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部直切口在肾下极输尿管上段手术中应用(8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章成[1](2020)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及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第一部分通过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评估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以防止出血的发生、降低输血率,并提高手术效果;第二部分根据PCNL术后严重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及栓塞后肾功能检测情况,评估DSA的时机选择及超选择性肾动脉弹簧圈栓塞术(super-selective renal artery coil embolization,SRAC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所有行PCN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NL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丢失量对纳入研究人群进行统计分析,评估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03月01日至2019年03月31日所有PCNL术后肾严重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特点、DSA表现及栓塞后肾功能检测情况,评估DSA的时机选择及SRAC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目标研究人群505例(男345例,女160例),平均年龄48.3±12.7岁。单因素研究发现性别(男性)、术肾(左侧)、Guy’s评分系统(Guy’s scoring systems,GSS)IV级、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P<0.05)。在调整社会人口学数据、合并症、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数据和术中数据后,研究发现性别(男性)、术肾(左侧)、GSS IV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P<0.05)。第二部分纳入目标研究人群38例,7例未观察到确切出血点,31例DSA表现为肾动脉性出血,其中动脉撕裂6例,单纯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A)17例,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4例,PA合并AVF 4例。根据肾脏血管解剖位置定位,肾动脉上极支出血4例,中极支出血9例,下极支出血18例。急性出血2例,其中1例经SRACE联合输血等治疗后未能有效控制出血而行患肾切除术,间歇性出血20例,缓慢持续性出血16例。31例患者中30例成功栓塞,成功率为96.8%。SRACE术前与术后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ate,e GFR)(P=0.173)、血清尿素氮(P=0.969)、血清肌酐(P=0.180)均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第一部分)性别(男性)、术肾(左侧)、GSS IV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对于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患者,清除炎症介质或抗感染治疗可能减少PCNL术后出血量。(第二部分)PCNL术后急性出血应尽快行DSA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间歇性及缓慢持续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DSA/SRACE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SR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杨子琨[2](2019)在《PCNL与RIRS治疗肾结石合并肾囊肿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世界范围内,肾结石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呈上升趋势。肾结石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导致肾脏损害:泌尿系统阻塞和尿路感染。肾囊肿也是临床中常见的良性肿瘤,肾囊肿种类颇多,多为先天性,少数为后天及未定性的,但大多数肾囊肿进展缓慢。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两种手术方式是治疗肾结石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术式,注意到部分患者合并有肾囊肿,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PCNL及RIRS两种手术方式对合并肾囊肿的肾结石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囊肿对该两种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结石合并肾囊肿的病例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侧别、囊肿位置、囊肿大小、结石位置、结石直径、手术时间、清石率、住院时间等。术后一个月复查CT或泌尿系平片(KUB),清石成功的标准为无明显结石残留或残留结石的直径≤4mm且无临床症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样本量共计226名患者,PCNL组与RIRS组比较(表1):年龄(P=0.692)、性别(P=0.593)、侧别(P=0.722)、囊肿位置(P=0.945)、囊肿大小(P=0.354)、结石位置(P=0.968)、清石率(P=0.14)无统计学意义,结石直径(P=0.026)、手术时间(P=0.029)、住院时间(P<0.01)、并发症发生率(P<0.01)有统计学意义。PCNL组内囊肿是否阻碍最佳穿刺路径(表2)与手术时间(P=0.021)、并发症发生率(P=0.08)有统计学意义。清石率在PCNL组(表3)中受囊肿大小(P=0.003)及结石大小(P=0.048)影响明显,而在RIRS组(表4)则不明显。结论1、在治疗合并肾囊肿的肾结石时,RIRS与PCNL相比,两者均具有较高的清石率,但RIRS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在PCNL治疗合并肾囊肿的肾结石时,囊肿对通道建立的影响会影响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3、清石率在PCNL手术中受囊肿及结石大小影响明显,而在RIRS组则不明显。在针对肾结石合并肾囊肿的手术治疗的选择上,我们不仅要考虑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自身条件,还应该考虑囊肿与结石位置(穿刺路径的选择)及其大小。
武利兵[3](2019)在《肾结石解剖学病因三维数字化测量、虚拟手术设计及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30个正常人和肾结石患者采集肾脏CT的扫描数据,通过图像分割和融合来重建肾脏的三维立体模型;测量与肾结石病因的相关解剖结构数据,比较和分析正常人与肾结石患者之间这些数据的差异,以期为肾结石的病因提供基础数据参考。然后,在重建的肾结石患者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上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虚拟手术,比较虚拟手术与这些患者在实际手术的穿刺路径、穿刺点、穿刺深度和通道选择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经术前虚拟手术规划和模拟的PCNL手术与未经PCNL虚拟手术规划模拟的常规PCNL手术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并发症和术后出血等指标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提高PCNL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肾结石患者和正常人各30例,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选取的是2017年12月到2019年2月在北京房山区良乡医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对照组是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两组患者采集肾脏CT的扫描数据后,通过图像分割和融合来重建肾脏的三维立体模型;测量与肾结石病因的相关解剖结构数据(肾脏长度、肾脏宽度、肾窦长径、肾窦宽径、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直径、肾上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下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门至棘突纵线距离),比较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之间这些数据的差异。根据三维数字化测量结果和重建的三维模型,对肾结石的患者采用PCNL仿真手术器械进行穿刺路径、穿刺点、穿刺深度、通道选择等的手术规划和设计,并通过虚拟仿真手术操作模拟来熟悉患者的肾内结构及其与毗邻脏器之间的关系,虚拟手术操作包括留置导管、建立通道、碎石过程和留置造瘘管等,虚拟手术后进行真实的PCNL手术;记录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时穿刺部位、穿刺通道、穿刺深度,来比较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的符合度。此组经虚拟手术后行PCNL手术的肾结石患者,为A组。查询同期因肾结石在我院住院治疗未经虚拟手术的常规PCNL手术患者为B组。比较A、B两组患者在真实PCNL手术中的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的肾脏螺旋CT扫描是在空腹时进行,扫描体位为平卧位,扫描时期为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和肾盂排泄期共四个时相。将所获取的四个时相的CT图像数据导入三维图像处理和编辑软件(MIMICS16.0)来产生3D图像,并通过编辑、图像分割、三维重建来形成肾结石的三维图像模型。图像分割技术主要采用的是阈值分割法和区域生长法等,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均由软件进行自动处理,但为了使图像数据更为准确,贴近真实,还需要进行人工校对。三维图像的质量评估和控制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专业医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标准来判断重建的三维模型的有效性。虚拟仿真手术则是由3D Studio Max软件和FreeForm Modeling Plus(3D触觉式设计系统)来共同完成的。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被放大和缩小,还可以通过旋转来观察肾脏三维空间的位置和大小,透明化可以观察肾脏内部结构。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在统计软件SPSS20.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双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肾结石患者与正常人的肾在肾脏长度、肾脏宽度、肾窦长径、肾窦宽径、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直径、肾上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下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门至棘突纵线距离方面的三维数字化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结石患者肾脏解剖学多参数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肾结石患者的肾脏长度、肾脏宽度、肾窦长径、肾窦宽径、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直径、肾上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下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门至棘突纵线距离等与肾结石的形成无明显相关性(P>0.05)。3、共采集了30套肾结石患者四个时相的64层CT图像,建立了30例患者的肾结石三维模型,其中有效完整的模型共29例,有效性96.7%。重建的肾脏三维模型具有很好的可视性,肾脏轮廓及其与毗邻器官的关系清晰可见,模型评分较高,肾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和肾静脉主干及回流属支均清晰可见。透明化处理后,结石形态、数目、大小一目了然,集合系统的扩张程度也清晰可见。4、虚拟仿真手术穿刺部位16例选在肾上极,13例选在肾中极;26例通道位置选在11肋间,3例通道位置选在12肋下,平均穿刺深度为(6.51±0.94)厘米。5、虚拟仿真手术有16例穿刺入路选择在上盏,13例选在中盏;26例穿刺点选在第11肋间,3例选在第12肋下;29例通道选择均为单通道;而实际手术中17例选在上盏,12例选在中盏;26例穿刺点选在第11肋间,3例选在第12肋下;28例通道选择为单通道,1例为双通道。虚拟仿真手术与实际手术的穿刺路径、穿刺点、穿刺通道符合度分别为96.6%(28/29)、100%(29/29)和96.6%(28/29),且虚拟仿真手术中平均穿刺深度为(6.51±0.94)厘米,实际手术中的平均穿刺深度为(7.05±0.83)厘米,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的穿刺路径、穿刺点、穿刺通道和穿刺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经虚拟仿真手术方案设计与模拟的PCNL手术组(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5.13±25.69)分钟,平均住院时间为(14.30±5.27)天,平均出血量为(40.67±59.38)毫升,术后住院时间为(7.20±1.75)天,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而常规PCNL手术组(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3.95±60.14)分钟,平均住院时间为(16.54±6.13)天,平均出血量为(104.27±51.48)毫升,术后住院时间为(9.15±2.24)天,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肾结石患者的肾脏长度、肾脏宽度、肾窦长径、肾窦宽径、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直径、肾上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下缘至棘突纵线距离、肾门至棘突纵线距离等对肾结石的形成无明显相关性。2、肾结石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具有较好的符合度,术前通过重建的肾结石三维模型进行虚拟手术设计规划和模拟,有助于减少PCNL手术的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路通[4](2019)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1.5cm及1.5-2.0cm肾结石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比较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治疗直径小于1.5cm与1.5cm-2.0cm之间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自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178例,均行FURL手术,其中A组(直径≤1.5cm)患者121例,B组(1.5cm<直径≤2.0cm)患者57例,分别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一个月结石清除率(Stone free rate,SFR)、肾下盏结石SFR、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值、术后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以此评价FURL治疗直径小于1.5cm与1.5-2.0cm之间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结果1 A组手术成功率达到99.2%(120/121),B组为96.5%(55/57),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异(P值0.241)。2 A组肾下盏SFR为81.5%,B组肾下盏SFR为69.2%。两组患者在肾下盏SFR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3 A组血红蛋白平均下降值为(4.42±1.09)g/L,B组为(4.74±1.14)g/L,两组患者于术后Hb下降值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4 A组WBC平均升高值为(2.90±1.02)×109/L,B组为(3.09±0.96)×109/L,两组患者于术后WBC增高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5 A组平均手术时间(55.36±9.88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99±0.798)d,B组平均手术时间(62.98±11.224)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28±0.921)d,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6 A组术后一个月SFR为92.6%,B组为82.5%,两组患者在SFR比较上有统计差异(P<0.05),A组占优。7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B组为1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有统计差异(P<0.05),A组占优。结论1 A组(直径≤1.5cm)与B组(1.5cm<直径≤2.0cm)相比,具有更高的SFR,并发症率较低,疗效更为显着,FURL手术在结石直径选择上面更加适用于直径≤1.5cm的肾结石。2当我们在与肾结石直径>1.5cm的患者讨论手术方案时,必须将这些数据提交给患者,以便做出最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图0幅;表9个;参160篇。
梁家正[5](2016)在《Ⅰ期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分析和结石残留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术前及术中因素,为提高经皮肾镜取石术清石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Ⅰ期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8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跨度1979岁,平均年龄55.28±11.44岁。患侧结石81侧,位于左侧者37例,右侧者44例。研究组结石性质是阳性结石,KUB检查均显影,结石大小取结石长径。泌尿B超检查轻度或无肾积水40例,中等程度肾积水25例,重度程度肾积水16例。术前尿常规白细胞升高(尿路感染)者52例。术前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19例。ESWL、PCNL或开放手术治疗史结石患者34例。腰部疼痛及不适者50例,血尿8例,发热20例。将患者结石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单纯肾盂结石10例,鹿角形结石16例,肾和输尿管上段并存结石20例,多发肾结石25例。分析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各类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比较各种类型结石术后的清石率。患者术前均行B超、全腹CT平扫、尿路平片(KUB)、静脉肾孟造影(IVU)检查,定义术后复查B超未见强回声团伴声影,腹部平片在肾区与输尿管区域未发现高密度影为无残留结石。根据术后有否结石残存,分为残余结石组和无残余结石组。对患者术前术中资料进行分析,如年龄、体重指数、性别、结石类型、结石大小、结石位置、肾积水程度、肾功能情况、尿路感染情况、结石治疗史、临床症状、穿刺肾盏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可能影响清石率的因素。单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影响清石率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因素,得出影响PCNL术后清石率的独立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行Ⅰ期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结石时间为16.16±10.9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9.26±37.60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8.42±2.62天,平均术后清石率为66.67%。术中出血均止血成功,术后5例出血较多,输血28U。术中肾盏裂伤1例。术后延迟出血或活动性出血16例。术后出现发热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清石率为100%,肾盂结石的清石率为100%,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的清石率为70%,多发肾结石的清石率为48%,鹿角形肾结石清石率为50%,经统计学分析5组不同类型结石在清石率和术中出血量两项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患者术前术中资料进行分析,结论为结石类型、结石大小、结石位置、肾积水程度、肾功能不全、术前尿路感染、通道数量、B超定位穿刺时间、处理结石时间、术中出血量可能是影响清石率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石类型、结石位置、肾积水程度及肾功能不全是影响PCNL术后清石率的独立因素。结论1、B超引导下Ⅰ期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是安全有效的。2、结石类型、结石大小、结石位置、肾积水程度、肾功能不全、术前尿路感染、通道数量、B超定位穿刺时间、处理结石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清石率的因素。3、结石类型、结石位置、肾积水程度及肾功能不全是影响PCNL术后清石率的独立因素,增加结石术后残留风险。
张银高[6](2014)在《乳糜尿肾周淋巴管分布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乳糜尿是泌尿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肾脏淋巴回流障碍有关,目前手术治疗方式均为结扎切断肾周围所有淋巴管。该术式需完全游离患侧肾脏,除了对肾蒂周围、肾动静脉之间、输尿管上段淋巴管结扎以外,还需将肾周筋膜内所有淋巴管逐一结扎,存在腹膜后创伤大,破坏肾脏周围正常结构,术后可能出现肾下垂、血尿、肾蒂扭转等并发症。而且传统淋巴管结扎术式缺乏形态病理学证据支持,存在手术范围广、损伤过大之弊端,因此手术方式的合理性值得商榷。现有文献都集中关注手术效果及并发症问题,未从理论上阐明手术原理。我们应用癌胚抗原M2A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糜尿患者肾动静脉、输尿管上段、肾上腺周围及肾脂肪囊内脂肪组织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直径及淋巴管面积,观察乳糜尿患者肾周脂肪组织内淋巴管的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为改良乳糜尿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探讨改良后手术方式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的:探讨采用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不同标志物在乳糜尿肾周淋巴管检测中的价值;选择理想的实验方法研究乳糜尿患者肾周脂肪组织淋巴管的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为改良乳糜尿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及病理学依据。根据分布规律改良乳糜尿治疗的手术方式;并评价改良后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应用酶组织化学及癌胚抗原M2A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例乳糜尿患者肾周脂肪组织淋巴管中5’-Nase和D2-40的表达;2.分别收集6例尸体(对照组)及15例乳糜尿患者(乳糜尿组)手术切除的肾动静脉周围、输尿管上段、肾上腺周围及肾脂肪囊的脂肪组织,行HE染色和癌胚抗原M2A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淋巴管的形态及结构特征,检测脂肪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直径及淋巴管面积;3.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02月临床诊断为乳糜尿并接受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患者25例,其中16例采用传统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9例接受改良后的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膜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1.常规HE染色切片中可见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并可见少量管腔结构。但无法分辨血管及淋巴管。D2-40免疫组化染色背景清晰,能清楚显示阳性淋巴管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5’-Nase染色背景呈淡黄色,无法观察淋巴管周围的组织结构。肾周脂肪组织中5’-Nase和D2-40染色标记淋巴管密度(LVD)分别为2.28±0.99和3.88-0.98,D2-40组LVD明显高于5’-Nase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2.对照组肾动静脉、输尿管上段及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内均有淋巴管分布,LVD分别为1.98±0.73、2.14+0.73和2.04±0.56,淋巴管直径分别为(32.13±13.28)、(28.25±7.67)和(27.56±7.91)um,淋巴管面积分别为(107854±75897)、(98647±36131)和(89791±34911)um2;而乳糜尿患者上述区域内LVD(分别为2.97±0.91、3.10±0.88、2.87±0.74)、淋巴管直径[分别为(75.05±39.75)、(64.02±41.92)、(40.00±12.05)um]及淋巴管面积[分别为(222776±106624)、(205551±114578)、(173823±89559)um2]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出现管腔迂曲、扩张等形态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动脉、肾动静脉之间、肾静脉及输尿管上段周围的LVD最高。对照组肾脂肪囊内LVD为1.46±0.22、淋巴管直径为(15.77±5.03)um、淋巴管面积为(50223±32796)um2;乳糜尿患者肾脂肪囊内LVD(1.56±0.41)、淋巴管直径(18.02±6.65)um及淋巴管面积(71648±50677)u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乳糜尿组肾脂肪囊内LVD、淋巴管直径及淋巴管面积均显着低于肾动静脉、输尿管上段及肾上腺周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尿液清亮,行乳糜尿定性试验阴性,低蛋白血症得到改善。传统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组术中有4例出现皮下气肿,术后自行消失;术后随访1年,有1例出现肾下垂,1例出现轻微血尿伴有轻度腰痛,经指导休息,并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出现乳糜尿复发,改良后的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组中有1例出现皮下气肿,术后自行消失;术后随访1年无并发症发生及乳糜尿复发。改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膜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均显着低于传统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尿的发病机制与肾动静脉、输尿管上段及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内淋巴管数量和形态学改变有关。通过外科手术结扎上述部位脂肪组织内淋巴管治疗乳糜尿是可行的,但现有手术方式存在结扎范围扩大化的可能。高选择性结扎肾动静脉、输尿管上段、肾上腺周围的淋巴管治疗乳糜尿是安全有效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腹膜后的损伤,避免肾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
林志强[7](2014)在《尿路感染对URSL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主要探讨尿路感染对URSL术后并发症(发热,出血,脓毒血症,肾功能损害)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14例,其中选择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有178例患者,严格按照术前是否尿路感染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尿路感染组和无尿路感染组,分别对各组是否发热、出血、出现脓毒血症、出现肾功能损害病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尿路感染组62例,无尿路感染组116例,术前尿路感染组中术后发热者48例,不发热者14例,发热者占尿路感染组的77.4%;无尿路感染组术后发热者6例,不发热者110例,发热者占非尿路感染组的5.2%;卡方分析显示p=0.000<0.05,表明尿路感染与术后发热有明显关系。术前尿路感染组中术后出现肉眼血尿者58例,无血尿者4例,出血病例数占到93.5%;无尿路感染组术后出现肉眼血尿者73例,无血尿者43例,出血病例占到62.9%;卡方分析显示p=0.001<0.05,表明尿路感染与术后肉眼血尿有直接关系。术前尿路感染组中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者22例,无肾功能异常者40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病例数占尿路感染组总病例数的35.5%;无尿路感染组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者18例,无肾功能异常者98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病例数占非尿路感染组总病例数的15.5%,;卡方分析显示p=0.002<0.05,表明尿路感染与会影响到术后患者肾功能。术前尿路感染组中术后出现脓毒血症者4例,未出现者58例,出现脓毒血症病例数占尿路感染组的6.5%;无尿路感染组术后出现脓毒血症者2例,未出现者114例,出现脓毒血症病例数占非尿路感染组的1.7%;卡方分析显示p=0.033<0.05,表明尿路感染与术后尿毒症的出现有显着关系。结论:术前尿路感染与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后并发症发热、肉眼血尿、脓毒血症、肾功能异常有直接关系。故行输尿管镜手术前,患者需行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若患者合并感染,先经验用药抗感染治疗,后积极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明确细菌及敏感药物后,予以抗感染治疗,复查尿常规,直至患者无尿路感染,以此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王宏权[8](2013)在《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传统腰部斜切口、腰部直切口及改良腰部斜切口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01例,采用传统腰部斜切口32例为传统组,采用腰部直切口26例为直切口组,采用改良腰部斜切口43例为改良组。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失血量、结石移位率、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指数等差别。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和结石移位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部斜切口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
王宏权,刘川,胡自力,姜庆,于圣杰,张唯力,徐光勇,张荣贵,林艳君,胡海洋,谭晓军[9](2013)在《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该院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1例,采用传统腰部斜切口患者32例为传统组,采用腰部直切口手术患者26例为直切口组,采用改良腰部斜切口手术患者43例为改良组,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和结石移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部斜切口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
刘永达[10](2013)在《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由于创伤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标准PCNL术后通常须放置肾造瘘管,肾造瘘管的作用是压迫瘘道起止血作用、避免尿液外渗及引流肾脏内尿液。但肾造瘘管可引起患者术后疼痛不适,或者造瘘管周围尿外渗,增加止痛药物的使用量,延长住院时间。为了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PCNL的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更微创化,即穿刺通道变细,对肾脏损伤也更小;二是无管化(tubeless PCNL),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有选择性地对患者不留置肾造瘘管,可放置或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从而避免留置造瘘管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不适。Jackman等最早在1997年应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随后被多项研究应用此项技术治疗成人上尿路结石,他们报道微通道可减低PCNL出血的风险,但因细小的工作通道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因此其应用范围仅限于结石负荷相对较小,肾盏颈相对狭小的病例。在此基础上,李逊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包括选择后组肾中盏入路,通道缩小至16F至20F,并配备相应的肾镜,使用相应的灌注泵把结石冲洗出体外,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且钟文等通过实验证实,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小于30mmHg(肾盂返流的阈值),提示微通道PCNL是安全。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关微通道PCNL的报道已经超过1万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被报道。而且,与标准通道相比,微通道因失血需要输血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无管化的概念最早由Wickham于1984年提出,他报告了100例tubeless PCNL,患者术后既不留置肾造瘘管,也不留置输尿管内外支架管,可在24小时内安全出院。然而,1986年Vnfield报道2例患者在PCNL术后由于造瘘管未留置于正常位置而发生严重血尿和尿外渗,需要输血和重新放置内支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他推荐PCNL术后使用肾造瘘管引流24-48小时。大多数学者认为PCNL术后不留置造瘘管的手术风险较大,因此PCNL术后留置造瘘管成为常规。但近年由于PCNL技术的不断提高,留置肾造瘘管带来的不适感和较长的住院时间使无管化PCNL重新受到重视,国外关于无管化PCNL的报道渐渐增多,认为对经选择的患者行PCNL而不留置肾造瘘管是安全的,并不引起严重并发症,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国内对无管化PCNL术仅有零星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PCNL患者均适合无管化。目前仍无明确指征规定究竟哪些患者适合行无管化PCNL。一般认为,无管化PCNL的适应证为:①结石直径小于3cm;②通常为单一通道;③PCNL术后无明显结石残留;④无明显集合系统穿孔;⑤出血较少;⑥无须行二期手术;⑦不是合并重度肾积液。然而,近年来,无管化PCNL也成功应用于肾多发性结石、分枝型的复杂性结石、肾铸型结石、合并UPJ梗阻的上尿路结石、各种不同程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甚至肥胖患者、儿童患者,和既往有开放尿路结石手术的患者。普遍认为过度出血、需行二期手术(肾盂积脓,有明显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广泛损伤是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也应尽可能避免:活动性尿路感染,有肾手术或体外震波碎石史,存在先天性尿路异常,血肌酐水平上升和孤立肾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穿孔等并发症),手术时间较长(超过2h),存在明显尿路梗阻(如输尿管有结石或狭窄,重度前列腺增生影响排尿者),应用抗凝药物,超过2个通道者。文献报告tubeless PCNL有多种形式。①完全无管化。即在PCNL术后不放置肾造瘘管和输尿管支架管引流,而依靠输尿管自然引流,患者没有肾造瘘管和输尿管支架管引起的不适,但是术后可能出现小血块、小结石,或输尿管水肿引起输尿管梗阻,须再次置管引流。因此完全无管化未被广泛接受,仅被少数医疗机构发表例数较少的病例报告。②留置双J管引流的tubeless PCNL。此法是较为常用的无管化PCNL的形式之一,PCNL术后留置一双J管,但不留置肾造瘘管。其优点是避免小结石或血块造成输尿管梗阻,尤其适合有结石残留需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者,或存在结石以外的输尿管梗阻须留置支架引流者。其不足之处是可能双J管会造成膀胱刺激症、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盂内压升高、尿外渗致肾周尿性囊肿、削弱了输尿管的蠕动,造成一定程度的输尿管梗阻,而且术后患者须用膀胱镜拔除双J管,增加经济负担以及手术操作引起的不适。③留置带绳的双J管。放置一条近端带绳的双J管,绳子经肾造瘘口引出,并固定于腹壁上,术后在病房拔除双J管。若须二期经皮肾手术,可把双J管近端拔出至皮肤外,向双J管的内腔插入导丝,重新经原瘘口建立肾造瘘通道。④留置输尿管外支架。把原来逆行插入的输尿管导管的头端调整至肾盂的中央,末端固定在尿管上。Mouracade认为采用输尿管外支架作引流可免于膀胱镜拔支架管,而且没有留置双J管的不适感,具有可行性。输尿管外支架与双J管的引流机制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Fine等通过同位素视踪证实,双J管的引流是由膀胱内尿液经过双J管的内腔返流至肾盂,由返流的尿液触发肾盂输尿管的蠕动,尿液经双J管与输尿管之间空隙引流至膀胱。由此推测,放置双J管的患者可能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存在肾盂内压增高情况。而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末端连接至体外,膀胱输尿管返流可能相对较轻,肾盂内压可能相对较低,引流效果或许较双J管可靠,可能有利于tubeless PCNL。微通道与无管化同时结合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国内外较少报道。本课题包括一项回顾性研究主要探索留置输尿管外支架微通道tubeless PCN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项动物实验研究主要比较输尿管外支架引流与双J管引流对肾盂内压的影响,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主要比较微通道tubeless PCNL采用输尿管外支架引流与采用双J管引流的差异。第一章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微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微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tubeless 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微通道tubeless 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资料。男53例,女48例。年龄(47.5±14.7)岁。右侧54例,左侧46例,双侧1例。其中肾脏或输尿管上段单发结石67例(65.7%),多发性结石34例(34.3%)。结石最大径为(25.4±12.8)mm。合并患肾轻度积液41例,中度积液42例,重度积液18例。术前合并泌尿道感染21例(20.8%)。联合B超和C臂X线定位,用穿刺针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置入0.028-inch斑马导丝,用筋膜扩张器从8F扩张到18-20F,并留置相应Peel-away鞘,采用气压弹道碎石器在微创肾镜直视下将结石击碎,通过MMC液压灌注泵冲洗出,或用5F取石钳夹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束时,通过B超和C臂X线证实结石已经完全清除,然后把逆行插入的输尿管导管的头端调整至肾盂的中央,让扩张鞘退至肾造瘘通道以外,证实瘘道无活动性出血,最后拔除扩张鞘,并用丝线缝合皮肤伤口。结果101例患者,共建立100例个通道,其中采取单一通道取石者93例(91.2%),采用两个通道取石者7例,采用三个通道取石者1例;采用四个通道取石1例。95例患者(94.1%)术后结石被完全清除,6例为无意义残留结石。手术时间(54.1±13.7)min。手术引起血红蛋白下降(7.6±8.9)g/L。术后第1d视觉疼痛评分为(2.0±1.6)分。术后拔除输尿管外支架拔除时间为(2.3±1.6)d。术后住院天数(3.4±1.9)d。并发症:1例出现进行性肾出血,须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2例手术当天出现急迫性尿失禁,予以拔除尿管和输尿管外支架后好转;1例出现肾周血肿,大小为23mm×68mm,未作特殊处理;10例出现术后发热,术后第3-5d拔除输尿管外支架和尿管,加强抗炎治疗治愈;2例术后出现持续性血尿,予保守治疗治愈;轻度尿外渗2例,予以对症处理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均无出现严重出血、发热和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没有因为输尿管阻须再次置管引流或肾造瘘引流。4例残留结石自行排出,另2例残留结石无变化。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微通道tubeless PCNL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减少止痛药的使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第二章输尿管外支架管与双J管对实验大白兔肾盂内压的影响目的比较留置输尿管外支架与留置双J管在实验大白兔肾盂内压的差异。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平卧固定于手术台上,经尿管注入生理盐水,使膀胱膨胀。取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膀胱和尿道、分离双侧肾脏及双侧输尿管,根据双侧输尿管的走行寻找双侧输尿管开口,经尿道向双侧输尿管开口方向插入2F硬膜外导管,双侧均插向肾盂中央,左侧作为外支架组,右侧把硬膜外导管剪断,末端送入膀胱,作为内支架组,再次调整左右支架的位置,让双侧支架的头端均位于肾盂的中央,左侧外支架的末端在尿道口,右侧内支架的末端位于膀胱中央。经尿道插入专用的膀胱测压管,用丝线把测压管捆绑于尿道,连接专用灌注管。膀胱测压管连接压力传感器。采用专用测压穿刺套针,经双侧肾脏中部向肾盂向穿刺,穿中后拔除针芯,并把针的末端调整至肾盂中央,并连接压力传感器。比较左右两侧肾盂内压的差异。结果右侧肾盂内压(内支架)为(14.08±1.74)mmHg,左侧肾盂内压(外支架)为(9.68±2.24)mmHg,两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放置输尿管外支架的肾盂内压低于放置双J管。第三章留置输尿管外支架微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比较留置输尿管外支架和留置双J管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对符合无管化PCNL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前瞻性分组。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留置输尿管导管(56例),另一组留置双J管(53例),共计109例。入选标准:①年龄在18周岁(含)至70周岁(含)之间;②术前无泌尿系统感染;③结石最大径≦4cm;④仅限于建立一个工作通道;⑤术中没有活动性出血;⑥术中没有肾脏集合系统及输尿管损伤;⑦C臂X线透视和尿路造影显示无结石残留或无意义残留结石(<4mm)。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肾积水程度、结石大小等术前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VAS疼痛评分、止痛剂需求、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各项术前资料、术后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然而留置双J管组患者术后需要返院通过膀胱镜拔管,增加了额外的费用,且所有病人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支架管不适。结论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和留置双J管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有同等的疗效,可以替代双J管,且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异性。
二、腰部直切口在肾下极输尿管上段手术中应用(8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部直切口在肾下极输尿管上段手术中应用(8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及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经皮肾镜术后大出血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超选择性肾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PCNL术后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PCNL与RIRS治疗肾结石合并肾囊肿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结石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肾结石解剖学病因三维数字化测量、虚拟手术设计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1.5cm及1.5-2.0cm肾结石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主要手术设备 |
1.1.5 治疗方法 |
1.1.6 观测指标及标准 |
1.1.7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
1.2.2 并发症发生率 |
1.2.3 SFR |
1.2.4 术前Hb与术后Hb下降值 |
1.2.5 术前WBC与术后WBC增高值 |
1.2.6 手术成功率 |
1.3 讨论 |
1.3.1 研究背景 |
1.3.2 两组间手术成功率相关探讨 |
1.3.3 两组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探讨 |
1.3.4 两组SFR相关探讨 |
1.3.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探讨 |
1.3.6 不足与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
2.2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
2.3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 |
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Ⅰ期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分析和结石残留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记录资料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资料分析 |
2.2 标准通道PCNL治疗不同类型上尿路结石资料分析 |
2.3 术前因素与PCNL术后结石残留的关系 |
2.4 术中因素与PCNL术后结石残留的关系 |
2.5 结石残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
3.2 标准PCNL与治疗上尿路结石其他微创方法的选择 |
3.3 PCNL治疗不同类型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
3.4 PCNL术后结石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
3.5 无管化PCNL |
3.6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自我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 尿路结石进展的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乳糜尿肾周淋巴管分布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不同淋巴管特异性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乳糜尿肾周淋巴管分布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改良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7)尿路感染对URSL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术前准备 |
2.麻醉与体位 |
3.手术方法 |
4.术后处理 |
5.观察指标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尿路感染与结石形成的相互关系 |
2.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及术后并发症 |
2.1 肉眼血尿 |
2.2 术后发热 |
2.3 术后肾功能损害 |
2.4 脓毒症 |
2.5 其他并发症 |
3.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注意事项 |
4. 优缺点及输尿管软镜的进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10)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可行性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6 附图 |
第二章 输尿管外支架及双J管对实验大白兔肾盂内压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留置输尿管外支架微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6 附图 |
本研究的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着作 |
致谢 |
附件 |
四、腰部直切口在肾下极输尿管上段手术中应用(8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及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D]. 刘章成.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2]PCNL与RIRS治疗肾结石合并肾囊肿的比较[D]. 杨子琨.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肾结石解剖学病因三维数字化测量、虚拟手术设计及临床应用[D]. 武利兵.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4]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1.5cm及1.5-2.0cm肾结石的疗效对比[D]. 路通.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Ⅰ期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分析和结石残留因素分析[D]. 梁家正.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6]乳糜尿肾周淋巴管分布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张银高. 武汉大学, 2014(01)
- [7]尿路感染对URSL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分析[D]. 林志强. 皖南医学院, 2014(05)
- [8]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D]. 王宏权. 重庆医科大学, 2013(03)
- [9]改良腰部斜切口在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J]. 王宏权,刘川,胡自力,姜庆,于圣杰,张唯力,徐光勇,张荣贵,林艳君,胡海洋,谭晓军. 重庆医学, 2013(08)
- [10]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研究[D]. 刘永达.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