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一、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华,易毅坚,何冠平[1](2021)在《基于以太网的列车清洗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对列车清洗机的远程实时监控,从结构、硬件、软件方面设计了基于以太网的列车清洗机远程监控系统。经上线运行验证,该系统能够实时远程监控列车清洗机的运行状态,提高了洗车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成祥玉[2](2021)在《面问智能印刷工厂的设备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印刷行业作为离散型制造业,迫切需要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要实现印刷过程智能化,需要将印刷设备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并运用到印刷工厂的生产及过程控制中,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的故障频率,实现多方位、多维度的数字信息互联互通。印刷企业的车间包含多台精密复杂的异构设备,多类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状态和印品质量,如运行参数、状态参数及环境参数等。因此,实现印刷企业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测十分重要。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印刷企业对设备状态感知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本文选取印刷机滚筒部件的振动参数、烘箱的温度信息以及收放卷张力数据作为影响印刷设备健康状态的参数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每个参数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引入劣化度的概念作为各参数指标归一化的健康程度,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完成对各项参数指标融合,在使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设备整体状态评估结果进行决策时进行有效度检验,完善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印刷设备综合状态评估方法。(2)针对印刷企业四类不同角色人员的权限,基于Labview、Java平台和Mysql数据库,设计开发了 PC端和移动端印刷设备监测系统。PC端采集与监测系统包含数据采集、状态评估、信息可视化、数据分析、故障报警等功能;移动端远程监测系统包含实时设备监测、数据读取、故障记录、能耗分析等功能。系统的各个功能将通过企业决策者、设备管理者、生产技术人员和设备使用者四个界面来展示。(3)针对印刷企业大部分设备来自不同厂商具有差异性、智能化程度不同、通讯协议与数据接口不一致导致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工业以太网通讯技术的数据传输模型。以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PRD220ELS机组式纸张凹版印刷机(YA401330)以及印后设备KS-60T压板机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采集印刷机滚筒的振动情况,通过以太网通讯技术利用智能网关采集印刷机和印后设备PLC中的控制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印刷机状态评估方法以及数据传输模型的有效性。

李晓晨[3](2021)在《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4.0时代到来,促使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重大发展,工业现场设备到云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量急剧增加。将全部数据统一放置在云中心进行处理的模式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边缘计算模式被应用到工业互联网领域,将数据处理中心从云端下放到工业互联网的边缘。本文提出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控制系统,将边缘控制器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中的边缘计算节点,更好的提供实时数据服务。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边缘计算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锅炉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论文将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划分为现场设备层、边缘服务层和云服务层,并针对每一层的逻辑功能和MQTT协议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对供暖流程进行完整分析,选用PAG310控制器作为边缘控制器,隶属边缘控制系统,PAG313为楼宇控制器,隶属传统控制系统。边缘控制器的两个网口一个通过MQTT协议实现云边通信,一个通过工业以太网ModbusTCP协议连接传统控制网络,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构建。论文完成边缘控制器和楼宇控制器PLC程序的编写,实现了供暖系统设备运行过程数据的采集和具体控制策略的制定,保证了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接着介绍边缘服务器软件的功能划分和开发流程。边缘服务器软件部署在网络边缘,承担局部数据处理工作,由PLC通信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MQTT通信配置模块组成。其中,PLC通信模块基于Socket实现了边缘服务器和边缘控制器的通信;数据显示模块可实现供暖全过程实时数据监控,重要数据实时曲线显示和历史数据表格展示;通过MQTT参数配置模块配置具体通信参数,实现边缘控制器与云端的通信。最后实现边缘控制器设备与阿里云的互联互通。在设备完成云端认证后,借助阿里云物联网平台进行Web可视化监控界面的开发,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构建了一个云边协同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对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探索实际应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谌婕[4](2021)在《MW级矿热炉直流电源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热炉是铁合金行业用于冶炼电石、硅铁、锰铁、镍铁等产品的必用生产设备,现在国内交流供电矿热炉单台最大容量已达80000k VA,且容量还有增加的趋势。近两年来,国内在矿热炉直流供电方面已获得突破,实用系统证明,矿热炉供电的直流化,是其降耗节能获得良好效益的根本出路之一,但随着矿热炉单炉熔炼容量的不断扩大,电源的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电力电子器件也越来越多,维护也极为困难。因此,需要设计大容量矿热炉直流供电系统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与保护。本论文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采用以西门子PLC为主控单元,结合上位机WinCC,设计了大容量矿热炉直流电源的监控与保护系统。系统正常运行时DSP触发晶闸管导通,运行出现故障时,故障信号被送到DSP的功率保护引脚,封锁脉冲,晶闸管关断,对控制量实行闭环调节,将其送到PLC中,PLC通过工业以太网与上位机WinCC进行通信,并把实时数据传送给WinCC。上位机WinCC的界面显示,有效地实现了大容量矿热炉直流电源的实时监控。最后,对系统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调试与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人机界面,满足技术要求,运行效果良好。

张亚星[5](2021)在《基于六自由度喷涂机器人的智能涂装生产线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机器人产业是一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兴工业技术。随着制造产业的规模化和智能化,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逐渐增加。智能喷涂机器人经过数十年发展,在涂装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智能喷涂机器人因其人因其开发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高等因素不适应国内中小企业的生产环境,从而难以被接受。本文研究设计的是一款基于六自由度喷涂机器人的智能涂装系统,内容包括对企业需求和生产流程的调研及分析、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数据传输及处理、控制程序的开发等。首先,查找相关文献,掌握涂装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对现有智能涂装生产线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和对比,了解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待改进之处。对国内中小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等进行调研,分析用户需求,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制定一个合理的智能喷涂生产线方案,并按照实际需求对生产线进行模块设计。其次,通过调研确定合适的视觉数据采集方案,进行视觉采集模块的设备选型。根据选购的设备与待喷涂工件的特点确定识别和定位算法,确保对工件的准确位姿测算。按照不同模块的要求,对机械臂、控制器、传感器、上位机进行选型,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具体需求。选用合适的通信协议,实现模块间的高效通信。然后,选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开发对于用户友好的生产线控制客户端,并能根据不同的展示和测试需求对生产线各个模块进行控制。最后,设计实验测试本智能涂装系统的工作性能,包括对不同工件的检测准确程度,以及工件喷涂的效率等;优化完善系统的设计架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智能涂装生产线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罗骁[6](2021)在《电解槽车间远程控制定位起重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某冶金公司电解分厂电解槽车间,其生产采用电解精炼的方式将火法精炼产出的阳极铜进一步提纯,并回收有价金属。生产过程中均采用人工手动操作桥式起重机完成极板的吊运工作,同时驾驶员需要与地面指挥人员对话来完成极板与目标电解槽间的准确对接,占用人力资源较多,为了实现对电解车间的远程监管、减员增效,同时实现本地桥式起重机自动定位控制以及监控中心对车间工况的远程监控等自动化功能,本文对该电解分厂电解槽车间的桥式起重机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该电解槽车间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将电解槽车间主要划分为阳极-阴极组装区、成品剥离区和电解槽区三个生产区域,并按照车间布局信息和电解槽尺寸将电解槽区域重新划分后将其数据信息录入PLC程序DB块内以供调用。再根据重新规划后的车间布局对桥式起重机的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其次,基于电解槽车间布局的重新规划结果提出云台跟踪拍摄桥式起重机抓具的监视方式。根据监视目标决定云台安装位置和设计云台需实现的功能。完成摄像机选型并使用Solid Works软件辅助完成云台调整机构的机械设计和伺服电机选型。以云台跟踪监视桥式起重机抓具为目标,对云台追踪轨迹建模及算法研究,结合数值微分法提出2种等间距离散点追踪算法。根据桥式起重机的监控系统总体方案完成对该车间内所需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最后,基于前文的研究结果,对远程控制定位起重机的监控系统进行PLC控制软件设计和触摸屏监控软件设计,并且对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电解槽车间内桥式起重机的远程监控,可以较大程度降低车间生产时的人力资源占用,节省成本。此外,该系统设计留有余量,能够满足今后技术升级和设备增补的需要。

钱之博[7](2020)在《机舱综合监控网络设计与实时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机舱智能化作为目前船舶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对船舶机舱中数据采集的全面性与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机舱监控系统采集数据量少且数据传输时延较长,限制了船舶机舱智能化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本课题以机舱综合监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完善网络结构设计解决数据采集全面性的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合理分类,使用调度算法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进一步提高机舱管理智能化。首先,通过对机舱数据流向的分析,建立综合监控数据传输模型。结合“海洋石油301”设备类型及接口,搭建以现场控制网络与上层以太网管理网络组成的星型拓扑综合监控网络,并以电力推进系统为例进行了详细设计。其次,通过对数据链路时延计算得出交换机为时延产生的主要节点。将机舱数据分为即时周期数据、即时偶发数据与非即时数据,并使用固定优先级调度对传输时延进行优化。通过网络演算对使用优先级分类后的数据时延进行了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入截止时间戳对数量较多的即时周期数据进行二次调度,以熵权分类法对其进行优先级分类计算。然后,通过OPNET对搭建的多节点综合监控网络进行网络建模,分别对比不使用优先级分类、使用不同类型数据作为最高优先级时数据的传输时延与稳定性。最后,设计了网络实时性测试程序用于时延可视化测试。通过搭建以轮机模拟器界面端与监测板卡组成的局域网络,对比同一终端数据优先级对数据发送的影响以及数据在不同网络负载下采用不同交换节点所产生的时延,测试并验证了优先级调度对数据的实时性影响以及不同的交换节点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影响。根据上述理论计算与网络仿真的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监控网络中采用以即时周期数据作为最高优先级的分级调度可以降低即时周期数据时延,又不影响即时偶发数据时延。测试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配置数据优先级并使用支持数据分级的全双工交换机时,可以保证监控网络中最高优先级数据的优先传输。

陈丽雪[8](2020)在《基于海陆一体化的海洋模拟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陆地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海洋石油开发愈来愈多,其中海洋平台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海上环境复杂多变,海洋平台灾难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人们对海洋平台安全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海洋平台的控制、管理和监视,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海洋平台监控系统,对提高平台运行安全的可靠性,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海洋平台升降控制是保障平台安全作业的关键,本论文依托“海陆一体化的远程控制海洋平台项目”,以远程监控海洋模拟平台安全升降为目标,基于PLC、组态王、工业以太网,对海洋模拟平台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开发设计与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自升式海洋平台监控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PLC控制部分、上位机部分、网络通信部分和远程监控系统的调试运行。2、基于STEP7编程软件开发了海洋模拟平台的PLC程序,根据PLC的控制原理和平台实际需求所设计开发的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海洋平台桩腿的升降控制。3、基于亚控科技组态王6.55平台开发了海洋模拟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完成软件功能及界面的组态设计,详细介绍了监控系统的开发过程,并通过Modbus TCP/IP协议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在远程计算机上对海洋模拟平台现场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4、将软件与硬件连接,通过调试运行,检验人机交互界面性能。在海洋模拟平台的升降运行过程中,满足对平台的实时监控。目前,海洋模拟平台监控系统已经完成了远程试验验证,人机界面友好,在远程PC端可实现对海洋模拟平台的实时监控。

宋涛[9](2020)在《包装机远程运维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包装机制造商在将包装机售出到世界各地后,当包装机出现故障停机,经过电话沟通无法解决故障问题,制造商需派遣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维修,给包装机制造商和设备使用方带来巨大成本。针对包装机售后维护成本高、缺少远程运维手段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包装机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远程运维功能的系统设计方案,经过实际数据通讯测试和远程维护测试,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包装机的远程监控和现场控制系统的调试维护,较好的解决了包装机制造商目前的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包装机制造商的运维需求进行分析,以SGA30型包装机为例确定了系统的网络结构方案,将整个运维系统框架按照地理位置和功能分为三个层次,对每一层的硬件组成和各模块功能进行设计,并规划了系统的数据流。(2)对包装机的SCADA系统软件平台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的配置、状态监测画面的组态、故障与事件报警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权限管理及其他功能的设计与实现。(3)为数据采集系统建立关系数据库,将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故障数据库,对数据源连接、数据转储方式和转储数据表结构进行设计,运维人员可通过远程访问数据库的方式进行故障定位和分析。(4)通过VPN技术实现异地局域网的组网并测试连接,为远程监控服务器配置监控画面,通过运维服务器远程部署相应SCADA节点、HMI节点和组态画面等组态数据实现了系统的更新升级和维护。为包装机现场控制器配备了远程通讯终端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了参数设定后进行了通讯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可以安全稳定的实现PLC控制器的远程调试和程序下载。

杨冬雪[10](2020)在《智能工厂监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工厂监控技术展开研究,制造企业的五大管理要素:“人”、“机”、“料”、“法”、“环”是决定企业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智能工厂监控系统本着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便于管理的设计原则,根据需要监控的对象划分如下功能模块:出入人员信息采集模块、生产设备监测模块、产品信息采集管理模块、视频监控、电力监测、照明监控以及外部电动门控制模块,对各模块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监控、分析,实现了实时数据的分散采集和集中监控,建立了一个功能完善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工厂监控系统,大大提高智能工厂中人员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其中出入人员信息采集模块:门禁控制器与管理主机进行以太网通讯,结合RFID技术,使用C#在管理主机开发界面编写TCP/IP通信程序连接门禁控制器,读取IC卡的刷卡内容,实时显示在门禁控制器采集到的人员出入信息。生产设备监测模块:使用PLC以太网通讯对生产线上各设备内部PLC控制器的生产数据参数变量实时采集,在组态软件DView2.0上通过EPA实时通讯监测数据,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现场生产状况,做出分析处理。产品信息采集模块:结合条形码技术和RFID技术,使用扫码枪扫描产品条码信息,基于java开发了物料管理界面并且建立数据库连接,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根据具有唯一标识的条码信息实现了由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电力监测模块:负责对电力参数实时采集、传输以及远程监控,使用电流、电压互感器采集各回路电流和电压,通过大工计控EPM102模块读取将变量转存到控制器PAG300中,在上位机DView2.0上绑定相应变量,监控各回路电力参数的实时状态。照明监控模块在照明回路内安装PLC控制器,输出通断信号,有操作台控制和DView2.0界面控制两种方式。外部电动门控制通过PLC自由通讯程序经以太网切换电动门的开、门和停止,也由操作台和界面两种控制方法实现。在视频监控模块:在DView2.0人机界面HMI中嵌入视频控件,硬盘录像机(DVR)经以太网将系统内所有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传送给视频控件,实时显示监控画面,并对云台摄像头编写PLC自由通讯程序,可由操作台上操作杆及按钮和监控界面两种方式进行控制。

二、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以太网的列车清洗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动化通信网络概述
2 远程监控系统结构
3 远程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2 PLC硬件组态
    3.3 以太网组态
4 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PLC控制程序设计
    4.2 远程监控系统界面设计
5 远程监控后产生的经济效益
6 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7 未来展望

(2)面问智能印刷工厂的设备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械装备数据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印刷智能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设备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印刷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面临的挑战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智能印刷设备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印刷设备互联互通需求分析
    2.2 智能印刷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2.2.1 设备互联技术概述
        2.2.2 智能网关与传感器技术研究
    2.3 以太网通讯的数据交换模型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印刷设备状态评估模型研究
    3.1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概述
    3.2 印刷设备状态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估指标的选取及其量化
        3.2.2 评估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3.3 D-S证据理论及其存在问题
        3.3.1 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
        3.3.2 D-S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
    3.4 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评估模型建立
        3.4.1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计算
        3.4.2 设计建立印刷设备的状态评估模型
    3.5 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检验
    3.6 本章小结
4 印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开发
    4.1 Labview与虚拟仪器概述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表设计
        4.2.2 数据库与Labview的通讯
    4.3 监测系统的整体结构
    4.4 基于Labview的PC端智能监测系统开发
        4.4.1 登录界面
        4.4.2 企业决策者界面
        4.4.3 设备管理者界面
        4.4.4 生产技术人员界面
        4.4.5 设备使用者界面
    4.5 本章小结
5 移动端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5.1 移动端APP开发相关技术概述
    5.2 系统整体架构
    5.3 系统的功能与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实验及结果分析
    6.1 实验设备与仪器介绍
        6.1.1 北尔Jet Net4508网关
        6.1.2 NI USB-6211数据采集卡
        6.1.3 SK-85N激光位移传感器
    6.2 实验过程
        6.2.1 印刷机及印后设备控制信息采集
        6.2.2 印刷机状态信息采集
    6.3 系统功能测试
        6.3.1 设备综合状态评估模块
        6.3.2 设备数据应用模块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数据表设计
附录2 机组式纸张凹版印刷机运行状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
        1.2.1 边缘计算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
        1.2.2 锅炉控制技术的发展
    1.3 论文结构安排
2 基于边缘计算的控制系统体系架构
    2.1 现场设备层组成结构介绍
        2.1.1 电锅炉系统硬件组成设备
        2.1.2 边缘控制器设备选型
    2.2 边缘服务层软件结构介绍
    2.3 云服务层介绍
    2.4 MQTT通信协议介绍
    2.5 本章小结
3 供暖系统控制程序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系统资源分配
    3.2 边缘控制器PLC控制程序
    3.3 楼内控制器PLC控制程序
    3.4 本章小结
4 边缘服务器
    4.1 基于Socket的PLC通信模块
        4.1.1 通信界面展示
        4.1.2 Socket连接的实现
    4.2 数据显示模块
        4.2.1 供暖全过程变量监控界面
        4.2.2 数据读取界面
    4.3 MQTT通信配置模块
        4.3.1 MQTT通信配置界面设计
        4.3.2 界面功能的具体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阿里云端具体应用
    5.1 阿里云端设备的接入
    5.2 IoT平台可视化界面开发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MW级矿热炉直流电源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热炉直流电源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2.2 矿热炉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矿热炉直流电源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难点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课题来源
第二章 监控系统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矿热炉直流供电电源主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
        2.1.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2.1.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1.3 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
        2.1.4 三相桥式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
    2.2 矿热炉直流供电电源主电路
    2.3 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功能实现
        2.3.1 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
        2.3.2 功能实现
    2.4 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1 下位机PLC的设计
        2.4.2 上位机WinCC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测与保护电路的设计
    3.1 检测与保护电路的功能
    3.2 检测电路的设计
        3.2.1 信号采样单元
        3.2.2 快速熔断器检测
        3.2.3 信号隔离电路
        3.2.4 矿热炉直流电源控制系统
    3.3 DSP控制电路及外围电路设计
        3.3.1 TMS320F2812 功能介绍
        3.3.2 DSP软件设计
        3.3.3 控制系统结构
        3.3.4 输入给定调理电路
        3.3.5 电压采样调理电路
        3.3.6 电流采样调理电路
        3.3.7 外部脉冲封锁电路
    3.4 保护电路的设计
        3.4.1 过电流保护
        3.4.2 过电压保护
        3.4.3 短路保护
        3.4.4 缺相保护
        3.4.5 过热保护
        3.4.6 报警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LC大容量直流矿热炉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PLC控制的硬件模块化设计
        4.1.1 PLC选型
        4.1.2 PLC的现场及远程监控系统
        4.1.3 扩展模块
        4.1.4 快速熔断器检测模块
        4.1.5 系统报警控制系统
    4.2 PLC程序流程设计
    4.3 矿热炉直流电源整流装置的I/O口分配
    4.4 PLC与上位机WinCC通信
    4.5 PLC程序设计
        4.5.1 PLC给定采集程序
        4.5.2 桥臂并联快速熔断器个数程序
        4.5.3 快速熔断器检测
        4.5.4 高压合闸程序
        4.5.5 PLC启动程序
    4.6 交换机选型
    4.7 谐波和电磁干扰的抑制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inCC大容量直流矿热炉监控系统的设计
    5.1 上位机WinCC项目建立
    5.2 上位机WinCC与 PLC通信
    5.3 监控系统画面制作
        5.3.1 用户登录界面
        5.3.2 主监控画面
        5.3.3 桥臂界面
        5.3.4 报表界面
        5.3.5 控制界面
        5.3.6 曲线界面
        5.3.7 报警界面
    5.4 上位机总体监控设计
    5.5 触摸屏的画面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验与调试
    6.1 调试样机介绍
    6.2 调试前准备
        6.2.1 安装前检查
        6.2.2 调试前检查
    6.3 保护电路测试
    6.4 串口调试
    6.5 上位机WinCC通信
    6.6 实际调试结果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7.2 结论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六自由度喷涂机器人的智能涂装生产线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预期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方案
    2.2 三维视觉测量技术
    2.3 基于QT的串口通信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涂装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流程分析
    3.3 系统设计
        3.3.1 系统整体设计
        3.3.2 作业模块设计
        3.3.3 控制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业模块实现
    4.1 作业模块设计
    4.2 设备选型
        4.2.1 机器人选型
        4.2.2 视觉采集设备选型
        4.2.3 控制模块选型
        4.2.4 监测模块选型
    4.3 电气控制系统实现
    4.4 监测模块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模块实现
    5.1 modbus协议的通信应用
        5.1.1 MODBUS/UDP协议概况
        5.1.2 UDP与TCP方案对比
        5.1.3 基于QT5的UDP通信实现
    5.2 工件识别与路径规划
        5.2.1 工件视觉信息采集
        5.2.2 喷涂路径规划
        5.2.3 工件模板处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评估分析
    6.1 测试方法
    6.2 可用性测试
    6.3 准确度测试
    6.4 测试结果评估
    6.5 问题发现与解决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研究意义
        7.1.2 主要工作
        7.1.3 创新点
        7.1.4 存在不足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6)电解槽车间远程控制定位起重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间运用桥式起重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起重机定位控制研究现状
        1.2.2 车间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起重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2.1.1 电解车间起重机的工作过程
        2.1.2 起重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2.2 起重机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2.2.1 起重机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2.2.2 驱动系统
        2.2.3 云台
        2.2.4 网络结构
        2.2.5 现场控制器
        2.2.6 检测系统
        2.2.7 现场监视
        2.2.8 监控中心监控站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台设计及建模
    3.1 云台功能
        3.1.1 云台运动
        3.1.2 云台功能
    3.2 云台调整机构机械设计
        3.2.1 摄像机选型
        3.2.2 云台调整机构的机械结构
        3.2.3 伺服电机选型
    3.3 伺服电机编码器选型
    3.4 云台追踪轨迹建模及算法研究
        3.4.1 起重机的变频调速
        3.4.2 云台追踪算法研究
        3.4.3 数值微分法
    3.5 云台伺服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系统设计
    4.1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4.2 系统I/O配置
    4.3 系统硬件原理
        4.3.1 伺服驱动模块设计
        4.3.2 变频驱动模块设计
    4.4 操作台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设计
    5.1 起重机及云台控制软件的总体结构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态
    5.3 PLC控制软件设计
    5.4 触摸屏监控软件设计
    5.5 系统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7)机舱综合监控网络设计与实时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机舱监控网络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机舱监控网络发展
        1.2.2 国外机舱监控网络研究现状
        1.2.3 国内机舱监控网络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综合监控网络设计
    2.1 机舱综合监控网络分析
    2.2 工业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2.2.1 现场总线与以太网
        2.2.2 工业网络拓扑结构
    2.3 综合监控网络设计
        2.3.1 船舶机舱设备与综合监控网络拓扑设计
        2.3.2 电力推进系统拓扑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网络实时性分析与调度算法
    3.1 综合监控网络时延计算与实时性优化方法
        3.1.1 监控网络传输链路时延计算
        3.1.2 实时性优化方式
    3.2 综合监控网络数据分类
    3.3 实时性调度算法
        3.3.1 固定优先级调度
        3.3.2 网络演算
        3.3.3 截止时间调度
    3.4 数据权重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OPNET网络建模
    4.1 OPNET仿真软件
    4.2 综合监控网络拓扑建模
    4.3 DPU单元建模
        4.3.1 DPU单元节点建模
        4.3.2 DPU单元进程建模
    4.4 交换机单元建模
        4.4.1 交换机单元节点建模
        4.4.2 交换机单元进程建模
    4.5 网络仿真参数设置
    4.6 仿真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实时性测试程序设计与验证
    5.1 测试程序功能
    5.2 测试程序设计
        5.2.1 程序设计模式
        5.2.2 控件设计
        5.2.3 主界面设计
        5.2.4 实时性测试界面设计
    5.3 测试系统间通信
        5.3.1 通信协议
        5.3.2 Socket通信实现
    5.4 实时性测试验证
        5.4.1 响应测试
        5.4.2 优先级配置测试
        5.4.3 交换节点配置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基于海陆一体化的海洋模拟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洋平台研究现状
        1.2.2 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海洋模拟平台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海洋平台远程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2 监控系统主要监测参数
    2.3 海洋平台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2.4 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5 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5.1 组态技术
        2.5.2 PLC技术
        2.5.3 工业以太网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洋模拟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的流程设计
    3.2 平台升降系统控制原理
    3.3 可编程控制器
        3.3.1 PLC组成
        3.3.2 PLC工作原理
    3.4 PLC程序设计
        3.4.1 配置变量地址
        3.4.2 设置通信驱动
        3.4.3 PLC程序
    3.5 传感器配置
        3.5.1 压力传感器
        3.5.2 位移传感器
        3.5.3 倾角传感器
    3.6 液压系统主要组成
        3.6.1 液压油泵
        3.6.2 液压马达
        3.6.3 比例阀放大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组态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组态软件概述
        4.1.1 组态软件的定义
        4.1.2 组态软件的性能要求
        4.1.3 组态王软件结构
    4.2 海洋模拟平台监控系统
        4.2.1 图形界面设计
        4.2.2 定义变量
        4.2.3 建立动画连接
        4.2.4 用户权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控系统调试与运行
    5.1 硬件安装与调试
    5.2 软件部分调试与运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9)包装机远程运维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包装机的发展现状
        1.2.1 国内包装机的发展现状
        1.2.2 国外包装机的发展现状
    1.3 远程运维系统的发展现状
        1.3.1 国内远程运维系统的发展现状
        1.3.2 国外远程运维系统的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远程运维系统的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2.2 网络化系统方案设计
    2.3 系统结构设计
        2.3.1 系统结构概述
        2.3.2 系统功能概述
        2.3.3 系统数据流图
    2.4 本章小结
3 SCADA系统设计
    3.1 系统软件平台概述
    3.2 数据采集系统
        3.2.1 Modbus协议
        3.2.2 驱动系统
        3.2.3 变量配置
    3.3 运行状态监测设计与实现
        3.3.1 设备生产信息
        3.3.2 伺服系统
        3.3.3 曲线分析
        3.3.4 加热工位
        3.3.5 PLCI/O状态
    3.4 故障与事件报警功能设计与实现
        3.4.1 实时预警、报警提示
        3.4.2 伺服驱动器报警与历史报警查询
    3.5 权限管理及其他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5.1 配方管理
        3.5.2 设备检修维护
        3.5.3 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3.6 本章小结
4 数据中心设计
    4.1 数据库理论
    4.2 关系数据库的建立
    4.3 数据转储设计
        4.3.1 数据源配置
        4.3.2 报警与事件转储配置
        4.3.3 数据转储配置
    4.4 数据库设计
    4.5 数据表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远程维护的实现
    5.1 SCADA系统远程监控实现
        5.1.1 VPN隧道技术
        5.1.2 蒲公英VPN
        5.1.3 VPN网络配置
        5.1.4 远程监控实现
    5.2 运维系统远程维护
    5.3 程序远程维护实现
        5.3.1 通讯硬件设备选择
        5.3.2 通讯硬件设备参数设置
        5.3.3 通讯软件参数设置
        5.3.4 PLC程序远程调试与下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授权专利情况
致谢

(10)智能工厂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监控系统信息采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整体概述
    2.1 需求分析
    2.2 建立系统整体架构
    2.3 运用的技术
        2.3.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采集及通信技术
        2.3.2 组态监控技术
        2.3.3 RFID射频识别技术
        2.3.4 条形码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智能工厂人员出入信息采集模块
    3.1 人员信息出入信息采集模块概述
    3.2 人员出入信息采集具体实现
    3.3 本章小结
4 智能工厂生产设备监测模块
    4.1 生产设备监测模块概述
    4.2 生产设备监测模块硬件部分
    4.3 生产设备监测模块软件部分
    4.4 本章小结
5 产品信息采集管理模块
    5.1 产品信息采集管理模块概述
    5.2 产品信息采集管理具体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智能工厂环境监控模块
    6.1 电力监控模块
        6.1.1 电力监控模块概述
        6.1.2 电力监控模块电气实现
        6.1.3 电力监控模块软件部分
    6.2 照明电监控模块
        6.2.1 模块概述
        6.2.2 功能实现
    6.3 电动门控制模块
        6.3.1 模块概述
        6.3.2 功能实现
    6.4 视频监控模块
        6.4.1 系统设计
        6.4.2 硬件部分
        6.4.3 软件部分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以太网的列车清洗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 刘丽华,易毅坚,何冠平. 铁道车辆, 2021(04)
  • [2]面问智能印刷工厂的设备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 成祥玉.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3]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 李晓晨.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MW级矿热炉直流电源监控系统研究[D]. 谌婕.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5]基于六自由度喷涂机器人的智能涂装生产线设计研究[D]. 张亚星.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电解槽车间远程控制定位起重机控制系统研究[D]. 罗骁.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机舱综合监控网络设计与实时性研究[D]. 钱之博.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基于海陆一体化的海洋模拟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 陈丽雪.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9]包装机远程运维系统研究与实现[D]. 宋涛. 辽宁工业大学, 2020(03)
  • [10]智能工厂监控技术研究[D]. 杨冬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