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造林两率 保证工程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娟[1](2019)在《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国土绿化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山西的目标。因此近年来林业建设成效显着,但是仍旧存在动力不足,增速慢,质量不高,造林工程成活保存率低等问题。2011-2015年人工造林是“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增长最重要的后备资源,本文以山西省“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省市县所有人工造林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基础数据出发,从人工造林保存的总体情况、分面积类型、分年度、分工程四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成林面积比例、幼林质量等关键数据,重点分析了的5年间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及导致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人畜破坏是影响我省造林保存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管理措施,得出了四方面的结论:(1)全省人工造林质量不高,储备不足。必须加快造林速度,加强造林科学管理。(2)全省缺乏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造林地落实难、林牧矛盾,毁林开垦等现象严重。必须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生态观为总指导,由政府主导,做好全省的国土空间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实行规模化造林,差别化投资,工程化管护。(3)全省人工造林工程管理不科学,工程造林体制不完善,应建立全省造林工程管理系统,加强造林工程过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约束,实现全省造林工程的动态管理。(4)幼林管护不到位是导致造林失败的重要原因,做好幼林抚育管护及补植补造工作是保证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环节,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整合管护体系,加大抚育管护相关费用的投入力度,提高成林转化。
呼群[2](2014)在《下大气力抓“两率” 切实提高造林质量》文中指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工程质量是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核心,"两率"不达标,质量不合格,就意味着工程建设失败。中央每年投入内蒙古自治区20多亿元资金用来造林绿化,最后要的就是数量和质量。同时,"两率"和质量也是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审计只对资金进行审计,现在是对资金和项目成果进行审计。虽然现在对项目成果审计还不是很完善,但随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健全,开始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
郭雨民,臧克冰,赵满妞[3](2013)在《浅析兴安盟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兴安盟由于所处的地理区位,其林业担负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特殊使命。近年来,实施的国家重点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均取得了显着成效。截止2012年底,全盟森林面积增加到1.78×106hm2,森林覆盖率提升到29.58%,森林蓄积量提高到6.7×107m3,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6.9×107m3。虽然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普穷,张昆林,叶彦辉,张永青,赵垦田[4](2010)在《西藏拉萨市工程造林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初探》文中认为工程造林质量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拉萨市林业跨越式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更是我区生态建设"相持阶段攻坚战"的核心所在。本文针对影响拉萨市工程造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根源,提出了提高拉萨市工程造林质量的相关对策。
锡林郭勒盟林业局[5](2010)在《锡林郭勒盟提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质量和效益》文中研究说明锡林郭勒盟的地貌类型从南到北大体上分为浅山丘陵农牧交错区、浑善达克沙地和退化沙化草原区,总体上属于沙化土地类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状况,该盟所属12个旗县市均被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区。
李昊[6](2010)在《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文中认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是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实施的生态工程。论文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阐述生态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并以这些关系为基础对生态治理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于2000年6月开始实施,经过多年的建设,以植树(灌木)、种草等林业生态工程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公益效益开始显现。同时,在许多地区,建立在国家公共投资、政府管理基础上的公益事业还没有与参与工程建设的农牧民生产和生活发生直接的联系,如何改善管理方式和建设思路,调整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持续发挥工程建设效益的重要课题。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主要对象,探讨在保证持续发挥工程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在项目区建立以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为基础的产业链,形成与当地的资源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和经济循环,提高项目区内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管理效率。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提高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效率和综合效益长效发挥。论文在以往调查研究基础上,收集试验点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方式、资源状况等的基础数据,运用典型分析方法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在各个试验点探讨新型生产和经济循环系统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右后旗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后,通过科技支撑手段,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通过改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成为提高项目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本文对于内蒙古林业科学院开展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实施5年以来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定性评价研究和生态足迹方法进行了定量评价,计算出科技支撑项目在82万元投入的情况下,在14.67万亩土地建设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核心工程建设,在发挥显着生态效益的同时,有效地促使更多户农(牧)民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可以产生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论文针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今后实施和管理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调整管理模式,使工程区广大农牧民深层次地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第二,将工程建设由公共事业性建设工程转变为经营性工程项目投资,实行具有经营性质的投资项目管理;第三,由大规模的面上投入转变为有目的的重点项目投入,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基地建设;第四,随着工程建设的继续深入,通过经营性组织从事生态环境建设。
中共郊区区委 郊区人民政府 中共襄垣县委 襄垣县人民政府[7](2009)在《以迎奥运的精神和姿态迎接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召开》文中指出郊区篇 以奥运精神打造生态和谐绿色新郊区中共郊区区委郊区人民政府 为了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和姿态推进今春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全国现场会在我市的召开,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早谋划,科学规划,以实施大规模通道绿化?
赵慧林[8](2008)在《强化措施 加快发展 构筑首府北部绿色屏障》文中提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确立了2007—2010年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年。武川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北窗口,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本县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全市的创森工作乃至全区的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武川县委、政府对全县的林业生态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全力实施创建森林城市的各项工作,着力加强生态项目区的管理,打实打好禁牧工作
满正闯,苏春江,徐云,刘兴亮,张金盈[9](2007)在《岷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认为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对策。
满正闯,苏春江,徐云,刘兴亮,张金盈[10](2007)在《岷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显着改善,工程实施取得较大成效。但是,退耕还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二、提高造林两率 保证工程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造林两率 保证工程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山西省造林工程基本情况 |
2.1 山西省生态环境 |
2.2 工程建设情况 |
2.2.1 退耕还林工程 |
2.2.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
2.2.3 三北防护林工程 |
2.2.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2.2.5 太行山绿化工程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主要指标 |
3.2.1 术语定义 |
3.2.2 指标计算 |
3.2.3 技术标准 |
3.3 调查方法 |
3.3.1 落实工程计划任务 |
3.3.2 收集整理自查材料 |
3.3.3 组织调查样本 |
3.4 开展实地调查 |
3.4.1 资料收集 |
3.4.2 数据准备 |
3.4.3 现地调查 |
3.4.4 数据分析 |
4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 |
4.1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总体结果分析 |
4.2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面积类型结果分析 |
4.2.1 计划任务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
4.2.2 保存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
4.2.3 未保存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
4.3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年度结果分析 |
4.4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工程结果分析 |
5 人工造林科学管理措施 |
5.1 强化管理职责,实施规模造林 |
5.2 合理下达计划,统一投资标准 |
5.3 搞好作业设计,严格审核审批 |
5.4 强化工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
5.5 加强林地管护,开展补植补造 |
5.6 强化林地管理,实行责任考核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3)浅析兴安盟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兴安盟林业工程建设现状 |
2 存在问题及对策 |
2.1 存在的问题 |
2.1.1 抗旱造林技术单一, 使得造林成活率低、保存难度大 |
2.1.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较低 |
2.1.3 混交林应用技术低 |
2.1.4 林业科技投入缺乏 |
2.2 对策 |
2.2.1 总结抗旱造林系列技术模式, 提高造林“两率” |
2.2.2 对重点工程质量制定衡量标准 |
2.2.3 大力发展混交林 |
2.2.4 加大投入,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
3 提高林业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
(5)锡林郭勒盟提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质量和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一、京津风沙源工程林业项目建设及成效 |
(一) 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
(二) 主要成效 |
1、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
2、促进了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 |
3、全民生态意识普遍提高, 社会参与更为广泛。 |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
1、加强组织领导, 把生态建设放在全盟工作的首位 |
2、整合建设布局, 优化建设模式 |
3、强化科技支撑, 保证工程质量 |
4、坚持建管并举, 加强抚育管护 |
5、活化建设机制, 激发建设主体积极性 |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进一步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资规模 |
2、将发展后续产业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 |
3、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项目进行管理 |
4、尽早建立项目区生态补偿机制 |
(6)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工程目前取得的成就 |
1.1.2 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
1.3.1 意义 |
1.3.2 研究的应用前景 |
1.4 研究的内容 |
1.4.1 新型可持续生产与经济系统形成的途径 |
1.4.2 新型生产和经济循环系统运行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
1.4.3 项目区在新型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的途径和方法 |
1.4.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方案 |
1.6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内蒙古京津风沙源工程的进展情况 |
2.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背景 |
2.1.1 我国的草原资源 |
2.1.2 草原粗放掠夺式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破坏的生态环境状况 |
2.1.3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退耕还林(草)工程 |
2.1.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与成效 |
2.2 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情况 |
2.2.1 基本情况 |
2.2.2 工程下达任务及实际完成任务 |
2.2.3 工程资金管理 |
2.2.4 实施阶段工程管理情况 |
2.2.4.1 工程组织管理 |
2.2.4.2 工程计划管理 |
2.2.4.3 工程质量管理 |
2.2.5 工程运营阶段管理情况 |
2.3 内蒙古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2.3.1 植被管护问题 |
2.3.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的产业发展问题 |
2.3.3 对于相关研究的评价与分析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科学发展观 |
3.1.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3.1.2 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 |
3.1.2.1 人与自然的关系 |
3.1.2.2 生态道德与生态价值观 |
3.2 区域协调发展 |
3.2.1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 |
3.2.2 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志 |
3.2.2.1 各区域经济都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潜力 |
3.2.2.2 区际差异保持在一个社会可容忍限度内或逐步呈现缩小趋势 |
3.2.2.3 区域间要素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由流动 |
3.2.2.4 区域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合得到广泛的发展 |
3.2.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
3.2.3.1 市场调节模式 |
3.2.3.2 政府干预模式 |
3.3 均衡发展理论 |
3.3.1 非均衡发展理论(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
3.3.1.1 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
3.3.1.2 增长极理论 |
3.3.2 梯度推移理论 |
3.3.3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3.3.3.1 胡佛—费雪的标准阶段次序理论 |
3.3.3.2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3.3.4 区域分工理论 |
3.3.4.1 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
3.3.4.2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 |
3.3.4.3 要素享赋理论 |
3.4 可持续发展能力 |
3.4.1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进展 |
3.4.1.1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 |
3.4.1.2 绿色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
3.4.1.3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度量 |
3.4.1.4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产系统 |
3.4.1.5 对于自然资本量的认识 |
3.4.1.6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 |
3.4.2 生态足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3.4.2.1 生态足迹的研究内容 |
3.4.2.2 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假设 |
3.4.2.3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3.4.2.4 生态足迹法的优缺点 |
3.4.2.5 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实践 |
4 京津风沙源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框架 |
4.1 几个问题的界定 |
4.1.1 工程项目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
4.1.1.1 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成为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 |
4.1.1.2 落后的、粗放生产方式是上述基本矛盾的根源 |
4.1.2 改变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
4.1.2.1 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PRED的协调 |
4.1.2.2 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
4.1.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项目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
4.1.3.1 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4.1.3.2 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
4.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系统 |
4.2.1 原有社会生产系统的基本框架 |
4.2.2 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以后的社会生产系统 |
4.2.3 新型社会生产系统 |
4.2.4 工程项目区转变生产方式的条件 |
4.3 项目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
4.3.1 项目区的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能力 |
4.3.1.1 政府部门必须肩负起建立和启动新型社会生产系统的责任 |
4.3.1.2 努力提高政府生态环境资金投入的效率 |
4.3.2 项目区内的产业建设与产业组织经营能力 |
4.3.2.1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区农牧经济产业化 |
4.3.2.2 产业组织类型和方式 |
4.3.2.3 项目区推进产业化的主要环节 |
4.3.3 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
4.3.3.1 草原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4.3.3.2 草原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4.3.3.3 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
4.3.3.4 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
4.3.3.5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5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案例研究 |
5.1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基本情况 |
5.1.1 自然条件 |
5.1.1.1 地理位置 |
5.1.1.2 地形地貌 |
5.1.1.3 气候 |
5.1.1.4 土壤 |
5.1.1.5 植被 |
5.1.2 自然资源 |
5.1.2.1 土地资源 |
5.1.2.2 光热资源 |
5.1.2.3 水资源 |
5.1.2.4 矿产资源 |
5.1.2.5 生物资源 |
5.1.3 社会经济条件 |
5.1.3.1 行政区划及人口、劳动力资源 |
5.1.3.2 经济发展 |
5.1.3.3 土利用现状 |
5.1.3.4 交通通讯 |
5.1.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 |
5.1.5 生态治理情况 |
5.1.6 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 察右后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示范区的实践 |
5.2.1 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示范区的必要性和目标 |
5.2.2 科技支撑建设总体布局 |
5.2.3 项目建设内容 |
5.2.3.1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营建及小流域治理 |
5.2.3.2 高产灌草饲料加工高效利用 |
5.2.3.3 四位一体生态日光温室 |
5.2.3.4 舍饲圈养现代化畜牧业及特色养殖建设 |
5.2.3.5 人工草地建植和轮封轮牧天然草场可持续利用 |
5.2.3.6 生态旅游业建设 |
5.2.3.7 村屯绿化 |
5.2.3.8 培植高效流通和社区式分工协作运行机制 |
5.3 科技支撑提高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案例研究 |
5.3.1 科技支撑项目及其应用推广的关键技术 |
5.3.2 社会经济评价方法 |
5.3.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5.3.2.2 研究样本及其数据来源 |
5.3.2.3 数据来源 |
5.3.3 效益评价 |
5.3.3.1 生态效益与整体经济效益评价 |
5.3.3.2 农户受益核算 |
5.3.4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3.4.1 研究结论 |
5.3.4.2 启示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
6.2.1 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意义的再认识 |
6.2.2 尊重规律,提高工程建设实效 |
6.2.3 采取综合措施,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
6.2.4 建立完善区域生态协调发展的长效补偿机制 |
6.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6.4 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四、提高造林两率 保证工程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D]. 张慧娟.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2]下大气力抓“两率” 切实提高造林质量[J]. 呼群. 内蒙古林业, 2014(03)
- [3]浅析兴安盟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 郭雨民,臧克冰,赵满妞.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06)
- [4]西藏拉萨市工程造林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初探[J]. 大普穷,张昆林,叶彦辉,张永青,赵垦田. 西藏科技, 2010(05)
- [5]锡林郭勒盟提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质量和效益[J]. 锡林郭勒盟林业局. 内蒙古林业, 2010(04)
- [6]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 李昊.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7)
- [7]以迎奥运的精神和姿态迎接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召开[N]. 中共郊区区委 郊区人民政府 中共襄垣县委 襄垣县人民政府. 长治日报, 2009
- [8]强化措施 加快发展 构筑首府北部绿色屏障[J]. 赵慧林. 内蒙古林业, 2008(09)
- [9]岷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满正闯,苏春江,徐云,刘兴亮,张金盈. 四川林业科技, 2007(01)
- [10]岷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满正闯,苏春江,徐云,刘兴亮,张金盈.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