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农用小型柴油机为何启动困难(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江[1](2018)在《小型农用柴油机构造中活塞环的构造及其使用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小型农用柴油机活塞环有气环和油环两种。气环是保证气缸的密封,油环主要是布油和刮油,二者有各自的作用,同时又是统一的,气环也有布油和刮油的辅助作用一样,油环也有封气的辅助作用。同时,气环和油环都有将活塞吸收的热量传给气缸壁的导热作用。基于此,文中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曾元精[2](2014)在《植物油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和内燃机排气污染环境的问题不断加剧,内燃机代用燃料的高效利用成为了汽车行业的新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在柴油机上分别燃用两种植物油,即桐油和茶籽油。本文探索了桐油和茶籽油在涡流室柴油机中的燃烧特性、排放特性、经济性、动力性能、冷启动性能;对比了纯桐油在S195-1涡流室柴油机和ZS195直喷式柴油机上的缸内压力、燃油消耗率、烟度以及NOx排放物的差异。本文选用的燃料包括植物油占小比例(10%、20%、30%)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植物油占大比例(85%)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以及纯植物油燃料。实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负荷况,得到以下结论:①与纯柴油的燃烧始点相比,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始点一般滞后1。CA-2°CA;往植物油中加入10%的乙醇以后,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始点滞后的现象更加明显,一般滞后4。CA~5°CA。②与纯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相比,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植物油占大比例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以及纯植物油燃料的瞬时放热率峰值一般下降3.4%~10.56%左右。③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植物油占大比例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以及纯植物油燃料的缸内压力峰值都比纯柴油的缸内压力峰值小,并且缸内压力峰值所对应的相位比纯柴油缸内压力峰值所对应的相位滞后,缸内压力峰值最大降幅达3.4%。在大负荷工况,得到以下结论:①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植物油占大比例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以及纯植物油燃料的燃烧始点与纯柴油的燃烧始点无差别。②与纯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相比,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植物油占大比例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以及纯植物油燃料的瞬时放热率峰值都下降,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瞬时放热率峰值最大降幅达5.64%,植物油占大比例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的瞬时放热率峰值的最大降幅达8.23%,纯植物油燃料的瞬时放热率峰值的最大降幅达11.46%。③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植物油占大比例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以及纯植物油燃料的缸内压力峰值都比纯柴油的缸内压力峰值小,压力峰值最大降幅达3.08%,且压力峰值所对应的相位与纯柴油的压力峰值所对应的相位基本相当。在排放特性方面,桐油和茶籽油都能够有效的降低柴油机的烟度。随着植物油在混合燃料中所占比例的逐渐增加,烟度逐渐降低,当燃用纯植物油时,烟度的最大降幅达69%。在NOx排放量方面,植物油占小比例的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的NOx排放量略小于纯柴油的NOx排放量;而植物油占大比例的正丁醇—乙醇—植物油混合燃料以及纯植物油燃料能较大地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量,最大降幅达34.3%。燃用植物油时,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达到原机的动力性能;燃油消耗率大于纯柴油的燃油消耗率,燃油消耗率最大增幅达29.5%;柴油机冷启动性能略微下降。纯桐油在涡流室柴油机和直喷式柴油机上所产生的性能差异主要要表现在:①在大负荷工况,纯桐油在涡流室柴油机所产生的最高燃烧压力要小于在直喷式柴油机所产生的最高燃烧有压力。②当这两种柴油机都燃用纯桐油时,在所有测试的工况点上,涡流室柴油机的烟度比直喷式柴油机的烟度大,涡流室柴油机的NOx排放量比直喷式柴油机的NOx排放量小。
陈伟[3](2015)在《柴油机排气净化消声装置流场与声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缸柴油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结构简单、低成本等特点而被广范使用于农村地区。随着其市面保有量的增加,碳烟及噪声所造成的环境污也越发严重。伴随日益严格环境法规的提出,噪声限值和污染物排放限制都达到更加严格的水平,因此必须对农用柴油机采取切实可行的净烟、降噪措施。同时农用柴油机上尾气排放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甚至一些农用柴油机依旧没有采取尾气净烟措施,且安装的消声器存在消声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针对农用单缸柴油机设计具有微粒净化和尾气消声效果的装置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2K130)和企业委托项目(柴油机排气净化消声系统的研发)为依托,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175系列农用单缸柴油机为具体研究对象,以高捕集效率、低噪声为出发点,提出微粒捕集和降噪性能一体化设计的理论方案,设计并加工出一套低成本、结构简单且便捷拆装的新型排气净化消声装置。通过搭建新型净化消声装置试验台架,详细考察其在发动机负荷特性下的声压、油耗率和烟度等数据,同原消声器对比,净化消声装置在不影响发动机各项性能的前提下,碳烟捕集和消声效果良好,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基于Fluent和LMS软件联合仿真研究消声器流场和消声特性;通过数值仿真得到其得到内流场的速度、压力云图和声压云图、传递损失图,并计算出相应的压力损失和各频段的传递损失值,进而对比分析了原消声器和新型净化消声装置的流场特性及声学特性;最后针对隔板孔密度、长短轴比值和长径比结构因子对消声器的流场及声学特性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为后续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赖立强[4](2014)在《生物混合燃料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能源危机加剧和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开发新型燃料已成为内燃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在不改变农用小型直喷柴油机结构、供油参数的的基础上,从燃料品质方面去研究改善农用小型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和排放。本文选取燃料:桐油、菜籽油,配置纯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占大比例的燃料和生物燃料占小比例的燃料,在ZS195柴油机上进行负荷特性试验,研究了生物燃料(桐油、菜籽油和乙醇)及其配比对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油料和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和排放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小负荷工况点,纯生物燃料和生物燃料占大比例的燃料与0#柴油相比,燃烧放热明显滞后(1-4。CA),滞燃期延长,缸内压力和瞬时放热率峰值均升高,压力升高达5%,放热率峰值升高达9%,其中桐油比菜籽油表现明显,生物燃料掺入乙醇后表现更加突出。随着负荷增加,生物燃料及其混合燃料的滞燃期逐渐缩短到与柴油基本相当,放热率峰值最大降幅为19%,压力曲线曲线与柴油基本相当。纯生物燃料和生物燃料占大比例的燃料的冷启动性能差,但均能满足动力性要求,经济性略微降低,燃油消耗率在标定工况比柴油高出12~18%。在排放方面:燃用纯生物燃料时NOx排放大约降低10%,生物燃料占大比例的燃料中掺混了乙醇,混合燃料的NOx排放降低15%。在标定工况(8.8kW/2000rpm),生物燃料和生物燃料占大比例的燃料的碳烟排放都比柴油降低,降幅最大为89%。生物燃料占小比例的燃料在标定工况点,NOx最大降幅为8.8%,碳烟排放(N)最大降幅为76%。结果证明,生物燃料及其混合燃料能满足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且在中大负荷工况燃烧特性良好,发动机运行平稳,能有效降低柴油机的主要排放:NOx和碳烟,生物燃料占大比例的燃料整体效果最好。
周耀胜[5](2014)在《油田柴油机功率现场测试系统及功率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柴油机作为油田钻修井机的主要动力源,因工况恶劣、无法按时保养,长期使用后出现功率下降、动力不足等一系列状况。柴油机功率下降后,带负载工作时效率低,耗费大量的柴油,使得油田生产成本提高;严重的还会因为带不动负载危及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因此,在生产作业时获得柴油机的功率对油田节约生产成本和保证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负载测功方法对油田柴油机功率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方案设计了一套功能较为完善的柴油机功率测试系统硬件系统,在维修车间测试得到柴油机功率修正系数,编写了柴油机功率测试系统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将柴油机功率测试系统应用到油田现场。分析柴油机功率不足的原因,找出功率影响因素,引入正交设计法设计了一种分析各因素对功率影响显着程度及其主次顺序的试验方案。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首先,通过对柴油机的工作原理、现有柴油机功率测试设备在现场测试柴油机功率可行性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测试现场柴油机功率的方案。然后,分析柴油机输出轴端法兰结构,并在油田井队实地测绘柴油机输出轴端法兰结构,设计了一套模拟负载;优选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并确定了传感器测点以及传感器夹持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柴油机功率测试系统硬件系统。其次,将研制的柴油机功率现场测试系统在维修车间的柴油机上测试,与水力测功仪测试的功率进行对比,得到功率修正系数;使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出了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在油田井队进行了现场应用,得到了测试柴油机的功率,并依据测试功率估算了钢丝绳提升力和大钩最大拉力;分析了测试系统误差来源,并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减小误差的措施。最后,从柴油机零部件磨损故障和缸内燃烧两个方面对功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柴油机功率影响因素,对影响柴油机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分析各因素对柴油机功率影响显着程度及主次顺序的试验方案。
赵平[6](2011)在《我国园林绿化装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我国园林绿化装备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闭门造车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仿制对抗阶段;90年代末期的互动调整阶段。分析了目前我国园林机械绿化装备的总体发展现状。
李金鑫[7](2009)在《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机械是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经之路。江苏省是中国农机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百年发展,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前正处于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搜集、整理、研究江苏省一百年来农机化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影响要素,总结其规律,对于理性地制定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指导江苏省农机化的未来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苏州范祎等联名禀请……招股购买外国机器,开垦九邑荒地”,南京张士宝“购买美犁,导农深耕云”,这标志着江苏省近代农业机械化的开始。至1949年的数十年中,江苏省的灌溉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耕种机械以及农机教育、制造和维修事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历史环境,江苏省农业机械只能在引进、仿制的过程中,小规模地摸索着发展、局域型的创新,而省内的广大农村仍旧是使用传统农具为主。但此时的农机化发展作为江苏省农机化发展之路的第一步,在江苏农业科技发展史上有其重要意义,其肇始之功不应抹杀。1949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行政力量的关注和强力推进下,江苏省农机化在拖拉机的推广、水利排灌事业、植保机械发展以及农机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产粮食起了很大推动作用。文革虽对农机化发展质量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并没有根本性的制约,反而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化事业。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干预过度,农业机械化事业暴露出与农村实际情况、农机技术规律、农业生产和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等各方面缺憾,最终没有达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在经历了初期短暂的停滞之后,江苏省采取了农机立法、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农业机械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跨区作业飞速发展,农机维修和保养,农机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成就斐然。目前,江苏省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正在向着更高目标发展。对江苏省农机化百年发展历程的考察表明:政局稳定是农机化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得当的政府政策扶持是农机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推动力;近代江苏省农业人口众多,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极低,曾极大的阻碍了农机化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劳动力成本上升,农村人口的非农就业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人多地少导致的土地细碎化和农户经营规模过小,曾制约了江苏省大型农机化的发展;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中小型农业机械更适合江苏省的省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农机化发展相当重要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通过资金、科技等的推动,对农机化的促进越大;另外,农作制度的变革,也从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影响着江苏省的农机化的进程。
李霜[8](2008)在《农用柴油机润滑油中磨粒分析及浓度趋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机械为机械事故高发领域。对农用机械设备来说,其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复杂多变,机械磨损程度很大,其发动机润滑油中的磨损磨粒包含了大量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因此,通过对磨损磨粒进行分析研究来预测设备的突发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机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铁谱技术是以磨损磨粒识别为基础的诊断技术,对磨损磨粒的分析及其浓度数据的提取都较为准确,因此是机械设备磨损监测与故障诊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往往基于专家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模型,难以处理高度非线性模型,无法满足预防性维修的客观要求。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是起源于统计学习理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技术,它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有着比传统的基于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的人工神经网络更优越的性能。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LS-SVM)是SVM的一种扩展算法,它避免了SVM所求解的相对繁重的二次规划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求解速度,不但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困扰很多学习方法的小样本、过学习、高维数、局部最小等实际难题,而且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目前,农业机械部门普遍使用的发动机多为柴油机,因此本论文以一小型叉车柴油机中的润滑油为实际研究对象,采集柴油机中具有代表性的油液,运用铁谱分析技术提取柴油机润滑油中的磨损磨粒,对其磨损状态和磨粒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分析了作为SVM理论基础的统计学习理论和SVM的原理,推导了SVM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并在对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参数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来预测磨损磨粒的浓度趋势。论文将LS-SVM与润滑油中磨损磨粒的浓度预测相结合,首次提出了基于LS-SVM的磨粒浓度趋势预测模型,实现了模型参数的自动选择。同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磨粒浓度预测的实例分析,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仿真证明,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LS-SVM模型具有更高的磨粒浓度预测精度,是用于润滑油中磨粒浓度预测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张志金,唐玉斌[9](2008)在《农用小型柴油机为何启动困难》文中研究表明
黄其彬,叶忠慧,黎良新,岳崇勤,周从钜[10](2007)在《农用小型汽油机燃用沼气技术措施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介绍沼气的成分和特性,分析压缩比、点火能量和点火提前角等因素对火花点燃式沼气汽油机的影响,针对上述因素对小型165F 汽油机进行改装,并采用蓄电池点火装置提高点火能量,对改装后的汽油机进行运行试验,比较汽油机在不同参数下的运行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沼气应用于改装后的汽油机上,性能接近于改装前的性能,验证沼气在小型汽油机上燃用的可行性。
二、谈农用小型柴油机为何启动困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农用小型柴油机为何启动困难(论文提纲范文)
(1)小型农用柴油机构造中活塞环的构造及其使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气环的构造 |
2 油环的构造 |
3 活塞环环开口间隙及侧隙的构造 |
(2)植物油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代用燃料的研究发展现状 |
1.2.1 代用燃料概述 |
1.2.2 代用燃料在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
1.2.3 代用燃料在国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
1.3 植物油的应用发展现状 |
1.3.1 植物油简介 |
1.3.2 桐油的应用发展现状 |
1.3.3 茶籽油的应用发展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4.1 本课题的意义 |
1.4.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装置、测试设备以及实验方法介绍 |
2.1 柴油机台架实验装置 |
2.2 主要的测试设备 |
2.2.1 不透光烟度计 |
2.2.2 废气分析仪 |
2.2.3 燃烧分析仪 |
2.2.4 光电编码器 |
2.2.5 缸压传感器简介及其配套零件设计 |
2.3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植物油在S195-1涡流室柴油机上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
3.1 混合燃料代号说明 |
3.2 茶籽油的燃烧特性研究 |
3.2.1 茶籽油对瞬时放热率的影响 |
3.2.2 茶籽油对缸内压力的影响 |
3.3 桐油的燃烧特性研究 |
3.3.1 桐油对瞬时放热率的影响 |
3.3.2 桐油对缸内压力的影响 |
3.4 茶籽油的排放特性研究 |
3.4.1 茶籽油对烟度的影响 |
3.4.2 茶籽油对NO_x排放物的影响 |
3.5 桐油的排放特性研究 |
3.5.1 桐油对烟度的影响 |
3.5.2 桐油对NO_x排放物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植物油对S195-1涡流室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
4.1 动力性能 |
4.2 经济性能 |
4.3 冷启动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植物油在涡流室柴油机和直喷式柴油机上的性能对比 |
5.1 缸内压力对比 |
5.2 经济性能对比 |
5.3 排放性能对比 |
5.3.1 烟度对比 |
5.3.2 NO_x排放物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柴油机排气净化消声装置流场与声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微粒净化方面 |
1.2.2 消声降噪方面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净化消声装置设计 |
2.1 设计理论 |
2.2 新型装置结构设计 |
2.2.1 原消声器简介 |
2.2.2 柴油机基本参数 |
2.2.3 具体结构设计 |
2.3 净化材料的选择和设置 |
2.3.1 净化材料选择 |
2.3.2 净化材料设置 |
2.4 新型装置方案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流场及声学基础理论 |
3.1 流体特性基本理论 |
3.1.1 基本控制方程 |
3.1.2 湍流模型方程 |
3.1.3 有限体积法 |
3.1.4 湍流强度及水力直径 |
3.2 声学特性基本理论 |
3.2.1 声学基本概念 |
3.2.2 声学基本方程 |
3.3 多孔介质理论 |
3.3.1 渗透能力 |
3.3.2 吸声属性 |
3.4 消声器评价指标 |
3.4.1 空气动力性能 |
3.4.2 声学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流场及声学特性仿真分析 |
4.1 相关软件介绍 |
4.1.1 Fluent 简介 |
4.1.2 LMS 简介 |
4.1.3 CFD 精度问题讨论 |
4.2 原消声器数值仿真 |
4.2.1 消声器模型建立 |
4.2.2 ICEM 网格生成 |
4.2.3 Fluent 流场仿真 |
4.2.4 LMS 声学分析 |
4.3 净化消声装置仿真 |
4.3.1 新型装置模型建立 |
4.3.2 ICEM 网格划分 |
4.3.3 Fluent 流场特性仿真 |
4.3.4 流场对比分析 |
4.3.5 LMS 声学特性分析 |
4.3.6 声学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试验研究 |
5.1 试验目的 |
5.2 试验原理 |
5.3 试验台架及构成 |
5.3.1 试验台架搭建及设备 |
5.3.2 试验步骤简介 |
5.3.3 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
5.4 结果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
6.1 结构因子方案设计 |
6.2 各结构因子流场及声学仿真研究 |
6.2.1 流场特性分析 |
6.2.2 声学特性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目录) |
附录 B(试验和仿真数据表) |
(4)生物混合燃料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柴油机代用生物燃料研究现状 |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生物燃料的选取 |
1.3.2 生物燃料的理化特性试验 |
1.3.3 本试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装置 |
2.1 燃烧分析系统装置 |
2.1.1 压力传感器简介及其安装 |
2.1.2 曲轴位置传感器 |
2.1.3 DEWETRON燃烧分析仪 |
2.1.4 试验方法 |
2.2 性能及排放试验装置 |
2.2.1 试验主要测量仪器 |
2.2.2 试验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物燃料的燃烧特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着火滞燃期及其缸内压力 |
3.1.1 着火滞燃期 |
3.1.2 缸内压力 |
3.2 瞬时放热率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物混合燃料在小型直喷柴油机上的性能台架试验 |
4.1 试验用燃料选取 |
4.2 试验结果及数据对比分析 |
4.2.1 动力性分析 |
4.2.2 经济性分析 |
4.2.3 排放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油田柴油机功率现场测试系统及功率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柴油机功率测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柴油机功率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
2.1 柴油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
2.1.1 柴油机基本结构 |
2.1.2 柴油机基本工作原理 |
2.2 柴油机测功常用方法 |
2.2.1 带负载测功 |
2.2.2 无负载测功 |
2.3 无负载测功方案 |
2.3.1 无负载测功方案选择 |
2.3.2 无负载测功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柴油机功率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3.1 测试系统组成 |
3.2 信号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3.3 模拟负载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功率修正系数测试实验 |
4.1 功率修正系数测试实验方案 |
4.2 功率修正系数测试实验 |
4.3 功率修正系数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柴油机功率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5.1 数据采集软件 |
5.2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
5.2.1 数据处理算法 |
5.2.2 软件功能介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功率测试系统现场应用及测试误差分析 |
6.1 功率测试系统现场应用 |
6.1.1 测试柴油机基本情况 |
6.1.2 绞车柴油机测试数据 |
6.1.3 绞车柴油机数据分析 |
6.1.4 绞车钢丝绳最大拉力和大钩最大提升力计算 |
6.2 绞车柴油机功率测试安全因素分析 |
6.2.1 模拟负载连接螺栓强度校核 |
6.2.2 柴油机输出轴断裂可能性分析 |
6.3 误差分析 |
6.3.1 原理误差 |
6.3.2 柴油机本身加速性能的影响 |
6.3.3 测量与操作引起的误差 |
6.3.4 其他测试误差 |
6.4 减小测试误差方法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柴油机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
7.1 柴油机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
7.1.1 曲柄连杆机构磨损对功率的影响 |
7.1.2 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故障对功率的影响 |
7.1.3 燃油供给系统故障对功率的影响 |
7.1.4 润滑系统与冷却系统故障对功率的影响 |
7.1.5 其他因素对功率的影响 |
7.2 功率影响因素物理模型分析 |
7.2.1 气缸压力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
7.2.2 供油量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
7.2.3 进气量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
7.2.4 转速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
7.3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功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方案设计 |
7.3.1 正交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
7.3.2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功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案设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东 |
(6)我国园林绿化装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我国园林绿化装备发展历程 |
2 区域发展现状 |
3 我国园林绿化装备总体现状 |
(7)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1949年前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初步发展 |
第一节 近代农具兴起的背景 |
第二节 灌溉机械 |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机械 |
第四节 农业耕种机械 |
第五节 农机制造和修理 |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代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第一节 恢复起步阶段(1949-1965年) |
第二节 曲折发展的文革期间(1966-1978年) |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第一节 多种形式发展的机制转换阶段(1979-1993年) |
第二节 市场导向的长足发展阶段(1994年-) |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与成效 |
第四章 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要素分析 |
第一节 政局形势以及政府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劳动力成本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
第三节 土地国情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
第四节 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
第五节 农作制度变革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
结语 |
附录: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百年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8)农用柴油机润滑油中磨粒分析及浓度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摩擦磨损研究的意义 |
1.2 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 |
1.2.1 目前常用的油液污染度测定方法 |
1.2.2 铁谱分析技术 |
1.3 支持向量机用于浓度趋势预测 |
1.3.1 预测概述 |
1.3.2 目前常用的预测学习算法 |
1.3.3 支持向量机(SVM) |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选题意义 |
1.4.2 课题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预测方法 |
2.1 柴油机润滑与磨损 |
2.1.1 柴油机中的摩擦损失 |
2.1.2 磨损种类与磨粒类别 |
2.1.3 润滑油的作用 |
2.2 铁谱技术 |
2.2.1 铁谱技术的特点 |
2.2.2 分析式铁谱仪 |
2.3 支持向量机 |
2.3.1 统计学习理论 |
2.3.2 支持向量机 |
2.3.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柴油机润滑油磨粒分析 |
3.1 实验方案 |
3.1.1 铁谱取样 |
3.1.2 铁谱油样处理 |
3.1.3 铁谱片制作 |
3.2 铁谱分析 |
3.2.1 铁谱定量分析参数 |
3.2.2 正常磨损磨粒 |
3.2.3 特殊颗粒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LS-SVM的浓度趋势预测的实现 |
4.1 获得样本数据 |
4.2 样本数据预处理 |
4.2.1 数据属性 |
4.2.2 数据清洗 |
4.2.3 样本数值规范化 |
4.3 预测模型 |
4.3.1 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 |
4.3.2 核函数的选择 |
4.3.3 参数的选取 |
4.4 应用实例及结果分析 |
4.4.1 交叉确定参数 |
4.4.2 浓度趋势的预测结果 |
4.4.3 LS-SVM与神经网络的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语 |
5.1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
5.2 本课题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附录B:实验设备 |
(9)农用小型柴油机为何启动困难(论文提纲范文)
一、刚购买不久的新机技术状态正常, 为何不易启动? |
二、使用相当长时间后的柴油机, 为何不易启动? |
(10)农用小型汽油机燃用沼气技术措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沼气的特性 |
2 沼气在内燃机中的燃用特点 |
3 沼气的净化 |
4 影响火花点火沼气发动机性能的因素 |
4.1 影响火花点火沼气发动机性能的结构参数及调整参数 |
4.2 压缩比对火花点火沼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4.3 点火能量对火花点火沼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4.4 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
4.5 可燃气体成分的影响 |
5 汽油机的改装 |
5.1 压缩比的改变方案 |
5.2 采用蓄电池点火系统 |
5.3 点火提前角的调整 |
5.4 加装沼气—空气混合器 |
6 165F汽油机燃用沼气的实验 |
6.1 实验装置的布置 |
6.2 燃用汽油与沼气的性能实验 |
6.3 压缩比变化的性能实验 |
6.4 点火提前角变化的性能实验 |
7 总结 |
四、谈农用小型柴油机为何启动困难(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农用柴油机构造中活塞环的构造及其使用分析研究[J]. 李长江. 时代农机, 2018(08)
- [2]植物油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 曾元精. 广西大学, 2014(03)
- [3]柴油机排气净化消声装置流场与声学特性研究[D]. 陈伟. 邵阳学院, 2015(06)
- [4]生物混合燃料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D]. 赖立强. 广西大学, 2014(02)
- [5]油田柴油机功率现场测试系统及功率影响因素研究[D]. 周耀胜.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2)
- [6]我国园林绿化装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J]. 赵平.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1(04)
- [7]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研究[D]. 李金鑫.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8]农用柴油机润滑油中磨粒分析及浓度趋势预测[D]. 李霜.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2)
- [9]农用小型柴油机为何启动困难[J]. 张志金,唐玉斌.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01)
- [10]农用小型汽油机燃用沼气技术措施的实验研究[J]. 黄其彬,叶忠慧,黎良新,岳崇勤,周从钜. 森林工程,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