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水泥基灌浆材料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

超细水泥基灌浆材料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

一、超细水泥基灌浆材料研究动向及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丁成,杨医博[1](2021)在《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与组成材料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水泥基灌浆材料因具有性能优良、方便施工、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各类工程中,常见的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钢筋套筒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等.针对近些年来飞速发展的水泥基灌浆材料,首先对其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从材料的性能和组成两个方面探讨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指出流动性受水胶比和减水剂影响最大;强度受影响因素多,往往需要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微膨胀性能主要是通过掺入膨胀剂达到要求;材料组成大致分为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四大类.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

石浡汛[2](2021)在《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中应用到注浆技术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然而注浆的材料对注浆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对比普通水泥基注浆材料,地聚合物注浆材料有着结实率高且耐久性好的优点。本文通过对不同水泥掺量、不同水玻璃掺量、不同水玻璃模数、不同水灰比的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其工程实用性,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试验来表征地聚合物注浆材料产物的生成种类和数量,采用扫描电镜(SEM)来表征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孔隙结构,揭示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水泥掺量的增加,会使该材料的流动度和析水率增加;使结石率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降低;使初凝时间先缩短后增加,在水泥掺量为50%时,初凝时间最短;使立方体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水泥掺量为40%时,7天和28天抗压强度均为最大值;使其抗渗形成先增大后降低,在水泥掺量为40%时抗渗性能最优。(2)水泥玻璃掺量的增加,会使该材料的流动度、初凝时间、析水率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增加;使结石率降低;使立方体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水玻璃掺量为30%时,7天和28天抗压强度均为最大值;使其抗渗形成先增大后降低,在水玻璃掺量为30%时抗渗性能最优。(3)水玻璃模数的增加,会使该材料初凝时间变大;使抗硫酸盐侵蚀能力降低;使流动度先增大后无明显影响,在水玻璃模数为1.5时,流动度达到最大值;使立方体抗压强度在增大到峰值后减小,在水玻璃模数为1.3时,该材料7天和28天抗压强度均为达到最大;对析水率和结石率则无明显影响。(4)水灰比的增加,会使该材料流动度、初凝时间、析水率变大;使结石率、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降低。

蔡春乔[3](2021)在《回弹法推定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Ⅳ类灌浆料是一种与混凝土性能相似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早强、高强、流动度大、以及微膨胀等显着特点,在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改造加固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灌浆料的抗压强度是其众多性能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准确的掌握实际工程中的灌浆料强度大小以及随龄期变化的规律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21世纪以来,回弹法在测定混凝土强度、烧结砖标号、砂浆强度方面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但在回弹法检测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方面尚无相关的标准。本文对北方地区四种常用的Ⅳ类灌浆料进行大量回弹及抗压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龄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北方地区四种常用的Ⅳ类灌浆料的强度在1d后强度均能达到20MPa以上、3d后达到40MPa、28d达到60MPa。Ⅳ类灌浆料强度在养护前期增长很快,1d至7d内强度平均增长值达到了 28d强度的50.8%;在养护中期强度增长速度变缓,7d至21d内强度平均增长值为28d强度的11.4%;在养护后期,强度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21d至28d内强度平均增大量为28d强度的5.9%;在养护120d至180d内强度平均增大量仅为28d强度的0.7%。(2)对北方地区四种常用的Ⅳ类灌浆料在每个龄期的平均抗压强度与对应的养护时间进行回归分析后,给出两者之间的对数型函数关系式,即f=31.481+12.2151n(t-0.592),相关系数t为0.97,平均相对误差δ(%)和相对标准差er(%)分别为4.3%及5.5%。利用龄期-抗压强度之间的对数函数关系式计算值与180d长龄期的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进行误差分析可知:养护120d内,龄期-抗压强度对数型函数关系式吻合较好;养护龄期超出120d的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能够稳定在80 MPa左右。(3)经过误差计算验证了全国统一泵送及非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并不适用于推定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对468组回弹-抗压强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给出了两者之间的抛物线型函数关系式:f=-0.088R2+9.166R-167.309,相关系数t为0.95,平均相对误差δ(%)和相对标准差er(%)分别为11.2%和14.8%,均满足地区测强曲线对于误差的要求。(4)在对影响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因素进行系统性试验分析后知:Ⅳ类灌浆料前期并无明显碳化现象,养护21d后,个别试件会出现1mm左右的碳化深度;试模的材质也不会对Ⅳ类灌浆料强度变化造成影响;在养护7~28d内,分别采用普通混凝土回弹仪与高强混凝土回弹仪所测Ⅳ类灌浆料的回弹值与抗压强度之比很接近。

蔡凯旋[4](2021)在《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灌浆料可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道路、桥梁以及房地产等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混凝土结构普遍应用在这些领域中,为解决大型工程中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等问题,通常向裂缝中灌注灌浆料进行修补。水泥基灌浆料具有价格低,无毒,强度高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抗拉强度低,韧性差等缺点,应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纳米材料复合水泥基材料可提高材料韧性的观点,碳纳米管的掺加可抑制水泥基试件的收缩变形,对灌浆料力学性能的改善较为显着,本文就碳纳米管加入水泥基灌浆料后对其可灌性能产生的影响展开系统性研究,并将碳纳米管灌浆料灌入混凝土裂缝中,对裂缝的填充以及二者之间的粘结效果作出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选用超细水泥,石英粉,硅灰,膨胀剂等原材料及外加剂,碳纳米管掺量参考文献中改善力学性能较优的掺量(0.02wt%、0.05wt%、0.1wt%、0.2wt%和0.3wt%),制备碳纳米管增强超细水泥灌浆料。测试其流变性能、宏观流动度及膨胀性,研究发现超细水泥灌浆料的流变曲线符合Modified Bingham模型,在加入碳纳米管后,仍符合该模型;碳纳米管对水泥基灌浆料的早期收缩有抑制作用;掺入0.1wt%碳纳米管时灌浆料的流动度最好,塑性粘度和屈服应力均为最小;且此时为抗压强度最优的碳纳米管掺量。(2)通过灌浆装置将不同碳纳米管掺量的灌浆料灌入混凝土裂缝中,灌浆压力的大小反应灌浆的难易程度,A3组灌浆料(掺加0.1wt%MWCNTs)粘度小,流动性能好,灌浆压力也比较小,灌浆难度小,浆液渗入小裂缝的能力强;灌浆后的试块经二次劈裂产生了不同的破坏形式。据此,本论文建立了三种不同的破坏形式,分别为灌浆料局部劈拉破坏,灌浆料与混凝土的粘结破坏和混凝土的整体劈拉破坏。其中,灌浆料的劈裂抗拉强度较小(A0组)发生第一种破坏,灌浆料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较小(A1组)发生第二种破坏,灌浆料自身抗劈拉强度及与混凝土粘结力较强时发生第三种破坏形式,A2-A5组灌浆料灌浆的试块破坏均为第三种形式。(3)通过对六种不同MWCNTs掺量灌浆料灌浆后的混凝土试样进行CT扫描,获得碳纳米管灌浆料在混凝土试块中的灌浆填充效果图和试样的内部结构信息,利用AVIZO软件中的数据分析量化和可视化模块进行孔隙参数提取及三维重建,得到灌浆效果最优的碳纳米管掺量为0.1wt%,此时灌浆料中的孔隙率最小,孔隙较多的是掺量为0.2wt%和0.3wt%(A4组和A5组)的灌浆料;综合上述所有试验得到碳纳米管可灌性最优的碳纳米管掺量为0.05wt%和0.1wt%(A2组和A3组)。(4)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混凝土与灌浆料交界面,发现交界面有大量的水化产物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并在水化产物上观察到结构纵横交错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存在一方面填充了孔隙,另一方面对于灌浆料收缩及钙矾石膨胀起到协调牵制变形作用,抵消外界荷载,延缓裂缝的发展。(5)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方法对灌浆料的流动过程进行模拟,模拟不同粘度灌浆料以相同初速度流入先变窄后变宽的通道中,流动度较大(粘度较小)的流体经过窄通道时受到的阻力小,并在经过窄道后向两侧的扩散范围增大,其在经过窄通道时,速度先减小再增大;流动度较小(粘度较大)的流体经过窄通道时受到的阻力大,并在经过窄道后向两侧扩散的范围较小,出现流体滞留,其在经过窄通道时,速度减小,经过窄道后继续减小。

王凯[5](2020)在《深井微裂隙软岩高压注浆渗流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深井开采是我国未来煤矿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地应力和强采动环境下,巷道围岩中存在大量的裂隙,包括裂隙开度较大的大中型裂隙和裂隙开度较小的微裂隙。伴随着软岩巷道的大变形和持续性流变,围岩中裂隙易发生挤压闭合形成大量不发育的微裂隙,导致常规注浆支护无法达到预期加固效果。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3004),以深井微裂隙软岩巷道注浆支护为背景,通过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浆液在深井微裂隙软岩高压注浆渗流特性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开展了一系列超细水泥浆液特性试验,获得了不同粒径以及高效减水剂、超细粉煤灰和超细硅灰添加剂含量的水泥浆液流变和稳定特性,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敏感性因素分析,提出了超细粉煤灰、超细硅灰和高效减水剂的优化配比,为微裂隙岩体高压注浆浆液性能选择提供了依据。(2)研制了一套能够实现微裂隙高压注浆的试验系统,开展了多种超细水泥浆液在不同注浆压力与裂隙开度条件下的渗流试验研究,分析了注浆压力和累计注浆量随裂隙开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水泥浆液发生渗滤效应的判据;研究了高压注浆对渗滤效应的影响机制,获得了不同超细水泥的最小可注入裂隙开度bmin和最小无渗滤裂隙开度bcrit以及两种临界裂隙开度下的浆液渗滤规律。(3)基于浆液渗流与微裂隙变形的流固耦合作用,通过浆液流动和裂隙变形控制方程,建立了微裂隙高压注浆渗流理论模型。基于步进式算法,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开发了微裂隙高压注浆过程分析计算程序,实现注浆过程中浆液渗流距离和裂隙开度变化的定量描述。开展了不同注浆压力与裂隙开度条件下微裂隙注浆渗流数值试验研究,获得了渗流过程中浆液压力空间分布、裂隙开度以及浆液渗流距离变化规律。(4)以深井软岩巷道注浆支护为工程背景,根据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深井软岩巷道微裂隙高压注浆支护方案,针对注浆时间和注浆压力等注浆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高压注浆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深井微裂隙软岩巷道注浆支护提供了参考。该论文有图83幅,表27个,参考文献196篇。

郭辉[6](2020)在《纤维增强水泥基灌浆料及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在结构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接节点常位于结构集中受力和传递荷载的关键位置,同时也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连接方法,但国内在该方面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现有灌浆料的开发并不完善,灌浆料脆性大、离散性高,甚至强度不能达标,同时也缺乏灌浆料的韧性对套筒接头锚固性能、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本文通过将聚丙烯(PP)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玄武岩纤维(BF)三种类型的纤维加入灌浆料中,改善灌浆料的抗压、抗折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提高灌浆料的韧性,并提高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如下:1.材料层次——研究纤维增强水泥基灌浆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根据控制变量法开展了灌浆料的纤维适配试验,设计53组试验,每组包含10个试块,测试膨胀率、1d强度、3d强度、28d强度,共530个试块。选用三种纤维类型:PP、PVA、BF。设定四种纤维体积掺量:0.1%、0.3%、0.5%、0.7%,四种纤维长度:3mm、6mm、9mm、12mm;其中PP纤维根据试验情况,增设了PP纤维体积掺量为0.9%的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掺量越大和长度越大对流动性都有消极影响,而对力学性能影响各异,但明显的是纤维提升了灌浆料的韧性,且不降低强度。综合各指标,选取掺量0.5%、长度9mm的PP纤维;掺量0.1%、长度3mm的PVA纤维;掺量0.3%、长度6mm的玄武岩纤维作为最优纤维参数。2.构件层次——研究不同锚固长度下纤维增强灌浆料套筒接头的力学性能。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了钢筋灌浆套筒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采用全灌浆套筒。研究参数包括:(1)四种灌浆料:基准无纤维灌浆料、PP纤维灌浆料、PVA纤维灌浆料、BF纤维灌浆料;(2)五种钢筋锚固长度:4d、5d、6d、7d、8d。(3)三种加载方案:单向拉伸试验、高应力反复拉压试验、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共60组,每组3个接头试件,共计180个试件。在三种加载试验中,无纤维灌浆料接头的最小锚固长度为7d,而加纤维的灌浆料接头试件的最小锚固长度可以减至6d。根据循环荷载部分的荷载-位移曲线,可知纤维灌浆料接头在4d和8d两种极端锚固长度下,都表现出更低的残余变形和刚度退化性能。对于同样是钢筋拔出破坏,加纤维灌浆料接头的残余粘结强度提高3.8%~22.8%。3.机理分析层次——研究套筒灌浆连接中纤维增强灌浆料对钢筋的粘结锚固特性。为进一步探讨和验证纤维灌浆料改善锚固效果的机理,在钢筋表面布置应变片,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制作12组接头试件,参数包含四种灌浆料以及4d、6d、8d三种锚固长度。进行单向拉伸试验,测试粘结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无纤维灌浆料(JZ)组的试件,在三种锚固长度下都呈“△”分布,而纤维灌浆料对应的粘结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呈“马鞍形”或“斜梯型”分布。掺纤维接头的峰值应力也实现有效降低。另外PP纤维试件的初始段灌浆料利用率较高,灌浆料整体受力性较好。因此,纤维可以改善灌浆料内力分布,降低峰值应力,减缓应力集中,从而提高灌浆套筒的承载力。另外PP纤维灌浆料成本仅增加1.23%,PVA和BF纤维增加2.98%,特定量的纤维对灌浆料成本提高幅度不大,性价比较高。

李玉博[7](2019)在《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研制的新型套筒设计与连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建造速度快等特点,是实现“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已被列入我国建筑业发展战略规划,成为国家强制实施的建筑建造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受力筋的可靠连接是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能的关键。套筒灌浆连接作为预制构件受力筋的主要连接方式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套筒灌浆料和灌浆套筒组成了套筒灌浆连接系统,两者各自的性能和协同工作直接影响套筒灌浆钢筋连接性能。目前,我国针对套筒灌浆连接系统性研究相对薄弱,早强型高性能灌浆材料相对欠缺,现有的灌浆套筒种类较少、价格过高,灌浆材料与套筒协同工作性能研究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700904),以组分设计和性能需求为出发点,研发了早强型高性能灌浆材料,设计了新型灌浆套筒,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及应用技术,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论文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有:(1)基于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和分析,探明了灌浆材料早期力学强度演变规律,建立了不同胶凝材料组分早期力学强度的计算模型,提出早强型灌浆材料胶凝组分设计与优化方法;基于材料组分复合原理及功能组分的作用机理分析,揭示了灌浆材料高流态化及微膨胀性的演变机制,提出了早强型高性能灌浆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法,实现了3天抗压强度达到86.2MPa(达到28天设计强度)、28天抗压强度达到110.8MPa(标准设计值的130%)高性能灌浆料的制备;(2)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灌浆套筒(GSWT灌浆套筒-Grout Sleeve with Thread and Wedge),采用普通无缝钢管冷加工制作;通过单向拉伸及反复拉压试验系统的研究了灌浆套筒内腔构造、套筒尺寸、锚固长度、钢筋尺寸等因素对套筒锚固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螺纹牙高1.5mm、楔形体倾斜角14.5°等较优套筒参数,实现了6倍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可满足国内外接头性能标准要求;结合有限元模拟分析,建立了GSWT灌浆套筒受力模型,揭示了GSWT灌浆套筒工作机理,探讨了新型灌浆套筒的设计方法;(3)基于新型灌浆套筒及高性能灌浆料,首次采用界面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套筒灌浆料与套筒协同工作性能,揭示了灌浆料力学强度和膨胀性对套筒锚固性能的影响机制,建立了钢筋-灌浆料界面粘结强度值与灌浆料抗压强度值的0.5186次幂成正比的数值模型,提出4-9倍钢筋直径锚固长度的钢筋连接灌浆料性能要求;(4)系统的研究了钢筋偏心和灌浆不饱满等施工缺陷对套筒锚固性能影响,揭示了灌浆不饱满>钢筋偏心、内部缺陷>端部缺陷、水平缺陷>竖向缺陷等性能损伤规律,提出不同类型缺陷的缺陷率控制建议,为套筒灌浆连接施工与验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筑火灾环境模拟,揭示了不同温度(200℃-800℃)、不同保护层厚度(15mm-30mm)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性能退化规律,从材料微观角度揭示了高温损伤机理,建立灌浆料强度温度响应的数值模型,提出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耐火极限(600℃),为装配式建筑火灾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在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研究展望。

林悦慈[8](2019)在《回弹法测定灌浆料试件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由于老化、自然灾害及使用功能改变等因素,需要加固改造的建筑越来越多。灌浆料因其早期强度高、流动性能好、微膨胀、易于施工等特点,被大量应用于既有结构的加固、改造、修补中,且效果良好。为能有效减少施工周期及降低风险,工程对水泥基灌浆料早期强度的依赖越来越高。加之灌浆料强度较高,施工中的用水量、养护温湿度、龄期等因素对其强度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灌浆料的实际强度无法达到设计值。同时,还将对后续建设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并造成安全隐患。因此,现场检测评定灌浆料早期强度的重要性越发突显。此外,回弹法属于非破损检测方法的一种,基于其操作便捷、费用低廉、检测面广、不破坏试件结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试验分析,建立了灌浆料早期强度的回弹测强曲线,进一步得到龄期与灌浆料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灌浆料的龄期强度计算式,从而为现场判定施工周期以及现场检测灌浆料强度提供依据和参考。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回弹法原理及回弹测强曲线的相关概念。简单介绍了回弹法的基本原理,明确了回弹值与抗压强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对三种回弹测强曲线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并给出特定情形下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常用回归方程式。总结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并且明确了本文不考虑碳化深度影响的原因;(2)确立了回弹法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方案。一方面,分别对试验设计和试验测试仪器进行了详细说明,从而为回弹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前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系统介绍了试验测试方法;(3)依据试验数据对灌浆料早期抗压强度的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试验数据进行剔除与整理,并简单介绍了拟合软件以及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依据试验结果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按照不同的函数表达式,分别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对比,选择对数表达式作为该灌浆料的回弹测强曲线;分析了龄期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探究水泥基灌浆料早龄期强度的发展规律,拟合得到由低龄期灌浆料抗压强度推导28d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龄期对回弹值、实测和换算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误差值均较小,且拟合结果较好,其中采用回弹法测量灌浆料时,可以适当考虑龄期的影响对换算强度进行修正,以达到与实测强度更接近的推定值。

席恺[9](2019)在《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煤炭存储条件十分复杂,超过一半的煤炭资源埋藏在地表1000米以下。工程实践表明,深井煤矿的渗水问题难以解决。传统的水泥基浆液在面对千米深井微裂隙往往束手难测,而化学浆液存在着有毒有害,价格昂贵,耐久性差等缺陷。因此急需研发一种适用于微裂隙环境的新型低粘度超细水泥基浆液。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通过室内试验,使用纳米硅溶胶对超细水泥基浆液进行改性处理。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对九组浆液的粘度、析水率、凝结时间、马氏漏斗流动时间、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粗糙度环境下的浆液流动性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单因素情况下外掺剂对超细水泥浆液流变、强度性能分析通过查阅文献,确认浆液使用材料。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得出外掺剂的大致使用范围,调节外掺剂掺量,测量出每种浆液的粘度、稳定性以及结石体强度。通过上述指标得出实验材料的最佳配比范围,基于此设计正交试验。(2)正交试验下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性能分析基于前一部分研究内容得出的结论,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试验详细测量了每组超细水泥基浆液的粘度、马氏漏斗流动度、凝结时间、抗折强度以及抗压强度;把九组浆液的性能进行比对,通过综合评分法与极差分析判断各因素对浆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出主、次要因素的排列顺序。(3)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不同粗糙度情况下的注浆数值模拟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三种不同粗糙度的微裂隙二维注浆,研究不同粗糙度环境对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流动性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在多种外掺剂的综合作用下,超细水泥基浆液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综合评分法与极差分析之后发现,在以粘度为主要技术指标,以稳定性、凝结时间、力学性能为次要指标的评分标准下,各条件按相关性顺序排名依次为超细粉煤灰、聚羧酸减水剂、水灰比及纳米硅溶胶。经数值模拟后结果可得,纳米硅溶胶能够有效地改良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注浆状态,在保持低粘度的同时提高浆液的稳定性,并提高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流动性。对研发适用于微裂隙环境下的低粘度注浆堵水浆液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明添[10](2018)在《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水泥基裂隙封闭材料的设计及服役行为研究”。主要研究深地质处置工程中用于封闭天然屏障岩体间宽度约100μm裂隙的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同时该超细水泥灌浆材料需具备高流态、高耐久性、优良膨胀性以及低pH等性能。实验室将在外采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二次粉磨,通过掺入助磨剂以及微研磨介质等材料来制备超细硅酸盐水泥。借助纳米硅溶胶来调控灌浆材料的pH值,同时研究灌浆料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等性能与水灰比、矿物掺合料、纳米硅溶胶、减水剂和膨胀剂等调控材料的内在关系,同时在室内模拟灌浆材料的可灌性。探究出各种调控材料的最优掺量以得出各掺量的最佳配比,从而制备出本项目所需要的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入微研磨介质和不同种类的助磨剂进行二次粉磨,以此得到超细硅酸盐水泥。同时借助激光粒径分布和SEM等微观测试方法来判定不同种类助磨剂有怎样的助磨效果。结果表明:掺入了0.06%丙三醇助磨剂的体系D95<13.54μm满足超细水泥D95<20μm的要求,并且优于其他两种体系。由此得知丙三醇的添加量为0.06%时,其助磨效果是最好的。研究超细硅酸盐水泥各项性能指标与水灰比、纳米硅溶胶、矿物掺合料、减水剂以及MgO膨胀剂等调控材料的内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大水灰比虽然能使超细水泥灌浆材料的流变性能得到明显地改善,但同时也会使浆体的稳定性相应地降低,本项目则采用1:1的水灰比;纳米硅溶胶能显着降低灌浆材料的pH值并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提高灌浆材料结石的抗压强度,但是对浆液的流动性非常不利;掺入2%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有效提高了浆液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但却降低了浆液的稳定性;掺入6%膨胀剂MgO能补偿灌浆材料体系的收缩,将体系的膨胀率有效地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采用10%粉煤灰、5%矿粉、6%膨胀剂MgO、2%聚羧酸系减水剂、14%和15%两组纳米硅溶胶设计制备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并对其各项重要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可灌性,其pH值也都满足项目的基本要求,并且灌浆材料抗压强度稳定增长不倒缩,但是所设计的灌浆材料有一部分不满足本研究对灌浆材料粘度小于50 mPa·s的要求。实验得出,在超细硅酸盐水泥:粉煤灰:膨胀剂MgO:聚羧酸系减水剂:纳米硅溶胶=76:10:6:2:14的条件下,所制备出的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易灌入隙宽为100μm的裂隙当中,并且其pH值、流变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全都满足本项目的要求。

二、超细水泥基灌浆材料研究动向及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细水泥基灌浆材料研究动向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与组成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基灌浆材料概述
2 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2.1 流动性
    2.2 强度
    2.3 膨胀性
    2.4 耐久性
3 水泥基灌浆材料组成材料研究进展
    3.1 水泥
    3.2 矿物掺合料
    3.3 减水剂
    3.4 膨胀剂
    3.5 消泡剂
    3.6 絮凝剂
    3.7 其他添加剂
    3.8 骨料
4 结语

(2)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注浆材料的发展方向
    1.3 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3.3 地聚合物的应用方向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主要技术路线
2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试块制备及工艺流程
        2.2.1 工艺流程
        2.2.2 试验方案设计
3 地聚合物浆液注浆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仪器及测定方法
        3.1.1 主要试验仪器
        3.1.2 流动度试验
        3.1.3 凝结时间试验
        3.1.4 析水率试验
        3.1.5 结石率试验
        3.1.6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流动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3.2.2 凝结时间试验结果及分析
        3.2.3 析水率试验结果及分析
        3.2.4 结石率试验结果及分析
        3.2.5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地聚合物浆液注浆材料耐久性试验研究
    4.1 抗单一硫酸盐侵蚀试验
        4.1.1 试验方法
        4.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抗渗试验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地聚合物浆液注浆材料微观特性分析
    5.1 SEM试验
        5.1.1 SEM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5.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 FT-IR试验
        5.2.1 FT-IR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回弹法推定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泥基灌浆料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1.2.1 国外水泥基灌浆料的发展历程
        1.2.2 国内水泥基灌浆料的发展历程
        1.2.3 灌浆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3 水泥基灌浆料测强方法研究现状
        1.3.1 国外对灌浆料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对灌浆料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回弹法推定建材强度的应用发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回弹及抗压试验研究
    2.1 回弹法测强原理
    2.2 回弹仪的使用特点
    2.3 试验设计
        2.3.1 试件材料的选择
        2.3.2 试件尺寸
        2.3.3 试件数量
        2.3.4 试件制作
        2.3.5 试件的养护及编号
    2.4 试验仪器
    2.5 试验方案
        2.5.1 回弹试验
        2.5.2 抗压试验
    2.6 抗压试验现象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3.1 试验数据的处理
    3.2 回归分析
        3.2.1 概念
        3.2.2 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3.2.3 一元线性回归方差的系数估计
        3.2.4 一元非线性回归
        3.2.5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及误差分析
    3.3 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龄期-强度对比分析
        3.3.1 绘图软件简介
        3.3.2 四种常用Ⅳ类灌浆料强度对比分析
    3.4 Ⅳ类灌浆料龄期-抗压强度回归曲线的建立
        3.4.1 回归模式的选取
        3.4.2 回归曲线的建立
        3.4.3 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后期强度分析
    3.5 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龄期-回弹值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测强曲线的建立
    4.1 回弹测强曲线
        4.1.1 回弹法测强曲线的分类
        4.1.2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
        4.1.3 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
    4.2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适用性分析
    4.3 Ⅳ类灌浆料回弹测强曲线的建立
    4.4 测强曲线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Ⅳ类灌浆料回弹法测强影响因素研究
    5.1 碳化现象的影响
        5.1.1 碳化试验方案
        5.1.2 碳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5.2 试模材质的影响
    5.3 回弹仪类型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灌浆料可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基灌浆料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
        1.2.2 水泥基灌浆料流变性、流动性能研究
        1.2.3 水泥基灌浆料与旧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
        1.2.4 水泥基灌浆料可灌性能研究和灌浆效果分析
        1.2.5 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等其他性能的影响
        1.2.6 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水化性能的影响
        1.2.7 碳纳米管水泥基灌浆材料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骨料
        2.1.3 外加剂
        2.1.4 多壁碳纳米管
        2.1.5 分散剂
        2.1.6 其他纤维
        2.1.7 拌和用水
    2.2 试验方法
        2.2.1 灌浆基材——混凝土试块的制备
        2.2.2 碳纳米管混合溶液的制备
        2.2.3 灌浆料的制备
        2.2.4 灌浆料的流动性测试
        2.2.5 水泥基灌浆料竖向膨胀率测试
        2.2.6 混凝土试块劈裂及灌浆试验
        2.2.7 细微观分析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纳米管对灌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
    3.1 其他纤维对灌浆料流动度及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1.1 其他纤维对灌浆料流动度的影响
        3.1.2 碳纳米管及其他纤维对灌浆料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2 流变学常用模型和研究指标
        3.2.1 流变学研究指标及研究方法
        3.2.2 流变学常用模型
        3.2.3 水泥基材料流变模型
    3.3 碳纳米管对水泥基灌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3.3.1 流变本构模型拟合
        3.3.2 碳纳米管对灌浆料屈服应力的影响
        3.3.3 碳纳米管对灌浆料塑性粘度的影响
    3.4 碳纳米管对水泥基灌浆料流动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纳米管水泥基灌浆料的填充效果
    4.1 室内灌浆试验
        4.1.1 灌浆压力
        4.1.2 混凝土试块断裂形式
        4.1.3 混凝土试块二次劈裂强度
    4.2 CT扫描对灌浆料填充效果分析
        4.2.1 CT扫描原理
        4.2.2 CT扫描数据处理过程
        4.2.3 灌浆料填充效果分析
    4.3 碳纳米管对水泥基灌浆料膨胀性能的影响
    4.4 电镜扫描对混凝土与灌浆料粘结效果进行分析
        4.4.1 SEM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4.2 混凝土裂缝与灌浆料粘结的理论研究
        4.4.3 试验过程及分析
    4.5 灌浆料在工程上的应用实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灌浆料灌浆过程仿真
    5.1 格子玻尔兹曼的基本原理
        5.1.1 玻尔兹曼输运方程
        5.1.2 BGK近似
        5.1.3 格子的空间排列
    5.2 xflow软件模拟
        5.2.1 xflow软件介绍
        5.2.2 不同粘度灌浆料在压力作用下灌入裂缝的流动特点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深井微裂隙软岩高压注浆渗流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超细水泥注浆材料浆液特性试验研究
    2.1 超细水泥浆液特性研究思路
    2.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2.3 不同试验材料对浆液特性的影响
    2.4 超细水泥注浆材料优化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微裂隙高压注浆渗流试验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微裂隙高压注浆试验系统
    3.3 微裂隙高压注浆试验方案与步骤
    3.4 微裂隙条件下注浆浆液渗滤效应试验
    3.5 本章小结
4 微裂隙高压注浆浆液渗流理论模型研究
    4.1 微裂隙高压注浆渗流理论模型的建立
    4.2 微裂隙注浆浆液渗流模型
    4.3 微裂隙注浆渗流裂隙变形模型
    4.4 微裂隙高压注浆渗流过程步进式算法
    4.5 微裂隙浆液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深井微裂隙软岩巷道注浆支护工程实践
    5.1 工程概况
    5.2 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5.3 微裂隙高压注浆支护方案设计
    5.4 深井微裂隙软岩巷道注浆支护参数优化
    5.5 深井微裂隙软岩巷道支护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纤维增强水泥基灌浆料及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性能研究现状
        1.2.2 水泥基套筒灌浆料研究现状
        1.2.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灌浆料研究现状
    1.3 钢筋灌浆套筒连接与套筒灌浆料领域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2 材料选取及试验方法制定
    2.1 原材料
        2.1.1 灌浆料原材料
        2.1.2 套筒接头材料参数
    2.2 灌浆料的成型、养护及测试方法
        2.2.1 灌浆料成型及养护
        2.2.2 灌浆料的测试方法
    2.3 套筒接头制作与测试方法
        2.3.1 套筒接头制作步骤
        2.3.2 套筒接头标距、测点布置
        2.3.3 套筒接头加载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纤维增强套筒灌浆料的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现象
        3.2.1 流动性现象
        3.2.2 抗压破坏现象
        3.2.3 抗折破坏现象
    3.3 PP纤维增强灌浆料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PP纤维对流动性的影响
        3.3.2 PP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3.3 PP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3.4 PP纤维对28d压折比的影响
    3.4 PVA纤维增强灌浆料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PVA纤维对流动性的影响
        3.4.2 PVA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4.3 PVA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4.4 PVA纤维对压折比的影响
    3.5 BF纤维增强灌浆料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BF纤维对流动性的影响
        3.5.2 BF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5.3 BF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5.4 BF纤维对压折比的影响
    3.6 不同纤维类型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
        3.6.1 不同纤维对流动性的影响
        3.6.2 不同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6.3 不同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6.4 不同纤维对压折比的影响
    3.7 纤维增强灌浆料的材料成本核算
    3.8 本章小结
4 纤维灌浆料套筒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4.1 试验方案设计
    4.2 试验现象与关键性能指标介绍
        4.2.1 试验现象
        4.2.2 试验关键性能指标定义
    4.3 单向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试验结果与关键性能指标
        4.3.2 锚固长度对接头单向拉伸性能的影响
        4.3.3 纤维类型对接头单向拉伸性能的影响
    4.4 高应力反复拉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试验结果与关键性能指标
        4.4.2 不同锚固长度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纤维类型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4.4 8d锚固长度时循环荷载下的性能
        4.4.5 4d锚固长度时循环荷载下的性能
    4.5 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试验结果与关键性能指标
        4.5.2 不同锚固长度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5.3 不同纤维类型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5.4 8d锚固长度时循环荷载下的性能
        4.5.5 4d锚固长度时循环荷载下的性能
    4.6 纤维灌浆料套筒接头成本核算
    4.7 本章小结
5 纤维灌浆料套筒接头的粘结锚固特性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试验结果与荷载位移曲线
    5.3 钢筋表面应力与粘结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5.3.1 锚固范围内钢筋应力分布
        5.3.2 锚长方向上粘结应力分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研制的新型套筒设计与连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套筒灌浆料研究现状
        1.2.2 灌浆套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主要套筒产品及工程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高性能套筒灌浆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2.1 原材料
        2.2.2 试验与测试方法
    2.3 基于响应面法早强型灌浆材料胶凝组分设计
        2.3.1 Box-behnken Design设计方法
        2.3.2 拟合模型及验证
        2.3.3 早期强度响应面分析
        2.3.4 灌浆材料胶凝组分的测试表征与优化
    2.4 高性能套筒灌浆材料膨胀性能研究
        2.4.1 膨胀剂种类与作用机理
        2.4.2 不同膨胀剂对灌浆材料性能影响与表征
        2.4.3 灌浆材料膨胀组分选择与优化
    2.5 高性能灌浆料流变性能研究
        2.5.1 超塑化剂作用机理与选择
        2.5.2 灌浆材料流变性的研究
        2.5.3 灌浆材料流变性能优化
    2.6 灌浆材料的性能优化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灌浆套筒设计及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与方案
        3.2.1 试验设计与制作过程
        3.2.2 材料性能
        3.2.3 试验测量内容与加载制度
    3.3 破坏模式及破坏现象
        3.3.1 破坏模式
        3.3.2 破坏现象
    3.4 套筒内腔构造对灌浆套筒锚固性能的影响
        3.4.1 单向拉伸性能
        3.4.2 反复拉压性能
    3.5 套筒尺寸对灌浆套筒锚固性能的影响
        3.5.1 单向拉伸性能
        3.5.2 反复拉压性能
    3.6 锚固长度对灌浆套筒锚固性能的影响
        3.6.1 单向拉伸性能
        3.6.2 反复拉压性能
    3.7 钢筋尺寸对灌浆套筒锚固性能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SWT灌浆套筒工作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GSWT灌浆套筒约束机理及应变分布
        4.2.1 GSWT灌浆套筒约束机理分析
        4.2.2 灌浆套筒应变分布规律
    4.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3.1 GSWT灌浆套筒模型建立
        4.3.2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4.4 GSWT灌浆套筒的设计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灌浆料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与方案
        5.2.1 试验设计与材料性能
        5.2.3 测试内容与加载制度
    5.3 力学性能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影响
        5.3.1 破坏模式
        5.3.2 荷载-位移关系
        5.3.3 荷载-应变关系
    5.4 膨胀性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影响
        5.4.1 膨胀性对套筒界面粘结性的影响
        5.4.2 膨胀性对套筒锚固性能的影响
    5.5 灌浆材料对套筒连接性能的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施工缺陷及高温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影响
    6.1 引言
    6.2 试件设计与方案
        6.2.1 试验设计
        6.2.2 材料性能
    6.3 施工缺陷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影响
        6.3.1 试验现象
        6.3.2 荷载-位移关系曲线
        6.3.3 施工缺陷影响规律与评价
    6.4 高温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影响
        6.4.1 试验现象
        6.4.2 荷载-位移关系曲线
        6.4.3 高温后灌浆套筒性能分析与安全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回弹法测定灌浆料试件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灌浆料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灌浆料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灌浆料的发展概况
        1.2.3 灌浆料的特点
        1.2.4 灌浆料加固混凝土的研究应用
    1.3 回弹法研究现状
        1.3.1 回弹法的应用与发展
        1.3.2 回弹法的应用及特点
    1.4 早期混凝土强度推定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回弹法检测抗压强度基本原理
    2.1 回弹法基本原理
    2.2 回弹法测强曲线
        2.2.1 测强曲线的概念与分类
        2.2.2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
        2.2.3 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
    2.3 测强曲线影响因素
    2.4 灌浆料早期强度碳化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回弹法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
    3.1 试件设计
        3.1.1 原材料选择
        3.1.2 试件规格
        3.1.3 试件数量
        3.1.4 试件制作
        3.1.5 试件编号与养护
    3.2 测试仪器
        3.2.1 回弹仪
        3.2.2 压力试验机
        3.2.3 其他仪器设备
        3.2.4 人员、记录表格及其他
    3.3 试件测试方案
        3.3.1 回弹测试
        3.3.2 抗压强度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灌浆料早期强度的分析研究
    4.1 数据处理及分析
        4.1.1 试验数据整理
        4.1.2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适用性分析
    4.2 回归分析
        4.2.1 概述
        4.2.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4.2.3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估计
        4.2.4 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
        4.2.5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评价及误差分析
    4.3 回弹强度分析及测强曲线的建立
        4.3.1 Matlab软件介绍
        4.3.2 回归模式的选择
        4.3.3 回归方程的建立及选取
    4.4 龄期强度分析及拟合公式的建立
        4.4.1 龄期强度结果分析
        4.4.2 龄期强度推导公式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龄期对回弹值的影响
        4.5.2 龄期对实测与换算强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灌浆料试验数据记录表)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提出与意义
    1.2 注浆浆液的分类及发展史
    1.3 浆材料研究进展
    1.4 浆模拟研究现状
    1.5 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超细水泥基注浆材料机理分析与纳米硅溶胶的选取
    2.1 浆液的充填机理分析
    2.2 影响注浆效果的因素分析
    2.3 纳米硅溶胶的选取
3 外掺剂对超细水泥浆液的改性分析
    3.1 实验目的
    3.2 试验材料
    3.3 主要实验设备简介
    3.4 单因素实验的配合比设计
    3.5 旋转粘度计测量
    3.6 单因素析水率实验
    3.7 试块的抗折强度
    3.8 试块的抗压强度
    3.9 本章小结
4 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性能研究
    4.1 材料粒径测试
    4.2 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流正交试验设计流变性能研究
    4.3 旋转粘度计测量
    4.4 马氏漏斗法测定水泥浆液粘度
    4.5 测定超细水泥基浆液的凝胶时间
    4.6 测定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析水率
    4.7 超细水泥基浆液的结石率
    4.8 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抗折、抗压强度
    4.9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10 优水平下的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性能研究
    4.11 本章小结
5 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在不同JRC粗糙度下的流动性数值模拟研究
    5.1 裂隙研究现状
    5.2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简介及计算模型
    5.3 不同粗糙度环境下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流动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灌浆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灌浆材料的发展历程
    1.3 超细水泥的研究现状
        1.3.1 超细水泥的基本概况
        1.3.2 超细水泥重要性能指标的研究
    1.4 硅溶胶的研究现状
        1.4.1 硅溶胶的概况
        1.4.2 硅溶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硅酸盐超细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微研磨介质
        2.1.4 减水剂
        2.1.5 膨胀剂
        2.1.6 纳米硅溶胶
    2.2 试验方法
        2.2.1 力学性能测试
        2.2.2 流变性能测试
        2.2.3 体积稳定性测试
        2.2.4 pH值的测量
        2.2.5 SEM
        2.2.6 XRD
        2.2.7 TG-DSC
第3章 超细水泥的制备
    3.1 水泥助磨剂
        3.1.1 助磨剂的概况
        3.1.2 助磨剂的助磨效果
    3.2 超细水泥粉磨助磨剂对水泥粒径分布的影响
        3.2.1 二乙醇单异丙醇胺(TIPA)对水泥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3.2.2 丙三醇对超细水泥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3.2.3 复合助磨剂H对超细水泥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3.3 超细水泥最佳助磨剂的选择
    3.4 超细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
        3.4.1 宏观性能
        3.4.2 微观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细硅酸盐水泥灌浆材料的制备
    4.1 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pH研究
    4.2 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4.2.1 水灰比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2.2 硅溶胶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2.3 减水剂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2.4 膨胀剂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2.5 掺合料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3 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4.3.1 硅溶胶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掺合料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膨胀剂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 减水剂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体积稳定性的研究
        4.4.1 减水剂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4.4.2 膨胀剂对超细水泥灌浆材料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原材料
    5.2 硅溶胶改性超细硅酸盐水泥灌浆材料性能研究
        5.2.1 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5.2.2 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5.2.3 超细水泥灌浆材料体积稳定性研究
        5.2.4 超细水泥灌浆材料可灌性研究
        5.2.5 超细水泥灌浆材料pH研究
    5.3 硅溶胶改性超细硅酸盐水泥灌浆材料微观结构分析
        5.3.1 SEM形貌分析
    5.4 硅溶胶改性超细硅酸盐水泥灌浆材料的最优配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

四、超细水泥基灌浆材料研究动向及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与组成材料研究进展[J]. 丁成,杨医博. 河南科学, 2021(08)
  • [2]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石浡汛.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3]回弹法推定北方地区Ⅳ类灌浆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D]. 蔡春乔.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4]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灌浆料可灌性研究[D]. 蔡凯旋. 长安大学, 2021
  • [5]深井微裂隙软岩高压注浆渗流特性及应用研究[D]. 王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6]纤维增强水泥基灌浆料及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力学性能研究[D]. 郭辉. 郑州大学, 2020(02)
  • [7]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研制的新型套筒设计与连接性能研究[D]. 李玉博.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回弹法测定灌浆料试件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D]. 林悦慈. 湖南大学, 2019(07)
  • [9]纳米硅溶胶-超细水泥基浆液的性能研究[D]. 席恺.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硅溶胶改性超细水泥灌浆材料的性能研究[D]. 明添.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标签:;  ;  ;  ;  

超细水泥基灌浆材料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