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推力反向器

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推力反向器

一、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反推力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1](2022)在《飞机反推力液压作动系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推力装置是在大型飞机及大涵道比发动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用来缩短飞机滑跑距离的装置。本文对航空发动机上的反推力液压作动系统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反推力液压作动系统正常工作需具备的三个特性:有效性、同步性和安全性。本文内容对飞机反推力设计人员及相关维修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黄敬杰,马晓健,张鑫,杨树楷,刘立平[2](2021)在《涡扇发动机配装反推力装置综合影响分析》文中认为针对概念设计阶段涡扇发动机开展反推力装置设计的需要,对加装反推力装置对总体性能的综合影响开展了初步分析。选取大涵道比发动机CFM56为对象建立基准发动机模型,借助克兰菲尔德大学总体性能仿真软件Turbomatch,分析了其对发动机压缩部件、涡轮及排气系统的性能影响,提出采用流动面积和流动损失作为反推力装置的设计要求。在正、反推力状态下对发动机推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理想状态下发动机提供的反推力可达最大起飞推力的50%以上。为了获得涡扇发动机配装反推力装置的不利影响,建立包括反推力装置在内的推进系统质量评估模型和价格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质量及成本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特定条件下反推力装置的使用会导致推进系统的质量增加12%,价格增长13%。

周凯[3](2020)在《反推状态下涡扇发动机进口精细化流场捕捉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推力装置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常设部件,可以显着缩短大型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可用于紧急停止滑跑起飞和着陆不成功时的复飞,保证飞机在应急状态下安全、迅速、准确的着陆。然而在飞机降落滑跑过程中,反推气流可能引吧发地面涡的形成或被发动机再吸入,造成发动机的进口流场畸变,导致发动机进入旋转失速或喘振的不稳定工况,从而造成飞行事故。为了避免由反推气流重吸入和地面涡吸入引发的航空发动机气动失稳现象,必须掌握在飞机降落滑跑过程中,反推气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反推气流被发动机再吸入,引起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进口流场不均匀性由风扇输送至反推力装置进口,再由反推叶栅通道传至外界流场,可知研究反推气流再吸入问题,必须采用飞/发内外流耦合计算方法才能准确捕捉反推扰流流场信息。本文基于能反映畸变流场在风扇/增压级内部传播特性的彻体力模型以及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内外流CFD数值模拟技术,发展飞机/发动机一体化内外流耦合计算方法。耦合计算分为三步进行迭代计算,分别为:反推力装置内部流场数值计算、飞机/发动机一体反推气流扰流流场数值计算以及风扇/增压级内部全周三维流场彻体力模型数值计算。本文首先针对某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开展了正/反推力模式下的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分别研究了网格密度、网格类型以及湍流模型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本文大涵道比涡扇排气系统数值计算方法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涡扇发动机进口流场旋涡的仿真与分析方法研究,重点研究了离地高度、侧风以及反推气流对发动机进口地面涡形成的影响。最后针对某装配四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大型运输机,开展机身/机翼-短舱-反推力装置-风扇联合仿真方法研究,通过0和0.05两个飞机滑跑Ma数工况,详细介绍联合仿真计算流程和结果分析。

姜新瑞,林山,李诗军,王宝坤[4](2019)在《某型反推力装置室内试车台试验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反推力装置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对反推装置研制过程中的室内试车试验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所用反推力装置结构、试车台反推力装置控制系统,阐述了反推涡壳装置的设计与安装使用方法,探讨了反推力测量系统,总结了反推装置静态与全状态的调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试验方法可有效指导室内反推力装置试验,获得了发动机在不同反推力状态下的性能数据,对反推装置的室内试车试验方法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鹏[5](2019)在《民用客机反推装置气动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格栅式反推装置是大型民用客机采用的最为有效的缩短飞机着陆滑跑距离的制动形式。目前我国大型民机反推装置缺乏独立研发能力。鉴于此,本文针对反推装置采用数值模拟结合风洞实验的手段,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开展了从部件到整机的系统研究。首先,设计反推格栅实验件,在三种典型栅前马赫数工况下进行了实验与数值模拟的研究,获得了反推格栅的气动性能和流场特性,并验证校准了反推格栅数值模拟方法。其次,对反推格栅型线开发了参数化造型方法,以总压恢复系数和反推力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反推格栅气动仿真模型和优化设计平台,完成了不同稠度下反推格栅的优化设计工作。最后,开展了针对反推装置与进气系统的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完成了一体化计算的建模、网格生成和数值模拟,对两种周向角布局和四种典型飞机运动工况下的反推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一套针对反推装置与进气系统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的流程与方法。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反推格栅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数值模拟较准确地实现了对反推格栅性能的预测;反推格栅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平均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3%,落后角平均值的绝对误差最大为1.64°。数值模拟存在一定误差的原因是流场中主要存在两处低速分离区,前缘区域的分离流动主要由正攻角导致,平头结构加重了该区域的分离;尾缘区域的流动分离主要是由平头结构决定。(2)反推格栅优化结果表明,进口气流角和出口气流角对反推气动性能影响较大;反推格栅前的过渡曲线适当缩短,与格栅入口角度一致时会使得反推格栅获得更好的性能;优化设计过程中,考虑叶栅前导流作用之后,其所获得的最优稠度有所降低。(3)反推装置与进气系统一体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的周向角设计达到了避开飞机部件、减小风扇进口畸变、降低反吸入可能性与拓宽反推装置工作范围等目的,但不可避免地牺牲了部分反推力。当滑跑速度为60节时,周向角设计的反推力比不带周向角的情况降低了25.94%。

代小强[6](2019)在《侧风及反推气流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综合影响的数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民航客机与大型运输机的不断发展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推力装置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特有的一类机构,反推力装置打开后,反推气流会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气动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在遭遇侧风的情况下,发动机进口所面对的气流环境更加复杂。为了探究侧风及反推气流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反推力装置开启状态下单台发动机以及飞机整机的三维流场细节的研究,分析了无侧风、不同风速侧风以及不同角度侧风状态下反推气流对发动机进口流场影响情况。无侧风状态下,单台发动机计算结果表明,反推气流没有被发动机重吸入;飞发一体化计算结果表明,当滑跑马赫数减小到0.1时,反推气流被发动机重吸入。进口气流的总压损失随滑跑马赫数的减小而增大,进口截面的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也随之增大。不同风速横向侧风状态下,单台发动机计算结果表明,当滑跑马赫数减小到0.05时,发动机重吸入了反推气流。当飞机滑跑马赫数大于0.1时,发动机进口气流的总压损失随横向侧风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也随之增大。在不同的滑跑马赫数下,不同的侧风风速对发动机进口流场影响不同,而且影响最大的侧风风速随着马赫数的减小在变小。当滑跑马赫数较小时,很小的横向侧风风速就会对发动机进口流场产生很大影响。飞发一体化计算结果表明,当滑跑马赫数减小到0.1时,反推气流被发动机重新吸入。滑跑马赫数越小,反推气流越容易被发动机重吸入;横向侧风风速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反推气流被发动机重吸入的可能性。不同角度的15m/s侧风状态下,单台发动机计算结果表明,当滑跑马赫数减小到0.1时,反推气流被发动机重吸入。当滑跑马赫数不小于0.1时,发动机进口截面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随着侧风角度的增大而变化不大;当滑跑马赫数为0.05时,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随着侧风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滑跑马赫数较小时,较大的侧风角度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更大。飞发一体化计算结果表明,当滑跑马赫数减小到0.1时,反推气流被发动机重吸入。总体上来说,同一滑跑马赫数下,发动机进口气流的总压损失随着侧风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侧风角度下,总压损失随着滑跑马赫数的减小而增大。滑跑马赫数较小时,较大的侧风角度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较大,总压畸变程度较严重。

杨军,朱江,蔡志军[7](2018)在《航空发动机反推测控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在分析航空发动机反推系统适航要求和CFM56发动机反推装置5道安全性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基于RB211-22B反推装置机械部件,采用工业级软硬件资源,设计了3种模式的反推装置试验台测试系统。其不仅可用于反推系统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而且可以满足高水平航空维修工程师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实践证明,该试验台具有仿真度高、可靠性高、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反推系统教学、科研和行业培训中。

邱朝群,孙世东[8](2018)在《反推力系统适航设计与符合性验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涡喷飞机大多设计有反推力系统以提高飞机的经济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然而反推力系统若发生故障则可能引发灾难性的飞行事故。因此,反推力系统的设计和适航符合性验证已成为适航当局重点关注的审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欧适航当局反推力系统的相关适航标准、咨询通告和修正案的研究,给出涡喷飞机反推力系统的适航要求和简析,反推力系统"操纵性"和"可靠性"验证思路及注意事项;此外,结合某型飞机的反推力系统,给出"可靠性"验证思路的实例验证过程和符合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进行飞机反推力系统适航设计和符合性验证提供有益参考。

陈着,单勇,沈锡钢,张靖周,邵万仁[9](2017)在《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开启过程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涵道比为8的涡扇发动机叶栅式反推力装置,计算分析了反推力装置运动部件在不同运动控制规律下的开启过程对外涵流场、风扇背压、阻流门受力等影响。结果表明:在反推力装置开启过程总时间一定时,随着阻流门开始旋转的时间点向后推移,风扇背压的脉动强度增大,而阻流门受到的气动载荷会减小,存在折中的阻流门开始旋转时间点,即移动外罩开启1/3后阻流门开始旋转;开启反推力装置总时间变化对风扇背压脉动强度和阻流门受力的影响较小;紧急停飞状态下开启反推力装置,风扇背压脉动强度最大值达到20%,超过允许值,而阻流门所受到的最大气动载荷达到4 500N,相当于正常开启反推力状态下的4倍以上。

陈功,胡仞与[10](2017)在《民用飞机反推装置气动特性分析与验证》文中提出为验证国内某型民用飞机所用的格栅式反推装置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适航标准,采用风洞试验对反推装置启动后指定速度区间范围内的反推效率、重吸入现象及其对静压测量的干扰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套装置的反推效率在速度使用区间内能够维持在40%的水平以上,高于当前平均水平;通过监控温度场基本可以排除发生重吸入现象的可能性;反推气流会改变局部的流场及压力分布,但不会对静压测量造成明显干扰。此外,CFD仿真的结果与风洞试验的结论相互印证,再次验证了该反推装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二、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反推力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反推力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飞机反推力液压作动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反推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反推力液压作动系统特点
    2.1 作动有效性
    2.2 作动同步性
    2.3 作动安全性
3结论

(2)涡扇发动机配装反推力装置综合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设计方法及流程
2 发动机模型建立及循环参数优化
3 发动机性能
    3.1 压气机性能
    3.2 涡轮性能
    3.3 喷管性能
4 反推力装置性能
    4.1 局部坐标系及使用状态
    4.2 反推力计算
    4.3 反推效率
5 推进系统质量估计
    5.1 发动机质量估计
    5.2 短舱质量
6 价格
7 结论

(3)反推状态下涡扇发动机进口精细化流场捕捉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反推力装置的发展及类型
        1.2.2 反推力装置的试验方法与研究
        1.2.3 反推力装置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4 流场中旋涡的仿真与分析方法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数值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数值研究方法
        2.2.1 湍流模型
        2.2.2 彻体力模型
    2.3 耦合计算方法
    2.4 收敛评估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仿真方法验证
    3.1 正推状态下的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3.1.1 建模与网格划分
        3.1.2 计算方法与计算状态
        3.1.3 网格密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3.1.4 计算域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3.1.5 网格类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3.1.6 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3.2 反推状态下的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3.2.1 建模与网格划分
        3.2.2 计算方法与计算状态
        3.2.3 网格密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3.2.4 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3.3 流场中旋涡的仿真与分析方法研究
        3.3.1 建模与网格划分
        3.3.2 计算方法与计算状态
        3.3.3 离地高度对地面涡的影响
        3.3.4 侧风对地面涡的影响
        3.3.5 反推气流对地面涡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推状态下内外流场联合仿真技术研究
    4.1 数值模拟方案
    4.2 计算建模与网格划分
    4.3 计算方法与计算状态
    4.4 Ma=0 联合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4.4.1 风扇/增压级三维彻体力模型计算结果
        4.4.2 单发反推气流扰流流场计算结果
        4.4.3 飞/发一体反推气流扰流流场计算结果
    4.5 Ma=0.05 联合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4.5.1 风扇/增压级三维彻体力模型计算结果
        4.5.2 单发反推气流扰流流场计算结果
        4.5.3 飞/发一体反推气流扰流流场计算结果
    4.6 耦合计算收敛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某型反推力装置室内试车台试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反推装置简介
2 反推装置控制系统
3 反推涡壳
4 反推力测量系统
5 反推装置试验
    5.1 反推装置静态调试
    5.2 反推力装置全状态调试
    5.3 试验结果
6 结束语

(5)民用客机反推装置气动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标记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飞机反推装置研究进展
        1.2.1 反推装置的分类
        1.2.2 格栅式反推装置研究进展
    1.3 格栅式反推装置一体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反推格栅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方法
    2.1 数值模拟方法
        2.1.1 控制方程
        2.1.2 湍流模型
        2.1.3 边界条件设置
        2.1.4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2.2 实验测试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转接收敛段
        2.2.3 实验件
        2.2.4 测试方案
        2.2.5 测试设备
        2.2.6 数据采集
    2.3 五孔探针校准
    2.4 实验误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推格栅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 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1.1 湍流模型对比
        3.1.2 栅前马赫数0.18工况
        3.1.3 栅前马赫数0.30工况
        3.1.4 栅前马赫数0.35工况
    3.2 反推格栅实验件的气动性能
        3.2.1 反推力
        3.2.2 总压恢复系数
        3.2.3 前尾缘形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3 数值模拟结果误差分析
        3.3.1 总体性能
        3.3.2 流场细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推装置优化设计与结果分析
    4.1 反推格栅型线参数化设计
        4.1.1 格栅设计参数
        4.1.2 格栅设计方法
        4.1.3 格栅几何参数设计程序
    4.2 反推格栅关键设计变量分析
        4.2.1 几何进气角方案
        4.2.2 几何出气角方案
        4.2.3 轴向偏距方案
        4.2.4 稠度方案
        4.2.5 设计变量分析
    4.3 反推装置优化设计
        4.3.1 边界条件及计算网格
        4.3.2 优化目标定义
        4.3.3 变量范围确定
        4.3.4 试验设计方法选取
        4.3.5 代理模型选取
        4.3.6 优化算法选取
        4.3.7 优化平台实现
        4.3.8 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4.4 反推格栅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4.4.1 典型格栅稠度的气动性能
        4.4.2 不同稠度之间的性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反推与进气系统一体化建模与计算
    5.1 一体化计算模型
        5.1.1 反推格栅模型
        5.1.2 短舱模型
        5.1.3 双通道宽体客机机身模型
        5.1.4 一体化计算模型
    5.2 计算工况选取
        5.2.1 滑跑速度
        5.2.2 周向角布局
    5.3 网格划分与计算设置
        5.3.1 网格划分
        5.3.2 边界条件设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反推对进气系统的影响
    6.1 基准周向角布局反推装置
        6.1.1 风扇进口总压畸变
        6.1.2 格栅出口气流流场
        6.1.3 飞机表面静压分布
        6.1.4 反推力性能
        6.1.5 再吸入指数
    6.2 改进周向角布局反推装置
        6.2.1 风扇进口总压畸变
        6.2.2 格栅出口气流流场
        6.2.3 飞机表面静压分布
        6.2.4 反推力性能
        6.2.5 再吸入指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侧风及反推气流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综合影响的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反推力装置的发展及类型
        1.2.2 反推力装置的试验研究现状
        1.2.3 反推力装置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4 侧风影响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数值方法
    2.1 数值计算方法
        2.1.1 控制方程组
        2.1.2 湍流模型
        2.1.3 稳态侧风模拟方法
    2.2 计算模型
        2.2.1 物理模型
        2.2.2 边界条件的给定
        2.2.3 网格划分
    2.3 算例验证
    2.4 进气畸变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侧风及反推气流对单台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3.1 数值模拟方案
    3.2 无侧风状态下反推气流对单台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3.2.1 气流流线分布
        3.2.2 发动机进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
        3.2.3 发动机进气畸变评估
    3.3 侧风风速及反推气流对单台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3.3.1 气流流线分布
        3.3.2 发动机进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
        3.3.3 发动机进气畸变评估
    3.4 侧风角度及反推气流对单台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3.4.1 气流流线分布
        3.4.2 发动机进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
        3.4.3 发动机进气畸变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侧风及反推气流对安装状态下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4.1 数值模拟方案
    4.2 无侧风状态下反推气流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4.2.1 空间流线分布
        4.2.2 空间总温等值面
        4.2.3 发动机进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
        4.2.4 发动机进口截面周向总压畸变指数
    4.3 侧风风速对安装状态下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4.3.1 空间流线分布
        4.3.2 空间总温等值面
        4.3.3 发动机进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
        4.3.4 发动机进口截面周向总压畸变指数
    4.4 侧风角度对安装状态下发动机进口流场的影响
        4.4.1 空间流线分布
        4.4.2 空间总温等值面
        4.4.3 发动机进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
        4.4.4 发动机进口截面周向总压畸变指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航空发动机反推测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反推系统安全性总体设计要求
2 RB211反推装置试验台的设计
    2.1 反推驱动系统设计
    2.2 反推控制和指示系统设计
3 结束语

(8)反推力系统适航设计与符合性验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反推力系统适航要求及分析
    1.1 适用条款
    1.2 适用条款简析
    1.3 CCAR/FAR/CS 25.933 (a) (1) 要求对比
        1.3.1 CCAR/FAR 25.933 (a) (1) 反推力系统
        1.3.2 CS 25.933 (a) (1) 反推力系统
        1.3.3 对比分析
2 反推力系统适航性设计与符合性验证思路
    2.1 反推力系统相关失效及危害
    2.2 反推力系统一般设计考虑
    2.3 符合性验证思路
    2.4 符合性验证注意事项
3 反推力系统符合性验证实例
4 结论

(9)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开启过程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
    1.1 物理模型
    1.2 计算方法及验证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计算工况
    2.2 计算结果分析
        2.2.1 正常开启反推力装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2.2 紧急停飞反推力装置开启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 结论

(10)民用飞机反推装置气动特性分析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反推装置气动原理
2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风洞试验设备
    2.3 试验条件确定
    2.4 相似准则与动力校准
3 试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反推效率结果分析讨论
    3.2 重吸入特性结果分析讨论
    3.3 反推气流对静压测量的影响
4 CFD仿真计算对试验结果的验证
5 结束语

四、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反推力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飞机反推力液压作动系统分析[J]. 刘超. 科学技术创新, 2022(02)
  • [2]涡扇发动机配装反推力装置综合影响分析[J]. 黄敬杰,马晓健,张鑫,杨树楷,刘立平. 航空发动机, 2021(04)
  • [3]反推状态下涡扇发动机进口精细化流场捕捉方法研究[D]. 周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4]某型反推力装置室内试车台试验方法[J]. 姜新瑞,林山,李诗军,王宝坤. 航空发动机, 2019(06)
  • [5]民用客机反推装置气动优化设计研究[D]. 王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侧风及反推气流对发动机进口流场综合影响的数值研究[D]. 代小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航空发动机反推测控系统的设计[J]. 杨军,朱江,蔡志军. 机床与液压, 2018(21)
  • [8]反推力系统适航设计与符合性验证分析[J]. 邱朝群,孙世东. 航空工程进展, 2018(01)
  • [9]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开启过程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与分析[J]. 陈着,单勇,沈锡钢,张靖周,邵万仁. 航空动力学报, 2017(09)
  • [10]民用飞机反推装置气动特性分析与验证[J]. 陈功,胡仞与. 航空发动机, 2017(02)

标签:;  ;  ;  ;  

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推力反向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