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信息安全卫士 筑信息安全长城——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李鹏飞[2](2013)在《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我国正在走一条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使得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大国,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运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对传统的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是我国制造企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科学评价是制造企业认识自身发展现状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才能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与策略,所以对制造企业信息化的评价研究就成为信息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切入,探讨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信息化的概念的界定,明确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的影响。通过宏观微观和内外部环境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不同构成层次与具体指标的评价进行阐释与解析,力图完整的体现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状况。建立指标体系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量化测评,并将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应用于信息化评价的权重设定,力图结合主客观分析方法全面精确衡量信息化指标。在运用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结果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战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结合企业的信息化环境,对制造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出策略指导与建议。运用雷达图法确定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发展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短板进行修补与提升。最后通过对三菱电梯厂的实证研究,论证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在实际企业信息化改造中的应用,运用信息化策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本文的研究内容遵循了从理论基础与现时状况入手总结信息化发展规律、建立基于制造企业实际的信息化评价指标、指标评价、环境分析与策略提出、案例验证的思路方法,多维度的对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有效评价研究。
陈杰华[3](2011)在《基于状态检测的硬件防火墙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互平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越来越受到生活在网络信息社会的个人和公司的重视,而且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进行安全技术的研究与设计应用是必要与迫切的。防火墙技术作为从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包过滤防火墙、电路层网关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和状态检测防火墙。本文介绍了硬件防火墙的构成,在利用网络接口芯片接收网络数据的功能后,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报进行处理。采用的技术包括了状态检测技术以及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是由防火墙监视每一个处于有效连接状态的网络数据报,并根据这些网络数据报所包含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判断的条件就是对当前数据报与其前一时刻的数据报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该数据报的控制信息,以达到保护内网的目的。包过滤技术则是对状态检测技术的一种补充,将状态表中无法检测的数据报进行规则检测,以方便后期的数据报的工作。论文在设计的过程中利用了FPGA板已经设计好的网络芯片RTL8019的IP核以及包过滤技术IP核的技术优势,大大简化了设计上的难度。同时将FPGA板与PC机进行结合,充分发挥PC机对于状态检测技术上现有的对于状态表检索的优势,由PC机完成硬件防火墙中状态检测。
谢强[4](2008)在《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人类社会正在加速向信息社会转型,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计算机、通信等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塑造着信息社会的全新经济结构。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正在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就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有力地带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过程还在明显加快,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成都是我国特大型城市,是中国信息产业重要基地之一。信息产业在四川和成都发展基础良好,具有辐射中西部地区巨大市场的优势,被同时确立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一号工程”。成都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对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代表性城市相比较,还存在显着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成都市信息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都市还是国家批准的成渝经济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成渝经济区是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唯一的“重点开发区”,同时,成都市也是国家批准的全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此,研究成都市信息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成都市信息产业竞争力,不仅可以以成都市为案例,探索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特殊规律性,而且有助于探索和揭示在当代中国怎样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的一般规律性。构成城市竞争力的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竞争力。本文以国际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结合对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及城市竞争力有关理论的研究,在剖析成都信息产业构成、研究成都信息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产业理论模型,对成都信息产业做了初步评价。通过对成都市的系统评价,本文得出:在宏观层面,成都市具有发展信息产业的优良的大环境。国家日益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给成都推进信息产业带来契机。但是,在中观层面,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竞争力与东部相比较仍然有一定差距,与国际先进城市比较,差距更大。在微观层面,成都市的企业在规模上具有带动整体信息产业发展的企业还为数不多,集团企业比重不大,企业的合力效应不强,规模经济效益不算理想。小企业竞争力整体较弱,生产经营粗放,企业间低水平、无序的价格竞争仍然存在。同时,在企业自身发展投入上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基础设施层面,成都地区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但仍然不够完善、区位条件优势不明显。同时,信息人才结构不够理想,高端人才匮乏。在对成都自身评价基础上,本文选择具有一定比较意义的城市进行横向竞争力的对比,找出差距,这对于透彻分析成都信息产业现存问题、提出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国内拥有四大区域性信息产业集群:珠三角信息产业集群、环渤海信息产业集群、长三角信息产业集群、中西部信息产业集群。其中上海是长三角信息产业集群的龙头,深圳是珠三角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而成都是中西部产业集群的代表,所以上海、深圳两市的信息产业发展对于成都具有很大的参照意义,对成都、上海及深圳这三个城市的信息产业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并找到具体差距十分必要。城市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模糊的、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概念范畴,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层次分析模型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从而为决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此,本文运用AHP方法,对上海、深圳、成都三个城市的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相比较上海和深圳,成都发展信息产业发展程度不够深入,在产业规模、集群规模、金融支持、人才吸引、研发投入,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距,竞争力偏弱。结合成都市的系统评价和与上海、深圳两个城市的横向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成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首先,制度创新是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制度创新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其它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智力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对内部创造激励制度。因此,信息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比其他产业面临更多的知识产权竞争、纠纷及保护问题;加之该行业具有技术创新周期短、投入大、依赖智力资源强等特点,决定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有制度保障层面的长远谋划,积极谋求制度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政府职能,吸引高素质IT人才;本文认为应从人才培养与吸引、政府管理制度创新、信息产业政策改进等方面进行入手,保障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其次,产业园区是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载体。一些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表明,发展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能够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产业园区是加强企业间协同合作,是推进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优势显现,已经形成五个有较大影响的产业集群。为进一步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加速一流产业园区的实现:强化高新技术园区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成长;突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差异化发展。第三,推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正在引起社会产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市场结构决定信息产业的成长和结构变迁。市场需求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出新的课题。推进信息化应用,才能够带动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信息产业是高固定成本(如高研发成本)行业,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需求的规模,规模的扩大可使生产者获得较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文章对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进行了剖析并建立了相关模型。同时,结合成都市自身信息化特征,本文认为对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娱乐、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旅游业信息化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是实现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第四,通过招商引资与对外合作,融入全球信息化产业网络。全球化和信息化都是本世纪的关键词,电子信息行业本身就是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信息产业有极强的内外部渗透力。信息产业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靠内部生产过程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竞争,而是作为整个国家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竞争。因此,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勇于跻身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信息产业链,大力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对外贸易,通过利用国际资源、技术和资金,为成都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一个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是大势所趋,也是契机所在。本论文在学习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产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存在的,都是同特定区域经济内客观配套条件相依相存的,都是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产业系统中存在的。文章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视角,着眼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是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及城市经济学融合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创新。第二,本文特别选定四川省成都市来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在针对成都市这一特定经济体的特定产业竞争力的系统研究方面,论文选择了研究成都信息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成都信息产业现状、成都信息产业六大领域市场以及成都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这一研究视角具有探索创新意义。论文通过对制度创新、产业集聚及园区建设、信息应用和对外开放的理论探索,提出了符合成都现阶段实际的、有利于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第三,本文发现中国多数产业集群只是在产业园区实现了空间上的物理聚集,而缺乏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企业之间的互动。因此,本文对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重视了“四个结合”,即产业(产业链)——产品——企业的结合,产业(产业链)——高新技术园区——企业的结合,产业(产业链)——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的结合,产业(产业链)——资金——筹融资渠道的结合等,这四个结合,贯穿本文的体系结构及分章论述中。第四,本文在对产业园区实行监管的政府部门的职能描述和分析中,发现它们在监管职能的划分上有诸多的重复与遗漏,提出了在推进信息产业竞争力中的“大部门制”管理思路,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并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为例对这种整合思路进行了分析说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本文力求科学严谨,但由于研究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从而使论文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第一,本文力求将理论与实务完美结合,但是理论与实务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本文更多的实务探讨,对成都市信息产业比较深入的分析,对相关对策的解析有一定深度,但是,相关的理论分析则显不足,这是作者需要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地方。第二,本文在成都市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前期,对成都市信息产业的自身评估,以及将成都市与上海市和深圳市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研究,但是,在具体的解决措施与对策部分,定性分析显得更多一些,而定量分析显得不足,对数据资料的深入分析与挖掘比较不足。第三,由于研究视角的局限,本文对成都市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研究,主要侧重于在对比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和差距,然后从制度创新、产业集群与园区建设、信息化运用,以及国际合作四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可能忽视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提高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与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关系等,这只有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充实和补充了。
刘丹[5](2007)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大批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更长足的发展,而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还很短,在理论指导上、实践上还没有成形的东西可借鉴,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少走弯路,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从2000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现在学院正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院的整体竞争力,在这个背景下,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显得更加重要。论文是笔者在中南大学读研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际调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应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的现实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结合学院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具体实施建议,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论文首先界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现状,并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信息素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学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并归纳出学院目前在认识观念、资金、管理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队伍建设,及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下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规划,和谐发展;开发资源,有效利用;拓宽资金来源,追求投资实效;加强管理与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应充分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从学院的实际出发,提出引入CIO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安全管理等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二、育信息安全卫士 筑信息安全长城——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育信息安全卫士 筑信息安全长城——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2)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信息与信息技术 |
2.1.1 信息 |
2.1.2 信息技术 |
2.2 信息化 |
2.2.1 信息化的内涵 |
2.2.2 信息化的特征 |
2.3 制造企业及其分类 |
2.3.1 制造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
2.3.2 制造企业的分类 |
2.4 制造企业的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
2.4.1 制造企业的信息技术种类 |
2.4.2 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的特点 |
2.4.3 制造企业的信息化 |
3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
3.1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状况 |
3.3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
3.4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成效 |
3.5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 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 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因素 |
4.3 评价指标的筛选 |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 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方法 |
5.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步骤 |
5.3 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
5.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5 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 |
6 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策略 |
6.1 制造企业信息化战略定位 |
6.2 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策略 |
6.2.1 明确信息技术需求 |
6.2.2 优化信息技术结构 |
6.2.3 重视信息系统集成与软件咨询 |
6.2.4 建立内部外部网络 |
6.2.5 健全企业治理结构 |
6.2.6 优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 |
6.2.7 完善信息化制度与机制 |
7 三菱电梯厂实证分析 |
7.1 企业概况 |
7.2 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
7.3 三菱电梯厂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
7.4 三菱电梯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策略 |
7.4.1 三菱电梯厂信息化水平分析 |
7.4.2 三菱电梯厂的信息化提升策略 |
7.4.3 三菱电梯厂信息化改造未来信息化发展方向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状态检测的硬件防火墙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与动态 |
1.3 课题的意义 |
1.4 课题的工作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基于状态检测的防火墙的原理 |
2.1 网络安全技术 |
2.1.1 网络安全威胁 |
2.1.2 网络安全技术 |
2.2 防火墙的技术 |
2.2.1 包过滤技术 |
2.2.2 应用代理网关 |
2.2.3 状态检测技术 |
2.2.4 防火墙的未来的发展 |
2.3 状态检测防火墙的设计 |
2.4 FPGA 技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防火墙系统的设计 |
3.1 总体需求、功能、指标 |
3.2 防火墙设计原则 |
3.3 硬件防火墙的总体结构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PGA 硬件防火墙的模块设计 |
4.1 FPGA 硬件防火墙的硬件构架 |
4.2 FPGA 防火墙软件模块设计 |
4.2.1 PowerPC 处理器模块 |
4.2.2 接口模块的设计 |
4.2.3 预处理模块的设计 |
4.2.4 提取关键字 A 模块的设计 |
4.2.5 状态表匹配模块的设计 |
4.2.6 “处理模块 A”模块设计 |
4.2.7 “包过滤模块”的设计 |
4.2.8 处理模块 B 的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关键字提取模块的测试 |
5.2 包过滤模块的测试 |
5.3 FPGA 板调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0.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0.2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0.4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与局限 |
1. 文献综述 |
1.1 竞争力研究综述 |
1.2 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1.2.1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发展 |
1.2.2 主要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
1.2.3 产业竞争力主要理论及方法 |
1.3 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
1.3.1 城市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 |
1.3.2 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 |
1.4 城市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
1.4.1 城市竞争力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
1.4.2 优势产业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
2. 成都信息产业现状及竞争力研究 |
2.1 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
2.1.1 国外信息产业概况 |
2.1.2 国内信息产业概况 |
2.2 成都信息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潜力分析 |
2.2.1 成都信息产业发展基础概述 |
2.2.2 成都主要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情况 |
2.2.3 成都电子信息主要产业链发展现状 |
2.3 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 |
2.3.1 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2.3.2 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 |
2.3.3 主要问题研究 |
3. 成都与上海、深圳的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
3.1 上海、深圳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
3.2 上海、深圳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 |
3.2.1 上海、深圳总体情况概述 |
3.2.2 上海、深圳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分析 |
3.2.3 上海、深圳信息产业园区分析 |
3.2.4 上海、深圳信息产业人才资源分析 |
3.3 成都与上海、深圳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
3.3.1 基础设施比较分析 |
3.3.2 教育与人才比较分析 |
3.3.3 产业优惠政策比较分析 |
3.3.4 产业集群与产品结构比较分析 |
3.3.5 金融支持与投资成本比较分析 |
3.4 基于AHP模型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
3.4.1 层次分析模型(AHP) |
3.4.2 成都、上海与深圳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
3.5 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关键要素分析 |
4. 制度创新是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
4.1 制度创新理论 |
4.1.1 制度的内涵及功能 |
4.1.2 制度创新理论与理论模型 |
4.1.3 制度创新功能 |
4.2 成都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制度创新措施 |
4.2.1 成都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
4.2.2 完善成都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措施 |
4.3 成都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的现状及完善制度措施 |
4.3.1 成都信息产业人才现状 |
4.3.2 信息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完善措施 |
4.3.3 信息产业人才引进的措施 |
4.4 成都信息产业相关政府职能分工现状与管理制度创新 |
4.4.1 成都信息产业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现状 |
4.4.2 政府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 |
4.5 成都信息产业政策现状及改进措施 |
4.5.1 成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 |
4.5.2 成都信息产业政策创新研究 |
5. 产业园区是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
5.1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理论 |
5.1.1 发展产业园区的宏观理论 |
5.1.2 发展产业园区的微观理论 |
5.2 成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5.3 打造一流信息产业园区措施 |
5.3.1 强化产业园区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
5.3.2 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成长 |
5.3.3 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 |
6. 推进信息化是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
6.1 信息化理论 |
6.1.1 信息化和信息应用概念 |
6.1.2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 |
6.1.3 企业、农业及城市信息化发展模型 |
6.2 信息化建设重点拓展领域及措施研究 |
6.2.1 制造业信息化措施 |
6.2.2 数字娱乐信息化措施 |
6.2.3 电子商务信息化措施 |
6.2.4 电子政务信息化措施 |
6.2.5 旅游产业信息化措施 |
6.2.6 交通物流信息化措施 |
7. 加大对外开放是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
7.1 对外开放理论及模式 |
7.2 成都市信息产业对外开放的现状 |
7.3 提升成都市信息产业对外开放的措施 |
7.3.1 成都市招商引资的措施 |
7.3.2 招商引资的体系创新 |
7.3.3 加强国际合作,融入全球信息产业链 |
7.4 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 |
附录 |
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谢辞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及其特征 |
1.1.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1.1.3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 |
1.1.4 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背景 |
1.2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现状 |
1.2.1 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现状 |
1.2.2 德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现状 |
1.2.3 英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现状 |
1.2.4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研究现状 |
1.3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
1.3.1 国家重视,政府推动 |
1.3.2 政策倾斜,均衡发展 |
1.3.3 企业参与,多方推动 |
1.3.4 多种形式,合作办学 |
1.3.5 重视教育资源建设 |
1.4 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及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过程 |
1.4.5 本文结构 |
第2章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2.1 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
2.1.1 学院概况 |
2.1.2 信息化建设概况 |
2.2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
2.2.1 整体投入情况 |
2.2.2 投入资金结构 |
2.2.3 资金投入时间 |
2.2.4 预计资金投入 |
2.2.5 主要资金来源 |
2.3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2.3.1 校园网建设现状 |
2.3.2 信息化教学设备 |
2.3.3 教学场地信息化建设 |
2.4 信息资源建设 |
2.5 职工信息素养 |
2.5.1 教师信息素养 |
2.5.2 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
2.6 信息化建设管理 |
第3章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3.1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清 |
3.1.1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
3.1.2 认识问题的成因剖析 |
3.2 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欠合理 |
3.2.1 资金中的问题 |
3.2.2 资金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 信息化建设管理不到位 |
3.3.1 信息化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
3.3.2 管理问题的成因剖析 |
3.4 信息资源建设落后 |
3.4.1 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问题 |
3.4.2 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的成因 |
3.5 信息化应用水平低 |
3.5.1 信息化建设应用中的问题 |
3.5.2 信息化建设应用问题的成因 |
3.6 信息化建设队伍薄弱 |
3.6.1 信息化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
3.6.2 信息化队伍建设问题的成因剖析 |
3.7 信息化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相脱离 |
3.7.1 问题的主要表现 |
3.7.2 问题成因剖析 |
第4章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策略 |
4.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
4.1.1 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
4.1.2 增强信息意识 |
4.1.3 建立现代教育思想 |
4.2 统一规划,和谐发展 |
4.2.1 加强统筹规划,实现和谐发展 |
4.2.2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
4.3 加强管理,强化队伍建设 |
4.4 加强应用,与教学相整合 |
4.4.1 加强应用 |
4.4.2 与教学相整合 |
4.5 开发资源,有效利用 |
4.6 信息化建设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特色 |
4.7 拓宽资金来源,追求投资实效 |
第5章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5.1 建议引入有效的CIO机制 |
5.1.1 CIO机制的作用 |
5.1.2 引入CIO机制的原因 |
5.1.3 怎样来引入CIO机制 |
5.2 建立学院信息资源库 |
5.2.1 建立学院信息资源库的目的 |
5.2.2 学院资源库的建设观念 |
5.2.3 学院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原则 |
5.2.4 信息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
5.3 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推进信息化建设 |
5.3.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 |
5.3.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信息化建设 |
5.3.3 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建设 |
5.4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育信息安全卫士 筑信息安全长城——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研究[D]. 李鹏飞.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3]基于状态检测的硬件防火墙的设计[D]. 陈杰华. 福州大学, 2011(06)
- [4]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 谢强.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5]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研究[D]. 刘丹. 中南大学, 2007(01)
标签:信息安全论文; 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论文; 成都发展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