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与素质教育

论体育与素质教育

一、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1](2021)在《浅谈高职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同时也是开展教学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而体育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高职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影响高职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提高高职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王权振[2](2021)在《扬州市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及对小学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今时代的发展理念。建设体育强国,深化体育改革的目的是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公共体育服务融合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产品必定会影响人民健康生活的水平。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体育素养的关键期。体育公园作为全民健身的载体,承担着提高国民体育素养的重担,体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与小学生体育素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目前,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体育教育,公共体育服务未能发挥其作用。为了了解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以及这些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是否得到健身人群的认可;考量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所提供的这些公共体育服务,对小学生体育素养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从而,为进一步发展体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及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帮助学校开拓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新路径,使其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种类、数量进行研究;采用体验法,选取平山实验学校四年级某班42名学生为体验对象,进行12周,每周1次2个项目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体验,考量体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对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扬州市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产品种类丰富。既有健身者经常进行的、喜爱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项目、羽毛球项目和篮球项目等等。也有高端、时尚的体育项目,如击剑项目、高尔夫项目、网球项目和板网球项目等。(2)扬州市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较高,所提供的这些服务得到了广大的、不同运动项目爱好者和体育组织的认可。具体表现在:截止到2019年,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内入驻的体育协会有3个,各运动项目俱乐部有19个;2019年,举办的国家级、省、市、区级和企事业体育赛事共计44场(见表4-3),参赛运动员达8665人。(3)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已经从为休闲运动爱好者提供锻炼活动场地,向为大众提供身体健康状况检测服务产品拓展。(4)通过12周的体验活动,小学生在体育动机和信心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的体育动机和信心高于女生,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对小学生体育动机和信心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5)通过12周的体验活动,小学生在身体能力维度上存在差异,女生的身体能力高于男生,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能够帮助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能力水平。(6)通过12周的体验活动,小学生在体育知识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女生的体育知识高于男生,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对小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影响较小,对小学生体育知识的积累帮助不大。(7)通过12周的体验活动,小学生在体育日常行为上不存在差异,男生的体育日常行为高于女生,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对小学生的体育日常行为水平影响较小,对提高小学生体育日常行为帮助不大。(8)通过12周的体验活动,小学生在体育素养上存在差异,女生的体育素养高于男生,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对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建议:(1)进一步拓展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路径,细化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提供丰富的、不同层次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例如:增加体育社会指导供给,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公益性体育指导服务,帮助运动人群进行科学有效的健身。增加体育知识和信息宣传供给,利用宣传栏和电子屏幕进行体育知识和信息的宣传,为运动人群提供健康知识、运动指导、器材使用及体育文化等知识和信息。(2)让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的教练员们走进校园,开设体育社团,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体育素养。(3)本体验结果证明,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能够促进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新路径。应将此模式在扬州市进行推广,将全市的体育休闲公园(如西区体育公园、南部体育公园、蜀冈体育休闲公园、李宁体育休闲公园等)与中小学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充分发挥体育公园的公共体育服务。

赵冬冬[3](2021)在《常州市直属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与提升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20世纪末,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教育普及的时代局面和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立并实施一系列规范性的与其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教育法律和政策;核心素养自研究开展以来,一直很热门并席卷全球,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2018年2月,教育部发布将体育的核心素养分为三个领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常州市作为目前江苏省一个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走在前列的城市,直属中学更是外来学生和本地学生兼在的区域性学校,符合当今社会人口流动导致的外来子女来常州就读的大环境规律,2020年12月份教育部更是再次发文:提高体育学科的历史地位,越来越多的省份可能会进一步限制增加体育初中考分的数值;这意味着给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设定了更高的目标,也促使笔者希望了解当前常州市直属初中学生在体育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机制。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比了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实验初级中学、清潭中学、朝阳中学、同济中学共500名学生进行研究,从实际出发,调查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相应的提升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常州市直属初中生运动能力的总体发展在提高,而局部能力较弱;2.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品德素养较高,其意志品质积极向上;3.学生体育情感集中度较高,需要大力发扬;4.学生健康行为的发展相对分散,褒贬不一;5.减负机制需要求真务实抓牢,体育核心素养需要脚踏实地聚焦。提升机制主要包括:1.加强社会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关注,通过统一认识促进体育的有效实施;2.进一步深化家校的合作,共同推动学生的综合体育核心素养培育;3.强化初中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做好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化发展的引路者;4.推崇个性化的发展,促进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邵逸飞[4](2021)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瑶[5](2021)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以重庆市高校为例》文中认为

郑先常[6](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杨胡灵[7](2021)在《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文本,是实现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对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汲取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工具,其中基础教育的体育教材对中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同网络信息对中小学体育课学习内容有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从而对当前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编写体育教材将教材适用于学生学习,成为体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建国七十年以来人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选编原则、框架结构、教学内容及学习评价进行梳理,找出教材编写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现今体育教材使用情况,探明原因,为我国今后体育教材的编写研究及教材的指向性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建议。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编写中并未很好的落实,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理解和场域去判断学生的需要,却与学生真实的需要出现了偏差,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2.教材内容编写所制定的选编原则在实际编写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现今的选编原则与师生之间的需要存在着偏差,没得到师生的认同。3.教材所编写的教学内容和所制定的框架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4.教材所编写学习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内容、主体和标准与实际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没有很好的契合,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得到教师认同。整个研究发现新时代体育教材编写的展望:1.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2.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3.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4.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5.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6.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曾炼[8](2021)在《人文素质教育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文中认为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以体现出体育课程功能和价值,如何做到育德育人,育体育人,体育教师应从体育课程的特点为出发点,通过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特点、善用周边各种有利资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人文素质教育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进一步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合一发展。

罗佳华[9](2021)在《2014年~2018年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教研教改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教研教改作为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面对教研教改出现了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教研教改聚焦在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维度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教研教改还存在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性、教研内容缺乏创新性、机构体系和教研队伍不完善以及缺乏专业的引领等问题。体育核心期刊是科研和教研成果的重要传播平台,有助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现状,加深对教研教改的认识。本研究旨在通过以2014年2018年间11种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528篇教研教改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为研究方法,对11种CSSCI核心期刊所有教研教改的载文、作者群、引文、合作、研究类型、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特征分析,从而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教研教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状态。研究结果显示:(1)从载文分析来看,近5年体育类教研教改刊文量下降,其中2014年发文量最多,篇数为139篇,最少的是2018年83篇,研究方向分布不均衡。(2)从作者群来看,地域发文分布不平衡、男性为主、发文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49岁、博士为305位、核心作者为9位。(3)由引文分析表明,2014年2018年体育类教研教改引文量下降,引文的语种以汉语为主,英语只有少数。15篇被引频次高的文献,被引频次最高是210次,最低是80次。(4)根据合作分析可见,我国体育类CSSCI教研教改5年文献合作度在缓慢上升,合着率偏高,主体之间的合作分布广,科研机构合作的整体密度为0.0084。(5)在11种CSSCI核心期刊的研究类型中,理论研究类型高于实践研究类型;体育类教研教改的研究专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上。研究热点分为8个聚类为体育教育专业研究、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武术方面。关键词时区研究研究趋势演变不断扩大。研究结论:(1)近5年体育类教研教改文献集中在《体育学刊》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刊文量和引文量下降;高被引文献作者一半为高产作者;研究机构集中在高校;研究方向以学校体育学为主,但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存在不足。(2)地区发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高校聚集的城市;高学历中等年龄;女性发文量少;核心作者发文量较多的是季浏、程传银和于素梅等教授。(3)以两人的最优合着模式为主;地区合作多、机构间合作广,但缺乏高产与低产机构的合作。(4)体育类教研教改的研究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改革、教学、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以及体育教师的评价、隐形课程和体育教师的培养等研究。学校体育趋向于研究学校体育活动的设计、体育教学的实践,尤其是体育课的相关研究。

唐春雨[10](2021)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针对目前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综述。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和探究。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总结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进行了简要地评析,并指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体育游戏有效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和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活动。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在传统那种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使体育游戏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合理应用,进而探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针对所测的各项体质指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大量统计得出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研究结果:1.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颖且合理的体育游戏,运用合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觉很愉快,会很认真地学习体育各个项目,从而提高体质指标各项成绩。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上所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即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均没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即通过实验后,实验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方面与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实验前后在身高、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体重上对应的P值大于0.05,即体重在实验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动作要领,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兴趣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兴趣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中与老师互动很多。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态度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态度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很大的改善。实验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通过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质各项指标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保证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运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氛围更浓厚,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更加专注地上体育课,促进学生与教师更好交流,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有一定价值的,体育游戏值得在各个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应用。

二、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高职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 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 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1.2.1 思政道德素养
        1.2.2 文化素质
        1.2.3 职业素质
2. 影响高职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知
    2.2 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
    2.3 缺乏完备的体育设备设施
3. 实现高职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3.1 高职院校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3.2 革新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方法
    3.3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
    3.4 探究体育教学规律,寻求教学发展新思路
4. 结语

(2)扬州市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及对小学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体育公园
        2.1.2 公共体育服务
        2.1.3 体育素养
    2.2 体育公园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体育公园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体育公园的相关研究
    2.3 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研究
        2.3.2 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研究
        2.3.3 体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研究
    2.4 小学生体育素养的相关研究
        2.4.1 小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的研究
        2.4.2 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体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
    4.1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4.1.1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场馆(地)与设施
        4.1.2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入驻的体育协会(俱乐部)
        4.1.3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举办的体育赛事
    4.2 体验结果
        4.2.1 体验前同质性检验结果
        4.2.2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体验对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分析与讨论
    5.2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对小学生体育素养影响分析与讨论
        5.2.1 对小学生体育动机和信心的影响
        5.2.2 对小学生身体能力的影响
        5.2.3 对小学生体育知识的影响
        5.2.4 对小学生体育日常行为的影响
        5.2.5 对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诠
    6.2 建议
第7章 研究不足
    7.1 被试数量不足
    7.2 体验时间限制
    7.3 体验外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二 公园内体育协会(俱乐部)成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社会事业局官员访谈提纲
附录四 景区小学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景区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六 体育素养调査问卷
附录七 体验对象基本信息
附录八 体验前测试数据
附录九 体验后测试数据
致谢

(3)常州市直属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与提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1.1 核心素养的的提出
        2.1.2 国外“核心素养”发展研究
        2.1.3 国内“核心素养”发展研究
    2.2 体育核心素养
    2.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3 研究对象、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常州市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
        4.1.1 常州市初中生“运动能力”调查分析
        4.1.1.1 常州市初中生“运动技能”分析
        4.1.1.2 常州市初中生“身体素质”分析
        4.1.1.3 常州市初中生“专项能力”分析
        4.1.1.4 常州市初中生“自主能力”分析
        4.1.2 常州市初中生“体育品德”调查分析
        4.1.2.1 常州市初中生“意志品质”分析
        4.1.2.2 常州市初中生“规则遵守”分析
        4.1.2.3 常州市初中生“公平竞争”分析
        4.1.2.4 常州市初中生“相互尊重”分析
        4.1.3 常州市初中生“体育情感”调查分析
        4.1.3.1 常州市初中生“热爱体育”分析
        4.1.3.2 常州市初中生“热爱国家”分析
        4.1.3.3 常州市初中生“体育文化情怀”分析
        4.1.3.4 常州市初中生“投身体育公益”分析
        4.1.4 常州市初中生“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4.1.4.1 常州市初中生“健康运动行为”分析
        4.1.4.2 常州市初中生“健康知识行为”分析
        4.1.4.3 常州市初中生“健康生活行为”分析
        4.1.4.4 常州市初中生“运动兴趣”分析
        4.1.4.5 常州市初中生“体育习惯”分析
    4.2 影响因素分析
5 常州市直属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机制
    5.1 社会政府
    5.2 家校合作
    5.3 体育教师
    5.4 个性发展
6 结论
    6.1 常州市直属初中生运动能力的总体发展在提高,而局部能力较弱
    6.2 常州市直属初中生体育品德素养整体较高,其意志品质积极向上
    6.3 常州市直属初中生的体育情感集中度较高,需要大力发扬
    6.4 常州市直属初中生健康行为的发展相对分散,褒贬不一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附件

(6)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7)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基础教育
        2.1.2 教材
        2.1.3 教科书
        2.1.4 体育教材
    2.2 体育教材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材在体育史专着、专题中的研究
        2.2.2 体育教材编写研究
        2.2.3 体育教材演变历史分期研究
        2.2.4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研究
        2.2.5 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研究
    2.3 相关研究的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德尔菲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特征分析
        4.1.1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指导思想的特征
        4.1.2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选编原则的特征
        4.1.3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内容的特征
        4.1.4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编写的框架结构特征
        4.1.5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中学习评价的编写特征
    4.2 现阶段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
        4.2.1 教师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2.2 学生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3 教材编写与师生实际使用之间的矛盾冲突
        4.3.1 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
        4.3.2 教材内容的选编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同
        4.3.3 教材编写框架及其内容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
        4.3.4 教材中的评价方式教师并未采纳
5 教材编写的展望
    5.1 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
    5.2 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
    5.3 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应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
    5.4 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
    5.5 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
    5.6 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6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问卷
附录2:学生问卷
附录3:专家访谈
附录4:教师访谈
附录5:学生访谈
附件6: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一轮)
附件7: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8:开放式编码
附录9:相关支撑材料
致谢

(8)人文素质教育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和原则
    1.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2.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
        (1)全员性、综合性原则
        (2)针对性、个体化特征
        (3)阶段性、持续渐进性
二、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和原则
    1.概述
    2.原则
三、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重视重点突出
    2.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
四、传统武术项目的融入
五、体育教师育体育人策略
    1.体育教师应发挥的“育体”作用
    2.体育课“育人”
    3.通过“育体”发挥“育人”的作用
六、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结合
    1.明确立德指向: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灵魂
    2.统整立德过程:论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塑造
    3.强化立德责任: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责任
    4.衡量立德体系:赋予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质量
    5.拓展立德功能: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能
七、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充实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
        (1)重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
        (2)增强教育的个体化
    2.持续改进教学方案
    3.不断增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水平
八、结语

(9)2014年~2018年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教研教改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类教研教改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1.2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体育学科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1.1.3 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在教研教改研究的重要价值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概念界定
        2.1.2 体育类教研教改的概念界定
        2.1.3 文献计量学的概念界定
    2.2 体育类教研教改分类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学理论相关研究
        2.2.2 体育教学实践相关研究
    2.3 体育类教研教改的发展现状相关研究
    2.4 体育类教研教改的意义的相关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文献计量法
        3.2.5 科学知识图谱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2014 年~2018 年体育类 CSSCI 核心期刊教研教改文献载文分析
        4.1.1 刊文数量分布
        4.1.2 研究方向分布
        4.1.3 刊源分布
        4.1.4 基金项目分布
    4.2 2014 年~2018 年体育类 CSSCI 核心期刊教研教改作者群分布分析
        4.2.1 作者群地域分布
        4.2.2 作者性别的分布
        4.2.3 作者学历分布
        4.2.4 作者职称分布
        4.2.5 作者年龄分布
        4.2.6 核心作者分布
    4.3 2014 年~2018 年体育类 CSSCI 核心期刊教研教改文献引文分析
        4.3.1 引文数量的统计
        4.3.2 引文语种的分析
        4.3.3 高被引文献分析
    4.4 2014 年~2018 年体育类 CSSCI 核心期刊教研教改文献合作分析
        4.4.1 合着度和合着率分析
        4.4.2 主体合作共现分析
        4.4.3 机构合作共现分析
    4.5 2014 年~2018 年体育类 CSSCI 核心期刊教研教改文献研究内容现状分析
        4.5.1 体育类教研教改文献研究类型及教育阶段分析
        4.5.2 体育类教研教改研究热点分析
        4.5.3 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教研教改研究趋势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游戏概念
        2.1.2 体育游戏教学的概念
    2.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3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功能
    2.4 体育游戏如何有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测量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4.1.1 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4.1.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质指标变化情况
        4.1.3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4.1.4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测试结果
        4.2.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4.2.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4.2.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4.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5 分析与讨论
    5.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各项体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5.1.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分析
        5.1.2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5.1.3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50 米成绩的影响分析
        5.1.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影响分析
        5.1.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跳绳的影响分析
        5.1.6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5.2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5.3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游戏的创编要具有合理性
        6.2.2 设计的体育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6.2.3 游戏的应用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6.2.4 游戏内容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附录2: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分量表
    附录3: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附录4: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四、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高职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 王强. 尚舞, 2021(19)
  • [2]扬州市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及对小学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研究[D]. 王权振. 扬州大学, 2021(09)
  • [3]常州市直属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与提升机制研究[D]. 赵冬冬. 南京体育学院, 2021(11)
  • [4]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邵逸飞. 阜阳师范大学, 2021
  • [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 周瑶. 西南大学, 2021
  • [6]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7]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D]. 杨胡灵.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人文素质教育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 曾炼.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1(06)
  • [9]2014年~2018年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教研教改文献计量分析[D]. 罗佳华. 上海体育学院, 2021
  • [10]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D]. 唐春雨.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标签:;  ;  ;  ;  

论体育与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