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倒T型层合连续楼板试验研究

混凝土倒T型层合连续楼板试验研究

一、混凝土倒T形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房强[1](2021)在《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文中提出装配整体式结构因其高效的施工、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正不断受到建筑业的青睐,叠合楼板作为该结构体系中重要的受力构件,具有承受竖向荷载,传递水平荷载,增强建筑整体刚度的作用。现阶段PKG叠合板基本采用矩形肋预制底板,当用于大跨度时,构件自重产生的挠度较大,不利于叠合板的受力,不满足构件可靠度要求,新型PKG叠合板是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和现有叠合板的应用而采用的一种创新构造、受力合理的叠合楼盖。在地震高烈度地区楼板因边界约束不均匀易产生面内剪切作用,研究叠合板的抗震性能对整个装配式结构以及建筑空间内人财物安全具有重要工程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新型T形肋预制底板及叠合板进行试验及有限元分析,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根据截面等效应力法对新型PKG预制底板的极限承载力、变形、预应力损失等进行计算推导,并定型化分析确定不同跨度下T形肋预制底板的尺寸规格;基于双向叠合板的正交各项异性特征,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新型PKG双向叠合板进行理论分析,为后续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提供理论依据。(2)对4块单向叠合板件进行静载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肋形式下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表明,叠合板件的力学性能受底板肋部形式影响较大,相同跨度下,T形肋的叠合板件受力性能优于矩形肋,两类肋形式的叠合板件均为受弯破坏,延性性能良好。(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塑性损伤模型,分别建立6块预制底板、6块双向叠合板和1块双向整浇板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受拉损伤因子DAMAGET的分布情况判断叠合板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分析各构件的受力机理,并对其挠度、应变等进行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极限荷载下挠度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4)在与试验比较验证有限元分析可靠的基础上,对尺寸为2m×2m的6块双向板进行低周反复荷载模拟,对比分析整浇与叠合板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得出构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并对受动荷载时的构件刚度、延性进行分析,为后续PKG叠合板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杨凯华[2](2020)在《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拼缝构造与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各种新式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不断涌现。“百变户型”等为代表的大跨度、大开间与建筑空间布置灵活的建筑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对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在跨度、刚度以及工业化生产与拼装效率、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一种采用新型密拼缝连接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板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数值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其板带以及区格板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并完成了4块拼缝叠合板以及1块跨度6米的预应力叠合单板的静力加载试验,获取了试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分布以及混凝土与钢筋应变数据,分析了拼缝板中马镫筋位置、叠合层厚度、拼缝形式等对于其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及预应力叠合板承载能力,对拼缝叠合板与预应力叠合板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为该种楼板设计方法的理论推导提供支持。(2)完成了由两块预应力单板密拼而成的双向叠合楼板的静力加载试验,获取了加载各阶段裂缝发展趋势、挠曲变形以及荷载分布变化的相关数据;结合各向同性板的荷载分布规律,分析了拼缝存在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与塑性铰线理论,对该区格板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3)基于弹性力学、虚功原理等理论,结合拼缝叠合板以预应力叠合板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该种各向异性板的弹性以及塑性设计方法,明确了双向受力性能的各影响参数,为数值模拟分析的工况设置提供支撑。(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拼缝叠合板以及叠合楼板的试验模型,就各参数对于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拼缝数目、叠合层厚度对于拼缝板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区格板两个方向板带的刚度计算方法;并基于模拟结果,对于区格板的弹性、塑性设计方法以及受力分布进行了验证,为其设计提供了参考与支持。

赵超[3](2019)在《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构造研究 ——以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减少能耗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模式有着绿色、环保等优点,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叠合楼板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之一,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着多种构造形式,近些年关于叠合楼板新构造形式研究一直止步不前,研究叠合楼板的新构造形式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本文对叠合楼板的构造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共同进行研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文从国内外装配式叠合楼板发展和研究状况开始进行介绍,主要了解国内外叠合板发展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论述总结普通叠合楼板制作工艺、施工工艺、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列举了四种典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桁架叠合板、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YH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和WFB预应力空心叠合板构造、制作工艺和特点,彼此构造上的优势对比,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对国内代表性企业的叠合板生产和施工实际案例进行调研,完整的了解叠合楼板从设计制作到施工的全过程,为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楼板构造形式研究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重点分析了新型叠合楼板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理念、材料、构造形式、制作工艺、吊装安放以及施工工艺,论述总结了现阶段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的优缺点,分析发展和应用前景。同时为确定叠合板合理选用类型,对不同构造形式装配式叠合板进行材料预算分析。结论如下: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整个材料预算造价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适用于各种跨度建筑。钢筋桁架单向板和YH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适用于小跨度建筑。钢筋桁架双向板整体材料预算造价相对偏高,但适用于各种跨度建筑,可根据实际工程进行选用。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在小跨度时造价偏高,随着跨度的增加,相对造价越低,适用于大跨度建筑。图[75]表[22]参[58]

呼辉峰[4](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静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6块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以下简称“叠合板”)的受弯性能和16块叠合板的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完成了三种不同带肋形式叠合板(共6块)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主要参数为肋板形式(直肋、凹肋和凸肋)。根据不同带肋形式叠合板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的试验结果,分析了肋板形式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带肋形式的叠合板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基本一致。(2)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叠合板有限元模型,有限元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叠合板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底板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筋配筋率、叠合板跨度、预应力度等参数对叠合板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和参数分析结果提出叠合板承载力力学模型及简化计算公式。(3)完成了16块试件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主要参数为附加短钢筋、剪跨比。根据不同在剪跨比下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等试验结果,分析了各参数对试件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剪跨比为0.5、2时,预制叠合板试件与现浇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基本一致,附加短钢筋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当剪跨比为3时,预制叠合板试件面层纵筋的配筋率与叠合板极限承载力呈线性关系。(4)基于试验结果对叠合板在不同剪跨比下的抗剪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叠合板在不同剪跨比下的力学模型与简化计算公式。当叠合板剪跨比为0.5时,采用劈裂破坏模型;当叠合板剪跨比为2和3时,采用剪压破坏模型。

王浩然[5](2019)在《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带抗剪键叠合板是一种新型的叠合楼板。相比于传统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它以混凝土抗剪键替代钢筋桁架,以期达到减少钢筋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目前国内有关带抗剪键叠合板的研究较少,已有的试验也仅仅研究了该种板的承载力大小等基本力学特征,没有对其受力过程和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本文开展了该种叠合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计算方法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及已有的单向带抗剪键叠合板的静载试验数据,建立相同的叠合板有限元模型,模拟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与现浇层接触面间采用绑定接触时和摩擦接触时,模拟与试验的荷载-挠度曲线均吻合较好,且采用绑定接触时模拟与试验结果更加接近。由于叠合板在制作过程中预制底板与现浇层间未必能保证牢固连接,考虑到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在计算时二者间偏安全的采用摩擦接触。通过对比带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挠度曲线和云图,分析了二者在不同受力阶段的板底混凝土第一主应力变化规律,以及钢筋应变、应力和跨中位移差值。分析了抗剪键个数变化对叠合板荷载-挠度曲线与侧面变形图的影响,即叠合板的刚度和承载力会随着抗剪键个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当叠合板内抗剪键的个数达到一定程度后,荷载-挠度曲线已与现浇板基本重合,刚度和承载力不再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取了沿板长方向位置不同的抗剪键的剪力值,并以此绘制荷载-剪力曲线,总结了抗剪键的剪力分布规律与影响抗剪键剪力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模拟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带抗剪键叠合板按一次受力和二次受力计算时的受力过程,对比了不同跨度带抗剪键叠合板在两种受力条件下的荷载-挠度曲线和刚度值,给出叠合板在两种受力条件下的跨度临界值并说明带抗剪键叠合板按一次受力构件计算的原因。通过改变不同参数,模拟了 23块叠合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结果表明,预制底板与现浇层间的接触面采用摩擦接触时,改变抗剪键的行间距、列间距和横截面积,对叠合板的屈服荷载与屈服位移存在一定影响,且相比于行间距,改变抗剪键列间距的影响更加明显。改变抗剪键混凝土强度等级、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接触面摩擦系数对叠合板的屈服荷载与屈服位移影响较小,根据模拟结果,回归得到带抗剪键叠合板抗弯承载力与屈服位移的简化计算式,并验证了简化计算式的准确性。

刘洋,李志武,杨思忠,王文静[6](2019)在《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叠合楼板因施工便捷、整体性好,近年来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结合底板设肋、预应力、空心技术发展出多种新形式,拓宽了叠合板的应用范围。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四大类叠合板:无肋底板叠合板、带肋底板叠合板、空心底板叠合板、梁板一体叠合板的受力性能、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板间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叠合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林茏[7](2018)在《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楼板——“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其主要由预制变截面空心板、圈梁及支座负弯矩钢筋配置、部分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三部分组成,形成既有空心段又有实心段的结构形式,实现连续单向板的受力状态。该板在保证预制构件刚度、减轻楼板自重、减少叠合现浇量、满足连续受力需要和加强板与墙体连接整体性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是装配化楼屋面体系中的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以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设计、受弯性能试验及预制变截面空心板工业化生产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系统分析评价装配整体式楼盖的各阶段性能需要与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研究了预制变截面空心板产品形式、规格、工程模数化铺装、施工节点连接构造和管线铺设等问题,进行了施工阶段、使用阶段的内力计算分析,完成了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的设计。(2)完成了两跨连续板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其刚度、承载能力、变形、裂缝发展、负弯矩钢筋传力、内力重分布等力学性能,并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试验试件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均验证了该板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可满足各阶段的性能要求。(3)根据预制变截面空心板构造、规格和各生产工艺的特点,结合干硬性混凝土冲捣挤压一次成型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提出了“底层钢模法”和“切割开槽法”两种工业化生产方案,进行了底层钢模具的设计及制作,计算确定了切割开槽长度,制定了两者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试生产了9块预制变截面空心板,验证了批量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了经济性,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李金华[8](2018)在《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简化弹性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是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双向配筋楼板,简称双向叠合板。目前,现行有关标准设计图集未考虑双向叠合板的双向受力效应,将其按照单向板进行设计,造成了强方向配筋过多、弱方向配筋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本文依据各向异性板理论,考虑双向叠合板的双向受力效应,研究了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双向叠合板和各向同性板的解析解以及等效关系,得到了一种简化弹性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各向异性板理论,采用单三角级数法、荷载叠加法求解了双向叠合板的挠曲面基本微分方程,研究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方法。对于一边简支三边固支、两相邻边简支另两相邻边固支等复杂边界条件的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方法也进行了简要论述。(2)编程电算得到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刚度比为0.5和2.0以及跨度比为0.51.0的四边简支、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系数。另外,举例求解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刚度比为2.0的四边固支正方形叠合板的弹性计算系数。(3)通过对双向叠合板的解析解作形式变换,并与各向同性板的解析解作比较分析,得到了双向叠合板和各向同性板弹性计算系数的对应关系。(4)直接从双向叠合板的挠曲面基本微分方程出发,研究了双向叠合板和各向同性板的等效关系,得到了双向叠合板和等效的各向同性板在对应点上的挠度和内力的对应关系。(5)编程电算得到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刚度比为0.5和2.0以及等效跨度比为0.51.0的常见边界条件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系数,并与相应各向同性板的弹性计算系数表作了比较分析。分析可知,当等效跨度比相等时,虽然跨度比和刚度比不同,但相同边界条件的双向叠合板的各项弹性计算系数是对应相等的;当等效跨度比与各向同性板跨度比相等时,双向叠合板同各向同性板的弹性计算系数是对应相等的。(6)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得到了一种双向叠合板简化弹性计算方法,即:直接按照双向叠合板的等效跨度比,采用线性插值法,查用各向同性板的弹性计算系数表来简化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过程。(7)举例应用了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很好地简化了案例中各区各板的挠度、弯矩的弹性计算过程,该方法的实用性得到了验证。(8)本方法适用于双向叠合板的第二阶段内力分析,不适用于双向叠合板的第一阶段内力分析。

贾彦男[9](2018)在《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试验研究与受力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楼板为水平结构构件,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能和传力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装配式楼板形式有混凝土叠合板、密肋空心楼盖等,但是在具体的制作和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为此课题组提出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是由预制反肋楼板、后浇边梁两部分组成,整块楼板具有预制率高、制作简单、安装效率快等优点。本文主要针对课题组提出的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对1块四边固支的肋梁预制板和1块边部加设补强筋的肋梁预制板,进行重物加载静力试验,重点研究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受力性能和与周边的连接构造,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肋梁区格板厚度、肋梁高度对楼板性能的影响,主要得到结论如下:(1)在均布载荷作用下,两块反肋楼板板底的裂缝出现在跨中,平行于长边方向,均表现出双向受力的状态,但裂缝的数量和间距有明显的差异。肋梁预制的反肋楼板板底裂缝间距较疏且数量少而边部加设补强筋的板底裂缝间距密且数量多。(2)当均布载荷加至荷载标准组合时,边部加设补强筋的肋梁预制板的挠度2.74mm,最大裂缝宽度为0.1mm;肋梁预制反肋楼板的挠度为3.84mm,最大裂缝宽度为0.1mm,均小于现行规范中挠度限值17mm及三级裂缝宽度控制限值0.2mm规定。(3)当均布荷载加至荷载基本组合时,边部加设补强筋的肋梁预制板跨中挠度为3.61mm,最大裂缝宽度0.15mm;肋梁预制反肋楼板的跨中挠度为4.53mm,最大裂缝宽度为0.2mm,未达到现行规范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挠度控制限值68mm及裂缝宽度控制限值1.5mm的规定。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可知边部加设补强筋这一连接构造没有明显提高整块楼板的承载力,但是却增强了预制反肋楼板与周边连接,边缘底板参与受力。(4)通过对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进行扩大参数数值模拟分析,在四边简支和四边固支的边界条件下,当肋梁的区格板厚度为50mm~70mm,随着肋梁高度的增加,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的抗裂性能、刚度、承载力均明显提高。鉴于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国内外并没有成熟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本文没有深入考虑到相应的配筋构造,尚应进一步开展更深入完善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设计理论和连接构造。

苏衍江[10](2016)在《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主力推广的结构形式之一,而叠合楼板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可实现工厂化、自动化、模数化,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预制装配率,因此深入研究其受力性能和计算理论,对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一种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FCRP叠合楼板),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对叠合楼板施工及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预制底板材质、加强肋形式对叠合楼板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扩展分析,对比关键参数变化对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平截面假定为基础,建立FCRP叠合楼板短期刚度、挠度、开裂弯矩、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通过5块足尺叠合楼板和1块足尺预制底板的静力加载试验,对叠合楼板施工及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预制底板材质(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淤泥制陶粒混凝土、钢纤维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加强肋形式(单纵肋、十字肋、无肋)等关键参数对叠合楼板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仍处于弹性状态,挠度值远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完全满足施工要求;2)叠合楼板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开裂阶段(也称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每个阶段均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3)叠合面处未出现水平裂缝,认为加强肋与粗糙面相结合的形式满足抗剪要求;4)预制底板加入钢纤维,明显抑制了裂缝的发展,提高了构件的开裂荷载;5)对比不同加强肋形式,十字肋底板的叠合楼板承载力最高,开裂荷载最大,同级荷载下跨中挠度最小;6)对比不同预制底板材质,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底板的叠合楼板承载力最高,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底板的叠合楼板的延性最好。2、利用ABAQUS建立叠合楼板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对比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基于关键参数变化的数值扩展分析,对比分析加强肋高度(2块)、加强肋宽度(2块)对FCRP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加强肋宽度的增加,叠合楼板的刚度有所增大,挠度有所减小,但相差幅度不大。肋宽减少50mm,影响跨中挠度的变化幅度为7.2%,肋宽增加100mm,影响跨中挠度的变化幅度为10.5%;2)随着加强肋高度的增加,叠合楼板的刚度越大,挠度呈减小趋势,相差幅度较大。肋高减少10mm,影响跨中挠度的变化幅度为24.6%,肋高增加10mm,影响跨中挠度的变化幅度为22.8%。可见,加强肋高度相对于宽度的改变对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更为显着。3、结合试验结果及数值扩展分析,综合考虑钢纤维的作用,建立FCRP叠合楼板的短期刚度、挠度、开裂弯矩和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分析钢纤维对叠合楼板短期刚度的影响,推导出其在施工及使用阶段的短期刚度和挠度计算公式;2)FCRP叠合楼板的开裂弯矩可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但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基本值应按本文修正后的结果取值;3)建立了FCRP叠合楼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判定该公式的合理性,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二、混凝土倒T形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倒T形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3.1 国外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3.2 国内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4 混凝土叠合楼板的研究现状
    1.5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1.5.1 PK叠合板的构造形式
        1.5.2 PK叠合板的研究概况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PKG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及分析
    2.1 构件设计
        2.1.1 预制底板的形式
        2.1.2 PKG叠合板设计参数
        2.1.3 截面特性
    2.2 抗弯承载力分析
        2.2.1 承载力的一般规定
        2.2.2 基本假定
        2.2.3 PKG预制底板开裂弯矩
        2.2.4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2.2.5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2.3 抗剪承载力分析
    2.4 预应力钢筋预应力损失与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4.1 预应力损失计算
        2.4.2 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5 刚度分析
        2.5.1 PKG叠合楼板的刚度计算
        2.5.2 挠度计算
    2.6 PKG叠合板的抗裂分析
    2.7 设计实例
        2.7.1 构件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7.2 预应力损失计算
        2.7.3 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7.4 预制底板开裂弯矩计算
        2.7.5 预制底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7.6 预制底板挠度计算
        2.7.7 施工运输及吊装验算
    2.8 T型肋预制底板规格
    2.9 PKG双向叠合板的弹塑性分析
        2.9.1 弹性计算方法
        2.9.2 塑性计算方法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PKG叠合板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内容及目的
    3.2 构件设计及制作
        3.2.1 构件设计
        3.2.2 构件制作
    3.3 材性试验
        3.3.1 钢筋、型钢材性试验
        3.3.2 混凝土材性试验
    3.4 试验设计方案
        3.4.1 加载方案
        3.4.2 试验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3.5.2 荷载-挠度曲线
        3.5.3 荷载-应变曲线
        3.5.4 受弯承载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PKG叠合板有限元模型参数化分析
    4.1 ABAQUS概述
    4.2 ABAQUS有限元模型
        4.2.1 模型的基本假定
        4.2.2 材料本构模型
        4.2.3 接触设置
        4.2.4 荷载施加
        4.2.5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3 建立有限元模型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
        4.4.1 反拱值分析
        4.4.2 挠度分析
        4.4.3 荷载-挠度曲线
        4.4.4 应力分析
        4.4.5 开裂分析
    4.5 PKG双向叠合板有限元模拟
        4.5.1 建立模型
        4.5.2 应力云图分析
        4.5.3 荷载-挠度曲线
        4.5.4 开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PKG 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性能数值模型化分析
    5.1 引言
    5.2 构件设计
    5.3 ABAQUS有限元模型
        5.3.1 接触及相互作用
        5.3.2 网格划分
        5.3.3 边界条件
    5.4 模拟结果
        5.4.1 破坏形式
        5.4.2 滞回曲线分析
        5.4.3 骨架曲线分析
        5.4.4 刚度分析
        5.4.5 延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2)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拼缝构造与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叠合楼板的发展与应用
        1.2.1 国外叠合楼板研究动态
        1.2.2 国内叠合楼板研究动态
        1.2.3 理论与数值研究
    1.3 叠合楼盖双向受力性能研究
    1.4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预应力叠合板与拼缝叠合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内容与目的
    2.3 叠合板拼缝构造与受力性能试验
        2.3.1 试件设计
        2.3.2 加载与测量方案
        2.3.3 试验结果
    2.4 6.0 米预应力简支叠合板静力荷载试验
        2.4.1 试件设计
        2.4.2 加载与测量方案
        2.4.3 试验结果
    2.5 试验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2.5.1 拼缝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2.5.2 预应力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2.5.3 变形协调双向受力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内容与目的
    3.3 试验设计
        3.3.1 叠合楼板设计
        3.3.2 加载与测量方案
    3.4 试验结果
        3.4.1 荷载位移曲线
        3.4.2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3.4.3 钢筋应变
        3.4.4 混凝土应变与变形曲线
    3.5 双向受力分析与承载力计算
        3.5.1 双向受力分析
        3.5.2 承载能力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双向受力分析与设计
    4.1 引言
    4.2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的设计方法
        4.2.1 弹性设计方法
        4.2.2 塑性设计方法
        4.2.3 设计方法分析
    4.3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板带刚度参数分析
        4.3.1 预应力板带刚度参数分析
        4.3.2 拼缝板带刚度参数分析
    4.4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设计方法验证
        4.4.1 叠合楼板有限元模型验证
        4.4.2 叠合楼板设计方法验证
    4.5 算例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3)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构造研究 ——以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叠合板发展状况
        1.2.1 国外叠合板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叠合板发展状况
    1.3 国内外叠合板试验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叠合板研究现状
        1.3.2 国内叠合板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和目的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介绍
    2.1 引言
    2.2 叠合楼板的典型受力特性
    2.3 普通叠合楼板的制作与施工
        2.3.1 叠合板底板制作工艺
        2.3.2 预制过程注意事项
        2.3.3 现场施工工艺
        2.3.4 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2.4 叠合楼板的优缺点
        2.4.1 叠合楼板的优点
        2.4.2 叠合楼板的缺点
    2.5 典型混凝土叠合板介绍
        2.5.1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2.5.2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2.5.3 YH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2.5.4 WFB预应力空心叠合板
        2.5.5 构造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构造研究
    3.1 概况
    3.2 材料
        3.2.1 M型轻钢
        3.2.2 金属板网
        3.2.3 保温板
        3.2.4 焊接材料与紧固件
    3.3 材性试验结果
    3.4 制作工艺
    3.5 吊装安放及施工工艺
        3.5.1 预制底板的吊装和安放
        3.5.2 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
    3.6 部分构造要点介绍
        3.6.1 叠合板构造
        3.6.2 底部构造钢筋连接
        3.6.3 拼缝构造
        3.6.4 墙板,梁节点构造
    3.7 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特点
        3.7.1 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优点
        3.7.2 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不足
    3.8 发展和应用前景
        3.8.1 发展前景
        3.8.2 应用前景
    3.9 本章小结
4 不同叠合板材料预算与分析
    4.1 引言
    4.2 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材料预算
        4.2.1 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基本规定
        4.2.2 材料预算
        4.2.3 预算分析
    4.3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材料预算
        4.3.1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基本规定
        4.3.2 材料预算
        4.3.3 预算分析
    4.4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材料预算
        4.4.1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基本规定
        4.4.2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材料预算
        4.4.3 YH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基本规定
        4.4.4 YH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材料预算
        4.4.5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预算分析
    4.5 叠合板材料预算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实例调研
    5.1 山东乾元泽孚科技有限公司
        5.1.1 公司简介
        5.1.2 ZDB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介绍
    5.2 山东省济南市港新园项目
        5.2.1 项目概况
        5.2.2 叠合板的生产和验收把关
    5.3 中海华山西项目
        5.3.1 项目概况
        5.3.2 锚固及拼缝构造要点
    5.4 调研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图片索引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静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引言
    1.2 叠合板的发展现状
        1.2.1 叠合板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1.2.2 叠合板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3 叠合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叠合面剪切性能研究
        1.3.2 叠合板预制底板研究
        1.3.3 叠合板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2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2.2.3 测量方案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2.3.2 荷载-位移关系曲线
        2.3.3 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2.3.4 破坏后构件芯柱
    2.4 叠合板受弯性能分析
        2.4.1 截面静力性能分析
        2.4.2 叠合板变形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及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本构
        3.2.1 混凝土本构
        3.2.2 钢筋本构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基本假定
        3.3.2 相关部件的建立
        3.3.3 材料本构
        3.3.4 部件组装及部件之间接触
        3.3.5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3.3.6 分析步定义
        3.3.7 边界条件
        3.3.8 加载方法
    3.4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4.1 误差分析
        3.4.2 破坏模式对比
        3.4.3 破坏曲线对比
    3.5 叠合板参数分析
    3.6 叠合板受弯构件截面理论分析
        3.6.1 截面开裂荷载理论分析
        3.6.2 截面承载力理论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试件设计
        4.2.2 试件制作
        4.2.3 试件材料性能参数
        4.2.4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4.2.5 测量方案
    4.3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4.3.1 剪跨比为0.5
        4.3.2 剪跨比为2
        4.3.3 剪跨比为3
    4.4 试验结果分析
        4.4.1 荷载-位移关系曲线
        4.4.2 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4.5 本章小结
5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受剪性能理论分析
    5.1 引言
    5.2 规范抗剪计算方法对比
        5.2.1 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2.2 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318-14)
        5.2.3 加拿大规范(CSCA.A23.3-94)
    5.3 本文抗剪模型
        5.3.1 劈裂破坏模型
        5.3.2 剪压破坏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叠合式楼板概述
        1.2.1 叠合式楼板的概念
        1.2.2 叠合式楼板的特点
    1.3 国内外叠合结构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叠合板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叠合板的发展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工作内容
2 有限元模拟方法及验证
    2.1 引言
    2.2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2.3 模型的建立
        2.3.1 材料本构模型
        2.3.2 接触及相互作用
        2.3.3 分析步设置
        2.3.4 荷载及边界条件
        2.3.5 单元类型的选取及网格划分
    2.4 有限元模拟方法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受力过程分析
    3.1 引言
    3.2 带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的受力过程对比
        3.2.1 带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的模型设计
        3.2.2 带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的荷载-挠度曲线对比
        3.2.3 带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的云图对比
    3.3 叠合板内设置抗剪键的必要性分析
        3.3.1 不同个数带抗剪键叠合板的模型设计
        3.3.2 不同个数带抗剪键叠合板与现浇板的荷载-挠度曲线对比
    3.4 叠合板内抗剪键的剪力分布规律
        3.4.1 抗剪键的受力分析
        3.4.2 剪力提取方法
        3.4.3 抗剪键的选取与编号
        3.4.4 抗剪键的剪力分布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带抗剪键叠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简化计算方法
    4.1 引言
    4.2 叠合板的一次受力与二次受力分析
        4.2.1 一次受力与二次受力的区别
        4.2.2 叠合板二次受力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4.2.3 叠合板一次受力与二次受力的模拟结果对比
    4.3 带抗剪键叠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不同参数的试件设计
        4.3.2 抗剪键行间距的影响(H)
        4.3.3 抗剪键列间距的影响(L)
        4.3.4 抗剪键行横截面积的影响(A_s)
        4.3.5 抗剪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S_k)
        4.3.6 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S_x)
        4.3.7 接触面摩擦系数的影响(f)
    4.4 带抗剪键叠合板抗弯承载力与屈服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
        4.4.1 简化计算式的回归
        4.4.2 简化计算式的验证
        4.4.3 简化计算式的使用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叠合板主要技术和类型
2 叠合板研究进展
    2.1 无肋底板叠合板
    2.2 钢筋桁架叠合板
    2.3 预应力混凝土肋叠合板
    2.4 预制带肋钢筋桁架叠合板和预应力波纹钢腹板叠合板
    2.5 空心底板叠合板
    2.6 预应力双T底板叠合板
    2.7 双向密肋空腔叠合板
3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工作建议

(7)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现状
        1.1.3 集块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提出与发展
        1.1.4 课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叠合结构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2.2 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几种形式
        1.2.3 预应力叠合连续板国内研究现状
        1.2.4 叠合板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设计
    2.1 引言
    2.2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构造设计
        2.2.1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设计思路
        2.2.2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构造形式
    2.3 预制变截面空心板规格型号规定
    2.4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内力计算
        2.4.1 计算方法
        2.4.2 荷载计算
        2.4.3 第一阶段内力计算
        2.4.4 第二阶段内力计算
    2.5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配筋及承载力计算
        2.5.1 正截面抗弯配筋计算
        2.5.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5.3 构造配筋计算
        2.5.4 配筋结果汇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依据和目的
    3.3 试件设计与制作
        3.3.1 试件组成部分
        3.3.2 试件制作流程
    3.4 试验加载与量测方案
        3.4.1 试验加载方案
        3.4.2 试验量测方案
    3.5 试验过程简述
    3.6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1 试验现象
        3.6.2 荷载-挠度曲线
        3.6.3 荷载-应变曲线
        3.6.4 负弯矩钢筋应变分布
    3.7 试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3.7.1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7.2 Abaqus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制变截面空心板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现有生产条件介绍
    4.3 底层钢模法生产预制变截面空心板
        4.3.1 底层钢模法介绍
        4.3.2 底层钢模具设计及制作
        4.3.3 底层钢模法生产工艺流程
        4.3.4 底层钢模法生产产品效果
    4.4 切割开槽法生产预制变截面空心板
        4.4.1 切割开槽法介绍
        4.4.2 切割开槽长度计算
        4.4.3 切割开槽法生产工艺流程
        4.4.4 切割开槽法生产产品效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简化弹性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叠合板的概念及分类
    1.3 叠合板的发展概况
        1.3.1 叠合板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1.3.2 叠合板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1.4 叠合板的研究现状
        1.4.1 叠合板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4.2 叠合板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情况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向叠合板弹性计算方法研究
    2.1 概述
    2.2 双向叠合板挠曲面基本微分方程及内力表达式
    2.3 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双向叠合板
        2.3.1 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挠度
        2.3.2 板中心点挠度计算式
        2.3.3 板中心点弯矩计算式
        2.3.4 算例
    2.4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双向叠合板
        2.4.1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挠度
        2.4.2 板中心点挠度计算式
        2.4.3 板中心点弯矩计算式
        2.4.4 固支边中心点负弯矩计算式
        2.4.5 算例
    2.5 均布荷载作用下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双向叠合板
        2.5.1 均布荷载作用下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挠度
        2.5.2 板中心点挠度计算式
        2.5.3 板中心点弯矩计算式
        2.5.4 固支边中点负弯矩计算式
        2.5.5 算例
    2.6 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
        2.6.1 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挠度
        2.6.2 板中心点挠度计算式
        2.6.3 板中心点弯矩计算式
        2.6.4 固支边中点负弯矩计算式
        2.6.5 算例
    2.7 均布荷载作用下其它复杂边界条件双向叠合板
        2.7.1 均布荷载作用下一边简支三边固支双向叠合板
        2.7.2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相邻边简支另两相邻边固支双向叠合板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向叠合板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1 概述
    3.2 双向叠合板与各向同性板解析解的关系
        3.2.1 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双向叠合板
        3.2.2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双向叠合板
        3.2.3 均布荷载作用下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双向叠合板
        3.2.4 其它边界条件双向叠合板与相应各向同性板解析解的关系
    3.3 由解析法得到的双向叠合板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4 双向叠合板与各向同性板的等效关系
        3.4.1 双向叠合板与各向同性板挠度的等效关系
        3.4.2 双向叠合板与各向同性板内力的等效关系
    3.5 双向叠合板等效各向同性板的计算方法
    3.6 单区格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6.1 四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6.2 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6.3 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6.4 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6.5 其它复杂边界条件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7 多区格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弹性计算方法
    3.8 算例
    3.9 讨论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向叠合板简化弹性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4.1 双向板肋梁楼盖计算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实践项目
致谢

(9)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试验研究与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装配式混凝土楼板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叠合楼板
        1.2.2 装配整体式密肋空心楼盖
        1.2.3 预留现浇带装配式楼板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预制反肋空心楼板的特点及构造形式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载荷试验
    2.1 试验的目的
    2.2 试件的设计和制作
        2.2.1 试件的设计
        2.2.2 预制反肋楼板的制作
        2.2.3 边梁后浇带制作
    2.3 材料性能指标
        2.3.1 钢筋的材料性能指标
        2.3.2 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指标
    2.4 试验装置的制作
    2.5 测量方案
        2.5.1 试件的测量方案
        2.5.2 钢筋的量测方案
        2.5.3 混凝土的量测方案
        2.5.4 裂缝的观测
        2.5.5 位移计布置
    2.6 加载方案
        2.6.1 试验流程
        2.6.2 加载制度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试验结果分析
    3.1 试验过程及观测
        3.1.1 JSJ-1试验过程
        3.1.2 JSJ-2试验过程
    3.2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2.1 荷载—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3.2.2 半长跨—挠度、短跨—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3.2.3 裂缝分布对比分析
        3.2.4 钢筋荷载—应变曲线对比分析
        3.2.5 JSJ-2混凝土荷载—应变曲线分析
        3.2.6 各使用状态下荷载对比分析
    3.3 裂缝控制验算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有限元模拟
    4.1 有限元模拟的应用
    4.2 材料的单元选择和本构关系
        4.2.1 混凝土单元选择
        4.2.2 钢筋单元选择
        4.2.3 混凝土本构关系
        4.2.4 钢材的本构关系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定义相互作用及约束
        4.3.3 定义荷载和边界条件
        4.3.4 网格的划分
    4.4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受力性能分析
    5.1 受力性能指标
        5.1.1 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的抗弯性能
        5.1.2 抗裂性能
        5.1.3 承载力
        5.1.4 刚度
    5.2 四边固支的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抗弯性能分析
    5.3 有限元模拟研究
        5.3.1 模拟参数的确定
        5.3.2 楼板四边固支的受力性能分析
        5.3.3 楼板四边简支的受力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及意义
    1.2 叠合楼板简介
        1.2.1 叠合楼板的受力特点及分类
        1.2.2 叠合楼板的优缺点
        1.2.3 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简介
    1.3 国内外叠合楼板发展与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叠合楼板研究发展历程
        1.3.2 国内叠合楼板研究发展历程
        1.3.3 叠合楼板刚度及承载力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受力性能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2.3 材料的物理特性
    2.3 试验方法
        2.3.1 加载装置及设备
        2.3.2 加载方案
        2.3.3 测试方案
        2.3.4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确定
    2.4 叠合楼板施工阶段试验过程及结果
        2.4.1 YDB1试验过程及现象
        2.4.2 YDB1试验结果
        2.4.3 YDB1测点分析
    2.5 叠合楼板使用阶段试验过程及结果
        2.5.1 叠合楼板试件试验过程及现象
        2.5.2 试验结果
        2.5.3 叠合楼板试件测点分析
    2.6 不同关键参数对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2.6.1 加强肋形式不同的影响
        2.6.2 底板材质不同的影响
    2.7 小结
3 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非线性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数值模型
        3.2.1 模型与单元类型
        3.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3.2.3 材料与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3.2.4 荷载和边界条件
        3.2.5 网格划分
        3.2.6 数值模型的建立
    3.3 数值模型的验证
        3.3.1 叠合楼板应力及挠度云图
        3.3.2 跨中荷载-挠度曲线对比
        3.3.3 特征荷载试验值与模拟值的对比
    3.4 不同关键参数对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
        3.4.1 加强肋宽度的影响
        3.4.2 加强肋高度的影响
    3.5 小结
4 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计算理论分析
    4.1 引言
    4.2 预制底板的短期刚度
    4.3 叠合楼板的刚度
        4.3.1 叠合楼板的短期刚度
        4.3.2 叠合楼板的长期刚度
    4.4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挠度
    4.5 叠合楼板正截面开裂弯矩
    4.6 叠合楼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4.6.1 简化计算模型
        4.6.2 承载力计算公式
        4.6.3 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
    4.7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四、混凝土倒T形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D]. 房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拼缝构造与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 杨凯华. 湖南大学, 2020(07)
  • [3]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构造研究 ——以M型轻钢混凝土叠合板为例[D]. 赵超.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4]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板静力性能研究[D]. 呼辉峰. 重庆大学, 2019(01)
  • [5]带抗剪键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研究[D]. 王浩然.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J]. 刘洋,李志武,杨思忠,王文静.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9(01)
  • [7]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 林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简化弹性计算方法研究[D]. 李金华.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7)
  • [9]装配整体式反肋楼板试验研究与受力性能分析[D]. 贾彦男.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9)
  • [10]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带肋底板叠合楼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 苏衍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混凝土倒T型层合连续楼板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