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鲁柯歆[1](2020)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的中医辨证属血虚肝旺证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养血清脑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生活方式指导及常规西药规范降压治疗,养血清脑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4g/袋,15袋/盒,批号:Z10960082)。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24h动态血压平均值、24h动态血压标准差、血压负荷疗效、NO、ET-1等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血压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较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养血清脑组诊室血压较西药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比较: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养血清脑组总有效率为85.71%,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3.24h动态血压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水平均较前降低,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4h动态血压标准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SD、24h DSD、DSSD、DDSD、NSSD、NDS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O、ET-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较前提高,ET-1水平较前下降,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压负荷疗效比较: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养血清脑组总有效率为89.29%,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1.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轻中度EH患者BPV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养血清脑颗粒可以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养血清脑颗粒能够上调NO水平,下调ET-1分泌,对血虚肝旺证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其降低BPV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相关。3.养血清脑颗粒组在观察期间内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使用安全性可靠。
张洪冠[2](2018)在《淫羊藿车前子配伍通过ACE2-Ang(1-7)-Mas轴调节SHR血压和勃起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新成员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ngiotensin(1–7)–Mas(ACE2-Ang[1–7]-Mas)轴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发生发展过程和EH并发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病过程。目的:评估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动脉血压和主动脉内中膜厚度(aortic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以及勃起功能的影响,评估主动脉和海绵体中ACE2-Ang(1–7)-Mas轴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总共24只SHR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SHR-control)、低倍剂量治疗组(low-dose HESP[12.5 g/kg])和高倍剂量治疗组(high-dose HESP[25 g/kg]),8只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组(normal)。所有大鼠淫羊藿车前子配伍灌胃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在大鼠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以尾套测压法测量大鼠动脉血压,每周一次;采用Heaton法对大鼠进行勃起功能检测,每周一次。灌胃结束后,采集大鼠主动脉组织、阴茎海绵体组织及血浆以测量IMT,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Ang(1–7)浓度以及ACE2,Mas受体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周的淫羊藿车前子配伍灌胃结束后,与对照组未经治疗SHR对比,治疗组SHR动脉血压(SBP/DBP)以及IMT明显下降(p<0.05 or p<0.01);勃起功能明显改善;血浆Ang(1–7)浓度和主动脉、阴茎海绵体中Ang(1–7),NO和eNOS浓度,主动脉、阴茎海绵体中ACE2,Mas受体和n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些治疗作用在高倍剂量治疗组中更为明显。对照组SHR的BP及IMT对比正常组WKY大鼠明显升高(p<0.05 or p<0.01);勃起功能对比正常组WKY大鼠明显减弱;血浆Ang(1–7)浓度和主动脉、阴茎海绵体中Ang(1–7),NO和eNOS浓度,主动脉、阴茎海绵体中ACE2,Mas受体和nNOS蛋白表达水平对比正常组WKY大鼠明显降低。结论:淫羊藿车前子配伍通过上调SHR主动脉中ACE2-Ang(1-7)-Mas-nNOS/eNOS通路降低了SHR动脉血压和IMT;通过上调SHR阴茎海绵体中ACE2-Ang(1-7)-Mas轴-eNOS/nNOS通路改善了SHR的勃起功能。对比WKY大鼠,SHR具有勃起功能下降,局部器官ACE2-Ang(1-7)-Mas轴-eNOS/nNOS通路下调的特点。
梁可晖[3](2015)在《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补肾益心片组,n=30)与对照组(非补肾益心片组,n=30),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降压方案,而治疗组则在基础方案上加服补肾益心片。比较两组治疗前的基线数据,以及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血压、肾功能指标等。研究结果:本研究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在血肌酐、尿素氮、GFR>60ml/min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CysC、血β2-MG等提示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说明患者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期肾损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仅在降压、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CysC、血β2-MG三项早期肾损害指标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淫羊藿、车前子配伍为主的补肾益心片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O合成、抗血小板聚集、利尿有关,故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
罗朝湖[4](2014)在《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淫羊藿配伍车前子对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把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基础降压方案相同:1级高血压患者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8mg/片,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1片,QD;2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8mg/片,依那普利l0mg,叶酸0.8mg)1片,QD的同时,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可加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照组使用基础降压方案;而治疗组相对于治疗组则是额外加入淫羊藿配伍车前子药物4片,TID。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候特点、体征改变,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收集完所需要数据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从症状积分综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0%,两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症候总积分:治疗前,两组症候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的症候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各自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降压疗效:经药物干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依次为:86.67%和76.67%,两组降压疗效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ey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经过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ey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经过药物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中Hey的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淫羊藿配伍车前子对H型高血压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有效地帮助降低血压,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杨晓忱,熊兴江,王阶[5](2013)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规律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肾虚已成为现代病机关键,是当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面临的新问题,临床运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策略。该文系统回顾了补肾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为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孙亦群[6](2012)在《补肾益心片有效部位筛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补肾益心片不同提取部位的降压、利尿作用,从而筛选出有效部位。方法以系统溶剂提取法,对补肾益心片进行系统分离;SHR型高血压大鼠模型,以卡托普利片(开搏通)为阳性对照药,设补肾益心片的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4个提取部位的高、中、低剂量组,开搏通组,模型组,阴性组,灌胃4周,测量鼠尾动脉血压,并观察其利尿作用。结果补肾益心片4个提取部位中,乙醚提取部位的高、中、低剂量不具降压疗效,其余3个提取部位及开搏通组均能降低SHR高血压大鼠血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各提取部位与开搏通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并具有较缓和的利尿作用,其中乙醇提取部位作用强于开搏通组,而水提取部位作用较弱。结论补肾益心片的降压有效物质基础——乙醇有效部位降压较强,其次为乙酸乙酯及水部位,而乙醚部位无降压疗效。利尿作用亦以乙醇有效部位较好,水部位较差。
杨德军[7](2012)在《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肾益心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降压方案:1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片1片/QD治疗方案;2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片1片/QD的基础上,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入补肾益心片每次4片,每天3次;对照组只采用基础治疗中的降压方案。根据本病中医证候特点,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值、血清中Ang-(1-7)的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33%。治疗组其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症状: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耳鸣、心悸、腰酸、膝软、气短、失眠、畏寒肢冷、夜尿频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血压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67%。治疗组的血压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清中Ang-(1-7)的水平测定:两组入选患者治疗前血清中Ang-(1-7)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中Ang-(1-7)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清中Ang-(1-7)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中Ang-(1-7)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补肾益心片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升高血清中Ang-(1-7)的水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黄火剑[8](2011)在《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补肾益心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降压方案:1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片1片/QD治疗方案;2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片1片/QD的基础上,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入补肾益心片每次4片,每天3次;对照组只采用基础治疗中的降压方案。根据本病中医证候特点,记录两组的症状、体征,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值、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醛固酮(ALD)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其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耳鸣、心悸、腰酸、膝软、气短、失眠、畏寒肢冷、夜尿频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血压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的血压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醛固酮(ALD)水平测定:两组患者血浆醛固酮(ALD)水平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浆醛固酮(ALD)水平对比也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Ⅰ)治疗前后水平下降程度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补肾益心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可降低血浆醛固酮(ALD)水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徐春霞[9](2011)在《加味四物颗粒剂治疗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四物颗粒剂联合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对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在江阴市中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肝肾阴虚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四物颗粒剂,8周为一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后血压、血液流变学、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血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血压差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血液流变学变化经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差值经t检验比较,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HCT、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脂:治疗组治疗后TG、LDL-C、HDL-C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血脂差值经t检验比较,治疗组TG、HDL-C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尿微量白蛋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尿微量白蛋白值经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尿微量白蛋白值治疗后下降值经t检验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脱落病例:对照组有4例脱落,其中2例因价格问题中途换药,2例失访。结论:加味四物颗粒剂能降低阴虚阳亢型轻中度EH患者的血清TG、LDL-c,升高HDL;同时能改善轻中度E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与单独使用坎地沙坦酯片对照组相比,具有综合调整EH患者代谢的优势。
崔笛[10](2010)在《基于《内经》“盐胜血”理论探讨低盐饮食合活血化瘀法预防高血压病的治未病思想》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黄帝内经》的“盐胜血”理论,探讨高血压病治未病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方法: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探讨的方法。将健康成熟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体重180g-220g,三月龄)分为正常对照组(以下简称正常组)、高盐模型组(以下简称高盐组)和高盐加丹参(以下简称丹参组)三组,每组12只。高盐组、丹参组每100g体重灌胃给予12%NaCl溶液1ml,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上午灌胃一次,连续30天。造模结束前7天每天下午,丹参组每100g体重以丹参注射液0.4ml/100g,加适量蒸馏水至2ml腹腔注射,其余2组给予腹腔注射2ml的蒸馏水。观察大鼠外观表现、饮水量、饲料量、体重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等,同时用鼠尾换能器测压法测量大鼠鼠尾压(收缩压)。结果:实验第1天,正常组和高盐组大鼠鼠尾压(收缩压)具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第30天,高盐组大鼠血液中全血粘度(30.00切变率)(P<0.01)、(200.00切变率)(P<0.01),全血高切相对指数(P<0.01),全血高切还原粘度(P<0.05)的指数增加,而丹参可以改善以上指标的含量(P>0.05);正常组鼠尾压(收缩压)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P>0.05),高盐组鼠尾压(收缩压)升高(P<0.05),丹参组鼠尾压(收缩压)在实验第1-15天升高明显(P<0.05),第16-30天逐渐降至实验前水平(P>0.05)。结论:高盐能使实验动物全血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的指数增加,并增高其血压,而丹参能有效改善血流变和高血压的情况;体质因素对大鼠血压具有影响;采用12%NaCl溶液建立稳定的高盐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成功的。本研究为低盐饮食配合活血化瘀法预防高血压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未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1.6 随机分组方法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课题研究完成情况 |
2 纳入病例基线资料比较 |
3 疗效对比 |
3.1 治疗前后诊室血压比较 |
3.2 血压总疗效比较 |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值比较 |
3.6 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比较 |
3.7 血压负荷疗效比较 |
3.8 血管内皮相关指标比较 |
4 安全性指标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
1.1 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
1.2 血压变异性的基本概念 |
1.3 BPV对靶器官的损害 |
1.4 BPV与降压药物 |
2 传统医学对于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 |
3 养血清脑颗粒 |
3.1 药物组方分析 |
3.2 养血清脑颗粒药物分析 |
3.3 养血清脑颗粒疗效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淫羊藿车前子配伍通过ACE2-Ang(1-7)-Mas轴调节SHR血压和勃起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概况 |
1.1 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
1.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1.3 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理生理 |
1.5 治疗高血压的西药 |
1.6 降血压药物对勃起功能的影响 |
1.7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2.高血压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文献研究 |
2.1 勃起功能障碍的定义 |
2.2 勃起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 |
2.3 高血压性勃起功能障碍病理生理 |
2.4 勃起功能障碍西医治疗现状 |
2.5 中医学对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 |
2.6 高血压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综述 |
3.1 ACE-AngⅡ-AT1轴综述 |
3.2 ACE2-Ang(1-7)-Mas轴综述 |
4.淫羊藿车前子配伍的前期研究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与药品 |
1.3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给药方法 |
2.3 大鼠动脉血压测定 |
2.4 大鼠勃起功能测定 |
2.5 标本采集 |
2.6 免疫组化 |
2.7 Western blot分析 |
2.8 大鼠血管紧张素(1-7)(Ang-[1-7])ELISA检测 |
2.9 大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ELISA检测 |
2.10 NO检测 |
3.数据分析 |
4.实验结果 |
4.1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
4.2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
4.3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勃起功能的影响 |
4.4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主动脉、血浆中Ang-(1-7)密度的影响及主动脉中Ang-(1-7)浓度与动脉血压的关系 |
4.5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海绵体Ang(1-7)浓度的影响 |
4.6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于主动脉NO和eNOS密度的影响 |
4.7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海绵体eNOS密度的影响 |
4.8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海绵体NO密度的影响 |
4.9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主动脉Mas和ACE2表达的影响 |
4.10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海绵体Mas和ACE2表达的影响及对海绵体结构的影响 |
4.11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主动脉Mas受体、ACE2和nNOS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
4.12 淫羊藿车前子配伍对海绵体Mas受体、ACE2和nNOS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
5.创新性 |
6.讨论 |
结语 |
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3)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概论 |
一、定义 |
二、流行病学 |
三、发病机制 |
四、实验室检测 |
五、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防治 |
第二节 中医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一、病因病机 |
二、中医证候分型 |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 |
第三节 淫羊藿、车前子及补肾益心片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诊断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中止实验标准 |
七、治疗方法 |
八、观察项目 |
九、疗效评定标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二、治疗结果分析 |
三、安全性分析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历代对高血压病的研究 |
一、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二、现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 |
三、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
四、临床关于补肾法的研究 |
五、临床关于清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
六、临床关于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
七、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第二节 西医对高血压的研究 |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现代医学认识 |
二、病因 |
三、发病机制 |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第三节 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 |
一、Hcy的产生和代谢过程 |
二、血浆Hcy的影响因素 |
三、Hcy引发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 |
四、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治疗 |
五、中医对HHcy的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诊断标准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四、研究方法 |
五、观察指标 |
六、疗效判断标准 |
七、统计处理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 |
三、两组治疗后的降压疗效 |
四、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比较 |
五、安全性检查 |
第四节 讨论 |
一、中医肾虚理论与高血压的联系 |
二、淫羊藿配伍车前子组方分析 |
三、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高血压患者降压机制探讨 |
四、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降压疗效的影响 |
五、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
六、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虚与高血压病 |
2 补肾单味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
2.1 杜仲 |
2.2桑寄生 |
2.3 刺五加 |
2.4 牛膝 |
3 补肾复方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
3.1 六味地黄丸 |
3.2 杞菊地黄丸 |
3.3 金匮肾气丸 |
3.4 补肾益心片 |
3.5 降压益肾颗粒剂 |
3.6 复方桑寄生钩藤颗粒 |
4 述评与展望 |
(6)补肾益心片有效部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药品与设备 |
1.1 动物 |
1.2 药品 |
1.3 设备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补肾益心片各部位的分离 |
2.2 补肾益心片有效部位筛选 |
2.2.1 基础血压测定 |
2.2.2 模型的建立 |
2.2.3 分组 |
2.2.4 给药剂量 |
2.2.5 尿量测定 |
2.2.6 血压测定 |
2.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 |
3.2 讨论 |
3.2.1 利尿作用 |
3.2.2 降压作用 |
3.2.3 有效部位 |
3.2.4 提取工艺 |
3.2.5 血压测量 |
3.2.6 无菌操作 |
(7)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研究 |
1.1.1 中医学关于高血压的历史沿革 |
1.1.2 中医学有关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
1.1.3 辨证分型研究 |
1.1.4 治法方药 |
1.1.5 辨证论治 |
1.2 西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
1.2.1 流行病学资料 |
1.2.2 发病机制 |
1.2.3 药物治疗 |
1.3 补肾益心片的研究现状 |
1.3.1 补肾益心片的实验研究 |
1.3.2 补肾益心片的临床应用 |
1.4 ACE2-ANG-(1-7)-MAS轴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意义 |
2.2 研究对象 |
2.2.1 病例来源 |
2.2.2 诊断标准 |
2.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随机化分组 |
2.3.2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
2.4.2 安全性指标 |
2.4.3 疗效性观测 |
2.4.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统计处理 |
2.6 研究结果 |
2.6.1 一般资料 |
2.6.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2.6.3 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比较 |
2.6.4 两组治疗后的血压疗效 |
2.6.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ng-(1-7)的水平 |
2.7 安全性检查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中医肾虚理论与高血压的联系 |
3.1.1 肾精不足 |
3.1.2 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
3.1.3 肾阳亏虚,脉络拙急 |
3.1.4 肾气亏虚 |
3.2 补肾益心片的组方思路 |
3.3 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机制探讨 |
3.4 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血压疗效的影响 |
3.5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
3.6 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研究 |
1.1.1 中医学关于高血压的历史沿革 |
1.1.2 中医学有关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
1.1.3 中医的高血压辨证分型现状 |
1.1.4 中医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
1.2 补肾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1.2.1 高血压肾虚证的研究 |
1.2.2 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1.2.3 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 |
1.3 补肾益心片的临床研究 |
1.3.1 补肾益心片的实验研究 |
1.3.2 补肾益心片的临床应用 |
1.4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
1.4.1 发病机制 |
1.4.2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
1.4.3 药物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随机化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
2.3.2 安全性指标 |
2.3.3 疗效性观测 |
2.3.4 疗效判断标准 |
2.4 统计处理 |
2.5 研究结果 |
2.5.1 一般资料 |
2.5.2 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比较 |
2.5.3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疗效积分比较 |
2.5.4 两组治疗后的血压疗效 |
2.5.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醛固酮(ALD)水平测定指标比较 |
2.6 安全性检查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中医"心肾不交"理论与高血压的联系 |
3.2 补肾益心片的组方思路 |
3.3 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机制探讨 |
3.4 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血压疗效的影响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加味四物颗粒剂治疗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1 古代医家对高血压的认识沿革 |
1.2 现代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1.3 现代中医对高血压病证型的研究 |
1.4 高血压病的辨证分类和实验指标相关性 |
1.5 单用中药复方制剂降压的研究 |
1.6 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的降压机制研究 |
1.7 中药对EH靶器官保护作用 |
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1 高血压病的病因 |
2.2 高血压病的病机 |
2.3 高血压病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降压比较 |
3.2 两组间血压总疗效比较 |
3.3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4 对血脂的影响 |
3.5 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
3.6 尿微量白蛋白的分布 |
3.7 安全性评价 |
3.8 病例剔除、脱落情况 |
4. 讨论 |
4.1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概况 |
4.2 高血压病中对"瘀"的认识 |
4.3 加味四物颗粒剂方药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4.4 加味四物颗粒剂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 |
4.5 问题与展望 |
4.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内经》“盐胜血”理论探讨低盐饮食合活血化瘀法预防高血压病的治未病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1.1 实验条件 |
1.1.1.2 实验动物 |
1.1.1.3 主要药物 |
1.1.1.4 主要试剂 |
1.1.1.5 主要器械 |
1.1.2 实验方法 |
1.1.2.1 动物分组 |
1.1.2.2 动物模型 |
1.1.2.3 观察项目及检测指标 |
1.1.2.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2.1 各组大鼠外观表现情况 |
1.2.2 各组大鼠饮水量差异情况 |
1.2.3 各组大鼠饲料量差异情况 |
1.2.4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1.2.5 各实验组鼠尾压(收缩压)的变化情况 |
1.2.5.1 高盐模型组大鼠鼠尾压(收缩压)变化情况 |
1.2.5.2 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鼠尾压(收缩压)变化情况 |
1.2.6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比较情况 |
1.2.6.1 各组大鼠全血粘度(30.00切变率)含量的比较情况 |
1.2.6.2 各组大鼠全血粘度(200.00切变率)含量的比较情况 |
1.2.6.3 各组大鼠全血高切相对指数的比较情况 |
1.2.6.4 各组大鼠全血高切还原粘度比较情况 |
讨论 |
2.1 高盐影响血液流变学及血压的机理的现代医学认识 |
2.1.1 高盐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机理 |
2.1.2 高盐引起高血压的机理 |
2.2 基于《内经》"盐胜血"理论探讨高血压病低盐饮食合活血化瘀法的治未病思想 |
2.2.1 中医"盐胜血"理论 |
2.2.2 瘀血与高血压的关系 |
2.2.3 丹参对血液流变学及血压的作用机制 |
2.2.4 中医"治未病"理论 |
2.2.5 低盐饮食配合活血化瘀法预防高血压病 |
结语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四、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D]. 鲁柯歆.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淫羊藿车前子配伍通过ACE2-Ang(1-7)-Mas轴调节SHR血压和勃起功能[D]. 张洪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D]. 梁可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4]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D]. 罗朝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5]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 杨晓忱,熊兴江,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 2013(23)
- [6]补肾益心片有效部位筛选[J]. 孙亦群. 今日药学, 2012(11)
- [7]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杨德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黄火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9]加味四物颗粒剂治疗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D]. 徐春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基于《内经》“盐胜血”理论探讨低盐饮食合活血化瘀法预防高血压病的治未病思想[D]. 崔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