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0)在《内蒙古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原歌曲以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众多歌曲类型中独树一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掀起了一股“民族风”的热潮。这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既满足了人们对音乐多样性的期待,又带动了内蒙古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音乐文化资源。而这些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已经超越了草原的空间意义,传递出更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以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作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分析法,从作为“边疆”符号的草原、作为“家园”符号的草原和作为“生命”符号的草原三个方面解读了草原歌曲中“草原”符号的文化内涵;关于“草原”符号的建构方式,从歌词文本的主题、歌词文本的特性以及草原歌曲的音乐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草原歌曲建构“草原”符号时面临的困境做了深度梳理,并简单总结了草原歌曲建构“草原”符号的创新之法,希望可以助力草原歌曲建构好“草原”符号,讲好草原故事。
王万顺[2](2020)在《莫言小说中的“红歌”书写及其叙事功能》文中认为莫言曾被视为"军旅作家"代表,还在检察系统工作过,在创作中涉及到许多军旅元素,其中包含着不少"红色歌曲"。这些"红歌"范围广泛,有进行曲、颂歌、叙事歌曲、抒情歌曲、诙谐歌曲等,跨越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以来及新时期等各个时间段,涉及表现革命战斗、抗日、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拥军等主题。它们对于莫言小说的情景描写、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思想表达以及叙事进度控制等具有积极作用。
牛晟[3](2020)在《浅谈在民歌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以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反映自己民族的风情地貌和生活习俗的民歌文化,本文以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例,分析民歌演唱过程中的技巧和情感处理,以及如何在民歌的演唱中完整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声乐演唱的更高境界。
洪梦[4](2019)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问世前后》文中提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每当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风靡半个多世纪的歌曲,总会让人想起广袤无垠、美丽富饶的绿色大草原,歌曲中那意境深远的
胡志峰[5](2019)在《白云遐想》文中研究说明周末,静坐在乡村的庭院,闲暇的时候一个人望着天上的白云出了神。久住在快节奏的城市,我已很久没有享受到如此悠闲的乐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看着天上的白云,我似乎又听到了这首熟悉的歌,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景致: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
李解[6](2019)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萨娜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达斡尔族女作家萨娜的小说创作寄寓着对自然万物的关切,对游猎民族族群生存命运的忧思,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冲突的反思,充满着浓厚的生态意识。本文从生态视角切入对萨娜小说的分析,通过萨娜小说中的自然生态书写、精神生态书写、女性生态书写,揭示其生态审美意识和民族责任意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人类面临生态被破坏、物种的灭绝、民族文化的消亡等诸多危机。萨娜以智者的高度冷峻地刻画出游猎民族在社会转型中遭遇的尴尬与无奈、痛苦与彷徨。萨娜不仅体察到生态危机的严峻,而且进一步洞悉了人类精神领域发生的更深层次的危机。所以,萨娜的小说在诠释游猎民族族群生存困境的同时,更多的展现了他们的精神困境。而对原始宗教与传统文化在族群中的衰落、剥离与变异的书写,体现出她对民族文化流失与消亡的无限隐忧。萨娜虽然对少数族群文化的流失与消亡心怀隐忧,但又藉由她笔下人物对“精神原乡”的追溯、对族群文化的“寻根”,展现出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守与传承。基于此,萨娜的小说既充满了无尽的感伤,又洋溢着理想主义的诗性气质。萨娜的小说创作融生态视角与女性视角于一体,她执着地认为自然生态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女性的重要精神依托。所以她从女性视角出发,书写了游猎民族女性对自然的依存与敬畏,展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关联。正是双重视角的融合,使萨娜小说成为当代少数民族女性写作的高地。在多元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中,单一封闭的文化身份认同,虽然有助于保护民族的文化记忆,但也缺失了对族群生存现状的多元思考,这可视为萨娜小说创作的局限性所在。
高瑜[7](2019)在《达斡尔族女作家萨娜小说研究》文中提出萨娜于1993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小说二百多万字,有着不俗的创作实力,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是达斡尔族及“三少民族”1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着“莫力达瓦女作家”的称号。萨娜的独特性在于她身兼少数民族作家与女作家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她带着对本民族的深切关怀,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三少民族”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心理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少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萨娜对本民族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她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创作,以女性独有的洞察力,对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进行了细致的书写。本文试图对萨娜的小说进行全面而客观的研究,呈现探索她的文本世界,展示其对“三少民族”文学、内蒙古文学乃至整体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与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萨娜的生平与创作简述,以及萨娜小说的研究现状。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研究萨娜少数族群书写的特点,指出萨娜的少数族群书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描写了达斡尔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与个性特征,展现了达斡尔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第二章研究萨娜女性书写的特点,指出萨娜具有清醒的女性意识,她通过对男权统治的批判、对现代婚姻关系的审视、对女性正面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关注她们在婚姻中的痛苦、在生活中的失落和寂寞,同时致力于树立女性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她们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所在。第三章对萨娜双重身份的创作进行总结,指出她整体的创作是一个失落——寻找的过程,是她以离开故土去往现代都市的女性身份,结合过往的原乡经验和现代的都市体验,对族群及现代都市生活的观照与体会。第四章对萨娜创作中的不成熟之处进行反思并得出结论,提出本人对于萨娜创作的思考,以期为萨娜未来的创作提供借鉴的可能。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萨娜创作的成就,指出解读与研究萨娜的创作对“三少民族”文学、内蒙古文学乃至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阿剑[8](2018)在《造谣(短篇小说)》文中研究说明王海生成为真正的高手,那是很后面的事。我们在一起时,他还不会武功,老挨他父亲王建国的揍。王建国是个流氓,个子矮,但是很壮,整个人看上去像一把生锈的老虎钳。他黑红的左腮帮子上有道白白的疤。每次从井下回来,就是王海生挨揍的时候,这跟一个星期上六天课一样笃定。王建国像从老山前线刚回来,安全帽像钢盔,拿在手上一晃一晃,工作服上满是油污、泥土,一路四下里招呼,很响地往冬青灌木丛里吐痰。
曲天盛[9](2017)在《蓝蓝的天空》文中研究表明"婷婷,快起床,妈要给你个惊喜。""什么惊喜?""咱家又买新车了!""咱家那辆旧车呢?""那辆旧车留给你爸上班用,这辆新车专为接送你上下学!""妈,咱家离学校也不远,我都说过,上下学要自己走,不用专车接送!""傻孩子,人敬衣服马敬鞍,走着上学多没范儿呀!"女儿被迫上了车,噘着小嘴儿,扬着冷脸儿。
桂含章[10](2017)在《又见蓝天》文中提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这竟然不是只在歌词里有,而是在郑州也能看到的景象!你想得到吗?雾霾,雾霾,从春到夏,从秋到冬。PM2.5以令人敬畏的执着,把曾经的绿城变成了雾霾之都。视野里的一切,都是灰扑扑的。空气原本是无色透明的,它存在,人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只觉得清爽;如今,它变得黏稠,呈现一种难以形容的肮脏颜色,就像出了毛病的胃一样,让你很不舒服地感觉到了它的存在。"雾失楼台"已成为常态,"月迷津渡"却难得一见,因为郑州的天已像黄河的水一样混浊,白天日色暗淡,
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设计 |
一、内蒙古草原歌曲中“草原”符号的文化内涵 |
(一)作为“边疆”符号的草原 |
1.描绘“草原”自然风光 |
2.描绘“草原”着名景点 |
3.书写“草原”人文风情 |
(二)作为“家园”符号的草原 |
1.孕育生命的摇篮 |
2.精神世界的归属 |
3.追逐自由的净地 |
(三)作为“生命”符号的草原 |
1.“天父地母”观 |
2.“万物有灵”观 |
二、内蒙古草原歌曲中“草原”符号的建构方式 |
(一)歌词文本的主题 |
1.家园意识 |
2.母爱情缘 |
3.爱情表达 |
4.生态关怀 |
(二)歌词文本的特性 |
1.诗化美 |
2.抒情性 |
3.可唱性 |
(三)歌曲的音乐特征 |
1.浓郁的草原风格 |
2.衬词拖腔的运用 |
3.调式调性的运用 |
4.曲式结构的运用 |
三、内蒙古草原歌曲建构“草原”符号的困境及出路 |
(一)模式化的视觉表象 |
(二)被想象和消费的“草原” |
(三)现代性困境下的乌托邦叙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样本歌单 |
致谢 |
(2)莫言小说中的“红歌”书写及其叙事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莫言小说中的红歌类型 |
二、表现革命战斗的歌曲 |
三、抗日歌曲 |
四、拥军歌曲 |
五、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歌曲 |
六、其他红色歌曲 |
七、结语 |
(3)浅谈在民歌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以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歌曲简介 |
(一)创作背景 |
(二)作者简介 |
(三)演唱者介绍 |
二、歌曲分析 |
三、歌曲演唱中技巧的运用 |
(一)歌词的理解 |
(二)节奏的把握 |
四、歌曲演唱中情感的处理 |
(一)内涵的理解 |
(二)意境的想象 |
(三)忘我的演唱 |
(四)对歌曲情感基调的把控 |
结 语 |
(4)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问世前后(论文提纲范文)
感受颇深,一气呵成 |
契合民意,广为传唱 |
“美丽”误会,争相演唱 |
(6)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萨娜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对立与统一:萨娜小说中的自然生态书写 |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之思 |
1.原始自然的神性象征 |
2.游猎文明的温情与苦楚 |
二、“二元对立”的现代文明冲击 |
1.对生态的掠夺 |
2.萨满教的衰微与“神灵”的走失 |
3.自然的反扑与生存的危机 |
第二章 离去与归来:萨娜小说中的精神生态书写 |
一、离去:无以为家的忧思 |
1.从乡到城—现代文明冲击之下的抉择 |
2.“智者无家可归” |
二、归来:追溯“精神原乡” |
1.从城到乡—对精神家园的找寻 |
2.对族群文化的“寻根” |
3.“诗意生存之境”的乌托邦叙事 |
第三章 困境与生机:萨娜小说中的女性生态书写 |
一、困境:生态失衡下的女性生存之危 |
1.生态的失衡与女性的陷落 |
2.女性与自然的地位互为隐喻 |
二、生机:女性与自然的精神关联 |
1.女性与艺术 |
2.女性的孕育与自然互为同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7)达斡尔族女作家萨娜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萨娜生平及创作简述 |
二、萨娜小说研究综述 |
第一章 达斡尔的女儿——萨娜小说中的少数族群书写 |
第一节 达斡尔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
第二节 达斡尔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与风俗习惯 |
第三节 达斡尔民族心理与个性特征 |
第二章 清醒的女性意识——萨娜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
第一节 对传统男权制的批判 |
第二节 对现代婚姻关系的审视 |
第三节 对积极、正面女性形象的描绘 |
第四节 女性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第三章 双重身份的书写者 |
第一节 文化信仰失落之殇 |
第二节 自我精神与民族记忆的寻觅 |
第四章 萨娜创作的反思与启示 |
第一节 创作困境下的“试水” |
第二节 游离写作立场下的“遮蔽” |
结语 |
附录: 萨娜小说作品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建构研究[D]. 李娜.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莫言小说中的“红歌”书写及其叙事功能[J]. 王万顺.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3]浅谈在民歌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以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例[J]. 牛晟. 黄河之声, 2020(08)
- [4]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问世前后[J]. 洪梦. 党史文汇, 2019(12)
- [5]白云遐想[J]. 胡志峰. 康颐, 2019(10)
- [6]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萨娜小说研究[D]. 李解. 吉林师范大学, 2019(06)
- [7]达斡尔族女作家萨娜小说研究[D]. 高瑜. 山东大学, 2019(09)
- [8]造谣(短篇小说)[J]. 阿剑. 大观, 2018(07)
- [9]蓝蓝的天空[J]. 曲天盛. 绿叶, 2017(06)
- [10]又见蓝天[J]. 桂含章.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7(04)
标签:草原风格论文;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萨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