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P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RSVP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一、RSVP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加强[1](2012)在《基于TCP/IP视频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网络视频技术不仅是数字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且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传播媒体。网络视频技术作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视听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当今的网络传输能力严重制约着网络视频应用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网络视频的数据量非常大,并且网络视频的传输控制和播放没有统一的协议和标准。为了减小网络带宽压力,诞生了一系列视频压缩标准,如MPEG-2、MPEG-4、H.263、H.264等;针对视频传输控制,也形成了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实时流协议(RTSP)、资源预订协议(RSVP)等协议;各种第三方插件,如Flash,MicrosoftSilverlight等也为网络视频的播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笔者在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试着提出一种新的网络视频传输协议。这种新的网络视频传输协议与以往的网络视频传输协议不同的是:它不是单纯的控制数据传输,而是将视频压缩、视频传输和视频解码有机的封装到一起,这样视频的压缩和解压缩就成了视频传输协议的一部分。所以说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对象协议。它有利于将视频传输的整个过程统一起来;视频传输方不用关心其他软件对视频传输以及播放的限制,用户也不用关心特定的解码器和第三方软件;因为数据传输协议是自定义的,并且压缩和解压缩本身就是协议的一部分,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压缩好的数据进行加密,这样视频传输时的速度和安全性能有很大提高。

黄红波,彭英[2](2011)在《支持IPv6/RSVP的网络中基于数字视频的教育服务》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基于数字视频的教育服务的网络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提升Internet的网络性能,使综合数据的传输更加流畅,将IPv6相对于IPv4的优势和RSVP对的QoS支持两方面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IPv6/RSVP的网络中基于数字视频的教育服务的基本设计思想、系统总体框架结构与技术实现,并给出了视频教育服务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栈和资源预留的实现方式。该方法在拟定的实验环境下能实现预期目标,并被证明了有为基于教育服务的视频提供端对端服务质量的可能性。

黄晓涛[3](2010)在《P2P流媒体内容分发服务质量保障的编码与传输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流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上传输的内容已逐渐由简单的文本、图像转变为包含文本、音频、视频的流媒体数据。这样的转变不仅表明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希望获得更直观、更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也标志着网络流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流媒体应用目前正成为互联网乃至移动网络上最为流行的应用之一,而且流媒体应用以其特有的娱乐性和交互性正在成为推动未来宽带网络和移动网络应用的主动力。因此,在面对当前大规模流媒体分发服务需求时,利用有限资源条件,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并在保障一定服务质量水平的同时,降低服务成本,成为流媒体分发技术研究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流媒体内容分发网络是为提高流媒体内容的访问速度,在互联网之上建立和覆盖流媒体应用网络,专门用于高效传递媒体内容,降低源服务器的负载,减小网络拥塞,提高系统的可用性。然而,这种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高,并受限于边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为了保证较高的流媒体服务质量,引入P2P (peer-to-peer)网络的自治性和可扩展性,降低部署成本,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P2P流媒体的混合内容分发系统架构。为了更好地提高基于P2P流媒体的混合内容分发系统的性能,降低流媒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消耗。根据P2P流媒体应用的特性,研究了可伸缩编码方案,提出了基于像素空间分解的分层多描述编码,解决P2P网络的异构性和可靠性。同时,给出了提高用户节点视频服务质量的视频子层合并算法和像素估值算法,并通过对像素量化值与估值误差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分层多描述编解码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P2P网络的异构性上有较好的优越性,同时也能较好的解决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为了适应P2P流媒体内容分发网络的多播性,针对P2P网络不稳定的特点,提高流媒体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了网络编码技术,充分利用分层多描述编码和网络编码特性,对基于P2P流媒体分发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方案,并在P2P仿真平台GPS(General P2P Simulator)上进行仿真实验,基于网络编码的PPVOD系统与一般BitTorrent系统的节点下载和上传情况进行对照比较,显示了采用网络编码的PPVOD系统在节点下载和上传中的优越性。针对网络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提出了基于应用层的RSVP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机制来保证流媒体应用服务质量,设计了相应的消息及消息机制,使得P2P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通过仿真实验和论证,将基于应用层资源预留机制使用前后进行对比实验,得出使用资源预留机制比不使用该机制,系统的整体性能将得到有效提高。针对网络终端的异构和网络带宽资源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多描述编码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LMDBA)。该策略利用了分层多描述编码的特性实现动态带宽分配,并采用QoS (Quality of Service)升降级策略,在保证用户QoS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系统阻塞,提高系统带宽资源利用率,并对QoS升降级策略进行了公平性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提供一定用户QoS保证下,提出的新策略比传统固定带宽分配策略在带宽资源利用率和系统阻塞上有显着的改善。

曹银银[4](2009)在《实时视频传输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视频流式传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研究了H.264编码标准的内容和优势的基础上,选择H.264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作为网络视频流式传输系统的视频压缩技术,并对各种网络传输协议进行比较,选用RTP/RTCP/UDP作为系统传输协议。通过对H.264中的NAL概念和RTP负载格式进行分析后,引入了基于RTP的H.264视频数据流的封装设计。在此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用VC开发工具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RTP/RTCP协议的实时视频流传输系统,分别对系统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设计并实现。在传输方式上,采用Winsock网络编程技术来完成IP的组播,从而实现了传输系统的高效性。面对通信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丢包、延时、抖动和终端异构等不利因素,如何保证网络实时视频传输的高效性并改善视频传输的QoS成了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对系统的视频传输服务质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是针对网络视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延时抖动,设计了一种基于循环队列的环形缓冲区的对策,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拥塞控制方法,即基于RTCP反馈的拥塞控制策略来保证实时视频传输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实现了视频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所设计的实时视频流传输系统己经成功运行在局域网上,并且也可以在广域网上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郭少伟[5](2009)在《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和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作者根据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视频传输的需要,研究了数字化、网络化视频传输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数字视频传输技术,分析了现有节点光端机级联传输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整体视频传输存储和基于全光数字矩阵的两种高速公路视频传输新方案,并结合郑石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实例对以上两种视频传输方案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最后,在确定了郑石高速公路段视频传输方案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路段视频传输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和组成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并对视频传输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表明了所选传输方案的可行性。该视频传输系统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良好,对提升本区域道路通行能力、增强社会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思[6](2009)在《基于RTP的视频传输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要求不断提高,数字视频监视系统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突出。当前的IP网络只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不提供任何服务质量(QoS)保证,不适合视频流的传输。为保证实时视频传输的QoS,就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在数字视频监控领域,通过现有的因特网进行实时视频传输是具有挑战性的。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了实时视频数据的传输技术。文中首先介绍了视频编码原理及相关的协议和技术。然后着重研究了在UDP下进行视频传输的实时传输协议(RTP)与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通过对这两个协议的研究,对已有的基于AIMD的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利用RTP/RTCP协议收集的QoS信息来控制UDP数据流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达到控制输出码率的目的,实现对视频传输的QoS保证。最后通过仿真试验,表明了这种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RTP流的平稳性,减小抖动,增加网络带宽的利用率。最后采用MPEG-4编码技术,使用RTP/RTCP协议,在Winsock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客户/服务器(C/S)模式的实时视频传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在局域网内的实时视频通信。

刘令君[7](2008)在《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高速计算机网络、数字压缩技术以及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指挥服务逐渐成为现实。在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军事应用、体育比赛等各个方面指挥系统都有很大应用的空间。然而由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受到网络带宽瓶颈和Internet自身设计问题的限制,用软件实现远程指挥系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如何充分利用当前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并开发出先进的远程指挥系统成为新兴的研究课题。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能够把远程分析的数据以丰富的图像、图形、图表的形式展现给教练员,协助教练员分析比赛的现状,获得运动员的最佳得分、失分路线及区域等。通过体育比赛的实时视频教练员可以分析出运动员的最佳得分动作,失分动作等。因此一个设计良好的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辅助教练指挥比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远程数字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性开发了一个计算机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赛场现场系统终端、远程指挥决策现场终端。实现的功能包括:实时现场图像监看、赛场数据实时传送、现场应急指挥、比赛数据分析及展示等功能。在体育实时视频传输方面本文在分析和比较目前各种视频编码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应用H.263视频压缩模块对采集视频进行大比率压缩,以保证比赛视频在网络上能够流利的传播。本文主要使用VFW开发包对比赛现场视频进行采集、处理;采用成熟的DirectShow技术来实现视频流的回放功能把画面清晰的回放在教练员的面前。在数据传输方面主要采用TCP、UDP、RTP相结合传输数字视频的方法。同时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体育比赛结果的分析和展示;并用FTP协议对文件数据,数据库数据进行网络传输。对于视频数据网络传输中的重点、难点技术,如传输数据的连续性、网络流量控制、网络延迟时间监控、音频编码方案调整、多线程等技术,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程序实现代码。为满足基于Internet的体育比赛实时音频视频流传输对网络带宽、时延和丢包率的要求。本文在RTP/RTCP协议的基础上,系统的通讯双方通过判别网络拥塞状况后自适应调整音频视频编码方案,从而使得实时体育比赛音频视频流的在Internet传输时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保证教练员下达的比赛指令顺利的传送。

钱军[8](2007)在《基于Internet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计算机网络为传输媒介的监控系统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由于视频数据量大、现有的网络带宽相对不足,而实时视频传输对时延、带宽要求很高,这就严重影响了视频传输的质量。因此,为了满足视频传输的质量要求,必须有一种高效的编码方法和根据带宽变化的实时传输策略。MEPG-4和传统的MPEG-1、MPEG-2和H.263压缩标准相比,能克服网络带宽瓶颈,节省通信线路资源,实现低码率高质量的图像传输。RTP/RTCP是基于TCP/IP网络的视频实时传输协议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比TCP协议简单有效,比UDP协议更可靠。因此本系统选择MPEG-4作为视频压缩标准,RTP/RTCP协议作为视频实时传输协议。本文研究分析了MPEG-4压缩编码技术,并对纹理编码进行了深入研究。对RTP/RTCP协议、MPEG-4码流在RTP中的包结构以及和视频网络传送技术有关的传送方式、拥塞控制、差错控制和QOS服务质量保证作了详细的介绍。为了将视频传输给多个客户端,引入了多线程技术以及套接字。最后根据以上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视频传输系统。此系统包含两个部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完成视频采集、压缩编码、码流发送等。客户器端则完成码流接收、解码恢复、视频回放等,并采用Microsoft的DirectShow技术实现了视频编解码、视频回放功能。

阎金[9](2007)在《视频通信与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新的数字媒体载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视频内容的存储问题己经不是阻碍视频信息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多媒体信息,尤其是连续媒体内容正在迅速地增加,使得视频信息在网络上的应用需求日益广泛、迫切,而视频编码的目标也就从过去的面向存储转变为面向网络传输。为了更好的推动视频流在网络上的应用,低码率编码、容错编码、分层编码、可伸缩编码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对基于IP网络通信的可伸缩视频编码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率失真优化差错恢复算法的研究由于在信道中传输的编码视频流对丢包和误码比较敏感,因此增强编码视频流对丢包和误码的鲁棒性至关重要。率失真优化的编码模式判决方法是一种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视频编码方法,对此技术的扩展使其应用范围超越了编码器而扩展到了视频传输系统架构,即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本文从分析视频码流端到端的总失真入手,基于对有损传输网络误码统计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H.264可伸缩视频编码扩展(H.264-SVC)的全局率失真优化差错恢复算法,该算法以像素级精度估算信道误码在时域和空域内的累积扩散失真,并在深入研究H.264-SVC编码结构对误差扩散失真的影响的基础上对码率的分配做了优化,为H.264—SVC编码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全局的率失真优化策略,从而提高了编码视频流的鲁棒性。2.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基于DCT变换和位平面编码技术的视频精细粒度可伸缩编码(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简称FGS)是为了提供编码视频流的带宽适应性而提出的。虽然FGS技术的可伸缩能力非常好,但是其编码效率却比不可伸缩的视频编码方法低很多。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漏预测因子的(Adaptive Leaky Factor FGS)ALF-FGS算法。ALF-FGS算法能够在宏块级上根据编码视频帧的运动特性和纹理特征自适应的选择不同的参考宏块,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网络带宽的波动,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在低码率下的误差传递和累积,提高了FGS的编码效率。3.非均等差错保护的H.264-SVC冗余图像编码算法在基于IP的视频传输中,当反向信道不存在或者无法利用时,通常采用无反馈的视频冗余编码(Video Redundancy Coding,VRC)来抵制IP网络的丢包。针对无反馈信道的IP传输,结合H.264-SVC的码流结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码率控制的冗余图像编码算法RL-RPC(Rate-Limited Redundant Picture Coding),该算法根据不同空间层和时间级的图像对抑制误差扩散的作用大小的不同来优化冗余图像码率的分配。在有效的控制冗余码率的同时,解决了在丢包信道传输视频时的误差漂移问题。4.H.264-SVC的差错隐藏算法的研究具有空间可分级特性的H.264-SVC码流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差错隐藏方法,而且还可以利用不同空间层图像的相关性进行跨空间层的差错隐藏。本文对H.264-SVC视频编码的各种差错隐藏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性能和优缺点,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可伸缩视频流应用演示系统的研究和实现在深入研究IP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可伸缩视频流的典型应用,实现了SVC的应用演示系统。该系统具有可伸缩视频编码、码流提取、视频解码、播放、解码质量评价、网络传输以及网络环境参数设置等功能。能够提供尽量而为的Internet网络和具有Diff Serve服务的两种网络环境,并提供各种IP网络标准丢包模式。可以根据网络环境使用相应的编码方法以及差错恢复方案。能够评价各种视频压缩算法和差错恢复算法在各种不同的IP网络环境下的性能。

黄公平[10](2007)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测监视监控系统及煤矿井下宽带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系统的实施设计方案及基本要求,对此类数字网络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并对矿井数字网络通信方式及煤矿井下宽带通信系统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工业以太网是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的最佳网络选择。结合煤矿井下/上信源的特征,首次提出矿井综合自动化网选用RSVP(资源预留)协议,将基于延迟带宽受限的组播路由算法成功应用于矿井综合自动化网。本文主要内容:1、分析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视监控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煤矿井下宽带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构建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2、提出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是利用光纤通信技术建立井上/下的符合防爆电气要求的100Mbps高速网络平台,利用该高速网络平台同时传输井下的:图像、语音、监测监控信息,同时利用该高速网络平台传输协议的开放性,可以为现有各种监测监控系统提供友好的接入接口,为煤矿综合自动化提供信息高速公路。3、提出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系统功能及系统的结构模型。4、分析了矿井综合业务数字网络(MISDN)与地面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主要区别,指出了煤矿井下综合业务数字网络(MISDN)的主要特点,确定“矿井综合自动化网”选用100Mbps的工业以太网。5、以寺河煤矿为例,分析煤矿井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根据煤矿实际,提出了矿井综合自动化网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网FHAN的网络结构。

二、RSVP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SVP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TCP/IP视频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视频传输的发展现状
        1.1.2 视频压缩发展现状
        1.1.3 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流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流程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网络视频传输协议和视频压缩标准概述
    2.1 网络视频传输协议概述
        2.1.1 RSVP 协议
        2.1.2 RTP 协议
        2.1.3 RTCP 协议
        2.1.4 RTSP 协议
    2.2 视频压缩标准概述
        2.2.1 MPEG 标准
        2.2.2 H.26X 标准
    2.3 WinSock 网络编程概述
第3章 自定义网络视频传输协议
    3.1 自定义网络视频传输协议简介
    3.2 自定义网络视频传输协议的结构
    3.3 自定义网络视频传输协议的定义
        3.3.1 数据传输流程
        3.3.2 协议包头的定义
        3.3.3 协议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定义
        3.3.4 协议与应用程序接口定义
第4章 基于自定义协议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 基于自定义协议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分析
        4.1.1 对象层定义
        4.1.2 结构层定义
        4.1.3 协议主题层定义
        4.1.4 系统功能用例视图
    4.2 基于自定义协议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4.2.1 编码器属性层定义(ENCODER)
        4.2.2 解码器属性层定义(DECODER)
        4.2.3 数据传输控制属性层定义(DATATRANSFER)
        4.2.4 数据格式转换属性层定义(DATACONVERT)
        4.2.5 协议属性层定义(DATACONVERT)
第5章 基于自定义协议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
    5.1 基于自定义协议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的结构
    5.2 基于自定义协议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
        5.2.1 开发工具简介
        5.2.2 Visual C++.NET 简介
        5.2.3 Windows API 简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支持IPv6/RSVP的网络中基于数字视频的教育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IPv6的优势
2 RSVP对的QoS支持
3 视频教育服务体系结构
4 QOS支持
5 结语

(3)P2P流媒体内容分发服务质量保障的编码与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流媒体应用面临的挑战
    1.4 流媒体应用QoS保障的研究方向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 论文的结构
2 P2P流媒体内容分发服务质量模型PPCDN
    2.1 问题概述
    2.2 PPCDN流媒体服务框架
    2.3 PPCDN服务模型
    2.4 PPVOD模型实例研究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像素空间的分层多描述编解码
    3.1 问题概述
    3.2 基于像素空间分解的分层多描述编码方案
    3.3 分层多描述编码的分层策略
    3.4 基于像素空间的分层多描述编码
    3.5 基于P2P流媒体分层多描述解码
    3.6 仿真实验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分层多描述的网络编码
    4.1 问题描述
    4.2 网络编码方案的整体流程
    4.3 分层编码与网络编码的配合策略
    4.4 流媒体视频的预处理
    4.5 流媒体视频网络编码
    4.6 接收策略和解码
    4.7 仿真实验和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基于应用层的资源预留机制
    5.1 问题描述
    5.2 M-RSVP资源调度机制
    5.3 PPVOD系统中M-RSVP资源调度算法
    5.4 M-RSVP仿真测试
    5.5 本章小节
6 分层多描述编码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
    6.1 问题概述
    6.2 系统描述
    6.3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6.4 实验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今后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实时视频传输的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频编码领域
        1.2.2 网络传输领域
    1.3 IP 网络上的多媒体通信解决方案
    1.4 作者的主要工作
2 网络传输相关技术
    2.1 传送方式
    2.2 QoS 控制
        2.2.1 拥塞控制
        2.2.2 误码控制
    2.3 宽带压缩技术
    2.4 视频对网络的适应性
    2.5 本章小结
3 实时视频传输中相关协议介绍
    3.1 系统网络通信协议
        3.1.1 IP 协议
        3.1.2 TCP 协议
        3.1.3 UDP 协议
    3.2 基于UDP 协议的网络传输层协议选择
    3.3 网络实时视频传送协议
        3.3.1 RTP 协议
        3.3.2 RTCP 协议
        3.3.3 RSVP 协议
        3.3.4 RTSP 协议
    3.4 本章小结
4 视频编码原理与H.264 标准
    4.1 数字视频通信对编码器的要求
    4.2 H.264/AVC 视频编码标准
        4.2.1 H.264 的高级技术背景
        4.2.2 H.264 的特点和高级优势
        4.2.3 H.264 编码器和解码器框图
        4.2.4 H.264 编码核心技术
        4.2.5 H.264 标准中的分层技术
        4.2.6 H.264 视频压缩系统
        4.2.7 应用情况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RTP 的H.264 视频数据的封装设计
    5.1 基于RTP 的数据封装的基本知识
        5.1.1 NALU
        5.1.2 RTP 负载格式
        5.1.3 相关定义
    5.2 基于RTP 的H.264 数据的封装
        5.2.1 H.264 视频流的RTP 封装规则
        5.2.2 H.264 的打包
        5.2.3 H.264 视频流的RTP 封装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 IP 组播的实时传输系统及其 QoS 研究
    6.1 实时视频有线传输和播放的相关技术
        6.1.1 Winsock 网络编程技术
        6.1.2 IP 组播
        6.1.3 IP 组播的WinSock 实现
        6.1.4 Windows 多线程编程技术
    6.2 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
        6.2.1 系统的开发平台和研制工具
        6.2.2 客户机端/服务器模型
        6.2.3 视频数据发送和接收播放模块的设计
    6.3 IP 网中视频传输中的 QoS 控制
        6.3.1 网络级QoS 的提高
        6.3.2 应用级QoS 的控制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发展状况
    1.3 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特点和总体技术要求
        1.3.1 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特点
        1.3.2 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
    1.4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视频传输系统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数字传输协议
        2.2.1 TCP/UDP协议
        2.2.2 RTP/RTCP协议
        2.2.3 RSVP协议
    2.3 视频传输若干技术
        2.3.1 数字视频压缩技术
        2.3.2 流媒体技术
        2.3.3 网络编程技术
        2.3.4 多线程技术
    2.4 视频传输技术的应用环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传输系统传输与实现方式研究
    3.1 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传输方式
        3.1.1 点对点传输的传输方式
        3.1.2 级联式链路传输方式
        3.1.3 以太网视频传输方式
    3.2 传输媒介的选择依据
    3.3 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郑石高速公路视频传输方案设计
    4.1 郑石高速公路概况
    4.2 郑石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方案的设计目标
    4.3 郑石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方案
        4.3.1 方案1(原设计方案:节点式光端机级联)
        4.3.3 方案2(优化方案一:全光数字矩阵方案)
        4.3.2 方案3(优化方案二:整体视频传输、存储方案)
    4.4 方案的确定
        4.4.1 原设计视频传输方案(方案1)的不足和弊端
        4.4.2 三种视频传输方案的比较
        4.4.3 原设计方案和优化视频传输方案二的比较
        4.4.4 最终方案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郑石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实现
    5.1 系统构成
    5.2 硬件配置
        5.2.1 收费站
        5.2.2 服务区
        5.2.3 郑州分中心
    5.3 软件配置
    5.4 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5.4.1 传输通道指标
        5.4.2 监视器画面指标
        5.4.3 视频传输通道测试和人工主观检测的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RTP的视频传输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视频编码原理与流媒体技术
    2.1 视频压缩及标准
        2.1.1 视频压缩的基本原理
        2.1.2 MPEG-4 视频压缩标准
        2.1.3 视频压缩方式的选择
    2.2 视频传输相关协议及方式
        2.2.1 相关协议介绍
        2.2.2 网络传输层协议选择
        2.2.3 单播、广播及组播
        2.2.4 实时视频传输方式的解决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时传输协议的研究
    3.1 相关概念描述
    3.2 RTP 协议
        3.2.1 RTP 协议介绍
        3.2.2 RTP 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3.3 RTCP 协议
        3.3.1 RTCP 协议介绍
        3.3.2 RTCP 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频传输服务质量的研究
    4.1 视频数据传输对网络的要求
        4.1.1 视频传输控制的特点
        4.1.2 流媒体服务对RTP 自适应算法的要求
    4.2 视频传输服务质量保证的自适应控制机制
        4.2.1 速率控制
        4.2.2 差错控制
    4.3 视频传输质量保证的方法
        4.3.1 网络状况标识量的计算
        4.3.2 网络状况的判断
        4.3.3 传输速率的调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数字视频传输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5.1 RTP 自适应传输控制算法的仿真
        5.1.1 Network Simulator 仿真软件介绍
        5.1.2 仿真环境的设定
        5.1.3 仿真结果
    5.2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5.2.1 总体设计
        5.2.2 Windows Socket 技术
        5.2.3 系统中的RTP 实现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1 总结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7)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的发展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
    2.1 数字视频基础
        2.1.1 数字视频的采样格式
        2.1.2 数字视频标准
    2.2 视频图像压缩技术
        2.2.1 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概念
        2.2.2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
        2.2.3 H.263视频编码技术分析
    2.3 视频采集与回放技术
        2.3.1 VFW的体系结构
        2.3.2 视频采集实现
        2.3.3 视频流回放技术
    2.4 数据视频网络传输技术
        2.4.1 TCP/IP应用编程接口
        2.4.2 数字视频传输方式
        2.4.3 常用视频传输协议
        2.4.4 传输服务质量(QOS)
3 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的设计实现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对存储系统的需求
        3.1.2 对通信子系统的需求
        3.1.3 终端功能分析
    3.2 系统的体系结构
        3.2.1 基本框架结构
        3.2.2 系统体系结构
        3.2.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3.3 体育比赛视频通讯模块设计实现
        3.3.1 比赛视频数据采集
        3.3.2 音频数据获取
        3.3.3 数据网络传输
    3.4 网络状态监控模块实现
        3.4.1 网络流量监视
        3.4.2 网络延迟时间测量
        3.4.3 丢包率测量
        3.4.4 动态调整音频编码方案
    3.5 音视频数据回放
    3.6 体育比赛实时数据文件传输
        3.6.1 文件传输流程
        3.6.2 文件传送模块实现
        3.6.3 数据记录传输与恢复
    3.7 比赛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实现
        3.7.1 比赛数据主观意见分析
        3.7.2 分析结果展示
        3.7.3 攻防路线及区域智能快速输入
4 系统测试和应用
    4.1 音视频网络通讯测试
    4.2 数据传输恢复测试
    4.3 比赛战术意见输入及展示测试
    4.4 攻防路线及区域智能快速输入测试
5 结论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Internet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1.2.1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1.2.2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1.2.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MPEG-4压缩编码技术研究
    2.1 MPEG系列标准
    2.2 MPEG-4标准特性
        2.2.1 AV对象
        2.2.2 MPEG-4标准的构成
        2.2.3 MPEG-4宏块结构
        2.2.4 MPEG-4的VOP帧结构
    2.3 MPEG-4视频编码算法
        2.3.1 MPEG-4的数据结构
        2.3.2 MPEG-4的形状编码
        2.3.3 MPEG-4的运动信息编码
        2.3.4 MPEG-4的纹理编码
        2.3.4.1 离散余弦变换(DCT)
        2.3.4.2 量化
        2.3.4.3 DC与AC系数编码
        2.3.4.4 系数扫描
        2.3.4.5 熵编码
    2.4 MPEG-4容错和码率控制
        2.4.1 MPEG-4容错方式
        2.4.2 MPEG-4码率控制
    2.5 MPEG-4的应用前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输协议
    3.1 TCP/UDP协议
        3.1.1 TCP协议
        3.1.2 UDP协议
        3.1.3 TCP和UDP比较
    3.2 RTP/RTCP协议
        3.2.1 RTP协议
        3.2.2 RTCP协议
    3.3 RSVP协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频网络传输技术
    4.1 传送方式
    4.2 拥塞控制
    4.3 差错控制
    4.4 反馈控制
    4.5 QoS控制
    4.6 套接字
    4.7 多线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5.1 软硬件平台配置
        5.1.1 硬件平台
        5.1.2 软件平台
    5.2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5.2.1 拥塞控制实现
        5.2.2 反馈控制实现
        5.2.3 QoS控制实现
        5.2.4 多线程设计
        5.2.5 视频采集
        5.2.6 组播传输实现
        5.2.7 MPEG-4视频流的RTP结构
        5.2.8 MPEG-4码流打包的实现
        5.2.9 MPEG-4码流解码和播放
        5.2.9.1 DirectShow技术
        5.2.9.2 解码和播放
    5.3 系统传输模拟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9)视频通信与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视频压缩国际标准概述
        1.1.2 IP网络视频传输所面临的挑战
    1.2 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现状
        1.2.1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概述
        1.2.2 可伸缩编码技术
        1.2.2.1 基于小波的可伸缩编码
        1.2.2.2 基于 DCT的可伸缩编码
        1.2.3 IP网络中可伸缩视频编码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 H.264的可分级视频编码技术
    2.1 视频编码理论基础
        2.1.1 空间采样
        2.1.2 预测
        2.1.3 变换
        2.1.4 量化
        2.1.5 熵编码
    2.2 H.264/AVC编码技术
        2.2.1 H264/AVC的编码框图
        2.2.2 低复杂度的整数变换与量化
        2.2.3 帧内预测技术
        2.2.4 帧间预测
        2.2.5 熵编码(CAVLC)
    2.3 基于 H.264/AVC的可伸缩视频编码
        2.3.1 可伸缩编码概述
        2.3.2 基于 H.264/AVC的可伸缩编码结构
    第二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 IP网络的 H.264-SVC率失真优化算法的研究
    3.1 图像失真度的评价方法
    3.2 信息率失真理论
        3.2.1 离散的无记忆的信源和单个字符的退化
        3.2.2 率失真函数
        3.2.3 应用到运动图象的扩展
    3.3 率失真优化基本思想
        3.3.1 率失真优化基本方法
        3.3.2 拉格朗日算子λ的计算
    3.4 差错扩散分析
        3.4.1 误码对视频压缩码流的影响
        3.4.2 H.264/AVC的差错扩散分析
    3.5 差错控制编码方法研究动态及分析
    3.6 基于IP网络的H.264-SVC率失真优化模型
        3.6.1 H.264/AVC的编码选项
        3.6.2 H.264/AVC的端到端的失真估计模型
        3.6.3 H.264-SVC的端到端失真估计
        3.6.4 非均等差错保护的全局率失真优化算法
    3.7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3.7.1 Internet主干网的误码特性及仿真应用
        3.7.2 仿真条件的设定
        3.7.3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
    4.1 FGS编码算法基本框架
        4.1.1 DCT系数的位平面编码算法
        4.1.2 FGS编码方法
        4.1.3 FGS主要特征评价
    4.2 渐进式精细粒度分级编码算法PFGS
        4.2.1 基本PFGS算法
        4.2.2 基于宏块的渐进精细可伸缩的(MPFGS)视频编码方法
    4.3 自适应选择参考图像的FGS算法
        4.3.1 AR-FGS编码算法
        4.3.2 AR-FGS编码性能
    4.4 ALF-FGS算法
    4.5 仿真实验
    第四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可伸缩视频流在 INTERNET网络上传输的研究
    5.1 Internet的结构及协议
        5.1.1 TCP/UDP/IP协议
        5.1.2 RTP/RTCP协议
        5.1.3 RTSP协议
        5.1.4 RSVP协议
        5.1.5 DiffServ区分业务体系结构
    5.2 IP网络视频传输仿真系统
    5.3 基于H.264-SVC的差错隐藏方法
        5.3.1 差错隐藏基本原理
        5.3.2 基于H.264-SVC的差错隐藏算法
        5.3.3 实验仿真及结论分析
    5.4 H.264-SVC的OVRC算法
        5.4.1 视频冗余编码算法: VRC
        5.4.2 OVRC算法
        5.4.3 实验仿真
    第五章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2 煤矿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3 煤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4 煤矿企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
    1.5 论文主要结构及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分析
    2.1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2.1.1 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
        2.1.2 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2.1.3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的现状
        2.1.4 煤矿其它监测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2.2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网络传输系统的现状
    2.3 煤矿井下宽带通信系统的现状
        2.3.1 漏泄通信综合传输系统
        2.3.2 KJ95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2.3.3 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大柳塔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2.3.4 煤矿井下通信监控网络的发展的弊端
        2.3.5 构建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通信技术
    3.1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通信的主要特点
    3.2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
        3.2.1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通信的基本特征
        3.2.2 煤矿用现场总线系统
        3.2.3 工业以太网技术
        3.2.4 矿用工业以太网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设计
    4.1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
    4.2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基本要求
    4.3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KJ82)的主要组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结构
    5.1 井工开采技术与通信线路的布置
    5.2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结构
    5.3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协议
        5.3.1 多播方式的选择
        5.3.2 RSVP协议
        5.3.3 RSVP协议在矿井综合自动化网中的设计实现
    5.4 基于延迟及带宽受限的组播路由
        5.4.1 概述
        5.4.2 典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应用
    6.1 煤矿智能综合调度系统概述
    6.2 应用效果
    6.3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比较
    6.4 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应用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RSVP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CP/IP视频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 陈加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2]支持IPv6/RSVP的网络中基于数字视频的教育服务[J]. 黄红波,彭英. 现代电子技术, 2011(02)
  • [3]P2P流媒体内容分发服务质量保障的编码与传输技术研究[D]. 黄晓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4]实时视频传输的关键技术的研究[D]. 曹银银. 安徽理工大学, 2009(06)
  • [5]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D]. 郭少伟. 长安大学, 2009(12)
  • [6]基于RTP的视频传输控制的研究[D]. 李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7)
  • [7]体育比赛远程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令君. 北方工业大学, 2008(09)
  • [8]基于Internet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设计[D]. 钱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3)
  • [9]视频通信与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D]. 阎金.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10]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黄公平.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RSVP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