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足球传球能力的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安少波[1](2021)在《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与小组合作彼此融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能给体育课堂带来新的活力。课堂教学有了良好的氛围,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本文试图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变化,并且从实践研究的角度找到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吴浩[2](2021)在《新时代体教融合下的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路径》文中认为一、构建针对全体学生的结构化教学体系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一节足球课"要求,笔者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出针对全体学生的结构化教学,结合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细化教学目标,
杨成宝[3](2021)在《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信息化科技教学手段,是值得我们进行探索的。在疫情期间,录像反馈成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身体锻炼情况的重要途径。本文为探讨录像反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际作用,拟为提高足球教学效率和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足球专业知识水平,并提供基础的参考和研究数据。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实验教学法,探究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中的应用效果。此次实验以滨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一、二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前通过身体素质测试和调查问卷分析,进行调整,排除样本差异,实验过程严格控制变量。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并在实验前设计好适合实验班运用的教学安排进度表,并通过二十二节课的教学实验去验证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普修课应用过程中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实验后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在足球的传球、运球、基本战术配合几项测试成绩中,实验班的各项测试成绩的技评平均成绩都要优于对照班各项测试的技评成绩,且产生了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以身体素质为主导的测试中,脚背外侧运球和防守战术应用测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并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在理论考核方面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且形成了显着性差异(P<0.05)。并通过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在足球技战术认知、运动行为、学习态度、以及对录像反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认同等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通过此次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足球考核的测试结果分析,两个班级的足球技战术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对于以体能、身体对抗为主的测试成绩,两个班级的成绩并没有形成显着性差异,但是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测试的技评成绩和理论成绩,都要优于对照班级,可以看出录像反馈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丰富常规教学方法。2.课堂中对于足球技术的难易程度,录像反馈的时机和频率都不相同,难度较大的足球技战术要进行高频率,多时机的反馈;难度较小的足球技战术要进行低频率,适当时机的反馈。3.录像反馈教学法在足球的技战术教学中,运用录像所特有的回放、放大、暂停等技术,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足球技战细节要点,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4.录像反馈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明确自我练习任务,更好的改正自己的技术动作,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自我成就感,使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足球的兴趣得到提升。5.录像反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足球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交流和学生的指导纠错能力,丰富了体育教育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的手段。
邢文倩[4](2021)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州市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的实验研究 ——以滨城区第八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后,国家对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愈来愈重视,并在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7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加入核心素养,而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并未得到普及。小学阶段可塑性强,抓住生长发育和心理建设的关键时期的同时又要抓住发展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因此本研究对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城区第八中学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进行探讨,并对滨城区第八中学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核心素养框架下体育课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优化方案进行实践教学实验,随机抽取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六年级三班和四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原有教学和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并对教学前后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效果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其原因。最终通过18周的实验研究得出结果如下:(1)在运动能力方面,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运动能力的协调、柔韧、灵敏速度、力量、反应时长纵向比较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班的提高幅度更大,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横向比较上,实验班提高幅度更大,并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2)在健康行为方面,实验前后实验班在知识和理解、自信、动机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对照班在知识和理解、自信方面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三个维度均具有显着性。优化后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健康行为具有明显优势。(3)在体育品德方面,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品德的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团队配合、正确胜负观四个维度上均具有显着性提高,而对照班仅在诚实守信这一维度上具有显着性提高。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积极进取、诚实守信两个维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核心素养框架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方案有助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2)体育核心素养是对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过程核心要素的优化,并在原有教材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优化方案是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种比较实用的优化方案。
谢潇[5](2020)在《面向足球战术的可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足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竞技体育运动。许多研究者都参与到足球战术分析中寻找提高球队和运动员表现的方法。阵型与传球是足球战术中最基本的元素。阵型对球员在足球场上的空间位置和职责分工作出了定义。传球则可以帮助球队控制球权,寻求进攻机会。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挖掘算法来研究阵型和传球。但是,这些模型专注于局部问题的解析,无法提供全局的分析视角。更为重要的是,模型擅长于发现常见的、有明确定义的规律模式。但足球数据中存在大量未知的、定义不清淅的现象和规律,仍有待用户手动地探索和分析。因此,用户迫切需要一个交互式的分析系统融合模型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自身丰富的领域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可视分析由于其直观性和可交互性逐渐受到足球数据分析的青睐。但是现有的可视化方法不能很好地支持专家对足球战术,尤其是阵型和传球进行深入地分析。现有的可视化方法应用于足球战术分析时主要面临三个挑战:1)球队阵型的时空变化。球队可以根据比赛情况频繁地改变阵型。然而,阵型的变化是一种时空变化,给专家识别和理解阵型变化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困难。2)传球行为的动态改变。传球行为存在着动态性。一场足球比赛往往包含数百个阶段。如何帮助专家快速浏览多个阶段的传球并发现和分析传球的动态性仍有待解决。3)足球战术的因果分析。现有的分析手段主要使用关联分析辅助专家理解足球数据。但是,相关性不代表因果关系。如何展示足球数据中因果关系以及如何结合因果关系和专家知识完成复杂的因果推理仍需要研究。本文以面向足球战术的可视分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如下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挑战。·面向阵型变化的时空可视分析。本文提出了阵型流可视化展示阵型的时空变化,帮助专家直观地观察球员在阵型变化时的移动,并比较两支球队的阵型变化模式。本文进一步开发了可视分析系统ForVizor以支持全面的阵型分析。用户可以结合上下文背景信息理解阵型变化的原因和阵型变化的影响。·面向动态传球的层次可视分析。本文引入了文本挖掘常用的主题模型来检测复杂动态的传球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了图标的视觉抽象性,为传球的上下文信息设计了相应的可视化图标以可视化比赛中的多个足球阶段并开发了可视分析系统PassVizor帮助用户进行层次化的传球分析。·面向足球因果关系的可视分析。本文探索了因果分析与可视分析的结合,设计了一个适合于展示复杂足球因果关系的因果图可视化,并开发了可视分析系统Causality Explorer支持用户对大量的因果关系进行交互式的探索、验证、和量化地模拟推演。
刘璐[6](2020)在《第十七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进攻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足球比赛中,优秀的进攻能力是一支球队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本届亚洲杯足球赛中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攻特征,本文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中国足协协会的官方数据服务商同道伟业公司的数据来分析第十七届亚洲杯男子足球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与对阵球队的比赛。这对于我们了解如今世界足坛的情况、发现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与其他球队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为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本届亚洲杯参赛队伍中的平均年龄为29岁,是所有参赛队伍中平均年龄最大的一支队伍。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第十七届亚洲杯足球赛中排出5-3-2、4-4-2、5-4-1及4-3-3-四种阵型,采取五后卫阵型2次,取得一胜一负战绩,四后卫阵型3次,取得两胜一负战绩。阵型会在比赛中根据形势进行变化切换。(2)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攻热区主要集中在边路的一区、四区、五区和八区,其次是中路的二区和三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本届亚洲杯之旅取得的所有进球均来由边路的四区、九区和十三区所策动。未在中路区域策动进球,进攻手段较为单一。(3)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本届亚洲杯之旅取得的7个进球的得分方式分别是脚直接射门的分,头球射门得分,接球调整射门得分。7粒进球均来自于边路的传中机会和两肋传切配合。前场定位球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要得分手段,共打进4球,其次是阵地进攻打进3球,没有取得快速反击进球。另外,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球较多发生于比赛第五、第六阶段,进球较晚。(4)从传球方向来看,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向前、向横、向后三种传球方式的传球成功率依次由呈递减趋势,向前传球的成功率最低。从传球方式来看,以短传球的方式进行传球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要采取的传球方式,且短传球的传球次数、传球成功次数、传球成功率以及占比为短距离传球、中距离传球和长距离传球这三种传球方式中最高。(5)从整体进攻方式来看,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要以边路进攻为主,中路进攻为辅,快速反击进攻的机会和转移进攻的次数较少。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第十七届亚洲杯中的整体边路进攻方式主要以边路传中和两类传切配合为主。整体中路进攻方式主要以局部配合进攻为主,进球也主要通过局部配合的进攻来完成。发起反击的地点大多发生在中场区域,且成功率最高。整体转移进攻中主要以短传转移方式为主,以长传转移方式为辅。(6)从局部进攻方式来看,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第十七届亚洲杯中的边路局部进攻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局部传切配合,其次是长传切入,二过一配合与交叉掩护配合较少。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中路局部进攻的各项指标中的局部传切配合和长传切入配合占比重最高,二过一配合和交叉掩护配合较少。另外,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边路的局部进攻次数要多于中路局部进攻次数,在成功率方面也是前者更高,在局部范围内的战术打法主要以局部传切配合为主,以长传切入配合为辅。(7)从个人进攻方式来看,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第十七届亚洲杯中的个人突破次数与局部配合进攻的次数相差不是太大,成功率较为相仿,但进球次数差异明显。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第十七届亚洲杯的比赛中共取得7粒进球,其中前锋类球员取得6粒进球,中场类球员和后卫类球员没有取得进球。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要依靠前锋进球,中场球员前插至禁区内次数较少,射门少,质量不高,后卫球员个人进攻能力有待提高。
周华俊[7](2020)在《Tocball对提高小学低年龄段足球初学者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足球传球技术是足球技术的核心技术,传球技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进程和结果。传球是青少年足球学习的基础内容,它不仅是启蒙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学生提高足球比赛能力的关键和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足球兴趣。小学低年级同学的传球教学中,通常采用“对墙踢球”或“两人对传”等方法,常常出现球无法控制,到处乱飞,导致学习练习兴趣下降、练习效率不高、安全隐患较多,其原因是初学者控制球能力差。为了提高踢球的密度,设法控制住球是一个实用的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Tocball设备进行实验,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Tocball是一种足球发达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常用的训练辅助设备,此设备的通过弧形支撑杆将可固定足球将底盘连接起来,工作原理是当模拟足球在受到附加力量时会绕底盘上可转卡槽转动,从而回到初始位置。为了探究Tocball对足球初学者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晨阳小学U9校队为实验对象,将24名队员随机分成A、B两队,A队为实验组,B队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Tocball练习传球,对照组使用教练组制定的常规方法练习传球,用脚内侧对墙传球、踢准和传球技术动作评价以及三场比赛中传球次数和传球成功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传球技术的熟练程度、传球准确度和传球动作规范性以及比赛中传球技术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取得结论如下:1.Tocball设备可提高足球初学者脚内侧传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技术动作的掌握,Tocball设备可以有效提高传球训练的效率,提升训练的效果,提高练习的兴趣。2.Tocball设备对提高足球初学者脚内侧传球准确性的效果不显着,Tocball的模拟足球只能按照固定线路转动,不能给到使用者传球准确性的反馈。3.Tocball设备可提高足球初学者在比赛中的传球能力。经三场实战研究,实验组在比赛中的传球次数高于对照组,传球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周维[8](2019)在《第十七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区域传球特征分析》文中提出在足球比赛中,进攻战术的实现是靠传球来实现的,所以传球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为探讨本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区域传球特征,找出他们之间的差距和规律,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观察第十七届亚洲杯男子足球赛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卡塔尔队和日本队的比赛录像,记录、分析和比较三支球队所有比赛的传球数据,这对于我们分析当前国际足球形势,发现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之间运用传球技术的不同特征并试图寻找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在前场区域传球指标上是否存在差距。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队前场传球技术有待提高。与冠亚军球队相比,中国队传球频率低且成功率不高;高效传球部位传球次数及成功率有待提高。三支球队之间在传球数量与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说明中国队在场上传球失误率高,对比赛的控制力较低。在高效传球部位,虽然中国队前场脚背正面的传球成功率与强队差距不大,但中国队前场脚内侧、脚背内侧的传球次数,前场脚背外侧传球次数及成功率均低于卡塔尔队和日本队,存在较大劣势。总体而言,中国队前场传球技术尚待提高。(2)中国队前场控球技术仍待改进。这主要体现在小范围短传球配合表现不佳,回传球时机把握不到位、传球处理思路不够成熟。相较于日本与卡塔尔两球队运用横传来拉扯对方的防守阵线,并在对手意图截球时,采用回传球的手段来吸引对方的进攻球员的战术,中国队比赛时,回传球时机火候把握不到位,面对对方前来截球大多选择传回中后卫,传球处理思路不够成熟。建议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回传球训练和配合,增强短传球团队合作效果。(3)中国队前场进攻技术尚不成熟。这主要体现在高空球较多,短平快的威胁传球较少,进攻效率较低。建议在训练中加强短传训练,培养球员对于通过短传制造威胁球,同时注重对何时该长传转移、何时该短传渗透来攻击对手等方面的尺度把握,从而把握和带动比赛节奏。(4)中国队前场配合还需磨合。这主要体现在:边路、中路传球合作默契度有待提高。中国队球员在前场中路的传球次数与传球质量相对较高,并且两方面的数据都要优于前场左右边路、中路,但这也造成整体表现和团队合作的不均衡。建议在日常训练中加强磨合,提高球队整体合作效果。(5)中国队进攻准确度和进攻主动性尚需提高。总体上看,中国队不论是传球还是控球,采取的战略技术进攻主动性不强,在威胁球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高。建议在日常训练中培养进攻意识,加强进攻技术训练,提高进攻准确度和威胁性。
王森[9](2019)在《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大课间校本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足球进校园的潮流下,足球运动必须与学校体育深度融合才能促进校园足球的深度发展。在体育大课间和校本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从校园文化的视角出发,整合形成校园足球大课间课程,以丰富体育大课间校本课程的体系,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经验和借鉴,促进校园足球的应用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校园足球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述评,归纳出校本足球课程及校园足球的重点和关键点,对体育大课间、体育校本课程、足球教学等概念进行了脉络整理,总结了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的类型、特点,分析足球大课间课程的开发设计原则、开发流程。通过学情和学生需求分析,选取了3个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作为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的主题进行设计,明确了教学目标,描述了内容设计与安排,并思考了教学过程与建议。本研究实施了为期8周的对照教学实践。实验班使用足球大课间课程进行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体育大课间课程进行教学。教学实践完成前后,对两个班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分别进行了前测与后测。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能从学校文化理念和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出发,促进学生对足球的理解,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该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在目标、结构、内容、形式、措施等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认为所提出的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体育课程、校园足球和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徐晨辰[10](2019)在《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校足球专选学生传球决策能力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基于情景教学法设计问题情景干预教学是否可以改善足球专选课学生这一群体的传球决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并结合比赛场景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对遇到的问题首先自己分析,再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实践等方式解决问题。对比实验前后研究对象的传球决策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发展高校足球专选学生的传球决策能力提供依据,完善传球决策能力教学的相关理论。实验通过随机抽取聊城大学足球专选课学生进行足球传球决策能力教学,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之后,将两个班的22名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班进行问题情景的设置来干预教学,对照班运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法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班级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进度保持一致。进行10周的教学实验,每周进行两次课,每次课90分钟。实验前和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进行专项情景测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研究结论:1,本实验运用的问题情景干预教学可以作为发展高校足球专选学生的传球决策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和问题情景干预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的传球决策能力起到了提高作用,问题情景干预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有更显着的影响。2,通过专项情景测试观察,实验组在实验后,后场边路无压力情景下和前场边路无压力情景下的决策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决策水平显着提高。3,实验后实验组的决策选择相比对照组更为集中。实验组对照组对于传球原则第二种选择和第三种之间的判断更加明确。
二、浅谈足球传球能力的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足球传球能力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体育合作情境,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
二、巧妙地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激发合作效能 |
三、教师积极干预,确定锻炼目标 |
四、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
五、结语 |
(2)新时代体教融合下的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针对全体学生的结构化教学体系 |
二、构建针对有特长的学生青训体系 |
1. 构建完整的梯队体系,聘请优秀的足球教练 |
2. 构建以赛代练的青训体系,广泛参与各种高水平大赛 |
3. 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共同体 |
三、改进思路 |
(3)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反馈的概念 |
2.1.2 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1.3 录像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录像反馈教学在非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2 录像反馈教学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3 多媒体技术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
2.4 相关理论依据 |
2.4.1 录像反馈教学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中的作用 |
2.4.2 反馈频率对教学实验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影响 |
2.4.3 反馈时机对教学实验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测试情况 |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基本足球技战术掌握情况 |
4.2.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大学前对足球认知情况 |
4.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结果分析 |
4.3.1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传球技能测试结果分析 |
4.3.2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运球技能测试结果分析 |
4.3.3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技战术应用结果分析 |
4.3.4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技战术理论知识测试结果分析 |
4.4 实验后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1 实验班学生提高了对足球技战术的认知,有利于形成运动表象 |
4.4.2 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确练习任务且积极主动的练习 |
4.4.3 录像反馈教学能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自我纠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4.4 实验中应用录像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
4.4.5 实验班的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技战术细节,提高足球比赛意识 |
4.4.6 实验中录像反馈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
4.5 实验后总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滨州学院2020 级体育教育专业基本情况调查 |
附录 B 滨州学院2020 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实验组) |
附录 C 足球理论知识考核 |
附录 D 问卷效度检验 |
附录 E 实验班录像反馈足球课教案 |
致谢 |
(4)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州市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的实验研究 ——以滨城区第八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素养 |
2.1.2 核心素养 |
2.1.3 学科核心素养 |
2.1.4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2.1.5 小学高年级 |
2.1.6 体育课堂教学 |
2.1.7 教学过程 |
2.2 体育课堂教学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1 体育课堂教学的国内研究 |
2.2.2 体育课堂教学的国外研究 |
2.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国内外相关研究 |
2.3.1 在小学开展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必然性的相关研究 |
2.3.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国内相关研究 |
2.3.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与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滨州市第八中学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方案的确定 |
4.1 教学目标的优化方案 |
4.1.1 原有教学目标的不足 |
4.1.2 教学目标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
4.1.3 教学目标优化的具体措施 |
4.2 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案 |
4.2.1 原有教学内容的不足 |
4.2.2 教学内容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
4.2.3 教学内容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
4.3 教学方法的优化方案 |
4.3.1 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 |
4.3.2 教学方法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
4.3.3 教学方法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
4.4 教学评价的优化方案 |
4.4.1 原有教学评价的不足 |
4.4.2 教学评价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
4.4.3 教学评价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
4.5 教学环境的优化方案 |
4.5.1 原有教学环境的不足 |
4.5.2 教学环境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
4.5.3 教学环境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
4.6 实验班对照班教学方案基本比较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差异分析 |
5.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数据差异分析 |
5.2.1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运动能力差异分析 |
5.2.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健康行为差异分析 |
5.2.3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育品德差异分析 |
5.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数据差异分析 |
5.3.1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运动能力差异分析 |
5.3.2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健康行为差异分析 |
5.3.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育品德差异分析 |
5.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数据差异分析 |
5.4.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运动能力差异分析 |
5.4.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健康行为差异分析 |
5.4.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品德差异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关于体育品德的问卷调查 |
附件B 关于健康行为的调查问卷 |
附件C 实验班学期教学计划 |
附件D 对照班学期教学计划 |
附录E 教学设计对比 |
附件F 访谈提纲 |
附件G 部分教学图片 |
致谢 |
(5)面向足球战术的可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学术挑战 |
1.3 课题内容 |
2 相关工作 |
2.1 阵型分析 |
2.2 传球分析 |
2.3 足球可视化 |
2.4 因果检测 |
2.5 因果可视化 |
2.6 模拟推演可视化 |
3 足球时空阵型可视分析 |
3.1 简介 |
3.2 背景 |
3.2.1 需求分析 |
3.2.2 设计目标 |
3.3 数据处理 |
3.3.1 数据描述 |
3.3.2 半自动采集 |
3.3.3 空间位置映射 |
3.3.4 阵型检测 |
3.4 系统 |
3.4.1 阵型视图 |
3.4.2 显示视图 |
3.5 系统评估 |
3.5.1 模型评估 |
3.5.2 案例一:反败为胜 |
3.5.3 案例二:压倒性优势 |
3.5.4 专家反馈 |
3.6 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4 足球动态传球可视分析 |
4.1 简介 |
4.2 背景 |
4.2.1 专家采访 |
4.2.2 领域需求 |
4.2.3 系统概述 |
4.3 模型 |
4.3.1 数据结构 |
4.3.2 数据采集 |
4.3.3 传球模式检测 |
4.3.4 基于主题模型的传球模式检测 |
4.3.5 实现细节 |
4.4 系统 |
4.4.1 演化视图 |
4.4.2 阶段视图 |
4.5 系统评估 |
4.5.1 案例一:改变传球方式提升进攻效率 |
4.5.2 案例二:使用防守反击保持比分优势 |
4.5.3 案例三:采用定位球作为主要进攻手段 |
4.5.4 专家反馈 |
4.6 讨论 |
4.6.1 反思与收获 |
4.6.2 可扩展性 |
4.6.3 可复现性 |
4.6.4 局限性 |
4.7 本章小结 |
5 足球因果可视分析 |
5.1 简介 |
5.2 背景 |
5.2.1 领域需求 |
5.3 模型 |
5.3.1 因果图定义 |
5.3.2 因果检测 |
5.3.3 不确定性 |
5.3.4 基于因果图的模拟推演 |
5.4 系统 |
5.4.1 系统工作流程 |
5.4.2 因果图可视化 |
5.4.3 模拟推演 |
5.5 评估 |
5.6 讨论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第十七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进攻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有关足球得分技术特征的研究综述 |
1.3.2 有关足球传球技术特征的研究综述 |
1.3.3 有关足球进攻策略特征的研究综述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3 统计说明与划分 |
2.3.1 统计内容 |
2.3.2 统计指标概念界定 |
2.3.3 场区划分 |
2.3.4 时间段划分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阵容及得分情况分析 |
3.1.1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概况 |
3.1.2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球员年龄分析 |
3.1.3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得分和参赛成绩统计 |
3.1.4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得分区域分析 |
3.1.5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得分时间分析 |
3.1.6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得分方式分析 |
3.1.7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攻方式分析 |
3.2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攻分析 |
3.2.1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攻热区分析 |
3.2.2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攻类能力分析 |
3.2.3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传控球类能力分析 |
3.2.4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防守类能力对进攻造成的影响的分析 |
3.2.5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比赛阵型的情况分析 |
3.3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进攻特征 |
3.3.1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个人进攻特征 |
3.3.2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局部进攻特征 |
3.3.3 第十七届亚洲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整体进攻特征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7)Tocball对提高小学低年龄段足球初学者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接球技术在校园足球训练中的重要性 |
1.1.2 常规的传球练习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
1.1.3 足球辅助训练设备提供了练习方法的选择机会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Tocball介绍 |
2.2 训练辅助器材的相关研究 |
2.2.1 训练辅助器材的概念 |
2.2.2 训练辅助器材在足球中的应用 |
2.2.3 训练辅助器材在其他运动中的应用 |
2.2.4 小结 |
2.3 关于足球脚内侧传球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脚内侧传接球能力的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后实验组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后对照组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对比分析 |
4.1.4 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对比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比赛中传球能力比较分析 |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比赛中传球能力比较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比赛中传球能力比较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实验相关数据 |
致谢 |
(8)第十七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区域传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传球技术的研究 |
1.3.2 关于传球战术的研究 |
1.3.3 关于传球特征的研究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身体形态指标对比及各项技术统计分析 |
3.1.1 身体形态指标对比分析 |
3.1.2 各项技术统计分析 |
3.2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传球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3.2.1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传球次数及成功率的统计与分析 |
3.2.2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不同高度传球的统计与分析 |
3.2.3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长、短传球的统计与分析 |
3.2.4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传球方向运用的统计与分析 |
3.2.5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不同部位传球的统计与分析 |
3.2.6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各时间段传球统计与分析 |
3.2.7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不同场区传球的统计与分析 |
3.2.8 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威胁性传球统计与分析 |
3.3 中国队、冠亚军球队前场传球特征分析 |
3.3.1 中国队前场传球特征 |
3.3.2 卡塔尔队前场传球特征 |
3.3.3 日本队前场传球特征 |
3.4 亚洲足球前场传球特征发展趋势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运用短传,提高传球成功率 |
4.2.2 加强控球,控制比赛节奏 |
4.2.3 减少失误,快速处理传球 |
4.2.4 增加训练,有效控制高空球 |
4.2.5 把握机会,勇敢利用威胁球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大课间校本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校本课程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途径 |
1.1.2 大课间课程是校本课程的有机组成 |
1.1.3 大课间课程发展是“一校一品”的必然选择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体育大课间 |
2.1.2 体育校本课程 |
2.1.3 校园足球教学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校园足球及课程发展 |
2.2.2 国内校园足球及大课间课程发展 |
2.3 大课间足球校本课程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掌握学习理论 |
2.3.3 联通主义理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研究法 |
3.1.2 教学实践法 |
3.1.3 问卷调查法 |
3.2 研究思路及过程 |
4 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
4.1 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的类型和特点 |
4.2 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原则 |
4.2.1 整体一致 |
4.2.2 效果明显 |
4.2.3 以生为本 |
4.2.4 趣味生动 |
4.3 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
4.3.1 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 |
4.3.2 教学内容 |
4.3.3 教学策略 |
5 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
5.1 案例一:《足球运球》 |
5.1.1 学情分析和学生需求分析 |
5.1.2 教学内容与设计 |
5.1.3 教学过程与建议 |
5.2 案例二:《足球传球》 |
5.2.1 学情分析和学生需求分析 |
5.2.2 教学内容与设计 |
5.2.3 教学过程与建议 |
5.3 案例三:《足球运球转身》 |
5.3.1 学情分析和学生需求分析 |
5.3.2 教学内容与设计 |
5.3.3 教学过程与建议 |
6 足球大课间校本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 |
6.1 研究对象 |
6.2 研究过程 |
6.2.1 前测调查 |
6.2.2 教学实践 |
6.2.3 后测调查 |
6.3 结果分析 |
6.3.1 学生课程需求访谈调研结果 |
6.3.2 前测调查结果 |
6.3.3 后测调查结果 |
6.3.4 学生课程效果访谈调研结果 |
7 研究结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0)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校足球专选学生传球决策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
2.1.1 情景教学法 |
2.1.2 决策 |
2.1.3 运动决策 |
2.1.4 传球决策能力 |
2.1.5 传球的原则 |
2.2 情景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3 足球项目中运动决策能力的研究 |
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3.1 实验对象 |
3.2.3.2 实验地点 |
3.2.3.3 实验内容 |
3.2.3.4 实验假设 |
3.2.3.5 实验测试方法 |
3.2.3.6 实验流程 |
3.2.3.7 实验分组 |
3.2.3.8 实验组教学程序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传球决策能力测试总得分的定量分析 |
4.2 不同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得分的定量分析 |
4.2.1 后场无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得分的定量分析 |
4.2.2 后场有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得分的定量分析 |
4.2.3 中场无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得分的定量分析 |
4.2.4 中场有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得分的定量分析 |
4.2.5 前场无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得分的定量分析 |
4.2.6 前场有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得分的定量分析 |
4.3 不同情景下传球决策能力测试的定性分析 |
4.3.1 实验组实验前后后场边路无压力下传球决策对比 |
4.3.2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后场中路无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对比 |
4.3.3 实验组实验前后前场边路无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对比 |
4.3.4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前场边路有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对比 |
4.3.5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后前场中路有压力情景下传球决策对比 |
4.4 本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 |
4.4.1 本研究中的优势 |
4.4.1.1 关于教学过程的优势 |
4.4.1.2 关于模拟比赛场景设置问题情景的优势 |
4.4.2 本研究的不足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浅谈足球传球能力的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研究[J]. 安少波. 读写算, 2021(32)
- [2]新时代体教融合下的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路径[J]. 吴浩. 校园足球, 2021(07)
- [3]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 杨成宝.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州市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的实验研究 ——以滨城区第八中学为例[D]. 邢文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面向足球战术的可视分析[D]. 谢潇. 浙江大学, 2020(02)
- [6]第十七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进攻特征分析[D]. 刘璐.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Tocball对提高小学低年龄段足球初学者脚内侧传球能力的实验研究[D]. 周华俊.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8]第十七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国队与冠亚军球队前场区域传球特征分析[D]. 周维.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5)
- [9]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大课间校本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王森. 南京体育学院, 2019(02)
- [10]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校足球专选学生传球决策能力研究[D]. 徐晨辰. 聊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