~2016年生育年龄显着的统计学意义(28.48±4.06 vs27.22±4.11,P<0.001),平均生育年龄增加了 1.26 岁。2.死胎发生率为 2.87‰(101/35314),围产儿死亡率 1.45‰(51/35314)。3.死胎死因顺位分别是母体因素(66.34%,67/101)、胎儿因素(48.51%,49/101)、羊水异常(47.52%,48/101)、脐带因素(43.56%,44/101)、胎盘因素(16.83%,17/101)和不明原因(3.96%,4/101),其中涉及2个及以上因素死胎共49例。4.不同孕周(A组、B组和C组)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受教育程度、产检频次、孕期宣教、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羊水因素在三组间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25、<0.001、0.002、0.004、0.011 和0.003);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羊水因素分层分析发现:脐带缠绕、脐带过度螺旋、羊水Ⅰ度、羊水Ⅱ度、羊水Ⅲ度和羊水异常在三组有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2、0.008、0.005、<0.001和<0.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产检频次、胎动异常、妊高症、胎盘早剥、脐带缠绕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05、<0.001、<0.001、<0.001、0.012),其 OR 值及 95%CI 分别为 0.258(0.116-0.602)、3.326(1.523-7.108)、23.167(16.686-30.879)、2.160(1.302-3.483)、9.866(8.335-12.230)和 4.882(2.411-6.952)。6.系统评价共纳入高质量文献34篇,其中病例对照研究19篇,队列研究15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母体因素中,产妇低龄、高龄、超重、肥胖、吸烟、文化水平低、贫穷、初产妇、死胎史、缺乏围产保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贫血和高温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 1.48(1.29-1.70)、1.42(1.21-1.67)、1.59(1.50-1.68)、1.96(1.81-2.12)、1.49(1.32-1.69)、1.91(1.51-2.41)、1.52(1.24-1.87)、1.31(1.20-1.43)、2.55(1.63-3.97)、3.20(2.61-3.93)、2.99(2.30-3.89)、3.27(2.24-4.77)、5.05(2.20-11.59)、1.68(1.31-2.15)和 1.28(1.03-1.59);胎儿因素中,胎儿畸形和胎儿生长受限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0.55(1.67-66.57)和3.34(2.06-5.42);胎儿附属物因素中,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脐带异常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3.55(2.18-5.76)、3.29(1.52-7.11)和 6.13(4.03-9.33)。结论:1.分娩量及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生育年龄呈上升趋势,人群生育需求延缓,需重视高龄妊娠风险。2.产妇低龄、高龄、超重、肥胖、吸烟、文化水平低、贫穷、初产妇、死胎史、缺乏围产保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贫血、高温、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脐带异常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3.注重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警惕多因素协同导致死胎发生,重视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及死胎病因管理,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预防可避免死胎的发生。
董姝君[4](2021)在《影响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因素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10年的输卵管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影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因素,总结治疗规律,为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相关经验和参考资料,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材料与方法:对2011年0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入院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患者满足标准的40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资料情况将患者分成保守治疗组和手术组,其中保守治疗组374例,手术组30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停经天数),既往病史(孕次、剖宫产史及次、流产史及次、异位妊娠史及次、腹部手术史及次、月经紊乱史),中医证型,发病季节,辅助检查(血β-HCG值、B超显示包块直径大小及盆腔积液深度),治疗情况等。结果:1.单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停经天数、孕次、流产史及次数、剖宫产史及次数、腹部手术史及次数、异位妊娠史、发病季节、中医证型、B超显示初始包块直径及初始盆腔积液深度均不是影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因素(P>0.05),而患者既往异位妊娠次数和初始血β-HCG值是其影响因素(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初始血β-HCG值是影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因素(P<0.001)。且当其他因素固定不变时,初始血β-HCG值每升高一个级别(包括<500IU/L、500-1000IU/L、>1000IU/L三个级别),保守治疗转手术的概率是前一级别的4.080倍(95%CI:2.316-7.187)。3.初始血β-HCG值在>500IU/L、>1000IU/L的保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5.71%、80.34%;在0-500IU/L、501-1000IU/L、1001-2000IU/L的保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20%、95.38%、94.64%,累计成功率分别为98.20%、97.56%、97.08%。4.保守治疗7天有81.59%的患者血β-HCG值下降,治疗14天有92.10%的患者血β-HCG值下降。治疗10-14天有80%左右的患者血β-HCG值下降超过一半,治疗14天有47.11%的患者血β-HCG值下降超过90%。5.保守治疗后转手术的患者的住院天数小于持续保守治疗的患者(P<0.05)。持续保守治疗的患者,初始血β-HCG值与保守治疗时间(即住院时间)有显着的弱的正相关(P=0.000<0.01为显着相关,0<Rs=0.286<0.4为弱的正相关)。6.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初始和第4天的血β-HCG临界值分别为2116.43IU/L、825.08IU/L,此时的敏感度分别为66.70%、86.70%,特异度为89.80%、78.90%,初始血β-HCG值<2116.3IU/L的成功率为97.10%,第4天血β-HCG值<825.08IU/L的成功率为98.68%。比较初始和第4天的血β-HCG值,当治疗第4天血β-HCG值较初始血β-HCG下降<5.99%时,可以预判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失败,相反则可以预判治疗成功。7.保守治疗组血β-HCG值在0-4天的下降速度最快,其次是10-14天。将保守治疗组的数据进一步细分,把入院期间血β-HCG值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的患者分为下降型组,而血β-HCG值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患者分为峰型组。得出下降型组同样在0-4天血β-HCG值的下降速度最快,其次是7-10天。血β-HCG值下降型组在第4天即能下降至峰值的50%以上,在第14天可下降至峰值的90%以上。峰型组在第7天达到峰值,且血β-HCG增长的量约为初始值的50%,10-14天下降速度最快,在第14天可下降至峰值的50%以上,第25天可下降至峰值90%以上。下降型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峰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患者初始血β-HCG值显着影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P<0.001),且当其他因素固定不变时,初始血β-HCG值每升高一个级别(包括<500IU/L、500-1000IU/L、>1000IU/L三个级别),保守治疗转手术的概率是前一级别的4.080倍(95%CI:2.316-7.187)。2.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时,在无其他药物保守治疗禁忌症的情况下,初始血β-HCG水平低于2116.43IU/L,治疗第4天血β-HCG水平低于825.08IU/L,是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较优选择。3.通过ROC曲线分析,当治疗第4天血β-HCG值较初始血β-HCG下降<5.99%时,可以预判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失败,相反则可以预判治疗成功。
孙博[5](2021)在《153例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相关并发症对象和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单胎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153例作为观察组(即巨大儿组),并选取同期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999 g)70例作为对照组(即正常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1、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包括母亲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值、孕次、产次、胎龄、新生儿性别、母亲孕期是否存在血糖升高(包括GDM和PGDM);2、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包括剖宫产分娩率、及相关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是否合并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肩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NRDS;3、在巨大儿组中,根据巨大儿的母亲是否存在妊娠期血糖升高,将巨大儿分为巨大儿组1(孕母妊娠期血糖升高)和巨大儿组2(孕母妊娠期血糖正常),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及相关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是否合并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肩难产、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HIE、NRDS、新生儿肺炎、心肌肥厚、新生儿低血糖、血栓形成。统计学方法: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频率[n(%)]进行统计描述,两组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母亲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值、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男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次>1次、产次>1次、胎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上述具有显着差异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显示,妊娠期血糖异常(OR值5.487)、孕期体重增长值>17.25kg(OR值3.123)、孕前BMI>24.12kg/m2(OR值2.466),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观察组的剖宫产分娩率、NRDS、胎儿宫内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锁骨骨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观察组(巨大儿组)中,巨大儿组1(孕母妊娠期血糖升高)的高胆红素血症、NRDS、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肩难产、新生儿窒息、HIE、心肌肥厚、血栓形成、臂丛神经损伤明显高于巨大儿组2(孕母妊娠期血糖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锁骨骨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妊娠期血糖升高、孕期体重增加、孕前BMI、男胎、母亲年龄。2、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血糖升高、孕期体重增长值>17.25kg、孕前BMI>24.12kg/m2(孕前超重)。3、巨大儿剖宫产分娩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更易出现的并发症从高到底依次为:NRDS、胎儿宫内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4、与母亲妊娠期血糖正常的巨大儿相比,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的巨大儿更易出现的并发症,其几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NRDS、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心肌肥厚、HIE、臂丛神经损伤、血栓形成。
罗树志[6](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825例,依据是否愿意并实际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分娩镇痛组(EA组,410例);未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C组,415例)。其中分娩镇痛组(EA组)根据产妇分娩结局,又分为两组:剖宫产组(36例)和顺产组(374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结局,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探索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结果(1)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率为8.78%(n=36),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12.05%(n=50),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方位异常(52.78%)、胎儿窘迫(27.78%)、产程时间异常(8.33%)、社会因素(5.55%)和其它(5.55%);对照组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56.0%),社会因素(26.0%),胎方位异常(16.0%)和其它(2.0%);分娩镇痛组社会因素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5.6%vs 26.0%,p<0.05),胎儿窘迫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27.8%vs 56.0%,p<0.01),胎方位异常指征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52.8%vs 16.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分娩镇痛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M(P25~P75)分别为557.5(449.5~686.5)min、490.0(390.0~620.0)min、52.5(38.0~77.3)min,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406.0(318.5~519.5)min、360.0(275.0~460.0)min、39.0(24.5~6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7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会阴侧切率(18.72%vs 10.96%,p<0.01)、产程中导尿发生率(47.8%vs 15.9%,p<0.01)、产间发热发生率(8.05%vs 1.93%,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4.88%vs 1.69%,p<0.01),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组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肌力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分娩镇痛产妇中剖宫产组和顺产组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临产BMI、新生儿体重、药物/时间比、镇痛时间、疼痛变异度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镇痛时间[1.005(1.002-1.008),p<0.001],疼痛变异度[3.680(1.987-6.814),p<0.001]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经阴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结论(1)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疼痛,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2)硬膜外分娩镇痛和第一、二产程时间延长有关,但不影响母婴结局;(3)镇痛时间、疼痛变异度是分娩镇痛产妇经阴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
孙凯[7](2021)在《妊娠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妊娠合并宫颈疾病发病率升高,其中以妊娠合并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居多,宫颈SIL 既往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妊娠期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临床转归情况及孕妇的妊娠结局,为妊娠期合并HSIL的孕妇提供更合理的临床诊疗方案,为临床上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同时根据产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妊娠合并HSIL的状态是否进展、持续或转归,并分析相关高风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期间在解放军第960医院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常规产检、分娩的孕产妇资料,确认妊娠前1年未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查,本院确认妊娠后首次产检时行TCT检查,异常者行HPV检查,对TCT检查结果异常者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知情告知并同意后,进一步行阴道镜评估,评估异常者进行多点活检病理检查,根据结果妊娠期采取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方式,于产后42天左右再次行病变评估,知情同意后,取活检检查。采集组织学诊断为CIN 2和CIN 3(HSIL)患者的一般资料、孕产史、HPV检查结果、TCT检查结果、分娩方式、妊娠期阴道镜结论和宫颈组织学结论、分娩后阴道镜情况和宫颈活检结论。采用SPSS(version 22.0)软件进行统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取数据,分析不同孕周活检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对比高危HPV在病变部位持续存在和非持续存在对HSIL影响;对比不同HPV型别(16型、18型和其他高危型)感染对宫颈病变(HSIL)的影响;分析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对宫颈病变的影响;分析产前不同细胞学分级结果(≧HSIL、<HSIL)对宫颈病变的影响;分析产前、产后病理结果的变化,以确定妊娠合并宫颈病变的状态是否进展、持续或转归,及其相关高风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孕期首次产检行宫颈TCT检查回示异常和/或HPV结果异常(高危型阳性),知情同意,进一步阴道镜检查,行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HISL的160例孕妇,平均年龄为30.2岁(19-42岁)。2、160例孕妇中,HPV感染占比93.13%(149例),高危HPV占比90.00%(144例),59.72%的孕妇(86例)感染为HPV16和/或18型。孕妇产前TCT结果如下:26例(16.25%)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14 例(8.75%)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97 例(60.63%)为高级别鳞状病变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23 例(14.38%)为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H)。3、所有HSIL孕妇在产后6-10周均再次接受TCT、HPV检查。TCT结果如下:32 例(20.00%)正常,27 例(16.88%)ASC-US,5 例(3.13%)ASC-H,33 例(20.63%)LSIL,63 例(39.38%)HSIL。产后 HPV 感染为 144 例(90.00%),较产前减少5例,其中高危HPV感染为104例(65.00%),较产前减少40例,其中有66例感染为HPV基因型16型或18型,较产前减少20例。4、产后160例产妇,32例TCT正常,未再行进一步检查,共有128名产妇接受了阴道镜下活检检查。组织学≥CIN 2为114例,其中104例接受了宫颈锥切术,其中LEEP 32例,冷刀锥切72例,10例患者充分告知后坚决要求随访。128例活检产妇,7例(5.47%)最终病理结果正常,CIN 1为7例(5.47%),CIN 2为 42 例(32.81%),CIN 3 为 69 例(53.91%),3 例(2.34%)为宫颈癌(Ⅰ A1 期),宫颈锥切后病理均提示ⅠA1期(间质浸润≤3mm宽度≤7mm,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均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考虑年龄分别为27岁(G4P1L1A2)、30岁(G5P1L1A4)、31岁(G3P2L2A1),充分知情告知后,术后定期随访。5、HSIL孕产妇产前、产后的病理结果对比,产前CIN 2为48例,产后TCT+病理正常者为11例,CIN 1为5例,CIN 2为23例,CIN 3为8例,宫颈癌为1例(IA1期);产前CIN 3的孕妇有112例,产后TCT+病理正常者为28例,诊断为CIN 1者2例,CIN 2者有19例,CIN 3者有61例,宫颈癌为2例(I A1期)。产后活检HSIL和产前活检HSIL相比,病情进展者为3例,持续者为111例,转归者为46例。产前HSIL(CIN 2+CIN 3)与产后HSIL(CIN 2+CIN 3)对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孕早期(<12周)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的孕妇为77例,足月顺产者为48例(62.34%),足月剖宫产29例(37.66%),其中顺产产后出血1例(1.30%),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孕中期(12-<28周)行阴道镜宫颈活检的孕妇为77例,足月顺产56例(72.73%),足月剖宫产21例(27.27%),其中剖宫产孕妇胎膜早破1例(1.30%),考虑为细菌性阴道炎所致,顺产产后出血1例(1.30%),考虑为急产软产道裂伤;孕晚期(28周-37周)行阴道镜宫颈活检的孕妇为6例,足月顺产4例(66.67%),足月剖宫产2例(33.33%),未发生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孕早期(<12周)与孕中期(12-<28周)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顺产、剖宫产、流产、早产及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Ⅲ度污染)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12周)与孕晚期(28周-37周)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顺产、剖宫产、流产、早产及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Ⅲ度污染)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12-<28周)与孕晚期(28周-37周)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顺产、剖宫产、流产、早产及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Ⅲ度污染)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高危HPV在病变部位持续存在和非持续存在对HSIL的影响。妊娠期、产后高危HPV持续存在者为104例,产后HPV和病理正常为8例,CIN 1为3例,CIN 2为35例,CIN 3为55例,宫颈癌为3例;高危HPV非持续感染为56例,产后HPV和病理正常为31例,CIN 1为4例,CIN 2为7例,CIN 3为14例,宫颈癌为0例。高危HPV是否持续存在对HSIL的影响相较,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不同类型高危型HPV(16型、18型与其他高危型)对宫颈病变的影响。产前CIN 2+感染HPV(16型、18型)为86例,产后HPV和病理正常为9例,CIN 1为3例,CIN 2为27例,CIN 3为45例,宫颈癌为2例(均为ⅠA1期,1例为HPV 16型感染,1例为HPV 18型感染);产前CIN 2+感染HPV(除16型、18型的其他高危型)为58例,产后HPV和病理正常为14例,CIN 1为4例,CIN 2为15例,CIN 3为24例,宫颈癌为1例(IA1期,高危31型感染)。高危的不同类型HPV(16型、18型对比其他高危型)对产后HSIL的影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对宫颈病变的影响,顺产分娩为108例,产后TCT和组织学病理诊断正常者为33例,CIN 1为4例,CIN 2为23例,CIN 3为48例,宫颈癌为0例;剖宫产为52例,产后TCT和组织学病理诊断正常者为6例,CIN 1为3例,CIN 2为19例,CIN 3为21例,宫颈癌为3例(Ⅰ A1期)。分娩方式(顺产与剖宫产)对产后HSIL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产前不同细胞学分级结果(≧HSIL、<HSIL)对宫颈病变的影响,产前细胞学分级≥HSIL为97例,产后TCT和组织病理诊断正常者为1例,CIN 1为5例,CIN 2为33例,CIN 3为55例,宫颈癌为3例;产前细胞学分级<HSIL为63例,产后TCT和组织学病理诊断正常者为38例,CIN 1为2例,CIN 2为9例,CIN 3为14例,宫颈癌为0例。产前不同细胞学分级结果(≧HSIL、<HSIL)对产后HSIL的影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单变量Logistic分析分别进行风险(是否高龄,以35岁为界、吸烟与否、产次、高危HPV持续感染)评价,发现产次(OR 3.623;95%可信区间1.031-12.728;P=0.045)、高危 HPV 持续感染(OR 11.848;95%可信区间5.293-26.525;P<0.001)为妊娠合并CIN 2+持续存在的显着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评估,在排除高龄、吸烟、产次后,发现高危HPV在宫颈处持续存在并感染致病(OR 72.601;95%可信区间21.48-245.42;P<0.001)是妊娠合并CIN 2+持续存在的一个显着独立变量。年龄、吸烟、产次与妊娠合并CIN 2+持续存在没有显着的相关性。结论:1、妊娠期HSIL进展率低。2、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和产前细胞学分级≥HSIL是产后组织学HSIL持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3、不同孕周阴道镜宫颈活检、不同类型高危型HPV感染、分娩方式不是产后组织学HSIL持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4、妊娠合并HSIL在妊娠期严密监测,可选择顺产分娩。
王芳芳[8](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系乱疾病,主要表现为少/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形态,是排卵障碍的最常见原因;那些被诊断为PCOS的女性往往有代谢功能障碍,其特点包含胰岛素抵抗、腹部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增加,引起妊娠期和围产期并发症增加。近些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不孕症的治疗,多胎妊娠是ART治疗的其中一个并发症,亦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并探讨超重对PCOS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素不孕和输卵管因素不孕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冷冻胚胎移植且获得双胎妊娠的患者,共1449例,展开回顾性研究和分析。PCOS组为42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素引起不孕的患者,对照组为1028例同一时期由于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患者,两组患者根据其体重指数(BMI)又分为非超重组(BMI<24kg/m2)和超重组(BMI≥24kg/m2),然后分别记为:非超重PCOS组(265例)、超重PCOS组(156例),非超重对照组(788例)、超重对照组(240例),从而比较非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对照组、超重PCOS组与超重对照组、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PCOS组的基线特征及妊娠结局(研究指标包含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畸形率等方面)。结果:1.与非超重对照组相比,非超重PCOS组的流产率(16.23%vs.9.77%,P<0.05)及晚期流产率(9.81%vs.5.08%,P<0.05)明显升高,分娩孕周提前(35.71±2.75周vs.36.43±2.07周,P<0.05),在比较两组其他指标包括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率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畸形率、剖宫产率等方面,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超重对照组相比,超重PCOS组患者的流产率(19.87%vs.11.25%,P<0.05)及晚期流产率(12.18%vs.6.25%,P<0.05)显着升高,且分娩孕周明显提前(35.06±2.77周vs.36.19±1.87周,P<0.0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显着下降[2350.00(602.50)g vs.2380.00(677.50)g,P<0.05],两组间比较分析的早期流产率、早产率、HDP发生率、GDM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畸形率等指标无显着差异。3.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PCOS组相比,分娩孕周提前(35.06±2.77周vs.35.71±2.75周,P<0.0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降低[2350.0(602.50)g vs.2390.00(550.00)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HDP发生率、GDM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畸形率等指标相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增加,与此同时,超重PCOS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
罗荣光[9](2020)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可引发剖宫产术中危及孕产妇生命的灾难性大出血。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减低子宫切除率,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麦角新碱、纱布及Bakri球囊填塞子宫腔、子宫局部加压缝合、B-Lynch缝合及子宫动脉或其分支结扎术等方法,但仍然无法避免因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常常需要通过子宫切除术来拯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生命。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性/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双侧髂内/总动脉内球囊阻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中,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球内囊阻断技术常被认为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最有价值的拯救措施,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子宫切除率方面较其他方法或措施更有优势。但是仍缺少高级别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对于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没有获得完全一致的共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是否有益,有无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什么时机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最佳等问题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一步探索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2)回顾性分析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实践依据。(3)比较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检索和收集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电子病历资料,按照剖宫产术中是否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而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没有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产次、剖宫产次等;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协变量或混杂因素指标包括盆腔子宫周围粘连与否、子宫肌层缺失与否、子宫表面有无怒张血管、胎盘主体所在的位置、前置胎盘的类型、有无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的类型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中PSM模块运用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取1∶1最临近匹配法进行研究对象匹配,设卡钳值为0.01。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等的差异是否有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设为a=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收集因凶险性前置胎盘于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中采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了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有效治疗血栓的方法。检验水准设为a=0.05。(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并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分组;A组:分离盆腔粘连完毕后于切开子宫前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B组:切开子宫并取出胎儿的过程中,但未夹闭或剪断脐之前充盈球囊行肾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C组:胎儿完全娩出且脐带已夹闭或剪断后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比较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检验水准设为a=0.05。结果:(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经过检索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及阅读孕产妇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例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最终成功匹配纳入统计学分析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分别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匹配后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协变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Z=-3.12,P=0.002)、输血量(Z=-2.00,P=0.045)、输血率(X2=4.06,P=0.04)等结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实验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实验组10%(4/40)、对照组25%(8/32)。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后孕产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本研究中有40名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对照组20例,未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剖宫产术后发生血栓形成6例(6/20,30%),但均无明显阳性症状及血栓相关后遗症;实验组2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术后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0,P=0.02);两组间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9,P=0.50)。治疗血栓的方法有全身抗凝、插管溶栓及插管抗凝,6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另5例血栓经治疗后完全溶解。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未出现其他与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有关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共39例孕产妇符合纳入本研究标准,其中A组17例,B组8例,C组14例。三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孕天、孕次、产次、剖宫产次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子宫切除率、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暂性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能够有效减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中输血量,降低剖宫产术中输血率;在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率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不明显延长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的住院天数、不对新生儿产生明显的危害。(2)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的血栓形成,并且无增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风险。(3)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并未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生明显的不同结局。
张勇珍[10](2020)在《两种子宫整形方法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又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是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因为愈合不良而形成的与宫腔相通的凹陷,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经间期出血、不孕、经期前后腰骶部疼痛、痛经及慢性下腹痛等,当孕囊种植在憩室内发育时,就类似于异位妊娠,在孕囊逐渐增大过程中,可出现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既往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妇女只被允许生育一胎,由于产妇对经阴道生产的恐惧及对剖宫产术的认识不足,造成了许多产妇盲目选择剖宫产,近年来二胎政策已经实施。许多有过剖腹产史的妇女选择生育二胎,因而,有剖宫产史的高龄孕妇相对增多,随着年龄增高,生育能力逐渐下降。如何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效果,提高高龄且有再次妊娠需求的患者的妊娠率,缩短术后避孕时间,已成为妇产科医师讨论的热点话题。PCSD的分型方法众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对于有生育要求且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PCSD以微创手术为主。本文讨论了我院近年来采用的两种微创手术,即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与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缝合术的效果及不足。材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PCSD患者9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50例(A组)采用的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45例(B组)采用的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缝合术。2.观察指标: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种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利用门诊复查及电话回访的形式,术后6月门诊复查经阴道超声了解憩室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6月及12月回访月经改善情况,术后24月随访妊娠情况,统计术后12月月经改善有效率进行分析,统计术后24月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月经改善情况评价标准:治愈:月经期恢复正常,小于或等于7d,且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处液性暗区消失;好转:经期较前缩短3天以上,但仍大于7天,超声检查显示子宫下段瘢痕液性暗区较术前缩小;无效:经期较前缩短小于3天或无明显变化,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瘢痕液性暗区无明显变化。治愈或好转则判定为有效。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中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剖宫产次数、剖宫产术前月经时间、剖宫产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时间、子宫下段残余肌层厚度、距末次剖宫产时间、憩室深度及憩室宽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费用、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均明显增加。3.术后6月、12月、24月随访两组患者,A组患者经期由术前(13.50±2.35)天缩短至术后(7.60±1.46)天,月经改善率为(96%),有生育需求者再孕率为(59%);B组患者经期由术前(12.80±2.44)天缩短至术后(6.50±2.37)天,月经改善率为(97.7%),有生育需求者再孕率为(63%)。两组月经改善有效率及再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缝合法与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子宫下段残余肌层厚度,具有多病联合治疗的优点,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折叠对接缝合术组优于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组,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剖宫产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剖宫产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不同妊娠间隔时间的孕妇人数对比 |
2.2 五组产妇一般资料的分析 |
2.3 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 |
2.4 五组产妇胎盘异常情况发病率的比较 |
2.5 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
2.6 五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
2.7 五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五组产妇人数及一般资料的分析 |
3.2 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 |
3.3 五组产妇胎盘异常情况发病率的比较 |
3.4 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
3.5 五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
3.6 分娩方式的比较 |
3.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收集 |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麻醉方法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我院2013~2020年分娩及死胎情况 |
2.2 我院101例死胎孕妇基本情况 |
2.3 我院101例死胎胎儿基本情况 |
2.4 我院101例死胎不同因素死因构成比 |
2.5 不同孕周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2.6 不同孕周死胎死因分析结果 |
2.7 不同孕周死胎胎儿基本情况分析结果 |
2.8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分娩体量下降,生育意愿降低 |
3.2 死胎发生率及区域不平衡性 |
3.3 重视死胎相关危险因素 |
3.4 加强孕产期保健,预防可避免死胎发生 |
3.5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4 结论 |
第二章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4 评价指标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 |
2.2 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3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死胎与母体因素 |
3.2 死胎与胎儿因素 |
3.3 死胎与胎儿附属物因素 |
3.4 研究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
综述 重视死胎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影响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1 异位妊娠中医药研究进展 |
1.1 中医病因病机 |
1.2 辨证分型 |
1.3 中医治疗 |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 异位妊娠西医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
2.1 炎症 |
2.2 手术 |
2.3 既往异位妊娠 |
2.4 不良生活方式 |
2.5 其他因素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5.1 资料检索 |
5.2 资料整理 |
5.3 资料分组 |
5.4 建立数据库 |
5.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影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单因素分析 |
1.1 计量资料分析 |
1.2 计数资料分析 |
2 影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多因素分析 |
3 两组血β-HCG值变化的研究 |
3.1 不同初始血β-HCG值的中西医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
3.2 血β-HCG值随治疗时间下降情况 |
3.3 两组血β-HCG值随治疗时间变化情况 |
3.4 ROC曲线分析 |
4 对保守治疗组数据的研究 |
4.1 保守治疗组初始血β-HCG值与住院天数的关系 |
4.2 保守治疗组数据按照血β-HCG值随治疗时间变化情况的分析 |
讨论 |
1 影响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因素分析 |
2 血β-HCG水平对影响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分析 |
2.1 从血β-HCG值的范围进行分析 |
2.2 从血β-HCG临界水平进行分析 |
2.3 从血β-HCG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3 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介 |
(5)153例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2.1 巨大儿发生的机制 |
2.2 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 |
2.2.1 妊娠期糖尿病 |
2.2.2 孕前体重、孕前BMI、孕早期体脂率 |
2.2.3 孕期食量、孕期体重增长值 |
2.2.4 产前体重、产前BMI |
2.2.5 新生儿性别 |
2.2.6 孕妇年龄 |
2.2.7 孕次、产次、孕周 |
2.2.8 孕妇孕期身体成分 |
2.2.9 巨大儿分娩史 |
2.2.10 其他 |
2.3 并发症 |
2.3.1 产妇并发症 |
2.3.2 新生儿并发症 |
2.4 展望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相关高危因素的比较 |
4.2 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3 巨大儿独立危险因素的 ROC 曲线分析 |
4.4 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
4.5 巨大儿中对其母有无妊娠期血糖升高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 |
5.2 巨大儿相关并发症 |
5.3 母亲糖尿病对巨大儿并发症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比较 |
3.3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的比较 |
3.4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
3.5 两组产妇产程中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的比较 |
3.6 分娩镇痛产妇中剖宫产组与顺产组单因素分析 |
3.7 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4.2 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相关因素结果分析 |
4.3 分娩镇痛影响剖宫产指征和产程时间的机制讨论 |
4.4 局限性和不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镇痛方法及对产妇分娩结局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妊娠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产前一般临床资料 |
3.2 产后一般临床资料和HSIL患者产后进展、持续、转归情况 |
3.3 分组比较并分析CIN持续存在的高危因素 |
3.3.1 HSIL产妇产前、产后的病理结果对比 |
3.3.2 妊娠期不同孕周活检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对比 |
3.3.3 高危HPV在病变部位持续存在和非持续存在对宫颈疾病(HSIL)的影响及不同HPV型别(16型、18型与其他高危型)对宫颈疾病(HSIL)的影响 |
3.3.4 分挽方式(顺产、剖宫产)对宫颈病变的影响对比 |
3.3.6 多因素分析宫颈病变持续存在的高危因素 |
3.4 妊娠期特殊处理和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妊娠期的宫颈病变 |
4.2 妊娠合并宫颈癌的筛査与预防 |
4.3 妊娠合并HSIL产前、产后病变程度分析 |
4.4 妊娠合并HSIL孕妇分娩方式 |
4.5 妊娠合并HSIL的髙危因素 |
4.6 妊娠期宫颈病变处理的并发症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第六章 附录与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及妊娠期宫颈癌筛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非超重PCOS组和非超重对照组基线特征的比较 |
3.2 超重PCOS组和超重对照组基线特征的比较 |
3.3 超重PCOS组和非超重PCOS组基线特征的比较 |
3.4 非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
3.5 超重PCOS组与超重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
3.6 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PCOS组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
4.讨论 |
4.1 PCOS与非PCOS患者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
4.2 超重PCOS与非超重PCOS患者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
1.1 引言 |
1.2 资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2章 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3章 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资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10)两种子宫整形方法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四、剖宫产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D]. 马金梅. 延安大学, 2021(11)
- [2]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回顾性分析[D]. 张元.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3]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系统评价[D]. Abdifatah Mohamed Nuh. 扬州大学, 2021(08)
- [4]影响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因素回顾性分析[D]. 董姝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153例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的分析[D]. 孙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6]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 罗树志. 山东大学, 2021(12)
- [7]妊娠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因素研究[D]. 孙凯. 山东大学, 2021(12)
- [8]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分析[D]. 王芳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9]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D]. 罗荣光. 南昌大学, 2020(08)
- [10]两种子宫整形方法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疗效分析[D]. 张勇珍.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