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烨,高瑞霞,褚业娴[1](2021)在《“证据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对策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证据法学是具有较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的法律学科,在证据法学教育实践中引进案例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实用性,且将其运用到证据法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获得广泛认同。然而,多数教师在实际应用案例时,还存在课程教育目标认知模糊、课程教育内容亟待更新以及课程教育方法选用不当等问题。对此,本文基于"证据法学"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广泛且体系交错、学科特殊性决定其实操性较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证据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证据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对策。
项贤国,李锦波,朱玲[2](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行,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具有诸多鲜明的优势,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具备专业师资、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环节设计条件,明确教师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应在案例教学中推行参与教学,持续地积累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郑天娇子[3](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教育部对中职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并且将原先的“德育”课程名称调整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中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接触到法律知识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关情境来突显实践取向,这一要求的提出与案例教学法不谋而合。虽然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频繁地被使用,但是应用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资料,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过程中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应用研究较少,从而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内容,并且查阅文献丰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以范例教学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与课程特点相契合、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合,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必然性,表明本文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再次,通过问卷调查与教育实验相结合的实证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从而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案例选择内容不当、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分析角度呆板,并且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最后,对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在选择案例方面,针对案例选择内容不当的问题,提出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提高中职案例资源库入库标准等策略。在案例呈现方面,针对案例呈现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增强教师专业能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等方案。在案例分析方面,针对案例分析角度呆板的问题,提出倡导做反思性教师,丰富案例本身等措施。
黄晓林[4](2020)在《案例教学法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学案例教学在法学院的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基础法律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案例教学的内容、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无异,仅仅是教师传授权威知识的手段而已,存在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案例编写不符合案例教学目标、以"举例解释"代替"案例教学"、缺乏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等问题。在新知识观背景下,教师和学生是法学知识的共同生产者,应当在案例教学中平等交流、互动,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基础法律职业能力,实现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应有功能。
陈安娜[5](2020)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的关键载体。初中生正值身心发育和三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如何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有效地建构法律知识体系、提升法律运用能力以及培养法治意识,是当前一线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在各科教学实践中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方法,被《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列为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结合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课程的要求,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既符合初中法治教学内容特色又与初中生成长特点相契合的案例教学法。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意义。了解初中法治教育课堂的开展情况,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掌握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案例教学法概述。明确案例、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对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进行再定义,提出初中法治教育开展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特性。明确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各环节要求,确定案例教学的评价原则。第四部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初中法治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开展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五部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应用中的改进策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主要改进策略是建立初中法治教育教学案例库、建设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健全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评价机制。
张燕[6](2020)在《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是古罗马最负盛名的演说家、教育家、法律家和政治家。他是罗马演说教育发展到高峰的代表人物,凭借其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将法律思想融入到演说家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法律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对罗马帝国法律教育的兴盛和后世西方高等法律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了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语境。理解西塞罗的法律教育思想应该置身于当时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中,共和末期政治经济环境对法律教育提出现实诉求,罗马发达的成文法文化和独立的法律家阶层为法律教育思想提供了文化根基,私塾学校和修辞学校中的法律教学实践为其思想提供了现实参考,西塞罗个人的教育经历和法律从业经历更是与他的法律教育思想紧密相连。第二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的天性中有独特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教育要尊重这两种天性,因此主张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同时,法律教育也要考虑法律自身的特点,法律修辞是实现法律论证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了西塞罗关于法律教育理念和方法。第三章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目的论、知识论和方法论三部分。法律教育在西塞罗整个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将法律教育作为较演说教育而言更深层次的文化抉择,诠释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法律家形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尤其重视法律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并力图将专业教育奠基于博雅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之上。在法律教育的实践中,他坚持系统性教学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
翟磊[7](2019)在《法律思维视角下的案例教学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案例教学法是对一套特定的法律学习方法的命名,其在内容、形式上均有别于判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引进和实施,是塑造法律思维能力的策略突破口。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法学教育形式,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形成了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法律诊所以及审判观摩等操作模式,但在法律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上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挖掘案例教学法的法律思维塑造功能,就必须加强案例库建设,确立科学的案例选择原则;引入合作式案例教学法,增强案例教学的论辩性;创立案件过程教学法,提升案例教学的动态性;依托法律方法课程,重点训练学生法律思维能力。
赖雪梅[8](2019)在《“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05方案”实施以来,“基础”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为一门课程,然而实际教学效果与“方案”拟定的初衷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个现象,为解除“基础”课教师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于一门课中认知上的困惑,促进教材到教学的有效转化,本文探究了“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于一体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剖析了“基础”课教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系统设计“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并以此进行实践验证。从理论层面而言,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整合于“基础”课当中,不仅是因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有机融合,更是因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学理上的联系,这是促成“基础”课诞生的最根本的缘由。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德治与法治从未分离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基础”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为一体的合法性。系统梳理和澄清“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有助于提升“基础”课的理论深度,增强课程学术魅力。从现实层面而言,基于前述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学理、历史和现实的考证,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提出系统的教学实施建议,全方位推进“基础”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考核的立体化改革,力促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真正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研究的缘起、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人提出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要求,中宣部“05方案”设计的“基础”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基础”课的教学实施现状与“方案”拟定的初衷存在很大差距:一线教师对“基础”课诞生和实施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通性,因而在教学中出现了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分而治之”的“两张皮”现象。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打通对“基础”课学理认知上的困惑,使其认识到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价值趋同性、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一致性,学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但不够系统和深入,且对“基础”一线教师的困惑不具有针对性,因此,本文直接探究“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于一体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剖析“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系统设计“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路径,并进行实践验证,希望借此帮助“基础”课一线教师解除学理困惑,为增强“基础”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提供方法和途径上的借鉴。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这一部分首先对“基础”课、“德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法制教育”这几个关键词语进行阐释和界定。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理论渊源进行探索。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同源性、同质性、价值趋同性和互补性差异的理论是“基础”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在一门课程中的内在学理依据。西方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论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中国德法相济的历史传统形成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礼法合治”等德法融合的思想也为“基础”课的产生和发展也起到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这部分研究将为实现“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历史基础。第三部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现实需要及其维度。从现实来看,道德与法律作为观念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意识形态,它们的产生和发展都建立共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现实基础之上。“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结合正是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与实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此部分的深度分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一线教师对“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建立有效的认同感。第四部分,“基础”课教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承担“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由于学科背景的差异和教学的惯性导致他们对“基础”课诞生和实施产生巨大的困惑,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通性,在教学中不能将“05方案”的指导精神贯彻到位,从而出现了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分而治之”的“两张皮”现象,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考核的诸多方面。唯有透析“基础”课教学“两张皮”问题及其成因,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第五部分,“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改进对策与实践。本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也是课题创新价值的集中所在。基于前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的考察和分析,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当中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系统的实施建议,并进行实践验证,全方位推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考核的立体化改革,力促“基础”课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尚珂[9](2019)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法学案例教学主要有案例穿插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参与司法实务三种表现形式,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完善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路径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实践性、坚持系统性原则,编写案例教学专门教材,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冯茹[10](2019)在《面向教育硕士的教学案例开发研究 ——以小学教育领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2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被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所青睐,尤其被广泛运用于MBA教学。但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领域一直未得到应有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舒尔曼(L.Shulman)首次提出案例知识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被编码化的、传达实践智慧的知识主体,与从教育研究中提取的原则性知识一样。至此,教师教育领域开始关注案例教学,将案例教学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加以应用与研究。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指出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教学案例对案例教学如同血液对血库一样重要,开发质量可靠的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本文主要研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案例开发问题,围绕该问题从为什么开发、依据什么开发、如何开发和开发得怎么样四个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第三章主要回答“为什么开发”的问题。采用问卷法对410个来自不同层次具有教育硕士培养资格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案例教学理解状况、教学案例理解状况、教学案例开发状况和案例教学实施状况”四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教师对案例教学和教学案例的理解模糊,难以区分案例和例子的不同,教师使用的教学案例多来自于网络,参与教学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培训的机会较少。案例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乏适合的教学案例,教师对教学案例开发缺乏系统了解。第四章主要回答“依据什么开发”的问题。从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解读教学案例开发的理论依据。从本体论来看,教学案例开发要以教育硕士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内在特质、以小学教育实践为现实参照;从知识论来看,教学案例开发过程蕴含了课程内容中的命题知识、案例资源中的策略知识和教学案例中的案例知识,并通过案例教学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之间的转化;从方法论来看,教学案例开发是构建非理论体系课程的过程,深受课程开发模式的影响。在舒尔曼(L.Shulman)教学案例开发模型基础之上,形成了以“这是关于什么的教学案例”为核心问题,以“原始素材搜集、素材选择与提炼、撰写案例和案例抽象化”为具体过程的教学案例开发基本步骤。第五章主要回答“如何开发”的问题。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形成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真实性、典型性、情境性、问题性、理论辐射性和教学指向性。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小学教育领域)》进行分析,提炼出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的教学案例开发要素:以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形成的教学案例开发共同体为教学案例开发主体、以学科教学类和教育活动类为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案例基本类型、以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要素为交叉维度的学科教学案例基本主题。通过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获取案例素材,筛选素材并形成初稿。第六章主要回答“开发得怎么样”的问题。从教学案例本质特征维度和教学案例开发特点维度剖析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班级管理三个不同类型的优秀教学案例,明确教学案例体现的基本特征、反映的教育硕士课程关键主题、解决的教育硕士课程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教学案例的素材获取和写作框架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案例开发四个具体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教学案例开发需求源自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开发、教学案例和案例教学具有内在联动关系。案例教学引发了教学案例开发,教学案例开发为案例教学提供适合的课程资源。二是教学案例开发依据三层逻辑理路。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构成了教学案例开发的三个理论支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指导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案例开发实践过程。三是教学案例开发路径遵循四模块循环模型。“明确标准、提炼要素、获取素材、撰写案例”四个模块构成了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路径,四个模块具有顺序性、衔接性和循环性特征。四是教学案例开发效果是三方关键评估的过程。教学案例中的故事主角、案例教学专家、案例教学执教者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构成教学案例评估关键群体。评估群体可参照“教学案例本质特征”和“教学案例开发特征”两个维度综合评判教学案例的质量。
二、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证据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对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证据法学”课程基本特点 |
(一)涉及知识范围广泛且体系交错 |
(二)学科特殊性决定其实操性较强 |
三、“证据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 |
(一)课程教育目标认知模糊 |
(二)课程教育内容亟待更新 |
(三)课程教育方法选用不当 |
四、“证据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对策 |
(一)设定清晰明确的案例教学目标 |
(二)建设丰富的案例教材与案例库 |
(三)完善与创新课程案例教学方法 |
五、结语 |
(2)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界定及其应用价值 |
1. 案例教学法的缘起与基本内涵 |
2.《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 |
二、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条件 |
1. 专业师资条件 |
2. 教学实践基地 |
3. 教学环节设计 |
三、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
1. 明确教师地位,提高教学能力 |
2. 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能力 |
3. 推行参与式教学,分组讨论学习 |
4. 积累教学资源,更新案例内容 |
(3)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相关概念论述 |
(一)案例的概念 |
(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
1.真实性 |
2.目的性 |
3.典型性 |
4.情境性 |
(四)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范例教学理论 |
2.学习迁移理论 |
3.建构主义理论 |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必要性 |
(一)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改革相适应 |
(二)案例教学法与课程特点相契合 |
(三)案例教学法与学生认知相符合 |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3.教育实验的结果分析 |
(四)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存在的问题 |
1.案例选择内容不当 |
2.案例呈现方式单一 |
3.案例分析角度呆板 |
四、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问题成因 |
(一)案例选择方面 |
(二)案例呈现方面 |
(三)案例分析方面 |
五、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优化方案 |
(一)选择适当的案例 |
1.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 |
2.完善中职案例资源库的建设 |
3.推动案例教学法优化设计 |
(二)案例呈现方式多样化 |
1.增强教师专业能力 |
2.提高学生主动性 |
3.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
(三)分析案例角度多元化 |
1.尊重中职学生群体特点 |
2.倡导做反思型教师 |
3.丰富完善案例本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案例教学法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教学在法学院教育中的优势 |
1. 法学院教育的定位 |
2. 案例教学的优势 |
二、法学案例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1. 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
2. 教学案例编写不符合案例教学目标 |
3. 以“举例解释”代替“案例教学” |
4. 缺乏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 |
三、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
1. 重塑法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 |
2. 重新审视案例教学在法学院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3. 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 |
四、结语 |
(5)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案例教学法概述 |
第一节 案例教学法概念 |
一、案例 |
二、案例教学法 |
第二节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认知发展阶段论 |
三、活动发展阶段说 |
第三章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特性 |
第一节 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依据 |
一、符合初中法治教育的目的 |
二、符合初中法治教育内容的特点和规律 |
三、符合初中生心理与认知发展特点 |
第二节 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环节 |
一、课前准备 |
二、课堂实施 |
三、课后评价 |
第四章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案例选编质量不高 |
第二节 课堂组织与实施不当 |
第三节 案例分析效果不到位 |
第四节 案例教学评价不科学 |
第五章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应用中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建立初中法治教育教学案例库 |
一、统一组织收集与编写案例 |
二、制定教学案例入库标准 |
第二节 建设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
一、重塑案例教学观念 |
二、着重案例编写训练 |
三、提升案例教学应用能力 |
第三节 健全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评价机制 |
一、完善建立案例教学评价机制的条件 |
二、设立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6)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难点 |
第一章 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的历史语境 |
第一节 共和末期的法律面向 |
一、法律教育的现实需求 |
二、发达的法文化传统 |
第二节 罗马法律教育的兴起 |
一、私塾的法律教育 |
二、修辞学校的法律教育 |
第三节 西塞罗的生平 |
第二章 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人性理论 |
一、人的独特性与自然主义教育 |
二、人的社会性与人文主义教育 |
第二节 法律修辞理论 |
一、修辞学的法律溯源 |
二、方法论维度的法律修辞学 |
三、法律修辞与法律教育 |
第三章 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的内容 |
第一节 西塞罗教育思想中的法律教育成分 |
第二节 法律教育的目的论 |
一、演说家的法律导向 |
二、法律家的深层抉择 |
第三节 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一、法律知识与专业能力 |
二、博雅知识与人文素养 |
三、伦理知识与道德素养 |
第四节 法律教育的教学论 |
一、基本教学理念 |
二、具体教学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关研究及评析 |
1.2.2 国内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关研究及评析 |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基本思路 |
第2章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基础”课的概念及其由来 |
2.1.2 德育与道德教育 |
2.1.3 法制教育与法治教育 |
2.1.4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论 |
2.3 西方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论 |
2.4 中国古代礼法并用、德法兼治的思想 |
第3章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现实需要及维度 |
3.1 经济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
3.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
3.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
3.2 政治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
3.2.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德维度 |
3.2.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法治维度 |
3.3 文化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
3.3.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3.3.2 浓厚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
3.4 社会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
3.4.1 道德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石 |
3.4.2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 |
3.5 生态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
3.5.1 生态文明建设要与道德建设相融合、相统一 |
3.5.2 生态文明建设须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 |
第4章 “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现状分析 |
4.1 教学理念分析 |
4.1.1 “基础”课现有的教学理念及存在的问题 |
4.1.2 构建新的“基础”课教学理念 |
4.2 教学方法分析 |
4.2.1 专题式教学法 |
4.2.2 案例教学法 |
4.2.3 合作学习法 |
4.2.4 服务性学习法 |
4.2.5 研究式教学法 |
4.3 实践教学分析 |
4.3.1 “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
4.3.2 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
4.4 教学考核分析 |
4.4.1 “基础”课考评现状分析 |
4.4.2 “基础”课有效考核评价策略 |
第5章 “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改进对策与实践 |
5.1 教学实施原则 |
5.2 教学整体设计 |
5.2.1 “基础”课专题设计的目标 |
5.2.2 “基础”课专题设计内容与方法 |
5.2.3 “基础”课考核方式设计 |
5.3 教学实践案例 |
5.3.1 教学内容解析 |
5.3.2 学生学情诊断 |
5.3.3 教学目标分析 |
5.3.4 教学策略分析 |
5.3.5 教学流程 |
5.3.6 课堂实录 |
5.4 教学效果分析 |
结语创新体制机制,助力有机融合的落地落小落实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
二、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模式 |
(一)案例教学法的表现形式 |
(二)当前案例教学法的不足 |
三、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完善路径 |
(一)在法学教育中贯穿适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
(二)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进路 |
(10)面向教育硕士的教学案例开发研究 ——以小学教育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案例教学相关研究 |
一、案例教学发展历程 |
二、案例教学理论基础 |
三、案例教学的内涵 |
四、案例教学的功能 |
五、案例教学的实施 |
第二节 教学案例相关研究 |
一、教学案例的内涵 |
二、教学案例的特征 |
三、教学案例的类型 |
四、教学案例的功能 |
五、教学案例的开发 |
第三节 文献综述总结 |
一、我国案例教学发展呈现“起步晚、推广慢”的特点 |
二、案例教学内涵理解角度多样化 |
三、教学案例内涵理解具有鲜明的学科差异 |
四、教学案例开发研究缺乏具有学科特色的“变式”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一、核心概念梳理 |
二、具体研究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文本分析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一、量化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质性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一、问卷的编制与调试 |
二、访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第五节 研究的效度、信度与伦理 |
一、量化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
二、质性研究的效度 |
三、研究伦理 |
第三章 教育硕士案例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教育硕士案例教学现状总体分析 |
一、案例教学理解状况 |
二、教学案例理解状况 |
三、教学案例开发状况 |
四、案例教学实施状况 |
第二节 教育硕士案例教学现状比较分析 |
一、不同教龄教师的比较分析 |
二、不同学历教师的比较分析 |
三、不同职称教师的比较分析 |
四、硕导与非硕导之间的比较分析 |
五、博导与非博导之间的比较分析 |
六、不同层次院校的比较分析 |
第三节 教育硕士案例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
一、案例教学制约因素分析 |
二、教学案例开发困难分析 |
第四章 教学案例开发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教学案例开发的本体论 |
一、基于教师教育理论定向 |
二、面向小学教育专业领域 |
三、指向教育硕士案例教学 |
四、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 |
第二节 教学案例开发的知识论 |
一、课程内容中的命题知识 |
二、案例素材中的策略知识 |
三、教学案例中的案例知识 |
四、案例教学中的知识转化 |
五、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 |
第三节 教学案例开发的方法论 |
一、课程开发取向 |
二、课程开发模式 |
三、教学案例开发模式 |
四、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 |
第五章 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路径 |
第一节 什么是好的教学案例——寻求共识 |
一、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
二、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案例的特征 |
第二节 这是关于什么的教学案例——追问理论 |
一、《专业标准》描述与分析 |
二、《培养方案》描述与分析 |
三、教学案例开发要素的提炼 |
第三节 案例素材从何而来——实地研究 |
一、学科教学类案例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
二、教育活动类案例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
第四节 原始素材案例化改造——案例写作 |
一、教学案例写作基本原则 |
二、教学案例写作基本步骤 |
第五节 教学案例生成过程——以《班级管理》教学案例开发为例 |
一、课程分析 |
二、深度访谈 |
三、案例写作 |
四、关键评估 |
第六章 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
一、教学案例本质特征分析 |
二、教学案例开发特点分析 |
第二节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
一、教学案例本质特征分析 |
二、教学案例开发特点分析 |
第三节 小学教育活动类教学案例分析 |
一、教学案例本质特征分析 |
二、教学案例开发特点分析 |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第一节 结论 |
一、教学案例开发需求:源自案例教学 |
二、教学案例开发理论:三层逻辑理路 |
三、教学案例开发实践:四模块循环模型 |
四、教学案例开发效果:三方关键评估 |
第二节 建议 |
一、从教学变革的视角深化对案例教学的认识 |
二、从教学研究的视角肯定教学案例开发的学术价值 |
三、从教师教育的视角探索教学案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
四、从培养质量的视角提升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质量 |
第三节 反思 |
一、研究的局限性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育硕士案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育管理类教学案例基本结构 |
附录三 学科教学类教学案例基本结构 |
附录四 《班级管理》教学案例访谈原始资料 |
附录五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类教学案例 |
附录六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类教学案例 |
附录七 小学教育活动类教学案例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四、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证据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对策初探[J]. 王烨,高瑞霞,褚业娴.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11)
- [2]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项贤国,李锦波,朱玲.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5)
- [3]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郑天娇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案例教学法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黄晓林. 教育探索, 2020(07)
- [5]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陈安娜.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6]西塞罗法律教育思想研究[D]. 张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7]法律思维视角下的案例教学法[J]. 翟磊. 法律方法, 2019(04)
- [8]“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D]. 赖雪梅.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6)
- [9]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问题研究[J]. 尚珂. 西部学刊, 2019(15)
- [10]面向教育硕士的教学案例开发研究 ——以小学教育领域为例[D]. 冯茹.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