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甲林[1](2021)在《测量人体血液密度引起的感想——谈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科学方法,如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如何利用这些科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谈了笔者的一些粗浅体会.
张艳梅[2](2021)在《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准确的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并能将其运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某些物理概念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且很少能将其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和应用科学概念,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出现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5E教学模式,它通过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环节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利用5E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对大气压强进行教学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研究其概念建构和应用的效果。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查阅关于5E教学模式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对初中物理教学可借鉴的方面,论证5E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及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目前大气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大气压强的概念没有进行具体的解释;(2)对于大气压强的测量,多数教师为探究而探究,并不注重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只是为了那么一个框架;(3)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大气压强相关实验的改进上,而不是进一步解决学生的错误认知;(4)关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设计教学。再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于实验班中,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在教学实践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验证学生对5E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且运用SPSS软件处理实验班和对照班检测试卷所得的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基于5E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是否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5E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和教师在大气压强学习和教学时面临的相关问题,如帮助学生较好运用大气压强相关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现象;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5E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
刘平爽[3](2021)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国科学方法教育方式正在经历从隐性向显性的过渡阶段,在方法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一线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显性化教学的相关经验十分匮乏。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以及深入研究,验证科学方法的显性化教学对于学生科学方法教育的积极性,探索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教学价值,为一线物理教学提供借鉴,推动我国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阅读物理科学方法相关的文献与书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的全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及其科学方法的梳理,并依据科学方法显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部分实验的方案设计。第二部分,选取天津市重点中学(XX中学)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科学方法的显性化教学与隐性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施,并对后测结果进统计与分析。第三部分,分析后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具有积极影响;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不同科学方法的影响存在差异;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方法的关注与重视。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显化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意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科学方法素养。
高利亚[4](2021)在《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以科学探究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物理思想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物理思想是近年来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感兴趣并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科技制作方式培养学生物理思想为研究目的,基于科学素养理念,分析了物理思想的独特性和学生学习物理思想的重要性,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教学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对物理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问卷调查,提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科技制作培养学生物理思想的实施方法,在实际课堂中进行了科技制作教学实践,通过观察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中引入科技制作能够培养学生物理思想,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明显的效果,也为中学物理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石海生[5](2021)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 ——以教科版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研究在国内已有30多年时间,新课改中明确要求注重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需要学者深入探究,并加以明确,有助于教师提高业务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改变物理教学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一是简要介绍了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文献检索、查阅,论述初中物理实验科学方法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二是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对实验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三是综述物理学中的主要科学方法,并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教科版”)的四本初中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出高频方法。四是对初中物理常见的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科学方法教育策略。五是开展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的建议,并结合教学实际,并对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教学设计。以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主,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探究进行科学方法分析,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科学方法进行显化,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针对实际的科学方法教育给予有效性的建议、可供实际操作的策略、教学案例。
吴晓蕊[6](2021)在《协同学视角下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研究 ——以电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育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生活的人才。其中,物理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应当尽量发挥本学科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功能,让学生的自身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更好的适应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2017年,教育部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本,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价值观的核心素养,而后进一步提出每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了四个方面:一比较基础性的物理观念、二侧重过程和应用的科学思维、三关于观察力和操作性的科学探究以及注重道德品质、四人文方面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研究发现,科学思维的培养不应仅限于高中,还应该从初中就引起重视。因此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对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培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协同学与科学思维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利用查阅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对协同学、思维、物理思维、科学思维进行概念界定,从人脑思维的角度找到协同学与科学思维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对现阶段学生所用的物理教材从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以及质疑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再通过问卷形式,从学生的角度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基于协同学的方法,结合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以初三电学部分为例,对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培养进行思考和教学设计,并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利用协同学的方法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做了一次尝试,通过实践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中融入协同学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优势。
骞一铭[7](2021)在《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初中物理教学强调真实而复杂的教学情境设置,通过情境教学达成三维目标。复习课是对知识整合与检测的关键步骤,关注复习课作用的落实以及复习教学的优化,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为完善的复习策略与教学模式。现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将新课教学中现有的教学策略,方法,模式运用于复习课堂,缺少对复习课作用以及针对复习课复习模式的研究。本文意在设计一种全新的“侦探式”复习模式:编写包含相应物理知识的“案件”,利用假设的“案件”作为复习情境,教学过程模拟“案件侦破”过程。本文的研究主题主要为基于现有研究及理论,建构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本次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前期准备。笔者基于教育部颁发的“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等相关文件和初中生兴趣特点为研究背景,确定研究主题方向,通过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确保研究主题对一线教学具有价值意义。同时阐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对研究主题中重要词组进行解释。详细介绍关于“初中物理复习课”以及“‘侦探式’复习模式”两个词组的研究。首先对初中物理复习课进行厘定,对已有的复习模式进行分类,对复习课的作用进行解释。同时,介绍“侦探式”复习的定义与特点,制定“案件”的编写原则。第三部分为从第三章到第五章,该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基于情境教学等相关理论,创新构建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从操作流程,学生思维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该模式。其次,展示三例根据该模式设计的教学案例,并在真实课堂中使用该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利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将“侦探式”复习模式与传统模式从课堂情况与课后效果两个方面,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最后,基于实践结果,总结该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的优势。第四部分即第六章,是研究的总结与期望。在总结研究工作与研究创新点后,根据自己对“案件”与操作流程的总结与实际操作中的反馈,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继续调整优化该模式以及建立“案件库”的期望。本文采用文献查阅以及实践研究,创新性提出初中物理侦探式单元复习模式。以期于在复习课程中将物理知识与实践问题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落实复习课的作用。
吴建丰[8](2020)在《刍议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最近几年,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都开始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而等效思维方法就是其中一种,当前已经被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必定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水平,进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了等效思维的定义和特点,而且提出了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张欣怡[9](2020)在《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当中出现过许多着名的经典物理实验,例如扭秤实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被评为“最美十大实验”之一,扭秤实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都蕴含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探究它们的关系,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扭秤本身作为一种实验方法,它为微小量的测量提供了解决途径和方法,有许多人仍采用扭秤的方法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物理实验是一种基本技能,也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会操作物理实验和会应用物理研究方法解决问题,也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扭秤实验出发,挖掘扭秤实验中蕴藏的物理科学方法,分析相应的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探究相应物理科学方法落实的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希望为教师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介绍扭秤实验的发展,分析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的联系以及对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中囊括的科学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方面:科学界定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科学方法,领悟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物理科学方法,并统计相应的科学方法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该方法的重要性。第三方面:采用“知法并行”对规律课《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实验课《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行教学设计,探究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途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六条建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利于他们掌握实验中囊括的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董瑞彩[10](2020)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物理科学方法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并探讨了物理科学方法的功能、层次以及在教学中应用物理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常运用的科学方法进行重新分类,构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物理科学方法分类体系,并结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内容对每一种科学方法进行阐述、举例说明。(2)按教材章节顺序、栏目设置梳理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科学方法。(3)探讨科学方法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依据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规律及习题知识的心理过程,制定出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科学方法数量多且涉及面广;(2)科学方法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显隐并存;(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4)科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概念、规律、实验和习题教学四种途径。这些结果对实际教学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参考价值。
二、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测量人体血液密度引起的感想——谈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转换的思维方法 |
2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
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方法 |
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 |
(2)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来源 |
1.2 研究现状 |
1.2.1 5E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5E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过程和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教学模式 |
2.2.2 5E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
2.2.3 5E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的价值 |
2.2.4 5E教学模式的意义 |
2.2.5 教学设计 |
2.2.6 教学设计的依据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开展教学设计前的分析与研究 |
3.1 教学活动对象的分析 |
3.1.1 初二学生的思维介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中间段 |
3.1.2 初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要求 |
3.1.3 初二学生对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的分析 |
3.2 对教材的分析 |
3.2.1 新课导入的对比分析 |
3.2.2 学生科学探究对比分析 |
3.2.3 视野拓展对比分析 |
3.2.4 课后练习对比分析 |
第4章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实践 |
4.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
4.1.2 实验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
4.1.3 对照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
4.2 教学实践研究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对象 |
4.2.3 第1 课时的实施思路及要点 |
4.2.4 第1 课时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
4.2.5 第1 课时的实施效果 |
4.2.6 第2 课时的实施思路及要点 |
4.2.7 第2 课时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
4.2.8 第2 课时的实施效果 |
4.3 教学后的结果和分析 |
4.3.1 教学后学生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4.3.2 教学后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大气压强检测试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 |
致谢 |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概念界定 |
3.1 方法 |
3.2 科学方法 |
3.3 物理科学方法 |
3.4 物理实验科学方法 |
3.5 科学方法显性化 |
4 理论基础 |
4.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4.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4.3 终身教育理论 |
5 研究过程 |
5.1 研究思路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工具 |
5.4 研究对象 |
5.5 变量控制 |
5.6 研究内容 |
6 物理实验方案设计 |
6.1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 |
6.2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 |
6.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方案设计 |
6.4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方案设计 |
6.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方案设计 |
7 教学实施及前后测分析 |
7.1 前测分析 |
7.2 教学实施 |
7.3 后测问卷 |
7.4 后测分析 |
8 研究结论与不足 |
8.1 研究结论 |
8.2 教学建议 |
8.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科学方法梳理 |
附录2 访谈内容 |
附录3 科学方法检测后测题 |
附录4 八年2 班后测结果统计 |
附录5 八年5 班后测结果统计 |
致谢 |
(4)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分析 |
第一节 物理思想 |
一、物理思想的概念 |
二、物理思想的重要性 |
三、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概念辨析 |
四、物理知识与物理思想概念辨析 |
五、基于《物理课标》分析物理思想 |
六、基于教材分析物理思想 |
第二节 科技制作 |
一、科技制作 |
二、科技制作的活动组织形式 |
第三节 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生物理思想的理论依据 |
一、科学素养理念下探究式教学法 |
二、STEAM理念下科技制作教学的应用 |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下物理学习过程 |
第三章 科技制作应用于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教学模式应用情况的访谈及分析 |
一、访谈对象与目的 |
二、访谈内容 |
三、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二节 中学生对科技制作和物理思想认识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生物理思想的实施方法 |
一、以科学素养为导向,进行体验式学习 |
二、以“适时显现、重点揭示”为原则构建物理思想 |
三、以物理知识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理思想的理解 |
第四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 |
第一节 科技制作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
一、科技制作在学生实验中的实践 |
二、科技制作在演示实验中的实践 |
第二节 科技制作在学生物理科技制作课中的实践应用 |
一、开展物理科技制作课的意义 |
二、科技制作在物理第二课堂中的实践 |
第三节 教学效果分析 |
一、课堂观察分析 |
二、课堂观察老师的反馈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 ——以教科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提出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2 理论基础 |
2.1 学习理论的分类 |
2.2 物理科学方法及其教育界定 |
2.3 物理实验中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3 教科版初中物理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 |
3.1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
3.2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
3.3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
3.4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
3.5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
3.6 初中物理磁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
3.7 教科版初中物理实验中高频科学方法总结 |
4 初中物理实验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 |
4.1 观察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
4.2 控制变量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
4.3 转换法的教学策略 |
4.4 理想实验法的教学策略 |
4.5 等效替代法的教学策略 |
4.6 建立模型法的教学策略 |
5 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建议 |
5.1 教师应明确知道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科学方法 |
5.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
5.3 循序渐进展开科学方法教育 |
5.4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
5.5 科学方法综合教育案例一 |
5.6 科学方法综合教育案例二 |
6 论文总结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希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协同学视角下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研究 ——以电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思维 |
2.2 物理思维 |
2.3 科学思维 |
2.4 协同学理论 |
3 协同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联系 |
3.1 思维过程的物理机制 |
3.1.1 思维的协同性 |
3.1.2 思维的自组织 |
3.1.3 形象思维的自组织运动 |
3.2 科学思维培养的相关基础具有协同性 |
4 科学思维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
4.1 科学思维在教材中的体现 |
4.2 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现状的调查 |
4.2.1 调查目的 |
4.2.2 调查方法及对象 |
4.2.3 问卷信效度 |
4.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5 基于协同学方法的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教学初探 |
5.1 协同学方法对科学思维培养教学的启示 |
5.1.1 教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
5.1.2 教学系统的基本条件 |
5.1.3 协同学方法下教学过程的科学思维培养 |
5.2 协同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5.2.1 《变阻器》教学案例及分析 |
5.2.2 《欧姆定律》教学案例及分析 |
5.3 案例实践的反馈分析 |
5.3.1 变阻器 |
5.3.2 欧姆定律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科学思维水平划分 |
附录2 中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 Cronbach信度分析 |
附录4 |
附录5 调查结果 |
致谢 |
(7)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重视情境教学,优化教学方式 |
1.1.2 关注学生特点,创设“角色扮演”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研究与案件侦探模式 |
2.1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研究 |
2.1.1 复习课的厘定 |
2.1.2 复习课的模式分类 |
2.1.3 复习课的作用 |
2.2 “侦探式”复习模式 |
2.2.1 “侦探式”复习模式的定义 |
2.2.2 “侦探式”复习模式的特点 |
2.2.3 “案件”编写的原则 |
3 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建构 |
3.1 理论基础 |
3.2 模式目的 |
3.3 必需条件 |
3.4 操作程序 |
3.5 学生思维 |
4 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
4.1 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实例 |
4.2 实践研究的设计 |
4.2.1 实践研究目标 |
4.2.2 实践研究对象 |
4.2.3 实践研究方法 |
4.3 实践结果的对比分析 |
4.3.1 对比分析课堂情况 |
4.3.2 对比分析提升解题能力的效果 |
4.3.3 教师与学生对该模式的看法 |
4.4 实践的总结与解决策略 |
4.4.1 实践的总结 |
4.4.2 实践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
5.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
5.1 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优势 |
5.1.1 能落实复习课内核作用 |
5.1.2 能延伸复习课外延作用 |
5.1.3 能刺激知识的运用能力 |
5.1.4 能发展真实情景下的思维能力 |
5.1.5 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5.2 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缺陷 |
5.2.1 编写“案件”难度较大 |
5.2.2 涉及知识点不够全面 |
6 总结与期望 |
6.1 研究的总结 |
6.2 研究的创新 |
6.3 研究的不足 |
6.4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科研成果 |
(8)刍议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 等效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
二、 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
(一)应用等效思维方法掌握物理概念 |
(二)应用等效思维方法推理论证规律 |
(三)应用等效思维构建理想模型 |
(四)应用等效思维变换物理过程 |
(五)应用等效思维推动概念认知 |
三、 结语 |
(9)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
1.2.2 有助于领会实验的魅力 |
1.2.3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
1.3 研究现状 |
1.3.1 扭秤实验研究现状 |
1.3.2 物理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物理实验中的主要的科学方法 |
2.1 实验思维中的科学方法 |
2.2 测量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
2.3 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 |
3 扭秤实验及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
3.1 扭秤前身 |
3.2 库仑扭秤实验 |
3.3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
3.4 两个扭秤实验联系和区别及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
3.5 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1 库仑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2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3 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小结 |
3.6 扭秤实验里蕴含的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
3.6.1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
3.6.2 转换法的应用 |
3.6.3 放大法的应用 |
3.6.4 平衡法的应用 |
3.6.5 理想实验法的应用 |
3.6.6 扭秤实验中相应的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小结 |
4 扭秤实验教学案例 |
4.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分析 |
4.2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 |
4.3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 |
4.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
4.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 |
4.5.1 明确进行物理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 |
4.5.2 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4.5.3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融入科学方法 |
4.5.4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体验科学方法 |
4.5.5 物理规律教学中感悟物理科学方法 |
4.5.6 刨析物理学史案例,领悟物理科学方法 |
4.6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万有引力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3 库仑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知法并行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
1.1.2 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存在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章 物理科学方法 |
2.1 相关概念梳理 |
2.1.1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2.1.2 物理科学方法 |
2.2 物理科学方法的功能 |
2.2.1 导源功能 |
2.2.2 突破功能 |
2.2.3 中介功能 |
2.2.4 建构功能 |
2.3 物理科学方法的层次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4.2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
2.4.3 物理科学方法的判定原理 |
第3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 |
3.1 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
3.2 物理科学方法的示例 |
3.2.1 观察法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思维方法 |
3.2.4 数学方法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内容梳理 |
4.1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1》中的科学方法 |
4.2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科学方法 |
4.3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3》中的科学方法 |
第5章 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
5.1 科学方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5.2 科学方法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
5.3 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5.4 科学方法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
5.5 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5.5.1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5.5.2 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测量人体血液密度引起的感想——谈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李甲林. 物理通报, 2021(S2)
- [2]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D]. 张艳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D]. 刘平爽.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4]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研究[D]. 高利亚.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5]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 ——以教科版教材为例[D]. 石海生.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协同学视角下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研究 ——以电学为例[D]. 吴晓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初中物理“侦探式”复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 骞一铭.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刍议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 吴建丰. 考试周刊, 2020(84)
- [9]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欣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D]. 董瑞彩.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