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家素质与创业资金的筹措(论文文献综述)
崔祥民,杜运周,赵都敏,柴晨星[1](2021)在《基于组态视角的众创空间创客集聚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以江苏省383家众创空间为样本,应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整合资源与服务两个层面的6个条件,探讨形成众创空间创客集聚差异的多重并发和复杂机理。结果发现:(1)众创空间高创客集聚存在服务主导型、场地-创客教育主导型、全要素型3个组态,其中,服务主导型、场地-创客教育主导型能深层次、强有力地影响众创空间高创客集聚;(2)众创空间非高创客集聚存在单纯地产式、单纯线下投资促进、单纯线上投资促进3种组态,且对众创空间非高创客集聚的影响基本相当;(3)资金资源不充足、场地资源不充足与人员服务不充足在解释非高创客集聚时具有替代作用。
张雪丽[2](2018)在《资源禀赋、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业,不仅是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体现,而且拓宽了农民就业与增收的渠道,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蓄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农民创业者跟其他创业者一样,基于个人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资源禀赋开展创业活动,但当前农村基本风险保障体系的缺乏、信息与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等使得农民创业活动伴随着较大的风险性,与之相匹配的特定风险容忍度也因之成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对既往有关创业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作为创业行为发展的决定性环节的创业组织形式选择与创业规模的研究却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基于此,本研究从农民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禀赋视角出发,构建了“资源禀赋-风险容忍-农民创业”的逻辑框架,揭示和阐述风险容忍作用于农民创业组织形式选择与创业规模的过程机制,并针对性地指出风险容忍视角下的农民创业者对村庄公共品的需求。以期能为创业者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为政府制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并以广东省广州、清远、惠州、河源以及江门五个地级市的部分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创业者的人力资本、风险容忍正向影响其选择联合创业,而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其选择独立创业,且风险容忍在社会资本与农民创业组织形式选择过程中起负向中介作用,经济资本对农民创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回归未通过显着性经验;(2)农民创业者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风险容忍均正向影响其创业规模,且风险容忍在资源禀赋作用于农民创业规模的过程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3)农民创业者的风险容忍正向影响其对创业扶持政策这一村庄公共品的需求。本研究的管理启示是:农民创业者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本并积极开发外在资本以富集创业资源,提高自身风险容忍度,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创业组织形式与创业规模;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为鼓励和促进农民开展创业活动,并提高当前农民创业的规模和层次,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供外部政策性资源以及优良的创业环境,补齐个体创业资源不足的短板,助力其跨越因缺乏资源而导致的创业行为障碍,并实现创业成功。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周巍[3](2018)在《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城市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强动力,其影响已经遍布各个领域,不仅促进了创新和创业,而且带动了旺盛的新消费。面对新经济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中国城市正在快速转型,并导致城市发展格局的剧烈变动。本研究从城市体系、典型城市、城市内部三个不同研究尺度,对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判断“互联网+”经济如何影响中国城市体系特征,并尝试解释“互联网+”时代下的城市体系变动过程与趋势;其次,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针对典型创业者访谈信息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我国典型“互联网+”城市的形成原因;最后,基于企业的区位选择视角,利用定量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互联网+”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力求为其他城市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针对上述的主要研究目标,本文得到如下两点主要研究结论:城市的“互联网+”进程加剧了新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导致少数大城市主导了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造成城市体系中的空间极化趋势;同时互联网技术应用也提供了城市发展的机会窗口,一些城市借助互联网正在迅速崛起,如杭州。而城市当地的产业基础和相关专业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企业家精神作为促进城市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杭州市“互联网+”经济的形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企业家精神最显着的特征表现在创新创业上。
封雪韵[4](2017)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审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发现其所涉及的各参与群体、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类似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该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类生物群落及其所存在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共同构成。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群落主体组织之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各群落主体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要素间也存在彼此促进的关系。文章最后从提升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角度提出保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平稳高效运行的建议。
汤学俊[5](2016)在《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性别视角的差异》文中研究表明创业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活动产生的核心力量,其影响因素复杂多维。本文在构建创业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GEM数据,运用列联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无差异性因素有年龄、机会辨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家庭收入和公共媒体舆论等,差异性因素有文化水平、风险规避、创业职业评价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创业活动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彭艳玲[6](2016)在《我国农户创业选择研究 ——基于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作用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三农”问题作为多年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也是政府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更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科领域内需综合研究的重要课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户收入。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业不仅是解决当前农民增收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的一把“钥匙”,也是当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有效途径。然而,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大部分农户有意愿有能力想创业,却因为初始创业资金缺乏,无法开展创业活动。资本是农户创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而对于多数个体而言,获得创业资金难度较大。相较于一般创业者,由于创业者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和外部资源环境的特殊性,农户面临了更为艰难的创业环境条件。资金作为影响农户创业的首要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引起众多了学者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仅局限于资金对农户选择创业与否的影响,而对农户具体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选择的关注较少。作为创业行为发生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合适的创业行业、创业组织形式、资金渠道选择对创业者实现更好的创业绩效有重要的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从农户微观层面着手,立足于创业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秉承理论与实践、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术宗旨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农户收入质量指标综合确权和准确识别农户信贷约束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分析收入质量、信贷约束与农户是否选择创业之间的内生性关系以及具体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别估计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及其交互效应对农户具体创业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选择的意愿以及两次创业选择中创业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全文依据计划创业者、在创业者、重新创业者三类农户个体分别分类展开论证。本文形成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我国农村地区农户创业活动活跃,部分农户曾经创业失败后,仍计划尝试再次创业;当前大多数农户创业都是效益追求型创业,追求自我发展的农户创业比例也逐渐上升;现有农村创业活动创业绩效良好,很多创业农户实现了曾经的创业目标,且带动就近就业的效应显着。但农村地区创业环境条件较为艰难,农户创业难度系数较高,资金缺乏是计划创业和在创业群体共同面临的首要难题。第二,农户收入质量对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形成两层次结论:首先,农户收入质量与个体是否选择创业之间是外生关系,即收入质量水平越高,对农户创业选择的正向影响越显着。其次,不同农户收入质量水平和不同维度农户收入质量对农户个体创业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选择意愿、行为、一致性产生不同影响。具体表现为:1)农户收入质量越高,计划创业者对“种养殖”、“农业生产服务”、“居民服务”、“餐饮”行业的选择意愿逐渐减弱,而对“批发零售”、“建筑制造”行业的选择意愿逐渐增强;农户收入质量越高,选择“个体创业”组织形式和“非正规渠道”资金来源的意愿越显着,而收入的充足性的改善则会强化农户“非个体创业”组织形式选择意愿,收入的结构性和成本性提高则会强化农户对“正规渠道”获取资金的意愿。2)收入质量水平越高,在创业个体选择“种养殖”、“居民生活服务”行业、“个体创业”、“非正规渠道”概率上升显着;不同维度改善,对不同行业选择行为影响差异较大。3)农户收入质量水平越高,重新创业个体在两次创业中选择不一致的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的概率越高。第三,农户信贷约束对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形成两层次结论:首先,农户信贷约束与个体是否创业行为之间存在内生关系。其次,不同类型信贷约束对农户个体创业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选择意愿、行为、一致性产生不同影响。具体表现为:1)缓解信贷约束对计划创业者选择“餐饮”行业意愿的促进作用最显着;需求型信贷约束显着抑制了计划创业者对“种养殖”、“餐饮”行业的选择意愿,供给型信贷约束显着抑制了计划创业个体对“居民生活服务”行业的选择意愿。信贷约束抑制了计划创业者对“个体创业”和“非正规渠道”选择意愿。2)农户信贷约束与在创业个体行业选择行为、资金来源选择行为之间存在内生性,与创业组织形式选择行为之间存在外生关系。信贷约束显着抑制了创业者对“农业生产服务”、“批发零售”行业的选择行为。需求型信贷约束对农户选择“个体创业”行为产生促进作用,供给型信贷约束则显着促进“非个体创业”选择,其中需求型信贷约束作用程度显着高于供给型信贷约束的影响程度。信贷约束显着抑制了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取资金选择。3)信贷约束促进了重新创业个体在两次创业中选择一致的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第四,农户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对个体选择创业行为产生交互影响,但不显着。相较于传统的“种养殖”行业选择,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的交互效应对计划创业个体“农业生产服务”、“批发零售”、“居民生活服务”、“建筑制造”、“餐饮”行业选择意愿产生影响。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对计划创业者资金来源选择意愿产生交互影响,其中农户收入质量的单维度与信贷约束的交互作用更为显着。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对在创业者不同行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选择行为产生显着的交互影响,其中农户收入质量的单维度与信贷约束的交互作用更加显着。农户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对重新计划创业者两次创业行业选择与组织形式选择一致性产生交互影响。
龚晓琦[7](2015)在《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性别差异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成为一种时代的主流,同时也为缓解我国就业问题做出重要贡献。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即便处于相似的生存发展环境中,我国男女性在创业表现上却不尽相同,创业结构在中国呈现出不均衡现象。本文运用相关创业理论,构建了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从性别差异视角进行探讨,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创业理论,为现实中的创业发展提供指导思路。文章从性别差异视角出发,探究个体的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如下工作:(1)回顾了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成果,对创业企业家精神进行了界定,归纳出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2)构建了研究框架,分别从个体特征、创业资源、主观知觉和社会价值观等维度对创业企业家精神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问题,即认为创业企业家精神所受影响因素在考虑性别不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3)利用全球创业观察(GEM)的公开调查问卷数据结果作为样本的数据来源,采用了列联分析和二元Logistic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探究。主要贡献是:(1)构建了包含个体特征、创业资源、主观知觉和社会价值观等四个维度在内的创业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2)揭示了创业企业家精神的性别差异,无差异性因素有年龄、机会辨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家庭收入,差异性因素则体现在男性还受到教育、创业职业评价的影响,女性则对风险规避更为敏感;(3)根据研究的最终结果本文提出提升个体创业企业家精神,消除创业中的性别差异的相应对策,例如鼓励中青年创业、搭建创业机会和资源的交流平台、完善女性创业保障措施等。
刘琼,方锦[8](2014)在《信任对创业融资的影响——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证据》文中提出研究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和创业企业的融资特征,发现信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方式。利用我国70家新创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对部分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问题,认为促进信任建设特别是制度信任建设是社会转型期改善创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促进制度信任建设的几点建议。
李慧[9](2014)在《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四所高校为例》文中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时代,不断变革的科技和社会发展,让世界呈现的面貌日新月异。传统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胜任当前发展的需要。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也更加依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高等教育要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由此出发,采用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践进行研究,试图为大陆高校有效实施创造力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共分五章,分别为绪论、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台湾创造力教育的发展历程、推动举措和现状、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践案例研究、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实践特色、经验及借鉴与启示。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对象、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等。第二章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构建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三章对台湾高校的创造力教育的动因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概括出台湾实施创造力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呈现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推动情况。第四章选取了在台湾实施创造力教育方面知名的四所大学作为本文的实践研究个案,分别是: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详细介绍四所高校具体如何推动本校的创造力教育,从推动机构、推动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借助全人教育的框架进行分析。第五章概括了台湾四所高校实施创造力教育的共同的经验与特色,再结合大陆高校创造力教育实施的背景和现状,提出本研究的建议。
李柯诺[10](2013)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精英创业模式及启示》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性。近年来,针对创新创业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课题。在二十一世纪,利用互联网从事商业活动是一个显着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高度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会选择利用互联网创业。马化腾、李彦宏、丁磊、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精英,他们创立的企业均进入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研究他们的创业模式可以加深人们对创业意义的认识,培养创业文化,改善创业环境,丰富完善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本文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然后,基于创业和互联网创业的基本理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程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文章深入分析了马化腾、李彦宏、丁磊、马云四位互联网行业精英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模式,并就他们创业模式的异同进行比较。最后,文章总结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精英创业成功的启示。
二、创业家素质与创业资金的筹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业家素质与创业资金的筹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组态视角的众创空间创客集聚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文献综述与模型构建 |
1.1 资源层面因素 |
(1)场地资源。 |
(2)资金资源。 |
1.2 服务层面因素 |
(1)人员服务。 |
(2)创业导师服务。 |
(3)创客教育服务。 |
(4)创新创业活动服务。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 |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3 变量选择与测量 |
2.3.1 结果变量 |
2.3.2 前因条件 |
2.4 数据处理过程 |
2.4.1 连续性数据校准处理 |
2.4.2 必要性分析 |
2.4.3 组态性分析 |
2.4.4 稳健性检验 |
3 研究结果 |
3.1 必要性分析 |
3.2 组态性分析 |
3.2.1 高创客集聚组态分析 |
3.2.1.1 组态H1:服务主导型 |
3.2.1.2 组态H2a:场地—创客教育主导型 |
3.2.1.3 组态H2b:全要素型 |
3.2.2 非高创客集聚组态分析 |
(1)组态NH1:单纯地产式。 |
(2)组态NH2:单纯线下投资促进型。 |
(3)组态NH3:单纯线上投资促进型。 |
4 结语 |
4.1 研究结论 |
4.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
4.3 研究不足 |
(2)资源禀赋、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民创业 |
2.1.2 风险容忍 |
2.2 文献述评 |
2.2.1 资源禀赋与农民创业研究 |
2.2.2 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研究 |
2.3 简评 |
3 研究假说 |
3.1 资源禀赋、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组织形式 |
3.1.1 资源禀赋与农民创业组织形式 |
3.1.2 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组织形式 |
3.1.3 资源禀赋、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组织形式 |
3.2 资源禀赋、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规模 |
3.2.1 资源禀赋与农民创业规模 |
3.2.2 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规模 |
3.2.3 资源禀赋、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规模 |
3.3 风险容忍视角下的农民创业者村庄公共品需求 |
4 数据来源与变量测度 |
4.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描述性统计 |
4.2 关键变量测度 |
4.2.1 风险容忍:维度及其构念 |
4.2.2 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变量测度 |
4.2.3 农民创业及相关变量测度 |
5 实证检验与分析 |
5.1 变量相关性检验 |
5.2 实证检验 |
5.2.1 “资源禀赋-风险容忍-农民创业组织形式”的实证检验 |
5.2.2 “资源禀赋-风险容忍-农民创业规模”的实证检验 |
5.2.3 风险容忍视角下的农民创业者村庄公共品需求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农民创业者调查问卷 |
附录B 读研期间个人发表论文情况 |
(3)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城市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创新 |
1.4.1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城市体系的发展特征 |
2.1.1 城市体系的空间逻辑 |
2.1.2 路径依赖与地方发展 |
2.1.3 空间极化与机会窗口 |
2.2 企业家精神与地方发展 |
2.2.1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
2.2.2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 |
2.2.3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 |
2.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互联网+”经济对中国城市体系的影响 |
3.1 数据与方法 |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1.2 研究方法 |
3.2 基于“互联网+”经济的中国城市体系特征 |
3.2.1 等级规模特征 |
3.2.2 空间分布特征 |
3.3 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城市专业化表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联网+”城市的形成:以杭州市为例 |
4.1 数据与方法 |
4.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2 研究方法 |
4.2 研究案例概况 |
4.2.1 杭州市基础概况 |
4.2.2 杭州“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特征 |
4.3 “互联网+”城市的形成——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 |
4.3.1 企业家精神的具体表现 |
4.3.2 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原因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互联网+”城市的创业空间分布与区位选择模式 |
5.1 数据与方法 |
5.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5.1.2 研究方法 |
5.2 空间分布特征 |
5.2.1 总体的空间演化特征 |
5.2.2 分行业空间集群特征 |
5.3 影响因素分析 |
5.3.1 变量选取 |
5.3.2 回归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分析 |
(一)创新创业生物群落 |
(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间关系研究 |
(一)创新创业生物群落种间关系 |
(二)支撑环境要素与创新创业生物群落主体组织关系 |
研究建议 |
(5)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性别视角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基础 |
(一)创业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 |
1. 个体层面 |
2. 环境层面 |
3. 综合层面 |
(二)创业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性别视角差异 |
1. 创业者特征 |
2. 创业动机 |
3. 资源获取 |
4. 创业表现 |
三、研究设计 |
1.理论模型 |
2.数据来源 |
3.变量测度 |
4.回归模型 |
四、实证分析 |
(一)列联分析 |
1. 个体特征与创业企业家精神 |
2. 创业资源与创业企业家精神 |
3. 主观知觉与创业企业家精神 |
4. 社会价值观与创业企业家精神 |
(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1. 男性样本 |
2. 女性样本 |
五、结论 |
(6)我国农户创业选择研究 ——基于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作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户创业选择研究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农户创业 |
2.1.2 农户创业选择 |
2.1.3 农户收入质量 |
2.1.4 农户信贷约束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创业理论 |
2.2.2 创业投资理论 |
2.2.3 计划行为理论 |
2.2.4“有限理性”决策行为理论 |
2.2.5 社会认知理论 |
2.3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影响农户创业选择机理分析 |
2.3.1 农户创业选择分类分析 |
2.3.2 影响机理分析 |
2.3.3 研究假设提出 |
第三章 我国农户创业选择的现状描述与观察 |
3.1 农户创业发展历程 |
3.2 农户创业选择特点 |
3.2.1 农户创业以追求效益为主 |
3.2.2 农户创业信息获取依赖于“个人想法” |
3.2.3 农户创业依赖于“种养殖”行业 |
3.2.4 农户创业依赖于家庭组织 |
3.2.5 农户创业资金获取依赖于“非正规渠道” |
3.2.6 绝大多数农户创业盈利良好 |
3.2.7 农户创业存在显着就业带动效应 |
3.3 农户创业选择影响要素现状观察 |
3.3.1 农户收入质量的测度 |
3.3.2 农户信贷约束识别 |
3.4 农户创业面临主要问题分析 |
3.4.1 当前创业难度系数较高 |
3.4.2 农户创业环境艰难 |
3.4.3 农户创业亟需信贷支持 |
3.4.4 农户收入质量水平偏低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收入质量对农户创业选择影响的实证考察 |
4.1 理论分析 |
4.2 模型设定 |
4.2.1 收入质量影响农户选择创业与否的模型设定 |
4.2.2 收入质量影响农户具体创业选择的模型设定 |
4.3 收入质量影响农户选择创业的实证分析 |
4.3.1 变量解释 |
4.3.2 结果解释与讨论 |
4.4 收入质量影响农户创业行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
4.4.1 收入质量对计划创业农户行业选择意愿的影响分析 |
4.4.2 收入质量对在创业农户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
4.4.3 收入质量对重新创业农户行业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
4.5 收入质量影响农户创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实证分析 |
4.5.1 收入质量对计划创业农户组织形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分析 |
4.5.2 收入质量对在创业农户组织形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
4.5.3 收入质量对重新创业农户组织形式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
4.6 收入质量影响农户创业资金来源选择的实证分析 |
4.6.1 收入质量对计划创业农户资金来源选择意愿的影响分析 |
4.6.2 收入质量对在创业农户资金来源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
4.6.3 收入质量对重新创业农户资金来源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影响的现实判断 |
5.1 理论分析 |
5.2 模型设定 |
5.2.1 农户信贷约束影响其选择创业与否的模型设定 |
5.2.2 信贷约束影响农户具体创业选择的模型设定 |
5.3 信贷约束对农户选择创业的实证分析 |
5.3.1 变量解释 |
5.3.2 结果解释与讨论 |
5.4 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行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
5.4.1 信贷约束对计划创业农户行业选择意愿的影响分析 |
5.4.2 信贷约束对在创业农户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
5.4.3 信贷约束对重新创业农户行业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
5.5 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实证分析 |
5.5.1 信贷约束对计划创业农户组织形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分析 |
5.5.2 信贷约束对在创业农户组织形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
5.5.3 信贷约束对重新创业农户组织形式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
5.6 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资金来源选择的实证分析 |
5.6.1 信贷约束对计划创业农户资金来源选择意愿的影响分析 |
5.6.2 信贷约束对在创业农户资金来源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
5.6.3 信贷约束对重新创业农户资金来源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交互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作用论证 |
6.1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交互影响农户创业选择分析框架 |
6.2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交互作用对农户选择创业的影响判断 |
6.2.1 交互作用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
6.2.2 交互作用判断 |
6.3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交互作用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检验 |
6.3.1 交互影响检验模型与变量选择 |
6.3.2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交互作用对计划创业农户选择意愿的影响检验 |
6.3.3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交互作用对在创业农户选择行为的影响检验 |
6.3.4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交互作用对重新创业农户两次选择一致性的影响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视角下农户创业选择优化策略 |
7.1 基于农户内部收入质量提升的创业选择转变 |
7.1.1 发展多渠道获取收入,提高收入的充足性,强化农户创业物质基础 |
7.1.2 倡导多形式经营,提高农户收入的结构性和成长性,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
7.1.3 引导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中介组织,降低农户收入的成本性 |
7.1.4 鼓励发展个人兴趣,发挥职业专长,改善农户收入的知识性 |
7.2 基于农户外部信贷资源优化的创业选择促进 |
7.2.1 完善信贷评估体系,提高农户资金可得性,改进创业组织形式选择灵活性 |
7.2.2 加速农村产权确权,增加农户抵押标的物,扩大创业资金来源选择宽度 |
7.2.3 搭建多样化融资平台,拓宽资金解决途径与创业行业选择范围 |
7.2.4 推进县、乡、村与金融机构合作联保制,延伸信用贷款,丰富创业资金选择 |
7.2.5 拓宽人际关系网络,增加信贷资金可得性,优化创业资金选择 |
7.2.6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创业基金效用,改善创业行业选择 |
7.3 基于农户内外部资源协同作用的创业选择导向 |
7.3.1 构建个体评估平台,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实现创业培训机制长效性 |
7.3.2 培育创业氛围,强化创业环境诱导效应,调动农户创业积极性 |
7.3.3 搭建创业平台,整合资源优势,提升农户创业项目竞争性 |
7.3.4 增强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市场透明度,改善农户参与市场交易公平性 |
7.3.5 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改进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户专业技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性别差异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数据来源与创新之处 |
1.3.1 数据来源 |
1.3.2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
2.2 创业企业家精神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 |
2.2.1 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2 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3 综合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 基于性别差异视角的创业研究成果 |
2.3.1 创业者特征的性别差异研究 |
2.3.2 创业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 |
2.3.3 资源获取的性别差异研究 |
2.3.4 创业活动的性别差异研究 |
2.3.5 创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 |
2.4 简要评述 |
3 研究设计 |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3.2 样本数据来源及整理 |
3.2.1 样本数据来源 |
3.2.2 样本数据筛选 |
3.2.3 样本数据处理 |
3.3 维度的度量 |
3.3.1 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度量 |
3.3.2 维度的度量 |
3.3.3 回归模型的选择 |
4 实证分析 |
4.1 列联分析 |
4.1.1 个体特征维度 |
4.1.2 创业资源维度 |
4.1.3 主观知觉维度 |
4.1.4 社会价值观维度 |
4.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2.1 男性样本 |
4.2.2 女获样本 |
4.2.3 样本对比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展望 |
5.3.1 可能存在的不足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信任对创业融资的影响——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创业融资视角下的信任 |
三、研究过程及讨论 |
(一) 新创企业借款状况 |
(二) 新创企业借款来源 |
(三) 亲朋好友愿意借钱支持新创企业的原因 |
(四) 债权人信任创业者的原因 |
四、展望与对策 |
(一) 创业融资展望 |
(二) 加强制度信任建设以改善创业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
(9)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高校 |
二、创造力及其相关概念 |
三、创造力教育(Creative Eduction)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创造力教育的理论探讨 |
二、关于创造力教育的实践探讨 |
三、对台湾创造力教育研究的述评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 |
一、全人教育的概念 |
二、全人教育的发展 |
三、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创造力教育 |
第三章 台湾创造力教育的推动历程和现状 |
第一节 台湾创造力教育概况 |
一、实施创造力教育的动因 |
二、台湾创造力教育发展的历程 |
三、台湾发展创造力教育的优势 |
四、台湾创造力教育发展的特色 |
第二节 台湾创造力教育的政策和项目推动 |
一、加强创造力教育的法律依据 |
二、台湾政府部门的政策和项目推动 |
三、推动创造力教育的两个主要计划 |
第三节 台湾高校的创造力教育现状 |
一、创意课程 |
二、创意教师 |
三、创意校园 |
四、创意活动 |
第四章 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践 |
第一节 政治大学的创造力教育 |
一、创造力教育推动机构—研究中心、创意实验室和X书院 |
二、创造力教育实施方式--创意学程和X书院 |
三、政治大学创造力教育的特色 |
四、案例分析 |
第二节 台湾师范大学的创造力教育 |
一、创造力教育推动机构--创造力发展硕士在职专班 |
二、创造力教育实施形式--创造力硕士学位班 |
三、台湾师范大学创造力教育的特色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台湾大学的创造力教育 |
一、创造力教育的推动机构--教务处的创意创业学程 |
二、创造力教育推动形式--创意创业学程 |
三、台湾大学创造力教育特色 |
四、案例分析 |
第四节 台湾成功大学的创造力教育 |
一、创造力教育推动机构--三创研发中心 |
二、创造力教育推动形式--三创学程 |
三、台湾成功大学的创造力教育的特色 |
四、案例分析 |
第五章 借鉴与启示 |
第一节 大陆高校创新教育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
一、大陆推动创新教育的政策背景 |
二、大陆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三、大陆高校创新教育的推动项目 |
四、大陆高校层面推动创新教育的途径 |
五、大陆高校创新教育的不足 |
第二节 对大陆高校推动创新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
一、台湾四所高校创造力教育实践的总结 |
二、对大陆高校创新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互联网行业精英创业模式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创业与互联网创业理论概述 |
2.1 创业的基本理论 |
2.1.1 创业的概念 |
2.1.2 创业的一般过程 |
2.1.3 企业创建要素 |
2.2 互联网创业的基本理论 |
2.2.1 互联网创业的基本特征 |
2.2.2 互联网创业的基本原则 |
2.2.3 互联网创业的典型阶段 |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特殊性分析 |
3.1 国家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演变 |
3.1.1 思想解放运动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理论指导 |
3.1.2 经济体制改革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3.1.3 科技体制改革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3.2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 |
3.3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分析 |
3.3.1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征及与传统产业的差异 |
3.3.2 中美互联网行业的比较 |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行业精英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模式 |
4.1 马化腾的腾讯——即时通讯领域代表 |
4.1.1 马化腾的创业背景 |
4.1.2 马化腾的创业团队 |
4.1.3 开发 OICQ——马化腾的创业项目 |
4.1.4 寻找风险投资——解决企业生存资金 |
4.1.5 腾讯的赢利模式 |
4.2 李彦宏的百度——搜索引擎领域代表 |
4.2.1 李彦宏的创业背景 |
4.2.2 李彦宏的创业团队 |
4.2.3 搜索引擎——李彦宏的创业项目 |
4.2.4 两度融资——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
4.2.5 百度的赢利模式 |
4.3 丁磊的网易——门户网站领域代表 |
4.3.1 丁磊的创业背景 |
4.3.2 丁磊的创业团队 |
4.3.3 免费电子邮件系统——丁磊的创业项目 |
4.3.4 网易的赢利模式 |
4.4 马云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领域代表 |
4.4.1 马云的创业背景 |
4.4.2 马云的创业团队 |
4.4.3 开发 B2B 网站——马云的创业项目 |
4.4.4 寻找天使基金——维持企业顺利运转 |
4.4.5 阿里巴巴的赢利模式 |
第五章 四大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的创业历程对比研究 |
5.1 创业背景比较 |
5.1.1 社会环境 |
5.1.2 个人创业能力储备 |
5.2 创业模式比较 |
5.2.1 组建创业团队 |
5.2.2 制定创业项目 |
5.2.3 寻求风险投资 |
5.2.4 拓展业务范围 |
5.2.5 建立赢利模式 |
第六章 中国互联网行业精英创业成功的启示 |
6.1 具有创新创业的人格特质 |
6.2 注重技能与实践经验的储备 |
6.3 具备卓越的市场前瞻性与适应力 |
6.4 组建团结合作的创业团队 |
6.5 善于筹措创业资金 |
6.6 形成独特有效的赢利模式 |
6.7 积极争取政府扶持 |
6.8 符合中国本土国情 |
6.9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创业家素质与创业资金的筹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组态视角的众创空间创客集聚机制研究[J]. 崔祥民,杜运周,赵都敏,柴晨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 [2]资源禀赋、风险容忍与农民创业[D]. 张雪丽.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城市发展研究[D]. 周巍.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4]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J]. 封雪韵.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4)
- [5]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性别视角的差异[J]. 汤学俊. 南京社会科学, 2016(12)
- [6]我国农户创业选择研究 ——基于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作用视角[D]. 彭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7]创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性别差异视角[D]. 龚晓琦. 扬州大学, 2015(08)
- [8]信任对创业融资的影响——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证据[J]. 刘琼,方锦. 征信, 2014(12)
- [9]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四所高校为例[D]. 李慧. 厦门大学, 2014(08)
- [10]中国互联网行业精英创业模式及启示[D]. 李柯诺. 武汉科技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