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用户 惠普迈向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郝美丽[1](2019)在《《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报告源自本人的翻译实践,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此次实践的源语文本选自美国着名商学院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所着的The Four:The Hidden DNA of Amazon,Apple,Facebook,and Google(中文译名《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简称《四巨头》),源语文本为美国商业读物。本书主要写了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这四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在创业大潮中成功脱颖而出,运用了哪些商业战略,以及如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交流沟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大胆预测了究竟哪一家公司可以与这四巨头平起平坐,成为下一大巨头公司;在本书最后一章,作者又为刚进入职场的人士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这次汉译实践,帮助中国读者获取美国商业发展的最新潮流,推动两国商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选择了功能语境重构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完成之后,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出了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就此次任务的基本情况、整个翻译过程以及译后事项等进行了简单汇报,然后对功能语境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翻译研究进行综述,继而结合前人的研究并加入自己的实践体会,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解析商业读物翻译中的功能语境重构的方法,即在非语言语境的情景语境层面,采用要素增减、要素转换、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的翻译方法,以实现忠实表达的效果。在其文化语境层面,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分析发现:商业读物翻译的过程就是功能语境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重点将原文中的非语言语境进行重构,非语言语境包含了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译文受到源语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制约和影响。在对原文进行解构时,译者首先要充分考虑源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中情景语境的影响,在功能语境重构过程中运用要素增减、要素转换、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等方法实现语境重构。而在译文的文化语境层面,同样受到源语和译入语语境的影响与制约,在功能语境重构的过程中译者采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使介于源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新的译文语境能更好地被读者接受。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促进功能语境重构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并为商业读物翻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
史晓岭[2](2016)在《凌拓公司技术服务部门组织变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向企业级用户的数据存储行业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而不同厂商在产品功能与品质上也趋近相同,因此,产品技术服务作为市场竞争的非价格竞争手段,越来越受到行业重视。但是,不同于一般性的消费类服务市场,面向企业级用户的高科技产品服务市场,学术界缺乏统一的理论和衡量标准。数据存储行业技术服务的特点是:服务人员属于高科技技术人才,用户主要是金融,电信及政府等企业级用户,对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都要求严格。在这种背景下,以IBM,易安信为代表的市场领先者,普遍加大对技术服务部门的投入,把服务作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凌拓公司近几年来连续对其技术服务团队进行人员缩减和组织架构调整。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为了分析矛盾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作者对凌拓公司技术服务部门80%的员工进行访谈,涵盖了技术服务部门的所有岗位,为了横向比较,还对来自易安信,日立和思科等其他厂商的员工进行访谈。通过应用组织一致性模型,通过分析组织内部关键任务、人员、正式组织和企业文化这四大因素之间的六种一致性关系。结果发现,即使面临相同的市场环境和外部压力,同行业中不同的公司由于其战略选择的不同,而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企业选取的组织架构模式,以及组织变革的方式都是围绕企业的战略选择而进行的。众多不同的战略条件导致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战略选择。这个结果同样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更小单元,比如部门,即公司的战略选择决定了部门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影响部门的组织变革。通过分析,发现凌拓公司的组织变革立足于优先发展大客户。服务部门把有限的资源投向大客户市场,并且不断的通过各种服务创新来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本文基于服务质量评估公式,制订了针对数据存储行业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估方法。基于组织一致性模型,提出针对组织缺陷的处理流程并为凌拓公司技术服务部门的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加菲[3](1998)在《企业·产业·事业》文中研究指明 同创集团总裁王荣之应该属于那种最不"合作"的被采访者,我刚提出第一个有关他本人的问题,他便坦率地发表了不同意见:"你们的栏目叫"封面人物".我最怕的就是‘人物’,因为我现在还不是人物……请不要宣传我个人,这与同创的企业精神有些背离。同创不是某个人的,同创是个团队,是一种集体的事业。我的任务是把大家团结到一起,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创造……"接着他又提出了"越权"的建议:"所以采访的内容能不能做适当的调整。"接下去的话题就转入了王荣之所希望的内容——同创,他所讲的一切都是围绕同创的,同创的发展,同创的目标,同创的事业……我也始终被他的谈话所感染,只是不知不觉手中那张事先炮制的采访提纲变得毫无用处了。
曾梦蕾[4](2020)在《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强金融包容性,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同时对支持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普惠金融具有强烈的需求,并且对发展普惠金融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本文对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对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个人、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方面总结了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方式,主要包括“Q大掌柜”服务平台、社区支行、“X闪贷”产品、“贴现+再贴现”、“担保平台+订单贷集群”、“X管家”平台和“T利小微”理财产品、“担保平台+产品”、林权按揭贷款等。但是,本文发现,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现有开展方式和产品仍存在产品竞争力不足、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营销和推广力度不足、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等问题。针对X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竞争力、加强风险管理、推进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优化营销渠道体系和提高推广力度、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对策,希望能对X银行探索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道路提供新的思路。
宋哲琦[5](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王晓慧[6](2019)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利益,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经济建设,把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九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维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经过40余年的高速发展,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维凝聚了发展的真谛。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有效、有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口,跨越这个关口必须要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只有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全面增强国家实力,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雄厚基础,并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生活需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离不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发展在系列政策实施影响下,开始发生深刻性变化,同时依靠大量投资拉动、传统动能为主的要素粗放投入再也不能适应当前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新时代对于中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也赋予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契机,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阐释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什么,厘清党和国家为什么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怎么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意识进行深入研究,文中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分析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国内外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国内学者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性简评,并对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为论文之后的具体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述。本章主要厘定发展、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明晰研究对象和范畴,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框架,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知识支撑。第三章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确立。首先是从历史逻辑回答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确立的必要性,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视域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理论溯源,最后从实践逻辑展开论述了中国必须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本章形成了系统清晰的经济发展思想,有利于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第四章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本章从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得出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包括产业体系的完备、需求结构的升级、扩大的内需市场等。第五章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本章坚持问题导向思维,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立足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累积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从整体勾勒出我国经济发展未来变迁的基本框架,与世界进行比较,总结概括出不利于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包括经济增长效率滞后、经济结构不平衡、体制机制约束等。第六章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按照基本理念、关键抓手、重大突破点的破解思路,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体系、体制机制完善等维度入手,提出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事业的现实路径。
戴兰兰[7](2019)在《CI公司电子产品在多哥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于快消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技术的革新与飞跃让生活变得便利化、电子化、智能化。因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随科技的进步而越来越短,而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追逐从未改变,谁能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最有吸引力符合消费者逐新心理的产品,将站在行业的制高点,迅速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而且,非洲国家处于发展阶段,电子产业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前景,然而非洲落后的技术基础与浅薄的起点决定它和中国及欧美等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在今后有一段需要极速追赶的长路要去走。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非洲国家的电子产品行业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虽然在向更高级阶段奋进的过程充满艰辛和未知,但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电子产业行业将在多哥成为朝阳产业,并推动国家的电子化、现代化进程。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研究西非多哥CI公司电子产品在营销策略具备以下意义:通过研究产品组合、渠道模式、市场定价、宣传策略等多角度对CI公司的电子产品在多哥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而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企业对于上述参考依据是普遍渴求的,本文将给这些企业提供合理的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案。本课题主要采取STP分析、SWOT分析和BCG矩阵分析三种方法,深入剖析CI公司的产品结构,以求得出最佳的产品组合和市场目标,从而提出一套适合CI公司实际的营销策略。通常情况下,提及营销策略,我们通常认为正确而科学的决策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强有力市场份额与利润。为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企业对于好策略的渴望从未停止。CI公司也不另外。本课题从各个角度分析CI公司在多哥的市场营销活动,从而制定出适合CI公司电子产品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刘遹菡[8](2017)在《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新兴文化产业,近年来一直是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与动力源。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基本已完成了全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布局,实现了 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批复和运营。基地的发展不仅能够为数字出版以及整个出版产业带来文化创意和技术上的创新和平台,还能够将基地周边所有数字出版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聚集和联动,实现集群化发展。因此,本文以全国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为研究主体,以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与演进、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开展深入探讨和分析。在基础理论以及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导入,实现对基地运行绩效的横向和纵向测评。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利用文献分析法从产业集群以及出版基地两个方面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章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为接下来的研究构建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方式、演进动因和发展现状三个方面来挖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的进程。通过分析发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有自组织、他组织以及混合组织三种不同方式。并且目前为止,基地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经过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几个不同的阶段,且目前各个基地处于的演进阶段各不相同。技术、市场、政府行为、人文和人才因素是推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的最主要的五个因素。另外,通过基地布局、基地构成情况以及经济规模能够较为清晰的了解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从构成主体、主体间关联互动以及组织形态三个方面探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结构。全国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形态各不相同,分为无核心、多层次单核心、单层次多核心以及多层次混合四种组织形态。基地的主体由核心层和辅助层构成,核心层指的是开展数字出版产业业务的企业,辅助层则包括了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各主体之间通过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共同参与到基地的运行当中,推动基地的整体发展。第五章分析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作为高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的三大运行机制,分别为协同创新机制、竞合机制以及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基地的协同创新主要由基于IP、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以及基于产学研的三种创新形式构成,是基地得以发展迅速的主要推动力。另外,竞合机制将基地内的主体全部链接起来,以横向产业链中互补而形成的竞争为主导的竞合以及以纵向产业链中互补的合作为主导的竞合两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风险共同承担,以达到共同开拓和占领市场,实现共赢的目的。而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存在则是加速知识和技术在基地范围内的流通,促使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能力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快速创新,能够让基地拥有作为集群形式发展的独有优势。基地中知识溢出的主体主要是基地中的企业、公共研究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用户,通过主动、被动以及非正式溢出三种形式产生知识流通和溢出。同时,知识溢出的主体也是进行知识和技术学习的主要来源和途径。知识溢出和学习通过知识转移、知识转换和知识收获的循环过程来实现。第六章是对全国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首先确定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技术路径,包括评价的目标与原则、评价思路和流程以及评价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地的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之后,将其代入指标体系,得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测度和评估。一是通过4个二级模块的不同得分,能够分析出各个基地在不同模块的优势和劣势的横向测评结果;二是可以得出14个基地运行绩效的整体排名并且将其划分为绩效极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极低五个不同梯度的纵向测评结果。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与展望。简要陈述和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观点,另外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延伸研究进行展望。
廖湘科,肖侬[9](2016)在《新型高性能计算系统与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高性能计算技术是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技术制高点.本文针对未来新型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挑战,从微处理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高性能并行算法与应用等多个核心技术来分析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与挑战,从基础研究的角度阐述我国未来高性能计算系统理论与技术领域需重点开展研究的领域(或科学问题)与相关政策建议.
刘帅[10](2016)在《神州数码的服务化转型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IT渠道市场走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了一批分销商和渠道销售商,但是随着经济环境下行,IT市场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IT硬件市场竞争激烈,IT硬件产业进入了薄利时代。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作为国内IT分销龙头企业,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经营利润急剧下降,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开始介绍了 IT渠道、服务化和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并简介了 IBM和惠普的服务化转型案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对神州数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存在资金压力、利润下滑、价值丢失、恶性竞争、产品选择失误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神州数码陷入了经营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从服务的趋势和价值的角度对神州数码的服务化转型进行必要性分析,通过SWOT理论分析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可行性。接着,提出为了成功的实现服务化转型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其中目标是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和引领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是从业务模式创新、战略业务布局、人才建设三个维度来阐述,然后围绕着神州数码的硬件分销、信息产业、供应链和智慧城市四大业务板块说明服务化转型的具体措施。最后从人力、资金、产品、业务流程、激励机制的角度阐述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保障措施。
二、面向用户 惠普迈向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用户 惠普迈向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1.1 原文简介 |
1.1.1 原文作者简介 |
1.1.2 原文内容简介 |
1.1.3 原文文本特点 |
1.2 实践目的与意义 |
1.3 翻译报告的主要结构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2.1 翻译文本的确立 |
2.2 运用工具的准备 |
2.3 翻译理论和策略的选择 |
2.4 任务计划的制定 |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原文的理解阶段 |
3.2 译文的组织阶段 |
3.3 译后的校对阶段 |
第四章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 |
4.1 功能语境理论 |
4.1.1 功能语境理论的发展 |
4.1.2 功能语境理论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
4.2 翻译研究中的语境重构 |
4.3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 |
第五章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过程 |
5.1 情景语境重构 |
5.1.1 要素增减 |
5.1.2 要素转换 |
5.1.3 要素替代 |
5.1.4 要素重组 |
5.2 文化语境重构 |
5.2.1 异化 |
5.2.2 归化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 |
附录2 译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凌拓公司技术服务部门组织变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凌拓公司及其售后服务部门背景介绍 |
2.1 数据存储行业概况 |
2.1.1 数据存储行业描述 |
2.1.2 数据存储行业市场分析 |
2.1.3 中国数据存储行业分析 |
2.1.4 数据存储行业用户特点分析 |
2.1.5 数据存储行业服务市场分析 |
2.2 凌拓公司介绍 |
2.2.1 公司沿革 |
2.2.2 凌拓公司在中国 |
2.2.3 凌拓公司企业文化 |
2.3 凌拓公司中国区售后服务团队介绍 |
第3章 相关理论回顾 |
3.1 组织一致性模型 |
3.1.1 模型提出 |
3.1.2 模型概述 |
3.1.3 模型的理论意义 |
3.1.4 模型的实践意义 |
3.1.5 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和适用组织架构 |
3.2 大客户相关理论 |
3.2.1 顾客金字塔模型 |
3.2.2 大客户服务理论 |
3.3 服务创新理论 |
3.3.1 服务创新综述 |
3.3.2 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 |
3.4 SERVQUAL服务质量模型 |
第4章 组织一致性模型下的变革研究 |
4.1 一致性模型下的组织战略 |
4.2 凌拓公司技术服务部门的组织演化阶段 |
4.3 基于组织一致性模型的诊断分析 |
第5章 凌拓公司服务部门的创新评估与改造建议 |
5.1 一致性模型下的服务创新 |
5.2 服务创新内容介绍 |
5.3 凌拓公司的服务创新维度和服务质量评价 |
5.4 凌拓公司服务部门的改造建议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未来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研究 |
1.2.2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对策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章 普惠金融理论概述 |
2.1 普惠金融的定义及其特点 |
2.2 普惠金融产生与发展 |
2.3 发展普惠金融的作用和意义 |
2.4 发展普惠金融中面临的风险 |
第3章 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
3.1 X银行简介 |
3.2 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启动 |
3.3 X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主要方式 |
3.3.1 针对个人客户的开展方式 |
3.3.2 针对小微企业的开展方式 |
3.3.3 针对“三农”的开展方式 |
3.4 X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效果 |
3.4.1 拓展了物理服务网格,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
3.4.2 开发商业银行新利润增长模式 |
3.4.3 破解小微企业、涉农企业融资难题 |
3.4.4 开发长尾市场,提高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 |
第4章 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产品竞争力不足 |
4.2 缺乏管理风险能力 |
4.3 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 |
4.4 营销和推广力度不足 |
4.5 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
第5章 X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对策 |
5.1 提高产品竞争力 |
5.1.1 产品科学定价 |
5.1.2 统筹协调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
5.2 加强风险管理 |
5.2.1 加快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
5.2.2 推动小微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创新 |
5.2.3 运用多方风险分担机制,引入信用保险 |
5.3 推进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
5.3.1 创新个人和农村金融产品 |
5.3.2 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5.3.3 完善内部制度 |
5.4 优化营销渠道体系,提高推广力度 |
5.4.1 优化物理渠道建设 |
5.4.2 完善社区金融服务 |
5.4.3 深化发展互联网金融 |
5.4.4 加强宣传力度和丰富批量获客渠道 |
5.5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6.2 本文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6)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国内背景 |
1.1.2 国际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点 |
第2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述 |
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 |
2.1.1 发展 |
2.1.2 高质量发展 |
2.1.3 经济高质量发展 |
2.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
2.2.1 稳定性 |
2.2.2 高效性 |
2.2.3 低耗性 |
2.2.4 协调性 |
2.3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
2.3.1 经济增长效率 |
2.3.2 经济增长结构 |
2.3.3 创新驱动发展 |
2.3.4 绿色经济发展 |
第3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确立 |
3.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 |
3.1.1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客观必然 |
3.1.2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 |
3.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
3.2.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发展理论 |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
3.3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
3.3.1 依靠要素粗放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
3.3.2 消费促使“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
第4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
4.1 新中国70年所积累的物质条件 |
4.1.1 强大物质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性 |
4.1.2 完备产业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条件 |
4.2 具备良好的要素条件 |
4.2.1 劳动力素质稳步提升 |
4.2.2 新生产要素与日俱增 |
4.3 需求结构变化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
4.3.1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
4.3.2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 |
4.4 需求市场释放有利的增长活力 |
4.4.1 内需市场不断扩大 |
4.4.2 外需市场不断拓宽 |
第5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 |
5.1 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缓慢 |
5.1.1 实体经济成本上升 |
5.1.2 高级技术人才缺少 |
5.2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
5.2.1 经济内部结构不平衡 |
5.2.2 结构性矛盾导致发展不充分 |
5.3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不足 |
5.3.1 自主创新动力缺乏 |
5.3.2 企业研发能力欠缺 |
5.4 经济体制机制约束 |
5.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 |
5.4.2 政府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
第6章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6.1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6.1.1 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
6.1.2 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6.1.3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
6.1.4 开放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6.1.5 共享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 |
6.2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
6.2.1 加快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 |
6.2.2 破除无效供给与扩大优质供给 |
6.2.3 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
6.3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为导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6.3.1 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 |
6.3.2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
6.3.3 坚持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 |
6.4 以制度完善和体制创新为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6.4.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4.2 继续深入推行金融体制改革 |
6.4.3 强化完善创新激励体制机制 |
6.4.4 加强深化教育科技创新体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和致谢 |
(7)CI公司电子产品在多哥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CI公司概况及营销策略现状 |
2.1 CI公司概况 |
2.1.1 CI公司产品构成 |
2.1.2 CI公司市场分布特点 |
2.1.3 CI公司的产品投资组合 |
2.2 CI公司STP现状 |
2.2.1 市场细分现状 |
2.2.2 目标市场选择现状 |
2.2.3 品牌定位现状 |
2.3 CI公司4P组合策略现状 |
2.3.1 产品策略现状 |
2.3.2 定价策略现状 |
2.3.3 渠道策略现状 |
2.3.4 促销策略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I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CI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CI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3.2.1 潜在进入电子产品行业的企业 |
3.2.2 现有电子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
3.2.3 电子产品替代品的威胁 |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的威胁 |
3.2.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3.3 需求环境分析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3.3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
3.3.4 问卷调查结论 |
3.4 CI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4.1 资源分析 |
3.4.2 能力分析 |
3.5 CI公司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威胁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I公司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
4.1 CI公司STP战略问题分析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 |
4.1.3 市场定位 |
4.2 CI公司4P组合策略问题分析 |
4.2.1 产品组合策略 |
4.2.2 定价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针对CI公司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
5.1 CI公司STP战略的改进建议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 |
5.1.3 市场定位 |
5.2 CI公司4P组合策略的改进建议 |
5.2.1 优化产品策略 |
5.2.2 优化定价策略 |
5.2.3 优化渠道策略 |
5.2.4 优化促销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处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 |
1.1.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 |
1.2 研究综述 |
1.2.1 产业集群研究 |
1.2.2 出版产业基地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
2.1.1 规模经济理论 |
2.1.2 工业区位论 |
2.1.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
2.1.4 增长极理论 |
2.1.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2.1.6 GEM因素模型 |
2.2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 |
2.3 知识溢出理论 |
2.4 竞合理论 |
2.5 小结 |
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与演进 |
3.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动因 |
3.1.1 技术因素 |
3.1.2 市场因素 |
3.1.3 政府因素 |
3.1.4 人才因素 |
3.1.5 人文因素 |
3.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方式 |
3.2.1 自组织方式 |
3.2.2 他组织方式 |
3.2.3 混合组织方式 |
3.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历程 |
3.3.1 萌芽阶段 |
3.3.2 形成阶段 |
3.3.3 成长阶段 |
3.3.4 成熟阶段 |
3.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现状 |
3.4.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布局 |
3.4.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构成方式 |
3.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经济规模 |
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结构 |
4.1 基地主体 |
4.1.1 核心层主体 |
4.1.2 辅助层主体 |
4.2 主体间关联互动 |
4.2.1 基地企业之间互动 |
4.2.2 政府与基地之间互动 |
4.2.3 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地之间互动 |
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形态 |
4.3.1 无核心组织形态 |
4.3.2 多层次单核心组织形态 |
4.3.3 单层次多核心组织形态 |
4.3.4 多层次混合形态 |
5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机制 |
5.1 基地运行机制概述 |
5.2 协同创新机制 |
5.2.1 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 |
5.2.2 协同创新的动力 |
5.2.3 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 |
5.3 竞合机制 |
5.3.1 竞合的内涵 |
5.3.2 以竞争为主导的竞合 |
5.3.3 以合作为主导的竞合 |
5.4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 |
5.4.1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内涵 |
5.4.2 知识溢出主体分析 |
5.4.3 基地知识溢出的过程和机理 |
5.4.4 基地知识溢出与学习的形式 |
6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 |
6.1 基地运行绩效及其评估的意义与功能 |
6.2 构建运行绩效评价体系 |
6.2.1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
6.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
6.2.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模型 |
6.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过程与结果 |
6.3.1 评价过程 |
6.3.2 评价结果分析 |
6.4 小结 |
7 总结与讨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本文创新之处 |
7.3 本文的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神州数码的服务化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框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IT分销渠道 |
2.1.1 IT定义 |
2.1.2 分销渠道 |
2.1.3 IT分销渠道 |
2.2 IT服务化的相关理论 |
2.2.1 服务化的概念 |
2.2.2 IT服务化 |
2.2.3 服务化战略的内涵 |
2.2.4 服务化的核心思想 |
2.2.5 服务化的形式 |
2.3 国际IT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
2.3.1 IBM转型之路 |
2.3.2 惠普的并购转型 |
2.4 智慧城市的基本理论 |
2.4.1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
2.4.2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
第3章 神州数码的现状、问题及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
3.1 神州数码公司介绍 |
3.1.1 神州数码简介 |
3.1.2 神州数码主营业务 |
3.2 神州数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3.2.1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带来资金压力 |
3.2.2 分销利润下滑严重 |
3.2.3 渠道扁平化削弱分销商价值 |
3.2.4 友商恶性竞争损害各自利益 |
3.2.5 代理产品选择失误 |
3.3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
3.3.1 服务化的趋势 |
3.3.2 IT服务对于客户的价值 |
3.3.3 IT服务对于自身的价值 |
3.3.4 IT服务对于IT厂商的价值 |
3.4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SWOT分析 |
第4章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目标与任务 |
4.1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指导思想 |
4.1.1 价值链上游: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 |
4.1.2 价值链中游:做好业务的加减法 |
4.1.3 价值链下游:靠近用户,体现自身价值 |
4.1.4 从分销向服务转型 |
4.2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经营理念 |
4.3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目标 |
4.3.1 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满足个性化需求 |
4.3.2 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 |
4.4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任务 |
4.4.1 业务模式持续创新,加速结构转型升级 |
4.4.2 战略业务深化布局,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
4.4.3 强化人才文化建设,凝聚企业精神动力 |
4.5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方向 |
4.5.1 传统分销业务 |
4.5.2 信息产业业务 |
4.5.3 供应链业务 |
4.5.4 智慧城市业务 |
4.6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解决的问题 |
第5章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保障措施 |
5.1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人力资源保障 |
5.2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组织架构调整 |
5.3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自有产品研发 |
5.4 神州数码服务化转型的营销模式转变 |
5.5 神州数码业务流程重组和业务协同 |
5.5.1 重组业务流程 |
5.5.2 加大业务协同力度 |
5.6 改革创新激励机制 |
5.7 成立专业的金融部门 |
5.8 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实现快速转型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面向用户 惠普迈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D]. 郝美丽.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2]凌拓公司技术服务部门组织变革的研究[D]. 史晓岭.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7)
- [3]企业·产业·事业[J]. 加菲. 软件世界, 1998(06)
- [4]X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 曾梦蕾. 南昌大学, 2020(03)
-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6]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 王晓慧. 吉林大学, 2019(02)
- [7]CI公司电子产品在多哥的营销策略研究[D]. 戴兰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D]. 刘遹菡. 武汉大学, 2017(02)
- [9]新型高性能计算系统与技术[J]. 廖湘科,肖侬.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6(09)
- [10]神州数码的服务化转型研究[D]. 刘帅. 东北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