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绒癌致子宫穿孔患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李颖[1](2018)在《1例绒毛膜癌并发肾转移伴破裂出血及肺转移和胸膜转移患者的护理》文中认为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种,目前的发病率约为1/50 000[1],有些国家呈现上升趋势[2]。大多数与妊娠有关,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宫外孕、足月产之后[3]。有学者认为[4],前次妊娠为足月产或流产,但只要合并葡萄胎史,则绒癌是继发于葡萄胎。随着检查治疗的进展,绒癌发展到Ⅳ期的已不多见。2018年2月27日本院收治了1例妊娠足月产,但既往有明确葡萄胎史,入院
丛丰辉,刘佳,王晓彬[2](2015)在《化疗及手术治疗对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化疗及手术治疗对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影响,为耐药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耐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侵蚀性葡萄胎12例,绒癌3例;单体药耐药11例,多种药耐药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化疗为主的治疗,其中仅采用化疗治疗者10例,采用化疗为主手术辅助治疗者5例,均未采用放疗,均有效治疗。所有患者均实现0.59年的随访,其中有3例治疗半年后失访。1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治疗后4例肺转移患者其肺部转移病灶也已消失。结论对于未发生严重侵袭或者子宫未明显受累者,可单采用化学治疗;对于子宫病变严重或者出现转移病灶者,可采用以化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何娟[3](2007)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4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种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一般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上较为多见,而且多发生于育龄期的妇女,严重危害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为了了解近7年来我院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临床发展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患者47例。将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如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转移情况、误诊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发现:本组发病年龄介于18岁~50岁之间,平均28.4岁,中位年龄27岁,年龄分布成单峰状,高峰在20~25岁,多数年龄位于20至35岁之间,占82.4%。20岁以下及4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数占其年龄段住院妊娠总数的比例最高;侵葡和绒癌病例中有流产史30例,占63.8%,平均1.62次,最多的达到6次。侵葡和绒癌既往流产史(除外先行妊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9%的侵葡发生于葡萄胎排空后6个月内,81.8%的侵葡发病于葡萄胎排空后3个月内;绒癌先行妊娠中葡萄胎、足月产、流产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可在各型妊娠终止后任何时间段发病,先行妊娠为葡萄胎的绒癌间隔1年以上发病占60%,与侵葡发病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葡和绒癌在先行妊娠结束后至发病前有无停经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显示侵葡和绒癌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流血,39例,占83.0%,流血时间最短1天,最长1年,平均2.6个月,侵葡和绒癌是否出现阴道流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腹部不适21例,占42%,其中疼痛剧烈3例,占6%,侵葡腹部不适出现率为33.3%,绒癌腹部不适出现率为71.4%,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侵葡和绒癌总转移率为66%,侵葡的转移率为60.6%,绒癌的转移率为71.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转移20例,占42.6%。侵葡肺转移率为33.3%,绒癌肺转移率为64.3%,侵葡和绒癌之间肺转移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侵葡和绒癌的初诊总误诊率22%;5-FU+KSM化疗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其中恶心、呕吐较重影响进食有13例,有2例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及腹泻,有轻度骨髓抑制7例及轻度肝功损害6例,除1例死亡病例外其余病例给予相应的辅助对症治疗后未影响化疗的继续;1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侵葡5例,占15.2%,绒癌6例,占42.9%,侵葡和绒癌手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治疗有效率92.9%,近期治愈率达到78.6%;Ⅰ、Ⅱ期侵葡和绒癌的化疗近期治愈率接近或达到100%;侵葡血βHCG转阴平均时间11.4091周,S=4.6050;绒癌βHCG转阴平均时间16.6250周,S=6.2778。侵葡和绒癌βHCG转阴时间比较二者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侵葡经治疗后βHCG转阴时间主要集中在9~12周之间,9~12周之前(包括9~12周)的转阴率为68.2%;
谢幸,钱建华,丁志明,吕卫国,程晓东,万小云,陈亚侠,程蓓,陈晓端,应伟雯[4](2006)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文中研究表明
邓雪莲,胡红波,刘素云,朱雪莲,胡卫中[5](2004)在《滋养细胞肿瘤15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分析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后的预后转归 ,探讨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各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共 15 3例 ,分析经化疗或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 绒癌治愈率 76 19% ,侵蚀性葡萄胎治愈率为 90 99%。结论 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效果可靠 ,对于Ⅱ期以上病例 ,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 ,辅以多种途径的给药方式 ,疗效更佳
严春霞[6](2003)在《1例绒癌致子宫穿孔患者的护理》文中提出
王丽娟,林海雪,林仲秋[7](2021)在《《2020年RCOG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管理指南》解读》文中认为2020年9月,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院(Royal College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发布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管理指南,该指南为第4版。前3版分别发布于1999年、2004年和2010年。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1定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属于癌前病变的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也统称为水泡状胎块);属于恶性病变的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以及罕见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ur,PSTT)及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ur,ETT)。非典型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的恶性潜能尚不确定。
田秀秀[8](2018)在《妊娠晚期自发性子宫破裂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目的:子宫破裂是产科危急重症之一,严重危及母婴生命,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瘢痕子宫的再次妊娠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子宫破裂发生率有增多趋势,而且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多种多样,本文旨在总结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预治措施及预后,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2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妊娠期及分娩期子宫破裂高危因素、临床特点、防治措施及预后。结果:本文报道2例子宫破裂患者均为育龄经产妇,年龄小于35岁,1例既往有输卵管切除史,距此次妊娠间隔2年余,1例既往有子宫肌瘤剔除病史,距此次妊娠间隔1年余。2例患者妊娠均大于30周,首发症状均表现为下腹痛,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探查发现子宫破裂,1例表现为腹痛伴急性胎儿窘迫,术前已考虑子宫破裂,2例患者均行子宫破裂修补术,术后恢复可,母婴结局均良好。结论:子宫破裂临床特点千变万化,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表现不典型病例易被忽略。既往有子宫及子宫附件相关手术史再次妊娠是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应详细了解手术经过,加强孕期管理和监护,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子宫破裂,避免漏诊和误诊。
肖菊花[9](2017)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对大鼠胚胎组织的影响及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指孕囊着床于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瘢痕上,属于异位妊娠。占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的6.1%。本病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为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术、药物流产术,若处理不当易导致难以控制的阴道大出血和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极具危险性。因此,对该病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尤为重要。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而近年来兴起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这一局部非侵入技术在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等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HIFU将超声能量汇集到病变组织中的一个较小区域内,使聚焦区的温度上升至65-100℃,使组织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动物体内探讨HIFU对胚胎组织的损伤情况,而后进一步将HIFU应用于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最后通过与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及灌注甲氨碟呤(methotrexate,MTX)术对比,得出HIFU治疗的优势等相关结论。方法:1.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孕鼠胎儿及胎盘组织,为HIFU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提供实验依据。使用不同能量的HIFU辐照孕鼠胎儿及胎盘组织,观察其辐照后超声影像学改变及病理变化。并检测RIP3等表达变化以及电镜、铁染色的变化。2.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对21例诊断明确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使用HIFU对妊娠组织进行治疗,初步探讨HIFU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完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声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前1小时嘱患者饮水500 ml,适度充盈膀胱,超声确定子宫瘢痕处妊娠组织的位置以及治疗区域和范围,根据妊娠组织的大小和距离体表的距离(深度)来调整HIFU治疗系统的参数,治疗功率约为800-1600W,发射时间约为0.15秒,占空时间为0.18秒,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以及每周超声观察妊娠组织的变化、周边血流等情况;实验室检查(血清β-HCG)的变化,并定期随访。3.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行HIFU治疗的43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72例,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以及每周超声观察妊娠组织的变化、周边血流等情况及血清β-HCG的变化,并定期随访。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应用HIFU辐照SD大鼠孕15天胎儿及胎盘,辐照前超声检查示胎鼠可见心管搏动,胎盘内血供丰富,辐照后超声示胎鼠死亡,孕鼠出现阴道出血,肉眼见胎盘组织颜色暗红,可见出血性改变,不同能量的HIFU辐照,HE染色可见其辐照区域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出血,焦域外组织可见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HIFU辐照后孕鼠胎盘组织电镜检查,提示细胞器中线粒体和内质网扩张、肿胀、溶解、破碎;核皱缩、异染色体聚集,并可见自噬小体。2.患者均在门诊治疗,平均治疗3.4±1.1次(1-5次),在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治疗过程有轻至中等程度的疼痛,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HIFU治疗后第一天、第三天、一周及两周的血清β-h CG分别约为5889±3994(312–15306)m IU/m L,5939±5201(289–17905)m IU/m L,5629±6008(79–15021)m IU/m L和5186±6665(2.1–19348)m IU/m L,患者血清β-h CG下降至未孕水平约为5.3±2.2周。HIFU治疗后,超声检查示治疗后心管搏动停止,但妊娠组织增大且周边血流更加丰富,随后卵黄囊消失,妊娠囊变形且壁薄不光滑,同时彩色多普勒见周边血流减少直至脱落。所有患者瘢痕处妊娠组织消失时间约为6.7±3.0周。在随访过程,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有两位患者在治疗后一年至一年半再次妊娠,妊娠过程顺利,妊娠至足月剖宫产下健康的新生儿。3.HIFU组和UAE组在年龄、孕产次、剖宫产次数、此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孕囊最大直径、停经天数、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β-HCG))无统计学差异。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常规住院治疗,治疗前局部麻醉,治疗后23例患者出现低热,5例患者出现下肢酸胀,11例患者出现臀部疼痛,6例患者出现下腹痛,其中有3例疼痛剧烈,服止痛药缓解。清宫过程中失血量约为20-1000ml,且一例患者因清宫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血清β-h CG下降至未孕水平约为7.5±2.0周,包块消失时间为6.9±2.9周,治疗总费用平均约为14156.9±3623.3元。HIFU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HCG无明显下降,部分患者HCG反而增高,以后持续下降,直至2—12周降至未孕水平,平均约为7.5±2.0周;病灶消失时间平均为7.7±2.7周,治疗过程中不需麻醉、清宫和住院,治疗总费用平均是5142.5±1992.5元。结论:1.HIFU能够损伤胎鼠及破坏胎盘血供,使胎盘出现变性、坏死,周边炎症细胞浸润,可能是一种可行的终止妊娠的方法;2.HIF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方法,可作为瘢痕妊娠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3.HIFU组较UAE组痛苦轻、手术并发症少、无需住院、费用低、无需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符元元[10](2014)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改善妊娠结局的探讨》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纵隔子宫属女性生殖道畸形,约占先天性子宫畸形的80%~90%,可使宫腔对称形态发生改变,而干扰患者正常生育功能,是导致适龄女性不孕(infertilitasfeminis)、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等妊娠不良结局最常见的一类子宫畸形。纵隔子宫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向时,是手术治疗还是先试孕呢?在临床上,医生对纵隔子宫患者治疗的选择也是不尽相同的。对于部分不影响孕育的轻微子宫纵隔,无需手术治疗,也能成功妊娠及分娩,即使是不完全纵隔子宫,也有部分患者选择先行试孕一段时间。一旦患者试孕失败,在流产及后续的宫腔内操作中,就有可能出现宫腔粘连、盆腔及输卵管炎症粘连等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继发不孕。因此,纵隔子宫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手术治疗是最终也是唯一能纠正纵隔子宫方法。经腹或经阴道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abdominal or transvaginal uterine mediastinum resection)是传统治疗方法,但均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子宫有瘢痕、恢复缓慢、再妊娠间隔时间长等缺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在妇科疾病的诊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of septum,TCRS)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破坏子宫的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替代了其他传统术式,成为治疗纵隔子宫的主要手术方式。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腹腔镜监护下行TCRS的112例纵隔子宫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术前及术后妊娠成功率及活产率对比、术中术后处理方式、术后妊娠与手术间隔时间及术后妊娠结局等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期探讨TCRS对改善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为纵隔子宫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112例纵隔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0~41岁,平均(29.24±3.61)岁;结婚3~12年,平均(5.53±1.21)年;不完全纵隔子宫86例,完全纵隔子宫26例;其中因子宫纵隔存在,干扰正常生育能力,发生2次以上(包括2次)自然流产、早产而就诊者66例,因不孕(无其他原因解释)及计划妊娠(辅助生育)不孕而就诊者46例。2、方法:所有患者均经术前诊断(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等),先做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常规检查、宫颈、胃肠及仪器、器械等术前准备,并在全身麻醉、腹腔镜监护下行TCRS,术中探查宫腔全貌,明确纵隔类型、基底部宽度、隔尖终止部位等。随后以针状电极横向切开纵隔组织,直至纵隔基底部,再以环状电极平整修复高出内膜组织的粗糙面,使宫腔恢复正常形态。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5天,经宫腔镜二次探查后宫腔灌注医用几丁糖,并行人工周期治疗,以加快子宫内膜的修复,预防宫腔粘连。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是否成功自然妊娠;术后妊娠与手术间隔时间;术后妊娠结局以及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效果等。并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将因流产就诊的66例患者分为流产组,因不孕就诊的46例患者分为不孕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妊娠率、活产率以及上述其他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用(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6.61%(97/112)、48.57%(17/35)、100.00%(112/112),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随访94例患者3个月~2年,随访率83.93%(94/112),妊娠成功62例(65.96%),活产50例(80.65%)其中足月产48例(96.00%),早产2例(4.00%,均因胎膜早破),剖宫产18例(36.00%),均未发生子宫破裂、胎盘植入、粘连或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因不孕就诊者的妊娠成功率为51.16%,活产率为77.27%,且不同分型的妊娠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流产就诊者51例,术前妊娠成功率为26.29%,活产率为9.71%,术后妊娠成功率为78.43%,活产率为82.50%,术后妊娠成功率及活产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纵隔子宫的最佳诊断方法是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2、TCRS可明显降低子宫纵隔患者的自然流产率,并提高活产率,从而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
二、1例绒癌致子宫穿孔患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绒癌致子宫穿孔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1例绒毛膜癌并发肾转移伴破裂出血及肺转移和胸膜转移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护理 |
2.1 肾转移及肾血肿破裂出血的护理 |
2.2 肺转移和胸膜转移的护理 |
2.3 发热的护理 |
2.4 化疗的护理 |
2.5 心理护理 |
3 小结 |
(2)化疗及手术治疗对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药物治疗 |
1.3.2护理方法 |
1.4 停药标准 |
1.5 疗效评估 |
1.6 随诊 |
2 结果 |
2.1 耐药性GTN患者一般资料 |
2.2治疗情况 |
2.3 术后及预后情况 |
3 讨论 |
3.1 临床特点 |
3.2 化疗 |
3.3 手术 |
(3)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4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写 |
综述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疗效评定标准 |
四.方法 |
结果 |
1.发病年龄情况 |
2.婚育情况及月经史 |
3.先行妊娠及时间 |
4.停经史 |
5.临床症状 |
6.转移情况 |
7.误诊情况 |
8.治疗方法 |
9.治疗结果 |
10.血HCG转阴情况 |
讨论 |
1.发病率 |
2.发病年龄 |
3.与孕产次、流产的关系 |
4.先行妊娠 |
5.停经 |
6.临床表现 |
7.诊断 |
8.误诊情况 |
9.治疗 |
10.治疗效果 |
11.血HCG转阴情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简介 |
(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主持人: |
应邀参加专家: |
主要讨论内容: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 |
葡萄胎发生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
1 印迹基因与HM |
2 BiCHM的基因图研究 |
葡萄胎的诊断与处理 |
1 葡萄胎的诊断 |
1.1 临床诊断 |
1.1.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测定 |
1.1.2 超声检查 |
1.1.3 流式细胞测定 |
1.2 组织学诊断 |
2 葡萄胎的处理 |
2.1 清宫 |
2.2 卵巢黄素化囊肿的处理 |
2.3 预防性化疗 |
2.4 子宫切除术 |
2.5 部分性葡萄胎合并胎儿的处理 |
3 葡萄胎清宫后的处理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前评估 |
1 GTN诊断 |
1.1 葡萄胎后GTN的诊断标准 |
1.2 非葡萄胎后GTN的诊断标准 |
2 GTN治疗前的评估 |
2.1 GTN治疗前的评估方法 |
2.2 GTN临床分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初次治疗 |
1 实施治疗的标准 |
2 低危GTN的处理 |
3 高危GTN的处理 |
4 GTN停药指征 |
5 随 访 |
滋养细胞肿瘤常见转移部位的治疗 |
1 肺转移 |
2 外阴、阴道转移 |
3 脑转移 |
3.1 全身联合化疗 |
3.2 局部化疗 |
3.3 开颅手术 |
3.4 放射治疗 |
3.5 应急治疗 |
4 肝转移 |
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 |
1 耐药性GTN的定义 |
2 耐药的影响因素 |
3 耐药性GTN的治疗 |
3.1 化疗 |
3.2 手术治疗 |
3.3 介入治疗 |
3.4 放疗 |
3.5 其他治疗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
1 PSTT细胞遗传学特征 |
2 分子生物学特征 |
3 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 |
4 处理 |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病理 |
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学新分类 (WHO, 2002年) |
2 水泡状胎块的病理 |
2.1 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
2.2 部分性水泡状胎块 |
2.3 浸润性水泡状胎块 |
2.4 转移性水泡状胎块 |
2.5 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 |
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
3.1 绒毛膜癌 |
3.2 PSTT是由胎盘种植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形成的肿瘤 |
3.3 ETT 巨检示原发于子宫, 位于宫底、子宫下部或宫颈内。 |
滋养细胞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
1 超声在诊断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
2 超声在化疗疗效预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
3 X线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 磁共振显像 (MRI) , 盆腔动脉造影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ET) 等在诊断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
(6)1例绒癌致子宫穿孔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护理问题及措施 |
2.1 术前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
2.1.1 仔细观察生命体征 |
2.1.2 术前准备 |
2.2 术后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
2.2.1 担心疾病预后 |
2.2.2 化疗期间的护理 |
3 出院指导 |
(7)《2020年RCOG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管理指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义 |
2 目的和范围 |
3 介绍和流行病学背景 |
4 证据的鉴定及评价 |
5 葡萄胎的临床表现 |
6 葡萄胎的诊断 |
7 葡萄胎的治疗 |
7.1 葡萄胎的最佳治疗方法 |
7.2 清宫前行子宫颈准备是否安全 |
7.3 清宫时是否可以使用缩宫素 |
7.4 2次手术 |
8 GTD诊断中妊娠组织的组织学检查 |
8.1 是否应对所有自然流产后的妊娠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 |
8.2 是否应对流产后的妊娠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 |
9 可能的妊娠事件处理后,hCG升高者应如何处理? |
1 0 非葡萄胎妊娠后,哪些女性应进行GTN的排查? |
11如何管理疑似的异位葡萄胎妊娠患者? |
12如何管理活胎与疑似葡萄胎并存的双胎妊娠? |
13如何管理PSTT及ETT患者? |
14如何管理PSN和非典型PSN患者? |
15哪些患者需要在GTD中心登记注册? |
16诊断为GTD者的最佳随访策略是什么? |
17 GTN的最佳治疗方案是什么? |
18完全性或部分性葡萄胎后推荐避孕多长时间?成功妊娠后如何监测?前次葡萄胎妊娠,再次妊娠的结局? |
19 GTN患者治疗后的长期结局如何? |
20 GTD治疗后的安全避孕措施是什么?何时开始使用? |
21葡萄胎妊娠后接受辅助生殖的女性,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和其他生育药物安全吗? |
22 GTD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安全吗? |
23 GTD的诊断对患者及其家庭有什么影响? |
24 GTD治疗中心(英国) |
25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26指南解析 |
(8)妊娠晚期自发性子宫破裂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病例资料 |
2.1 病例一 |
2.2 病例二 |
3 讨论 |
3.1 子宫破裂的发病率 |
3.2 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 |
3.2.1 瘢痕子宫 |
3.2.2 非瘢痕子宫 |
3.3 子宫破裂类型及临床表现 |
3.3.1 子宫破裂的类型 |
3.3.2 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 |
3.4 子宫破裂的辅助检查 |
3.5 子宫破裂的处理原则 |
3.6 子宫破裂的预防 |
3.6.1 产前预防 |
3.6.2 产时预防 |
3.6.3 产后预防 |
3.7 子宫破裂的预后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简历 |
(9)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对大鼠胚胎组织的影响及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对孕鼠胚胎组织的作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剂 |
1.3 主要设备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雌性大鼠受孕方法 |
2.2 HIFU辐照孕鼠的操作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胎盘组织HE染色 |
2.5 胎盘组织铁染色 |
2.6 免疫组化检测胎盘组织RIP3的表达情况 |
2.7 胎盘组织电镜观察细胞器结构的变化 |
结果 |
1.孕鼠的一般情况 |
2.不同能量HIFU辐照胎盘组织的病理改变 |
3.不同能量HIFU辐照胎盘组织的超声改变 |
4.HIFU辐照胎盘组织的细胞器结构的改变 |
5.HIFU辐照胎盘组织的铁染色情况 |
6.HIFU辐照后孕鼠胎盘组织RIP3的表达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临床资料与研究对象 |
2.HIFU治疗系统及操作 |
2.1 HIFU治疗设备 |
2.2 HIFU操作步骤 |
2.3 治疗后观察及随访指标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患者的一般情况 |
2.HIFU治疗情况 |
3.HIFU治疗后患者血清β-h CG水平的变化 |
4.HIFU治疗前后超声检查比较 |
5.随访情况 |
讨论 |
结论 |
第三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对比研究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临床资料与研究对象 |
2.HIFU治疗系统及操作过程 |
2.1 HIFU治疗设备 |
2.2 HIFU操作步骤 |
3.栓塞操作系统及操作过程 |
3.1 栓塞设备、主要药物及试剂 |
3.2 子宫动脉栓塞操作步骤 |
4.治疗后观察及随访指标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患者的一般情况 |
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
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h CG水平的变化 |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检查比较 |
5.随访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改善妊娠结局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改善妊娠结局的探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1例绒癌致子宫穿孔患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1例绒毛膜癌并发肾转移伴破裂出血及肺转移和胸膜转移患者的护理[J]. 刘艳,李颖. 现代临床护理, 2018(10)
- [2]化疗及手术治疗对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影响[J]. 丛丰辉,刘佳,王晓彬. 中国医药导报, 2015(36)
- [3]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47例临床分析[D]. 何娟. 吉林大学, 2007(02)
- [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J]. 谢幸,钱建华,丁志明,吕卫国,程晓东,万小云,陈亚侠,程蓓,陈晓端,应伟雯.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04)
- [5]滋养细胞肿瘤153例临床分析[J]. 邓雪莲,胡红波,刘素云,朱雪莲,胡卫中.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03)
- [6]1例绒癌致子宫穿孔患者的护理[J]. 严春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12)
- [7]《2020年RCOG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管理指南》解读[J]. 王丽娟,林海雪,林仲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02)
- [8]妊娠晚期自发性子宫破裂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D]. 田秀秀. 厦门大学, 2018(07)
- [9]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对大鼠胚胎组织的影响及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研究[D]. 肖菊花. 南昌大学, 2017(11)
- [1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改善妊娠结局的探讨[D]. 符元元. 郑州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