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及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慎微,王顺[1](2022)在《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针灸通过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分泌大量神经化学物质、调节时钟基因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症状,而针灸对各种肠道菌群的丰度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针灸疗法及肠道菌群三者密切相关,针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但目前临床治疗方案缺少对单纯针刺疗法的研究,无法明确疗效来自针刺还是联合药物;选穴、配穴方案和针刺手法尚未统一;缺少客观、量化的临床评测指标,故今后需进一步明确最佳选穴、配穴方案,验证针刺手法疗效,以调节肠道菌群为治疗靶点,找出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明确相关通路及作用机制,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袁灿兴,刘振国[2](202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自确诊后平均期望寿命长达17年,故而制定长期治疗策略十分必要,而且PD早期疾病进展迅速,目前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或药物有充分证据证明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故早期PD的规范化治疗更为重要。中医药为目前治疗早期PD应用最多的疗法之一,近期临床研究已经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PD具有增效减毒和神经保护作用。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组织国内中西医帕金森病领域专家,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肖仁清,万赢,刘振国[3](2021)在《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血压异常形式, 包括血压昼夜模式异常、夜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增高和觉醒低血压4种类型。帕金森病伴发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机制复杂, 涉及生物节律紊乱、心血管功能障碍、激素分泌紊乱和睡眠-觉醒周期及结构的破坏, 同时受到昼夜活动模式、情绪、抗帕金森病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帕金森病临床表型、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密切。加强对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筛查和干预, 有助于优化帕金森病临床干预策略,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卫宇帆,樊飞燕,李双利,张运克[4](2022)在《外泌体及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诊治中的未来》文中提出背景: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微型囊泡,可自由透过血脑屏障,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行细胞间通讯、调节免疫应答等方面有重要价值。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分泌外泌体能力最强的细胞,具有便于采集、免疫排斥小、伦理反应弱等优点,并且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有助于改善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被认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工具。目的:综述外泌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为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递送载体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以"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s,Parkinson disease"为英文检索词,以"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帕金森病"为中文检索词。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5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与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语种为中文和英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相关文献117篇。结果与结论:(1)概述了外泌体的定义、来源、组成及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定义、作用机制及应用。(2)总结了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可引起病理学扩散,而从外泌体中发现了α-突触核蛋白,这可能是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间传播的可能分子机制;α-突触核蛋白可以激活帕金森病中的小胶质细胞,引起炎症级联反应,诱导神经炎和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外泌体miRNA可以诱导靶细胞遗传程序发生变化,上述发病机制促进了帕金森病进程。(3)总结了外泌体作为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递送载体的应用,并且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基因表达、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增加了多巴胺的释放。(4)总结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的诊治中有广阔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雒晓东,李哲,朱美玲,徐评议,郭新峰,吴智兵,高敏,缪晓路,谭峰,吕少华,王青,王成银,毕尚青,范玉珍,罗恩丽,苏巧珍,郑春叶,郭友华,伍犹梁,刘梓言,周志成[5](2021)在《帕金森病(颤拘病)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脑黑质纹状体通路障碍的缓慢进展变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为主要临床特征[1]。帕金森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迄今尚无根治药物。复方左旋多巴类仍是控制运动症状的最有效西药,但几乎所有病例均需终身服药以控制症状,很多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被迫停药;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虽可明显改善症状,但仍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疾病进展[2]26。
黄宁静,徐子入,毛明宇,朱金诺,刘毅,李文涛[6](2021)在《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00例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上,治疗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剂,对照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安慰剂,疗程12周,每4周随访1次,比较两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IV(UPDRS IV)、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随时间改善,UPDRSIV、UPDRSIV-A、中医证候评分从第8周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AIMS肢体部分评分在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明显改善(P <0.01)。结论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有效。
史宝燕,李彦,李玥[7](2021)在《中西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伴有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缓慢退行性变性。表现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变性或坏死,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着降低,以及α-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形成路易小体。帕金森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复杂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很大比例的帕金森患者的病因是两者的结合。临床诊断标准是将帕金森病定义为运动迟缓合并静止性震颤、僵直或两者兼有。除上述运动症状外,还表现为便秘、抑郁、嗅觉障碍、睡眠障碍和直立性低血压等非运动症状。目前,没有任何疗法能够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但长期使用多巴胺能药物会导致疗效降低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西药联合治疗在减轻帕金森病症状方面比单药治疗更有效,大多能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致残性和不可根治性,影响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日常工作,对于患者和社会经济都是巨大的负担。因此,探索新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症状的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彭玉峰,李倩,樊秀花,焦方序,曹楠楠[8](2021)在《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苁蓉舒痉方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P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研究组采用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运功和非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48%与65.38%,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UPDRS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治疗后4周、8周SCOPA-AU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细胞淋巴瘤-2、多巴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ax、细胞色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PD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自主神经功能。
孙丁,张剑春[9](2021)在《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26例。根据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左旋多巴治疗组和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病情改善情况和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左旋多巴治疗组(73.77%),差异显着(P<0.05)。治疗3个月后,左旋多巴治疗组和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组患者的行为、精神和情绪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运动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3个月后,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组患者行为、精神和情绪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运动并发症评分明显低于左旋多巴治疗组,差异显着(P<0.05)。治疗3个月后,左旋多巴治疗组和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组患者的SOD、GSH、GSH-Px和CA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3个月后,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组患者SOD、GSH、GSH-Px和CAT水平明显高于左旋多巴治疗组,差异显着(P<0.05)。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8.46%)与左旋多巴治疗组(18.03%)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相对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调节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行为能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刘春风,毛成洁[10](2021)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识别与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 也成为研究帕金森病的热点。文中介绍了帕金森病相关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着重介绍了其临床表现、评估方法及处理策略。
二、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及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肠轴和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
2 肠道菌群和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
3 肠道菌群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
3.1 睡眠生理 |
3.2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原因 |
3.2.1 5-HT、褪黑素(melatonin, MLT)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
3.2.2 时钟基因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
3.2.3 HPA轴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
4 针灸调节肠道菌群 |
5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
6 总结和展望 |
(2)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共识制订方法 |
2 中西医结合诊断 |
2.1 早期PD的诊断 |
2.1.1 PD的诊断 |
2.1.2 早期PD的诊断 |
2.2 中医辨证分型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1 早期PD治疗目的 |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
4 中药治疗方法 |
5 针灸疗法 |
6 西药选择 |
6.1 MAO-B抑制剂 |
6.2 DR激动剂 |
6.3 复方左旋多巴(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 |
6.4 抗胆碱药 |
6.5 金刚烷胺 |
7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
7.1 早期PD非运动症状的特点 |
7.2 中西医结合治疗PD-NMS的优势 |
7.3 中西医结合治疗PD-NMS的策略 |
7.3.1 睡眠障碍 |
7.3.2 便秘 |
7.3.3 精神障碍 |
(5)帕金森病(颤拘病)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共识制定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文献纳入标准 |
2.3 文献剔除标准 |
2.4 证据的评价和分级标准 |
2.5 推荐原则 |
2.6 共识制定过程 |
3 共识意见 |
3.1 范围 |
3.2 主要使用人群 |
3.3 术语和定义 |
3.3.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
3.3.2 颤拘病(tremor and spasm disease) |
3.3.3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
3.3.4 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 |
3.3.5 剂量滴定(dose titration) |
3.4 诊断 |
3.4.1 西医诊断 |
3.4.2 中医诊断 |
3.5 治疗 |
3.5.1 治则治法 |
3.5.2 治疗方法选择 |
3.5.3 中医内治法 |
3.5.4 常用中成药及用量 |
3.5.5 中医外治法 |
3.6 疗效评价标准 |
4 使用说明 |
(6)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和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分组与治疗方法 |
1.5 样本量估算 |
1.6 研究方法 |
1.7 疗效评定标准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UPDRSⅣ、UPDRSⅣ-A评分比较 |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AIMS评分比较 |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中医症候评分、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3 讨论 |
(7)中西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药治疗帕金森病 |
1.1 作用于多巴胺能系统的药物 |
1.1.1 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 |
1.1.2 芳香胺基脱羧酶(AADC)抑制剂 |
1.1.3 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 |
1.1.4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
1.2 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
1.3 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药物 |
2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 |
2.1 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 |
2.2 中药复方 |
3 中西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 |
3.1 中西药合用 |
3.2 针药结合 |
3.3 推拿与药物结合 |
4 结论与思考 |
(8)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
2.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SCOPA-AUT评分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Bcl-2、Bax、CytC及DA水平比较 |
3 讨 论 |
(9)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病情改善情况 |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氧化应激反应 |
2.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 论 |
四、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及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 李慎微,王顺. 中医学报, 2022(02)
- [2]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J]. 袁灿兴,刘振国.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
- [3]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研究进展[J]. 肖仁清,万赢,刘振国.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12)
- [4]外泌体及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诊治中的未来[J]. 卫宇帆,樊飞燕,李双利,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5)
- [5]帕金森病(颤拘病)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 雒晓东,李哲,朱美玲,徐评议,郭新峰,吴智兵,高敏,缪晓路,谭峰,吕少华,王青,王成银,毕尚青,范玉珍,罗恩丽,苏巧珍,郑春叶,郭友华,伍犹梁,刘梓言,周志成. 中医杂志, 2021(23)
- [6]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黄宁静,徐子入,毛明宇,朱金诺,刘毅,李文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 [7]中西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 史宝燕,李彦,李玥. 中国药事, 2021(11)
- [8]苁蓉舒痉方结合rTM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彭玉峰,李倩,樊秀花,焦方序,曹楠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21)
- [9]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孙丁,张剑春. 医药论坛杂志, 2021(20)
- [10]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识别与处理[J]. 刘春风,毛成洁.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