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管理产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武韶佳[1](2021)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必要性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并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本文即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包翠玲[2](2021)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管理上并存的思考》文中提出近年来,电子档案对传统纸质档案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由于电子档案自身的一些缺陷,不能完全取代纸质档案。因此,在当前档案管理中对二者的客观要求是相互补充和完善。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相互依赖将不可避免。
李杰[3](2021)在《档案管理中纸张老化问题的成因与档案维护措施分析》文中认为纸质档案作为各类珍贵文献资料的载体,其保存价值不言而喻。在纸质档案管理中,需要重视纸张老化问题对档案管理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纸张档案的质量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直接影响,如档案保存空间内的光照、温湿度和质量等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纸张档案的质量,同时也是造成纸张老化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文章对纸质档案老化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档案维护措施,以供参考。
姚志刚[4](2020)在《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为研究对象,根据害虫与霉变微生物的生活习性,提出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虫害与霉变共同防治""以常规预防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原则,以及从常规预防、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角度提出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建议。
曹丙贵,罗长文[5](2020)在《试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文中研究表明分别阐明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特点,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纸质与电子档案的共存性和互动性、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等方面提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有效融合的措施。
雷洁[6](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大数据时代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科研档案管理需要新方法和新手段。针对目前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科研知识关联度差、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从知识层面将科研档案资源中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员等要素与项目任务书、合同、研究报告中抽取的知识单元进行关联和融合,丰富科研档案的语义关系,推进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提档升级,对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支撑科研单位管理决策、科研档案智能管理、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理论等,对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收集、加工以及存储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凝练科研档案管理深层次加工、多元化关联以及决策支撑等需求,为基于知识图谱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支持。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研究了用于科研档案管理的知识图谱构建过程。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构建要素(知识单元与语义关系)的综合分析,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总结了知识图谱的适用领域,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的构建以及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2)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通过数据解析、深层次揭示以及实体抽取过程实现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结合Nanopublication与CERIF模型,设计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构建了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基于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和OWL语言,继承利用EAD、DCMI等现有较为通用的元数据构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将人员、机构、成果等实体与科研档案资源知识层面的研究任务、实施方案等实体语义串联在一起。通过深层次知识融合与推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研档案语义关联。(3)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了一个覆盖档案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包括数据解析层、智能识别层、语义关联层以及智能管理层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以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为数据源,实现智能化采集与归档、自动抽取与关联以及语义增强等功能,提高了科研档案资源语义关联性,提升了科研档案管理效率。(4)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为验证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从知识识别粒度、知识多维关联度以及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等方面将基于知识谱图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档案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科研档案管理的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夏敏[7](2020)在《中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研究》文中指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是档案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是不断增加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有效供给,不断提升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制修订质量,不断完善和优化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的过程。目前,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新时代下档案保护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相互融合形成许多新的档案保护技术,亟需围绕这些新兴的档案保护技术建设相关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是档案保护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在国内许多大型档案保护工程如“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抢救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项目开展过程中,亟需相关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来规范指导具体工作。总之,近年来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不仅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而且得到了档案工作实践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标准发展历程、标准内容建设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现状。研究发现尽管标准建设数量不断增长,内容建设不断丰富。但是,新时代下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研制基础、标准建设对国际经验的借鉴、标准适用性四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在借鉴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论文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基础较薄弱,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借鉴国外经验能力有待提升,行业标准适用性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这四方面是影响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关键问题。进一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论文从标准建设人才、标准建设参与组织、标准执行条件、标准建设理念、标准建设受档案保护工作影响五个视角研究认为:标准建设人才缺乏、标准建设参与组织之间合作不力、标准执行条件有限、标准建设理念保守、标准受档案保护实践工作制约是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论文提出了应培养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加强标准建设参与组织之间的合作,改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执行条件,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工作,鼓励借鉴国外标准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工作的六条针对性措施,旨在为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马雪雯[8](2020)在《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纸质档案数字化是转变档案管理模式、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创新档案服务方式的重要基础。数字化使档案内容与载体相分离,档案信息不再受限于某一时空,扩展了档案的利用范围;改变了档案部门传统的纸质实体管理模式,转向档案内容管理。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档案局相继发布的四个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划纲要,都多次提及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的内容,特别是最近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综合档案馆在2020年需要达成的数字化目标。文章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分别从政策、标准、技术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力求展现这一工作多年来的变迁过程,把握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在政策层面,体现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试点先行,项目带动”的特点,在政策演变过程中始终强调利用优先,服务民生;在标准层面,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相关标准层次完整、内容丰富,标准修订与实施有阶段性特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在技术层面,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研究呈现出三个趋势:技术方法从数字化加工向整体转变、技术对象从数字化流程转向数字化成果、研发主体从档案部门转向多方协作。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两个成效:服务于档案利用方式转型、服务于纸质档案原件保护。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数字化标准尚不完备,部分标准缺失、更新速度滞后;目录和全文数字化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面临一系列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数字化外包过程中,各类因素威胁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数字化副本的使用面临法律问题,法律效力尚未得到认可、涉及着作权和隐私权;在数字化副本提供利用时,开放鉴定速度滞后于数字化的速度。针对以上问题,从政策标准、数字化管理方式、数字化成果的利用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完善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明确价值取向和前期规划,对数字化各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强化数字化外包管理;加快数字化副本的开放鉴定,完善立法保证数字化副本的凭证效力,推动数字化副本开放利用。
区春裕[9](2020)在《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项目在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国内的建筑业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BIM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城市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工程档案的利用,工程档案是城市建设管理中重要的信息资源。目前国内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出现档案收集困难、档案不全、档案后期利用率低等现象。此外,文件《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体系,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然而现有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无法满足BIM技术成果文件的接收管理需求。BIM技术具有集成性、关联性、可视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将能大大提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朝着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内容:一是对国内外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BIM可视化应用、BIM模型归档存档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BIM技术实现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管理的构想。二是对基于BIM的档案管理的需求进行了研究,搭设了本文的理论框架。三是建立了两种基于BIM的档案信息可视化解决方法,一种是BIM软件解决方法,另一种是BIM云平台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分别进行了验证。四是结合前面信息可视化方法的实践过程、BIM技术相关标准以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相关标准规范,对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化及可视化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可视化模型档案的交付物及标准、BIM模型信息化标准、工程档案文件信息化标准,以及模型档案信息可视化实施标准。五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模型档案信息可视化后的管理利用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前面的研究成果组成了较为系统的基于BIM的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IM技术实现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管理是可行的。通过将BIM模型与建筑工程档案进行关联,在实现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可视化。实现工程档案的信息可视化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若继续深入研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将大大提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王雪梅[10](2020)在《环氧环己烷改性壳聚糖对纸张加固保护的研究》文中指出纸张作为历史传承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科研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许多纸质档案出现老化、破损等现象,因此开展纸质档案材料的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然材料壳聚糖与纸张纤维有很好的相容性,但老化性、柔韧性、粘附力等纸张加固性能欠佳;环氧环己烷是小分子单体,具有六元脂环刚性结构和三元环氧基活性高的特点,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制备天然高分子的改性材料,综合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材料各自的优点,又可兼具小分子单体良好的机械、化学等性能。因此,本文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分别用环氧环己烷、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壳聚糖材料进行改性,并对其进行纸张性能的测定,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如下:以壳聚糖(CS)为原料,环氧环己烷(CHO)为低聚物功能单体,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乙酸为反应溶剂,合成环氧环己烷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CS-CHO。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找到了CS-CHO合成的优化条件;通过FTIR、XRD和DSC-TGA,对合成的CS-CHO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CS-CHO胶液应用于纸张的加固,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胶液对纸张抗张强度、耐折度、撕裂度、白度和光泽度的影响,找到了CS-CHO用于纸张加固的适合条件;本文还考察了CS-CHO对纸张抗热老化性能、耐酸碱性能以及纸张字迹油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FTIR、XRD、DSC-TGA表征,证明环氧环己烷通过N-烷基化反应,成功接在了壳聚糖长链的C2-NH2上;CS-CHO的制备工艺条件为:m(CS):m(CHO)=1:5.5、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7 h、催化剂用量0.06 g;将质量浓度为10%的CS-CHO胶液涂布于纸张,不仅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而且光泽度和白度变化也较小,符合“修旧如旧”原则;老化实验表明,CS-CHO胶液能明显提高纸张的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耐酸碱实验表明,CS-CHO胶液可以渗透在纸纤维内部,并且在纸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地减弱H+离子和OH-离子对纤维的侵蚀;字迹油墨实验表明,CS-CHO胶液对纸张字迹油墨基本无影响,纸样字迹清晰,墨迹无扩散。采用一锅法,以CS-CHO胶液为底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低聚物功能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磷酸氢二钠(DSP)为缓冲试剂,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纸张保护用的CS-CHO-g-PMMA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的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时间对接枝参数和吸水率的影响;将合成的CS-CHO-g-PMMA胶液应用于纸张的加固,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胶液对纸张抗张强度、耐折度、撕裂度、白度、光泽度等的影响,确定了CS-CHO-g-PMMA用于纸张加固的适合条件;同时还考察了CS-CHO-g-PMMA对纸张抗热老化性能、可逆性、耐酸碱性能和纸张字迹油墨的影响;为了提高纸张的机械强度,并使纸张保持原有的光泽度,将CS-CHO-g-PMMA乳液与磷酸酯淀粉(HPDSP)糊化液复配使用,寻找较佳复配比。结果表明,CS-CHO-g-PMMA的聚合工艺条件为:单体用量3 g、引发剂用量7.5 m 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该条件下合成的CS-CHO-g-PMMA乳液的性能好,自由基接枝聚合效果好、耐水性好。耐酸碱实验表明,CS-CHO-g-PMMA乳液可以有效地抵御外界酸碱腐蚀,对纸张起到保护作用;热老化实验表明,纸张涂覆乳液后,老化降解速率明显减缓;可逆性实验表明,CS-CHO-g-PMMA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字迹油墨实验表明,该材料涂覆纸张后不会出现色泽和光泽的变化,也没有字迹油墨的扩散,纸张保持原貌;CS-CHO-g-PMMA乳液和糊化的HPDSP溶液之间较佳复配比为:m(CS-CHO-g-PMMA):m(HPDSP)=5:2,在此配比下,纸张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要求,符合“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等各项要求。
二、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管理产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管理产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必要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必要性 |
(一)纸质档案的利用效率低。 |
(二)纸质档案无法被电子档案完全取代。 |
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统筹管理的认识。 |
(二)缺乏良好的管理应用意识。 |
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发展的措施 |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
(二)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 |
(三)提高两者的关联性。 |
(四)加强档案保管设施的建设。 |
(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管理上并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比较优点 |
1.1 信息量大,密度高,储存方式多样 |
1.2 电子档案可重复使用信息 |
1.3 电子档案利用条件便捷,保密性高 |
2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比较优点 |
2.1 保存查用方式更简便 |
2.2 档案的真实可靠性更强 |
2.3 档案归档方式不同 |
2.4 档案的凭证性更强 |
2.5 受环境影响有所不同 |
3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并存的必然性 |
(3)档案管理中纸张老化问题的成因与档案维护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纸质档案老化问题的成因 |
1.1 与人为因素相关 |
1.2 与环境因素相关 |
2 纸质档案老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
2.1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意识 |
2.2 根据纸张类型分别存放纸质档案 |
2.3 科学控制库房环境温湿度 |
2.4 采取合理灭菌措施防止霉菌滋生 |
2.5 控制档案库房内部光照率 |
2.6 重视纸质档案维护工作 |
3 结束语 |
(4)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档案库房虫害产生机理 |
(一)档案库房害虫的主要来源 |
1. 本身携带: |
2. 库内含有: |
3. 库外侵入: |
(二)档案库房害虫的生活特性 |
1. 耐干性。 |
2. 耐热性、耐寒性。 |
3. 耐饥性。 |
4. 食性广而杂。 |
5. 繁殖能力强。 |
6. 耐低氧性。 |
二、档案库房霉变产生原理 |
(一)纸质档案霉变的外界条件 |
1. 湿度。 |
2. 温度。 |
3. 光线。 |
4. 空气成分。 |
(二)纸质档案霉变过程 |
1. 霉变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
2. 酶的作用。 |
3. 纸质档案霉变的作用。 |
三、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 |
(一)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的原则 |
1.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
2. 虫害与霉变共同防治。 |
3. 以常规预防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
(二)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的方法 |
1. 常规预防法。 |
2. 物理防治法。 |
3. 化学防治法。 |
(5)试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纸质档案管理的特点 |
1.纸质档案的优势 |
2.纸质档案的劣势 |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 |
1.电子档案的内容多样化 |
2.电子档案的存储空间较小 |
三、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差异性 |
1.存储、管理环境的差异 |
2.信息查询方式的差异 |
3.对管理者的职业技能要求的差异性 |
四、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
1.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 |
2.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融合认识程度不深 |
3.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不高 |
五、加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有效融合措施 |
1.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
3.加强两种档案的共存性和互动性 |
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
六、结语 |
(6)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1.1.2 科研档案价值驱动 |
1.1.3 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条件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研档案 |
2.1.2 科研档案管理 |
2.1.3 知识图谱相关概念 |
2.2 国内外档案管理研究进展 |
2.2.1 档案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
2.2.2 档案信息化标准研究进展 |
2.2.3 数字化科研研究进展 |
2.2.4 档案语义化研究进展 |
2.2.5 相关管理模型对比与分析 |
2.3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主要应用综述 |
2.3.1 构建过程 |
2.3.2 构建要素 |
2.3.3 关键方法和技术 |
2.3.4 主要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科研档案管理调研对象选取 |
3.2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
3.2.1 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 |
3.2.2 科研档案收集与归档 |
3.2.3 科研档案加工与组织 |
3.2.4 科研档案管理与利用 |
3.3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科研档案资源完整性缺失 |
3.3.2 科研档案资源组织关联方式单一 |
3.3.3 科研档案资源融合与利用程度不高 |
3.4 科研档案管理需求调研与分析 |
3.4.1 深层次加工需求 |
3.4.2 多元化关联需求 |
3.4.3 决策支撑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 |
4.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设计思路 |
4.2 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 |
4.2.1 科研档案数据解析 |
4.2.2 科研档案深层次揭示 |
4.2.3 科研档案实体抽取 |
4.3 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构建 |
4.3.1 科研档案知识组织方式选择 |
4.3.2 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设计 |
4.4 科研档案深层次知识融合 |
4.4.1 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构建 |
4.4.2 科研档案知识融合与推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构建 |
5.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
5.1.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
5.1.2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需求分析 |
5.2 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
5.3 构建基础与总体架构 |
5.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基础 |
5.3.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
5.4 主要功能与关键技术 |
5.4.1 智能采集与归档 |
5.4.2 语义加工与智能解析 |
5.4.3 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 |
5.4.4 语义增强与知识更新 |
5.4.5 智能审核与个性化推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6.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
6.1.1 助力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 |
6.1.2 推动中国农科院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6.1.3 增强科研档案语义关联与利用程度 |
6.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
6.2.1 知识识别粒度对比 |
6.2.2 知识多维关联度对比 |
6.2.3 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对比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中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3 相关概念界定 |
0.3.1 档案保护 |
0.3.2 行业标准 |
0.3.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 |
0.4 研究创新点 |
1 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概况 |
1.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阶段性发展特点鲜明 |
1.1.1 初步发展时期以纸质与声像档案行业标准为主 |
1.1.2 缓慢发展时期电子档案保护行业标准逐渐兴起 |
1.1.3 快速发展时期纸质声像电子档案行业标准并重 |
1.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标准内容建设不断丰富 |
1.2.1 纸质档案聚焦纸质修复过程的标准建设 |
1.2.2 声像档案重视数字化保护技术标准建设 |
1.2.3 电子档案注重归档存储与信息安全标准建设 |
1.2.4 档案保管条件趋向智能与环保类标准建设 |
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2.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
2.1.1 电子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较为缓慢 |
2.1.2 纸质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仍需完善 |
2.1.3 保管条件智能类与环保类标准建设仍需加强 |
2.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基础较为薄弱 |
2.2.1 行业标准申请立项数量较少且标准研制机构较少 |
2.2.2 标准建设理论研究不足且保护技术研发力度不够 |
2.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借鉴国外经验能力有待提升 |
2.3.1 借鉴国外先进档案标准数量少 |
2.3.2 追踪国外标准研制动态不及时 |
2.4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适用性与实践需求存在差距 |
2.4.1 档案保护新技术的行业标准制定不及时 |
2.4.2 部分行业标准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 |
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3.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人才缺乏 |
3.1.1 档案保护行业从业专职人员数量递减 |
3.1.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复合型人才缺乏 |
3.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组织间合作不力 |
3.2.1 国内标准建设参与组织之间合作不充分 |
3.2.2 与国外档案保护组织合作交流较少 |
3.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执行条件有限 |
3.3.1 “硬件”不足标准执行不力 |
3.3.2 “软件”不强标准执行不严 |
3.4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理念保守 |
3.4.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前瞻性不够 |
3.4.2 忽视档案保护管理方面的标准建设 |
3.5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受保护工作制约 |
4 加强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建议 |
4.1 大力培养行业标准建设所需人才 |
4.1.1 依托档案保护项目培养行业标准建设人才 |
4.1.2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培养行业标准建设人才 |
4.1.3 加强不同学科融合培养档案标准建设人才 |
4.2 加强组织间合作促进行业标准建设 |
4.2.1 加强组织间标准起草修订环节的合作 |
4.2.2 鼓励相互交流标准应用的实践经验 |
4.3 改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执行条件 |
4.3.1 加大档案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4.3.2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应用培训 |
4.4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工作 |
4.4.1 加大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扶持力度 |
4.4.2 提升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基础条件 |
4.4.3 不断完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
4.5 鼓励借鉴国外标准建设先进经验 |
4.5.1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采标工作 |
4.5.2 积极与国外档案保护组织交流合作 |
4.6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工作 |
4.6.1 建立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媒体平台 |
4.6.2 丰富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交流活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8)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纸质档案数字化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档案数字化 |
2.1.2 纸质档案数字化 |
2.1.3 数字档案与档案数字化副本 |
2.2 纸质档案数字化主客体分析 |
2.2.1 纸质档案数字化客体 |
2.2.2 纸质档案数字化主体与责任分析 |
3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
3.1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政策演变 |
3.1.1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政策 |
3.1.2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宏观的具体政策 |
3.1.3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政策特征 |
3.2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发展 |
3.2.1 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现状 |
3.2.2 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的特征 |
3.3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发展 |
3.3.1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获奖情况 |
3.3.2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发展特征 |
4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成效与现实困境 |
4.1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成效 |
4.1.1 服务于档案利用方式转型 |
4.1.2 服务于纸质档案原件保护 |
4.2 纸质档案数字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
4.2.1 数字化标准尚不完备 |
4.2.2 数字化面临安全隐患 |
4.2.3 数字化加工中的质量问题 |
4.2.4 数字化中的法律问题 |
4.2.5 数字化副本的开放问题 |
5 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建议 |
5.1 完善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政策标准体系 |
5.1.1 完善政策标准体系 |
5.1.2 充分发挥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 |
5.2 优化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方式 |
5.2.1 明确价值取向和前期规划 |
5.2.2 对数字化各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 |
5.2.3 强化数字化外包管理 |
5.3 推动数字化副本有效利用 |
5.3.1 加快数字化副本的开放鉴定 |
5.3.2 完善法规以保障数字化副本凭证效力 |
5.3.3 推动数字化副本开放利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纸质档案数字化相关标准规范 |
附录2 2001年以来档案优秀科技成果奖中纸质档案数字化相关奖项 |
致谢 |
(9)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分析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需求研究 |
2.1 档案分类与BIM模型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
2.1.1 建筑工程档案的类别 |
2.1.2 BIM模型常见工程交付物主要类别分析 |
2.1.3 建筑工程可视化档案信息化处理的主要对象及分类 |
2.1.4 建筑工程档案与BIM模型的关联 |
2.2 基于BIM的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及相关技术分析 |
2.2.1 基于BIM的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概述 |
2.2.2 基于BIM的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相关技术分析 |
2.3 信息可视化模型档案接收、管理及利用方式分析 |
2.3.1 信息可视化模型档案的接收方式分析 |
2.3.2 信息可视化模型档案的管理方式分析 |
2.3.3 信息可视化模型档案的利用方式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解决方法研究 |
3.1 档案信息可视化的基本研究内容 |
3.1.1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标准化处理 |
3.1.2 BIM模型的创建 |
3.1.3 关联逻辑 |
3.2 基于BIM软件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解决方法研究 |
3.2.1 BIM软件的选择 |
3.2.2 基于BIM软件的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实现 |
3.2.3 模型文件导入标准 |
3.2.4 基于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软件的接收方法 |
3.2.5 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软件解决方法的其他功能应用 |
3.3 基于BIM云平台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解决方法设计 |
3.3.1 BIM云平台的选择 |
3.3.2 基于BIM云平台的档案信息可视化实现 |
3.3.3 模型文件上传及管理标准 |
3.3.4 基于Autodesk BIM360 Docs平台的接收方法研究 |
3.4 BIM模型的轻量化处理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化及可视化标准研究 |
4.1 信息可视化BIM模型档案的主要交付物及标准 |
4.1.1 交付需求 |
4.1.2 交付内容 |
4.1.3 交付组织及流程研究 |
4.2 BIM模型信息化标准 |
4.2.1 构件命名规则 |
4.2.2 建模深度 |
4.2.3 模型质量要求 |
4.3 工程档案文件的信息化标准 |
4.3.1 工程档案的信息化质量要求 |
4.3.2 交付物的代码标识、格式要求 |
4.4 模型档案信息可视化方案实施标准 |
4.4.1 信息可视化实施方案 |
4.4.2 数据格式标准化 |
4.4.3 模型与档案的关联标准与模型拆分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息可视化BIM模型档案的管理及利用方法研究 |
5.1 信息可视化模型档案的管理 |
5.1.1 管理重点 |
5.1.2 管理组织 |
5.1.3 管理措施 |
5.2 信息可视化模型档案的利用服务 |
5.2.1 服务对象 |
5.2.2 利用管理 |
5.2.3 利用流程 |
5.3 本章小节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环氧环己烷改性壳聚糖对纸张加固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影响纸张保存的因素 |
1.1.1. 外界因素 |
1.1.2. 内部因素 |
1.2. 纸张保护方法 |
1.2.1. 脱酸 |
1.2.2. 除虫 |
1.2.3. 加固 |
1.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纸张的加固保护 |
1.3.1. 壳聚糖的性质 |
1.3.2. 壳聚糖在纸张加固中研究进展 |
1.3.3. 对纸张的保护机理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2. 环氧环己烷改性壳聚糖CS-CHO胶液的制备及其对纸张加固保护的研究 |
2.1. 概述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2.2.2. CS-CHO胶液的合成 |
2.2.3. CS-CHO胶液涂布纸张 |
2.2.4. CS-CHO的表征 |
2.2.5. CS-CHO涂覆纸的性能测试 |
2.2.6. 老化实验 |
2.2.7. 耐酸碱实验 |
2.2.8. 字迹油墨实验 |
2.2.9. 外观质感分析 |
2.3. 结果讨论 |
2.3.1. 反应原理 |
2.3.2. CS-CHO的合成工艺条件 |
2.3.3. CS-CHO的表征 |
2.3.4. 环氧环己烷改性壳聚糖施胶剂的表面施胶工艺 |
2.3.5. 老化实验 |
2.3.6. 耐酸碱实验 |
2.3.7. 字迹油墨实验 |
2.3.8. 外观质感分析 |
2.4. 小结 |
3. 环氧环己烷/壳聚糖/甲基丙烯酸甲酯CS-CHO-g-PMMA接枝物对纸张加固保护的研究 |
3.1. 概述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仪器 |
3.2.2. 乳液合成 |
3.2.3. 纸张涂覆 |
3.2.4. 性能测试 |
3.2.5. 老化实验 |
3.2.6. 可逆性实验 |
3.2.7. 耐酸碱实验 |
3.2.8. 字迹油墨实验 |
3.3. 结果讨论 |
3.3.1. 乳液聚合的制备工艺 |
3.3.2. 乳液涂覆的施胶工艺 |
3.3.3. 老化实验 |
3.3.4. 可逆性实验 |
3.3.5. 字迹油墨实验 |
3.3.6. 耐酸碱实验 |
3.3.7. 小结 |
3.4. 与磷酸酯淀粉的复配与性能测试 |
3.4.1. 机械性能测试 |
3.4.2. 光学性能测试 |
3.5. 小结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硕士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管理产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必要性探究[J]. 武韶佳. 城建档案, 2021(12)
- [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管理上并存的思考[J]. 包翠玲. 兰台内外, 2021(33)
- [3]档案管理中纸张老化问题的成因与档案维护措施分析[J]. 李杰.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09)
- [4]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研究[J]. 姚志刚. 北京档案, 2020(09)
- [5]试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J]. 曹丙贵,罗长文. 兰台内外, 2020(29)
- [6]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D]. 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中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研究[D]. 夏敏. 辽宁大学, 2020(01)
- [8]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研究[D]. 马雪雯. 南京大学, 2020(02)
- [9]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D]. 区春裕.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10]环氧环己烷改性壳聚糖对纸张加固保护的研究[D]. 王雪梅.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