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性碳并榄香烯乳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文献综述)
韩博[1](2020)在《榄香烯对三阴性乳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女性癌症患者首位。临床上通常根据其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由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均为阴性,无法从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中获益。此外,三阴性乳腺癌比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更易发生转移。当前主要依靠紫杉类、蒽环类、环磷酰胺和铂类药物的组合治疗,患者生存率较为低下。与此同时,由于这些传统的化疗方法缺少靶向性,通常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一些年老体弱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肿瘤患者难以耐受,因而出现无药可用的困境。中药作为肿瘤治疗的补充药物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莪术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材,早期的临床试验和相关基础研究发现其挥发油提取物榄香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既往的临床应用发现,榄香烯乳液在癌性胸腹水及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相对较低,老年体弱的患者可耐受。然而,已有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榄香烯的细胞毒机制,关于榄香烯的药理还有很多不明了之处,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不足。本研究根据莪术的临床药理特点,从榄香烯对肿瘤微环境作用的角度出发,在分子、细胞、组织和动物整体水平上系统研究榄香烯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与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了榄香烯对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活性的影响,使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了榄香烯对4T1细胞凋亡的影响。向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乳腺脂肪垫内注射4T1细胞,建立三阴性乳腺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给予每日一次腹腔注射榄香烯(1mg/kg,5mg/kg,10mg/kg和20mg/kg)治疗,设置不治疗对照组和每周腹腔注射一次紫杉醇(paclitaxel,PTX;20mg/kg)组。治疗3周后处死小鼠,摘取脏器进行组织病理研究。通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在肝脏和肺脏的转移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内HIF-1α、CD31、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使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作为荧光探针观察肿瘤组织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当浓度低于20μg/mL及以下时,榄香烯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当浓度为30μg/mL时,榄香烯具有显着的细胞毒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根据细胞实验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使用了低中剂量进行治疗。生存实验的结果表明,榄香烯治疗组(1mg/kg、5mg/kg、10mg/kg和20mg/kg)与低剂量紫杉醇组(20mg/kg)乳腺癌小鼠的生存时间相近,均显着长于对照组乳腺癌小鼠。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连续治疗3周后,低中剂量榄香烯乳(1mg/kg、5mg/kg、10mg/kg和20mg/kg)虽然对小鼠原位肿瘤的尺寸没有显着影响,但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细胞向肺和肝脏的转移,同时对荷瘤小鼠脾脏肿大的现象有缓解作用。在机理研究方面,我们发现榄香烯通过下调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及其下游蛋白CD31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组织内血管新生,从而减少了肿瘤细胞的转移。与此同时,榄香烯能够抑制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炎症小体NLRP3的表达,从而通过抑制Caspase-1活化而抑制IL-1β的表达,表明其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电子自旋共振谱的检测结果表明,榄香烯具有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功能,包括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榄香烯显着降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胞内ROS的升高和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转录水平的升高,证实榄香烯可通过清除ROS发挥其抑炎作用。在组织水平上,通过二氢乙啶染色观察到榄香烯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内的ROS水平显着下调,说明榄香烯可通过清除ROS来抑制HIF-1α和NLRP3的表达。综上,本研究通过细胞、组织和动物整体层次的系统实验,阐明榄香烯乳在低中剂量下细胞毒性较低且具有清除ROS的功能,通过减少乳腺肿瘤组织中的ROS而改善肿瘤组织的缺氧和炎性微环境,抑制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了肿瘤细胞向肺和肝脏的转移,也缓解了荷瘤小鼠脾脏肿大的现象,延长了小鼠生存期。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揭示了榄香烯在主要通过对肿瘤组织微环境的改善调理而实现其抗肿瘤效应,而不是基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在高浓度下榄香烯对血管内皮和成纤维细胞具有较明显的细胞毒性。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将榄香烯作为改善肿瘤微环境的治疗药物,而不宜将其作为细胞毒化疗药物。
王佩佩[2](2020)在《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1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多种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辅助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甄别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治疗癌性腹水的优势品种。2研究方法2.1传统Meta分析以主题词“癌性腹水”、“中药注射液”、“随机”等及其相关自由词制定文献检索表达式,全方位检索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中英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且使用灰色文献检索、引文检索等,收集所有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RCT研究。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最终纳入的RCT文献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文献信息、结局指标等数据资料,运用Stata 16.0软件及RevMan5.3进行卡方检验及汇总效应量,并根据研究特征预先设置亚组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回归分析。2.2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检索关于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所有研究(含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的直接比较),纳入符合基本假设的RCT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假设检验,评估其迭代收敛性,基于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运用R软件gemtc包、WinBUGS及Stata 16.0软件对各RCT结局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绘制各治疗措施比较的网状证据图及贡献图,计算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在各结局指标的排序概率及累计概率,进一步统计曲线下面积,预测不同中药注射液在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排序的可能性。3研究结果3.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35项,共计癌性腹水患者2490例,对照组1224例,治疗组1266例,涉及9种中药注射液。低偏倚风险≥3的研究约占20%。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顺铂腹腔灌注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汇总的效应量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临床总有效率OR=3.38(95%CI[2.79,4.09]),Z=12.57(p<0.00001)、KPS 评分改善率 OR=3.58(95%CI[2.73,4.69]),Z=9.22(p<0.00001)、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8,0.47]),Z=7.50(p<0.00001)、恶心呕吐事件发生率 OR=0.33(95%CI[0.26,0.42]),Z=8.92(p<0.00001)、肝肾功能受损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0,0.64]),Z=3.40(p=0.0007)、发热事件发生率 OR=0.42(95%CI[0.26,0.70]),Z=3.40(p=0.0007)、腹痛事件发生率OR=0.52(95%CI[0.21,1.31]),Z=1.39(p=0.16)。除在降低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结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癌性腹水原发灶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原发灶引起的相关腹水均具有明显疗效,各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肝癌组、卵巢癌组不同亚组之间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异质性(p=0.90)。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亚组分析提示:与单纯DDP灌注相比,艾迪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艾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莱特注射液+DDP灌注组、榄香烯注射液+DDP灌注组、复方苦参注射液+DDP灌注组、猪苓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香菇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DDP灌注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DDP灌注组9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不同中药注射液的亚组间无明显异质性(p=0.93)。与单纯DDP灌注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降低肿瘤标志物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对该结局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经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的不同、疗程及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样本量等多因素对本研究结果影响较小。以临床有效率为例Egger法检验提示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3.2不同中药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符合同质性假设的定量分析研究31项,共涉及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8种中药注射液分别联合DDP腹腔灌注及单纯DDP腹腔灌注9种干预措施,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DDP+榄香烯(70.8%)>DDP+复方苦参(67.8%)>DDP+康莱特(65.9%)>DDP+鸦胆子油乳(58.6%)>DDP+猪苓多糖(57.1%)>DDP+艾迪(48.4%)>DDP+香菇多糖(41.7%)>DDP+康艾(39.2%)>DDP(0.5%);②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DDP+猪苓多糖(75.7%)>DDP+艾迪(59.8%)>DDP+康莱特(56%)>DDP+鸦胆子油乳(54.2%)>DDP+复方苦参(53%)>DDP+香菇多糖(50.9%)>DDP(0.5%);③在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89.6%)>DDP+鸦胆子油乳(57.6%)>DDP+复方苦参(57.5%)>DDP+猪苓多糖(57.5%)>DDP+康莱特(55.7%)>DDP+香菇多糖(47%)>DDP+榄香烯(46.9%)>DDP+康艾(28.9%)>DDP(9.4%);③在降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75.2%)>DDP+榄香烯(66%)>DDP+复方苦参(58.5%)>DDP+康莱特(58.1%)>DDP+猪苓多糖(57.3%)>DDP+鸦胆子油乳(56.7%)>DDP+康艾(48%)>DDP+香菇多糖(24.3%)>DDP(5.9%);④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数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同时降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占相对优势。且与康艾注射液+DDP相比,艾迪注射液+DDP(OR=0.19,95%CI[0.04,0.78])可明显降低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两两间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图提示不同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小样本发表偏倚。4研究结论与单纯DDP腹腔灌注治疗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可显着提高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不同原发灶相关腹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显着疗效。同时可改善恶性肿瘤相关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榄香烯注射液在提高近期疗效方面可能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对优势可能性较大,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综合优势。
史亚博,陈婷婷[3](2020)在《榄香烯抗肿瘤药效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对榄香烯抗肿瘤相关药效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度挖掘和拓展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研究榄香烯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结果:榄香烯具有广谱抗癌临床作用,以及在"抗血栓、抑制微血管形成、活血化瘀"等作用。结论:榄香烯及其主要复方分子的抗肿瘤相关药效作用及临床应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拓宽。
郑俊超[4](2020)在《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型和客观指标及miRNA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临床研究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局部辨证为“寒湿毒证”和“湿热毒证”两种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理化指标、治疗模式及生存期的差异,为NSCLC合并MPE患者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并探讨中医证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研究“寒湿毒证”和“湿热毒证”患者胸腔积液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行靶基因预测,进一步对预测的靶基因行KEGG Pathway生物通路分析及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找出靶基因的富集功能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发现用于辅助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为中医辨证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客观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6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合并MPE的患者资料。比较“寒湿毒证”组和“湿热毒证”患者一般资料、胸水引流时临床理化指标(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记物、胸水常规、胸水生化、胸水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胸水引流后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维持治疗)、生存期(平均生存期、1、6、12、24个月生存率)差异。2.实验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NSCLC合并MPE的患者初次行闭式胸腔引流术时的胸水标本,根据纳入标准分为湿热毒证组和寒湿毒证组,每组各4例。提取胸水中miRNA,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两组胸水中mi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并进行靶基因预测,进一步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生物通路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一般资料及肿瘤相关信息共纳入241例病例,湿热毒证组为90(37.34%)例,寒湿毒证组为151(62.66%)例,占比高于湿热毒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KP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相关信息方面,两组均为右肺、肺腺癌、低分化、肺和淋巴转移占比最高。两组共有101例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湿热毒证组19外显子突变占比高,寒湿毒证组21外显子突变占比高,两组基因突变位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理化指标1)血常规:两组患者RBC和HGB值均低于标准值,MONO值高于标准值。湿热毒证组WBC、LYM、PLT、MONO值高于寒湿毒证组,HGB值低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生化:两组患者TP、ALB和A/G值均低于标准值。湿热毒证组ALT、AST、ALP、LDH高于寒湿毒证组,IBIL、ADA、GLU值低于寒湿毒证组。两组ALT、AS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凝血功能:两组患者FIB和D-d值均高于标准值。湿热毒证组FIB、D-d值高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肿瘤标记物:两组患者CEA和Cyfra21-1值均高于标准值。两组患者比较,湿热毒证组CEA、Cyfra21-1值高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胸水指标(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湿热毒证组细胞总数、RBC、WBC、蛋白、ADA、LDH、NSE、Cyfra21-1值高于寒湿毒证组;GLU、CEA值低于寒湿毒证组;两组细胞总数、RBC、WBC、GLU、蛋白、ADA、LDH、NSE、Cyfra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方案湿热毒证组和寒湿毒证组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占比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毒证采用胸腔灌注中药注射液的患者占比高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期湿热毒证组平均生存期为7.76个月;寒湿毒证组平均生存期为9.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毒证组的1、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3.33%、38.89%、13.33%、3.33%;寒湿毒证组的1、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13%、41.72%、20.53%、2.65%。未予中药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的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结果分别是,湿热毒证组平均生存期6.14个月;寒湿毒证组平均生存期9.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1)两组miRNA表达差异分析两种证型间差异表达miRNA共有100个,其中湿热毒证组较寒湿度毒整组上调表达的miRNA有56个,主要与miR-200家族等有关;下调表达的miRNA有44个。(2)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富集分析对湿热毒证组较寒湿毒证组上调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血管生成、细胞发育、mRNA代谢过程、信号转导蛋白磷酸化、离子跨膜转运的调节、细胞外结构、血管形态发生等过程;下调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生物学过程有细胞发育的负调控、信号转导蛋白磷酸化、T细胞活化的调节、细胞外结构、离子跨膜运输、白细胞分化、细胞蛋白定位的正向调控、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负调控等。(3)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湿热毒证较寒湿毒证上调靶基因KEGG富集结果与染色体及相关蛋白、蛋白聚糖、磷脂酶D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等相关;下调靶基因KEGG富集结果与蛋白聚糖、磷酸肌醇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鞘脂类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自噬等相关。[研究结论]1.临床研究本研究发现,NSCLC合并MPE的患者中医局部辨证分型以“寒湿毒证”多见,病理类型以肺腺癌为主。两种证型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吸烟史、KPS评分、基因突变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理化指标、治疗方式、生存期的研究结果提示,胸水指标中细胞总数、RBC、WBC、GLU、蛋白、ADA、LDH、NSE、Cyfra21-1值与NSCLC合并MPE患者局部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局部辨证分型客观依据,湿热毒证组较寒湿毒证组预后差。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生存期,采用中医局部辨证、中药局部灌注治疗也使患者受益,值得今后在临床进一步推广。2.实验研究湿热毒证较寒湿毒证在基因层面存在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其中上调表达的miRNA大多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下调表达的miRNA主要与抑制肿瘤的进展和耐药发生相关。GO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差异表达miRNA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血管形成、T细胞活化的调节、白细胞分化等作用。KEGG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差异表达miRNA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与PI3K-Akt相关。
孙海云[5](2019)在《血管内皮抑素与IL-2分别序贯洛铂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血管内皮抑素与白介素-2分别序贯洛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探讨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减少量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28例患者,B组28例患者。A组给血管内皮抑制素序贯洛铂胸腔灌注治疗,B组给予白细胞介素-2序贯洛铂胸腔灌注治疗。两组均每周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评价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减少量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统一收集参加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近期临床疗效:A组28例患者中,CR 4例,PR 16例,SD 5例,PD 3例,DCR 89.29%;B组28例患者中,CR 2例,PR 10例,SD 10例,PD 6例,DCR78.57%,两组间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有效率(RR)71.43%明显高于对B组的有效率(RR)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根据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KPS评分。经局部化疗后,A组QOL改善18例,稳定8例,下降2例,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4.29%;B组QOL改善10例,稳定12例,下降6例,生活质量改善率35.71%。与B组相比,A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升高,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稳定率和降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胸腔灌注治疗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大多数为I-II级。A组不良反应中,有1例患者出现III级WBC减少;B组不良反应中,1例患者出现III级NE减少;两组患者均未出现III级及以上Plt及Hb减少。以上各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A组2例轻度反应,1例中度反应;B组3例轻度反应,2例中度反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主要表现为I-II级异常,均无III-IV级肝肾功能损伤,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心脏反应、胸痛、发热及乏力情况,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抑素序贯洛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且未增加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以及胸痛、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杨莹[6](2019)在《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以期获得更科学、有效的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检测恶性胸水中VEGF的表达,通过研究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在分子水平探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华蟾素组)和对照组(即白介素-2组),胸腔灌注药物治疗1疗程后,评估其临床疗效。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胸水红细胞、胸水乳酸脱氢酶、胸水肿瘤标记物、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纳入患者治疗前后胸水VEGF水平,对比华蟾素、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并通过统计分析上述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关系,初步探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胸水患者。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总脱落病例为3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因患者个人原因放弃继续治疗。共3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1)胸水量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60%。对照组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4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9>0.05)。(2)胸水质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患者胸水中红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下降≥25%的患者占到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治疗组患者胸水中乳酸脱氢酶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下降≥25%的患者占到40%,高于对照组33.3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0.05);治疗组患者胸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下降≥25%的患者占到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3)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第8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0.05);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对照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88、0.071,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8天中医症状积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0.05)。(4)KPS评分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KPS评分与治疗前KP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5、0.706,均>0.05。对照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KPS评分与治疗前KP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692,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8天KPS评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4天KPS评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0.05)。(5)胸水中VEGF表达的变化评价:①治疗组治疗后VEG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VEG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对照组治疗后VEGF浓度与治疗前VEGF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EGF降低值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05)。②进一步根据分级标准,对其进行计数资料统计。治疗组患者胸水中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5%的患者占到46.67%,高于对照组13.3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③治疗组15例患者中9例有效患者,6例无效患者,其胸水中VEGF降低值分别为937.04±1056.98pg/ml与-10.00±214.12pg/ml,有效的患者胸腔积液VEGF浓度降低值明显大于无效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6)安全性评价:入组病例均未发生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疼痛、发热,其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发热,发生率为13.33%。[研究结论](1)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胸水的生长,并可明显降低胸水中红细胞及肿瘤标记物的含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2)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可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对KPS评分影响不大。(3)华蟾素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胸水中VEGF浓度,并且VEGF降低与控制胸水量的疗效可能存在相关性。(4)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患者接受度高。
高菲[7](2018)在《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于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5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局部不同治疗方式及效果、合并全身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旨在通过整理病例了解肿瘤科MPE治疗的真实情况,找出其中的优势与问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病例及影像学资料,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回顾和随访,了解我科近4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根据我科胸腔注药不同,可分为艾克佳组、榄香烯组、香菇多糖组。3组均在胸腔置管充分引流后注药。艾克佳组:胸腔内注射艾克佳用量(600-800)ug/次,榄香烯组:胸腔内注射榄香烯注射液用量按300 mg/m2计算,香菇多糖组:胸腔内注射香菇多糖1-4mg/次。参照WHO标准,观察有效率(CR+PR),观察并归纳总结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结果:1.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84.3%),主要分布在60至70岁之间(45.1%);男女比例平衡;原发肿瘤类型以肺癌为主,有45例(88.2%),其中肺腺癌占(47.1%);17例(33.33%)患者通过支气管镜取活检确诊、18例(35.29%)患者通过胸水沉渣病理确诊、6例(11.76%)经肺或纵隔穿刺活检确诊、4例(7.84%)经转移灶穿刺活检确诊、4例(7.84%)经术后病理确诊、1例(1.96%)经胃镜活检确诊、1例(1.96%)经胃镜活检确诊。2.患者胸腔注药分组及治疗情况:艾克佳、榄香烯组、香菇多糖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54.5%和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组间两两进行比较,艾克佳组有效率较香菇多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榄香烯组有效率较香菇多糖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艾克佳组有效率较榄香烯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3.胸腔注药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转归:51例患者中,一般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发热、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因注药方式及药物差异,不再比较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榄香烯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意识模糊;2例表现为剧烈胸痛;3例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1例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0 min-14 h。结论:1.MPE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男女比例无差异;原发肿瘤类型以肺癌为主,其中肺腺癌比例最高;大部分患者通过支气管镜及胸水沉淀物病理确诊原发肿瘤;胸水沉渣病理是获取病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经历多种有创检查均未能获得病理的患者来说,可能是唯一确诊方式。2.胸腔注射艾克佳治疗恶性胸腔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更适用于一般状态差的患者,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3.胸腔注药(艾克佳、榄香烯、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一般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发热、胸闷、胸痛等,经对症处理均可得到缓解。4.胸腔注射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引起不良反应较重,需引起临床重视,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患者、严密监测。
曹德东,徐敏,蒋振旻,张一桥,戈伟[8](2018)在《胸腔内注射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搜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3月。纳入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手册5.1.0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章,包含1 0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榄香烯可显着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期治疗疗效(RR=1.36,95%CI:1.151.60,P=0.000 3)。亚组结果表明,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显着高于顺铂组(RR=1.46,95%CI:1.141.87,P=0.003)。榄香烯并不显着增加胸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可提高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良好。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欠佳,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张芷毓,秦叔逵[9](2017)在《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199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发表的有关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Juni 4条质量评价标准和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纳入符合要求的RCT,并对其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0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初步检索相关研究文献730篇,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RCT 22项,合计12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榄香烯乳联合常规化疗组(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42,95%CI:1.251.60,P<0.01)和生活质量改善率(RR=2.08,95%CI:1.762.47,P<0.01)均显着高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联合组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但是发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胸腔内给药后两组胸痛发生率分别为29.79%和2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7,95%CI:0.961.96,P=0.08)。Juni质量评价标准显示,纳入的RCT质量评价仅为B级或C级,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价均为中级;但漏斗图显示纳入的RCT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能够显着地协同增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减轻了大剂量单药灌注化疗引发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因此,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一种优选方案。但是,鉴于受到当时医学科学发展和研究水平的局限性,纳入的RCT质量不高,本Meta分析的结论尚需进一步证明,建议开展大样本的、高质量的RCT和/或真实世界研究(RWS),以获得更充分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以支持。
董可新,王书学[10](2016)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灌注榄香烯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胸膜腔置管引流并灌注榄香烯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7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管行胸腔引流术排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患者胸腔灌注榄香烯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胸腔灌注顺铂治疗,评价治疗胸水疗效,采用KPS评分标准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治疗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57.14%;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2.86%,差异有显着性。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结论胸膜腔置管引流并灌注榄香烯联合顺铂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良好方式,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二、活性碳并榄香烯乳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性碳并榄香烯乳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提纲范文)
(1)榄香烯对三阴性乳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榄香烯简介 |
1.2 榄香烯抗肿瘤效应 |
1.2.1 引起细胞周期阻滞 |
1.2.2 诱导细胞凋亡 |
1.2.3 抑制血管生成 |
1.2.4 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
1.2.5 逆转耐药及放、化疗增敏 |
1.3 榄香烯临床试验研究概述 |
1.3.1 恶性胸腹腔积液 |
1.3.2 中晚期肝癌 |
1.3.3 肺癌 |
1.3.4 胃癌 |
1.3.5 其他肿瘤 |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来源和相关培养试剂 |
2.1.2 实验试剂 |
2.1.3 抗体 |
2.1.4 PCR引物 |
2.1.5 实验动物 |
2.1.6 溶液配制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细胞活性检测(CCK8方法) |
2.3.3 Annexin V-FITC/PI试剂食检测细胞凋亡 |
2.3.4 DCFH-DA探针方法检测巨噬细胞内ROS |
2.3.5 qRT-PCR检测巨噬细胞Il-1β和Tnf-α的表达 |
2.3.6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法检测ROS |
2.3.7 乳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 |
2.3.8 榄香烯治疗乳腺癌原位移植瘤小鼠预实验 |
2.3.9 治疗效果评价实验 |
2.3.10 生存期实验 |
2.3.11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榄香烯抗乳腺癌肿瘤活性研究 |
3.1 榄香烯的细胞毒性 |
3.2 榄香烯对乳腺癌移植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榄香烯抗乳腺癌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 |
4.1 榄香烯对肿瘤缺氧微环境的调控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与转移 |
4.2 榄香烯对肿瘤组织炎性微环境的影响 |
4.3 榄香烯对活性氧(ROS)的影响 |
4.3.1 榄香烯对ROS的清除作用 |
4.3.2 榄香烯对肿瘤组织中ROS的清除作用 |
4.4 榄香烯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结论 |
5.2 展望 |
全文参考文献 |
附录1 非论文综述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糖代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癌性腹水的进展 |
1 概述 |
2 病理机制 |
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癌性腹水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内治法 |
3 外治法 |
4 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疗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方案 |
3.1 技术路线图 |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3 文献来源与检索 |
3.4 文献筛选 |
3.5 资料提取 |
3.6 质量评价 |
3.7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文献检索策略及结果 |
4.2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4.3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4.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5 传统Meta分析结果 |
4.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5 讨论 |
5.1 总体研究结果概述 |
5.2 腹腔灌注疗法 |
5.3 中药注射液结果分析 |
5.4 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
附录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 |
附录3 WHO癌性腹水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附录4 CBM数据库检索策略及步骤 |
附录5 贝叶斯MCMC模型有效率代码 |
附录6 不同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发表偏倚图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榄香烯抗肿瘤药效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榄香烯抗肿瘤药效作用研究进展 |
1.1 对肿瘤细胞多重耐药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
1.2 对肿瘤相关蛋白、基因、酶活性的影响 |
1.3 对肿瘤免疫与转移的影响 |
2 抗肿瘤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
2.1 榄香烯抗肿瘤相关系统评价研究进展 |
2.2 榄香烯抗肿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3 结论及展望 |
(4)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型和客观指标及miRNA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综述 |
综述一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病名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分型 |
四、中医治疗进展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
一、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分化、分期、转移、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 |
二、中医证型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
三、中医证型与生存期的研究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临床理化指标及miRN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一、临床理化指标 |
二、miRNA |
三、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肿瘤相关信息 |
三、理化指标 |
四、治疗方案 |
五、生存期 |
六、小结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一般资料及肿瘤相关信息 |
二、临床理化指标 |
三、治疗方案 |
四、生存期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三、测序数据分析流程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miRNA表达差异分析 |
二、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富集分析 |
三、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 |
四、小结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两组miRNA表达差异分析 |
二、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富集分析 |
三、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性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血管内皮抑素与IL-2分别序贯洛铂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病例选择 |
2.病例资料 |
3.治疗方法 |
4.临床评价标准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近期临床疗效 |
2.生活质量评价 |
3.不良反应 |
4.生存质量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6)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恶性胸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胸水的生理病理 |
2 恶性胸水的诊断 |
3 恶性胸水的西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恶性胸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恶性胸水病因病机 |
2 恶性胸水辨证分型 |
3 恶性胸水中医治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胸水中VEGF表达对恶性胸水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临床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讨论 |
一、研究立项依据 |
二、研究方法概述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
1.2.2 药品来源 |
1.2.3 观察指标 |
1.2.4 疗效评定标准 |
1.2.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 |
2.2 患者胸腔注药分组及治疗情况 |
2.2.1 分组基线资料 |
2.2.2 疗效评定 |
2.2.3 合并全身治疗情况 |
2.3 胸腔注药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转归 |
2.3.1 总体不良反应表现、处理及转归 |
2.3.2 榄香烯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 |
2.4 优势与不足 |
3 讨论 |
3.1 讨论胸腔内注药作用机制及疗效 |
3.2 讨论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及处理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胸腔内注射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类型 |
1.2.3 干预措施 |
1.2.4 疗效判定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筛选及资料提取 |
1.5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疗效的Meta分析 |
2.2.1 治疗完全缓解率 |
2.2.2 治疗有效率 |
2.3 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
2.3.1 胸痛发生率 |
2.3.2 发热发生率 |
2.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9)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1.1 试验设计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2检索策略 |
1.3 排除标准 |
1.4 质量评价 |
1.4.1 文献质量评价 |
1.4.2 偏倚风险评估 |
1.4.3 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 |
1.5 数据提取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RCT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1 文献质量评价 |
2.2.2 偏倚风险评估 |
2.2.3 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ORR |
2.3.2 Qo L |
2.3.3 不良反应 |
2.3.3. 1 胸痛 |
2.3.3. 2 发热 |
2.3.3. 3 胃肠道反应 |
2.3.3. 4 骨髓抑制 |
2.3.3. 5 肝、肾功能损害 |
2.4 敏感性分析 |
2.5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四、活性碳并榄香烯乳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参考文献)
- [1]榄香烯对三阴性乳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D]. 韩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2)
- [2]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D]. 王佩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榄香烯抗肿瘤药效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史亚博,陈婷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8)
- [4]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型和客观指标及miRNA的相关性研究[D]. 郑俊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血管内皮抑素与IL-2分别序贯洛铂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D]. 孙海云. 青岛大学, 2019(02)
- [6]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杨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D]. 高菲.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8]胸腔内注射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系统评价[J]. 曹德东,徐敏,蒋振旻,张一桥,戈伟.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2)
- [9]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张芷毓,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09)
- [10]胸膜腔置管引流并灌注榄香烯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观察[J]. 董可新,王书学.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